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高效训练12(内附详细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复习高效训练12(内附详细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高效训练 即时演练 一、(2019·烟台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 新闻线人施大川 ‎ 曾 颖 ‎①施大川来红花堰之前在乡里当过通讯员,常在县报的中缝或报尾发表百字文,挣些2元到5元不等的稿费。这些钱他从不去取,只将汇款单和剪报贴在一起,装订成一个本,宝贝似的藏着。每有空闲,便会拿出来翻一翻,一脸幸福的样子。‎ ‎②施大川不会做生意也不屑到餐厅洗碗当小工,因为他觉得那样有失身份。毕竟自己还算是发表过文章的,哪能跟那些叫不出名堂的傻小子一个样啊!‎ ‎③直到他在红花堰碰到一个写过并出版了两本诗集的诗人正在帮人算账,他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求职要求是不是太高的问题。这时,正好同住的一位云南人需要推销二胡,管吃饭,卖一个提成5元。施大川想这工作多少也有点文化味,于是决定去卖二胡。‎ ‎④背着一堆二胡拉着当年在乡下学会的小调走街串巷,他发现城里别说买二胡,就是愿意听二胡声音的人也越来越少。三天下来,除了脚上的几个水泡之外他一无所获。‎ ‎⑤就在他沮丧地在河边挑水泡的时候,他看到一位当年在他们乡上讲过文学课的作家老师从他面前走过。那老师当然认不得他,以为扑过来的他想要强卖二胡给自己。他费力解释,老师才称回忆起有这么一回事,于是寒暄两句,扔下一张名片,说你平时常在社会上转悠,有什么新闻一定要通知我,老师现在不当作家当记者了。‎ ‎⑥施大川拿着那张精致的名片,恍恍惚惚觉得自己的人生转折点就要来了。从第二天起,他便把二胡甩给云南人,开始吃新闻饭去了。‎ ‎⑦他向他的作家老师提供的第一条新闻线索,便是离他住地不远的一家米粉店往粉里掺吊白块,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事太不仗义了。这条新闻很快见报,他得线索费60元,相当于卖12把二胡,可以供他生活10天。之后,他又向老师透露了一群外地人强迫小女孩上街卖花的事。这事又挣来了200元钱。报社做了一个既悲情又伤感的专题报道。之后,他又揭露了他的邻居——一个骑车上下班的“瘫痪”乞丐,报社派了三个摄影记者拍下了他装乞丐的全部过程和细节。此稿据说获了什么新闻奖,他也得到了破天荒的500元线索费。 ‎ ‎⑧当然,他也有失手的时候,有一次,他看见城管队员在打一个小贩,他觉得是新闻,急急忙忙打电话给老师,老师说这不算新闻。他于是白白损失了4毛钱电话费。还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开宝马的人打一个骑车人,他报料,也损失了4毛钱。此后,凡遇上这样的事,他就不报了。‎ 10‎ ‎⑨这以后,他先后又报过假发票贩子,偷窨井盖的团伙。除此之外,他也报过一些流浪狗被人砍伤、消防队员搭救小猫等新闻。每条新闻都剪下来装订成册,每篇稿子旁边都郑重其事地写着:稿费××元。‎ ‎⑩他在民工和外来人口密集的地方转悠着,以每天一到三条的线索往外提供着。他的客户,也由他的老师而发展到其他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为了工作方便,他还买了个“小灵通”,随时向新闻媒体提供线索。‎ ‎⑪据一位与他合作过的记者讲,施大川这小子很会来事,往往能摸准记者想要什么。有些新闻,如果现场错过了,还可以请他进行“新闻重放”。比如某家电视台就请他“演”过偷窨井盖的全过程,播出来之后,效果奇好。‎ ‎⑫据我所知,施大川绝不仅仅“演”过偷窨井盖的。他还“演”过半夜上街贴牛皮癣的外来人、写血书请求女朋友回心转意的民工,还曾经受某记者委托在宠物婚礼上当过主婚人。 ‎ ‎⑬随着业务的增加,施大川的演技和镜头感越来越好,每次都能很认真很投入地摆出令记者满意的POSS。照完之后,他还会更认真地提醒记者:记着蒙眼睛。‎ ‎⑭他说:可别三两下就穿帮了,我还指望着再演两年,供娃上大学呢。‎ ‎1.小说主人公施大川这一人物形象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中,作者两次写到施大川“损失了4毛钱”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谈小说揭示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一局台球 10‎ 两天过去了,战场的局势没有丝毫改变,两天的艰苦战斗已使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兵精疲力尽了,更何况又是背着行军包站在倾盆大雨中过夜呢。现在,他们在公路旁的水洼里和渗透了雨水的烂泥里,已经又熬过三个小时了。 ‎ 战士们的衣服已经湿透了,他们又困又乏,挤在一起相互取暖和支撑着。到处可以看见有人靠在别人的背包上站立而眠。在那些被困倦征服了的人们的面孔上,饥饿和困乏留下了最深的印迹。站在雨水和烂泥中,没有火取暖,没有食物充饥,头顶是阴沉的天空,四面是敌人的重围…… ‎ 在这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仍然严阵以待:机关枪在隐蔽的地方死死盯着地平线,炮口对着前方的丛林,进攻的一切准备就绪了,为什么不出击呢?此时此刻,他们还在等什么?原来,他们在等待司令部的命令,可是命令却迟迟不下。 ‎ 司令部就设在前线附近的路易十三的那座漂亮的古堡中。被雨水冲刷过的红砖从半山腰的灌木丛中闪露出来。那是名副其实的王室宫廷,院中人造池塘的水面像镜子一样粼光闪烁,一群白天鹅在水面上嬉戏。在一座巨大的宝塔形的鸟舍下面,孔雀和金色的野鸡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舒展着翅膀,时而对着天空发出几声尖厉的鸣叫。房子主人早已撤离了这里,但这里无论从哪儿也看不出一丝一毫战争带来的荒芜和毁坏。翠绿的草坪上的花连最小的一朵都没有受到摧残,在阳光下绽放着难以言状的迷人笑脸;灌木矮墙修剪得整整齐齐,林荫小路宁静幽雅……完全是一派和平景象。然而你根本不会相信,这里却与战场只有咫尺之遥。 ‎ 餐厅的窗户正对着古堡的大门,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一张杯盘狼藉的餐桌。弄皱的桌布上面堆放着一些开着的酒瓶和几只黯然无光的玻璃杯,告诉看到这一切的人宴会刚刚结束。客人虽已散去,但从旁边的房间里,还不时传来高声谈话和阵阵大笑声,时而还有台球的滚动声和碰杯声。元帅在悠闲地打一局台球——这便是部队待命的原因。元帅一打上台球,天塌下来他都不管,现在不可能有任何事情阻止他打完这局台球。 ‎ 元帅是一名伟大的军人,唯一的一点不足就是他把打台球视为与生命一样重要。他穿着一身整齐的军服,胸前佩戴着各种勋章,那严肃而认真的样子就像亲临战场一样。美酒佳肴催得他赌兴冲天,他两眼冒火,面颊涨红。他的副官们众星捧月似的围着他献殷勤,钦佩地赞叹元帅打的每一个球,记下每一次得分更是他们争先恐后献殷勤的好机会。 ‎ 与元帅对阵的是参谋部中的一个年轻上尉,黑黑的头发,小小的个子,戴着一副轻巧精致的花边手套。他是一个卓越的台球手,他可以击败世界上所有的元帅。可是他很了解自己上司的脾气,他正在使出全部精力和技艺打好这一局台球,他的智慧告诉他即使不赢,也不能输得太痛快。 ‎ 精彩的台球比赛还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满台的球滚动着、碰撞着,打过去弹回来,越打越有趣。突然,①外面天空掠过一道闪光,传来了大炮声。隆隆的炮声震得窗户摇晃,‎ 10‎ 这着实让人吃了一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安地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只有元帅没什么反应,就仿佛他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到似的。他正专心地考虑如何打好下一杆球。他要拿出他的绝招奠定胜利的基础。‎ ‎②外面又是一道闪光,炮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密集了。副官们不由地走到窗口观望:普鲁士开始进攻了吧? ‎ ‎“别管它。”元帅熟练地用白垩粉擦着球棒说,“上尉,该你打了。” ‎ 参谋部里的人都把敬佩的目光投给了元帅。他们的元帅在战斗的时刻尚能保持如此沉着冷静,全神贯注地打台球。③枪炮声更加密集了,与山谷的回响完美地交融在一起。一团镶着黑边的红色烟云在草坪那边腾空而起,后花园起火了。受惊的孔雀和野鸡在鸟舍中失声尖叫着,火药味使马厩里的阿拉伯马惶恐不安,乱踢乱跳。司令部开始有点骚动了。告急接踵而至,传令兵们骑马飞奔而来,他们要找元帅汇报紧急军情,却到处找不到元帅。 ‎ 元帅仍然无动于衷。一局台球一旦开始,没什么——世界上没什么能阻止他打完这局球赛。 ‎ ‎“该你了,上尉……” ‎ 此时,上尉有些惊慌,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在同元帅打台球。他连打了两个好球,险些赢了元帅。元帅急了,显得有些愤怒和惊慌。正在这时,一个满身是泥的副官骑着一匹全速飞跑的战马跃入院中,推开卫兵,一跃跳到石阶上,喊道:“元帅!元帅!”元帅面带愠色,涨红了脸,出现在窗口时,仍然手握球棒,神情自若。 ‎ ‎“谁呀?什么事?卫兵哪去了?” ‎ ‎“可是,元帅……” ‎ ‎“好了,好了,等一会儿,真捣乱,让他在外面等我的命令!”窗子砰地关上了。 ‎ 是啊!那些可怜的士兵在泥水中坚守他们的阵地,正在等待他的命令,风雨卷着枪弹袭击着他们。然而,山上的台球室里却仍在激烈地打台球,也像战斗一样。元帅又占了上风,小个子上尉也在竭尽全力与之周旋。 ‎ 战斗的炮火已逼近古堡了,十七分,十八分,十九分……还有一分元帅就赢了。此时花园中的棚架已经坍塌,一颗炮弹在池塘中爆炸了,一片通红。‎ ‎([法国]都德 有删改)‎ ‎5.这篇小说在线索的安排上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本,简析元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说中多次描写了枪炮声,请结合文中画线的语句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 10‎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人认为这篇小说虽是19世纪的作品,但它已穿越时空,以其独特的构思表达了丰富的意蕴,震撼人心,启人深思。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见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片苍茫 ‎ 戴 涛 ‎(1)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待白生坐定,多举便让人端上一盘水果,问白生,可识得盘中为何物?