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汕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2011年汕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汕头地方历史部分 第一章 追古溯源 建置沿革: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潮汕地区属于南海郡管辖。公元前111年西汉政府设揭阳县,隶属南海郡,这是潮汕地区隶属中原王朝的最早的政权建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在潮汕地区设置海阳、潮阳等县。此后,随着两宋封建王朝的更替,管辖潮汕地区的行政机构名称有所变化。隋唐两宋时期称为潮州,元朝时期称为潮州路,明清时期称潮州府。 1861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称汕头埠。1981年11月以后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起来。目前,汕头市辖龙湖区、金平区、濠江区、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和南澳县。 潮汕先民:越族是潮汕最早的居民。战国时期,潮汕先民开始由石器时代缓慢地走进了金石并用的时代,标志着潮汕地区已经迈进了文明的门槛。 西晋和两宋时期是中原移民大量迁入潮汕的两次高潮。 韩愈刺潮: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819年因反对迎佛骨得罪唐宪宗而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来到潮州后,了解民情,关注民生,兴办乡学,传播儒家学说,带领人民驱除鳄鱼之害。为纪念韩愈治潮的功绩,潮州人民将山、河都改姓“韩”如“韩山”“韩江”。 维护祖国主权的斗争:明朝中后期,日本倭寇以及荷兰侵略者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潮州人民身受其害,奋起斗争。主要有俞大猷领导人民抗击倭寇,郑成功领导的收复台湾的斗争。 郑成功在潮州的活动为收复台湾作了重要准备。南澳国姓井,澄海外砂国姓埔遗址都是其在潮汕的历史见证。 古代经济:潮汕手工业发展较早、门类繁多。尤其以陶瓷、潮绣为著名。 潮盐生产历史悠久,规模较大。早在唐代,潮汕已有海盐生产。到了宋代已形成小江(今澄海溪南)、招收(今濠江区达濠)、隆井(今潮阳)三大盐场。 古代文化:明代是潮汕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第二章 百载商埠 汕头开埠:1856-1860年,英法等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定。1861年,汕头被正式开放为通商口岸,称为汕头埠。 潮海关:1860年1月,在妈屿岛上设置了由外国人控制的海关——潮海关。潮海关设立之后,汕头出现两个海关并存的局面。原清朝设的海关,改称为“常关”;新设的潮海关被称为“新关”。潮海关反映了汕头开埠、发展的情况。 列强在汕经济活动:列强控制汕头口岸后,输入中国的货物中,量最大的是鸦片。1878年英国怡和洋行所设的制糖厂是外资在汕设立的第一家近代工厂。列强利用商行掠卖潮汕华工,称为“猪仔贸易”(“猪仔“即潮汕华工)。 近代工业:汕头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1879年创办的汕头豆饼榨油厂。20世纪初是汕头民族工业发展比较快的时期。 近代交通运输业:1873年,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在汕头设立分局,开辟上海至汕头、汕头至新加坡等国内外航线。1933年。汕头港口吞吐量居中国港口第三位。 铁路:1906年,张煜南兄弟集资兴建的潮汕铁路开通,南起汕头市,北至潮州。这是我国商办铁路的开始,也是我国华侨创办的第一条铁路。1939年6月初,日军侵潮前夕,政府下令拆毁潮汕铁路。 近代商贸: 20世纪30年代,小公园一带形成了繁华商业区。1933年,汕头商贸额居全国第7。 侨批:在金融方面,最具潮汕特色的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侨批”业。“侨批”是到东南亚谋生的潮人向家乡寄钱赡养亲人和禀报平安的一种“银信和封”,即汇款与家信相结合的民间寄汇,它完全是靠信誉经营的业务。“侨批”类似于今天邮局的汇款单。不同的是“侨批”主体内容是“信”, 附带说明寄钱的数量。而今天的汇款单主体内容是汇款数量,附带汇款者简短留言。 近代公用事业:在近代公用事业方面,实业家高绳之最突出,创办了多家企业。1909年,实业家高绳之的“商办汕头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发电厂,1914年,高绳之又创办了“商办汕头自来水公司”,提高了汕头居民的生活质量。 1911年,高绳之正式成立了潮汕第一家民用电话企业---汕澄电话公司。1932年,汕头开通了至广州的无线电话。1932年10月,汕头成为全国第九个开通自动电话的城市。 第九章 民俗风情 方言文化:汕头人讲潮汕方言。据专家研究,潮汕方言起源于古老的闽越土语。秦汉时,中原地区人民大量南迁入潮,他们带来的中原方言与古闽越土语逐渐融合,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潮汕方言基本成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潮汕方言在整个潮汕地区逐渐流行开来。到了明清时期,潮汕方言成为独立的次方言。对潮汕人来说,潮汕方言是潮汕族群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 潮汕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汕头民间流行着大量的俗语、民谣、歌册,还流行潮剧,构成了丰富的方言文化。既有生活、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有潮汕地区自然、社会特色的反映,直接体现汕头民间心态、眼光、民风、世情,是研究汕头文化的第一手材料。 饮食习俗:汕头人饮食自成体系,主食大米为主,早餐多吃稀饭,善烹潮菜,喜食鲜腥,饮工夫茶。 潮菜久负盛名。其特点是借重海鲜,注重生猛清鲜;做工精细,色香味形名俱美;小吃繁多,富有地方风味和美食特色;重视佐料,把调味权放给食客,每桌宴席都准备各中调料,酸、甜、咸、辣,每种味道各准备一碟,由餐者自己蘸着吃;注重原料的原汁原味。 工夫茶:“工夫“是讲究烹茶品茶方法的意思。工夫茶有一整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 宗教信仰:汕头地区多种宗教盛行,如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各有自己的宗教仪式。除宗教信徒外,汕头民间多神信仰,特别是农村。 民俗建筑:汕头民居建筑,城乡有所不同,风格多样。汕头人注意适应地形地势,选筑各种风格的民居。 民居建筑形式,有四进“驷马拖车”式、“四点金”式、“下山虎”式、“百凤朝阳”式和“竹竿厝”式。在农村,人们喜欢聚族而居。村寨的工厅、祠堂是联系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村前村后多种榕、竹。 汕头老市区小公园一带还保留着不少近代民居和商铺合一的骑楼。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多数住进了现代化气息的楼房,并且都重视室内装修。 节日习俗:汕头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现代节日习俗与其他地方大同小异。汕头成人节是具有汕头特色的现代节日。 汕头成人节:1995年10月8日,中共中央颁布了《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据此,汕头市确立每年10悦日为成人节。成人节这一天,18岁的青年要面向国徽宣誓。成人节有节歌、 节徽、誓词。每年的成人节都有一个主题内容。 礼仪习俗: 汕头民间传统,来往交际,婚丧嫁娶,生育成长,皆有一套礼仪习俗。有汕头地方特色的是婚礼歌、祝寿等习俗。 旅游习俗:上己节和重阳节,汕头的文人、老人有郊游的习俗。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 行业习俗:在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中,也有约定俗成的习俗。 破除迷信,崇尚新风:同其他地方一样,汕头民俗中,其精华部分适合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应当发扬光大;有些糟粕成分,如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民俗内容、封建迷信、封建观念等,应当删除。 汕头市十分重视建设新时期社会新风。 第一, 颁布《汕头经济特区公共生活“十不准”守则》。 第二, 编写《社会公德四字歌》,形成《汕头市民告别陋习文明公约》。 第三,创建安全文明小区 第四,创建安全文明模范村活动。 