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6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中考数学压轴题满分攻略考典文档
第三部分 压轴题的满分攻略 概论 压轴题多练一道就自信一分,因此要加强压轴题的规律性训练. 最后两道压轴题是选拔性的题目,要挑战满分或者冲刺名校的同学需要在这两道题目上多加训练. 压轴题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整理分析、归类总结近8年的压轴题,总体上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图形运动中的函数关系问题,二是点的存在性问题,三是计算说理问题. 我们浏览一下近8年的最后两道压轴题的布局: 第24题 第25题 2005年[来源:Zxxk.Com] 统计题[来源:学_科_网Z_X_X_K][来源:Zxxk.Com] (1)证明三角形相似[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 (2)求函数关系式——由相似 (3)计算线段的长,分类讨论 2006年 (1)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 (1)证明三角形相似 (2)三角形旋转,抛物线平移 (2)求函数关系式——由相似 (3)存在性——面积问题 (3)存在性——圆的位置 2007年 (1)几何计算,反比例函数,点的坐标 (1)几何证明——角平分线 (2)计算说理,求证平行 (2)求函数关系式——由相似 (3)存在性——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 (3)存在性——直线与圆相切 2008年 (1)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顶点坐标 (1)求函数关系式——由面积 (2)几何说理计算,分类讨论 (2)存在性——两圆相切 (3)存在性——三角形相似 2009年 (1)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 (1)几何计算 (2)存在性——等腰三角形 (2)求函数关系式——由面积、比例线段 (3)存在性——两圆相切 (3)说理求值,证明直角 2010年 (1)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 (1)存在性——三角形相似 (2)计算说理——平行四边形 (2)几何计算 (3)求函数关系式——由比例线段 2011年 (1)计算——两点间的距离 (1)几何计算 (2)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 (2)求函数关系式——由比例线段 (3)存在性——菱形 (3)存在性——三角形相似 2012年 (1)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 (1)几何计算 (2)说理计算——相似比 (2)计算说理——垂径定理,中位线 (3)说理计算——相似比 (3)求函数关系式——由面积 如果你的目标是重点中学,在挑战这两道题目前,请你先回头一分钟再确认一下: 1—23题漏解了哪道题?自信都准确无误了吗?你用掉的时间超过45分钟了吗? 把第24、25题先通读一遍,如果时间不够用的话,你一定要拿下的是哪几个小题? 最值得提醒你的是,不要急于在答题纸上写字,胸有成竹了,写好不用3分钟. 压轴题的书写空间是很有限的,一道4—5分的分类讨论题,要演算一个页面的,你需要写上去的,只是两三行. 写少了丢分,写多了空间不够.如何做好书写的层次性、简洁性、规范性,怎样写最好?《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附光盘)》一书是最好的范例. 《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附光盘)》(第六版)一书(以下简称本书)从2012年上海各区县中考模拟试题和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收录了200道压轴题,书中每一道题目由出处、动感体验、思路点拨、满分解答和考点伸展等五个板块组成.光盘中每一道题目有三个配套的课件,同学们可以自己按照说明操作几何画板和超级画板课件,也可以视频观看每一道题目的讲解. 最值得推荐的是本书按照解题策略把题目分为19个小类.例如第一部分的存在性问题,按照相似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相切、线段和差的最值等分为8小类存在性问题,可以帮助同学们进行类型识别训练和解题策略训练,对挑战满分很有帮助. 第三部分我们按照压轴题的类型归纳为11个考典进行满分攻略分论.每一个考典我们配备了4道训练题,是我们从2012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压轴题中筛选出来与这个考典相关的题目. 考典30 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真题典藏】 1.(2009年上海市第24题)(本题满分12分,每小题满分各4分)在直角坐标平面内,O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1,0),点C的坐标为(0,4),直线CM∥x轴(如图1所示),点B与点A关于原点对称,直线 y = x + b(b为常数)经过点B,且与直线CM相交于点D,联结OD. (1)求b的值和点D的坐标; (2)设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若△POD是等腰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如果以PD为半径的圆P与圆O外切,求圆O的半径. 图1 图2 2.(2009年黄浦区第25题)如图2,在△ABC中,,、分别是边、上的两个动点(不与、重合),且保持,以为边,在点的异侧作正方形. (1)试求△ABC的面积; (2)当边与重合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3)设,△ABC与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试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4)当△BDG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的长. 3.(2014年上海市第25题)如图3,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5,BC=8,cosB=,点P是边BC上的动点,以CP为半径的圆C与边AD交于点E、F(点F在点E的右侧),射线CE与射线BA交于点G. (1)当圆C经过点A时,求CP的长; (2)联结AP,当AP//CG时,求弦EF的长; (3)当△AG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圆C的半径长. 图3 备用图 【满分攻略】 我们先来解读第1题(2009年上海市第24题)的第(2)题,学习“求等腰三角形POD的存在性”的策略: 由第(1)题解得点D的坐标为(3,4). 首先,仿照英语中的首字母填空,分三种情况①PO=PD;②OP=OD;③DO=DP. 第二步,拿起尺、规,确定点P的位置和个数. ①当PO=PD时,点P在OD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3); ②当OP=OD时,以O为圆心,OD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正半轴于P(如图4); ③当DO=DP时,以D为圆心,DO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正半轴于P(如图5). 