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学案
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 考查频度 必考 加试 1.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市”在历代的发展 d (2016·4月,4)考查唐代草市 (2016·10月,5)考查唐代长安商业经济 (2017·4月,5)考查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丝瓷外销 4次3考 2.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c c (2016·4月,6)考查明代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对“重农抑商”观念的冲击 (2017·4月,7)考查清代重农抑商的影响 (2016·10月,8)考查清代“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 4次2考 4次1考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梳理·基础知识] “市”在历代的发展(d) 战国 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秦代 有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政府严格管理 汉代 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长安有“九市” 南北朝 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 唐代 “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原有“市”的管理制度(指市场活动范围和时间受官府严格限制,即坊市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宋代 “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不允许设置“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 12 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明清 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唐宋“市”的发展 史料一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读史用史] 史料一反映唐代开市闭市有时间限定。但“市”的发展没有停止,“市”开始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经济现象是什么? 提示:唐代“草市”的发展及后期“夜市”繁荣。 史料二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读史用史] 史料二表明相对于唐代政府对市还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而到宋代贸易场所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提示:“市”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 要点二 唐宋的城市布局与“市”的变迁 史料 12 [识图解史] (1)图一中①指固定的长安“东市”“西市”。图二中②指重要街道及商业繁华地区。图示反映唐长安到宋汴京“市”怎样的发展? 提示: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且出现专门市场,商业活动繁多。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提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推动了商业都会的崛起。 [精练·选考题组] 【例】 综合考查唐宋商业及商人状况 (2016·浙江10月选考)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 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12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商人,长安城中有“东西市”的商业区,估客结交十常侍、公卿等权贵,因此排除A、B、C,选D项。 答案 D 练1 史料考查古代对外贸易 (2017·浙江4月选考)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解析 材料反映了输往日本商船的商品情况,因此D项正确,其他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反映出来。 答案 D 练2 文学作品里的历史知识考查 (2016·浙江4月选考)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 ) A.草市中有夜市 B.江南市镇兴起 C.村寨出现草市 D.专业市场出现 解析 “市晚鬻蔬迟”反映作者天晚没来得及吃饭,“夜船归草市”体现草市晚上仍然营业的史实。故选A项。 答案 A 练3 设置场景考查唐代商业状况 (2017·嘉兴3月测试)《资治通鉴》记载,德宗贞元十三年:“置白望(唐代宫市宦者派在市场的采办人员。因他们于市中左右望,白取民物,故人称‘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及要闹坊曲(指街巷),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则敛手付与。”这反映出唐代( ) ①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监管 ②商业活动范围的扩大 ③“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④宫廷的特权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 解析 根据材料“两市”、“要闹坊曲”、“宫市”,除两市外,尚有“要闹坊曲”和“宫市”,故②正确;根据材料“白取民物”、“宫市,则敛手付与”,宫廷有较大特权,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梳理·基础知识] 一、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形成与发展: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是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3.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统治。 4.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2)(政治上)限制商人政治权力,堵仕途之路;(经济上)“重租税以困辱之”,发展官营工商业;(生活上)对其穿衣、建房、乘车等都有歧视性规定。(汉代具体措施) 5.影响 (1)积极: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2)消极: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二、“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原因: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3.表现 (1)明朝建立“朝贡”贸易体制,禁阻民间出洋贸易。 (2)清朝继承并发展了闭关锁国政策,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乾隆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4.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目的 12 史料一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团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读史用史] 史料一反映汉高祖以怎样的措施“抑商”? 提示:课以重税,人格贬低,不得入仕等。 史料二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①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②无有居心。 ——《吕氏春秋·上农》 [读史用史] 史料二中①指财产轻便,②指不能长期安定的居住。史料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强调商人的流动性,不利于巩固国家统治。 要点二 明清(前期)时期的对外政策 史料 漫画: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 [识图解史] 该漫画反映出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有何影响? 提示: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精练·选考题组] 【例】 综合考查商业与商业观念 (2017·浙江4月选考)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 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解析 材料信息盐商家庭产生大量进士,反映了盐商希望自己的后代走仕途道路,A项正确。 答案 A 练1 综合考查古代经济思想与商业政策 (2016·浙江10月选考)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 12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 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海禁政策影响了海外贸易,妨碍了社会进步,因此D项正确。 答案 D 练2 史料考查重农抑商观念和政策 (2016·浙江4月选考)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 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 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解析 材料显示明后期四民经营“工商”“三倍于前”,说明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B项应在鸦片战争后;封建政府一直奉行抑商政策,D项错误。 答案 C 练3 史料考查古代商业观念的变化 (2017·金华十校期末调研)明朝后期,嘉善陈氏告诫族人:“宗族传习不齐,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这反映出当时( ) A.宗族血缘观念的加强 B.