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6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基础会计知识 三校生高考
第一章 会计概述 会计产生和发展(了解) 会计产生于社会生产实践之中,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特点(掌握) 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经济核算通常采用三种量度:劳动量度、实物量度和货币量度 会计以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 会计具有一整套比较科学、完整的方法体系 会计概念(掌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和程序,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和监督,提供经济信息,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对象 1、会计对象的概念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2、会计对象的内容 企业单位的会计对象(在资金循环周转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 资金运动包括特定单位的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 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运动 购进商品支付采购费用、销售商品、进行货币结算、收回货币资金 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对象(预算资金收支) 经费收入和经费支出构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交易或事项。 会计职能 会计职能分为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参与预测决策职能 会计核算职能(掌握) 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应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功能。 会计监督职能(掌握)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促使经济活动按照既定的目标规范运作。 会计参与预测决策职能 核算和监督的关系(掌握) 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延续和保证。没有核算,监督就失去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保证,如果只核算不监督,非但发挥不了会计应有的作用,而且会计核算也难以继续。 会计目标和任务 一、会计目标(了解) 会计的最终目标是要及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满足有关方面了解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二、会计任务(了解) 会计任务是指会计应该完成的工作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现阶段会计的基本任务是: (一)核算交易或事项,及时提供会计信息 (二)贯彻财经法律、法规,维护财经纪律 (三)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四)预测经济前景,参与决策 会计方法 会计的方法分为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监督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掌握) (一)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类核算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复式记账(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对发生或已经完成的交易、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到具有一定格式的凭证上,并由经办人签章,填好的会计凭证在记账之前需经专人进行审核。) (四)登记账簿(将会计凭证上的记录按照复式记账的规则逐一登记到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的账簿上)。账簿是账户的载体,是记录和存储会计信息的数据库,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五)成本计算(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从而计算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六)财产清查(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清查各项财产物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保证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定期总括反应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专门方法) 第二章 会计要素(本章掌握) 第一节 会计要素及其计量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内容按其经济特征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属于存量指标,反应企业一定时日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构成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内容,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属于流量指标,是反应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它构成利润表的主要内容,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会计要素内容 (一)资产 1.概念: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经济利益的资源。 2.特征 (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 (2)资产必须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内容 按流动性强弱或变现能力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1)流动资产 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者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资产。 主要包括 1)库存现金(存放在企业内部保险柜由出纳人员保管的现钞,包括人民币和各种外币) 2)银行存款(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3)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包括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 4)应收及预付款项(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债权,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预付账款等) 5)存货(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为生产或出售而储存的各种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2)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主要包括 (1)持有至到期投资 (2)长期股权投资 (3)固定资产 (4)无形资产(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5)商誉 (6)长期待摊费用 (二)负债 1.定义 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征 (1)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产生的 (2)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3)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内容 按流动性的强弱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1)流动负债 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负债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 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 (2)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三)所有者权益 1.定义 是指企业资产减去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特征 (1)所有者权益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产生,其数额大小取决于投资额及企业经营状况。 (2)所有者权益一般不需要由企业归还给投资者,除非发生清算、减资的情况。 (3)投资者可以依据其在企业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股本)部分所占的份额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4)所有者权益置于债权人权益之后,在企业清算时,企业的剩余财产在清偿所有负债后才返还给投资者。 3.内容 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四)收入 1.