第三步,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①当PO=PD时,由点D的坐标可以知道cos∠O,解Rt△POE可以求得OP的长; ②当OP=OD时,那么OP=OD=5; ③当DO=DP时,根据“三线合一”可以知道OP=2CD=6. 第四步,数形结合写出点P的坐标为①;②(5,0);③(6,0). 图3 图4 图5 这道题目还有三个策略:1.歇歇脚再走:如果第(1)题点D的坐标求解错误,那么第(2)、(3)的探究就是徒劳无益. 2.心动不如行动,磨刀不误砍柴功:由第(1)题解得D(3,4),画三个示意图,拿出尺、规,规范准确的画出三个等腰三角形,在每个图形中标注等量或者数量,这样,很多的结论和思路尽在不言中. 3.这道小题4分,写少了丢分,写多了空间不够.怎样写最好?3或4行足矣. (2)①当PO=PD时,作PE⊥OD于E,由,得. ②当OP=OD时,那么OP=OD=5. ③当DO=DP时,OP=2CD=6. 所以P1,P2(5,0),P3(6,0). 注意每一行用标志性的语句当PO=PD时引领,如果行末空间大的话,把三个点的坐标分别写在行末也行. 不论怎么写,让阅卷老师一下子看清你的字、看懂你的层次和结果是首要的. 三个层次的序号和标志性的语句引领,体现了你的分类思想和分类方法;结果对了,分数就拿到手了. 如果您想看本题第(2)、(3)的动态效果,打开《挑战中考数学压轴题》一书配套光盘中的文件“09上海24”. 我们再来解读第2题(2009年黄浦区第25题)的第(4)题, 求等腰三角形BDG的存在性. 由第(1)、(3)题知,在△BDG中,. 首先,仿照英语中的首字母填空,分三种情况①DB=DG;②BD=BG;③GB=GD. 第二步,画好三个锐角∠D,使得,拿起尺、规,确定点G的位置. ①当DB=DG时,以D为圆心画弧,交∠D 的两边于B、G(如图6); ②当BD=BG时,选一点B,以B为圆心,BD为半径画弧交另一边于G(如图7); ③当GB=GD时,选一点B,点G在BD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8). 第三步,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①如图6,当DB=DG时,,解得. ②如图7,当BD=BG时,,即,解得. ③如图8,当GB=GD时,,即,解得 . 图6 图7 图8 这道题目还有两个策略:1.歇歇脚再走:确认第(1)、(3)无误.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需要从森林中为第(4)题取柴的三棵树是: . 考典30 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1.如图1,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3, 0)、C(0 ,3)三点,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2.如图2, 点A在x轴上,OA=4,将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至OB的位置. (1)求点B的坐标; (2)求经过A、O、B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O、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2 3.如图3,在△ABC中,AB=AC=10,,点D在AB边上(点D与点A,B不重合),DE∥BC交AC边于点E,点F在线段EC上,且,以DE、EF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DEFG,联结BG. (1)当EF=FC时,求△ADE的面积; (2)如果△DBG是以D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求AD的值. 图3 4.如图4,已知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M是BC的中点.P(0,m)是线段OC上一动点(C点除外),直线PM交AB的延长线于点D. (1)求点D的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当△AP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m的值. 图4 考典30 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1.(1) y=-x2+2x+3. (2)设点M的坐标为(1,m). 在△MAC中,AC2=10,MC2=1+(m-3)2,MA2=4+m2. ①如图1,当MA=MC时,MA2=MC2.解方程4+m2=1+(m-3)2,得m=1. 此时点M的坐标为(1, 1). ②如图2,当AM=AC时,AM2=AC2.解方程4+m2=10,得. 此时点M的坐标为(1,)或(1,). ③如图3,当CM=CA时,CM2=CA2.解方程1+(m-3)2=10,得m=0或6. 当M(1, 6)时,M、A、C三点共线,所以此时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为(1,0). 图1 图2 图3 2.(1)B. (2). (3)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2,设点P的坐标为(2, y). ①当OP=OB=4时,OP2=16.所以4+y2=16.解得. 当P在时,B、O、P三点共线(如图4). ②当BP=BO=4时,BP2=16.所以.解得. ③当PB=PO时,PB2=PO2.所以.解得. 综合①、②、③,点P的坐标为,如图4所示. 图4 3.(1)如图2,作AM⊥BC,垂足为M. 在Rt△ABM中,AB=10,,所以BM=6,AM=8,BC=12. 所以. 设AE=x,当EF=FC时,.解得. 因为DE//BC,所以.所以. (2)设AE=x,那么. ①如图5,当DB=DG时,点G落在BC上,此时FC=0. 解方程,得x=8. ②如图6,当BD=BG时,BH垂直平分DG,此时. 由,得.解得. 图5 图6 4.(1)D (2,4-m). (2)在△APD中,,, . ①当AP=AD时,.解得(如图7). ②当PA=PD时,. 解得(如图8)或(不合题意,舍去). ③当DA=DP时,. 解得(如图9)或(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当△APD为等腰三角形时,m的值为,或. 图7 图8 图9 考典31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真题典藏】 1.(2008年上海市第25题)(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5分,第(2)小题满分4分,第(3)小题满分5分)已知AB=2,AD=4,∠DAB=90°,AD//BC(如图13).E是射线BC上的动点(点E与点B不重合),M是线段DE的中点. (1)设BE=x,△ABM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如果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与以线段DE为直径的圆外切,求线段BE的长; (3)联结BD,交线段AM于点N,如果以A、N、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ME相似,求线段BE的长. 图1 备用图 2.(2009年闸北区第25题)如图2,△ABC中,AB=5,AC=3,cosA=.D为射线BA上的点(点D不与点B重合),作DE//BC交射线CA于点E.. (1) 若CE=x,BD=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2) 当分别以线段BD,CE为直径的两圆相切时,求DE的长度; (3) 当点D在AB边上时,BC边上是否存在点F,使△ABC与△DEF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线段BF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2 备用图 备用图 3.