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2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中图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2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中图版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57页) [识记—基础梳理] 1.采集和狩猎阶段 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人类繁衍生息于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2.农业社会阶段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往往能够成为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3.工业社会阶段 (1)能源资源、金属资源和交通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2)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往往能形成重要的工业区,如××市。 (3)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海运的地区,往往也形成著名的工业区,如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4.后工业化阶段 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往往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区。如美国硅谷、日本九州、德国南部。 - 7 - / 7 [理解—要点突破]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发展变化 人类活动分布区 举例 人地关系 采集和狩猎阶段 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 依赖自然 农业社会阶段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 尼罗河下流、印度河流域等农业文明发祥地 改造环境、驯化禽畜、栽种植物 工业社会阶段 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优越(道路、航道、港口)的地区 德国鲁尔区、中国山东东营、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利用环境提供的资源或区位优势发展经济 后工业化阶段 环境质量优越(原因:可提高产品质量,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的地区 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苏格兰、德国南部 环境质量对社会的影响上升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1~2题。 a b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解图流程] - 7 - / 7 [尝试解答] 1.C 2.C (1)以联系图解读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 (2)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从时间上看 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从空间上看 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从产业结构上看 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从人地关系上看 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考向2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图,完成3~5题。 3.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4.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 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 - 7 - / 7 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5.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3.B 4.D 5.C [第3题,从图中找到初期阶段,观察三条曲线的变化,运用排除法即可判断第三产业下降;工业化起步多为资源型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初期阶段环境问题及人地矛盾不突出。第4题,成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但是其产值是不断上升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最终趋势,并不是导致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在成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生态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了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第5题,结合三角坐标图,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图中C点),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图中A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图中B点)。] 考点二| 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58页) [识记—基础梳理] 1.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 阶段 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航海技术落后时期 大洋阻碍交流,人们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多发源于大陆内部,海洋不被重视 技术发达阶段 航海技术发展 大洋成为交流通道,人口和城市向沿海地带集中,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深居内陆的原有经济中心地区 技术进步 海洋资源开发领域大大拓宽和加深,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更加密切 2. - 7 - / 7 现在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欧、日本、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以及中国的沿海地带。 3.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的阶段性 阶段 特征 工业化以前 岛上人口稀少,文化、技术由大陆传入,经济发展水平比大陆低 工业化以后 沿海国家利用海运和港口优势,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如英国 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海岛经济发展潜力更为突出,海岛成为旅游胜地 岛屿周围海域的归属权得到普遍重视 [理解—要点突破] 1.沿海国家享有的海洋权益 (1)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中的一座小岛将使岛屿所在国沿各个方向拥有200海里的资源管辖权限,即占有面积为126 000平方海里。(1海里=1.852千米) (2)根据国际法中的先占原则,哪个国家先发现和占领新生的岛礁,便拥有对该岛礁的领属权。 (3)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均是从领海基线向海洋延伸的距离。 2.海岛的合理开发(以海南岛为例) 受地势高低和距海远近的影响,海南岛的自然环境具有环带状分布特点,由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海岸带、丘陵和台地环带及山地丘陵带三部分,如下图所示。各环带资源特色不同,因此开发其资源需要充分研究、认识各环带资源和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产业。具体如下表所示: 环带名称 地貌海拔 开发条件 产业活动 海岸带 平原低于100 m 经济基础和运输条件好 加强港口建设,建立工业加工区,推动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发展 丘陵和台地环带 台地、丘陵100~500 m 面积大、地形平坦、土壤较好 热带农业 - 7 - / 7 山地丘陵带 丘陵、山地500~1 100 m 物种丰富、水源区、少数民族聚居区 恢复和保护植被,利用热带山区的自然风景和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适当发展特色农业 [运用—考向通关] 考向1 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 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1)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2)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 [解析] 第(1)题,位置一般包括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作为港口,还需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如航线位置、经济腹地等。第(2)题,自然条件分析一般要从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分析。海洋经济则要考虑海洋资源及海岸特征,如渔业资源、海岸特征、海洋矿产等。 [答案] (1)位于30°N附近;该省东北部沿海;居该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我国沿海南北航线的中点附近。 (2)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考向2 海岛的开发利用 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 ) - 7 - / 7 A.乙处为河流冲积扇 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 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 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8.岛内最大零售商业点位于甲村,主要形成原因是该村( ) ①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②商业从业人口多 ③商业组织形式复杂 ④人口数量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在海岛开发过程中,该岛( ) A.人口容量主要受耕地资源、矿产资源限制 B.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甜菜、香蕉和橡胶 C.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开阔,适宜建设深水港 D.需要防范强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7.D 8.B 9.D - 7 - / 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