定义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征 (1)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2)收入的取得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且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 (3)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代收款项 (4)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内容 企业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五)费用 1.定义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特征 (1)费用是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而且能够可靠计量 (2)费用可以表现为资产的减少,也可以表现为负债的增加。 (3)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3.内容 按其是否直接记入产品成本可分为记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期间费用。 记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等。间接费用即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六)利润 1.定义 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内容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会计要素计量 对会计要素计量,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4)现值; (5)公允价值 第二节 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一、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 资金来源渠道:(1)投资者投入 (2)向债权人借入 资产=权益 二、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关系与基本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既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也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 (二)交易或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四类: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 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 3.资产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4.权益内部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 九种:1.资产内一增一减 2.负债内一增一减 3.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 4.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 5.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6.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7.所有者权益内一增一减 8.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9.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科目(掌握)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会计科目设置原则(了解): 合法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 会计科目分类 按经济内容分类 资产类。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等科目。 负债类。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科目。 成本类。如“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等科目。 损益类。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管理费用”等科目。 按其提供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 总分类科目(一级会计科目) 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明细分类科目(细目) 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 第二节 账户(掌握) 账户设置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载体。 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反映的经济内容一致,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区别: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而会计科目只是分类名称,本身不具备结构问题,它的内容必须通过账户反映出来。 账户分类 账户按提供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同,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是按照总分类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反映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总括资料。按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五类。 明细分类账户是对总分类账户所作的更详细的分类,是对总分类账户内容的细项进行核算,是总分类账户的补充。 账户基本结构 账户结构一般应包括:账户名称、记录交易、事项的日期、所依据的凭证编号、交易、事项的内容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栏目。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账户的最基本部分分为“借方”、“贷方”栏。账户的左边为“借方”、右边为“贷方”,余额栏目在最后。 第三节 复式记账 一、复式记账原理 记账方法一般分为两类,即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对每一项交易、事项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的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交易、事项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金运动规律和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 复式记账法的优点:1.全面反映每项经济业务引起的资产、权益的变化及其结果;2.能使账户之间保持平衡关系;3.便于通过账户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二、借贷记账法(掌握) 1.定义: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2.特点 (1)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借方:资产的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成本费用的增加,收入的减少; 贷方:资产的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的增加,成本费用的减少。 (2)账户结构 1)资产类账户结构和登记。“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其余额一般为“借方余额”,反映资产的实有数。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2)负债类账户结构和登记。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负债应付数。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和登记。 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资产的一种求偿权,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余额一般在贷方,反映所有者权益实有数。 4)成本费用类账户结构和登记。 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即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和费用)。由于借方登记的成本、费用增加额期末一般都是从贷方转出,因此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生产成本除外)。 5)收入类账户结构和登记。收入来账户的结构和负债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在“贷方”,收入的减少额(转出额)登记在“借方”。该类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 (3)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4)失算平衡 所有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所有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所有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数=所有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数 所有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所有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 试算平衡不能够检查出的错误:(1)整笔交易、事项全部漏记; (2)记账方向颠倒;(3)科目用错;(4)整笔交易、事项全部重记。 