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心得)之两套初中英语教材的语篇比较与分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两套初中英语教材的语篇比较与分析

英语论文之两套初中英语教材的语篇比较与分析 ‎ 两套初中英语教材的语篇比较与分析————统编教材与牛津教材 教材(特别是教科书)在中小学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课程作为教学的资源和工具,是教育和教学的指南。同样它又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它既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内容,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教材一直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  英语教材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要点。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定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其中,《新课程标准》对于语篇的选择与设计也提出了一些要求,它提出英语教材应该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综上所述,语篇的选择与安排对于英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两套教材的语篇比较1.语篇的选材的范围比较牛津教材的题材的选择要比统编教材广泛。统编教材受到学术理性和社会经济效率论的影响,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它采用结构——‎ 功能法教学,以结构为主线,选材受到语言知识的约束,使得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比如环境保护,体育运动)由于语法词汇的因素而无法出现在初中起始年级的教材上。相比下来,由于牛津教材受到学习者为中心论的影响,它倡导任务型教学,以话题为主线来组织教材,因此,。它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语篇内容丰富。该教材的题材选择充分结合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兴趣爱好,使每一个语篇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从两套教材的比较来看,《牛津英语》的题材内容从统编教材中的对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描述,扩展到购物,食品,气候,季节,就餐,手工制作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生活性。同时,该教材的题材又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精神面貌。比如在教材中出现了环境保护,上海的变化、食品健康、天文知识等,有机通过语言素材,让学生在熟悉和亲切的环境中进行语言学习。《新课标》对与英语教材的语篇选择有一定的要求,它要求语篇应该具有趣味性,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从这一点上来看,牛津教材符合这一要求。2语篇的文化性的比较所谓“文化渗透”指的是在英语教学中逐步介绍中、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上,“文化”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要点。因为,语言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使用的。语言的使用受到文化的制约,同时,不同语言也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对于文化予以关注,在教学中不能把培养交际能力与跨文化学习分割开来。作为英语教学的载体——教材在语篇上应该有所渗入。从两套教材的比较来看,它们对于文化都有所渗透,但是所占的比重不同。        ‎ ‎ 首先,在语篇的数量上统编教材虽然较以往的我国传统英语教材要注重文化的渗透。但是在与牛津教材的比较下来,明显不足。牛津教材对于文化的介绍比较全面。在饮食、节日、动物、自然与科学方面比较突出。比如在饮食方面,教材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日本、英国、印度等国家的食品,尤其对于食品的制作进行了介绍,如:对于匹萨饼、烤饼、酸奶、三明制、饺子制作的介绍。在节日方面,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与圣诞节等。对于节日的风俗、食品与来历都有所介绍。在自然与科学上,教材分别就火、水、风、电、森林、星球、土地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尤其突出了全球共同的热点—环保问题。但是,在介绍文体方面,牛津教材介绍得不多,在介绍英语国家人们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方面,这也是该教材的不足之处。但是总体来说,牛津教材对于文化的渗透比较重视。其次,从文化渗透的系统性来看统编教材由于以结构—功能为主线,所以对于文化相关的语篇分布比较凌乱,比如:在介绍自然与科学方面,它的介绍比较随意,在7年级第二册中讲了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在8年级第二册中讲了宇航飞船,在9年级第一册介绍了电脑又讲了飞行物,在9年级第二册又讲了水的三态,这些前后内容缺乏联系,零碎地分布在几册书中,使得学生对于文化的认识断断续续的。然而在牛津教材却比较系统。由于该教材的编写体系为“building blocks”(模块建筑体系),主题的发展贯穿与相关的模块里,并且不断地循环,以保证层层递进、不断提高。该教材话题在整套教材中是滚动出现的,比如:介绍食品方面,6A教材中有Shopping at the supermarket, Favorite food and drinks ,Food from Other Countries ,Good food, bad food ‎ 在语篇中对于中外的食品、有益与有害的食品以及三明制、色拉等食品的制作进行介绍,随后在6B的The food we eat , Healthy eating,How do I make it?中对于不同食品的专卖店进行了介绍比如:pizza café, Chinese restaurant, sushi place 等,介绍了匹萨饼的制作,同时再一次提到了健康食品。在7B的 A surprise birthday party,          Growing smart, growing strong ,The international food festival ,How is food made? 中对于食品的制作(做蛋糕、酸奶、冻鱼、饺子)、健康饮食以及国际食品进行深一步地介绍。牛津教材主题的循环再现使得学生在比较连贯地情景中系统地提高了文化意识。从中国文化介绍的角度来看国际理解与跨文化学习不仅要介绍异域文化,还要包括了解本国文化的特点以及本国文化与异域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 在《新课程标准》的第五级目标的第14条中提出了“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教材的编写中也提出了这一点:“教材既要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提高鉴别能力。”‎ 因此在教材中需要关注中西两方的文化。在比较中,我发现两套教材都介绍了中西文化。但是统编教材在中西文化对照的力度上不如牛津教材。比如,在介绍节日时,它只提到了元旦与圣诞节,但是对于中国传统的节日没有提到,然而在牛津教材中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与端午节中秋节进行了非常详细地介绍,这样便于学生了解中西节日的不同风俗。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多,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上海的学生)从不同的渠道对于外来文化逐步了解,但同时,他们对于本土传统的文化却了解很少,因此教材有责任在介绍西方国家文化的同时,介绍与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这一点上,牛津教材是比较关注的。3. 语篇的体裁的比较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应该让学生接触不同体裁的文章。含有多种体裁的教材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语言的不同语域与语体。只有通过学习不同体裁的文章,学生们才能够了解不同语域的语言的差异、文章结构的差异等,能够为今后在日常生活使用语言(包括听、说、读、写)打好基础。