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哈三中高三学年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醒我们,病毒传播没有国界,灾难面前不分种族,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必须包含人类生命共同体,人类生命共同体的概念与人类生命共同体的存在是不容忽视和回避的。人类生命共同体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之义,也是一个基本事实。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应当是人类生命共同体。人类生命共同体包含对人的生命安全、生存权利、身体健康等基本要求,同时也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社会意义上的美好生活而努力。‎ 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是一切经济、政治等社会意义上的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人类生命共同体具有相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他层面而言的先在性,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他层面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尊重、重视人的生命是人类生命共同体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做法与我国重视生命的传统一脉相承。孔子在得知马厩失火时关注的是人的生命安全,“‘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易·系辞下》中讲“天地之大德曰生”,宋学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充分肯定人的生命的价值,“乾称父,坤称母”(《正蒙·乾称篇》),“万物生生,变化无穷。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国家的治乱、个人的穷达,都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之上。人类生命共同体不仅是对我国重视生命的文化传统的继承,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前提与内在要求。‎ 从经济、政治等方面看,其社会意义上的活动的目的是使人类更好地生存与生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经济、政治等层面的努力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生命共同体,目标是全人类的福祉,表明了人类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性。基于人类生命共同体的视角,我们应当反思,原有的边界和界限是否合理。比如停泊在日本的钻石公主号游轮,由于运营权、所有权及管辖权存在诸多限制,延宕了疫情防控的效率,不仅危害了邮轮上乘客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也对日本本土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而中国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既有效抗击了国内疫情,也为遏制疫情向世界范围扩散做出了贡献。从人类生命共同体的视角出发,在特殊情况下,尝试突破原有的边界与限制,或许事情能够得到更为安善的处理。‎ - 28 -‎ 从理论上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有存在矛盾与冲突的可能,但矛盾与冲突发生于非基础的层面,即人类生命共同体以外的层面。在实际操作中,矛盾冲突的下限是不能危害到人类生命共同体,应当认识到人类生命共同体已初步形成的基本事实。人类生命共同体保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线,这使得人类生命共同体具有原则性的意味,而违背这一原则,将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人类生命共同体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的先在性、重要性以及原则性,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人类生命共同体,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人类生命共同体的基本事实和底线保证,意味着以人类生命共同体为基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是历史潮流。我们应当重视人类生命共同体,共同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摘编自宋昱含的《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人类生命共同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病毒传播、灾难发生的特点提醒人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以及必要性已凸显出来。‎ B.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必须包含人类生命共同体,因为人类生命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C. 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他层面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决定了人类生命共同体的先在性方面的地位。‎ D.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存在着矛盾与冲突,但这些矛盾与冲突发生于人类生命共同体以外的层面。‎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在开篇就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必须包含人类生命共同体。‎ B. 文章第三段中对于传统经典的引述,虽然内容不一样,但论证的总体目的却是相同的。‎ C. 文章从生物学意义、经济与政治和理论方面,共同论证的是人类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性。‎ D. 文章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这使得论证更加有力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尊重、重视人的生命是人类生命共同体的要求,这也深深影响着国家的治与乱、个人的穷与达。‎ B. 经济与政治活动的目的是使人类更好地生存与生活,这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的目标相似。‎ C. 基于人类生命共同体的视角的考量,在特殊情况下,我们或许可以尝试突破原有的边界与限制。‎ D.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初步形成的基本事实,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潮流。