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大庆一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有效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面对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起了世界各国日益广泛的关注和日趋深入的讨论。 杜维明从儒家道德与“文明对话”的角度讨论了建立共同体的可能性。在他看来, 共同体”这个词的理想含义在于,“人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分享一种共同价值和实实在在的公民道德,并通过致力于实现公善而联合为一体。然而,这样一种统一体允许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和信仰差异,只要这种多样性和差异不致侵害他者的基本自由和权利”。对于儒家而言,道徳是形成一个良好社会的必要前提。因此,在儒家“修齐治平”的语境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首先展现为一个道德共同体,杜维明称其为“信赖社群”。对于一个“信赖社群”而言,人与人的交往不仅基于秩序的建构,更在于内心的彼此信赖与道德的影响。 对于儒家生态哲学而言,讨论的范围仅限于人与人的关系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共同体中。儒家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为一种扩大化的“信赖社群”,在此关系内人与其他生物都是平等、自由的。早期人类文明普遍有着对人的道德关怀大于动植物的特征。例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皆是人用以维持生计的生产材料。在中国,商周时期的宫廷亦曾以大量牺牲献祭。《论语》也记载,孔子退朝后听说马厩着火,问人的伤亡情况而不问马。但是,儒家文化与传统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于,它不是将动物作为没有自我意识、服务于人类的纯粹工具,而是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儒家虽然承认人在思想与行动上的优先性,但同时能够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在同一场域中的存在物,将自身的权力欲望转化为一种平等和友爱的精神。在儒家看来,人类与自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人能够通过道德实践参与到天地的运作之中,影响自然万物的生长;另一方面,自然也影响、转化着人的生活,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天道”的尊重和遵循。可见,人类与自然万物之间也是彼此“信赖”、观照的,我们将这样一种共同体结构视为“信赖社群”的扩大化。 这样一种道德共同体有着显著的现实效应,可以为21世纪人类发展提供生存论层面上的启发。尽管全球生态伦理的确立还只是一种构想,但是从人类未来的发展上看,这构想是适合于当前需要的。 (摘编自单虹泽《儒家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 27 -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依据儒家文化提出的以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 B. 杜维明对共同体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儒家道德与“文明对话”基础之上的,具有当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C. 儒家生态哲学不仅关注了人与人的关系,也关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扩大化的“信赖社群”。 D. 传统西方文化将自然作为纯粹的工具,不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这一点与儒家文化一致。 2. 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展开论述突出了儒家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B. 文章从儒家道德共同体与儒家生态哲学人手,分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 C. 文章将儒家文化与传统西方文化作对比,强调儒家文化对人的道德关怀的内在价值。 D. 文章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讨论,是按从现实到历史再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应对世界前所末有之大变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B. 儒家有关人类要对自然平等友爱的观点为全球生态伦理的确立提供启示和支持。 C. 对于儒家道德共同体的认识较之于儒家生态哲学的认识前者更为深入和完善。 D.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要成为人类发展的共同理念,还需作出长久的努力。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 A项,“依据儒家文化”于文无据。原文说“在儒家‘修齐治平’的语境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儒家生态哲学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为……”可见“儒家”是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C项,“儒家生态哲学”“是一种扩大化的‘信赖社群’”错误,原文为“儒家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为一种扩大化的‘信赖社群’”,选项张冠李戴。 - 27 - D项,“这一点与儒家文化一致”错误,从原文第三段“儒家文化与传统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于,它不是将动物作为没有自我意识、服务于人类的纯粹工具,而是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看,西方文化这一点与儒家文化不一致。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C项,“强调儒家文化对人的道德关怀的内在价值”有误,此处原文不是谈对人的道德关怀,而是对自然的关怀,见原文第三段“儒家文化与传统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于,它不是将动物作为没有自我意识、服务于人类的纯粹工具,而是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对应原文逐项分析。