第五,切实开展双拥工作 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 2011年考纲要求: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属于统治阶级)(平民和奴隶属于被统治阶级)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 2011年考纲要求: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一、秦的统一: 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 开国皇帝:秦始皇嬴政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从此,统一始终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政治 政治上: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③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经济 统一货币(为圆满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 焚书坑儒(接受了李斯的建议)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统一岭南,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三、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1.秦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 2.秦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 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下。 3.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1)积极作用:①统一了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发动战争,扩大了秦朝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消极作用:①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②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以及长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③繁重的赋税和徭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严酷的刑法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 七年级(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2011年考纲要求: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1、科举制度诞生的背景: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严重阻碍了社会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2、科举制度发展的概况 (1)诞生于隋朝: 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完善于唐朝: ①唐太宗扩大国学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②武则天开设殿试,增设武举。 ③唐玄宗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3)明朝时发展到鼎峰:明朝时期,采用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准根据指定观点答题,不准发挥个人见解。 (4)鼎盛于明清:1905年,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新式教育体制,科举制度被正式废除。 3、科举制度的影响 (1)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隋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和用人制度改革与创新,也是世界最早的考试制度,它的诞生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 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同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明清时期的影响: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形式和内容走向模式化和固定化,成为封建统治的御用工具,许多读书人考中做官后,成为皇帝忠实奴仆,同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的创造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16课 对外的交往与冲突 ★ 2011年考纲要求: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1)郑和远航的目的:加强同海外的联系。 (2)概况:1405——1433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七次下西洋,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远航早半个多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3)成功的原因和条件: ①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富强。②明朝以前政府大力发展海外贸易;③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④郑和个人具备相当的地理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影响 它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使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地理和航海知识。郑和下西洋也促进南洋地区的开发。 (5)郑和精神 吃苦耐劳,英勇无畏,坚持不懈,和平友好等。 第20课 “闭关锁国” ★2011年考纲要求: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1)清朝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①根本原因:清朝前期,工商业比较发达,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要地位。②清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盛,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③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于是,清政府在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上采取了闭关政策。闭关并不是完全断绝同外国的贸易往来,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消极影响(危害):A、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B、由于与世界隔绝,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C、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或 (闭关政策的严重后果:A、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B、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C、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3)结果:闭关锁国政策更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 谈谈对闭关锁国政策的想法或认识 1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隔绝,应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淘汰;2应学习别国长处,发展壮大自己;3应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4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八年级(上册)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2011年考纲要求:了解邓世昌和《马关条约》 一、根本原因: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强大起来,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道路。 二、导火线:日本侵占朝鲜 三、主要战役: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辽东半岛战役。 四、典型事例: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894年9月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沉着指挥,在船身严重倾斜的情况下,勇撞日舰“吉野”,以身殉舰。 