‎ ‎【答案】1. A 2. C 3. D - 28 -‎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B项,根据原文第一段“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成当是人类生命共同体”的表述并不能推断出“人类生命共同体是人类命运体的前提”,并且前后文不具备必然的因果关系。‎ C项,循环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他层而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生命共同体具有先在性。‎ D项,根据原文第五段“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有存在矛盾与冲突的可能”的表述可知这是一种可能性。‎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C 项,文章从生物学意义、经济与政治和理论方面,共同论证的是人类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性。以偏概全,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人类生命共同体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的先在性、重要性以及原则性,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人类生命共同体,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可见是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的先在性、重要性以及原则性。‎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 项,张冠李戴,根据原文“人类生命共同体已初步形成的基本事实”可知是“人类生命共同体”,而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 故选D。‎ ‎【点睛】选择题做题技巧:‎ - 28 -‎ ‎1、圈划选项信息源。‎ 在作答过程中先用铅笔在原文找出选项信息源,并做标记。‎ ‎2、将选项与选项信息源做比较。‎ 比较点多为:‎ ‎(1)句意逻辑是否一致。‎ ‎(2)表意范围是否发生扩大或缩小。‎ ‎(3)是否发生张冠李戴。‎ ‎(4)是否绝对。‎ ‎(5)是否无中生有。‎ ‎3、有效利用排除法,由易到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只要能为人类创造点东西,那就没有白活。”这句话是中国著名儿科专家钟世藩所说。‎ ‎1936年10月20日,南京中央医院内,儿科主任医师钟世藩的长子呱呱坠地。由于医院地处钟山之南,钟氏夫妇遂为其取名为“南山”。“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期待他能不负父母所愿,逐渐成长为一个如大山般仁厚正直、崇高稳重的人。‎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的卫生署长前往广州,命令时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兼儿科主任的钟世藩连夜携家眷撤往台湾。由于痛恨国民政府的腐败,钟世藩断然拒绝,冒着生命危险留在了广州。上世纪50年代,钟世藩创办了中山医学院儿科病毒实验室,这是我国最早的临床病毒实验室之一。‎ 钟南山还记得,每当到了夜晚,自家的三层小楼总会格外热闹。因为,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们经常会趁此抱着孩子来找父亲看病。医者仁心,对于上门的病患,钟世藩从不推辞拒绝。‎ ‎“我感觉当医生还是挺受人尊重的,而且真的帮人解决问题。那个感受让我觉得爸爸很开心,家庭也很开心,这个是一个原始的感受。”‎ ‎1955年,钟南山如愿考入北京医学院(今北大医学部)。在校期间,他的体育才能被挖掘出来。1958年,正在读大三的他被抽调到北京市体育集训队训练备战第一届全运会,他还曾以54秒2的成绩打破了男子四百米栏的全国纪录。‎ - 28 -‎ ‎1960年,钟南山自北京医学院毕业。北京市委希望他能够继续留在体育集训队,从事职业体育运动。考虑再三后,钟南山选择了退出体坛,留校担任北京医学院放射医学教研组助教。‎ ‎“困难时期,运动队吃得好,挺有诱惑力。主要是我觉得我的身材不行,另外体质不行,顶多达到亚洲的水平,达不到世界水平。所以,我觉得我当运动员没有前途。‎ ‎1965年,钟南山作为知识青年被派往山东乳山搞“四清运动”,接受劳动改造。1968年,钟南山重回北京,却被学校革委会派去烧锅炉。即便在这样艰难的时候,他还是一位热血的进步青年。有一次,上级号召员工献血,钟南山一个人就献出了400毫升。‎ ‎1969年,学校组织下乡医疗队。尽管已经脱离医学将近5年,但钟南山还是报名加入。医疗队来到河北宽城县后,每天的工作却是搞文艺宣传。病人疼痛难忍时,受限于条件,只能打一针止痛药。钟南山对病人束手无策,内心自责不已。‎ ‎1971年,钟南山从北京调至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成为一名医生。他对这个结果很满意,坦言称:“上大学后先是做师资,又从事新专业,留校任教也是教放射生物化学。所以整整11年我都没做医生。做医生是我的愿望,但不是我能选择的。挑到了这个医院还是因为我爱人的身份,这也是她执定的,因为它离我们家最近,用不着整天下乡”。‎ 生活似乎正在走向平淡。有一天和父亲闲聊时,父亲突然若有所思地问他:“南山,你多大了?”他答35岁了。父亲却叹了一口气,说:“35了,真可怕啊!”‎ 父亲的最后一句话给钟南山留下深刻的印象。据他回忆,父亲话语里的意思是,和其他医务人员比起来,他在35岁取得的成就不足,和父亲年轻时候比,更是逊色不少。‎ 深受激励的钟南山,从35岁之前的碌碌无为中觉醒。他知道,再这样碌碌无为地过下去,不仅会辜负父亲的期盼,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 他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一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期待为伟大的事业作出贡献。这本书正是他高中时期最爱的书籍之一。‎ 在回顾各种成就时,钟南山说,父亲给他很大的鼓舞和动力。他说:“他(父亲)比较严肃,话也不多,但是说起来很有分量”。寡言少语的父亲,激励着钟南山迈向前进的路。在他父亲75岁高龄时,眼疾已经非常严重,却仍然捂着一只眼睛完成了40万字的《儿科疾病鉴别诊断》。有时候,钟南山很心疼父亲,关心他说:“你年纪这么大了,写得这么辛苦,就不要写了吧!”父亲却说:“不要写让我干什么?让我等死吗?”正是这样为科学奉献的执着精神,让钟南山深刻领悟了身为医者的职责和担当。‎ ‎(摘编自《钟南山传》)‎ ‎4. 下列对传记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 - 28 -‎ ‎ 钟南山的名字既因他出生在钟山之南,也因父母取《论语》中“仁者乐山”之意,对他未来的成就寄托了很高期望。‎ B. 钟世藩由于痛恨国民政府的腐败,冒着生命危险断然拒绝撤往台湾,这在幼年的钟南山内心埋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 C. 钟南山在医学院读书期间却展现出他超常的体育才能,但追求卓越的个性还是让他最终拒绝了诱惑没选择体育事业。‎ D. 钟世藩的话语不多,但是很有分量。“35了,真可怕啊!”其无意中说出的这句话却给碌碌无为的儿子敲响了警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整个六十年代,因为特殊的政治环境,医学院毕业的钟南山都没能做成医生,这让这位热血的进步青年内心很痛苦。‎ B. 传记介绍了钟南山早年的经历,这些能让人看到非典和新冠疫情中成为国家中流砥柱的钟院士精 神品质的很多渊源。‎ C. 七十年代初,钟南山终于达成夙愿真正成为一名医生,这也让他的人生走向了平稳安逸,开始了一段时间的平淡生活。‎ D. 本文虽是终南山的传记,却用不少笔墨介绍他的父亲钟世藩先生,这样更凸显了在父子间传承的医者仁心家国情怀。‎ ‎6. 