本题C项,“前者更为深入和完善”错误,文中并未比较对两者的认识程度,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关键的是在找出答题区间后,将文本内容同选项内容表述进行认真而仔细的比较,注意出题者经常设置的各种陷阱,比如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选择题用好“比对法”,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27 - 2018年12月8日凌晨2点24分,嫦娥四号发射成功,踏上了奔赴月球背面的征程。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着陆月球背面预选区域。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在嫦娥四号35天的任务中,“鹊桥”中继星连续提供对地、对月中继通信服务。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嫦娥四号探测器落月以来,完成了中继星链路连接、有效载荷开机、两器分离、巡视器月午休眠及唤醒、两器互拍等任务。“鹊桥”中继星在距离月球6万公里的轨道上实现了对地、对月的中继通信服务,国内外多个深空测控站连续跟踪中继卫星,中继星成为名副其实的“鹊桥”。 2019年1月11日16点47分,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两器互拍,这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四号工程任务圆满完成后,嫦娥四号任务将转入科学探测阶段,着陆器和巡视器将继续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 (摘编自环球网百家号,2019年1月11日) 材料二 科学家介绍,嫦娥四号登陆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深13公里,是太阳系已知的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国家航天局11日公布了一批嫦娥四号经过“鹊桥”中继星传回的影像。其中一张360度全景图,是在玉兔二号驶上月面后,由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环拍的80张照片拼合而成的。从这张全景照片上可以看到嫦娥四号着陆在许多小环形坑中间,相当惊险。附近就有一个直径约20米、深度约4米的环形坑。崎岖不平的地形为玉兔二号的路线规划造成很大困难。 由于潮汐锁定,月球绕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相同,因而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正面,人类拥有太空探测器之前,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世界。越来越多的环月探测器显示,月球背面与正面有很大不同:正面相对平坦,而背面崎岖不平,遍布坑坑洼洼的撞击坑。月球背面具有独特性质,嫦娥四号登陆的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许能获得突破性发现。月球背面更为古老,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1月11日) 材料三 - 27 - LND,全名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简称粒子辐射探测仪),是嫦娥四号落月后第一批开机测试的仪器。这个神秘的仪器,在4块10厘米见方的电路板上,需要手工焊接几千个大小不一的芯片,并且要能经受住发射时的剧烈震动、着陆时的巨大冲击以及月表的高寒高热等严苛考验。这一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仪,由基尔大学地外物理系罗伯特教授的团队研制,中方参与设备测试,双方共同拥有科学数据并开展科学研究。令人惊异的是,这个仪器仅用13个月就研制成功。研制过程中,中德双方共享了许多技术细节,如中方提供部分接口电路设计给德方,并被德方采纳,德方的一些设计同样也给了中方启发。 同时,搭载嫦娥四号升空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整流罩涂装多了4个新标志。他们是嫦娥四号任务的外国合作方,提供了4个国际载荷。除了德国的粒子辐射探测仪之外,还有瑞典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荷兰的低频射电探测仪和沙特的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 中欧在空间领域的合作,并非始于探月工程。早在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中德就联合开展了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去年在不来梅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已经表示,愿意在嫦娥六号的轨道器和着陆器上,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10千克的载荷。这一表态赢得了欧洲航天局的高度赞赏。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19年1月12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2点24分奔赴月球背面,35天后,其任务在“鹊桥”中继星的支持下取得圆满成功。 B. 嫦娥四号任务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勘察、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C. “鹊桥”中继星架起了对月、对地中继通信的“鹊桥”,它的正常运转,使得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了互拍。 D. 在人类拥有太空探测器之前,人类对月球的认知有限,不过自嫦娥四号登陆月球预选区域之后,人类将有突破性发现。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嫦娥四号肩负多项重要使命,实现了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同时也是中欧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B. 嫦娥四号借助“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一张360度全景图,从这张全景照片上可以看到嫦娥四号着陆地颇具惊险的地形地貌。 C. 鉴于嫦娥四号登陆区域及着陆点附近的地形会导致玉兔二号的路线规划困难,嫦娥四号登陆过程相当惊险,因而其价值仍旧是个未知数。 D. - 27 - 中德合作的载荷探测仪——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是嫦娥四号落月后首批开机测试的仪器,其具有抗冲击、耐高寒高热的特点。 6. 联系文本,简要概括嫦娥四号探测任务的重大意义。 【答案】4. D 5. D 6. ①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及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②继嫦娥四号探测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③嫦娥四号实现对月球背面的登陆,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意味着有突破性发现的可能;④嫦娥四号任务有诸多外国合作,为中外在空间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合作平台和示范样本。