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承德一中2019_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中国的户口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国征战,人口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赋税、夫役、兵丁皆出于人口。泰国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民众自由迁徒,“废逆旅”“使民无得擅徒”,人们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须持有官方开具的介绍信,否则,客人和店家一起治罪。秦国由此获得了强大的财税汲取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在争霸中胜出。秦末,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诸将忙着抢金银财宝,萧何则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代继承了泰朝的全民户口登记制度,将全国的地主、自耕农、雇民、佣工、商人,全部编入国家的户籍,叫作“编户齐民”。国家要求各县在每年的仲秋都要进行“案比”,更造户籍。户籍的登记信息包括户主的娃名、性别、年龄、身份、籍贯。家庭成员的数量、性别及与户主的关系,财产(包括奴婢数目),等等,然后县衙将各户户籍造册上报郡国,郡国汇总又上报朝廷,朝廷则设立“计相”与“户曹”,管辖全国户籍。 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大汉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公民”一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与隶属贵族的“私民”相对,意为国家的人,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重要的义务就是向国家提供赋税与徭役。汉代实行过按家赀多少“算赀”的财产税,但主要还是征收人头税,包括向15至56岁男子征收的“算赋”和按户征收的“户赋”。另外,每一个成年男丁还必须为国家服“正卒”役二年,戍边一年,并在本县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汉代也限制自由迁徙,人户要迁移户籍。须经“乡啬夫”批准。脱籍流亡是触犯法律的。 “编户齐民”的出现,乃是中国自封建制进入郡县制的一大嬗变。在西周封建制度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全民登记户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为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与人口,都分封给无数的诸侯国。而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块封邑,将其余的土地分封给各个大夫。也就是说,周天子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狭小的王畿。虽然周朝设有”司民”之官,“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但这里“书于版” (计入户籍)的人口,显然又是生活于王截的臣民而巳。至于各诸侯国的人口,周天子是管不着的;同样道理,各大夫封邑上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这样,经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属于不同层次的贵族(周天子、诸侯与大夫),他们是各级贵族的“私民”,而不是国家的“公民”,这样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层次的塔状社会。 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后.社会结构变得扁平化,不再有贵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体臣民都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这可以看成是时代的进步。因为“编产齐民“意味着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的人身依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同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因为失去了贵族这个中间阶层,国家直接统辖无数的“编户齐民”。极容易造成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 (摘编自吴钩《户籍上的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国通过废旅店的方式来禁止百姓擅自迁徙,百姓若不得已外出,需要持介绍信住店,如果店家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 B-西周和汉代都存在着全国性的户籍制度,都设有专门管理户籍和人口的官员,只是相比较而言,西周管理的人口数量比汉代少。 C.在刘邦的大军攻进咸阳时,萧何抢先收缴了秦王朝的户籍档案资料,这体现了他过人的政治远见。 D.“编户齐民”尽管将国民从隶属于贵族中解放出来,但造成了国家对国民的奴役和国民对国家的依附,所以也是一个历史的陷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谈及秦国、汉代的户籍管理,并与西周封建制进行对比,西周没必要也不可能进行全民户口登记。 B.文章首段重点谈论秦国户籍管理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引经据典进行论证,而且摆事实进行论证。 C.文章第二、三段论述汉代的户口登记制度,内容翔实,户籍每年进行核查,而且登记的信息包括户主的姓名、性别等。 D.文章末尾对社会结构进行探讨,从深层挖掘先秦贵族阶层消失、社会瓦解、贵族和私民都成为公民等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最先建立了严格周密的户口登记制度,要求国内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登记,出生要及时注册,死亡要及时销户。 