钟南山院士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不是给孩子最好的一切,而是要父母以身作则。”文中有关父亲钟世藩的哪些内容是对这句话的诠释印证,请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分析。‎ ‎【答案】4. C 5. A ‎ ‎6. ①父亲为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看病,受人尊重,让少年钟南山感受到作为医生治病教人的幸福,产生了对医学的兴趣。②父亲在儿科领域的取得的成绩,让钟南山在对比中深感不足,激励其努力进取为事业做出贡献。③父亲晚年执着坚持著书研究,让钟南山深刻领悟了为科学奉献的执著精神以及身为医者的职责和担当。④钟世藩痛恨国民政府的腐败,冒着生命危险留下这对钟南山不惧危险坚守信条应该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解析】‎ ‎【4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A项,“也因父母取《论语》中“仁者乐山”之意,对他未来的成就寄托了很高期望”是错误的。由原文“由于医院地处钟山之南,钟氏夫妇遂为其取名为‘南山’”可知,钟南山的名字是因他出生在钟山之南。‎ B项,“在幼年的钟南山内心埋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是错误的。由原文“由于痛恨国民政府的腐败,钟世藩断然拒绝,冒着生命危险留在了广州”可知,在幼年的钟南山内心埋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属于无中生有,并且“幼年”表述也不合适,此时的终南山已经是一位少年。‎ D项,“其无意中说出的这句话”是错误的。由原文“有一天和父亲闲聊时,父亲突然若有所思地问他:‘南山,你多大了?’他答35岁了。父亲却叹了一口气,说:‘35了,真可怕啊!’”可知,父亲的问话并不是无意间问到的。‎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解答此类题型时要明确具体的考核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 A项,“这让这位热血的进步青年内心很痛苦”是错误的。由原文“医疗队来到河北宽城县后,每天的工作却是搞文艺宣传。病人疼痛难忍时,受限于条件,只能打一针止痛药。钟南山对病人束手无策,内心自责不已”可知,让终南山内心痛苦的是当病人疼痛难忍时,受限于条件,只能打一针止痛药,而自己却束手无策。‎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由原文“由于痛恨国民政府的腐败,钟世藩断然拒绝,冒着生命危险留在了广州”可知,钟世藩痛恨国民政府的腐败,冒着生命危险留下这对钟南山不惧危险坚守信条应该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原文“每当到了夜晚,自家的三层小楼总会格外热闹。因为,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们经常会趁此抱着孩子来找父亲看病。医者仁心,对于上门的病患,钟世藩从不推辞拒绝”“‎ - 28 -‎ ‎ 我感觉当医生还是挺受人尊重的,而且真的帮人解决问题。那个感受让我觉得爸爸很开心,家庭也很开心,这个是一个原始的感受”可知,父亲为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看病,受人尊重,让少年的钟南山感受到作为医生治病教人的幸福,产生了对医学的兴趣。‎ 由原文“据他回忆,父亲话语里的意思是,和其他医务人员比起来,他在35岁取得的成就不足,和父亲年轻时候比,更是逊色不少”“ 深受激励的钟南山,从35岁之前的碌碌无为中觉醒”可知,父亲在儿科领域的取得的成绩,让钟南山在对比中深感不足,激励其努力进取为事业做出贡献。‎ 由原文“在他父亲75岁高龄时,眼疾已经非常严重,却仍然捂着一只眼睛完成了40万字的《儿科疾病鉴别诊断》。有时候,钟南山很心疼父亲,关心他说:‘你年纪这么大了,写得这么辛苦,就不要写了吧!’父亲却说:‘不要写让我干什么?让我等死吗?’正是这样为科学奉献的执着精神,让钟南山深刻领悟了身为医者的职责和担当”可知,父亲晚年执着坚持著书研究,让钟南山深刻领悟了为科学奉献的执著精神以及身为医者的职责和担当。‎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 张爱玲 禄兴衔着旱烟管,叉着腰站在门口。雨才停,屋顶上的湿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地下,高高低低的黄泥潭子,汪着绿水。水心里疏疏几根狗尾草,随着水涡,轻轻摇着浅栗色的穗子。迎面吹来的风,仍然是冰凉地从鼻尖擦过,不过似乎比冬天多了一点青草香。‎ - 28 -‎ 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向牛栏走去。在那边,初晴的稀薄的太阳穿过栅栏,在泥地上匀铺着长方形的影和光,两只瘦怯怯的小黄鸡抖着粘湿的翅膀,走来走去啄食吃,牛栏里面,积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上面铺了一层纸,晒着干菜。角落里,干草屑还存在。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堵住了咽喉,泪水泛满了眼睛。‎ 他吃了一惊——听见背后粗重的呼吸声,当他回头去看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一样也在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泪珠在眼里乱转。他不响,她也不响,然而他们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 ‎“到底打定主意怎样?”‎ ‎“啊……不怎样。”‎ ‎“不怎样!眼见要立春了,家家牵了牛上田,我们的牛呢?”‎ ‎“明天我找蒋天贵去。”他背过去,表示不愿意多搭话,“天贵娘子当众说过的,要借牛,先付租钱。”‎ 他垂下眼,弯腰把小鸡捉在手中,翻来覆去验看它突出的肋骨和细瘦的腿;小鸡在他的掌心里吱吱地叫。‎ ‎“不,不!”她激动地喊着,她已领会到他无言的暗示了。她那棕色的柔驯的眼睛,用那种惊惶和恳求的眼色看着他,“这一趟我无论如何不答应!天啊!先是我那牛……我那牛……活活给人牵去,又是银簪子……又该轮到小鸡了!”她完全失掉了自制力,把蓝围裙蒙着脸哭了起来。‎ 禄兴不做声,抬起头来望着黄泥墙头上淡淡的斜阳影子,他知道女人的话是不必认真。到底借牛是正经事——不耕田,难道活等饿死吗?这个,她虽然是女人,也懂得的。‎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茅屋烟囱口上,把湿茅草照成一片清冷的白色,烟囱上正蓬蓬地冒着炊烟,熏得月色迷迷蒙蒙,鸡已经关进笼里,低低地、咯咯地叫着。‎ 后天早上,鸡没有叫,禄兴娘子起身把灶上点了火,禄兴跟着也起身,吃了一顿热气蓬蓬的煨南瓜,把红布缚了几只鸡的脚,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 黎明的天上才漏出美丽的雨过天青色,树丛中露出一个个圆圆的土馒头,牵牛花缠绕着坟尖,把它那粉紫色的小喇叭直伸进暴露在黄泥外的破烂棺材里去。一个个牵了牛扛了锄头的人唱着歌经过它们。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温柔的大眼睛在两只壮健的牛角的阴影下斜瞟着陌生的禄兴,在禄兴的眼里,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值得牺牲十只鸡,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轭圈磨得稀烂。‎ - 28 -‎ 到目的地时,放牛的孩子负着主人的使命再三叮咛他,又立在一边监视他为牛架上犁耙,然后离开了他们。他开始赶牛,然而,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用尽了种种手段,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太阳光热热地照在他棉袄上,他浑身都出了汗。