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项“人类对月球的认知有限”“人类将有突破性发现”错误,原文材料二为“人类拥有太空探测器之前,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世界”,不是有限是未知;“或许能获得突破性发现”,是或许不是必然。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项“同时也是中欧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尝试”错误,材料三“研制过程中,中德双方共享了许多技术细节,如中方提供部分接口电路设计给德方,并被德方采纳,德方的一些设计同样也给了中方启发”,可知是技术层面的合作。 B项“嫦娥四号借助‘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一张360度全景图”错误,材料二“其中一张360度全景图,是在玉兔二号驶上月面后,由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环拍的80张照片拼合而成的”,可知“360度全景图”这是“公布”的照片,是“拼合而成”的。 C项“因而其价值仍旧是个未知数” 错误,属强加因果,过度解读。 故选D。 【6题详解】 - 27 -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嫦娥四号探测任务的重大意义,在材料一里有“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 ,可知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及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在嫦娥四号35天的任务中,‘鹊桥’中继星连续提供对地、对月中继通信服务,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可知继嫦娥四号探测任务圆满完成标志着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材料二“月球背面具有独特性质,嫦娥四号登陆的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许能获得突破性发现。月球背面更为古老,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可知嫦娥四号实现对月球背面的登陆,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意味着有突破性发现的可能;材料三“中德合作”“他们是嫦娥四号任务的外国合作方,提供了4个国际载荷。除了德国的粒子辐射探测仪之外,还有瑞典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荷兰的低频射电探测仪和沙特的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 可知嫦娥四号任务有诸多外国合作,为中外在空间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合作平台和示范样本。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 唱 谢应龙 一季的雨水足,晒够了秋阳,地里有个好收成。 田边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蹲着,站着的抽着旱烟卷儿的是四爷,蹲着的头上结着素边皂布头巾的是四奶。 - 27 - 田是村里的好田。村里现有的田都好。稍差的这些年都种上了大豆、花生和红薯,荇里都疯长着青草儿——种的人不愁收,播了种完事。甭管它大豆比白米细,花生赛黄豆大,红薯藤遮不住烈烈的黄土。 站在田边,可以看清整个村院,村子里没有狗了,行路的人走得静心清闲。蹲着的四奶对抽着旱烟,眼睛直望着村子黄土大道的四爷说:“老头子,甭等了,开镰吧!” 甭等了?这几天四爷等的就是他的儿子!大儿子在恢复高考后那年上了大学,工作在城里,秋收时总要请假回来帮衬爹,原是不要等的,直到三年前,儿子升了职,开镰时就再也未见到他影子。春节小车回来,劝爹:这几亩田,就别在它上面想主意,穷折腾了。四爷眼一瞪,那年春节就过得没滋没味的。 说好今年全都回来,咋还未露出脑尖顶? 二儿子,三儿子,一个专科,一个本科,考得让村里人眼红。四爷听了消息,好久未作声。半晌才说,谁让他们走了呢?说的是实话。 半个也不会回来了。四爷的眼又朝村里逡巡了一阵后,他叹了口气才回过头来对四奶说:“开镰吧。” 开镰了,熟透的水稻沉沉地朝着镰刀挥去的方向倒下。沉沉倒下的水稻在四爷的眼中闪过一道道无比绚丽的弧线,一股无言的稻香痒痒甜甜地悬浮在秋日的风中了,他忍不住打了个响亮的喷嚏。四爷说:“老婆子,看我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四奶接言:“我也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四爷一愣,随即就笑了,“割吧。” 日近当午,四爷抬头看了一下天,天穹里尽是一层薄薄的青云,没有一丝儿的彩色,天底下的飞鸟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邻家地里的庄稼早已割了,稻草胡乱地散在田里,东一垛西一垛的。在不远处的稻田里是几柱冲天的浓烟在飘……四爷的心就猛然地紧缩了一下,他一下就怀念起过去那火火热热的情景来:男人挑禾挥汗如雨,女人割禾弯腰如弓,机声鸣鸣,镰光闪闪,连最顽皮的娃儿们也跟在挑桶后边泥着脸蛋抢拾着稻穗…… 四奶说:“我又割了好大的一蔸呢!” 四爷看了看已汗流浃背的四奶,她满头的白发和烘黄的稻色正衬着一种游离状的美丽。四爷很痴迷地看了一阵,说:“老婆子,我总觉得这地里怪冷清的。” 四奶抬起满是汗湿的脸,撩起青布衬衣的下襟在脸上撸了一下,便笑了说:“冷清就冷清吧,难道让人一边唱戏不成?” 四爷说:“今日里我才真觉得自己老了。” 四奶听了,一愣,随后就豁开牙床笑。 “笑啥呢。”四爷见状,问。 - 27 - “笑你七十还不服老呢,想想,人若不老不去,这黄土地上的人又一茬连着一茬疯长,到今日恐怕连挤都挤不下呢?更何况人要吃要喝,堆成这么多,会弄成啥样呢?” “那种田的把式都老了又去了,田地里冷冷清清了,你说又会成啥样呢?” 四奶听了,又一愣。她看见四爷的眼空洞而又迷失般地在空荡荡的田野上呆望着——路上有几个人正远远地朝这里走来。四奶跟着望,过了一阵,四奶说:“不是咱家的儿,割吧。” “割吧,割起才热闹点。” 镰刀又动作起来,稻子在轻吟的阵痛声中成功地倒下。忽然,四爷嘶哑着粗犷的嗓门吼叫了起来: 锄禾日当午,挣钱儿读书,谁知读书儿,进城不沾土,说读书,说读书…… 空旷的田野里,一段如泣如诉的歌谣,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撒向了天地的四方。不远处一棵苦楝树上一群打盹的鸟儿惊醒了,扇动着惊恐的翅膀箭一般地逃去。 四奶没来由地竟浑身颤栗起来,低头看,一层殷红的血液已浸过了她的指尖,无声地点滴在稻田里,她回过头去想看,却不见了血痕,血早已溶浸尘土之中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说好今年全都回来,咋还未露出脑尖顶?”中可以看出,儿子们虽事业有成,但对土地上的劳作已经彻底淡漠,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当今乡村社会只剩老人与小孩留守的空心化现状。 