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备课
第 二 单 元 备 课 教学 内容 《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语文园地二 教 材 简 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教学 目标 1.会认35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三首古诗以及《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默写《山行》。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秋天的美好,在朗读、理解中积累语言;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欢和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2)要抓住课文重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课时 安排 《古诗三首》 2课时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课时 《秋天的雨》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 3 《山行》中,诗人眼中的秋天并不是萧瑟的,而是满目艳丽,给人美的享受。《赠刘景文》中描写了秋末的景色,诗人也没有用悲秋的文字,而是用橙子和橘子艳丽的颜色,描绘了一幅硕果累累的秋收景象。《夜书所见》通过对儿童挑促织的描写引起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 1.会认35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三首古诗以及《秋天的雨》第2自然段。默写《山行》。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秋天的美好,在朗读、理解中积累语言;并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欢和赞美。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 本篇课文描写了在上学的路上那条铺满金色梧桐树叶的小路。一条普通的小路,在作者的描绘下,成了一条令人向往的小路,一条有趣的小路,使整篇文章充满了童趣。 秋天的雨 2 本文是抒情散文,题目是写秋天的雨,其实就是写秋天。作者主要抓住秋天的特色来描写秋天,无论是秋天的雨、秋天的田野、秋天的菊花,还是秋天小动物的活动都显得十分生动有趣,让人不由喜欢上了秋天。 听听,秋的声音 1 那些在大自然中很普通的声音,在作者的耳朵里却成了美妙的音乐声,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多么美好。 习作 1 写日记 1.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 2.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语文园地 1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1.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2.能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并和同学交流。 3.能说出理解“憧憬”“忐忑不安”这两个词语的方法。 4.能用钢笔书写“狂、排”等8个字,注意执笔手势和坐姿,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得规范、端正和整洁。 5.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教学内容 4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径、斜、赠”11个生字,学会“寒、径、斜”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够背诵积累,同时默写《山行》。 3、理解诗歌大意,能够融入诗歌的意境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秋色,体会诗人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 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 (学生自由交流) 按季节引导学生背诵 2、指生交流。 3、齐背《咏柳》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天净沙.秋》 《江雪》 4、交流秋天:同学们,现在正是秋季。你能用自己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或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交流。 5、导入课题:在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秋的一天,诗人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 6、书空课题 7、简介作者。(自读----指生读) 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二、诵读古诗,探究初成。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同学们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借助图画、诗句、注释看看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课件出示---阅读与交流的要求: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4、检查交流情况。 (1)出示生字检查认读 寒 径 斜 霜 读准翘舌音“霜”,前鼻音“寒”,后鼻音“径”。 (2)边读边注意诗歌的节奏 (3)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①山行:在山上行走。 ②远上:登上远处的。 ③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④石径:石子的小路。 ⑤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⑥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车:轿子。 ⑧坐:因为。 ⑨爱:真爱,留恋。 ⑩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寒 径 斜 霜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怎样写规范? 3、重点示范“寒”,提示重点笔画。 横2竖,撇捺舒展,2点垂直)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精读诗歌,体会意境 1、质疑交流:再读诗句,从哪里看出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依据(课件聚焦诗句中“寒”“霜叶”两个词语)。 2、自主探究: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在山间小路上行走,远远地他都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边读边画出诗中的景物。(板书:远景) (1)学生读书、交流。 能结合插图讲一讲前两句的意思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板书(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同时课件标示相关景物,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试着串讲诗句的意思。 