(2010年上海市第25题)如图3,在Rt△ABC中,∠ACB=90°.半径为1的圆A与边AB相交于点D,与边AC相交于点E,连结DE并延长,与线段BC的延长线交于点P. (1)当∠B=30°时,连结AP,若△AEP与△BDP相似,求CE的长; (2)若CE=2,BD=BC,求∠BPD的正切值; (3)若,设CE=x,△ABC的周长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图3 图4(备用) 图5(备用) 4.(2011年上海市第25题)参见《考典38 由比例线段产生的函数关系问题 》第5题. 5.(2014年上海市第24题)如图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顶点为M的抛物线y=ax2+bx(a>0)经过点A和x轴正半轴上的点B,AO=BO=2,∠AOB=120°. (1)求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 (2)连结OM,求∠AOM的大小; (3)如果点C在x轴上,且△ABC与△AOM相似,求点C的坐标. 图6 【满分攻略】 我们先来解读第1题(2008年上海市第25题)的第(3)题,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第一步,把两个三角形涂上颜色或者画上阴影(如图6),寻找分类标准与分类方法. 一般来讲,不论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还是判定定理2,至少有一组角是相等的. 我们可以看到,∠ADN的大小是确定不动的,∠AND是钝角,∠ADN=∠DBE >∠MBE,因此按照与∠AND相等,分两种情况①∠ADN=∠BME;②∠ADN=∠BEM. 第二步,拿起三角尺,按照分类情况反复比划,画两个比较准确的示意图(如图7,图8),把相等的角都标记出来. 第三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① 如图7,当∠ADN=∠BME时, 经过等量代换,∠DBE=∠BME,这时△DBE与△BME就是我们熟悉的相似三角形的典型图“A字形”,那么,这样问题就转化为如何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ED的长. 已知直角梯形的两底和直腰,你说怎样求斜腰ED呢? ②如图8,当∠ADN=∠BEM时,经过等量代换,∠DBE=∠BEM,这时△DBE是等腰三角形,BC=2AD=8. 图6 图7 图8 还需要提醒的是,备用图暗示要分类讨论,合理利用试卷和答题纸上的备用图,不要急于乱画,先分好类,再反复比划,后落笔.图7不可能画准确,但是要接近,这样好观察图形间的关系. 示范一下书写,注意用标志性的语句引领书写的层次性和阅卷老师的眼球. (2)①当∠ADN=∠BME时,∠DBE=∠BME,这时△DBE∽△BME. ∴. ∴. ∴(舍去负值). ②当∠ADN=∠BEM时,∠DBE=∠BEM,这时△DBE是等腰三角形,BC=2AD=8. 综上所述,当△ADN与△BME相似时,BE的长为2或8. 我们再来解读第2题(2009年闸北区第25题)的第(3)题, 求等腰三角形DEF的存在性. 由第(1)、(3)题知,在△BDG中,. 第一步,寻找分类标准与分类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ABC是确定的,那么AB=5,AC=3,cosA=暗示了什么? △ABC是等腰三角形.由于DE//BC,因此当△ABC与△DEF相似时,△DEF与△ADE、△ABC是相似的等腰三角形. 因此我们按照DE为腰或者底边两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第二步,拿起尺、规,按照分类情况反复比划,画两个比较准确的示意图(如图9或图10,图11),把相等的角、边都标记出来. 第三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①当DE为等腰三角形DEF的腰时,不论你画的是图9还是图10,你都可以感受到DE是△ABC的中位线. 在图10中,很容易知道BF=DE=2.5. 在图9中,你能否敏锐地观察到△DBF与△EFC也是等腰三角形,并且△ABC∽△FEC,根据对应边成比例,这样你就可以计算出FC的长了,从而得到BF=4.1. 如果你比划出图9而反应不出图10,或者你比划出图10而反应不出图9,那说明你的思想还不成熟: 当DE为等腰三角形DEF的腰时,顶角的顶点是D还是E? 这是本题的二级(二次)分类.[来源:学*科*网] ②当DE为等腰三角形DEF的底边时,如图11,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此时,解得. 图9 图10 图11 我们用看图说话的形式来分析第3题(2010年上海市第25题)的第(1)题: 图12中的△ABC是30°角的直角三角形,因此图13中的△ADE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到图14中的△BDP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这样,如果△AEP与△BDP相似,那么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三角形AEP也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因此EP=EA=1,从而得到CE=0.5. 如果你苦思冥想没有思路,那么记住一个经验:遇到特殊角度,把能标注的度数都标注出来,或许就是柳暗花明. 图12 图13 图14 考典31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1.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2,3),线段AB垂直于y轴,垂足为B,将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90°,点B落在点C处,直线BC与x轴的交于点D. (1)试求出点D的坐标; (2)试求经过A、B、D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并写出其顶点E的坐标; (3)在(2)中所求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点F,使得以点A、E、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相似. 图1 2.如图2,已知直线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将△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使点A落在点C,点B落在点D,抛物线y=ax2+bx+c过点A、D、C,其对称轴与直线AB交于点P.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点M在x轴上,且△ABM与△APD相似,求点M的坐标. 图2 [来源:学科网ZXXK] 3.如图3,在矩形ABCD中,AB=12cm,BC=8cm.点E、F、G分别从A、B、C三点同时出发,沿矩形的边按逆时针方向运动.点E、G的速度均为每秒2cm,点F的速度为每秒4cm.当点F追上点G(即点F与点G重合)时,三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钟.若点F在矩形的边BC上移动,当t为何值时,以E、B、F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F、C、G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请说明理由. 