B. 秋日割稻,田间地头,老两口你一言我一语,对话极简单极朴素,富有生活气息,既传递出丰收的喜悦,又暗含着隐忍的愁绪。 C. 四奶不小心割破手指,殷红的血液溶浸在她脚下的尘土中,这一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将人与土地的血肉联系,刻画得入骨入髓。 D. 这篇小说叙述从容,作者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塑造了一对热爱土地的勤劳老人。他们对田地丰收感到喜悦,也对“开镰”冷清无人感到失落,同时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现状的关注和隐忧,令人深思。 8. 小说中间部分划线内容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题目“秋唱”能否改为“秋收”?为什么? 【答案】7. A 8. ①丰收 - 27 - 季节的田野冷清、散乱,以环境的孤寂强化四爷失落迷惘的心理;②和后文大集体大生产火热的劳动场最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农村历史和现状的关注与思考;③在对话中插入环境描写,增强了文学美感,调节叙事节奏,使行文富有变化。 9. 不能。①凸显人物形象。表现了四爷对土地和劳作热爱,对农耕文明衰落的失落和惆怅,体现了其执着的个性。②悲怆的秋唱,寄托情感的苍凉,更能凸显主题,引发读者对农村现状的关注和思考。③四爷从隐忍到爆发,情绪遥层蓄积,最终以化用李绅《悯农》诗句嘶吼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④秋唱中悯农的传统主题在今天抑扬顿挫地吟唱,深化了主题。⑤“秋唱”比“秋收”更有一种诗意的韵味和美感,使小说更有含蓄、深沉的情味。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当今乡村社会只剩老人与小孩留守的空心化现状”错误,原文“说好今年全都回来,咋还未露出脑尖顶”“二儿子,三儿子,一个专科,一个本科,考得让村里人眼红。四爷听了消息,好久未作声。半晌才说,谁让他们走了呢?说的是实话”“半个也不会回来了”,可知是为了突出“开镰”冷清的场景,儿子们在城市生活不再回农村的行为与四爷坚守田园,坚持劳动的行为对比;原文也没有提及小孩留守;不是突出空心化现状。 故选A。 【8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作用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读懂文章,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然后依据上下文,找出句子出现的语境,依据语境作答句子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内容和主题方面分析。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原文“天穹里尽是一层薄薄的青云,没有一丝儿的彩色,天底下的飞鸟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邻家地里的庄稼早已割了,稻草胡乱地散在田里,东一垛西一垛的。在不远处的稻田里是几柱冲天的浓烟在飘……”,这一段是环境描写,一是凸显了周围的环境是寂静冷清的;二是这篇小说主要是以人物的对话构成,中间插入了这一段环境描写,让行文富有变化,增强了文学美感;在这丰收的季节了,场面应该是盛大而且热闹的,而四爷看到的是“邻家地里的庄稼早已割了,稻草胡乱地散在田里,东一垛西一垛的”的景象,周围特别冷清、散乱,衬托和强化了四爷此时的心理是失落的、怅惘的,因为几个儿子都没有回来帮忙收割;这一冷清的环境与后文“男人挑禾挥汗如雨,女人割禾弯腰如弓,机声鸣鸣,镰光闪闪,连最顽皮的娃儿们也跟在挑桶后边泥着脸蛋抢拾着稻穗……”的过去那火火热热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对这两种状态进行关注和比较,引发我们深深的思索和隐忧。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作品标题的深刻意蕴的基本能力。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有的标题十分含蓄,如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这道题是比较标题的探究题,首先要明确观点,再阐释原因。先确定观点:“秋唱”不能改为“秋收”。原文“锄禾日当午,挣钱儿读书,谁知读书儿,进城不沾土,说读书,说读书……”,这是四爷唱的内容,标题“秋唱”照应四爷所唱的如泣如诉的歌谣,“空旷的田野里,一段如泣如诉的歌谣,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撒向了天地的四方。不远处一棵苦楝树上一群打盹的鸟儿惊醒了,扇动着惊恐的翅膀箭一般地逃去”,充满苍凉感伤之情,更能凸显主旨;如果是“秋收”,指的是四爷和四奶收割水稻的行为,那就体现不出唱的情节和唱的意蕴,表达的情感较之“秋唱”没有那么强烈;“镰刀又动作起来,稻子在轻吟的阵痛声中成功地倒下。忽然,四爷嘶哑着粗犷的嗓门吼叫了起来”,四爷在收割稻谷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没有回来帮着收割时唱的这首歌,表明了四爷对土地和劳作的热爱,以为就是土地养育了自己的儿子,但读书之后不愿再回来,一是四爷情感的一个爆发,二是对农耕文明衰落的失落和惆怅,最后都集中在了四爷唱的“悯农”里;这样更能突出全文的主旨,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现状的关注和隐忧,令人深思。 【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 27 - 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则天皇后武氏,讳婴,并州文水人也。初,则天年十四时,太宗闻其美容止。召入宫,立为才人。及太宗崩,遂为尼,居感业寺,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复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已,大帝崩,皇太子显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既将篡夺,是日自临朝称制。嗣圣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 秋七月,突厥骨笃禄、元珍寇朔州,命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拒之。慧星见西北方,长二丈余,经三十三日乃灭。九月,大赦天下,改元为光宅,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垂拱二年三月,初置匦于朝堂,有进书言事者听投之,由是人问善恶事多所知悉。四年夏四月,魏王武承嗣伪造瑞石,文云:“圣母临人,永昌帝业。”令雍州人唐同泰表称获之洛水。皇太后大悦,号其石为“宝图”, 擢授同泰游击将军。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载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国号为周。改元为天授,大赦天下,赐酬七日。乙酉,加尊号曰圣神皇帝,降皇帝为皇嗣。丙戌,初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神皇父赠太尉、太原王士覆为孝明皇帝。 