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杭西高2020年6月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何庆,审核人:余晖 一、 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总分80分)‎ ‎1、《史记•殷本纪》载:“(商王)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史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朝后期王位继承的情况。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宗法制由母系家长制发展而来 ②嫡长子继承制在商代已初具雏形 ‎③地位的尊卑影响了王位的继承 ④王位继承制遵循长幼有序的原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个朝代的统治机构示意图,其中①处的机构应该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政事堂 ‎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要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 明朝的内阁 B 宋朝的枢密使 C唐朝的门下省 D 清朝的军机处 ‎4、考试是汉代察举制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层的可能。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后发展为科举制度,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下列评析,较为合理的是 ① 两种制度都有利于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 ‎ ‎② 察举制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③ ‎ 两种制度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选拔人才 ④ ‎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体现出一定的公平性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明代内阁大学士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据此可以看出明代 ‎①内阁大臣地位始终低下 ② 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③君主专制的强化 ④ 司礼监制约并控制内阁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6、1840年7月2日,当英军舰队开到定海海面布下阵势力时,当地水师总兵还以为是被海风吹来的外国船只,最后竟然是临时“雇民船十余为军艇,借米肆口袋为战篷”。这说明鸦片战争清军失利的直接原因是 ‎ A “天朝上国”的观念 B 英军船坚利炮 ‎ ‎ C 清军缺乏战斗意志 D 情报体制缺失 ‎7、鸦片战争之后,英国认识到随着传统中国对外关系体制被打破,其他国家也必定会向中国要求条约特权。为维护英国在列强对华关系中的领导地位,英国遂从中国攫取了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协定关税的特权 ‎8、台湾巡抚唐景崧在《马关条约》签署当日上奏清廷“挽救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台湾绅士代表向英国领事提出:在中国保有主权情况下,将行政权与各种捐税交予英国以换取英国的保护。上述行动说明台湾官绅 A.在保台策略上分歧严重 B.寄希望于国际干预 ‎ C.放弃了自主保台的努力 D.主张国际共管台湾 ‎9‎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昧、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 C 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10、有学者评论近代某条约:“一个不得不走向世界的国家,防务上却门户洞开,且已几乎无法实现今日所谓‘军事现代化’,怪不得此后‘瓜分’就成了舆论的持续主题。而巨额的赔款,不仅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的代价,也为此后一系列内政改革的艰困埋下了伏笔。”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 ‎11、有亲历者回忆,我们在这个阵地上坚守了20多天,与日军展开了阵地战,地下水位很高,挖不多深就冒出水来。那些日子,日军飞机狂炸,军舰乱轰,步炮兵不断发起强大攻势。我对官兵们说:“弟兄们,要趁着夜晚,赶快挖好战壕。我们胜利了,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复兴地;如果我们牺牲了,也是为自己准备好坟墓。”他回忆的是 A.卢沟桥事变 B.长城抗战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12、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A 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B 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C 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D 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13、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 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 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 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14、抗日战争时期,一份延安各界祝捷电报中写道:“我英勇八路军……‎ 一举克复娘子关等无数据点,继则正太、平汉、津浦、平绥、北宁等路交通齐予破坏,敌伪丧胆,奸贼寒心,提高抗战必胜之信心,证明自力更生之正确。”延安各界此次祝捷的战役是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枣宜会战 D.百团大战 ‎15、下图为晚清最后十年“清政府、立宪派与革命派三股力量之间博弈”知识结构框架图。对该图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为维护君主专制打出了“预备立宪”的幌子 ‎②立宪派与革命党的博弈,说明彼此间不存在同一性 ‎③袁世凯在三股力量之间的博弈过程中完全置身于外 ‎④博弈的实际结果是以革命派为主体的共和政府成立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建立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 C.张勋复辟的丑剧草草收场 D.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 ‎17、图甲和图乙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的广告。从两幅图可以看出,本质上当时的中国社会(缺图)‎ ‎ A 实业救国思想逐渐高涨 B清朝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 C 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D 民主共和发展趋势明显 ‎18、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 C 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19、故此次我军长驱而北,不两月已克武汉,进兵豫赣,……得助于农民群众者,实为至多参与材料中这次军事行动的军队应该是 A.武昌新军 B.国民革命军 C.工农革命军 D.晋冀鲁豫解放军 ‎20、中共一大党纲明确提出要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主张实施 A.社会主义革命      B.土地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1、有史书对中共历史上某次重要会议描述说,这是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但十二个政治局委员只有六个参加,五个政治局候补委员倒有四个参加。