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4 烛之武退秦师 一、读准字音 氾南(fán)    贰于楚也(èr)‎ 夜缒而出(zhuì) 肆其西封(sì)‎ 戍守(shù)‎ 二、辨识通假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同“矣”,句末语气词,了)‎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三、一词多义 ‎(1)鄙 ‎(2)辞 ‎(3)其 ‎(4)而 ‎(5)以 ‎(6)焉 ‎(7)微 - 15 -‎ ‎(8)之 四、词类活用 ‎(1)夜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2)既东封郑 ‎(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均为名词作动词,驻军)‎ ‎(4)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盟约)‎ ‎(5)既东封郑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6)越国以鄙远 ‎(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 ‎(7)若不阙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减)‎ ‎(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9)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撤兵)‎ ‎(10)越国以鄙远 ‎(形容词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11)共其乏困 ‎(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13)邻之厚,君之薄也 ‎(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14)且贰于楚也 ‎(数词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 五、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①东道主②‎ - 15 -‎ ‎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李之往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共其乏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古义:省略“之”,应为“以之为”,即“把……作为”。今义:认为。②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2)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4)古义:那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六、文言句式 ‎(1)是寡人之过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晋,何厌之有?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其无礼于晋。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断句 这是我的过错。‎ ‎(2)判断句 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3)宾语前置句 晋国,有什么满足呢?‎ ‎(4)状语后置句 因为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晋文公。‎ ‎(5)状语后置句 如果使郑国灭亡能对您有好处。‎ - 15 -‎ ‎(6)省略句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 - 15 -‎ 当作边邑。远:指郑国。焉:疑问代词,何。陪:‎ 增加。邻:邻国,指晋国。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 15 -‎ 即“把它作为”。东道主:秦向东方来时,郑国可以作为 主人来接待秦国。今义“东道主”为请客的主人。行李:‎ 出使的人。今义为外出时所带的箱包之类的用品。乏 困:指(使者往来)缺少的东西。无所害:没有什么害 处。且:连词,况且。尝:副词,曾经。为:给予。‎ 晋君:指晋惠公。赐:恩惠。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 晋惠公回国的事。许:答应,应许。焦、瑕:晋国两座城 池名。济:渡河。而:连词,表承接。设版:修筑防御 工事。版,筑土墙用的夹板。何厌之有:“有何厌”,“何 厌”作“有”的前置宾语。厌,满足。之,助词,是宾语前置的 标志。以:连词,同“而”。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图:考虑,掂量。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使:派。‎ - 15 -‎ ‎ [资料链接]‎ 鲁之君子——左丘明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时期鲁国人。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关鲁国以及其他诸侯国大量的史料,依《春秋》著成了编年史《左传》,晚年双目失明,仍发愤编修国史和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国语》是现存最早的国别史。‎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其一,郑国曾两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的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援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盟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秦国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成为必然了。‎ 关于史书的体例 我国古代史书的体例主要有以下几种:‎ ‎ [文本鉴赏]‎ 课文记叙了秦、晋围郑,郑大夫烛之武奉命说退秦军的事情,赞扬了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伯,解除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他深明大义的气度,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诸侯各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 15 -‎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深明大义 ②爱国主义 一、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 ‎1.郑国被围攻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秦、晋之军分驻两处的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说明郑国形势危急,点出了烛之武游说秦君的背景,为烛之武的出场渲染气氛。同时,写出秦、晋两军分地驻扎,也为烛之武说退秦师做了铺垫。‎ 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 ‎3.