B.秦国在诸侯争霸中胜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实行了户口登记制度,获得了全民动员的能力和丰厚的财力,其中商鞅变法功不可没。 C.汉代的“编户齐民”制度是对秦朝全民户口登记制度的继承和完善,在逐级加强户籍管理的基础上,汉代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户籍的官员。 D.西周封建社会是一个区别于秦汉扁平化社会结构的多层次塔状社会,比如:各诸侯国的人口受诸侯节制,不受周天子管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7年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APP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的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 (摘编自《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是针对每一个网格进行的气象预报工作。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市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针对北京市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3千米分辨率、2.5千米分辨率乃至更精细化的预报。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更高的频次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三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化到四大类18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网格天气预报“按需供给”》) 材料三: 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特点 协调 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 协同 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两级网格预报结果一致 精细 10天内基本要素逐3小时预报,3天内逐小时预报 滚动 24小时内逐小时滚动更新 全覆盖 陆面(5千米)与近海责任区(10千米) 全要素 基本要素+环境+海洋要素+强天气(短时) 全球化 年底前发布气温、温度、风的全球网格预报 (资料来源于《智能网格预报___从站点到格点的全新变革》) 材料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温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降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式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趁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对,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技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天气预报员在短期内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摘编自《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 B.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 C.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D.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的经验“培养”机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原来的定点预报,只用某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一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因而对其他“点”而言,它总是不准确的。 B.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 C.网格化预报智能水平越来越高,意味着它的网格可以无限缩小,即在空间上愈发精细,而它所预报的天气情况就更具体并且更有针对性。 D.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在时间上表现为更新和发布是更高频次的,目前已经能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并分钟级滚动更新。 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梨花白 刘建超 梨花白在老街唱红时,年方十六岁。 梨花白六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拜在梅派名师门下。在老街首次登台时,正值梨花满天,一院春色,师傅便给她起了个艺名梨花白。 梨花白登台唱的是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梨花白扮相俊秀,嗓音甜润,念白、唱腔、舞蹈、水袖,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深谙梅派风韵,把老街人听得如醉如痴。 梨花白走出戏楼已是午夜,一轮弯月苍白地挂在丽京门的檐角,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冷光。一辆车轻轻地来到她的面前,拉车的是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子。 老街人歇息的早,天黑收店,吃饭睡觉。半夜里是不会有啥生意的,尤其是个拉车的。 “这么晚了,还没有收工?” 小伙子憨憨地笑笑:“我是在等你,天黑,路上怕不安全。” 