五、★★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增辟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危害(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六、失败的根本原因:中日社会制度的差距和清政府的腐败、落后。 第6课 洋务运动 ★ 2011年考纲要求: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背景和原因;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清政府内外交困,中国的部分开明地主开始睁眼看世界,他们在同外国资本主义的交往中,深刻感受到中西之间的经济和军事差距。 2、思想基础:“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 3、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4、★★洋务运动的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5、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曾国藩的安庆军械所、李鸿章和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后期以创办民用工业为主: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6、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9、性质: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0、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覆灭。 11、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及封建统治的根基。 12、★洋务运动作用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7课 戊戌变法 ★ 2011年考纲要求: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一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二、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严复) 三、导火线: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四、主要经过: 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五、★★高潮:百日维新(1898.6---9)的主要内容 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④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七、结果:1898年9月慈禧发动政变(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杀害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运动失败。 八、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变法条件不成熟。(2)其它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九、性质: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十、★★戊戌变法的影响 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十一、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 2011年考纲要求: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①背景: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②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③时间和地点:1919年5月4日 北京 ④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 ⑤经过概况:五四运动以6月3日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北京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力,主要是学生的罢课斗争;后期以上海为中心,以工人为主力,形成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 ⑥结果: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⑦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中国现代历史的开端。 ⑧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 2011年考纲要求: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对张学良、杨虎城起到了感召作用(个人因素)。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剿”共(直接原因)。为了逼蒋抗日(目的),于12月12日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西安事变”。这一天是12月12日,又称“双十二事变”。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结果)。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知识联系: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正式形成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 2011年考纲要求: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证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残残暴的侵略本质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它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 2011年考纲要求:中国军民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抗战时最重大的胜利 时间:1938年春 指挥者: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结果: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血战近20天,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最重大的胜利。 百团大战(敌后战场) 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 参战部队:八路军和敌后游击队总共约100个团 指挥者:彭德怀 时间:1940年8月 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 2011年考纲要求: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废除科举 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拟订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沿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新式学堂的开办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八年级(下)中国现代史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 2011年考纲要求: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原因:我国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3)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6)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2011年考纲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积累了许多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②党的“左”的指导思想,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③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概况: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第9课 改革开放 ★ 2011年考纲要求: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对外开放 1.