证圣元年春一月,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极言正谏秋九月,亲祀南郊,大赦天下,大辟罪已下及犯十恶常赦所不原者,威赦除之,大酺九日。神龙元年春正月,上不豫,制自文明元年已后得罪人,除扬、像、博三州及诸逆魁首,咸赦除之,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拊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是日,崩于上阳宫之仙居殿,年八十三,谥曰则天大圣皇后,二年五月庚申,袝葬于乾陵。 (节选自《旧唐书·本纪六》)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极言正谏/ - 27 - B. 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极言正谏/ C. 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极言正谏/ D. 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极言正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嗣圣元年”采用年号纪年法,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琵琶行》“元和十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等。 B. “擢授”,提升。古代对于官员的授予和升降各有专称,如授予官职有“除、拜、征、召”等。升官有“拔、擢、升、晋”等,贬官有“贬、放、谪、左迁”等。 C. “七庙”,按古代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后以“七庙”泛指帝王的宗庙,也可借指王朝、国家。如贾谊《过秦论》中有“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之句。 D. “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豫,本意为“安乐,安逸”,不豫就是不舒服,也可以来泛称尊长有疾。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则天兼具美貌才干。14岁因美貌而被太宗召进宫,封为才人;后又被高宗立为皇后,她辅政数十年,威势与皇帝没有区别,和高宗并称“二圣”。 B. 武则天对天命心存敬畏。高宗驾崩,她临朝称制后,突厥寇境,彗星出现一个多月才消失,因此武则天大赦天下,并改易年号。 C. 武则天善于体察民情、听取民意。在朝堂设木匣子,有上书言事的任听投递,也方便自己了解民间疾苦、政事善恶。 D. 武则天施政宽仁、深得民心。她多次大赦天下,并特许百姓举行宴饮庆祝,但临死之前却被勒令去除帝号,恢复原来的皇后名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 (2)亲祀南郊,大赦天下,大辟罪已下及犯十恶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天后素来多智谋计策,文史都有涉猎。高宗从显庆年以后,经常为肢体麻痹瘫痪而困苦,百官所上奏章,都委托天后详尽决断。 - 27 - (2)皇上(武则天)亲自到南郊祭天,大赦天下,死罪以下以及犯了常规赦免不能饶恕的十大罪恶的人,都加以赦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这段话的大意是:丙申那天夜晚,明堂发生火灾,到天明全部烧为灰烬。庚子那天,皇上(武则天)因为明堂发生火灾告于太庙,亲自写诏书责备自己,命令文武九品以上官员每人向上封章奏事。 句子前面出现了两个时间词“丙申夜”和“至明”,“丙申夜”交代明堂发生了火灾,“至明”强调火灾的结果,所以“至明”不能与“明堂灾”连在一起,“至明”应和“并从煨烬”连在一起,排除A;句中“躬”指自己,作“责”的宾语,“责躬”即责备自己,两个字中间不应停顿断开,再排除CD项。原文断句如下:丙申夜,明堂灾,至明而并从煨烬,庚子,以明堂灾告庙,手诏责躬,令文武九品已上各上封事。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A项,《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D项,“但临死之前却被勒令去除帝号”错,根据末段“遗制袝庙、归陵,令去帝号”可知,应该是武则天临死之前自己下旨(遗制)让朝廷取消帝号的,句中的“令”不是“被勒令”的意思,而是“让”的意思。 - 27 -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素,一向,向来;涉,涉猎;苦,苦于,“被……困苦”;百司,百官;委,委托,委任。 译为:天后素来多智谋计策,文史都有涉猎。高宗从显庆年以后,经常为肢体麻痹瘫痪而困苦,百官所上奏章,都委托天后详尽决断。 第二句得分点:亲祀南郊,省略句,亲祀(于)南郊,亲自到南郊祭天;祀,祭祀,祀天;大辟,死罪;咸,都。 译为:皇上(武则天)亲自到南郊祭天,大赦天下,死罪以下以及犯了常规赦免不能饶恕的十大罪恶的人,都加以赦免。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参考译文: 则天皇后武氏,名曌,是山西并州文水人。当初,武则天14岁时,太宗听说她仪容举止美好,召她入宫,封为才人。等到太宗去世,就做了尼姑,住在感业寺。大帝(唐高宗)在寺中见到她,再次召入宫中,封她为昭仪,又晋封武则天为宸妃。永徽六年(655年),废黜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号称天皇,武后也号称天后。天后素来多智谋计策,文史都有涉猎。高宗从显庆年以后,经常为肢体麻痹瘫痪而困苦,百官所上奏章,都委托天后详尽决断。从此在内部辅政数十年,威势与皇帝没有区别,当时号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38年)十二月丁已日,高宗去世,皇太子李显即皇位,尊天后为皇太后。太后既然已将篡夺帝位,这天便亲自登朝代理国政。嗣圣元年(684年)春正月初一,改换年号。 - 27 - 这一年秋七月,突厥骨笃禄、元珍入侵朔州,命令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率兵抵御他们。彗星出现在西北方,长两丈多,经过33天消失。九月,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宅。旗帜改从金色,以紫色装饰,以杂色文采图画。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初次在朝堂设置木匣子,有进奏章言事的人听任他们投递,从此,人间善恶之事武则天大多知道。垂拱四年(668年)夏四月,魏王武承嗣伪造祥瑞之石。上面写有文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并命令雍州人唐同泰上表宣称此祥瑞之石是在洛水获得。皇太后武则天大喜,号其石曰“宝图”提拔唐同泰为游击将军。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圣母神皇。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九日,变革唐朝的天命(篡夺唐朝的天下),改国号为周。改年号为天授,大赦天下,赐宴饮七天,乙西年,加尊号曰圣神皇帝。把皇帝降为皇帝继承人,丙戌日,在神都开始建立武氏七庙。追尊武则天的父亲赠太尉、太原王武士彟为孝明皇帝。 证圣元年(695年)春一月,丙申那天夜晚,明堂发生火灾,到天明全部烧为灰烬。