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ww.ks5u.com 大庆一中2019级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Ne-20 C-12 N-14 O-16 S-32 Cl-35.5 Br-80 Na-23 Mg-24 K-39 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分×25=50 分)‎ ‎1.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 A. CH4—易燃液体 B. NaOH—腐蚀品 C. Na—遇湿易燃物品 D. KMnO4—氧化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 CH4为易燃气体,不是液体,故A错误;‎ B. NaOH是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属于腐蚀品,故B正确;‎ C. Na能够与水反应放出氢气,属于遇湿易燃物品,故C正确;‎ D. KMnO4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剂,故D正确;‎ 故选A。‎ ‎2. 下列仪器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是( )‎ A. 试管 B. 蒸发皿 C. 容量瓶 D. 烧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试管可以直接加热,A错误;B、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B错误;C、容量瓶不能加热,C错误;D、底烧瓶能用酒精灯加热,但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D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仪器的使用的知识。‎ ‎【名师点睛】进行化学实验经常有时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才能发生,哪些可以直接加热,哪些要垫上石棉网加热,哪些不能加热使用就应该有所了解,总结如下:(1)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①试管:用于少量物质反应的反应器、收集气体等,加热前外壁无水滴。试管夹夹在距管口的处,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蒸发皿: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结晶。盛液体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取放蒸发皿应用坩埚钳。③坩埚: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加热,取放坩埚必须使用坩埚钳,加热完坩埚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坩埚通常与泥三角、三角架配合使用。(2)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圆底、平底及蒸馏烧瓶)、锥形瓶等。(3)不能加热的仪器:容量瓶、量筒、广口瓶、细口瓶、漏斗、温度计、滴瓶等。‎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蒸发时,不能直接蒸干,当只有少量液体时用余热蒸干,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的目的是测馏分的沸点,因此要将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液操作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防止从一个出口流出,造成分离不完全;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选择有机萃取剂时,对密度没有要求,如萃取溴水中的溴时,萃取剂可以选择密度比水大的四氯化碳,亦可以选择密度比水小的苯。D项错误,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D。‎ ‎【点睛】萃取剂的选择需满足:‎ ‎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②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用规格为 10 mL 的量筒量取 6.0 mL 的液体 B. 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 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 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量筒的感量为0.1mL,用规格为 10 mL 的量筒量取 6.0 mL 的液体,故A正确;‎ B. 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防止药品沾在试管内壁上,故B正确; ‎ C. 三层滤纸处较厚,不易捣破,则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上,故C正确;‎ D. 不能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容易烫伤,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用规格为 10 mL 的量筒不能量取 6 mL 的液体,要注意量筒的感量。‎ ‎5.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进入煤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 节日期间,在开阔的广场燃放烟花爆竹 C. 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 D. 实验时,将水倒入浓硫酸配制稀硫酸 ‎【答案】A ‎【解析】‎ 煤矿中含有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用火把照明容易引起爆炸,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液化气极易燃烧,用点燃的火柴容易引起爆炸,选项C不正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选项D不正确,因此正确的答案选B。‎ ‎6.水的摩尔质量是( )。‎ A. 18 B. 18 g C. 18 g/mol D. 18 mo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故选C。‎ 考点:考查了摩尔质量的相关知识。‎ ‎7.下列仪器中,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量筒用来量取液体,②漏斗用来过滤进行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③蒸馏烧瓶是用来分离互溶的沸点不同的两种或多种混合物的仪器,④试管是用来进行小剂量化学反应的仪器。因此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②③。选项为B。‎ 考点:考查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的知识。‎ ‎8.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 ‎ ‎①过滤 ②蒸发 ③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 ①和③ B. ①和② C. ②和③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过滤、③向容量瓶转移液体,需要玻璃棒引流;②蒸发需要玻璃棒搅拌,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玻璃棒的使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中玻璃棒的使用,为高频考点,侧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注意掌握玻璃棒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玻璃棒在很多操作中被用到,不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也不相同,在溶解中加速溶解,在过滤中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飞溅,配制溶液转移液体需要玻璃棒引流。