另外教材提供不同的体裁的文章,能够使在学生一种真实、自然的情景中学习,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所学即所用”,从而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大大地提高,情感过滤也随之降低或消失,促使可理解输入,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从两套教材的课文语篇来看,统编教材的体裁大致有三种:故事、对话与说明文;而牛津教材的体裁有六种:信件、日记、故事、说明文、对话、与诗歌。就种类的多样性来看,牛津教材的体裁比较丰富,因此,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二、教材语篇比较后的思考通过两套教材的比较之后,我认为我们教师不应该光停留在教材的表象上,而应该将全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运用在教材的教学中,体现教材的优点,弥补教材的不足,因材施教,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新课程标准》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同样也对于英语教材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它提出“‎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由此可见,虽然,教材是教师的必需之物。但是,“教材是侍者(servant),而不是主人(master)。”(Cunningsworth,1987          )。正确的教材观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目前,我区正在推广牛津教材,我认为我们要好好利用牛津教材语篇的优势。在教学中我把任务型教学理论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并结合牛津英语教材的教学体系,逐步确立了“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实现课堂教学任务化,课外作业项目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基本模式。当前有些教师用老的教学方法,甚至用逐句翻译的老路,使得有趣生动的语篇变得毫无生机,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学生往往学习了语言知识,却忽略了语篇中蕴涵的文化含义与跨学科的内容,从而浪费了教材这一块资源,教师应该转变思想,为学生在提供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我以《牛津英语》(上海版)6B为例说明如何运用语篇,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学习:Warming-upSing a song “A,B,C food song”Daily reportPre-task Free talk about the food we eat every day.(自由交谈每天的饮食)Review the “Food Triangle” to know what kind of food we need every day to keep us healthy.(复习食物三角,来了解我们每天维持健康所需的食物)While-taskListen to the “Read”.(听课文)Fill in ‎ the table about “What food and drinks did Danny and Alice eat and drink yesterday?”(填写有关Danny与Alice昨天的饮食的表格)Discuss about the diets of Danny’s and Alice’s and see whose diet is healthier.(讨论他们的饮食,看谁的饮食健康)Let the students do a survey to see what food his/her friends hav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yesterday?(调查朋友们,看一下他们的三餐吃一些什么?)Ask them to compare 5 of the friends’ diet and see whose diet is healthiest.(要求他们比较5个朋友的饮食,看一下谁的饮食最健康)Post-taskLet the students show their reports and choose the best diet in the class.(让同学们展示他们的报告,并选出最佳食谱)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good diet to their friends.(鼓励同学们向他们的朋友们写一份好的食谱)HomeworkSuggest a good diet to your parents.(向父母推荐一份好的食谱)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在调查,讨论写小报的学习形式中,学习了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教材所提供的语篇的内涵得到了体现。          另外,《牛津英语》后面的project ‎ 是对于教材语篇的补充,目的让学生在语篇学习之后,通过探究调查来深一步地学习。教师应该积极地利用起这一块资源,不要因为课时不够而任意地删除。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课后任务的方法来进行解决。以下是我进行课后任务的实录:任务:寻找上海市的污染情况目标:通过实地考察,与上网查询,让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材料:6B Module 1 Nature Elements 与课外有关介绍污染的英语资料。话题:Friends of the Earth语言技能:Speaking, Listening, Reading and Writing活动形式:小组活动操作过程:教师布置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课后,学生分小组讨论,确定调查地点;学生分头调查,教师提供帮助;课上,学生就调查内容,讨论不同的方式来汇报他们的调查;小组成员向全班报告采访的结果,教师与其他同学对其做出评价:根据污染的情况,制定治理污染的对策;给市长写一封信;文章在班级墙报上交流。通过课后任务,学生们或是独立完成,或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同学们通过上网,上图书馆,采访,调查等方式,将课堂上学习的语篇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当了课堂的延伸的作用。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来说,还提高了他们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也真正体现了语篇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特别是生源较差的学校的教师)觉得牛津教材的丰富的语篇资源使得学生学习有些力不从心。他们往往在应付每一天的新课,往往今天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明天又要学习新的,这样,学生负担很重。我认为,我们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 课课是重点,采用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有知识点要求的语篇进行精读,对于其他的语篇可以泛读,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于语篇在不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进行适当地改编与删减。总的来说,教材的语篇的选择与安排对于英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教师应该学会通过语篇看见语篇中蕴涵的内容,并且,在教学语篇中,取长补短,使英语教学更为合理,科学与人性化。参考文献:          著作类:[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程林:“高中英语教材的发展与《牛津英语》的引进改编” ,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3]           吴显友:“文化渗入—新教材的鲜明特点” ,《中小学外语教学》,1998年第5期[4]           蒋秋阳:“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中学外语教学》,2003年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