图3 4.如图4,AB⊥BC,AD//BC, AB=3,AD=2.点P在线段AB上,联结PD,过点D作PD的垂线,与BC相交于点C.设线段AP的长为x. 当△APD∽△DPC时,求线段BC的长. 图4 [来源:Z_xx_k.Com] 考典31 相似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1.(1)D (3,0). (2)y=-x2+2x+3.顶点E (1,4). (3)如图1,图2,在△ACD中,由A(2,3)、C(2,1)、D(3,0), 得∠ACD=135°,CD=,CA=2. 由A(2,3)、E(1,4), 知AE=,AE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夹角为45°. 因此要使得△AEF与△ACD相似,只有点F在点E的上方时,∠AEF=135°. ①如图1,当时,.所以EF=2.此时点F的坐标为(1,6). ②如图2,当时,.所以EF=1.此时点F的坐标为(1,5). 图1 图2 2.(1)y=-(x+2)(x-1)=-x2-x+2. (2)B(0,1),D(1,0),P . 因为△APD是钝角等腰三角形,如果△ABM与△APD相似,那么 △ABM也是钝角等腰三角形,分两种情况: ①如图3,当BA=BM时,点A与点M关于y轴对称,此时点M的坐标为(2,0). ②如图4,当MA=MB时,点M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由,可得.所以OM=,此时点M的坐标为. 图3 图4 3.当F在BC上时,BE=12-2t, BF=4t,CF=8-4t,CG=2t. ①如图5,当时,.解得. ②如图6,当时,.解得.[来源:学§科§网Z§X§X§K] 图5 图6[来源:Zxxk.Com] 4.如图7,过点C作BC的垂线交AD的延长线于E. 当△APD∽△DPC时,,即.解得. 由△APD∽△EDC,得,即.所以. 因此BC=AE=AD+ED=4. 图7 考典32 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真题典藏】 1.(2008年卢湾区第24题)在坐标平面xOy中(如图1),已知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点在点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 ,且OC=2OA. (1)求这个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求点A到直线BC的距离;[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3)将△ABC沿直线AC翻折,使点B落到点B′,连结BB′,点Q是BB′的中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QCP是以Q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010年浦东新区第24题)如图2,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0),点B是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是函数图像上的一点,且△ABP是直角三角形. (1)求点P的坐标; (2)如果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A、B、P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如果第(2)小题中求得的二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于点C,过该函数图像上的点C、点P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D,试比较∠BPD与∠BAP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图1 图2 【满分攻略】[来源:Z§xx§k.Com] 上海中考很少考到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偶有区县在模拟考中训练一下. 借第1题(2008年卢湾区第24题),我讲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典型应用:我们可以用函数的解析式表示图像上点的坐标,用点的坐标可以表示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如图4,图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那么抛物线上点P的坐标可以设为.在图4中,点P到x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在图5中,点P到x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点P到y轴的距离可以用x表示. 我们先解完这道题,再点拨满分攻略. 解:(1)由,知. 因为,所以,因此,解得.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如图3,过点作,垂足为点. 在Rt△BOC中,,所以,. 在Rt△BAD中,,,所以. 图3 (3),且, ∴∠OCA=∠BCA,点落在轴上,,. 由于,所以. 设点P的坐标为. ①如图4,当时,过点P作PM⊥轴于点M, 则即 当时,P与B重合,∴; 当时,解得,∴. ②如图5,当时,过点P作PN⊥y轴于点N, 则△AOC∽△CNP,所以 解得(P与C重合,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为或或.[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图4 图5 我们从这道题的解题过程可以看到: 1.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A、B的坐标与a(a<0)的取值无关.由OC=2OA,数形结合可以确定点C的坐标,从而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 2.原题中只给了一个没有刻度的直角坐标系,因此解这道题目的第一障碍是画图. 3.第(2)题求A到直线BC的距离有什么意义呢? 由点A的坐标及点A到直线BC的距离,可以判定点A在∠OCB的平分线上,所以点B′落在 y 轴上,OQ垂直平分线段BB′,垂足为Q. 4.在抛物线上求点P,抛物线是画不准确的,但是你必须明确这么几点: 准确画出A、B、C、B′、Q五个点; 抛物线开口向下,过A、B、C三点,顶点在第一象限,抛物线与BB′的交点在CQ的右侧. 5.分类讨论直角△PQC的存在性,按直角顶点分和两种情况. 6.求点P的坐标,关键是构造相似三角形.构造的一般策略是过点P向坐标轴画垂线,这样通过数形结合就可以把线段的长用点的坐标表示出来. 我们来看第2题(2010年浦东新区第24题). 第(1)题,如果△ABP是直角三角形,第一意识是要分类,凭借直觉和经验,∠PAB不可能为直角. ①如图6,∠ABP为直角是显然的,点P与点B的横坐标相同. ②∠APB为直角真的存在吗?要分三步走:假如存在,列方程,根据方程的解判断是否真的存在. 当∠APB=90°时,OP是Rt△APB的斜边上的中线,OP=2. 设点P的坐标为,由OP2=4,得. 解得.如图7,此时点P的坐标为(,). 第(2)题,又要凭借直觉和经验,当∠ABP为直角时,经过A、B、P三点的抛物线显然不存在. 图6 图7 第(3)题,直觉和经验更重要,点C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如图8,由点C和点P的坐标,可以判断△OP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在图9中, ∠1与∠2是同角的余角, 而∠2与∠3是等腰三角形OAP的两个底角,经过等量代换,得到∠1等于与∠3. 