教师适时补充(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2)想象体验:诗人面对这样凄清寒冷的秋色图,心里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寒”体会诗人心中的悲秋之情。 (出示一二句话)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注意读出诗歌稍微低沉的语调。 3.过渡引入:咦,诗人杜牧为什么走着走着停了下来呢? 适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枫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喜爱、赞美) 板书:枫林 霜叶 引导学生明确这是诗人在近处看到景色(板书:近景),课件适时出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补充(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并引导学生明确后两句诗已经成了赞美秋色的经典名句。 (1)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夕阳照耀下的枫林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学生交流(红得似火、跟二月的花儿一样红艳...)。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红于二月花”(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同时出示枫叶与二月花的对比图,引导学生再次感受枫叶的色彩美。 (2)所以“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的意思是(因为),想象此时诗人看到此景会怎样说(太美了,太漂亮了......)。 (3)结合插图讲一讲后两句的诗意。 (4) 请大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5)指名朗读。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回顾学习,引入诗题 1、谈话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杜牧描写秋天的诗歌《山行》,来,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歌。 2、质疑交流: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句子“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引入: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这节课,让我们学习苏轼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注意“赠”是后鼻音。 板书时相机指导书写“赠”与“刘”字:“赠”左窄右宽,“贝”字的捺变为点,“曾”的第三四笔框要内收。“刘”字则是左宽右窄,第四笔为长点。 4、介绍作者并释题:苏轼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他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首诗歌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刘景文的,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刘景文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画面 1、教师范读,边听边想象, 然后交流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不好的字词借助拼音反复朗读。 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读好节奏。 师相机强调生字“犹”读第二声,“橙”不要读成“登”。 同时,注意指导读好诗歌的停顿与节奏(“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再读古诗,借助插图、注释等理解诗句,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诗句。 4、交流理解。 三、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边读边想,想一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时要边读边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板书:荷尽 菊残) 2、欣赏图片,理解诗句。 (1)“荷”字的教学。 ①出示夏季的荷花荷叶图,体会、荷叶此时的生机勃勃。 ②出示秋季荷叶干枯图,体会荷叶的了无生息。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相机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 过渡: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欣赏2幅图片,说说不同。第二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句? ①出示菊花图,欣赏菊花的美。 ②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哪个字直接点明荷花已经凋谢呢?(尽,凋谢之意) “擎雨盖”是什么意思?(“雨盖”是指雨伞的意思,擎雨盖就是撑起的雨伞,而句中指的是像撑起的一把伞的荷叶) 学生用“三看”观察“盖” 相机书写“盖”字 单独出示“盖”字,引导学生观察,要如何写好这个“盖”字? 适时补充:“盖”上半部分的三横略短,且注意等距,下面的“皿”略扁而宽,最后一笔横画较长且略有弧度。 在练字本中练写2个。 ③这样缺乏生机的荷叶,确实让人感到凄凉悲伤。齐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④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2)同样的方法进行“菊”字的教学。 适时补充:“菊”字下半部分被包围的“米”字要适当地超出包围的“句字头”。 重点指导“残”右半部分前两笔横画不能写成短撇,斜钩要舒展。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正是因为菊花有如此不屈的精神,所以才能成为秋天精神的代表,也才更让诗人喜爱秋天(板书:喜爱 ) 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出示一、二句话) ④指导书写“菊、残”二字。 学生用“三看”观察“菊、残” 范写强调:右上是“横撇、点、撇、撇、捺” 练写“菊、残”。 3、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①(出示“橙黄橘绿”四个字)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金黄的橙子、黄绿色的橘子)相机出示橙黄橘绿图。 ②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出示秋天丰收图,学生说感受: 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这真是一个多姿多彩、丰收喜悦的季节,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 教师板书。(板书:橙 黄 橘 绿 赞美) 学生说诗意,悟诗情。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注意读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④书写“橙” 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练写2个。 