庚子那天,皇上(武则天)因为明堂发生火灾告于太庙,亲自写诏书责备自己,命令文武九品以上官员每人向上封章奏事,尽力提出正告和规劝的意见。秋九月,皇上(武则天)亲自到南郊祭天,大赦天下,死罪以下以及犯了常规赦免不能饶恕的十大罪恶的人,都加以赦免,特许天下百姓大宴饮九天。神龙元年(705年)春正月,皇上(武则天)身体不适,诏令从文明元年(648年)以后犯罪的人,除了杨、豫、博三州以及所有叛逆罪首外,都加以赦免。冬十一月壬寅日,武则天病危,遗令死后附到李唐之太庙、归到李氏陵墓,命令取消皇帝号,称作则天大圣皇后;这天,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去世,年83岁,谥号曰“则天大圣皇后”。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庚申日,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 题。 朝中措• 平山堂 欧阳修①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①庆历八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在扬州城西北五里的大明寺西侧蜀岗中峰上,修建了 一座“平山堂”。此词是欧阳修为他的朋友刘敞饯行,在告别的宴会上,作了这首《朝中措》。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平山阑槛倚晴空”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 B. 杨柳本寄寓离愁别恨,“手种”“别来”看似寻常,实则凄婉感伤。 - 27 - C.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表达了词人对朋友刘敞才华的赞誉之情。 D. 上片追忆昔日生活,从平山堂写到垂柳;下片勉人劝己,抒写人生感慨。 15. 本词一改作者深情婉曲的词风,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 词句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写景境界开阔。平山堂凌空矗立,壮丽雄伟,凭阑远眺之景,气势磅礴。 ②写人豪情万丈。“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运用夸张手法,刻画出一个才华横溢、气度豪迈的太守形象。 ③抒情积极达观,“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体现了词人豪放达观的心态。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B项,“凄婉感伤”有误,“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句意为:我在堂前亲手栽种的那棵柳树啊,离别它已经好几年了。该句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种”二字,看似寻常,却是感情深化的基础。词人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移任颍州。这几年中,杨柳之枝枝叶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词人虽然通过垂柳写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畅。特别是“几度春风”四字,更能给人以欣欣向荣、格调轩昂的感觉。 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答题步骤:先指出来语言特点,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指出来表达效果。 写景境界开阔:“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句意为:平山堂的栏杆外是晴朗的天空,远山似有似无,一片迷蒙。“平山栏槛倚晴空”,顿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高无比。这一句写得气势磅礴,便为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迈的基调。接下去一句是写凭阑远眺的情景。 - 27 - 写人豪情万丈:“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句意为:我这位爱好写文章的太守,下笔就是万言,喝酒一饮千杯。年轻人,趁现在赶快行乐吧,你看我一把年纪了,都还不是照样饮酒作乐豪情万丈?“文章太守,挥毫万字”缀以“一饮千钟”一句,则添上一股豪气,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气度豪迈、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抒情积极达观:词的结尾二句,先是劝人,又回过笔来写自己。饯别筵前,面对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冲口而出。无可否认,这两句是抒发了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但是由于豪迈之气通篇流贯,词写到这里,并不令人感到低沉,反有一股苍凉郁勃的情绪奔泻而出,涤荡人的心灵。 【点睛】鉴赏诗歌语言要注意: (1)关键字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 (2)诗歌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3)诗歌风格:1.平实质朴。2.含蓄隽永。3.清新雅致。4.绚丽飘逸。5.简洁明快。6.雄浑壮丽。7.粗犷豪放。8.沉郁顿挫。9.悲壮慷慨。10.缠绵哀怨。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疫情爆发后,很多人谈“鄂”色变,几乎忘了湖北之美,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的长江三峡便是盛景之一。《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了精妙的描写:“______,______”。黄州赤壁更是因苏东坡的《赤壁赋》而名扬天下,其中,“______,______”写出了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壮阔景观。除了自然景观,湖北还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屈原更是生长于此。如果屈原目睹疫情之下百姓的生活,必然会伤心感叹“______,______”(《离骚》)。 【答案】 (1). (则)素湍绿潭 (2). 回清倒影 (3). 白露横江 (4). 水光接天 (5). 长太息以掩涕兮 (6). 哀民生之多艰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湍、潭、倒、横、太、涕、兮、艰。 【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可以说,某些国家对华为讹诈乃至打压围堵的一切,世人完全懂得了西方的真实面目。虽然嘴上大谈“自由平等”,但骨子里信奉的依然是“丛林法则”“零和博弈”,自己的利益蛋糕绝对不能被触碰。而中国发展到目前的体量,无论我们怎么做,都会有人出来挑刺、干扰乃至捣乱。这也注定了像华为这样的领军企业,在之后的发展道路上,马拉松一样的诉讼怕是少不了。指望孟晩晚舟事件迅速解决,或者华为今后一帆风顺,显然太过______。 