这次会议使毛泽东返回政治局的权力核心。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2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如果这样想,那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毛泽东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B.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3、请看右图报影,下列项中对该报章内容解读正确的是(缺图)‎ A.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 B.北京市人大、政协等相关政权组织已经产生 C.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 D.该消息标志着“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 ‎24、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缺图)‎ A 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B 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 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D 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25、“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段话符合下列哪一文件的精神?‎ ‎ A 《共同纲领》 B 《临时约法》 C 五四宪法 D八二宪法 ‎2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毅然抛弃了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个被抛弃的“左”的错误方针是 ‎ A “城市中心论” B “大跃进”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两个凡是”‎ ‎27、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已经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正案,对其进行修改。下列内容属于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的是 A.“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8、对右图漫画所体现的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①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 ‎③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是80年代出现的新制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9、有诗曰:“国耻深仇,百余载,今朝洗雪。忆往事,全民怒吼,英夷作孽。炮舰侵疆强贩毒,群豪抗敌甘流血。腐清廷,割地又赔银,金瓯缺。龙昂首,英旗撤。存两制,棋超绝。让山河更美,国强民悦。澳岛归来时亦迫,台湾回返疆无裂。待此时,把酒祭轩辕,觞英烈。”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840年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一国两制”的构想首次得到成功运用 ‎③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④中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0、1991 年 2 月,台湾 “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了“国统纲领”,规定两岸统一的进程为:“1.近程——交流互惠阶段,2.中程——互信合作阶段,3.远程——协商统一阶段。”这说明当时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B.“九二共识”得到台湾人民认同 C.1991年台湾当局认同“一个中国”      D.台独势力主导台湾政局 ‎31、周恩来说:“尽管过去我们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次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是一次正规戏、舞台戏,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做。”这次会议 A.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联系 C.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打破了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局面 ‎32、有学者指出,1972年中美共同发表的某声明“牵制了苏联势力的进一步扩张,在东亚率先改变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敌对的冷战结构”。该“声明”发表的地点是 A.北京    B.香港      C.上海         D.杭州 ‎33、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本次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有 ① ‎ 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② ‎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④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4、曾经有人问梭伦,住在哪一个城邦最好?梭伦回答说:“就是那一种城邦,其中未曾受害的人也和受害人一样,都尽力惩罚罪犯。”在梭伦颁布的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四百人会议” D.所有公民都可成为陪审员 ‎35、“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到的“自然法”是 A 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 B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 C 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 D 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 ‎36、苏格拉底严重质疑雅典民主政治之下公民们的政治能力,他说公民们既没有做好事的能力,也没有做坏事的能力,“他们只是随便行动”。为此,苏格拉底 A.强烈反对在雅典实行轮流坐庄    B.强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C.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D.反对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 ‎37、公元前 561‎ ‎ 年,雅典山地派领袖庇西特拉图没有通过选举方式,而是在一场政变中成了雅典实际上的统治者。上台后他的政策仍明显更倾向于普通民众。庇西特拉图处理国政比较温和宽厚,拨款借贷贫民,设立地方巡视法庭,包括他自己也经常下乡处理争端。但庇西特拉图还是两次遭到驱逐。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B.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C.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D.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38、梭伦改革后,雅典骑兵由第一、二等的公民组成,重装步兵由第三等级组成,轻装步兵和海军由第四等级组成。这反映出 A.所有雅典人都要服兵役         B.贵族掌握了军队指挥权 C.军队兵种与财产相挂钩         D.第四等级承担更多义务 ‎39、王国维曾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旨在强调 A.把新发现的材料与古史结合起来可以获得对古史的新解 B.古史中的实录只有通过考古发现才能证明它们真实可信 C.