可能初三的同学更容易想到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证明△DAP与△DPB相似(如图9),计算虽然麻烦,但是好不容易抓住思路了,就不要怕麻烦,仔细一些. 图8 图9 考典32 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1.如图1,已知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与y轴交于点C(0,-3),对称轴是直线x=1,直线BC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D.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求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 (3)点E为y轴上一动点,CE的垂直平分线交交抛物线于P、Q两点,且点P在第三象限.当以C、D、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图1 2.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4,0),点B的坐标为(0,b)(b>0).P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作PC⊥x轴,垂足为C.记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点P′不在y轴上),联结PP′、P′A、P′C.设点P的横坐标为a.是否同时存在a、b,使△P′C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a、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2 3.如图3,抛物线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 (1)求点A、B的坐标; (2)若直线l过点E(4, 0),M为直线l上的动点,当以A、B、M为顶点所作的直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三个时,求直线l的解析式. 图3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与二次函数y=k(x2+x-1)的图像交于点A(1,k)和点B(-1,-k).设二次函数的图像的顶点为Q,当△ABQ是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时,求k的值. 考典32 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1.(1)抛物线为. (2)直线BC为. (3),. [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 图1 图2 求点P的坐标的步骤是: 如图1,图2,先分两种情况求出等腰直角三角形CDE的顶点E的坐标,再求出CE的中点F的坐标,把点F的纵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解得的x的较小的一个值就是点P的横坐标. 2.①如图3,当∠P′AC=90°时,四边形P′ACP是正方形. 点P的坐标为(4,8),此时a=4,b=4. ②如图4,当∠P′CA=90°时,B、P、P′三点重合,与点P′不在y轴上矛盾,故此情况舍去. ③如图5,当∠AP′C=90°时,△PP′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2PP′=4OC.所以4+OC=4OC.此时.,b=2. 图3 图4 图5 3.(1)A(-4, 0)、B(2, 0). (2)如图6,过点A、B分别作x轴的垂线,这两条垂线与直线l总是有交点的,即2个点M. 以AB为直径的⊙G如果与直线l相交,那么就有2个点M;如果圆与直线l 相切,就只有1个点M了. 联结GM,那么GM⊥l. 在Rt△EGM中,GM=3,GE=5,所以EM=4. 在Rt△EM1A中,AE=8,,所以M1A=6. 所以点M1的坐标为(-4, 6),过M1、E的直线l为. 根据对称性,直线l还可以是. 图6 4.抛物线的顶点Q的坐标是,A、B关于原点O中心对称,当OQ=OA=OB时,△ABQ是以AB为直径的直角三角形. 由OQ2=OA2,得. 解得(如图7),(如图8). 图7 图8 考典33 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 【真题典藏】 1.(2008年青浦区第24题)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正比例函数(为自变量)的图像与双曲线交于点A,且点A的横坐标为. (1)求k的值. (2)将直线(为自变量)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直线BC,直线BC分别交轴、轴于B、C,如点D在直线BC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一点P,使以O、B、D、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 图1 图2 2.(2009年普陀区第25题)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原点,点A、C的坐标分别为(2,0)、(1,). 将△AOC绕AC的中点旋转180°,点O落到点B的位置,抛物线经过点A,点D是该抛物线的顶点.[来源:Zxxk.Com] (1)求证: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 (2)求a的值并说明点B在抛物线上; (3)若点P是线段OA上一点,且∠APD=∠OAB,求点P的坐标; (4)若点P是x轴上一点,以P、A、D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该平行四边形的另一顶点在y轴上,写出点P的坐标. 3.(2010年上海市第24题)参见《考典40 几何计算说理与说理计算问题》第3题. 4.(2011年上海市第24题)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如图3),一次函数的图像与y轴交于点A,点M在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且MO=MA.二次函数 y=x2+bx+c的图像经过点A、M. (1)求线段AM的长;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如果点B在y轴上,且位于点A下方,点C在上述二次函数的图像上,点D在一次函数的图像上,且四边形ABCD是菱形,求点C的坐标. 图3 【满分攻略】 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在2007年中考的第24题涉及过,在《考典34 梯形的存在性问题》中我们会引用这道题目.[来源:学科网ZXXK] 2010年中考的第24题也涉及到了平行四边形的说理计算问题,但不是存在性问题,在《考典40 几何计算说理与说理计算问题》中我们会讲到这道题目. 2010年中考的第24题考到了菱形的存在性问题,我们在这个考典里会解读这道题目。 我们先来解读第1题(2008年青浦区第24题)的第(2)题,探求菱形的存在性: 由第(1)题解得直线BC为,△BOC是腰长为4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第一步,确定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 四个点O、B、D、P中,两个定点O和B,两个不确定的点D和P,点在直线上,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你认为因D而P?