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状如梨,梨有皮,或黄或青,而此果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何方仙果。‎ ‎(2)多举拊掌大笑,说,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是茫县。他拿起一只递给白生,白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一股甘甜沁脾。‎ ‎(3)好梨好梨,白生情不自禁脱口叫道。多举说,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不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哟。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 ‎(4)烟花三月,白生起程。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此时一班县衙的官吏幕僚和当地的乡绅名士已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尘。酒过三巡,店小二端上一碟水果,白生见是苹果,随口问道:“咦,茫县不是盛产晶梨吗?”小二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晶梨。白生说,入其乡则随其俗,我偏就稀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 ‎(5)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白生好生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一杯吧。众人也都纷纷应和着祝白大人平步青云。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待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 ‎(6)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件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皆如此。‎ ‎(7)第四天,白生实在觉得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悄出了县衙,策马朝乡间跑去。茫县多丘陵,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白,清气四溢,悦人眼目。待马跑近,但见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娇嫩的小白花,更有无数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道,美景美景!‎ 10‎ ‎(8)这时,不知从哪儿跑出一男童,上前来捉蜜蜂。捉到后便立刻将蜜蜂撕成两段,随即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 ‎(9)白生问,你吃什么?男童答,蜂蜜。‎ ‎(10)白生说,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男童说,我饿。‎ ‎(11)白生大怒,饿你回家吃饭呀!家里没饭。‎ ‎(12)白生这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是如此瘦弱。‎ ‎(13)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几排东歪西倒的茅屋,走到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四壁空空,只有土炕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白生问男童,你爹呢?男童答,这就是我爹。白生又是一惊。‎ ‎(14)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当白生离开村寨,心沉得如同铅坠,抬头西望,残阳如血,遍地的梨花也是殷红殷红的。‎ ‎(15)你别看这梨花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可是血红血红的。‎ ‎(16)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可你知道吗,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三亩地一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这一筐好梨。‎ ‎(17)你问我这日子是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是大幸,余下的日子就靠要饭了。‎ ‎(18)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梨遭的罪?汪过说,知道。白生说,就没办法吗?汪过说,有,白大人,您把梨伺候好喽,早点儿像您的前任那样由幽谷迁乔木,离开茫县,此外别无他法。‎ ‎(19)白生沉默无语。