4、学生自由吟诵,同时尝试背诵。指名背诵,学生齐背。 5、质疑思考:诗人明明是写秋天的景物,为什么题目偏偏要用“赠刘景文”呢?(同桌交流) 教师简单补充诗歌的创作背景资料(刘景文具有菊花一样的品格和节操),引导学生从中明确诗人借这首诗歌不仅仅是为了赞美秋天的景色。在欣赏秋天的橙黄橘绿,体会收获喜悦的同时,更通过菊花的傲霜,揭示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表达了对朋友刘景文的敬佩与勉励之情(补充板书:抒情) 四、拓展延伸,美的寻觅。 课件:如刘禹锡的《秋词》就是其中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范读---自由读-----齐读 孩子们,像《赠刘景文》这样描写秋天虽然萧条冷落,但仍给人们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古诗还有很多。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观图激趣,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教材《夜书所见》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图并说说对图画内容的感知(有人家、有孩子提着灯笼在篱笆旁边玩耍.....) 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夜晚)。 引入:看到这样一画面,宋代诗人叶绍翁即兴写下了一首古诗《夜书所见》(板书诗题)。 引导学生简单释题(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情景),明确“书”(写)、“所见”(所看见的)。 2、出示资料介绍作者叶绍翁。 二、初读诗歌,夯实基础 1、课件出示古诗,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自主朗读情况,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发现诗中的多音字,借助组词和造句巩固用法。 适时正音,并强调:“挑促织”是指“逗弄蟋蟀” 3、读给同桌听一听,看看有没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指名读,引导学生读好诗句的停顿和节奏。(课件出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适时正音,并强调:“挑促织”是指“逗弄蟋蟀” 5、出示课文中要求会写的两个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及结构,看看应该如何写好这两个生字。 强调:“挑”左窄右宽,右边“兆”的正确笔顺是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在练字本上每个字练写2个。 三、品一品,知诗味。 1、同学们读了古诗,谁能说一说诗中写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深秋) 2、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再读古诗,把这些词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注出来。 3、 教师引导:是的,诗人叶绍翁就是抓住了秋天的梧叶、寒声、秋风来写秋天的,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阴冷,萧瑟的深秋时节。(板书:景——冷) 课件出示前两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学生补充填空: 一阵阵( )吹动( ),发出( )的声音,让人感到( )。 4、此情此景,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的形象? (孤苦、忧愁……他最想念的就是家) 于是,此情此景,独自一人在外的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写出了这样的诗句(改变字体颜色,加以强调):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就叫——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 这就叫——思乡之情。(板书:思念家乡) 指名读,读出此时作者的悲秋、思乡之情。齐读。 5、可是,叶绍翁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他能把秋愁写得淋漓尽致,更在于,他能让自己从秋愁中跳出来,发现生活中别样的美。 于是,作者笔锋一转,写到:“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你们瞧,作者走出了屋子,放眼望去,他看到了什么?(“一灯明”) 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呀?(这是小孩在打着灯笼捉蛐蛐呢!) 童趣萦绕心头,让作者感觉如此温暖、如此亲切。这是一种暖暖的思乡之情。 板书:事——暖 学生读,体会此时作者的惊喜。 6、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 (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 四、品一品,悟诗韵。 无论是深秋景色带给作者的冷,还是童年童趣带给作者的暖,都寄托的是作者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1、 同桌合作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律美。 2、 配乐齐诵古诗,感受诗的意境美。 3、 你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古诗,指名背诵,齐背。 五、课堂小结 也许秋天看上去确实有些萧条落寞,不似春夏万物蓬勃生长的盎然,但是,秋天却也是成熟的季节,充满了丰收的气息。孩子们,让我们课下再读一读其他描写秋天的诗歌,你们一定能感受到更多属于秋天的别样的美!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认读“洼、印”等6个生字;会正确、规范地书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 2.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 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会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 正确识字、写字。 2.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2. 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揭题,理解词语“金色巴掌” (一)谈话揭题,正确读题 1.由前篇课文古诗导入,出示课题。 2.正确读题。相机正音“铺”,复习“铺”的一字多音。 (二)联系课文,理解“金色巴掌” 1.凸显词语“金色巴掌”。生说说“金色巴掌”指什么。 2.读读相关语句。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比较读课题。 改课题为“铺满梧桐落叶的水泥道”读一读,体会原课题富有诗意。 二、预学反馈,梳理文脉 (一)预学检测 1.检测段落的朗读,重点检测词语的读音。 (1)出示语段。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贴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2)同桌当“小老师”,互相正音。 (3)指句读标红的词语,生评议。 2.检测课文的大意梳理。 