还是因P而D? 那么我们以OB为分类的标准,按照OB为菱形的对角线或者边分两种情况. 第二步,拿起尺、规,确定点D和P的位置以及菱形的个数. ①当OB为菱形的对角线时,OB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BC于D,点D关于OB的对称点为P(如图4); ②当OB为菱形的边时,那么以OB为半径画圆,圆心是O还是B? 如果以O为圆心,以OB为半径画圆(如图5),那么圆与直线BC的两个交点在哪里?你能确定点P吗? 如果以B为圆心,以OB为半径画圆(如图6),那么圆与直线BC有几个交点?你能确定点P吗? 数一数,总共确定了几个菱形? 第三步,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①如图4,如果以OB为菱形的对角线,那么DP与OB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此时点的坐标为. ②如图5,如果以OB、OD为菱形的邻边,由OD=OB=4,可知点D与C重合. 此时点的坐标为. ③如图6,如果以BO、BD为菱形的邻边,则点P在直线上. 由OP=OB=4,可得. 解得,. 因此点的坐标为或. 综上所述,点的坐标为,,,. 图4 图5 图6 关于这道题,我怎么都觉得它更像一道画图题,你认为呢? 你的笔袋里常备有圆规和一副三角板吗? 四个菱形中,不论你漏掉了哪一个,都说明你的思想很不成熟,这道题进行了三级(三次)分类: 我们再来解读第2题(2009年普陀区第25题),探求平行四边形的画法: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我们知道点D在OA的垂直平分线上. 第一步,确定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 设平行四边形的另一个点为F,在四个点P、A、D、F中,两个定点A和D,两个不确定的点P和F,点P在x轴上,点F在y轴上,你认为因P而F?还是因F而P? 那么我们以AP为分类的标准,按照AP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或者边分两种情况. 第二步,拿起尺、规,确定点P和F的位置以及平行四边形的个数. ①当AP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那么AP//DF,AP=DF. 过点D画x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F;以A为圆心、DF为半径画圆与x轴有两个交点P1与P2(如图7). ②当AP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点D、F到x轴的距离相等.此时的点F与图7中的点F有什么位置关系呢?此时的点P3与图7中的点P1有什么位置关系呢(如图8)? 第三步,具体情况具体解决了. 如图7, ,,如图8, . 图7 图8 解这道小题时,你是否觉得: 另起炉灶另画图,要比在原图上比比画画好多了. 图画准确了,答案就在图形中. 第4题(2011年上海市第24题)最大的障碍是没有图形,准确画出两条直线是基本要求,抛物线可以不画出来,但是对抛物线的位置要心中有数. 根据MO=MA确定点M在OA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9),并且求得点M的坐标,是整个题目成败的一个决定性步骤. 第(1)题求得M,. 第(2)题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第(3)题求点C的坐标,先把抛物线的大致位置描绘一下:开口向上,与y轴交于点A (0,3),过点M,对称轴在点M的右侧. 现在我们来描绘菱形ABCD的大致位置:如图10,点B在点A的下方,点C在抛物线上,那么点C应该在点B的右侧了,点D在点A的右侧偏上的位置. 解法一,先根据菱形的边长、直线的斜率,用待定字母m表示点C的坐标,再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待定的字母m. 如图10,设四边形ABCD为菱形,过点A作AE⊥CD,垂足为E. 在Rt△ADE中,设AE=4m,DE=3m,那么AD=5m. 因此点C的坐标可以表示为(4m,3-2m). 将点C(4m,3-2m)代入,得. 解得或者m=0(舍去). 因此点C的坐标为(2,2). 图9 图10 解法二,设点C和点D的坐标分别为、,由DA2=DC2,得.解得x=0或者x=2.x=0的几何意义是点C与点D重合,菱形ABCD不存在. 如果第(3)题中,把“四边形ABCD是菱形”改为“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那么还存在另一种情况: 如图11,点C的坐标为. 图11 考典33 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x2+2x+c过点A(-1,0),直线l:与x轴交于点B,与y轴交于点C,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M;抛物线的顶点为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D的坐标. (2)若N为直线l上一动点,过点N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交于点E.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N,使得以点D、M、N、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N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2.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如图2),一次函数的图像与y轴交于点A,点M在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且MO=MA.二次函数y=x2+bx+c的图像经过点A、M.[来源:学科网] (1)求线段AM的长;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如果点B在y轴上,且位于点A下方,点C在上述二次函数的图像上,点D在一次函数的图像上,且四边形ABCD是菱形,求点C的坐标. 图2 3.将抛物线c1:沿x轴翻折,得到抛物线c2,如图3所示. (1)请直接写出抛物线c2的表达式; (2)现将抛物线c1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为M,与x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A、B;将抛物线c2向右也平移m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为N,与x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D、E.在平移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A、N、E、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的情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3 4.如图1,在Rt△ABC中,∠C=90°,AC=6,BC=8,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C向点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边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D//BC,交AB于点D,联结PQ.