三、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 在借贷记账法下,要求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这样所记账户之间就形成了相互依存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构成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会计分录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是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是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四、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应用) 平行登记:就是对每一项交易、事项,既要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又要记入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 平行登记要点:1.依据相同 2.期间相同 3.方向相同 4.金额相等 总分类账户期初借(或贷)方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初借(或贷)方余额之和 总分类账户本借(或贷)方发生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借(或贷)方发生额之和 总分类账户期末借(或贷)方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借(或贷)方余额之和 第四章 交易、事项的确认记录 第一节 筹集资金的确认记录 筹集资金确认记录的内容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来源渠道:1.所有者投入的资金;2.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 企业投资者包括国家、法人单位、个人和外商。 筹集资金的会计记录(掌握) (一)账户设置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二)账务处理 1.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借:资产类账户 贷:实收资本(如果企业收到投资者的出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款项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一年以内)或长期借款(一年以上) 第二节 材料采购的确认记录(掌握) 材料采购确认记录的内容 1.确认计算材料采购的成本 2.与供货单位办理价款结算 3.材料验收入库等 二、材料采购的会计记录 (一)账户设置 “在途物资”“原材料”“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应交税费” 账务处理 1.购买材料,款已付,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购买材料,验收入库,款未付。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3.购买材料,款已付,材料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4.上述购进的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贷:在途物资 5.偿还前欠购货款。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6.预付购货款。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7.以预付款方式购买材料,合同履行,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 8.预付款不足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9.预付款有剩余 借:银行存款 贷:预付账款 10.企业通过商业汇票结算购货款。 借:原材料或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第三节 产品生产的确认记录(掌握) 产品生产确认记录的内容 1.对生产耗费进行归集和分配 2.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与结转。 二、产品生产的会计记录 (一)账户设置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库存商品” (二)账务处理 1.企业发生可直接计入某产品成本的费用和直接人工等。 借:生产成本-某产品 贷:原材料或应付职工薪酬等 2.企业发生应计入产品成本,但又不能直接计入某个产品的成本或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等 3.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 4.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借:有关成本费用的账户(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 贷:累计折旧 5. 提取现金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6. 支付职工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库存现金 7.出差人员预借差旅费 借:其他应收款-XX 贷:库存现金 8.出差回归报销差旅费,退回多余现金。 借:管理费用 库存现金 贷:其他应收款-XX 9. 出差回归报销差旅费,补付现金。 借:管理费用 贷:其他应收款-XX 库存现金 10.支付以后各期分摊的费用,支付时间在分摊期内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11. 支付以后各期分摊的费用,支付时间不在分摊期内。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12.计提本月应负担的借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13.支付借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14.支付季度利息,前两个月已计提。 借:应付利息(前两个月利息) 财务费用(第三个月利息) 贷:银行存款 15.分配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XX产品 贷:制造费用 16.完工产品验收入库。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第四节 销售和利润的确认记录(掌握) 一、销售确认记录的内容 1.确认营业收入; 2.结转营业成本; 3.计算应交营业税金及附加; 4.支付各项销售费用; 5.确定销售业务成果; 6.与购买方结算价款等。 二、销售业务会计记录 (一)账户设置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应收账款”“预收账款” (二)账务处理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确认收入实现。 借:资产类账户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已售产品的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XX产品 3.发生销售费用 借: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 4.以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收到货款。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5.以预售购货款方式销售商品。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6.确认上述收入实现。 借:预收账款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7.确认应缴纳的税费。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XXX 8.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等实现的收入。 借:资产类账户 贷: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9.结转上述相关成本。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等 三、利润及其分配的确认记录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 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所得税费用=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企业对实现的净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应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3.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4. 经过分配仍有余额,属于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存收益的重要内容。 (一)账户设置 “本年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润分配”“应付股利”“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盈余公积” (二)账务处理 1.取得投资收益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 2.发生营业外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 贷:资产类账户 3.取得营业外收入。 借:资产类账户 贷:营业外收入 4.