中国要发展,民族要复兴。遭“围追堵截”已成既定事实,与其 ,不如修炼内功,用强大的实力让产品无可替代。作为通讯行业后来者的华为,靠着自主研发和狼性气质,用产品的硬实力在对手如云的市场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回顾历史,加拿大北电倒闭破产,阿尔卡特和朗讯抱团取暖,诺基亚、爱立信一蹶不振,摩托罗拉几度卖身,一个个巨人都曾因技术落后而被市场淘汰。技术迭代_____,发展风口随时在调整,唯有自己真正强大,才能有“闲庭信步”的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乐观 怨天尤人 转瞬即逝 资产 B. 乐观 怨天尤人 瞬息万变 资本 C. 豁达 自怨自艾 转瞬即逝 资本 D. 豁达 自怨自艾 瞬息万变 资产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B. “山雨欲来风满楼” C.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D. “树欲静而风不止”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可以说,某些国家对华为讹诈乃至打压围堵的一切,让世人完全看清了西方的真实面目 - 27 - B. 可以说,某些国家对华为打压围堵乃至讹诈一切,世人完全看清了西方的真实面目。 C. 可以说,某些国家对华为讹诈乃至打压围堵的一切,让世人完全懂得了西方的真实面目。 D. 可以说,某些国家对华为打压围堵乃至讹诈的一切,让世人完全看清了西方的真实面目。 【答案】17. B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乐观:遍观世上人、事、物,皆觉快然而自足的持久性心境。乐观是一种向阳的人生态度。豁达:心胸开阔,性格开朗,能容人容事。根据语境中对孟晚舟事件形势发展的判,应用“乐观”。 怨天尤人: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自怨自艾:自己悔恨自已的错误,自己改正。后只指自我悔恨。根据语境中指对别人的抱怨,应选“怨天尤人”。 转瞬即逝:形容很快就会失去或消失。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语境中形容变化快而多,应选“瞬息万变”。 资本:用于投资得到利润的本金和财产,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资产: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语境中的对象,应用“资本”。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于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随心所欲地陷害人。 “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现多用来比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 - 27 - “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本段后面的内容是在指责某些国家对华为的打压围堵乃至讹诈,因此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符合语境。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原句存在三处语病。“懂得”与“面目”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讹诈”与“打压围堵”应交换位置,排除A、C项;成分残缺,“世人”前应加“使”或“让”,排除B项。 故选D。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面几处情境下的用语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1)《中国为什么能》书中的一处文字:“中国人越去烧日本车、抵制日本货,日本国民对中国就越反感,安倍修改和平宪法在国会通过的可能性就越大。中国人这样做,岂不正中日本右翼势力下怀吗?” (2)《新白娘子传奇》中张员外答谢白娘子时说:“久闻白娘子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您虽是一介女流,但您的作风丝毫不让须眉,真是让人佩服啊!” (3)《扬子晚报》报道:“‘八一三’卷沪抗战健在老兵重返昔日战场,重游谢晋元墓地,祭奠团长和死难战友的英灵。” (4)大洋网体育频道讯,“并非体育大省的河南只有7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却有3人染指金牌,成为全国夺金成功率最高的省份。” (5)每年高考成绩公布,许多学校都会贴出喜报,挂出横幅:“热烈祝贺我校今年高考再创佳绩!” 【答案】(1)“正中下怀”改为“达到…的目的” (2)“一介女流”改“一位女子” - 27 - (3)“重游”改为“拜谒” (4)“染指”改为“夺得” (5)“祝贺”改为“庆祝”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本题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正中下怀”指正合自己的心意,谦词;“一介女流”含轻蔑之意,可用作谦辞;“重游”带有游览、游赏的意味,有失敬重;“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利益,也比喻参与或插手分外的某种事情。是贬义词,不合语境;无论“祝”还是“贺”,都是别人对自己,或者自己对别人,不能自己祝贺自己。 21.下面是简书热门文章类型词云图,请根据云图,简要概括简书近期刊登的文章特点。 【答案】近期文章以“生活”为中心,以表现青春、思考、读书、职场为内容的文艺随笔和小说为主,有不少反映职场生活的经验、技能等“干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本题是对词云图的考查,“词云”就是通过形成“关键词云层”或“关键词渲染”,对网络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的视觉上的突出。词云图过滤掉大量的文本信息,使浏览网页者只要一眼扫过文本就可以领略文本的主旨。仔细观察图片内容,这幅词云图中间的“生活”是近期刊登文章的主旋律,用大字号的字体体现出来,突出了近期文章的主旨;“青春”“思考”“读书”“小说”“职场”这些词汇出现频率高,关注度高,用小字号表示。据此可分类概括。 22.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 27 - 材料一 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第二轮规则 选手将根据现场抽取的图片内容,进行一分钟的即兴描述,一分钟后,这张图片将进行缩放,展示更多的信息,选手将通过图片上的全新信息,进行一分半的即兴论述。 材料二 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选手王嘉宁所抽题图 材料三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董卿(于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第二轮点评选手王嘉宁时所说。)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自然是永恒的奇葩。她捏造出梅花的秉性,“众芳摇落独萱妍,绽尽风情向小园。”