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t≥0). (1)直接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B=_______,PD=_______; (2)是否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并探究如何改变点Q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DBQ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的速度. 图1 考典33 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 [来源:学#科#网] 1.(1)抛物线为y=-x2+2x+3,顶点D为(1,4). (2)当x=1时,.所以点M的坐标为(1,). 所以DM=.因此NE=. ①如图1,当E在N上方时,. 整理,得.解得x=,或x=1(此时N与M重合,舍去). ②如图2,当N在E上方时,. 整理,得.解得. 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点N的横坐标为 . 图1 图2 2.(1).(2). (3)如图3,设四边形ABCD为菱形,过点A作AE⊥CD,垂足为E. 在Rt△ADE中,设AE=4m,DE=3m,那么AD=5m. 因此点C的坐标可以表示为(4m,3-2m). 将点C(4m,3-2m)代入,得. 解得或者m=0(舍去).因此点C的坐标为(2,2). 图3 3.(1)抛物线c2的表达式为. (2)在等腰三角形ABM中,因为AB=2,AB边上的高为,所以△ABM是等边三角形.同理△DEN是等边三角形. 当四边形ANEM是矩形时,B、D两点重合. 因为起始位置时BD=2,所以平移的距离m=1. 图4 4.(1)QB=8-2t,PD=. (2)当点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时,四边形PDBQ不可能为菱形.说理如下: 在Rt△ABC中,AC=6,BC=8,所以AB=10.[来源:Z+xx+k.Com] 已知PD//BC,当PQ//AB时,四边形PDBQ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即.解得. 此时在Rt△CPQ中,,. 所以,. 因此BQ≠BD.所以四边形PDBQ不是菱形. 如图5,作∠ABC的平分线交CA于P,过点P作PQ//AB交BC于Q,那么四边形PDBQ是菱形. 过点P作PE⊥AB,垂足为E,那么BE=BC=8. 在Rt△APE中,,所以. 当PQ//AB时,,即. 解得.所以点Q的运动速度为. 图5 考典40 几何计算说理与说理计算问题 【真题典藏】 1. (2007年上海市第24题)参见《考典35 梯形的存在性问题》第1题,如图1. 2. (2008年上海市第24题)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二次函数y=-x2+bx+3的图像经过点A(-1,0),顶点为B.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顶点B的坐标; (2)如果点C的坐标为(4,0),AE⊥BC,垂足为点E,点D在直线AE上,DE=1,求点D的坐标.[来源:学&科&网] 图1 图2 3.(2010年上海市第24题)如图3,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抛物线y=-x2+bx+c过点A(4,0)、B(1,3).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并写出该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记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l,设抛物线上的点P(m,n)在第四象限,点P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E,点E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F,若四边形OAPF的面积为20,求m、n的值. 图3 4.(2012年上海市第24题)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6x+c的图像经过点A(4, 0)、B(-1,0),与y轴交于点C,点D在线段OC上,OD=t,点E 在第二象限,∠ADE=90°,,EF⊥OD,垂足为F.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线段EF、OF的长(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3)当∠ECA=∠OAC时,求t的值. 图4 【满分攻略】 我们用三种方法证明第1题(2007年上海市第24题)的第(2)题DC//AB: 方法一,由于点在双曲线上,所以. 因为,,所以,因此DC//AB. 这里依据“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判定定理推论”. 方法二,因为,, 所以,因此DC//AB. 方法三,如图6,由反比例函数的图形与性质,知△AOC与△BOD的面积相等. 图5中的△ADC与图6中的△AOC的面积相等,图5中的△BCD与图6中的△BOD的面积相等,经过等量代换,图5中的△ACD与△BCD的面积相等.因为这两个三角形是同底CD的,因此它们是同底等高的三角形,所以DC//AB.[来源:学&科&网Z&X&X&K] 图5 图6 图7 其中方法一和方法二是通过计算进行说理,方法三是说理证明. 第2题(2008年上海市第24题)的第(2)题求点D的坐标是几何计算. 准备动作:. 罗列点:A(-1,0),B(1,4),C(4,0). 画图:先画直线BC,过点A向BC画垂线,垂足为E. 拿起圆规,以E为圆心,1长为半径画圆,圆与直线AE有几个交点?这就是行动体现思想,你画图的过程已经体现了分类讨论思想,点D有两个(如图7). 试问有必要画抛物线吗? 解题的过程反复用到数形结合思想——不要问为什么——拿来就用.示范一下: 注意标志性语句的引领作用,体现书写的层次性,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 第3题(2010年上海市第24题)的第(1)题做完之后停一停,确认无误之后再作第(2)题,否则就是徒劳无益. 第(1)题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用配方法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无需画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4x,对称轴为直线x=2,顶点坐标为(2,4). 第(2)题的最大障碍就是画示意图了,事实上,无需画出抛物线,如图8,只要顺次画出点A、对称轴、点P的大概位置(在点A的右下方)、点E、点F,就可以直观感受到,四边形OAPE是等腰梯形,四边形OAPF是平行四边形. 说理是关键的一步: 平行四边形OAPF的底边OA=4是确定的,高是点P到x轴的距离,用点P的纵坐标表示为-n,列方程-4 n=20容易求的n=-5.解方程-m2+4m=-5,会得到m有两个解,根据题目条件“点P(m,n)在第四象限”舍去不合题意的解. 如果不用上述几何说理的方法,我们也可以根据点的坐标特征进行说理: 这个说理方法的最大困难是用m表示点F的坐标(4-m,n). 图8 第4题(2012年上海市第24题),DE和AD横看成岭侧成峰,DE∶AD=1∶2,既是Rt△ADE的两条直角边的比,也是两个相似的△DEF和△ADO的斜边比. 第(1)题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y=-2x2+6x+8,与y轴交于点C(0,8). 