‎ ‎(20)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梨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儿大肉嫩透着水灵。衙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把梨收齐了,一个不落全装了船。按惯例,由县丞押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这趟不劳你的驾了,我亲自走一趟。汪过淡然一笑,自当相让。‎ ‎(21)一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不出汪过所料,白生果然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天,朝廷果然派来了个新知县。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竟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白生送到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皇上才咬了一口,梨没有咬下,却将半颗圣牙咬落,于是龙颜大怒,将白生打入死牢。‎ ‎(22)腊月二十八,圣旨传来,命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闻听此讯,雀跃欢呼,奔走相告,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家梨园。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23)是夜,京城,白生被推出午门,天地一片苍茫。‎ ‎1.茫县官吏乡绅为白生接风洗尘这一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第(7)段中,画线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白生这一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2)段中画线的句子“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应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答案解析 即时演练 ‎1.答案:(1)开始是一个以文化人自居、自视清高的小人物,敢于揭露社会阴暗面和丑恶现象,充满正义感;(2)而后是迫于生活压力,受环境影响,无法驾驭自己的命运,性格不自觉地扭曲,趋利忘义,弄虚作假。‎ ‎2.答案: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一方面,师生相遇,使处于生存困境的施大川绝处逢生,成为一名新闻线人;另一方面,新的社会身份自然引出下文主人公新的人生历程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性格和价值观念上的变化。‎ ‎3.答案:与第①段中“这些钱他从不去取”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人公施大川的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暗示了不良社会风气给施大川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故事的发展水到渠成,合情合理。‎ ‎4.答案:(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沉溺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忽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如文中所写的没有人欣赏二胡、文学老师改行都反映出了这种社会现象。‎ ‎(2)在经济大潮中,人们丧失原则立场,明哲保身,是非观念不明。如小说中写“城管队员打小贩”和“开宝马的人打骑车人”都不算新闻,反映了人们的冷漠和正义的缺失。‎ ‎(3)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新闻工作者在商业利益驱使下,急功近利,满足于道听途说、捏造事实,新闻报道有失真实客观。如小说中写电视台为了取得新闻效果请施大川“演”偷窨井盖的过程等,足以说明问题。 ‎ ‎5.参考答案:①双线结构。②明线是元帅与上尉进行台球比赛,暗线是前线普法士兵之间的激烈战斗。③一明一暗,相辅相成,使得小说极具张力。‎ ‎6.参考答案:在战斗激烈生死攸关的时刻,元帅视士兵的生命如草芥,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把台球看得同生命一样重要,竟与上尉比台球。他自私昏庸、无责任感、无爱国之心。‎ ‎7.参考答案:①暗示“一局台球”这一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背景。②以激烈紧张的战斗氛围与元帅球兴正酣构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元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③呈现出战斗渐趋激烈残酷的过程,引发读者对战斗结局的思考,从而有力地表达了小说的主旨。