计算并结转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借:本年利润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所得税费用 5.将所有损益类收入结转到本年利润。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6.将损益类所有成本费用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7.结转全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盈利时 借:本年利润 亏损时 借:利润分配 贷:利润分配 贷:本年利润 8.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或任意盈余公积 9.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 第五章 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 第一节 成本计算 一、成本计算的含义(了解) 成本计算就是将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各种不同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个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费用与成本的区别和联系: 二、成本计算的程序(了解) (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二)确定成本计算期 (三)确定成本项目 (四)正确地归集和分配各种费用 (五)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并登记费用明细账 (六)编制成本计算单 三、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应用) (一)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 1.买价; 2.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 3.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4.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5.购入材料物资负担的税金和其他费用。 (二)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应用) 在计算采购成本时,凡是能分清由哪种材料物资负担的费用,应直接计入该种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凡是不能分清由哪种材料物资负担的费用,则应采用合理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计入各种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 采购费用分配率=采购费用总额/各种材料物资总重量(或买价) 某种材料物资应分摊的采购费用=该种材料重量(或买价)*分配率 四、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掌握) (一)产品制造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2.按成本项目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归集和分配费用。 产品成本项目主要有: (1) 直接材料,包括产品制造过程中实际耗费的直接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以及其他直接材料和电力等。 (2) 直接人工,包括从事产品制造的人员工资、奖金、补贴以及职工福利费等。 (3)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制造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车间生产用房屋及建筑物的折旧费、修理费、经营租赁费、保险费、照明费、取暖费、运输费、劳动保护费等。 凡是能分清属于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即直接费用;凡是不能分清属于哪种产品负担的费用,即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分配率=间接费用总额/生产工人工时总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生产工时*间接费用分配率 3.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 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完工,完工产品总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 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未完工,期末在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如果月末某种产品有一部分完工,有一部分未完工,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五、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产品销售成本是指已经售出产品的实际成本。 第二节 财产清查 一、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了解) 财产清查是通过非各项财产物资的实地盘点以及对各种债权债务的核查,确定其实存数,并将一定时点的实存数与账面结存数核对,借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一)财产清查的作用 1.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2.有利于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 3.保护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 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 1.财产物资收发时,由于度量衡等器具彼此的误差而发生 的差错; 2.记账时发生漏记或重记、错记或计算上的错误; 3.财产保管过程中的自然损耗; 4.结算过程中的未达账项; 5.由于管理不善或工作人员的失职而发生财产物资的残损、变质、短缺; 6.由于不法分子的贪污盗窃、营私舞弊,造成财产物资的损失。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清查的对象和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2.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3.按清查的执行单位分为内部清查和外部清查。 财产清查的目的 通过账实核对,发现管理上的问题,加强内部控制,使账实相符。 二、财产盘存制度和清查方法 (一)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掌握) 1.实地盘存制 平时在账簿中只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到月末结账时,根据实地盘点的实存数来倒挤本月的减少数,并据以登记有关账簿。 本期减少数=账面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期末实际结存数 2.永续盘存制 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记入有关账簿,并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额。 账面期末余额=账面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 (二)财产清查的方法 1货币资金的清查 货币资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1)库存现金的清查 清查方法 实地盘点 参与人员 主管会计或财务负责人、出纳及其他清查人员 清查结果的处理 1. 填写“库存现金盘存单”—实际数量 2. 填写“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账存实存对比表 (二)银行存款的清查(应用) 清查方法 核对账目 清查程序 1.逐笔核对对账单和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清理未达账项。 未达账项:是指由于双方记账时间上的差异,在企业和银行之间发生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尚未登记入账的款项。 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 (1)银行已收,企业未收 (2)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3)企业已收,银行未收 (4)企业应付,银行未付 2.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调节公式: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1)-(2) =对账单余额+(3)-(4) 调整后的余额为企业可动用的银行存款实际数。对于银行已经入账而企业尚未入账的未达账项,要待结算凭证到达后方可进行账务处理。 3. 实物的清查(了解) v 清查方法 实地盘点 v 清查结果 (1)填制“盘存单”-实际数 (2)填制“实存账存对比表” 4. 往来账项的清查(了解) v 清查方法 对账。对账单一式两联,一联作为回单。若核对相符,应在回单上盖章后退回;若有误,在回单上说明,并将回单退回,作为进一步核对的依据。 v 清查结果(收到回单后) 填制“结算资金清查结果报告表”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应用) (一)账户的设置 (二)账务处理 1.