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教案《11.岳阳楼记》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教案《11.岳阳楼记》 (一)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思路,学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3.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范仲淹的豁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3.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记叙、写景、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听说过“断齑食粥”的故事吗?它说的是我国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千古名作《岳阳楼记》。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1.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功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2.写作背景 北宋庆历四年(1044)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州,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6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9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三、朗读。 1.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感情。 2.朗读指导。朗读时应注意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朗读对抗赛。教师对个别朗读错误给予纠正。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学生参照注释翻译课文。 2.结合注释,找学生说出每段应该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并说出全段大意,教师给予补充。 3.采用分组挑战式提问,进一步检查掌握情况。 五、课文分析。 1.解题:“记”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古代的“记”是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在写法上常常是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 2.默读全文,说说本文都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叙事:第1自然段记述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描写:第2自然段描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 第3自然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 第4自然段描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 抒情:第3自然段抒“迁客骚人”登楼睹此的伤感心情。 第4自然段抒“迁客骚人”登楼览之的喜悦心情。 第5自然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砺友人同道。 议论:第5自然段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抄写重点实词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 二、品读第3、4两段,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两段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学生朗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不同点:第3自然段描写的是凄凉、昏暗、处处险恶之景;产生悲伤之情。第4自然段描写的是晴朗、开阔、充满生机之景;产生喜悦之情。 相同点:都是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之情。 三、品读第5自然段。作者对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持什么态度?请说明理由。 作者并不赞赏迁客骚人的这种览物之情,他赞赏的是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四、讨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为谁而写的? 1.为岳阳楼而写。 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为滕子京而写。 分析第1自然段:滕子京的处境(谪守),才能(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引入材料:滕子京对自己的无端遭遣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出怨言。据说,岳阳楼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有走出谪官带来的打击。作者写此文有对滕子京的一份劝勉之意。 3.为自己而写。 引入材料:《宋史》记: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堪其乐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作者写此文是表明自己一生的追求,是一种自我激励。 五、文中记叙、写景、抒情、议论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 全文先以叙事带出写景,然后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抒议,点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议的高度融合。 六、总结。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本文全篇仅360多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七、布置作业。 1.熟练地背诵全文。 2.仿照课文第3、4两段,写一段即景抒情的文章。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重修岳阳楼及作记缘由(叙事) (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品读并背诵课文。 2.归纳积累文言词语。 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4.学习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学习精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岳阳楼上的一副对联: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问:范希文是谁?“后乐先忧”是什么意思?以此引出本课。 二、检查预习。 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谪守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淫雨 霏霏 薄暮冥冥 潜形 岸芷汀兰 皓月 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 浩浩汤汤 三、作者和背景简介。 四、朗读课文。 通过师生交流,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五、默读课文。 参照注释,整体感知课文。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背诵课文。 二、诵读、研习文章。 1.研读第5自然段。 谈谈自己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2.第5自然段与文章中第1、2、3、4自然段的具体内容是如何联系的? 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之景,意在引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第3自然段写悲景抒悲情;第4自然段写喜景抒喜情。第3、4自然段的景物描写,实质是在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引出“古仁人之心”,借以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第1自然段写滕子京的处境(谪守)和才能(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作者在第5自然段表达的胸襟和抱负有对滕子京的一份劝勉之意。 3.小结。 文章由楼写景,由景写情,由情写论,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三、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骈散结合。 这篇文章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散句、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采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用词准确、生动。 例: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四、教师小结。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五、布置作业。 整理笔记。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