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每周一测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496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 A.封邦建国 B.王权至上 C.王位世袭制 D.宗法制 2.樊树志说:“国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再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表明分封制 A.分土分民 B.维系亲情 C.家国情怀 D.贵族专权 3.王国维先生曾提出过商代没有宗法制的论断,谓“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理解上述论断的关键在于 A.“封邦建国”制度肇始于西周 B.宗法制存废关乎政治的稳定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关键 D.商代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4.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 A.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 B.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 C.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D.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5.读下面的《秦朝疆域图》,解读秦朝的历史页献 7 A.奠定了近代疆域的基础 B.开创了科举制度 C.开启了中央集权的时代 D.彻底解决了边患的问题 6.《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建立保密制度 B.震慑谋反之徒 C.维护皇帝权威 D.削弱丞相权力 7.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 8.明代思想家李贽在《史纲评要·后秦记》卷四中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该评价主要着眼于郡县制 A.是由李斯首先创建的 B.有利于强国兼并弱国 C.标志着贵族政治形成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9 7 .某同学在上大学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如图,请问这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A.西周 B.秦朝 C.汉初 D.元朝 10.唐代政事堂议政时由中书门下长官轮流主持议政会议,凡诏旨,必须由政事堂会议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否则便是违制。由此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 A.有利于防范权力的滥用 B.使相权与皇权得以平衡 C.是皇帝专权的有力工具 D.提高了监察官员的效率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7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12.古代官僚机制是帝国运行的重要支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它名。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 材料二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步骤精密……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三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 ——据孙国栋《唐宋史论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的中央官制,概述其组织形式。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利弊。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因素。 7 1.【答案】C 【解析】夏朝是由夏禹建立的,因夏桀的暴政而灭亡,“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其中的“代”是指血缘关系、辈分的迁移,说明夏朝的王位是世袭的;商朝是由商汤建立,亡于商纣,“共传17代”,同样说明商朝的王位世袭制,故选C。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把土地和人民分给诸侯”“把土地和人口分给卿、大夫”得出分土分民,故A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因为“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关键,故C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由于周天子是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所以使得西周时期也有可能出现类似中世纪西欧那种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管辖的现象,故A项正确。 5.【答案】C 6.【答案】C 【解析】材料虽涉及保密,但此举并非为了建立保密制度,故A项错误;“中人”只是泄露了秦始皇对丞相车骑众多不满的消息,并非谋反,故B项错误;秦始皇“弗善”是因为丞相车骑过多损害了皇帝的权威,捕杀在旁者也是因为“中人”泄密给丞相,有损皇帝权威,故C项正确;此举并未削弱丞相权力,丞相仍是百官之首,故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皇帝制度体现的是专制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中央官制之先河”,三公九卿制度属于秦开创的中央官制,故B项正确;御史大夫属于中央监察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7 8.【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置郡县,并非李斯首创,故A项错误;李斯主张推行郡县制时秦已经完成了统一,故B项错误;郡县的主要长官由皇帝任免,标志着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故C项错误;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图片中的郡和王国并存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图片史实不符,故排除。 10.【答案】A 11.【答案】(1)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 (2)打破了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国家的典范制度。 (3)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 【解析】第(1)问,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其影响。第(2)问,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其作用。第(3)问,从材料三提取相关信息,注意逐条梳理,言之有理即可。 12.【答案】(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 组织形式: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长官集体讨论政事;常以其他官吏行使宰相职权;三省分掌宰相职权,相互牵制和监督;尚书省下设六部,分理政事。 (2)利: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防止权臣专致;对君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弊:部门互相责难,影响了政府效能。 (3)因素:君相矛盾;原有体制的弊端;社会发展,政事增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直接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回答。第(2)问,据材料“步骤精密”“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宰臣与 7 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得出“利”,据材料“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得出“弊”。第(3)问,从君臣关系、体制问题、社会发展等角度分析。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