现金清查结果的处理 (1)盘盈 发生时,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单位或个人)(应支付给有关单位或个人的部分) 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 (2)盘亏 发生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现金 批准后,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单位或个人)(责任人赔偿部分) -应收保险赔款(保险公司赔偿部分) 管理费用-现金短缺(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存货清查结果的处理 (1)盘盈 发生时,借:原材料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盘亏 发生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等 批准后, 借:其他应收款-责任人(责任人赔偿部分) -应收保险赔款(保险公司赔偿部分)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损失部分) 管理费用(管理不善导致的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1)盘盈 发生时, 借:固定资产(评估价) 贷:累计折旧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 (2)盘亏 发生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净值) 累计折旧(已提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提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原始价值) 批准后, 借:其他应收款-责任人(责任人赔偿部分) -应收保险赔款(保险公司赔偿部分) 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第六章 填制会计凭证 第一节 填制会计凭证的意义 一、会计凭证的含义(掌握) 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了解) (一)会计凭证可以正确及时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执行、完成情况。 (二)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可以加强经济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三)会计凭证是事后检查和监督各种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的重要依据。 (四)会计凭证可以检查经济合同的实施,为处理经济纠纷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 (五)会计凭证是账簿登记的客观依据,不仅可以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而且可以简化记账工作,提高账簿记录的准确度。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掌握) 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 原始凭证的种类:按来源分类 A 按取得的途径分类 一次凭证 累计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 按 填写 和使用的方法分类 外来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 一次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简称自制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办理经济业务时自行填制的凭证。 Ø 一次凭证 只记载一项业务或同时记载若干项同类性质经济业务;一次性填制完成。如领料单等 Ø 累计凭证 需在规定时间内多次记载;经济业务是不断重复发生的。如限额领料单。 Ø 汇总原始凭证 根据若干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定期加以汇总重新编制的凭证。如发出材料汇总表。 外来原始凭证 外来的原始凭证:简称外来凭证,是指本单位在与外单位或个人发生经济往来时取得的由外单位或个人填制的凭证。如车票等 记账凭证的种类 按凭证上编制的方法不同分为单式记账凭证和复式记账凭证 按经济内容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收款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反映现金、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的记账凭证。它包括现金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付款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反映现金、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的记账凭证.它包括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转账凭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的记账凭证。 在经济业务比较简单,会计人员较少的单位,为了简化凭证种类,也可只使用一种记账凭证用来登记各种不同的经济业务,这种记账凭证一般为通用记账凭证 第二节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掌握) 一、原始凭证的内容 1、原始凭证的名称; 2、填制凭证的日期; 3、接受凭征单位的名称; 4、经济业务的内容(包括实物数量和金额); 5、填制单位和填制人员的签名盖章; 6、凭证的编号。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 1.填制要求 记录真实、记录真实、书写规范、手续完备、填制及时 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为了保证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和正确性,会计人员必须对各种原始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这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环节。 (一)原始凭证审核的内容 审核原始凭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 2、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 3、审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 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第三节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掌握)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1、记账凭证的名称; 2、记账凭证的填制日期和编号; 3、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即简要说明); 4、应计的会计科目及金额; 5、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6、会计主管、审核、填证以及记账人员的签章。 一、记账凭证及其分类 (一)概念: ------ 记账凭证,俗称“传票”。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整理,并确定会计分录而填制、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一种载体。 特别注意 现金与银行存款之间相互划转的业务,即将现金存入银行存款,或从银行存款提取现金,这种业务既是银行存款的增加业务,同时又是现金的减少业务;或既是现金的增加业务,又是银行存款的减少业务,如果同时编制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并像一般收、付款凭证一样,将对应科目都登记入账,就会造成重复登账。所以,为了避免重复记账,这种业务一般是以编制付款凭证为准,如将现金存入银行的业务,只填制现金付款凭证;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业务,则只编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注意1:会计凭证在记账之后,会计人员应将其按编号顺序查对齐全,然后按科目归类排列,连同附件定期(每天、每月或每旬)装订成册。 注意2:会计凭证不得外借。其它单位如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原始凭证时,经会计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复制。在向外单位提供复制品时,要在专设的登记簿上登记,并由双方经办人签章。 注意3:会计凭证的保管期和销毁手续 第七章 登记账簿 第一节 会计账簿的意义与种类 一、会计账簿的含义(掌握) ◆用以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由具有专门格式、相互联结的账页所组成。 二、会计账簿的作用 1.对凭证资料的系统总结 2.考核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依据 3.会计报表的主要资料来源。 三、会计账簿的种类(掌握) (一)会计账簿按用途分类 序时账簿(日记账)、分类账簿(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备查账簿(辅助账簿) (二)会计账簿按外表形式分类 1.订本式账簿 2.活页式账簿 3.卡片式账簿 明细分类账的格式(了解) 两栏式、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横线登记式 账簿的登记规则(掌握) ◆1.根据凭证记账,登记内容齐全 ◆2.使用蓝黑墨水,红字限制使用 ◆ 3.账页连续登记,不得隔页跳行 ◆4.记账发生错误,按规定方法更正 ◆5.“摘要”说明简明扼要,书写适当留格 ◆6. 账页结转处理规范 ◆7. 注明余额方向 ◆8. 做好记账标记 二、错账的更正 ★ 错账的主要原因: ◆漏记一项业务的借(或贷)项发生额; ◆漏抄一个或几个账户余额; ◆借、贷项方向记反; ◆数字次序颠倒等。 错账一般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而得以发现,如果借贷发生额的合计数不相等,二者之间会有差额。 错账更正方法(应用) 1.错账的基本类型(记账凭证与账簿登记环节) (1)记账凭证正确但登记账簿发生错误。 (2)记账凭证错误引发账簿登记错误。 更正错账的具体方法 (1)划线更正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更正记账凭证正确只是记账时账簿记录中数字或文字发生错误的错账。 