传统考证之学向近代新考据学变化成为学术发展的必然 D.二重证据法必须成为以后历史学家重要的史学研究方法 ‎40、自传是作者本人对其所亲历和亲见的事情进行记述的回忆性作品。卢梭在其自传《忏悔录》中说:“我的《忏悔录》的本旨,就是要正确地反映我一生的种种境遇,那时的内心状况。我向读者许诺的正是我心灵的历史,为了忠实地写这部历史,我不需要其他记录,我只要像我迄今为止所做的那样,诉诸我内心就成了。”这说明 A.自传是研究作者本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史料 B.自传由亲历者记述,因此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 C.由于主观性较强,自传的文学价值高于其史学价值 D.使用多种类型的史料进行比较研究,更能接近历史的真相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0分)‎ 材料一 清代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所谓“天下四大名镇”。其中,汉口镇明初还是汉阳城外一处荒郊,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年间成为镇。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有居民32209户,嘉庆十八年(1813年)增为36929户。汉口在清代是淮盐的销售中心,同时又是木材、花布、药材的集散地。当时人们形容这里“帆樯满江,商贾毕集”、“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己购机器搬运到湖北,成立湖北织布局,在武昌建厂。次年张之洞在汉阳建立湖北铁政局,同年开采大冶铁矿,后又在汉阳兴建铁厂,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成。‎ ‎——据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当年武昌起义之爆发绝非偶然,当年卷起革命风暴也不属于意外,因为历史的合力已经汇流成河到达了那一步,所以即使不在这里发生也一定会在那里发生,即使不在这个时候也一定会在那个时候,总之一定会发生。‎ ‎(但)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地区)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据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概括清朝时期武汉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变化。(注:不得照抄材料,否则不得分)(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首义”的“幸运之果”之所以掉在武汉地区的原因。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是英雄的人们。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再举两例加以简要说明。(6分)‎ ‎42、近代平等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西赛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道:“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的方式体现在哪里?概括材料一,西塞罗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4分)‎ 材料二 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2) 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1、《史记•殷本纪》载:“(商王)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史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朝后期王位继承的情况。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宗法制由母系家长制发展而来 ②嫡长子继承制在商代已初具雏形 ‎③地位的尊卑影响了王位的继承 ④王位继承制遵循长幼有序的原则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个朝代的统治机构示意图,其中①处的机构应该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政事堂 ‎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要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 明朝的内阁 B 宋朝的枢密使 C唐朝的门下省 D 清朝的军机处 ‎4、考试是汉代察举制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层的可能。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后发展为科举制度,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下列评析,较为合理的是 ① 两种制度都有利于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 ‎ ‎② 察举制有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③ ‎ 两种制度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选拔人才 ④ ‎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体现出一定的公平性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明代内阁大学士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据此可以看出明代 ③ 内阁大臣地位始终低下 ② 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④ 君主专制的强化 ④ 司礼监制约并控制内阁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6、1840年7月2日,当英军舰队开到定海海面布下阵势力时,当地水师总兵还以为是被海风吹来的外国船只,最后竟然是临时“雇民船十余为军艇,借米肆口袋为战篷”。这说明鸦片战争清军失利的直接原因是 ‎ A “天朝上国”的观念 B 英军船坚利炮 C 清军缺乏战斗意志 ‎ D 情报体制缺失 ‎7、鸦片战争之后,英国认识到随着传统中国对外关系体制被打破,其他国家也必定会向中国要求条约特权。为维护英国在列强对华关系中的领导地位,英国遂从中国攫取了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协定关税的特权 ‎8、台湾巡抚唐景崧在《马关条约》签署当日上奏清廷“挽救英、俄为同盟,许其保辽、保台”。台湾绅士代表向英国领事提出:在中国保有主权情况下,将行政权与各种捐税交予英国以换取英国的保护。上述行动说明台湾官绅 A.在保台策略上分歧严重 B.寄希望于国际干预 ???‎ C.放弃了自主保台的努力 D.主张国际共管台湾 ‎9、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昧、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 C 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10、有学者评论近代某条约:“一个不得不走向世界的国家,防务上却门户洞开,且已几乎无法实现今日所谓‘军事现代化’,怪不得此后‘瓜分’就成了舆论的持续主题。而巨额的赔款,不仅使全民直接感受到了朝廷倒行逆施的代价,也为此后一系列内政改革的艰困埋下了伏笔。”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 ‎11、有亲历者回忆,我们在这个阵地上坚守了20多天,与日军展开了阵地战,地下水位很高,挖不多深就冒出水来。那些日子,日军飞机狂炸,军舰乱轰,步炮兵不断发起强大攻势。我对官兵们说:“弟兄们,要趁着夜晚,赶快挖好战壕。我们胜利了,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复兴地;如果我们牺牲了,也是为自己准备好坟墓。”他回忆的是 A.卢沟桥事变 B.