远处的田埂上,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 ‎“杂种畜牲!欺负老子,单单欺负你老子!”他焦躁地骂,刷地抽了它一鞭子。牛的瞳仁突然放大了,翻着眼望他,鼻孔涨大了,嘘嘘地吐着气,它那么慢慢地、威严地站了起来,禄兴迅速地嗅着了空气中的危机。一种剧烈的恐怖的阴影突然落到他的心头。他觉得那一双狰狞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和车轮一样大,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又咸又腥的血流进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觉,耳边似乎远远地听见牛的咻咻声和众人的喧嚷声。‎ 又是一个黄昏的时候,禄兴娘子披麻戴孝,送着一个两人抬的黑棺材出门。她再三把脸贴在冰凉的棺材板上,用她披散的乱发揉擦着半干的封漆。那柔驯的战抖的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满了眼泪;她用打颤的声音说:“先是……先是我那牛……我那会吃会做的壮牛……活活给牵走了……银簪子……陪嫁的九成银,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她觉得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被炊烟薰得迷迷濛濛,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摇着栗色的穗子。‎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写风“仍然是冰凉地从鼻尖擦过,不过似乎比冬天多了一点青草香”,以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境,同时交待早春时节,为后文写借牛耕地作铺垫。‎ B. 小说善于以细节传神,文中禄兴娘子穿着“蓝布围裙”,与鲁迅写祥林嫂穿“蓝夹袄,月白背心”一样,都是以外在的肖像描写刻画人物的身份特征。‎ C. 面对不听话的牛,禄兴焦躁地骂“杂种畜牲!欺负你老子,单单欺负你老子!”,个性化特征的语言勾勒出一个粗暴蛮横、言行粗鲁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形象。‎ D. 作者两次写到“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的景象,小说将不变的景物和变化的人事相对照,更能让读者体会到禄兴娘子的内心情感以及命运的悲苦。‎ ‎8. 小说三次写禄兴娘子流泪,每次流泪的具体表现都不同,人物的内心情感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9. 本篇小说中的“牛”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 28 -‎ ‎【答案】7. C 8. ①第一次是“泪珠在眼里乱转”,眼含泪水的背后,是失去耕牛、陷入困境的无助与悲伤。②第二次是“把蓝布围裙蒙着脸哭起来”,掩而哭泣的背后,是对丈夫以鸡租牛的不满与无奈。③第三次是“眼睛里面塞满了眼泪”,满眼泪水、哭得打噎的背后,是接连遭受命运打击直至亡夫的悲痛与绝望。 ‎ ‎9. ①“牛”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失牛、租牛、死于牛讲述故事,使情节更加紧凑。②作者前后写到了两头牛,以同样辛劳悲苦的牛衬托禄兴的人物形象,表现社会底层人物的劳苦、卑微。③揭示小说主题,禄兴一家遭遇不幸是因“牛”而起,小说借此表现民生多艰以及小人物与命运抗争时的无力感。‎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内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粗暴蛮横”是错误的。面对不听话的牛,禄兴焦躁地骂倾泻着对这现世的昏聩与荒唐的不满,而不是体现禄兴性格的粗暴蛮横。‎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回归文本,在文本中找到所要分析的语句,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分析人物的情感。‎ 本题是对禄兴娘子三次流泪所体现的人物的情感的分析。第一次描写是禄兴和禄兴娘子在春种时节,自己牛棚里面的牛被别人牵走了,这时禄兴娘子的泪珠在眼里乱转,体现出失去耕牛、陷入困境的无助和悲伤。第二次是当她看到丈夫决定用小鸡来租牛时,想到先是失去牛,后来又失去银簪子,现在又要失去小鸡,内心的不满和无奈。第三次是文章的结尾禄兴被牛顶死后禄兴娘子披麻戴孝时柔顺的战抖的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满了泪水,通过后文她的控诉可以看出她接连遭受命运的打击,甚至最后失去丈夫的悲痛和绝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物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该物象本身的作用,然后再从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主旨等方面分析物象的作用。‎ - 28 -‎ 小说的标题是“牛”,并且整篇文章是围绕着牛来写,先是禄兴一家失去牛,然后为了春种而去租牛,最后禄兴被耕牛顶死,牛串联起了文章的情节,可以说是文章的线索,使情节更加紧凑。文章前后写到两头牛,禄兴家被牵走的耕牛,然后为了春种不得已用鸡租来的耕牛,爱太阳底下耕种,文章中虽然是在写牛,实际上是用辛劳悲苦的牛衬托禄兴这个辛劳悲苦的人物形象,同时禄兴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缩影,所以也表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劳苦、卑微。文章通过写禄兴一家的悲惨遭遇来表现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的悲惨和无奈,以及与命运抗争的无力感,而这一切都是因“牛”引起的。所以,“牛”这个物象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复图再举,又遗浩书曰:“自寇乱以来,处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谋远虑,括囊至计,而疲竭根本,各从所志,竟无一功可论,一事可记,忠言嘉谋弃而莫用,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势,何能不痛心悲慨也。任国钧者,引咎责躬,深自贬降以谢百姓。更与朝贤思布平政,除其烦苛,省其赋役,与百姓更始。庶可以允塞群望,救倒悬之急。”‎ 又与会稽王笺陈浩不宜北伐,并论时事曰:“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北面之道岂不愿尊其所事比隆往代况遇千载一时之运顾智力屈于当年,何得不权轻重而处之也。夫庙算决胜,必宜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忧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曰:“稽颡归诚,告誓先灵。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 28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北面之道/岂不愿尊其所事/比隆往代况遇/千载一时之运 B. 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北面之道/岂不愿尊其所事/比隆往代/况遇千载一时之运 C. 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北面之道/岂不愿尊其所事/比隆往代况遇/千载一时之运 D. 