‎ ‎9.只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氢元素,这类化合物称氢化物。下列物质不属于氢化物的是( )‎ A. H2O B. H2SO4 C. NaH D. NH3‎ ‎【答案】B ‎【解析】‎ A、H2O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氢元素,为氢化物,故A不符合;‎ B、H2SO4有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氢元素,不符合氢化物概念,故B符合;‎ C、NaH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氢元素为氢化物,故C不符合;‎ D、NH3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氢元素为氢化物,故D不符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概念的理解与分析,物质组成的分析判断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10. 小明体检的血液化验单中,葡萄糖为5.9 mmol/L。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 )。‎ A. 溶解度(s) B. 物质的量浓度(c)‎ C. 质量分数 D. 摩尔质量(M)‎ ‎【答案】B ‎【解析】‎ 从数据单位mmol/L可看出为物质的量浓度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B.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k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C. 1 mol水分子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1 mol氧原子 D. 一个NO分子的质量是a g,一个NO2分子的质量是b g,则氧原子的摩尔质量是(b-a) g·mol-1‎ ‎【答案】C ‎【解析】‎ ‎【详解】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B、国际规定:0.012kg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故B错误;C、一个水分子还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因此1molH2O分子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1 mol氧原子,故C正确;D.一个NO分子的质量是ag,一个NO2分子的质量是bg,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b-a)g,根据摩尔质量即1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可知,氧原子的摩尔质量为(b-a)NAg/mol,故D错误;故选C。‎ ‎12. 将30mL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 )‎ A. 0.03mol/L B. 0.3mol/L C. 0.015mol D. 0.25 mo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将30mL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0.015mol/L,答案选C。‎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名师点晴】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列方程式:c1·V1=c2·V2计算即可,因此掌握基础是解答的关键,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8g水的体积约为 22.4L B. 25℃,1.01×105Pa,64gS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C. 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 0.5mol 甲烷的质量比为 7∶4‎ D.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单质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18g水的体积远小于 22.4L,故A错误;‎ B. 64gS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故B错误;‎ C. NA个一氧化碳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和 0.5mol 甲烷的质量比为 (1mol×28g/mol) ∶ (0.5mol×16g/mol)= 7∶2,故C错误;‎ D.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由于气体单质有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等,因此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原子数相同的是( )‎ A. 10gH2和10gO2 B. 5.6LN2(标准状况)和11gCO2‎ C. 9gH2O和0.75molBr2 D. 224mLH2(标准状况)和0.1molN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气与氧气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根据n=可知10g H2和10g O2的物质的量不相等,二者均为双原子分子,则含有的原子数目一定不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 B.标准状况下,5.6LN2的物质的量n==0.25mol,含有原子为0.25mol×2=0.5mol,11g CO2物质的量n==0.25mol,含有原子为0.25mol×3=0.75mol,则含有原子数目不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9gH2O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原子为0.5mol×3=1.5mol,0.75mol Br2含有原子物质的量为0.75mol×2=1.5mol,含有原子数目相等,故C符合题意;‎ D.标准状况下,224mLH2的物质的量n==0.01mol,含有原子为0.01mol×2=0.02mol,N2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原子为0.1mol×2=0.2mol,含有原子数目不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B NaCl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NO3)2‎ AgNO3‎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可以除去CO中的CO2,A正确;B、泥沙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以得到氯化钠晶体,B正确;C、氢氧化钠首先与盐酸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C错误;D、硝酸银溶液与金属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即可得到硝酸铜溶液,D正确,答案选C。‎ ‎16.两种大气污染物NO2和S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NO2 + SO2NO + SO3,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molNO2和bmolSO2,反应后容器内硫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后容器内硫原子的物质的量n(S)=n(SO2)=bmol,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O)=2n(NO2)+2n(SO2)=2amol+2bmol,反应后容器内硫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选B。