梨花白好生感动。说了句:“去怡心胡同。”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轻快地颠簸起来。 老街的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从丽京门到戏园子,一色的青石板路。青石板路在戏班子唱戏时才热闹一下,沿街两边卖各种小营生的摊贩忙碌着,多半是些卖小吃、水果的。在这里可以吃到纯正的不翻汤、浆面条、绿豆丸子汤。戏散人静,青石板路便又恢复了冷清。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微微颠簸,却很舒适。许是太累了,梨花白在轻微的颠簸中闭上眼睛睡了。拉车的小伙子放慢了脚步,双手攥紧车把,让车子走得更平稳些。怡心胡同到了,小伙子不忍心叫醒梨花白,车子拐过头又跑了回去。梨花白醒来,看见小伙子气喘吁吁,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梨花白连忙表示歉意,小伙子乐呵呵地说:“没事,我爱听你唱戏。只要你有戏,多晚我都等你。我姓程,你叫我程子就中。” 程子真的每次都等着拉梨花白,并且说啥都不收钱。梨花白说急了,程子就呵呵笑,说:“那中,啥时候你给我唱出戏就中了,我爱听《贵妃醉酒》。” 一个雨夜,程子送梨花白回家,发现胡同门口有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程子也就没走,躲在一个屋檐下。 梨花白住的二层木楼上果然传出了动静。程子飞一般蹿过去,跑上二楼,推开了门。几个汉子满嘴酒气,梨花白单薄的身子缩在床角发抖。 几个痞子对程子来搅和他们的好事极其恼怒,三五下就把程子打翻在地。程子满脸是血,依然倔强地站起来。 痞子头儿说:“看来你真是想逞能了。那我成全你,今天我要不了女的就要你。你是干啥的?” “拉车的。” “靠腿脚吃饭啊。那好吧,今天我废了你的腿,就放过这个小妞。” “咋都中,你们别欺负女娃。不然,就是打死我,我也拽个垫背的。” 痞子掏出了刮刀,程子的一双脚筋被他们生生挑断。 虽然那几个痞子后来被法办了,但是,程子只能坐轮椅了。 程子学了剪裁手艺,在丽京门下开了“贵妃醉裁缝店”。每天接送梨花白的是她师兄洛半城。老街人都说梨花白和她师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就是等不到他们结合的消息。 动乱的年月,剧团由造反派接管,梨花白被当成资产阶级的黑苗子遭受批斗,发配到街道去扫大街。 程子转着轮椅,找到“靠边站”的洛半城,说:“我听着剧团里演李铁梅的那主嗓子不中,不洪亮。英雄李铁梅声音不洪亮咋能鼓舞咱老街人们。你和剧团头头说说,可以让梨花白伴唱,这也是接受改造,接受教育嘛。” 剧团头头觉得革命群众说得有理,就把梨花白抽回团里,在幕后为演李铁梅的演员伴唱。老街人知道后,都去听梨花白唱戏,听戏的人多了,剧团头头挺高兴。 中秋时节,梨花白发烧,嗓子不佳,她和剧团头头请假。头头瞪着三角眼不允许——中秋节快到了,要过革命化的中秋节,死了都要唱。 结果梨花白在唱“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时,倒了嗓子。剧团头头说梨花白故意破坏,还是想着那些才子佳人。在戏园子的土台子上,不但批斗打骂梨花白,还要她把“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唱一百遍。 梨花白直唱得气若游丝,昏死过去。从医院出来,梨花白彻底失音,别说唱戏,说话都如蚊子嗡嗡。 洛半城气愤难平,把剧团头头狠狠揍了一通,从此不再唱戏。 一个艺人,不能唱戏,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梨花白来到了洛河边。圆月朗朗,秋水依依。梨花白的脚刚刚踏进河水,却听到洛河桥上传来《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竟然是程子。梨花白哭倒在程子怀中。 动乱过后,梨花白又回到剧团,担任艺术指导。她退休后常常推着程子去广场听大家聚会唱戏,两人真的是发如梨花。 又是一个中秋夜。老街戏园子那座土台子上,梨花白和洛半城着装重彩,冰冷的月光下,演着《贵妃醉酒》。 台下没有观众,静静的场子里,只有一部空空的轮椅。 ______(选自《市井人物∙出门是江湖》)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程子专程等候梨花白并送她回家,一是因为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天又黑,他怕路上不安全,二是他想让梨花白给他唱一曲《贵妃醉酒》。 B.城里的人都认为梨花白和她的师兄极为般配,但就是没有他们结合的消息,这是因为当时梨花白内心对程子十分愧疚。 C.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多,但多次写到清幽的青石板路和冷冷的月光。既渲染了气氛,同时也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D.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主要是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8.请简要分析程子的性格特点。(6分) 9.小说中“贵妃醉酒”出现了多次,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洪亮吉,字稚存,江苏阳湖人。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乾隆五十五年,成一甲 第二名进士。性豪迈,喜论当世事。督贵州学政,地僻无书籍,购经、史、通典、文选置各府书院,黔士始治经史。任满还京,入直上书房。嘉庆三年,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大学士硃珪书起之,供职,与修高宗实录,第一次稿本成,意有不乐。将告归,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略曰:“今天子求治之心急矣,天下望治之心孔迫矣,而机局未转者,推原其故,盖有数端。亮吉以为励精图治,当一法祖宗初政之勤,而尚未尽法也;用人行政,当一改权臣当国之时,而尚未尽改也。风俗则日趋卑下,赏罚则仍不严明,言路则似通而未通,吏治则欲肃而未肃。今一则处事太缓,权私蒙蔽,事事不得其平者,不知凡几矣。千百中无有一二能上达者;即能上达,未必即能见之施行也。一则集思广益之法未备。盖恐一人之聪明有限,必博收众采,庶无失事。请自今凡召见大小臣工,必询问人材,询问利弊。所言可采,则存档册以记之;倘所举非人,所言失实,则治其失言之罪。”