古人耻其君不为尧舜/北面之道/岂不愿尊其所事/比隆往代/况遇千载一时之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 薨,古代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诸侯死曰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可称薨,皇帝高等级妃嫔及所生育的皇子公主之死也称薨。‎ B. 庙,可指供奉祖宗神位的地方,即宗庙;也可指王宫的前殿,代指朝廷。文中的“庙算"是指朝廷或帝王对战事进行的谋划。‎ C. 稽颡,跪拜礼节的一种,屈膝下拜,以额头触地,表示极度虔诚,多在居丧、请罪、投降时使用,其使用场合与稽首相同。‎ D. 光禄大夫,官名,汉初改战国时所置中大夫为光禄大夫,掌议论应对。魏晋也作为在朝显职的加官及褒赠之官以示优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审时度势,有政治远见。他洞察形势曾劝阻殷浩北伐,还上书会稽王认为即使现在的智慧和力量与从前一样也要权衡轻重,万无一失再行动。‎ B. 王羲之勤政爱民,能够体恤百姓。会稽一带发生饥荒,他开仓赈济:朝廷赋税徭役繁重,吴会尤重,他上疏谏诤为百姓们减轻负担,意见经常被采纳。‎ C. 王羲之清高气傲。他轻视王述,不愿与之交往,王述为此很是怨恨。等到王述官居显位,他耻居于其下,于是称病辞官,在父母墓前发誓退出官场。‎ D. 王羲之性喜自然,有名士之风。他深受朝廷器重,但多次授官王羲之都不就任。离开官场后,他纵游山水,射鸟钓鱼,与道士共修服食,优游自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2)除其烦苛,省其赋役,与百姓更始,庶可以允塞群望,救倒悬之急。‎ ‎【答案】10. D 11. C 12. A ‎ ‎13. (1)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没有认为他不同寻常。等(他)长大后,很善于辩论,以刚直著称。‎ - 28 -‎ ‎(2)消除繁杂苛细(的政令),减轻田赋和德役。和百姓一起重新做起(开始)或许(希望)可以满足人们的愿望,解救危难。‎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1)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古人以其君不能像尧、 舜那样而感到可耻,而北为臣的,哪有不愿意尊从所侍奉君主,使国势与前代一样隆盛,何况是遇到了千载才有一次的时机呢?‎ ‎(2)抓完整的句子结构:“不为尧舜”中,“尧舜”应做“不为”的宾语,所以这两个词语之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B。‎ ‎(3)抓谓语和宾语:“况遇千载一时之运”译为“何况是遇到了千载才有一次的时机呢” “千载一时之运”是“遇”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使用场合与稽首相同”错误。稽颡多在居丧、请罪、投降时使用。而稽首礼在周代“九拜”中最重,一般用于帝王举行祭祀天地的郊祀礼,臣拜国君、子拜父等重要礼仪场合。‎ 故选C 。‎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现在的智慧和力量与从前一样”错。文中“智力屈于当年”的意思是“智慧和力量都比不上当年”。‎ 故选A。‎ ‎【13题详解】‎ - 28 -‎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讷于言”:在言辞上比较迟钝;“未之奇”:宾语前置句;“奇”:意动用法,认为……奇特;“及”:等到。‎ ‎(2)“烦”:繁杂;“庶”:或许,也可以译为“希望”;“更始”:重新开始或重新做起;“倒悬”:困苦危难。‎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侄子。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奇才。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以刚直著称。尤其擅长书法。为古今之冠。王羲之最初任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聘他为参军,累迁为长吏。庾亮临终前,还上书称赞他清高尊贵有鉴别和处事才能。朝廷公卿都很喜欢他的才干,屡次征召为侍中、吏部尚书,都未就职。扬州刺史殷浩向来很器重他,劝他应命受官。王羲之担任护军将军后,又苦苦要求出任宜城郡太守,朝廷没有答应,就任命他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等到殷浩将要北伐,王羲之认为会定失败,便写信制止他,殷浩不听,最终还是出征了。果然被姚襄打败。“自从战乱以来,在朝廷内外任职居官的人没有深谋远虑,锦囊妙计,而是使根基空虛,各自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结果没有功可谈,事可记,忠言良谋弃置不用,致使天下将有土崩瓦解的趋势,这怎能不令人痛心悲叹呢!担当国家重任的人引咎自责,诚恳地自动降职,重新与朝中贤人考虑施行安定的政治,消除繁杂苛细,减轻田赋和徭役,和百姓起重新做起,这样或许可以满足人们的愿望解救危难。‎ - 28 -‎ 王羲之又给会稽王上书陈述殷浩不宜北伐,并讨论时事说:“古人以其君不能像尧、舜那样而感到可耻,而北为臣的,哪有不愿意尊从所侍奉君主,使国势与前代一样隆盛,何况是遇到了千载才有一次的时机呢?但是现在的智慧和力量都比不上当年,怎么能不权衡轻重而加以处理呢?要想朝廷决策必胜,一定审度衡量敌我,万无一失后才行动。当时江东地区发生饥荒,王羲之常常开仓赈济。然而朝廷的赋税和徭役很繁重,吴会一带尤其严重,羲之每每上疏谏诤,许多意见被采纳。‎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年时就有名气,与王羲之齐名,然而羲之非常看不起他。因此情谊不合。王述先前在会稽郡任官,因母亲逝世在郡境内服丧,王羲之接替他的职务,仅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过。王述每次听到吹角的声音,认为王羲之要来探望自己,便洒水扫地等待他,多年这样,而王羲之最终也没有再去看望,王述为此深深地怨恨。等到王述受到重用,王羲之耻居其下,于是称病离开郡县,在父母墓前发誓说:叩头献上诚心,向祖先的在天之灵起誓:从今以后,如果胆敢改变这个心意,贪图名利苟且进取求禄位,就是有了不尊父母之心,不是一个孝子。王羲之辞官后,与吴郡、会稽一带的人士遍游山水,射鸟钓鱼以相娱乐。又与道士许迈一起炼丹服药,不远千里采集药石,遍游了东部各郡,尽访名山,泛舟沧海,感叹说:“我最终会因纵乐死去。”‎ 王羲之五十九岁时去世,朝廷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儿子们都遵照父亲的遗愿,坚决推辞不接受。‎ ‎(二)古诗歌阅读。‎ 和束熙之雨后 王令①‎ 猎猎风吹雨气醒,谁翻碧海蹋天倾?‎ 如何农亩三时望?只得官蛙②一饷鸣。‎ 何处断虹残冷落,有时斜照暂分明。‎ 雷车改辙云藏迹,依旧晴空万里平。‎ 注:①王令,北宋诗人,为人正直敢言,有治国安民之志。②官蛙:语出《晋书》。惠帝愚暗,闻蛙鸣而问“鸣者为官为私”,左右回答: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诗题为“雨后”,起笔却描写风起雨降的情景,如有雨神倒翻海水、踏倾天河,生动地写出了大雨滂沱的气势。‎ B. 颔联写农家对雨的渴望未得满足,却只听得官蛙片刻鸣叫,诗人运用典故流露出其对官的厌恶之情以及对农人的同情。‎ C. ‎ - 28 -‎ 诗人善于描摹景象,以细致的观察描写了暴雨初霁断虹残影冷落、斜照暂时分明的景象,蕴含了诗人对雨过天晴的期待。‎ D. 这首诗构思新奇,造语精辟,气势劲健,意境深远。整首诗既体现了浪漫主义色彩,又表达出诗人现实主义的济世情怀。‎ ‎15. 这首诗歌的尾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答案】14. C 15. ①想象奇特(也可以答拟人修辞),把云收雨散的场景想象成雷车改道而去云神隐藏起行迹,气势恢宏。②寓情于景。阵雨过后依旧万里晴空,含蓄表达出诗人对雨后暑热重来难解农田之需的无奈与怅惘之情。③对比。尾联描写的景象与首联暴雨倾盆的场景描写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诗人心忧民生、切盼甘霖广济黎元的情感。