目的: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分四步: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开放沿海14个经济特区;规划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省份设立一些开放城市。 3.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4.特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作用: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九年级(上册)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 2011年考纲要求:了解伯利克里时代雅典 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1、雅典城邦的繁荣 (1 )爱琴文明:爱琴文明的中心在:克里特岛、迈锡尼 (2)斯巴达、雅典 A、斯巴达(崇尚武力) 特点:内陆国家,农业为主,崇尚武力,少数奴隶主贵族掌权。 斯巴达崇尚武力的历史原因:斯巴达境内被征服居民人数数倍于斯巴达人,需要用暴力镇压反抗以维持统治。 B.雅典:近海、崇尚文化、工商业发达、奴隶制共和国。 雅典特点:近海国家,工商业发达,崇尚文化,奴隶主和公民广泛参政。 雅典工商业发达的原因 :雅典境内多山、临海且有良好的港湾,在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对外开放对内民主的政治模式。 2、伯利克里的改革(前5世纪后半期) ①背景:雅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进入全盛时期。 ②主要内容:A扩大公民的权利(成年男子),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B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③影响:把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被看作是现代民主政治源头。 3、希腊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 2011年考纲要求: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1、很久以前,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有名的连接欧、亚、非的“丝绸之路”。 2、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就是其中之一。印度人创造了从0 到9 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把它加以改造。12 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马可·波罗及其成就 1、马可·波罗的简历: (1)来中国前:意大利人,1271年沿“丝绸之路”来中国; (2)在中国:得到忽必烈赏识,在元朝廷中任职;会说蒙、汉两种语言,奉命外出视察。 (3)回国后:参加同热那亚人的战争,狱中口述东方见闻。 2、★《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 (1)主要内容:记述马可·波罗的东方经历和见闻,描绘东方富庶。 (2)影响: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 2011年考纲要求:哥伦布等航海家的主要活动,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1、原因:(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目的):追求东方财富;(动力):《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2、条件:指南针、造船和航海技术、地圆学说 3、经过: 人物 时间 资助国 航 线 备注 迪亚士 1487年 葡萄牙 葡萄牙→好望角 最早开辟新航路 ★哥伦布 1492年 西班牙 西班牙→大西洋→古巴、海地 发现美洲新大陆 达·伽马 1497年 葡萄牙 葡→好望角→印度洋→印度 最早到达东方 麦哲伦 1519年 西班牙 环球航行 环球航行第一人 4、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①是继郑和远航之后人类航行史上的又一壮举。②密切了世界各大陆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④欧洲航运中心、商业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对比:郑和远航在于宣扬国威,传播友谊。不但没给交往国带去灾难,而且开辟了双方的友好往来,增进了友好关系。 (3)早期殖民掠夺 葡萄牙、西班牙是最早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16世纪晚期成为殖民帝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是当时欧洲最富有的王室。 葡萄牙:殖民地主要在亚洲和非洲,还占据中国的澳门和南美的巴西。 西班牙:殖民地主要在美洲,还有亚洲的菲律宾。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 2011年考纲要求: 简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罪恶的“三角贸易” 1、背景和原因: (1)西欧各国在美洲的扩张 (2)印第安人被屠杀,美洲种植园缺乏劳动力。 (3)贩卖黑奴,可获暴利。 2、★奴隶贩子的贸易路线一般是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因为贸易路线呈三角形,因此称为三角贸易。 3、★主要参与国:葡萄牙人是先锋,英国人是主力 4、影响:罪恶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近亿精壮劳动力,欧洲奴隶贩子大发横财,获取钱财用于投资工商业,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 2011年考纲要求:(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废除农奴制(性质:它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背景: 19世纪中期,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2、目的:废除农奴制为维护沙皇统治和贵族、地主利益;阻止自下而上人民革命运动的发生 3、主要原因:受到农奴制的严重阻碍 4、时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5、内容:①解放农奴: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②收取份地赎金: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是农民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6、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意义:积极意义:①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②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③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消极影响:1861年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性质: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自上而下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内容: ①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3)影响: 进步作用:①对外:使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②对内: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消极作用:①这次改革不彻底,保留不少封建残余,②日本强大起来,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 2011年考纲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 3、进程:开始: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规模:共33个国家参战 主战线和国家:欧洲西线,英法俄对德奥 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 结束:1918年11月11日同盟国战败 转折点: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 4、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5、影响: A、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B、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C、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各国的革命运动。