书达成亲王,以上闻,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明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命清狱囚,释久戍。诏曰:“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钜。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勤政远佞,朕躬时常观览警省。今特宣示亮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与言,负朕求治苦心。”即传谕释亮吉回籍。亮吉至戍甫百日而赦还。后十年,卒於家。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四》,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B.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C.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D.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甲”指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获得殿试的第一等。 B. “书院”是古时官府所设的存放书籍供人阅读的场所。 C. “遣戍”的意思就是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等地戍守。 D. “祷雨”的意思就是向上天神明祈求降雨解除旱灾。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洪亮吉小时候就喜欢读书,用功学习。他在殿试时考取了第二名进士,以后在担任贵州学政时又购买大量书籍给贵州各府书院。 B. 洪亮吉性情豪迈,喜欢议论时事。他在上书房供职参与编修高宗实录时,曾写了几千字的文章,但却因此触怒了其他官员而被迫辞职。 C. 洪亮吉忠于朝廷,敢于直言。他在即将辞官归家之时还给军机王大臣上书言事,对如何治理天下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D. 嘉庆皇帝虽不善于听取反面意见,但还能反省自己。他因为洪亮吉语言戆直而发怒,但过后也能认识到自己处理洪亮吉的过错。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 (2)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勤政远佞,朕躬时常观览警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小题。 题老学庵壁 陆 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15. 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 。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在《赤壁赋》中,苏轼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晚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这些 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 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 ,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預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结果又会是另一番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沉痛 留传 责无旁贷 全力以赴 B. 沉痛 流传 义不容辞 全神贯注 C. 沉重 流传 责无旁贷 全神贯注 D. 沉重 留传 义不容辞 全力以赴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B.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C. 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D. 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 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C. 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 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廷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人源源不竭。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以来,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会回收之外,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陆续被遗弃在太空中,① 。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航天活动,比如厄瓜多尔的一颗卫星升空后不到一个月,就与太空中的火箭残骸相撞而报废,这种威胁不仅仅发生在太空,甚至地球上的人类生活也会② 。因此,③ ,应是人类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21.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5分) 《北京晚报》报道,由于北京持续受到重度雾霾的困扰,所谓的“烟雾箱”计划已在加速展开。雾霾实验室将建在北京怀柔区,可与世界最大的大气模拟设施——欧洲光反应实验室相匹敌。 负责该项目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贺泓说,竣工后的“烟雾箱”可利用600立方米的污染空气进行实验,比欧洲光反应实验室的容量多出50%。 据悉,怀柔的“烟雾箱”将由两个半球型容器组成,可制造类似于雾霾的环境条件。通过把不同的污染物压入两个半球型容器内,研究人员将能够在日照条件下细致地研究其化学反应。