‎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干要求选择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曲解文意,错在“蕴含了诗人对雨过天晴的期待”这个地方。诗人是渴望雨水驱除暑热以及灌溉田亩的,而不是渴望雨过天晴。从原文“如何农亩三时望?只得官蛙一饷鸣”可看出作者对这一场雨还不甚满意,觉得没有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 故选C。‎ ‎15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品鉴语言艺术魅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题干要求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尾联“雷车改辙云藏迹,依旧晴空万里平”,从“改辙”“藏迹”,可以看出诗人采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阵雨过后天空依旧朗照的情形,且富有别样的浪漫主义色彩;尾联的晴空万里是写景,属于借景抒情;而“依旧”二字是将尾联的晴空万里与首联的大雨形成对比,寄托了作者的情感,那就是对这场雨未能充分给稼禾等农作物灌溉雨水,相反又艳阳高照的无奈,这也充分表达了作者希望雨水持续久一点的心情,这正是他心系苍生,体恤黎民的具体表现。‎ ‎【点睛】读懂诗歌的技巧 ‎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16.默写。‎ ‎(1)《逍遥游》中,庄子用“朝菌”、“蟪蛄”、“冥灵”和“大樁”为例来论证“______,_____”的道理。‎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使用比喻的修辞的两句诗“______,_____”形容国家危亡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关系。‎ ‎(3)荀子在《劝学》中勉励君子要通过广泛的学习与自我反思来提升自我的句子是“____,_____”。‎ ‎【答案】 (1). 小知不及大知 (2). 小年不及大年 (3). 山河破碎风飘絮 (4). 身世浮沉雨打萍 (5).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析】‎ - 28 -‎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知、絮、萍、参、己、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方常常从固有的认知出发,用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封城”行动。与东亚各地在武汉“封城”之后迅速实现作战状态完全不同,欧美各国不仅负面看待中国的“封城”行动,而且没有从中国的“封城”行动中嗅出危机的严重程度。‎ 在全球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时,我们需要理性地思考人类的失误和失败,而非指责和推卸。这场大灾难离落幕之日还有漫漫长路,但这场天灾与人祸也给人类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反思机会。在这场疫情结束之后,或许全球终将明白这不是“中国病毒”,是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世界病毒”,病毒恰恰因我们人类的傲慢、自大和自私而四处肆虐。在这个全球化被污名化的时代,尽管国与国的界线依旧分明,但病毒绝不会只在一国的边境线内停留。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全球的视野和全球的胸怀,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合作去共同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庚子年常常是灾难之年,但或许也是转折之年。( ),而应是通向一个不一样的全球化新时代的新起点。‎ ‎17. 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东亚各地在武汉“封城”之后迅速实现作战状态完全不同,欧美各国不仅负面看待中国的“封城”行动,而且没有从中国的“封城”行动中嗅出危机的严重程度。‎ B. 与东亚各地在武汉“封城”之后迅速实现作战状态完全不同,不仅欧美各国负面看待中国的“封城”行动,而且没有从中国的“封城”行动中看出危机的严重程度。‎ C. 与东亚各地在武汉“封城”之后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完全不同,不仅欧美各国没有从中国的“封城”行动中看出危机的严重程度,反而负面看待中国的“封城”行动。‎ D. 与东亚各地在武汉“封城”之后迅速进入作战状态完全不同,欧美各国不仅没有从中国的“封城”行动中嗅出危机的严重程度,反而负面看待中国的“封城”行动。‎ ‎18. 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世界病毒”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28 -‎ A. 不仅仅是《纽约时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西方媒体一直“孜孜不倦”地借着疫情说三道四,趁机妖魔化中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发布会上就此事作出回应。‎ B. 中日两国人民积极声援对方抗击疫情,共同书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友好佳话,表明中日友好有着坚实民意基础和共同文化传承,反映了中日关系不断发展的良好势头。‎ C. 《柳叶刀》《自然•医学》等权威学术期刊都发文强调病毒的自然起源。更有医学专家直言,当今之际,不去救人,反而纠缠病毒起源,无异于“谋杀”。‎ D. 国家监委调查组发布《关于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有关情况调查的通报》,认为“中南路派出所出具训诚书不当”,建议有关部门对此事进行监督纠正。‎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新冠病毒横扫全球的时刻,这之后我们不应该重拾孤立 B. 在新冠病毒横扫全球之后,这不应该是我们重拾孤立时刻 C. 这不应该是重拾孤立的时刻,在新冠病毒横扫全球之后 D. 在新冠病毒横扫全球的时刻,孤立不应该被我们重拾 ‎【答案】17. D 18. C 19. B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实现”和“状态”不搭配,“负面看待中国”“没有嗅出危机的严重程度”是递进关系,更能强调西方用“有色眼镜”看待中国这一情况。“不仅”跟“没有”这个否定词应该与“反而”相呼应。故排除A、B两项,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不仅”应该在主语“欧美各国”之后,故排除C项。‎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 - 28 -‎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引号的用法主要有以下5种:表示直接引用;表示强调;表示特殊含义;表示讽刺和否定;表示特定称谓。‎ 原文“世界病毒”的引号起强调作用,意思是病毒绝不会只在一国的边境线内停留,人们必须共同合作。‎ A项,“孜孜不倦”的引号表反语讽刺,讽刺西方国家不知疲倦抹黑中国。‎ B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 C项,“谋杀”的引号起强调作用,提醒人们要重视病毒,将治病救人放在首位。