‎ 考点:考查原子守恒的计算。‎ ‎17.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 AgNO3溶液 B. 稀硫酸 C. 稀盐酸 D. 稀硝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别滴加AgNO3,都有沉淀产生,无法鉴别这三种盐,A错误;‎ B、分别滴加稀硫酸,有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产生气泡的是Na2CO3,剩余的那一瓶溶液是NaCl,故稀硫酸可以鉴别这三种盐,B正确;‎ C、分别滴加稀盐酸,只有Na2CO3有气泡生成,其他两种盐不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稀盐酸无法鉴别NaCl和BaCl2,C错误;‎ D、分别滴加稀硝酸,只有Na2CO3‎ 有气泡生成,其他两种盐不和稀硝酸反应,所以稀盐酸无法鉴别NaCl和BaCl2,D错误;‎ 故选B。‎ ‎18.a mol H2SO4 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 A. a/4b mol-1 B. b/4a mol-1 C. a/b mol-1 D. b/a mol-1‎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知1mol的硫酸分子中含4NA个O原子,amol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1:a=4NA:b,所以NA=b/4a mol-1,因此选项是B。‎ ‎19.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A. 0.1(b-2a)mol/L B. 10(2a-b)mol/L C. 10(b-a)mol/L D. 10(b-2a)mol/L ‎【答案】D ‎【解析】‎ ‎【详解】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每份溶液浓度和体积均相同。一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发生反应Ba2++SO42-=BaSO4↓,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可知该份中n(Ba2+)=(Na2SO4)=amol;另一份加入含bmol 硝酸银的溶液,发生反应Ag++Cl-=AgCl↓,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n(Cl-)=n(Ag+)=b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每份中满足:2n(Ba2+)+n(K+)=n(Cl-),每份溶液中:n(K+)=bmol-2amol=(b-2a)mol,c(K+)==10(b-2a) mol•L-1,故选D。‎ ‎20.已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时,其溶液的密度越大,将80%和20%的两种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 大于50% B. 等于50% C. 小于50% 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设质量分数分别为10%与9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分别为xg/mL、yg/mL;硫酸溶液的密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所以x<y。假定体积为1mL,则10%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mL×xg/mL=xg,溶质硫酸的质量为xg×10%;90%的硫酸溶液的质量为1mL×yg/mL=yg,溶质硫酸的质量为yg×90%;所以混合后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由于x<y,所以>1,所以90%-80%×>50%,故选A。‎ 点睛:题目难度较大,注意硫酸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大,即8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大于2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本题的解题思路为:假定溶液体积均为1mL,根据质量分数定义表示出混合后的质量分数,结合密度关系判断。‎ ‎2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4.6g金属钠变成Na+,失去电子数为0.2NA B. 1.0L1mol/L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C. 17gNH3所含的电子数为10NA D. 9.5gMgCl2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含Cl-数为0.2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4.6g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而钠反应后变为+1价,故0.2mol钠反应后失去0.2NA个电子,故A正确;‎ B、NaAlO2溶液中,除了NaAlO2含氧原子外,水也含氧原子,故溶液中的氧原子的个数多于2NA个,故B错误;‎ C、17g氨气物质的量为=1mol,而1个氨气分子中含10个电子,故1mol氨气中含电子为10NA个,故C正确;‎ D、9.5g氯化镁的物质的量为 ‎=0.1mol,而1mol氯化镁中含2mol氯离子,故0.1mol氯化镁中含0.2NA个氯离子,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水溶液中一定存在溶剂水,水分子中也存在氧原子。‎ ‎22.由CH4、O2、N2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CO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CH4、O2、N2的体积比可能是( )‎ A. 1:1:1 B. 1:1:3 C. 1:3:1 D. 3:1: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CO与N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故CH4、O2、N2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仅由CH4、O2来决定,N2的量可以任意.由交叉法:由十字交叉法可求得CH4和O2体积比为1:3(CO的量可以任意),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28;故选C。‎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23.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 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 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 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常温下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目的是对饱和溶液进行降温;根据溶解度曲线得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变大,所以放入冰水后,随温度降低,试管底部固体物质乙继续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所以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故A正确;‎ B.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降低,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放入冰水后,随温度降低,试管内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剩余固体物质甲增加,故B错误;‎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根据溶解度曲线,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故C错误;‎ D.