这种成对的箱体设计将使科学家能够并排对比实验结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瞬间,能够在不经意间击中心扉。比如近期,一则“为生命接力,与时间赛跑”的消息刷屏,沿路车辆纷纷为疾驰的救护车让行;一个骑着摩托车的年轻小伙,挡在车流前护卫陌生老人安全走过马路;一位地铁执勤的文明劝导员,将鞋子借给急着赶路的乘客后坚守岗位…… 读了这段文字后,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叙述你的经历或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9级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A项,“如果店家让没有户籍的人住店。双方都要被治罪”曲解文意。“没有户籍”无中生有;B项。“西周和汉代都存在着全国性的户籍制度”错。原文为“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国性户籍制度的”;D项.原文说的是“可能是一个历史的陷阱”。 2、B【解析】文章首段重点谈论的是秦国的户籍管理,而不是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3、D【解析】“各诸侯国的人口受请侯节制”错,由原文第四段可知,“各大夫封邑上的人口,诸侯也是管不着的”。 4、B【解析】“已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言过其实,文中并无此意。 5、B【解析】A项,“它总是不准确的”说法武断。虽然原来的定点预报所预报的是某一个“点”的天气情况,但不能武断地说它总是不准确的;C项,“意味着它的网格可以无限缩小”于文无据,也不符合事实;D项,网格化预报目前并不能做到“全国范围内”“分钟级滚动更新”,由材料二第一段可知,这只有部分省份能够做到。 6、①天气预报精细化。在空间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网格化预报,覆盖更全面;在时间上,更新和发布的频次更高,有些省份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②预报内容更全面、丰富。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已细化到四大类18个气象要素。③具有协调性和协同性。能实现主客观预报相结合,能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每点2分) 7.C(A项,程子让梨花白唱《贵妃醉酒》的要求,是在梨花白一再强调要给钱的情况下才提出的。B项,梨花白没有与师兄结合的原因,文章并没有具体给出,此项判断过于武断。D项,在刻画人物上,文章并没有出现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8.①痴情专一,表现在他对戏曲对梨花白都很痴迷。②细心体贴,比如在送梨花白回家的路途上,小心翼翼,不想打扰梨花白休息。③吃苦耐劳,每天都送梨花白回家,不避风雨。④善良勇敢,在梨花白处于危险之时,舍命救人。⑤乐观坚韧,在腿脚残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每点概括1分,分析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①贯穿全文,是小说的线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程梨二人首先因戏结识,接着二人又因戏增进了情义,后来程子的《贵妃醉酒》又挽救了梨花白的性命,最后梨花白的演绎,又再一次将二人的情感升华。②丰富了人物形象。比如文章借《贵妃醉酒》既突出了梨花白演艺技巧的高超,也突显了程子对梨花白的挚爱。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首曲子见证了他们故事的发展,也承载着他们深厚的情义。同时,这份情义也不因时代的变迁及摧残而改变。(共三点,一点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0.C 11.B 书院是古时私人或官府所设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12.B洪亮吉被迫回家在前,参与编修高宗实录在后。 13.(1)洪亮吉竭力向朝廷陈述几千字的内外弊政,被当时权势所忌恨。于是洪亮吉以弟弟死为借口陈述情况辞职归家。(“力陈”:竭力陈述、“为……所”:被、“陈情”:陈述情况、“归”:辞职归家。每项1分,句意1分) (2)皇上因为信的语言刚直而发怒,削去洪亮吉的官职交给大臣会同审讯。(“戆”:鲁莽,刚直、“落职”:削去官职、“会”:会同、“鞫”:审问。每项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洪亮吉,字稚存,是江苏阳湖人。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家里贫穷,读书用功,侍奉寡居的母亲很孝顺。乾隆五十五年,洪亮吉考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洪亮吉性情豪迈,喜欢议论时事。洪亮吉被任命为贵州学政,贵州地处偏僻,缺少书籍,洪亮吉购买经、史、通典、文选等放置在各府书院,贵州地方的学士才开始研究经史。洪亮吉任满回到京城后,进入上书房值班。嘉庆三年,洪亮吉竭力向朝廷陈述几千字的内外弊政,被当时权势所忌恨。于是洪亮吉以弟弟死为借口陈述情况辞职归家。 大学士硃珪上书皇帝启用洪亮吉,洪亮吉任职后,参与编修清高宗实录,第一次稿本完成后,洪亮吉心中有不满意之处。在准备告辞归家时,洪亮吉上书军机王大臣谈论时事,大致说:“当今天子追求治理天下的心思十分着急啊,天下民众盼望治理的心思更加急迫啊,然而社会治理情况之所以未有转变的原因,推究其中原因,大致有几点。我认为要励精图治,应当真正效法祖宗当初为政的辛勤传统,然而可惜还没有完全效法到;在用人行政方面,应当彻底改变权臣当政之时的状况,然而可惜还没完全改变。社会风气一天天卑劣低下,赏罚不严明的事一件接着一件,言路好像通畅却并未通畅,官场治理想肃清弊端却未肃清弊端。现在一方面处事太松缓,因为争权和私利的蒙蔽,处理事情不公平的情况,不知道共有多少啊。上千件事中,没有一两件能够上传给皇帝;即使那些能上传给皇帝的,也未必能够有施行的。另一方面没有完备集思广益的方法。一般说来,集思广益是为了担心一个人的听闻有限,必须广泛地收集采纳情况,也许这样就不会出现失误之事。我斗胆请求从现在起皇帝凡是召见大小官员,都应该询问其中的利弊情况,如果官员所说的可以采纳。就存于档案记录下来;如果这官员举荐的不是恰当的人,所说的不符合事实,就要处理他失言的罪过。” 