选一选:A 整条水泥道 B “我”走在水泥道上的心情C 掉下金黄的叶子 D每一片落叶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天放晴,“我”去上学看到的美景:先写( ),再写( ),接着写( ),最后写(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我”觉得水泥道真美! (二)梳理难懂的词语 三、学习第1至4自然段,相机理解词语 (一)自主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利。 (二)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明朗、潮湿、亮晶晶”的读音。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机理解“明朗”。 出示第一至四自然段: 1. 生朗读,相机指导。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中的“一夜”应读得舒缓一些,读出刮风下雨持续时间之长,读出秋风秋雨后的舒畅之感。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要语气要读得强烈些。 2. 理解词语“明朗” (1)同桌试着说说明朗的意思。 (2)全班交流。 A.找近义词来理解。近义词“晴朗”大致解释了“明朗”的意思。 B.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说一说:天放晴时,天空是怎样的?再出示天放晴的图片,感受意思。 C.联系上下文理解。 引导学生读读第二自然段“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放晴”,再读读第四自然段“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学生不难发现其中的“放晴”、“一个亮晶晶的水洼”、“一角小小的蓝天”等词语就解释了“明朗”的意思。 (3)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多种,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5至7自然段,品读水泥道的美 (一)读一读。自主朗读5至7自然段,读正确、流利。 (二)划一划。哪些词句让你感觉到水泥道的美,划出来。 (三)交流。 1.指名说,相机指导朗读。(这几个自然段语速要慢些,读得舒缓些,表现出水泥道的美。) 2.理解词语 (1)出示第7自然段,凸显难懂词语“凌乱”、“熨贴” (2)同桌合作,互相说说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全班交流。“凌乱”联系前一句“排列得并不规则”来理解;也可以看插图理解;还可以结合生活来理解其意思便是不整齐、杂乱。 “熨贴”联系第五自然段“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和下文的“平展”理解。 五、写字指导 (一)观察归类指导 出示左右结构的字,归类。 左窄右宽:铺 泥 院 排 规 棕 左右等宽:印 乱 左宽右窄:列 则 (二)重点指导难写字 规:左边的“夫”的末笔捺要改成点。 印:强调第三笔是横。 (三)生书写,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回顾 (一)听写词语 放晴 明朗 落叶 平展 排列 规则 亮晶晶 闪闪发光 (二)朗读课文 分组朗读第1至7自然段。 二、学习第8自然段,感受愉悦心情 (一)自主朗读第八自然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二)指名朗读,相机指导。读得轻快,表现出愉悦的心情。 (三)理解“棕红色的小鸟” 1.出示句子。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2.理解“棕红色的小鸟”。 联系上文: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回归整体,指导书写 (一)了解首尾呼应 1.出示全文,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及第十、十一自然段,说说有什么发现。 2.师生合作朗读首尾段落,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二)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三个字:晶、紧、迟 2.重点指导:紧 四、仿照例文,尝试写话 (一)自主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自报家门》片断,初步感受不同的写法。 (二)比较课文与链接文写法的不同。 课文:对一种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 链接文:对多种景物进行简略的描写。 (三)尝试写话 1.回顾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物。 2.同桌互说。选择其中一种写法,试着说一说,评一评。 3.生写话。 4.点评。 五、积累语言,正确抄写句子 (一)自主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语句。 (二)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喜欢的理由。 (三)正确抄写。 1.提醒:标点占格要规范;不能看一字抄一字。 2.生抄写。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6 秋天的雨 课型 教学 目标 1、会正确认读“钥、匙”等10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二自然段。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4、知道课文从三方面写秋天的雨,和同学交流最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一)正确识字、写字。 (二)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 (一)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1、 激情导入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字词 1、 读词语: 采用同桌互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强调轻声:厚实,钥匙 2、 小游戏:摘树叶 读字组词,纠正错误。 3、读句子,认识扇的多音。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钥匙啊,很常见,也很神奇,拿着它轻轻一转,一扇扇大门就打开了。课文里说秋天的雨也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一下秋天的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指导学生说词语。 (难忘 神奇 ) 2、秋雨把秋天变得更美了。好了孩子们刚才你们用自己的话说出了对秋雨的印象, 在我们课文中,每个自然段的开头作者都用了一句话表达了他对秋雨的印象,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把这几个句子找到画下来。 3、这几句话连起来越看越象一首美丽的小诗,谁来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 四、 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首小诗可不是一首普通的诗,它的每句话都分别概括了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同时又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线索。我们就先来读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五、读第二自然段,圈画表示颜色的词语。看“缤纷颜色” 1、 学生汇报,交流。 