综合A、B两项的分析,盛甲物质的试管内固体物质增加,盛乙物质的试管内固体物质减少,故D错误;‎ 故选A。‎ ‎24.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2Y=2Q +R中,当1.6gX与一定量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 )‎ A. 46∶9 B. 32∶9 C. 23∶9 D. 16∶9‎ ‎【答案】D ‎【解析】‎ ‎【详解】假设Q和R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22a,设生成4.4gR时生成Q的质量是x,‎ X+2Y=2Q + R ‎18a 22a x 4.4g 根据=,解得:x=3.6g,由质量守恒可知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4.4g+3.6g-1.6g=6.4g,所以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之比为为6.4g∶3.6g=16∶9,故选D。‎ ‎25.密度为rg/cm3的溶液VmL,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溶质m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质量分数为%,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m= B. c= C. %=% D. c=‎ ‎【答案】D ‎【解析】‎ ‎【详解】A.m=m(溶液)×ω%=g,故A错误;‎ B.c==mol/L,故B错误;‎ C.%=×100%=×100%=,故C错误;‎ D.c===mol/L,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C,要注意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c=中V的单位是L。‎ 二、填空:(共50分)‎ ‎26.(1)下列三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①MgO、Na2O、CO2、CuO②HCl、H2O、H2SO4、HNO3③NaOH、Na2CO3、KOH、Ba(OH)2‎ 三种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气体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 Mg/mol。现有该气体 mg,按要求填空(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列表达式)‎ ‎①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②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L;‎ ‎③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______ g/L;‎ ‎④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 ‎⑤该气体一个分子的质量为______g。‎ ‎【答案】 (1). CO2 (2). H2O (3). Na2CO3 (4). (5). (6). ‎ ‎(7). (8). ‎ ‎【解析】‎ ‎【分析】‎ ‎(1)根据物质的分类标准和物质所属的类别分析解答;‎ ‎(2)①根据n=计算;②根据V=nVm计算;③根据ρ=计算;④根据每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计算总原子数;⑤1mol气体含有NA个分子,1mol气体的质量为Mg,据此计算一个分子的质量。‎ ‎【详解】(1)①MgO、Na2O、CuO均是金属氧化物,而CO2为非金属氧化物;②HCl、H2SO4、HNO3均属于酸,H2O不属于酸,为氧化物;③NaOH、KOH、Ba(OH)2均属于碱,而Na2CO3是含氧酸盐,故答案为:CO2; H2O;Na2CO3;‎ ‎(2)①m g气体的物质的量为=mol,故答案为:;‎ ‎②该体积的体积V=n×Vm=mol×22.4L/mol=L,故答案为:;‎ ‎③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密度为:ρ==g/L,故答案为:;‎ ‎④因为一个分子中含两个原子,所以含有的原子数为分子数的2倍,即为2×mol×NAmol-1=,故答案为:;‎ ‎⑤1mol气体含有NA个分子,1mol气体的质量为Mg,则该气体一个分子的质量为g,故答案为:。‎ ‎2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CaCO3、Na2SO4、KNO3、CuSO4、BaCl2五中物质中的一 种或几种,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到足量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清液;‎ ‎②继续往其中加入足量HNO3,白色沉淀全部消失,并有气泡产生;‎ ‎③取少量②中溶液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可能含有 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1). CaCO3、Na2SO4 (2). CuSO4、BaCl2 (3). KNO3 (4). CaCO3+2HNO3=Ca(NO3)2+CO2↑+H2O、Ba(NO3)2+Na2SO4=BaSO4↓+2NaNO3‎ ‎【解析】‎ ‎【分析】‎ ‎①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足量水,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则一定不存在有色硫酸铜;‎ ‎②继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消失,并有气泡产生,说明白色沉淀是碳酸盐,则一定存在碳酸钙;‎ ‎③取少量②中溶液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①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足量水,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则一定不存在硫酸铜,可能含有CaCO3或Na2SO4、BaCl2或三种均有;‎ ‎②继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完全消失,并有气泡产生,说明白色沉淀是碳酸盐,则一定存在碳酸钙,Na2SO4、BaCl2一定不能同时存在;‎ ‎③取少量②中溶液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白色沉淀是硫酸钡,所以一定存在硫酸钠,则一定不存在氯化钡,硝酸钾不能确定是否存在;‎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Na2SO4;一定不含有CuSO4、BaCl2;可能含有KNO3;有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NO3=Ca(NO3)2+CO2↑+H2O、Ba(NO3)2+Na2SO4=BaSO4↓+2NaNO3,故答案为:CaCO3、Na2SO4;CuSO4、BaCl2;KNO3;CaCO3+2HNO3=Ca(NO3)2+CO2↑+H2O、Ba(NO3)2+Na2SO4=BaSO4↓+2NaNO3。‎ ‎28.实验室用密度1.18g/mL、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mL0.1mol/L的盐酸 应量取的浓盐酸的体积/mL 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mL 除容量瓶外需要的其他仪器 ‎____‎ ‎____‎ ‎____‎ ‎(2)配制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填编号)。‎ A.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 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浓盐酸,沿玻璃棒倒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 使其混合均匀 C.将已冷却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所选容量瓶中 D.