‎ D项,“中南路派出所出具训诚书不当” 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根据后文“是……新起点”可知,前文应是“不是……”,排除A、D项, C选项,“在新冠病毒横扫全球之后”应作为状语,放在句首,在“不是……而是”句式中穿插内容,不如B项连贯。‎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要认识一种植物,可从其名称入手。植物的名称往往包含性状、属种、来源等信息。例如番茄、胡荽一类,由“番”、“胡”可知①‎ - 28 -‎ ‎____。同样,“海棠”名中有“海”,很可能是从海外引入我国的植物。海棠在唐代才见诸史籍,唐以前不见其名,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来源。②___? 史籍未有记载。有一种观点是,海棠可能是由新疆的苹果树与蔷薇科其他种类杂交而成。“海棠”中的“棠”多指向蔷薇科的果树,如甘棠、沙棠、棠梨等等。在现代植物学中,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等都是蔷薇科苹果属小乔木,③____,与其他蔷薇科常见果树——桃、梨、李、杏的距离较远。‎ ‎【答案】 (1). 该种植物很可能从国外传入 (2). 海棠究竟从何处引入 (3). 它们与苹果的关系最近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第一空,依据前文“例如番茄、胡荽一类,由番、胡可知”,此空的关键词应该是“国外”,后文的“很可能是从海外引入我国的植物”可知,明显是在谈引入的问题,所以此空应填:该种植物很可能从国外传入。‎ 第二空,依据前文“很可能是从海外引入我国的植物”这句话,这是一种猜测的说法,依据后边的“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来源”的说法,明显是对前边的猜测持有否定的态度,可知此空应填:海棠究竟从何处引入。‎ 第三空,依据后文“与其他蔷薇科常见果树——桃、梨、李、杏的距离较远”提示可知,此空的关键词是“距离较近”,然后根据“都是蔷薇科苹果属小乔木”可知,关键词是“苹果”,由此来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应对此类题目要注前后文在语意和结构上的照应。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文段脉络,理清句子关系。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找出前后文的关键词,注意合理推导。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字数合规。‎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个判断句,不超过60个字。‎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被称为小麦“癌症”,是威胁世界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难题。该病由镰刀菌属真菌侵染而产生,可导致小麦减产10%-20%,严重时达80%-90%,重病田可致绝收。其产生的呕吐毒素严重污染食品和饲料,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天然存在的最危险的食品污染物,可引起人畜中毒。呕吐毒素同时可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逐渐积累,诱发免疫功能下降等慢性毒副作用。‎ ‎【答案】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能引起人畜中毒、可导致人和哺乳动物免疫力下降的真菌病害(重大难题)。‎ ‎【解析】‎ - 28 -‎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明确文字所介绍的对象“是什么”,二是要明确对象“怎么样”。第一步,通读语段或材料,抓住主要信息,即表示人物、事件的关键语句。第二步,概括归纳。在通读的基础上,将其准确划分层次,概括归纳信息内容。第三步,提炼筛选。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删除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即“去粗取精”。第四步,整合表达。即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用简洁凝练、准确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要保证语句通顺(无语病),结构合理。‎ 首先,根据题干提示“压缩成一个判断句”,可确定句式为:陈述对象+判断动词“是”……然后,整体阅读所给文段。从内容上看,本段文字共包括四句话,主要介绍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第一句为总领句,指出小麦赤霉病“是威胁世界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的重大难题”;后三句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对食品的污染、对人畜免疫力的影响三个方面具体介绍其危害。所以陈述对象为“小麦赤霉病”,作句子主语。从本质属性上看是“重大难题”,是一种“真菌”病害,作宾语的中心语。最后,结合以上分析,按照题干要求的句式,将其三个危害进行整理作为“真菌病害(或重大难题)”的定语即可。作答时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术研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观,要怀有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民族、关心人类命运的广阔胸怀。”‎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智库副院长杜志章 ‎“真正的学术是关心社会发展,帮助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语言生活派’就是要解决社会发展中的语言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社会生活中,这是真学者,这是真学问。‎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李宇明 学术不仅关系着个人前途,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作为即将进入大学深造的青年学子,读完以上两段话,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结合实际: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致正值青春的我们 - 28 -‎ 梁任公先生在那篇振聋发聩的《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青年人若乳虎雏鹰,既要有搏击四海的斗志,也要有不畏风雨的勇气,纵风刀霜剑严相逼,也要逆流而上,博一个岁月无憾,青春无悔。 ‎ 正值青春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唯有锦绣之思想,方能成锦绣之人生,乃至锦绣之江山。 ‎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只有为思想插上正义的翅膀,才能鹏程万里,不畏迷途。传说岳母曾在岳鹏举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正值青春的岳鹏举从此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抗金救国。