2、 课件出示: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3、自由读句子,体会好在哪里。(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是一个比喻句,让我们一下子知道了银杏树叶的样子,扇哪扇哪,让我们感觉银杏树的叶子好像活了) 4、指导朗读。指生读,想象画面(满树的小扇子,在秋风的吹拂下,在秋雨的滋润下,全都变黄了,赶走了夏天的炎热) 5、出示写枫树的句子: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叶子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出示两个句子,对比。 仿说句子。 出示梧桐树叶图片; 出示其他图片。 交流展示。 6、橘子柿子。理解“你挤我碰” 7、菊花仙子。 理解“五彩缤纷” 六、 指导书写 “盒、颜” 1、 指导观察,从结构,占格,需要提醒说注意事项。 2、 范写,边写边说。 3、 练习一个,提示书写姿势。 4、 同桌互评。 5、按照评价再写一个。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回顾。 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理解“勾住”。 板书:丰收 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1、听,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动物朋友和植物朋友都在干什么吧。自己读一读。 2、如果老师是秋天的雨,谁愿意配合老师来表演这些小动物,小植物? 四、总结全文 1、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五、 拓展 认识有关秋天的诗句 六、 课堂练习 七、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6 秋天的雨 颜色 美丽 一把钥匙 气味 丰收 带来消息 快乐 教学内容 7 听听,秋的声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 重点 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 2.能自主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描述引入: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季节,我们先来看一组秋天美丽的图片吧。 2.直观感受:同学们仔细看,你看到了什么,这样的景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3.交流感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然后分小组交流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这些词。(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找近义词、联系生活等方法。) (1)学生自学后小组内交流。 (2)你还有哪些词语没解决? 2.将你最喜欢的描写声音的部分多读几遍,再和同桌一起欣赏,交流体会。 (1)学生互相交流感受。 (2)引导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 (3)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3.指导朗读。 4.你能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吗?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配乐试读。 (2)全班配乐朗读。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一至第四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让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些。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_________”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蟋蟀振动翅膀,“㘗㘗”,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蟋蟀在唱着“_________”。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_________”。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_________”的声音,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 (5)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3节。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学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解读]用“音乐厅”来比喻秋天时的大自然,说明秋天的大自然像动听的音乐一样值得我们去欣赏、去感受、去热爱和赞美。 板书设计: 7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道别 可感的 蟋蟀 告别 声音美妙 大雁 叮咛 田野 歌吟 叶子 无声的 小花 秋天美好 汗水 教学内容 习作 写日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 2、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 学习难点: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 谈话导入 师:我们班有没有同学写过日记?你知道日记什么样吗? 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位小朋友写的日记。 出示日记 二、初识日记 读懂例文: 8月20日 星期一 晴 早上起床时,我发现那颗松动的牙齿 更松了。我想把它摇掉,可是左摇右摇, 牙齿就是不掉。唉!怎么办呢?这颗摇摇 欲坠的牙齿让我感觉很难受。晚饭前,我 忍不住又去晃动它,晃了几下,啊,终于 掉了! 妈妈把我的这颗牙齿洗干净,收起来了。 1、 自由读 2、 指生读 3、你有什么发现?(和我们平时写的作文有什么不一样?) 4、简单理解什么是日记 预设: 1、 第一行有日期、星期、天气情况 2、 师:围绕“拔牙”这件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3、主要写了“拔牙”的事 4、围绕“拔牙”这件事写了“我”拔牙的原因、过程、结果,另外,还加入了我的想法和感受。 5、拔牙是小作者这一天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小作者用文字的形式把当时的所见、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并且注明日期、星期、和当时的天气,这就是日记。 师:我们再来看几则日记 拓展阅读: ①11月7日 星期一 晴 今天,妈妈带我去姥姥家。姥姥家养了两只美丽的大公鸡,一只黑鸡、一只黄鸡。 吃过午饭,我和姥姥在院子里喂鸡。只见两只公鸡开战了,他们怒目圆睁,互相看着,浑身的毛都坚了起来。黑鸡发动进攻了,它对准黄鸡的胸脯狠狠地啄了一下,黄鸡的几根羽毛掉了下来。姥姥见状,把两只鸡分开了。黑鸡得意地拍了几下翅膀,在院子里大步地走着,像一位打了胜仗的将军,真是有趣极了! 1、 自由朗读 2、 说一说这则日记记录了一件什么事?(两只公鸡“打架”的事) 3、你觉得这件事情怎么样?(预设:很有趣) 把生活中有趣的事随时记录下来,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②9月18日 星期日 阴 今天,我跟着爸爸去上班,回来的时候, 看到一片农田,我和爸爸便下车观看。