‎ ‎8.答案:示例一:小说将“一局台球”置于一场激烈的战斗中来写,身负国家重任的元帅视国家利益和战士生命于不顾,沉溺于台球,战争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以元帅之举来审视现时的为官者,不难想象,他们肩负国家复兴、百姓福祉的重责,倘若让私欲遮蔽双眼,以一己之好凌驾于国家和百姓之上,那将会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多大的灾难。‎ 示例二:元帅视台球为生命,一己之好,本无可厚非。但是,在这样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时刻,身负重大历史责任的元帅又怎能沉溺于台球呢?现实中,不是人人都是元帅,更多的是普通人。作为普通人,我们在拥有一己喜好的同时,要分清时间地点、轻重缓急,切不可玩物丧志,否则,不仅误己,还会误人,甚至误国。因此,在人生的路程上,要拥有一份理智,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智慧。‎ 10‎ 创新预测 ‎1.【解析】第一步:审明题干,定位,“茫县官吏乡绅为白生接风洗尘这一部分内容”在第(4)(5)段。‎ 第二步:筛选关键句——“茫县不是盛产晶梨吗?”“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白生好生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一杯吧。”“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 第三步:内容概括——茫县盛产晶梨,店中却无梨,县丞汪过遮掩。‎ 第四步:作用分析——白生纳闷、糊里糊涂,读者也感觉奇怪:茫县盛产晶梨,店中怎么会没有梨呢?县丞汪过遮掩什么呢?显然运用的手法是设置悬念,目的是吸引读者读下去。‎ 答案:写店中无梨和县丞汪过遮掩,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读下去。‎ ‎2.【解析】此处景物的主体是梨树,梨花,蜂蝶——梨树枝繁叶茂,梨花娇嫩雪白,蜂蝶起舞。‎ 第(15)段中也提到过梨花雪白:“你别看这梨花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可是血红血红的。”这就要思考为什么在百姓眼里是血红血红的,和血红血红构成什么关系。明确:用梨花的“雪白雪白”反衬百姓生活的“血红血红”。‎ 正是有蜂蝶起舞,才有小男孩捉蜜蜂吮吸蜂蜜,才有白生随着男孩到他家及到其他百姓家看到他们的生活惨状,才有后来白生的义举,所以蜂蝶起舞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可见,此处考查的是景物描写对主题所起的作用和对情节所起的作用。‎ 答案:①写梨树繁茂、梨花娇嫩洁白,用梨花的“雪白雪白”反衬百姓生活的“血红血红”。‎ ‎②写蜂蝶起舞,引出下文小男孩捉蜂吮蜜及百姓的生活惨状,推动情节发展。‎ ‎3.【解析】此答案应包括两部分:一是白生的性格概括,二是结合作品列出性格依据。要具体化,切忌只有一个简单结论的贴标签式的答案。按原文顺序作答,性格有多处事例印证,选一两个典型例子即可。‎ 答案:①重情义:临行前拜见恩师多举。‎ ‎②有志向:到任第二天即投入问案,并微服私访。‎ ‎③有爱心:体恤百姓,挨家挨户走访。‎ ‎④有智谋:使百姓摆脱贡梨之苦。‎ ‎⑤敢牺牲:为百姓利益蹈死不顾。‎ ‎4.【解析】浪漫主义手法采用远离现实生活的想象、虚构,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愿望。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殉情合葬后化为鸳鸯,就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在表达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罪恶的深刻鞭挞、揭露的同时,表现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再如《窦娥冤》中的“发三愿”中“六月飞雪”的离奇情节,也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说窦娥的冤情感天动地,鲜明地反映了在残暴的封建势力面前,人们无屈无畏的斗争意志和矢志不渝的反抗精神。‎ 寒冬时节梨树挂满朵朵白花,和《窦娥冤》中“六月飞雪”‎ 10‎ 相似,也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说明白生的义举感天动地,使寒冬有了暖意。同时,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也戴白花,所以“白花”也有为白生的被斩寄托哀思之意。结合景物描写的作用来看,也为后文白生的被斩营造悲壮的气氛。从结构上看,也与前文春天时梨花盛开相照应。‎ 答案: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寒冬时节梨树挂满朵朵白花,表现出白生的义举感天动地,使寒冬有了暖意;同时,也以满树的白花为白生被斩寄托哀思;与前文写春时梨花盛开相照应,为下文写白生被斩营造悲壮的气氛。‎ ‎(可以从手法、内容、结构等各方面作答,只要理解正确就可给分) .‎ 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