儒家重义轻利的理念 C.贱商观念有所改变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解析 根据材料“耕读之外,工商经纪,悉从便业”得出贱商观念有所改变,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均排除。 答案 C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镇海中学等九校高二联考)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12 A.都市中的商业区 B.工官监管的夜市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解析 A项宋代以后出现商业区;C项“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B项夜市最早出现在唐代后期扬州等地,北宋开始较为普遍;汉代“九市”是指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故选D项。 答案 D 2.(2017·稽阳联谊学校联考)“市”是中国古代商品交换的场所。下列有关“市”的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A.汉代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交易必须明码标价 B.南北朝时出现了民间集市,政府设有“草市尉”管理 C.唐代草市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具有完备饮食服务 D.宋代的“市”突破了坊市限制,且对“市”不再监管 解析 A项指秦朝;C项宋代草市设施完备;D项应为“不再直接监管”。 答案 B 3.(2017·嘉兴一中高三期末)唐诗中有“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的诗句,这一诗句说明唐朝( ) A.出现了最早的“夜市” B.政府不再限制“市”的交易时间 C.商业发展繁荣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最早,排除A项;B项应为宋代场景;D项在鸦片战争后。 答案 C 4.(2016·3月温州模拟)唐代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这说明唐代( ) A.开始出现“夜市” B.官吏不再直接监管“市” C.扬州“夜市”繁荣 D.扬州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解析 A项“开始”,D项“地方商业中心”材料无法体现;B项是在宋代以后。故选C项。 12 答案 C 5.(2017·绿色评价联盟模拟)下列现象与下图中“市”的发展不符的是( ) A.“市”突破时空限制 B.“市”有庙会集市 C.“市”出现繁荣的商业街 D.“市”始设专门管理机构 解析 图中的夜市、瓦肆、商业繁华区主要沿街道而设,可以知道坊市的界限已经被打破,体现“市”突破时空限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中有瓦肆,体现“市”有庙会集市,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图中商业繁华区,主要沿街道而设。体现“市”出现繁荣的商业街,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市”始设专门管理机构是在汉代,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6.(2016·9月台州质量评估)西汉时期确立了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这种情形开始转变于( )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开始有所转变。 答案 B 7.(2016·9月金华十校联考)费正清指出,宋朝出现了“商业革命”。下列对宋代“商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交通便利之处出现草市 B.宋都有正式的“市”九处 C.城市中出现商业区“市井” D.汴京已形成繁华的商业街 解析 宋代打破了传统的坊市制度,沿街设市,出现了商业街,因此D项正确。 答案 D 8.(2017·台州2月评估)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 12 ●规矩严整的楷书出现 ●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 ●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并行使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 B 9.(2016·湖州高二期末)《吕氏春秋·尚农》中指出,“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作者认为“重农抑商”可以( ) A.提升思辨能力 B.维护法律权威 C.发展小农经济 D.端正民心民志 解析 材料阐述的是“民舍本”带来的不利影响,导致民不辨是非。故选D项。 答案 D 10.(2017·温州九校高三期末联考)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或经济政策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妇功”,“国有六职” ②“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A.④①③②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②③④ 解析 结合所学,①为商周时期;②为清代;③为宋代;④为唐代。 答案 B 11.(2017·台州高三期末质检)“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下列说法,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海禁政策是应对西方殖民侵略的理性选择 B.闭关锁国是保护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理想途径 C.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维护小农经济的必然选择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始终使中国古代社会结构保持稳定 解析 由“经济人”的“理性选择”等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12 12.(2017·温州十校高三联考)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名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表明唐代( ) A.废止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 D.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 解析 中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富商供养名士成为朝中名僚,体现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的内容,故C项错误;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 B 13.(2017·台州中学高三统练)下列中国古代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法令,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 ②“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③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④“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解析 ①是汉武帝采取的抑商政策,②是明朝的海禁政策,③是秦朝法律明文规定的,④是宋代的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A、B、D三项排列错误。 答案 C 14.(2016·9月金华十校联考)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象;唐初不收一切商业赋税,为前代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汉代节制资本,有均富思想 B.唐朝商人政治地位有所改善 C.汉代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抑商政策在汉唐有不同表现 解析 A项材料未体现,材料也没有体现唐朝商人地位的改善,B项也错误,C项本身错误。 答案 D 15.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12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解析 从材料可知明政府推行海禁政策。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6.(2017·台州高三期末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周礼·考工记》作为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长安和明清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礼”的思想。……人们生活其中,日复一日地受到空间秩序的影响,不觉中明确了自己的社会定位,而想超越自己原有的定位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正好符合了统治的需要。 ——摘自《中国城市建筑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及其在建筑布局上的体现。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城市中的“市”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 (1)核心思想:“礼”。井然有序(或清晰的街道结构和笔直的街道),杂而不乱;中轴对称;主次分明。 (2)不同:唐:市被固定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宋则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或分散在宅屋之间,形成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影响: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反映市井风光的宋词兴起并发展;推动儒学发展进入新阶段。 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