长城抗战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12、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A 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B 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C 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D 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13、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勃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 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 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 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14、抗日战争时期,一份延安各界祝捷电报中写道:“我英勇八路军……一举克复娘子关等无数据点,继则正太、平汉、津浦、平绥、北宁等路交通齐予破坏,敌伪丧胆,奸贼寒心,提高抗战必胜之信心,证明自力更生之正确。”延安各界此次祝捷的战役是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枣宜会战 D.百团大战 ‎15、下图为晚清最后十年“清政府、立宪派与革命派三股力量之间博弈”知识结构框架图。对该图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为维护君主专制打出了“预备立宪”的幌子 ‎②立宪派与革命党的博弈,说明彼此间不存在同一性 ‎③袁世凯在三股力量之间的博弈过程中完全置身于外 ‎④博弈的实际结果是以革命派为主体的共和政府成立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建立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 C.张勋复辟的丑剧草草收场 D.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 ‎17、图甲和图乙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的广告。从两幅图可以看出,本质上当时的中国社会(缺图)‎ ‎ A 实业救国思想逐渐高涨 B清朝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 C 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D 民主共和发展趋势明显 ‎18、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 C 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19、故此次我军长驱而北,不两月已克武汉,进兵豫赣,……得助于农民群众者,实为至多参与材料中这次军事行动的军队应该是 A.武昌新军 B.国民革命军 C.工农革命军 D.晋冀鲁豫解放军 ‎20、中共一大党纲明确提出要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主张实施 A.社会主义革命      B.土地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1、有史书对中共历史上某次重要会议描述说,这是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但十二个政治局委员只有六个参加,五个政治局候补委员倒有四个参加。这次会议使毛泽东返回政治局的权力核心。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洛川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2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如果这样想,那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毛泽东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B.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3、请看右图报影,下列项中对该报章内容解读正确的是(缺图)‎ A.北京这个千年古都成为人民政权的首都 B.北京市人大、政协等相关政权组织已经产生 C.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D.该消息标志着“北平”正式更名为“北京”‎ ‎24、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缺图)‎ A 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B 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 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D 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25、“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段话符合下列哪一文件的精神?‎ ‎ A 《共同纲领》 B 《临时约法》 C 五四宪法 D八二宪法 ‎2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毅然抛弃了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个被抛弃的“左”的错误方针是 ‎ A “城市中心论” B “大跃进” C “以阶级斗争为纲” D “两个凡是”‎ ‎27、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已经经历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正案,对其进行修改。下列内容属于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的是 A.“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C.“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8、对右图漫画所体现的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①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 ‎③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是80年代出现的新制度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9、有诗曰:“国耻深仇,百余载,今朝洗雪。忆往事,全民怒吼,英夷作孽。炮舰侵疆强贩毒,群豪抗敌甘流血。腐清廷,割地又赔银,金瓯缺。龙昂首,英旗撤。存两制,棋超绝。让山河更美,国强民悦。澳岛归来时亦迫,台湾回返疆无裂。待此时,把酒祭轩辕,觞英烈。”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840年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一国两制”的构想首次得到成功运用 ‎③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④中国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0、1991 年 2 月,台湾 “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了“国统纲领”,规定两岸统一的进程为:“1.近程——交流互惠阶段,2.中程——互信合作阶段,3.远程——协商统一阶段。”这说明当时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B.“九二共识”得到台湾人民认同 C.1991年台湾当局认同“一个中国”      D.台独势力主导台湾政局 ‎31、周恩来说:“尽管过去我们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次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是一次正规戏、舞台戏,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做。”这次会议 A.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联系 C.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打破了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局面 ‎32、有学者指出,1972年中美共同发表的某声明“牵制了苏联势力的进一步扩张,在东亚率先改变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敌对的冷战结构”。