而奸臣秦桧只为苟且偷安,虽有才华,却最终成为人人唾弃的“缪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与结局,何尝不是青年时代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之使然? ‎ 正值青春的我们,要激流勇进,用果敢与毅力去践行先哲传下的真理,既要承往圣之绝学,也要对讹误勇敢质疑,唯有躬行,方能开万世之太平。 ‎ 正值青春的我们,要不畏风雨、愈挫愈勇,在一颗种子里看到蓊郁丛林,在一滴水看到江河湖海。 ‎ 生命的罅隙,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若不曾历经黑暗,如何知黎明曙光的温暖。著名作家莫言不仅历经童年的苦难,那部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巨著《丰乳肥臀》也一度遭到种种诋毁,但这并不影响他在逐梦路上继续前行,终于成为了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所有不曾打倒我们的磨难,都将让我们更加强大,只要心向远方,惊涛骇浪又有何惧。 ‎ 青春是一座永不荒芜的城,这里铭刻着我们的命运与希望。我们在这里铸就此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带着最初的梦想勇敢出发,用一生的时光去走一走在万卷书上读过的万里路,不畏艰险,风雨兼程。当须发皆白时忆起这座城,我们还可以说一句:青春无悔。 ‎ 明代思想家洪应明有言:“人之有生也,如太仓之粒米,如灼目之电光,如悬崖之朽木,如逝海之一波。”人生苦短,韶光易逝,愿我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勇敢前行,以虔诚之纸笔,书写自己最浓墨重彩的青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 28 -‎ ‎【审题】本题的两则材料,第一则,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智库副院长杜志章的话,意在说明学术研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二则,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李宇明的话,意在说明真正的学术,是关心社会发展,帮助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作为即将进入大学深造的青年学子,要充分认识到以上观点的重要性,要怀有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民族、关心人类命运的广阔胸怀。‎ 参考立意:‎ ‎1.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 ‎2.青年要有家国情怀,要有时代担当;‎ ‎3.科学研究应立足为国为民的宗旨。‎ 参考素材:‎ ‎①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卢梭说:“生命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它的价值在于怎样使用它。”马克思说:“我选择了一项最能为人类奉献的工作,或许我的名字无人知晓,但高尚的人会在我的墓前洒下热泪。”‎ ‎②生命的价值在于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③在挽救民族危亡寻求独立解放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面对国民党高官厚禄的诱惑,绝不吐露党的秘密,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表达了中国未来光明前景的期盼,最终慷慨赴死。他为理想而献身,他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他的死是伟大的,光荣的,重于泰山的。‎ ‎④生命价值在于探索追求。‎ ‎⑤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顾方舟,面对中国严峻的小儿麻痹症现状,在艰苦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研究出了“脊灰”活疫苗,为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冒着危险亲身试药,这种药物较叫脊髓灰质类疫苗,你也许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而它的另一个名字叫“糖丸”。陈景润穷尽毕生探索“哥德巴赫猜想”,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40多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在不停的探索中,这些伟人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⑥生命的价值在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 ‎⑦在与新冠肺炎进行殊死搏斗中,84岁的终南山义无反顾奔赴武汉站场,73岁的李兰娟不分昼夜忙碌在一线,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都在为抗疫做着贡献,他们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他们的名字将永远被国家铭记,被人类铭记。‎ - 28 -‎ ‎⑧“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30年如一日,最终研制出我国的第一艘核潜艇,为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两弹元勋”钱学森、邓稼先、于敏……这些闪耀着光辉、刻着“国之重器”的名字,终将被历史铭记,无论历史长河怎样奔流,他们的精神将永不磨灭!他们的生命是伟大的,是有价值的。诗人臧克家说得好:“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人民永远记住他!”‎ ‎⑨我们青少年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奉献精神,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使自己的生命有价值的。有的人平淡度过一生,有的人如流星划过夜空,如黑夜灯塔,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 ‎⑩新时代领路人曾说过:“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理想而奋斗,为国家做贡献,在一点一滴中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行文结构:‎ 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根据材料,选择一种立意,给文章拟写一个明确的标题。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根据立意,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本文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语句开头,提出青年肩负着振兴国家和民族的重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写作需要选择典型材料作为论据,论据材料要有新意。论证结构宜采用并列式或对照式。根据论据,选择适当的论证方法。论证过程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以一位立志报国的青年学生的身份,谈对论点的理解。最后,以明代思想家洪应明言论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 ‎ - 28 -‎ - 28 -‎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