佚之狐的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佚之狐向郑伯推荐烛之武,并说“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说明佚之狐识人,二说明烛之武才能不凡,三为后文写秦退兵埋下伏笔。‎ ‎4.从郑文公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1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郑文公是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知错能改的人。同时,这句话也体现了他政治上的精明。‎ 三、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 ‎5.试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烛之武“夜缒而出”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结构上:照应了前文的“晋侯、秦伯围郑”“国危矣”等内容。内容上:一是表明形势已相当危急,一触即发;二是表现他的献身精神。‎ ‎6.在第3自然段中,烛之武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说服秦穆公的?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步骤 内容 方法 第一步 郑既知亡矣 ‎①‎ 第二步 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 第三步 君亦无所害 ‎③‎ 第四步 君之所知也 ‎④‎ 第五步 唯君图之 ‎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②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③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④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⑤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四、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 ‎7.你怎样看待晋文公的退兵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仁”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围郑。“不知”才是实质,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不武”即胜负之数,难以预料,晋国退兵,也是因为个人之“利”。‎ 五、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8.烛之武有勇有谋,但直到晚年才得到为国效力的机会。他的“被埋没”,有人认为是因为郑伯不能知人善任,有人认为是因为他不会“毛遂自荐”。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郑伯不能知人善任。晋公子重耳曾到郑国避难,郑伯礼节甚倨,才招致了今天的“秦、晋围郑”;大军压境,危在旦夕,才想到重用人才;遭到拒绝后才想到自责,可见郑伯是一个目光短浅之人。所以,烛之武到晚年才被重用,郑伯应负主要责任。‎ ‎(观点二)烛之武不会“毛遂自荐”。在烛之武的心里,还存留着作为“士”的标志之一的清高与孤傲。他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天下济苍生的路径,但却得不到展现自我的机会。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国君不可能了解每一个人,他的默默无闻,主要是因为他不会抓住机会推销自己。‎ ‎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详略得当 这篇课文运用了详略得当的写法,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做了简略交代。在烛之武“夜缒而出”‎ - 15 -‎ 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烛之武的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作者都只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这一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有始有终,层次井然。‎ ‎2.写法指导 运用详略得当“三注意”‎ ‎(1)明确中心。文章的详略是由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是主要内容,要详写;关系不很密切的,是次要内容,可以略写。‎ ‎(2)突出过程。就是说,事情的起因和结果要略写,发展过程要详写。‎ ‎(3)点面结合。要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3.迁移运用 请你写一段文字,运用详略得当的写法,3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故乡,那里有我的亲朋,有我祖先的遗骸,有我童年海浪般的憧憬和云霞般的梦幻……还有我记忆中多彩的八月。‎ 一搭上西去的汽车,我的心就像出笼的鸟,扑扑棱棱地飞去了,飞到黄河故道的臂弯里,飞到杨柳叠翠的小河畔,飞到小小的四合院,衔去一束缱绻的情愫,早早地给母亲了。 ‎ 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口,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平原的八月——‎ 望不尽的莽莽苍苍,涌涌荡荡;望不尽的千顷秋色,万斛秋光——水稻黄了,微风里,金浪迭涌;棉花炸嘴,雪白银亮,宛如银河的繁星;花生秧儿、红薯蔓儿把地皮都盖严了,碧绿碧绿,如潮似海,如果不是车儿跑得快,说不定还能看到它们的根部被饱满的果实顶开的裂隙呢!八月的苍穹,是那样深邃、空阔、高朗,几只大雁飞过,而圆圆的麦秸垛下,三五只母鸡却悠闲地刨着生活的安逸…… ‎ ‎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拳拳爱国心 烛之武少年之时积蓄经纶之才,纵横捭阖之术,实为一个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强人。虽然郑伯不能知人善任,唯才是用,使得烛之武被埋没,但是机遇最终还是叩响了烛之武的大门。烛之武毅然把握住了这个机遇,不仅化解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和生灵涂炭的悲剧,‎ - 15 -‎ 还为自己的人生在最后填沟壑之前挥洒了鲜亮的一笔,实现了其人生的追求,成为中华历史星空中璀璨的明星。他怀才不遇,却能在临危之时深明大义。由此观之,成功者的前提是有本领,有胸怀,有爱国心,有责任心,之后才是机遇。‎ ‎【应用角度】  “选择”“爱国”“发现人才”“小我与大我”“机遇与准备”“关键时刻彰显个人品质”等。‎ ‎2.素材应用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的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次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 曹操有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们再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能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的人。‎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 [群文阅读]‎ 导读:人生中会有弯道与挫折,然而正是人生中难以预料的弯道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福楼拜曾对莫泊桑说过:“天才无非是忍耐。”