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九年级(下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2011年考纲要求:《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一.巴黎和会(1919年1月—6月) 目的: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操纵国:法国、英国、美国。 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签订和约:总称“巴黎和约”,包括: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和约。 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根据和约规定,1920年1月成立了国际联盟。(它为英法所控制,美国没有参加) 影响:巴黎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凡尔赛和约》 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做出了规定: 领 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 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 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 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省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二.华盛顿会议---签订条约:《九国公约》等 背景:日美在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十分尖锐。 时间:1921—1922年,在美国倡议下召开。 参加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 操纵国:美、英、日。 《九国公约》 时间: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也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建立经过:1919年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和会,签订了同德国的凡尔赛条约以及同土耳其、保加利亚的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1922年,美英日等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确立了一战后在全球的统治秩序,称之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和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 2011年考纲要求: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国际 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及其作用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标志: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 2.促成因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3.经过: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4.意义(作用):改变了战争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转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调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雅尔塔会议 在德国的失败已成定局的形势下,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达成重大协议:①三国将派军队分区占领战败后的德国;②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③成立联合国。 1945年,联合国建立。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中、美、苏、英、法五国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是联合国51个创始会员国之一。 第9课 西欧、日本经济发展 ★ 2011年考纲要求: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 1.欧洲共同体(20世纪60年代成立) (1)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欧经济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成立目的: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 (3)作用:“欧洲共同体”,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2.欧洲联盟——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1)建立: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政策:①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②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③欧盟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3)作用: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11年考纲要求:以科索沃战争为例,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当今世界格局的现状和特点——一超多强 1、 “一超多强”的含义 “一超”指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2、形成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 3、表现: (1)美国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利用北约集团,随意干涉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内部事务,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加紧研制和布置导弹防御系统。 (2)多极的兴起 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二、★★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1、发展趋势: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 2、当今世界在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3、多极化趋势形成的原因: (1)历史根源: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多极趋势初建雏形。 (2)现实因素:第三世界的崛起并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决定性因素: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三、我国应对多极化趋势的策略 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之中,中国经济发展在获得有利外部条件的同时,又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积极提升综合国力,发挥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以便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四、科索沃战争 1、威胁当今世界安全与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领土纠纷、恐怖主义等。 2、科索沃战争(1999.3—6) (1)原因:①东欧剧变中,南斯拉夫解体后民族矛盾加深。 ②美国霸权主义的介入。 (2)性质:地区冲突因霸权主义介入而转化为国际矛盾。 (3)影响: ①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是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 ③科索沃战争是美国霸主义的突出表现,它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 ④科索沃战争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