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贾生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贾生

贾 生 R·七年级语文下册 【李商隐】(约813年—约 858年),晚唐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谿)生, 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 内(今河南沁阳),祖辈 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走近作者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 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 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 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 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 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 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 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写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 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 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 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 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 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相关介绍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 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世称贾生。 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 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 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 《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 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 《鵩鸟赋》最为著名。 读诗歌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咨询,征求意见。 汉代未央宫前 殿的正室。 被贬谪的大臣。这里指曾 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人能比。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指汉文帝向前移动座 席,靠近贾谊,以便 更好地倾听。 徒然 指百姓。 大意: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 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 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 提国事民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品诗句 ①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首句 特标“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 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求贤”而 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 遗贤”的程度。 ②次句隐括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 叹配合,侧面烘托出贾谊少年才俊、议论风发、 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 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 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 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 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可怜夜半虚前席”  “可怜”,一方面是为末句——一篇之警策 预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这里貌似轻 描淡写的“可怜”,比剑拔弩张的“可 悲”“可叹”更为含蕴,更耐人寻味。仿佛 给文帝留有余地,其实却隐含着冷隽的嘲讽, 可谓似轻而实重。 “虚”者,徒然之谓。虽 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对 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 姿态从根本上产生了怀疑, 可谓举重而若轻。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 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 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 “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 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 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 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 《贾生》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 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 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 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主旨探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