大写的人又怎能逃脱苦难的磨砺?在困境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铸就人生的不屈与辉煌,何足畏哉?‎ 乔布斯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 史蒂夫·乔布斯,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前行政总裁。1976年乔布斯和朋友成立苹果电脑公司,他见证了苹果公司数十年的起落与复兴。乔布斯是改变世界的天才,他凭借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把电脑和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昂贵稀缺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他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2011年10月5日,乔布斯因病逝世,享年56岁。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称,乔布斯是美国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思考敢于不同,大胆得足以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而且聪明得可以做到这一点。‎ 他是收养儿,大学只上了半学期就退学了,信奉佛教,吃素。21岁时他和朋友在车库里成立了苹果公司,却曾被苹果扫地出门;又因此创办了皮克斯动画公司,制作出第一部电脑动画——《玩具总动员》,改变了动画行业的发展。重返苹果后他又奇迹般地拯救了快破产的苹果。他是比尔·盖茨此生最尊重的人,生平7次登上《时代》封面。他就是乔布斯。‎ - 15 -‎ 乔布斯是个专注而偏执的完美主义者。他排除噪音和杂念,像雕刻艺术品一样,几年才推出一款重磅产品,先是iMac,再是iPod,接着是iPhone,然后是iPad,确保都是精品。每当一件新产品出炉后,乔布斯总会提出诸多意见:“还可以再完美一点儿!”设计师因产品在审美上的小瑕疵而被勒令返工的案例层出不穷。在他的眼里,产品要么完美无缺,要么就是垃圾。员工要么是天才,要么就是笨蛋。事情只有极其重要和无关紧要之分。‎ 乔布斯的偏执是有底气的,那就是他非凡的眼光。比尔·盖茨说他“对技术真的知之甚少,但是他对事情背后的可行性有着令人惊讶的直觉”。在乔布斯的观念中,用户不了解自己“将缺少什么”。IT产业普遍遵从市场决定供应的定律,而他要用产品营造属于未来的潜在需求。他说:“我们出售的不仅是产品,还包括全新的生活体验。”‎ 清华毕业生焦三牛的人生选择 ‎2011年7月,焦三牛作为甘肃省委组织部在清华大学选拔的14名选调生之一,来到了武威清水乡这块贫瘠的土地,成为一名普通的乡干部。在2011年底武威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选聘)31名县级领导职位人选的过程中,他从报考市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的12名人选中脱颖而出,以各环节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最终被公示任命的人选,却也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与质疑。‎ ‎“网上有人质疑,我是冲着副县级的岗位才来武威的。事实上,我当初来的时候根本没想到武威会搞公选。我只是碰到了这个机遇,正好又抓住了。”焦三牛说。他还说:“尽管我对自己能胜任新的岗位充满了信心,但我认为有质疑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论最终结果如何,我都会踏踏实实在岗位上干好每一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 焦三牛所在的清华大学2011届英语系72班共有24名学生,其中20人选择了在国内名校或出国继续深造,1人选择到重庆做选调生,另有2人留京工作,月薪过万。事实上,毕业时他已获得了留京的工作机会,但当他最终下定决心告诉父母去甘肃工作的消息后,父亲陷入了沉默,母亲则表示坚决反对。‎ 究竟是什么促使名校毕业生焦三牛作出去甘肃工作的决定?‎ ‎“我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家里曾经有一段特别穷困的日子。在那段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失去了改变贫穷的希望,抓不住改变贫穷的机遇。”2008年,正在读大学的焦三牛曾随水利系同学到甘肃武威参加一项节水宣传活动,在被当地自然风光深深吸引的同时,他也感受到西部与中东部地区贫富差距的鸿沟:“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生态不断恶化,农业经济缺乏竞争力,如果没有人来支援西部,西部改变贫穷的希望将会越来越渺茫,我感觉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焦三牛的父母都是年过六旬的农民,两个哥哥也是靠卖饼维持生计,家境至今并不富裕。在一般人看来,对“贫穷”有着深刻认识的焦三牛的当务之急应该是“穷则独善其身”,而焦三牛却宁愿选择“兼济天下”,把自己融入让西部更多的人早日脱贫的时代洪流中去,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建议阅读篇目:‎ - 15 -‎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王选 ‎ ‎《我与地坛》 史铁生 - 15 -‎ ‎[积文化常识]‎ ‎1.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国家或个人等相互约定协同办事称“盟”。国家遇急难时,诸侯间临时约定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相互援助,称“会盟”。会盟时一般要举行杀生、歃(shà)血(会盟时饮牲畜的血或涂牲畜的血在口旁,以示诚信),并宣读盟书,向神发誓。‎ ‎2.晋侯、秦伯围郑。‎ 侯、伯:古代爵位名。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爵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制(分赐爵与封爵),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西周春秋时的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 ‎ [诵国学经典]‎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周易·乾卦·文言》)‎ ‎[古文今译] 德行与天地相配合,生成万物;光明与日月相配合,普照一切;政令与四季相配合,井然有序。‎ ‎[知行启迪] 《周易》作为上古时期的占卜文献,被儒家解释发挥后,成为儒家借以表达政治思想的经典。在儒家的理想状态中,圣明的君主应当是和谐的表率,无论是自身道德还是治国之道,都能与天地万物相配合协调,达到和谐的境界。后世的儒家学者无不推崇这一理念。战国子思说“和也者,天下之远道也”(《礼记·乐记》);西汉董仲舒说“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春秋繁露》);北宋周敦颐说“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通书·师第七》);北宋程颐说“若至中和,则是达天理”(《河南程氏遗书》)……而“和”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标志之一得到发扬,不仅是本土思想,甚至连佛教中的两名高僧寒山、拾得,也被民间奉为“和合二仙”,以象征和寄托和谐美好的心愿。‎ - 1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