这里 有雪白的棉花,金黄的玉米,火红的高粱…… 在走过玉米地的时候,爸爸给我讲了玉米的 生长过程,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的涵义。 1、 自由朗读 2、 说一说这则日记记录了什么呢? (我跟着爸爸上班回家,了解了玉米的生长过程,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感悟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应该珍惜!) 3、小作者不仅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还写出了自己的感悟。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浏览了三则日记,对于“日记”这种文体形式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但是还不够,我们还要更深入地了解日记,甚至还要学会写日记。 4、关于日记,我们还要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本次习作给了我们明确的提示,你找到了吗? 三、深入了解日记 一、 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任务。 和同学交流: 1、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2、 日记里可以写些什么? 3、 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 二、 小组合作,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三、 全班交流 1、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预设:①可以帮助我们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有趣的事情、深刻的感悟、精彩的瞬间,帮助我们留住美好的回忆②日记是一个倾诉心声的好地方,那些不愿让人知道的小秘密、小想法可以写在日记里③日记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作文的素材呢④坚持写日记,我们的写作水平也会渐渐提高) 2、 日记里可以写些什么? (预设:有趣的事、新的发现、让我们感动的事……) (1)同学们,其实日记的内容非常宽泛,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2)但是同学们,我们这一天之中会有很多事情,吃饭、上学、上课、下课、睡觉等等,所有的事情都要写吗?(选择有价值、有意义、让我们的内心有所触动的事) (3 )同学们,如果现在让你写一篇日记,你会写什么?想一想今天或最近几天发生的事情。 3、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 ①第一行写上日期、星期几、天气情况,三部分居中写,中间各空一个格。 ②正文:日记一般不写题目,每段开头空两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地了解了日记,并尝试着写了一篇日记。谁来说说关于日记你都知道了什么? 一、复习上节课的所学 1、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①可以帮助我们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有趣的事情、深刻的感悟、精彩的瞬间,帮助我们留住美好的回忆 ②日记是一个倾诉心声的好地方,那些不愿让人知道的小秘密、小想法可以写在日记里③日记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作文的素材呢④坚持写日记,我们的写作水平也会渐渐提高 2、日记里可以写些什么? 同学们,其实日记的内容非常宽泛,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日记的格式是怎样的? ①第一行写上日期、星期几、天气情况,三部分居中写,中间各空一个格。 ②正文:日记一般不写题目,每段开头空两格。 二、展示优秀习作 1、 自由朗读 2、 优秀习作者上台展示朗读自己的习作 3、 师生共同评价 三、修改习作 根据教师的修改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学会查字典 2、正确书写生字,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 3、理解词语、成语的含义。 4、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大胆交流、勇敢发言,总结学习的好方法。 5、通过分析每个季节的特点,写出形容词。 6、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描写四季的成语。 【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交流平台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 2、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 (1)查字典理解词语。 (2)拆分组合法理解词语。 一个词语, 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 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 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忠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 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 (3)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5)动作演示法等。 词句段理解 1、大家利用各种方法自由理解词语“憧憬”“忐忑不安”。 2、交流词语的意思,并说明你是用什么办法来理解的? 3、补充练习(多种方法理解黑体词语。) (1)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 (2)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说:“就这么定了。” 书写提示 1、怎样才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呢? 2、大家思考,然后交流自己的做法 (读写姿势、卷面整洁、笔画) 3、出示课本上小伙伴的做法 4、观察这八个生字,交流怎样写漂亮 5、强调重点 6、学生写字 7、按照提示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所有词语,指导学生读准确。 2、自由读----领读-----齐读 3、交流你读懂了哪个词语? 4、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这些都是描写秋天的成语) 6、逐行出示成语理解积累 第一行:描写秋天天气 第二行:描写秋天植物 第三行:描写丰收景象 7、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 补充成语: 金风送爽、秋风萧瑟、秋雨绵绵 瓜果飘香 秋色宜人、红叶似火、春兰秋菊 词句段运用 1、秋天景色宜人,瓜果飘香,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秋天的成语,那春夏冬这三个季节该用哪些词语形容呢? 2、思考。 3、讨论:春天有什么特点?该用什么词语形容? 补充:春暖花开 春回大地 莺歌燕舞 柳绿花红 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 4、按照上述方法,为夏天、冬天找到词语朋友。 5、交流词语 补充: 夏:夏日炎炎 挥汗如雨 骄阳似火 绿树成荫 冬:寒冬腊月 鹅毛大雪 冰天雪地 寒风刺骨 板书设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