洪亮吉的这封信写好后送到亲王手中,亲王把它交给皇上看,皇上因为信的语言戆直而发怒,削去洪亮吉的官职交给大臣会同审讯,并且当着洪亮吉的面告诉大臣们不要对洪亮吉施加刑法,洪亮吉感动得痛苦流涕承认罪过。官员们准备对洪亮吉处以死罪,皇帝免去他的死刑发配到伊犁谪戍。第二年,京城发生旱灾,皇上祈祷上天下雨没有回应,就命令清理关在监狱的囚犯,释放哪些长久被关押的犯人。皇帝的诏书说:“判罪洪亮吉之后,在朝廷上敢谈论时事的人越来越少。即使有人谈论,也只是谈论些官吏中经常发生的事,对于有关皇帝品德和民间利害的实情,却一个也没有谈论的。难道是因为洪亮吉获罪了,大家就封住嘴巴不再敢说话?我不能听见办错的事,再加上下面的情况又被蔽塞,这害处十分巨大啊。洪亮吉所说的,实在足以让我的内心丰富,所以我把它铭刻在座位右边,时常观览,提醒我勤于政务、远离奸佞,让我时时警惕反省。现在我特意向大家宣示洪亮吉的原稿,让朝廷内外的官员知道我并不是拒绝谏言粉饰过错的君主,实在是一个可以与之谈论时弊的君王。官员们碰到我这样可以与之谈论时弊的君王却不同他谈论,就辜负了我追求天下大治的苦心。”并且马上传令释放洪亮吉回到原籍。洪亮吉到达谪戍之地刚一百天就被赦免回家。十年之后,在家中去世。 14. C C项“依然感到高兴”错,原诗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衰老形枯”和“少睡眠”说明他的情感基调是悲伤的。 15. 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前一点2分,后一点中两方面各2分) 16、(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7. A 沉痛:深深的悲痛;深刻而令人痛心的。沉重:分量大,程度深;(心情)忧郁,不愉快。修饰“教训”,选用“沉痛”。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修饰“文物”,选用“留传”。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结合“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分析,是每一代人责任,不容推卸,选用“责无旁贷”。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人进去。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结合“有没有对保护工作”“结果会大不一样”分析,应该是讲对保护工作有没有尽力的意思,选用“全力以赴”。 18、 B“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与上文“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衔接并照应,排除A项、D项。下文“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的主语应是“我们”,排除C项。 19. C A 项,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搭配不当,“延缓”与“损毁”不搭配。B项,搭配不当,“减少”与“衰老”不搭配。 D项,语序不当,“文化保护”应移到“虽然”前面;结构混乱,“为文化延续的活力注入源源不竭”句式杂糅。 20、①都变成了太空垃圾 ②受到太空垃圾的影响 ③如何清理太空垃圾 21.北京(或中国)将建世界最大雾霾实验室。 22. 善意中国 你我共建 郭沫若说过“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是良心的死去”。那么我想一个社会最伤心的事情莫过于人性的消亡,正因如此我们要时刻秉持着自己的良知和善意,温暖和增加这个社会的幸福感。 心灵的碰撞,助己及助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大都是耳熟能详,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快乐感和满足感,“得失不同而不反。”人类社会的得失,就求的是相对性,即有得即有失,及有失即有得。这大抵是不会错的,并且在个人智慧和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你的小小善意,很可能被广为流传,即获得一份回报幸福感和满足感,即使不然,你也会受到但是人的万般感激,这是何等幸福的一件事,你在为这个世界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价值,仅用一份微薄之力,何乐而不为呢? 淡漠的离开,逃离及害己。这个世界上不乏有利用别人的同情心及善意进行欺骗及伤害,但不可否定这只是一星的不值一提,而绝大部分处于危难中的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兮,福之所伏,”那么可想而知不救他人于水火之中的行为,其实是无异而与福分背道而驰的,淡漠的离开,表面上不关己事,而实则上是收到道德的谴责,更有甚者,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者已不仅是一个态度的问题,而关系到一个人的身心,及品行是否健康,海明威说:“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他奋斗” ,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时期,建设更高层次的文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民之所趋,及发展的必然方向,所以作为中国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为自己的祖国努力奋斗。 善意的帮助,需传承及发扬。种下一棵种子,必然会有所收获,不论是花是草还是树,都为我们的世界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善意的帮助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几千年的传统,而中华民族也向来是一个有底线,有原则的民族。这份坚守不应当在我们这一代丧失,丧失及对中国乃中华民族的亵渎及不尊重,这是何等的悲怆和不幸,让我们携起手来,团结整个弥足,团结整个国家,团结每一个地区,每一片土地上的中国,为书写更加灿烂美好的中国的历史篇章共同努力。 “携带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忘我精神,奉献精神,帮助他人,善意传递,构建和谐美好的明天,让全世界都能看到那份属于中国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