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 E 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 处 ‎(3)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____, 若无操作A,则所配溶液浓度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E中加蒸馏水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浓度____(填“偏大”、“偏 小”或“不变”),应如何处理______。‎ ‎【答案】 (1). 2.1 (2). 250 (3). 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4). BCAFED (5). 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 (6). 偏小 (7). 偏小 (8). 溶液倒入指定容器中,洗净容量瓶,重新配制 ‎【解析】‎ ‎【分析】‎ ‎(1)依据配制溶液体积选择容量瓶规格,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盐酸体积;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一般步骤选择需要仪器;‎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据此排序;‎ ‎(3)依据c=分析判断;‎ ‎(4)依据c=分析判断;实验失败不能补救,需要重新配制。‎ ‎【详解】(1)密度1.18g/mL、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物质的量浓度c==‎ ‎=11.8mol/L,配制250mL 0.1mol/L 的盐酸,应选择250mL的容量瓶;设需要浓盐酸体积为V,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有11.8mol/L×V=250mL×0.1mol/L,解得V=2.1mL;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用到的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所以还需要的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故答案为:2.1;250;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所以正确的顺序为:BCAFED,故答案为:BCAFED;‎ ‎(3)依据c=可知要使溶液浓度准确,需要保证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所以操作A中,将洗涤液都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若无此操作,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小,故答案为: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偏小;‎ ‎(4)E中加蒸馏水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依据c=可知,溶液浓度偏小;实验失败不能补救,需要重新配制,故答案为:偏小;溶液倒入指定容器中,洗净容量瓶,重新配制。‎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4)中的处理方法,要注意配制溶液过程中如果实验中某步骤错误,造成溶液浓度产生误差,需要重新配制。‎ ‎29.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主要以碘化物形式存在。有一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 为原料制取少量碘单质,他们将海带灼烧成灰,用水浸泡一段时间(让碘化物充分溶解在水中), 得到海带灰悬浊液,然后按以下实验流程提取单质碘:‎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_______,③_______。‎ ‎(2)操作③中所用的有机试剂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A.四氯化碳 B.乙醇,简述选择其理由________。‎ ‎(3)操作过程③可以分解为如下几步:‎ A.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B.把50mL碘水和15mL 有机溶剂(你所选的)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D.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E.静置、分层。‎ F.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 G.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溶液;‎ H.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①上述F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 ‎②最后碘的有机溶液是通过_____获得(填“漏斗上口”或“漏斗下口”)。‎ ‎(4)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液,还需要经过蒸馏,观察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指出其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_____。‎ ‎(5)进行上述蒸馏操作时,使用水浴的原因是 _______,最后晶态碘在________里聚集。‎ ‎【答案】 (1). 过滤 (2). 萃取分液 (3). A (4). 不溶于水且溶解碘的能力远大于水 (5). 平衡压强,便于液体流出 (6). 漏斗下口 (7). 未垫石棉网加热,应垫石棉网加热;温度计水银球插到了液面下,应该在支管口附近的位置;冷却水方向反了,应该是下口进上口出 (8). 易控制温度,使蒸馏烧瓶内液体受热均匀 (9). 蒸馏烧瓶 ‎【解析】‎ ‎【分析】‎ 以海带为原料获得少量碘单质:将海带在坩埚中灼烧得到海带灰,将海带灰浸泡得到海带灰悬浊液,然后采用过滤的方法将残渣和溶液分离,得到含有碘离子的溶液,向水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发生反应为2I-+Cl2=2Cl-+I2‎ ‎,向含有碘单质的水溶液中加入萃取剂,得到含碘有机溶液,最后蒸馏得到碘单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操作①是将溶液和不溶性固体分离,是过滤,操作③是从碘水中获取含碘有机溶液,可以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故答案为:过滤;萃取、分液;‎ ‎(2)碘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萃取剂和水不互溶,且萃取剂和碘不反应,可以选择四氯化碳,不能选用乙醇,因为乙醇易溶于水,故答案为:A;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溶解碘的能力远大于水,乙醇易溶于水;‎ ‎(3)①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口的小孔对准,可以平衡压强,便于液体流出,故答案为:平衡压强,便于液体流出;‎ ‎②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含有碘单质的四氯化碳在下层,从漏斗下口放出,故答案为:漏斗下口;‎ ‎(4)由图可知,烧杯底部表面积大,加热需要石棉网使其受热均匀;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与烧瓶支管口相平,测蒸汽温度;冷却水应下进上出,故答案为:未垫石棉网加热,应垫石棉网加热;温度计水银球插到了液面下,应该在支管口附近的位置;冷却水方向反了,应该是下口进上口出;‎ ‎(5)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温度变化快,而水浴加热,易于控制温度,能够使蒸馏烧瓶内溶液受热比较均匀;碘的沸点比四氯化碳高,最后碘在蒸馏烧瓶内聚集,故答案为:易控制温度,使蒸馏烧瓶内液体受热均匀;蒸馏烧瓶。‎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