操作方法:用红线划掉账簿中错误的文字和数字,并在划线上面作出正确的记录。且更正人签字盖章。 (2)红字更正法(1) ①适用范围1: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错误,并已入账。 ②操作方法:用红字填制内容相同的记账凭证,冲销原有错误记录,然后用蓝字填制正确的记账凭证,重新登记入账。 注意问题 ▲ 对登记没有错误的账户也要重新登记,不能只登记原来错账的账户。 (2)红字更正法(2) ①适用范围2: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无误,但发现所记金额大于应计金额时,并已入账。 ②操作方法:按照正确数字之间的差额用红字金额填制一张记账凭证,据以登记入帐加以冲销。 (3)补充登记法 适用范围:记账凭证应借应贷科目无误,但所填金额小于应填金额。 操作方法:按照正确数字与错误数字的差额用蓝字金额填制一张记账凭证,以此补充登记入账。 结账与对账 一、结账 (一)结账的含义 ◆在会计期末对一定时期内账簿记录所做的结束工作。 主要是计算出每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结转下一会计期间。 (二)结账的步骤 1.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全部登记入账,并保证其正确性; 2.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应计的费用; 3.将损益类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 4.结算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和余额,并结转下期。 (四)结账的方法(了解) ●月结 — 每月末时进行的结账。 ●季结 — 每季末时进行的结账。 ●年结(方法1) — 年末时进行的结账。 ●年结(方法2) 二、对账 (一)对账的含义 核对账目,为保证账簿记录真实、完整和准确对有关数据进行检查、核对的方法。 (二)对账的内容 1、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指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2、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是指核对不同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是否相符。包括: (1)总分类账簿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 (2)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 (3)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 (4)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 3、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账面余额 与实有数额之间的核对。包括: (1)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数额是否相符; (2)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 是否相符; (3)各项财产物资明细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的实 有数额是否相符; (4)有关债权债务明细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的账 面记录是否相符。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 一、账簿的更换 1.账簿更换的含义 ◆在会计年度终了时,将本年度的账簿更换为次年度新账簿的工作。 二、账簿的保管 1.账簿平时管理的要求 ◆专人管理,保证安全; ◆查阅复制,需经批准; ◆除必要外,不得外带。 2.旧账簿归档保管的要求 ● 归类整理,保证齐全; ● 装订成册,手续完备; ● 编制清单,归档保管; ● 妥善保存,期满销毁。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 1、数字真实、准确 2、内容完整 3、计算准确 4、编报及时 资产负债表 概念: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半年末、年末)财务状况的报表,又称财务状况表。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理论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所有者权益 结构:帐户式和报告式 资产负债表编制 v 列示连续两年的资料,“年初数”和“年末数” v 年初数栏内各项数字即上年的年末数 v 年末各项目据有关账户或明细账户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或计算分析填列。 利润表 定义: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又称或损益表。 理论依据:利润计算公式的表格化 结构:多步式和单步式 账务处理程序 一、概念 又称会计核算组织形式,是以账簿体系为核心,把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的形式。 二、账务处理程序的分类 u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u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程序 u 科目汇总表账务程序 记账凭证帐务处理程序(掌握) 一、特点 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帐。 二、凭证 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 三、帐簿 三栏式总帐、三栏式日记帐和各式明细帐(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 四、优缺点 优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便于查帐。 缺点:登记总帐工作量大。 五、适用范围 规模小,业务量少,会计凭证不多的单位。 汇总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掌握) 一、特点 根据记帐凭证编制汇总记帐凭证据以登记总帐 二、凭证 比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帐凭证。 三、帐簿 与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相同 四、优缺点 优点:可以减少登记总帐的工作量。 缺点:编制汇总记帐凭证的工作量大. 五、适用范围 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 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掌握) 一、特点 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据以登记总帐。 二、凭证 比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科目汇总表 。 三、帐簿 与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相同 优缺点 优点:可以减化登记帐簿手续。 缺点:反映不出帐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帐 四、适用范围 经济业务频繁的单位。 会计工作组织管理 财政部门是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掌握) 会计核算的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掌握) 会计核算的基础(掌握):1.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2.对会计要素计量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掌握) 会计档案: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掌握) 会计档案包括:1.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和其他会计凭证)(掌握) 2.会计账簿类: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 3.财务报告类 4.其他类 会计档案的保管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保管15年 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25年)、辅助账簿、会计移交清册保管15年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保管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保管5年 常见的会计科目 一、 资产类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其他应收款 坏账准备 材料采购 在途物资 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 库存商品 委托加工物资 存货跌价准备 待摊费用 持有至到期投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股权投资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长期待摊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负债类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应付股利 应付利息 其他应付款 长期借款 长期应付款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本年利润 利润分配 四、成本类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五、损益类 1.收入类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2.费用类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不包括制造费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