该“声明”发表的地点是 A.北京    B.香港      C.上海         D.杭州 ‎33、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本次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有 ① ‎ 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② ‎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④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4、曾经有人问梭伦,住在哪一个城邦最好?梭伦回答说:“就是那一种城邦,其中未曾受害的人也和受害人一样,都尽力惩罚罪犯。”在梭伦颁布的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四百人会议” D.所有公民都可成为陪审员 ‎35、“罗马人认识到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永恒不变、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他们并没有由此明确地引申出自然法可以否定人们所制定的实在法这一革命性的结论。”据此分析,罗马人认识到的“自然法”是 A 罗马法学高度成熟的标志 B 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的法律观念 C 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法律的先驱 D 罗马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 ‎36、苏格拉底严重质疑雅典民主政治之下公民们的政治能力,他说公民们既没有做好事的能力,也没有做坏事的能力,“他们只是随便行动”。为此,苏格拉底 A.强烈反对在雅典实行轮流坐庄    B.强调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C.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D.反对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 ‎37、公元前 561 年,雅典山地派领袖庇西特拉图没有通过选举方式,而是在一场政变中成了雅典实际上的统治者。上台后他的政策仍明显更倾向于普通民众。庇西特拉图处理国政比较温和宽厚,拨款借贷贫民,设立地方巡视法庭,包括他自己也经常下乡处理争端。但庇西特拉图还是两次遭到驱逐。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B.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C.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D.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38、梭伦改革后,雅典骑兵由第一、二等的公民组成,重装步兵由第三等级组成,轻装步兵和海军由第四等级组成。这反映出 A.所有雅典人都要服兵役         B.贵族掌握了军队指挥权 C.军队兵种与财产相挂钩         D.第四等级承担更多义务 ‎39、王国维曾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旨在强调 A.把新发现的材料与古史结合起来可以获得对古史的新解 B.古史中的实录只有通过考古发现才能证明它们真实可信 C.传统考证之学向近代新考据学变化成为学术发展的必然 D.二重证据法必须成为以后历史学家重要的史学研究方法 ‎40、自传是作者本人对其所亲历和亲见的事情进行记述的回忆性作品。卢梭在其自传《忏悔录》中说:“我的《忏悔录》的本旨,就是要正确地反映我一生的种种境遇,那时的内心状况。我向读者许诺的正是我心灵的历史,为了忠实地写这部历史,我不需要其他记录,我只要像我迄今为止所做的那样,诉诸我内心就成了。”这说明 A.自传是研究作者本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史料 B.自传由亲历者记述,因此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 C.由于主观性较强,自传的文学价值高于其史学价值 D.使用多种类型的史料进行比较研究,更能接近历史的真相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所谓“天下四大名镇”。其中,汉口镇明初还是汉阳城外一处荒郊,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年间成为镇。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有居民32209户,嘉庆十八年(1813年)增为36929户。汉口在清代是淮盐的销售中心,同时又是木材、花布、药材的集散地。当时人们形容这里“帆樯满江,商贾毕集”、“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己购机器搬运到湖北,成立湖北织布局,在武昌建厂。次年张之洞在汉阳建立湖北铁政局,同年开采大冶铁矿,后又在汉阳兴建铁厂,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成。‎ ‎——据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当年武昌起义之爆发绝非偶然,当年卷起革命风暴也不属于意外,因为历史的合力已经汇流成河到达了那一步,所以即使不在这里发生也一定会在那里发生,即使不在这个时候也一定会在那个时候,总之一定会发生。‎ ‎(但)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地区)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据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概括清朝时期武汉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变化。(注:不得照抄材料,否则不得分)(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首义”的“幸运之果”之所以掉在武汉地区的原因。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是英雄的人们。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再举两例加以简要说明。(6分)‎ ‎26.(10分)‎ ‎(1)变化:人口快速增长;专业市场形成;市镇经济繁荣;民用(或民族)工业创办。(4分)‎ ‎(2)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民族资产阶级(或革命派、立宪派、新军)力量的壮大(阶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文化的传播(思想);湖北革命党人十年期间,遵循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基础)。(4分)‎ 举例:北伐战争期间攻克武昌(或成功收回汉口英租界);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或枣宜会战),抗击日军侵略。(2分)‎ ‎42‎ ‎、近代平等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西赛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道:“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的方式体现在哪里?概括材料一,西塞罗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2) 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1)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系下,人人生都有资格享有基本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3)侧重①: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权宪法”等主张;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侧重②: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整理发展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 (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