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ww.ks5u.com 大庆一中高一年级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5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道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商人的宗教观念是万物有灵论,诸神中有帝或上帝等。帝或上帝主要具有自然权能与战 争权能,在人事权能上仅作用于商王本身,而不作用于王以外的其他人。据此可知 ( ) A.商朝时原始宗教开始出现 B.中国早期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C.皇权独尊的思想已经确立 D.中央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 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 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 ( ) A.服务皇权,家国同治 B.垂直管理, 分层管理 C.分工明确,彼此牵制 D.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3.《史记》:“……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抚万民明庶物;外镇四夷诸侯,内使卿 大夫各尽职务。”材料所反映的官职与秦朝官职相同的是 ( )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郡守 4.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 裁出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这 些举措( ) A.扩大了知州的行政权力 B.控制了地方财政支出 C.提高了各州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5.有学者认为,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作用下,君主专制制度自身也会发育成长出某种调节机 制、某种“解毒”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君权的滥用和过度膨胀、弥补君主在能力 上的不足,下列事实与此描述最为吻合的史实是( ) A.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 B.北宋设通判进行监督 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D.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 6.公元前 5 世纪末,雅典城邦在市政广场上建母亲神的圣殿,将城邦所有的法律、法令、 公民大会和 500 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俱都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查询。其目的 在于 ( ) A.增强公民参政意识 B.保障公民平等 C.宣扬神权至上观念 D.维护贵族政治 7.《十二铜表法》第 7 条规定:果实落在邻人的土地上,果树的所有人有权将其取回。后 来罗马大法官据此创立了“请求返还之诉”。这说明古代罗马( ) A.保护私人土地所有 B.立法程序得到完善 C.邻里关系较为紧张 D.反对“不当得利” 8.苏格拉底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治理,都需要有政治头脑、富于政治知识、拥有管理经 验的人来承担,而不能把权力交给一个毫无政治知识的普通公民手中。这主要说明了古希 腊( ) A.直接民主的弊端 B.精英文化的缺失 C.人民主权的危害 D.城邦制度的衰落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说道:“(罗马法)是由大自然确立起来的,通过健 全的理智方能发现,而且对所有的时代和所有的民族都一样有效。”该观点肯定了罗马法 ( ) A.自然法原则和民族性原则 B.理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 C.自然法原则和恒久性原则 D.理性原则和民族性原则 10.英国《自由大宪章》中涉及债务担保和连带责任,与罗马法中“保证人在履行了担保责 任之后可以向主债务人行使追索权”的规定如出一辙。出现该现象的根源在于( ) A.罗马法中蕴含着天赋人权思想 B.罗马法迎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英国法律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 D. 近代西方法律的源泉在罗马法 11.公民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主要法律,万民法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主要法律,两者之间存 在着传承和内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 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B. 都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 从根本上保障了平民的利益 D. 都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12.《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在进行财产交易时,当事人要说出规定的套语,至于这种套语 的言辞是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不予过问。只要交易的仪式符合要求,即使当事 人的交易协议是在受欺骗情况下达成的,也不影响法律效力。这说明当时在罗马 ( ) A.公民法不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经济领域容易出现法律漏洞 C.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影响司法公正 D.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13.“它遏止了 1661 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 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这里的“它”是指 ( ) A.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光荣革命的胜利 C.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议会制度的改革 14.下表是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 选区 议席分配 56 个不到 2000 人口的选区 取消 111 个议席 31 个有 2000—4000 人口的选区 取消 32 个议席 新兴工业城市选区 获得 65 个议席 北方郡选区 获得 65 个议席 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 获得 13 个议席 (注:表中取消的 143 个议席分配给了新兴工业城市 、北方郡及苏格兰和爱尔兰) 据此判断,1832 年议会改革 ( ) A.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提高了工人阶级政治地位 C.实现了全体公民自由平等 D.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制 15.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 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 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家的诏令必须由 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项法规 ( ) A.扩大了国王权利 B.使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C.破坏光荣革命的果实 D.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 16.1706 年,英国安妮女王在写给财政大臣的信中指出:“朕所希望的是支持和任用所有 同政府保持一致者的自由,不论他们是辉格党人或托利党人,而不受某个政党的限制。” 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 A.国王仍掌握某些权力 B.责任内阁制遭到了破坏 C.政党成为国王的附庸 D.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17.美国一政治学家曾说:“如果不给政府以充分的权力,国家的安全就处于危境。如果给 A. 总统行政权的强化 B. 两大政党的建设 C. 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8.法国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于( ) A. 拿破仑统治的确立 B.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了充分的权力,又很可能被滥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美国特别重视( ) 19.某同学在学习“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课题时,制作了某国政治体制示意图,对该国体 制表述正确的是( ) A. 国家元首仅是国家的象征 B. 立法权与行政权独立平等 C. 帝国议会所起的作用很小 D. 宰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20. 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 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21.依据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德国宰相( ) A.任期由皇帝决定,并对皇帝负责 B.由皇帝提名,联邦议会选举产生 C.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和立法大权 D.由帝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22.德国 1871 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 14 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当时普 鲁士王国占 17 票,其他各邦最多 6 票,多数邦只有 1 票.此规定能够通过的主要原因是 ( ) A.普鲁士领导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B.长期分离的德意志各邦不团结 C.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吞并各邦 D.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令各邦屈服 23.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 几千年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此语意在说明鸦片战争( ) A.暴露君主专制统治弊端 B.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 D.客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24.1851 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 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 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 A. 勒索大量赔款 B. 割占香港岛 C. 开放通商口岸 D. 协定关税 25.如图为《近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图中开放最西通商口岸的对应条 约是( ) A.《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6.1902 年 2 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里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 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 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 ) A. 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 凡中英“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英国领事)照办” C. 清政府保证“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D. 首开了列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的恶例 27.下表为中英贸易中几种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对照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 货物 单位 1843 年前旧 税率(%) 1843 年后新 税率(%) 新税率较旧税率 减少百分比(%) 棉花 担 24.19 5.56 77.02 榫纱 担 13.38 5.56 58.45 头等白洋布 匹 29.93 6.95 76.78 二等白样布 匹 32.53 6.95 78.64 本色洋布 匹 20.74 5.56 73.19 A.中国海关管理权的丧失 B.大量英国商品运销内地 C.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D.英国商品免交内地税 28.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 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 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 平天国运动( )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29.有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 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 该学者的观点( ) A.揭露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性 B.抹杀了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 C.强调了清朝政府的反动性 D.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 30.学者陈晓楠曾说:“这部充满时代气息的著作,既没有能够在太平天国内部化作征伐 江山的动力,也没能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任何的影响,……但依然给这个腐朽的农民起义运 动,带来了一抹亮丽的新鲜的时代色彩。”材料所评论的著作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临时约法》 D.《共同纲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道大题,31 题 40 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4 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 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 席),英方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 进行。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代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12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2 分) (3)据材料三,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条约的最大不同之处(8 分)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你认为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8 分)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 材料二: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 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 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 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 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 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三: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 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 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 政,培力既厚。俄、 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 德 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四:1901 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 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 外国使团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 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 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 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 臣应自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