她绘制出别致风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她雕刻出壮阔山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古往今来,文字记录了自然的绮丽,它在纸面上自由挥洒,将大自然的变迁与奉献永载史册。我们后人手捧沉甸甸的书籍,恍若置身其间,不由得用心来体会自然的心跳。 自然赋予人类生命,让人类得以欣赏如此的壮美景致。她为我们嵌上一对宝石,这是明亮的天窗,让我们用眼睛看自然。她为我们调制出奇妙的香气,茉莉的清香、玫瑰的芬芳,使我们心旷神怡。她教会鸟儿唱歌、教给溪流作曲,让我们聆听到动人的旋律,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她还亲手将一颗殷红的心放入我们的胸膛,使我们能够感知自然的节奏、感受生命的跳动。 - 27 - 自然同时又慷慨给予人类珍宝。她无数次涌出一股股灵动的生命之泉,她送给人类不计其数的矿产。她还叮嘱大地疼爱人类。于是,大地母亲展现出最宽容的一面,以最宽阔的胸襟承载了万物、接纳了人类。一本本史册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动人场面与唯美境界,那段时间里,人类懂得回报 ,天地一片和谐,万物都生活在享受着天伦之乐。 然而,如今呢?自然为人类倾尽了心血,她把能做的都做了,她把能给的都给了。而我们呢?我们似乎是受宠若惊,我们似乎在她的溺爱中失去了理智,我们在她的庇护下竟开始胡作非为,将利爪伸向了自然。我们不但毫无节制地向她索取矿产、石油和水源,甚至还肆无忌惮地将有毒气体排到空中、将浑浊的污水注入江河。 自然会很难过:她的美丽将要毁在人类手里。她辛苦捏造的鲜花要枯萎,她精心绘制的风光要残缺,她沥尽心血雕刻成的山河要垮塌。一切的壮美绝伦就要毁灭在人类手里。为何她倾心养育的人类会这样对她? 终于,宽容的大地开始为自然的遭遇抱不平,她不间断地用各种方式给人类以警告。 我们的心还在跳动吗?如果在,就让我们恢复良知。我们总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自然对我们的恩情已远远甚于滴水。如果我们不能立即还天空以蔚蓝,如果我们不能立刻还大地以绿色,如果我们不能现在就让自然回到鸟语花香,那么我们人类将遭到自认无情的惩罚。 无数的书籍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本是一家,两者理应和谐共存、互惠互利。如果我们人类能觉悟、能悔改、能尽自己的举手之劳,那么自然就能回到最初、恢复她从前的花容月貌。 让我们在品味书香的同时,感悟自然的沧桑,引领更多人理解:人与自然的和睦,人类定会受益,自然也必将成为人类永恒的奇葩。 【解析】 【详解】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具体过程: - 27 - 所给的材料是三则。材料一是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总决赛第二轮规则,材料二是央视2019《主持人大赛》选手抽到的两幅图,图一是在广袤的草地上蓝天的映衬下,一只凶猛的熊虎视眈眈地看着朝它举起枪的猎人;图二是这只凶猛的熊和举着枪的猎人同时处在跷跷板的两端。很显然,这张图是表达人类与动物的统一对立的关系。如今新型冠状病毒的极度扩散,恰是我们人类极需反思的问题,杀死动物吃掉它们,我们不但征服不了自然,反而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自然法则告诉我们人类和动物应当和谐共处。这幅图片是借图呼吁人类唤醒内心的良知。材料三是针对以上两幅图主持人精彩的点评——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在毁灭自己。即便你占尽了优势,也不可能是为所欲为的。一切都在追求一种平衡,健康在于平衡,发展在于平衡,对抗有时候也是一种平衡,不仅仅人和熊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枪响之后没有赢家,大自然生物圈的变化时刻提醒着人类需要克制自己的无限欲望,万物的发展都是处在平衡状态。所以,请人类放下手中的猎枪,收起那不该有的欲望,人类和自然的平衡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维持。推而广之,人与世界、人与自我的平衡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维持。 【立意】作文可从“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自我”的平衡等方面进行立意。 【素材】我们应该改正我们的认知,摆正与自然的关系。以往人们总是主观的认为要创建人类社会,必然要与自然界对抗到底,将社会的发展建立在不断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受这种陈旧无理观念的影响,人们开始乱伐森林、乱捕动物、乱垦草地……可是这些暴力行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泥石流,地震,洪涝,干旱,风沙接踵而来…… 经过了亿万年的演变,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一直保持着一份自然平衡,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的生命都在各自的位置上持续发展,和谐有序便是发展的前提。一旦某些生态遭到了破坏,打破了这一份和谐, 将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们要承担起自然平衡的责任,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就要适应自然的和谐发展,加强生态伦理道德之教育,用人类智慧与理性来约束、限制无限索取的欲望,控制放荡不羁的野蛮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 27 - 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抛弃旧的观念,注入时代发展新的要素,扩充新的内容。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呢?人类走过的足迹告诉我们。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既不是“自然界是主人,我们是仆人”的关系,又不是“我们是主人,自然界是仆人”的关系,而是共同前进的伙伴关系,是共同发展的朋友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放下主人的傲态,放下仆人的卑态,平等地与自然对话,理性地与自然握手,与自然共同发展,共同前进。只有这样,自然界才会越来越美好,人类的前景才会越来越来光明。 【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人与自然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衡关系”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析人打破自然的平衡后,遭到自然的惩罚的表现,进一步论证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平关系的重要性。然后指出如何保持两者的平衡关系。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 27 -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