第(2)题,如图9,在Rt△ADE中,已知,所以. 已知∠ADE=∠EFD=90°,所以∠DEF与∠ADO都是∠EDF的余角. 因此∠DEF=∠ADO. 所以△DEF∽△ADO.因此,即. 于是得到,.所以. 图9 图10 第(3)题难在示意图怎么画?在森林中认识树木:当∠ECA=∠OAC时,如果延长CE与x轴交于点M,根据等角对等边,那么△MAC是等腰三角形,MA=MC.这样我们作AC的垂直平分线先找到点M,在MC的适当位置画一个点E,这样示意图就画好了. 如图10,设AC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交于点M,那么MA=MC,∠MCA=∠MAC. 当∠ECA=∠OAC时,点E在MC上. 由于,而OA=4,OC=8,所以. 因此.所以MO=6. 由EF//MO,得,即.解得t=6. 考典40 几何计算说理与说理计算问题 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6x+c的图像经过点A(4, 0)、B(-1,0),与y轴交于点C,点D在线段OC上,OD=t,点E在第二象限,∠ADE=90°,,EF⊥OD,垂足为F.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线段EF、OF的长(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3)当∠ECA=∠OAC时,求t的值. 图1 2.如图2,已知△ABC中,∠ACB=90°,点P到∠ACB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A=PB. (1)先用尺规作出符合要求的点P(保留作图痕迹,不需要写作法),然后判断△ABP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设PA=m,PC=n,试用m、n的代数式表示△ABC的周长和面积; (3)设CP与AB交于点D,试探索当边AC、BC的长度变化时,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试求出这个不变的值,若变化,试说明理由. 图2 3.在△ABC中,∠BAC=90°,AB<AC,M是BC边的中点,MN⊥BC交AC于点N.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A以每秒厘米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N出发沿射线NC运动,且始终保持MQ⊥MP.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1)△PBM与△QNM相似吗?以图3为例说明理由; (2)若∠ABC=60°,厘米. ①求动点Q的运动速度; ②设△APQ的面积为S(平方厘米),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探求BP2、PQ2、CQ2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图3为例说明理由. 图3 4.在Rt△ABC中, AB=BC=4,∠B=90°,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C的中点M处,将三角板绕点M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与边AB、BC或其延长线上交于D、E两点(假设三角板的两直角边足够长),如图4、图5表示三角板旋转过程中的两种情形. (1)直角三角板绕点M旋转过程中,当BE= 时,△MEC是等腰三角形; (2)直角三角板绕点M旋转到图1的情形时,求证:MD=ME; (3)如图6,若将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M在斜边AC上移动,设AM∶MC=m∶n(m、n为正数),试判断MD、M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图4 图5 图6 考典40 几何计算说理与说理计算问题 [来源:学#科#网Z#X#X#K] 1.(1)y=-2x2+6x+8. (2)如图1,在Rt△ADE中,已知,所以. 已知∠ADE=∠EFD=90°,所以∠DEF与∠ADO都是∠EDF的余角. 因此∠DEF=∠ADO. 所以△DEF∽△ADO.因此,即. 于是得到,.所以. 图1 图2 (3)如图2,设AC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交于点M,那么MA=MC,∠MCA=∠MAC. 当∠ECA=∠OAC时,点E在MC上. 由于,而OA=4,OC=8,所以. 因此.所以MO=6. 由EF//MO,得,即.解得t=6. 2.(1)求作点P的作图痕迹如图3所示.△P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如下: 作PM⊥AC,PN⊥BC,垂足分别为M、N. 因为点P在∠ACB的平分线上,所以PM=PN. 又因为PA=PB,所以Rt△APM≌Rt△BPN(HL).因此∠1=∠2. 又因为∠2与∠BPM互余,所以∠1与∠BPM互余,即∠APB=90°. 所以△PA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如图4,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AB中,PA=m,所以AB=m.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MPC中,PC=n,所以CM=n.[来源:学+科+网] 由Rt△APM≌Rt△BPN,得AM=BN.所以CA+CB=2CM=n. 因此△ABC的周长=AB+CA+CB=m+n. △ABC的面积可以这样割补: S△ABC=S正方形MPNC-S△PAB . (3)如图5,作DE⊥AC,DF⊥BC,垂足分别为E、F,那么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CD=DE=DF. 设AD=x,BD=y. 由,,两式相加,得. 于是得到. 图3 图4 图5 3.(1)如图6,∠B与∠1都是∠C的余角,所以∠B=∠1. ∠BMP与∠NMQ都是∠PMN的余角,所以∠BMP=∠NMQ. 所以△PBM∽△QNM. (2)①当∠ABC=60°时,∠C=30°,. 由△PBM∽△QNM,得. 而已知BM=CM,所以. 因为,所以NQ=t.因此点Q的运动速度为每秒1厘米. ②在Rt△ABC中,∠B=60°,,所以AC=12,. 在Rt△CMN中,,∠C=30°,所以CN=8. 因此AN=4,AQ=4+t. 如图7,当P在BA上时,0≤t≤4,. 此时. 如图8,当P在BA的延长线上时, t>4,. 此时. 图6 图7 图8 (3)如图9,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BM的延长线于P′, 那么△QCP′是直角三角形,P′Q2=P′C2+CQ2. 因为P′C//AB,M是BC的中点,所以BP=CP′,PM=P′M. 所以QM垂直平分PP′,PQ=P′Q. 于是得到PQ2=BP2+CQ2. 图9 第(3)题容易想到代数方法,通过计算得到结论: , ,. 所以PQ2=BP2+CQ2. 4.(1)0,2,或. (2)如图10,△MGD≌△MHE,MD=ME. (3)如图11,△AGM和△MH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Rt△AGM∽Rt△MHC. 因此.又因为△MGD∽△MHE,所以. 图10 图11 后叙 一、这不是一本中考的试题集,这是一本关于中考解题策略的书,如叙家常. 二、本书分三部分,我们把每一部分概论中的第一句话摘录如下: 简单题错失一道将悔恨不已,因此要加强简单题的准确性训练. 简答题丢失一步将满分无望,因此要加强简答题的规范性训练. 压轴题多练一道就自信一分,因此要加强压轴题的规律性训练. 三、我们摘录每一部分的高频词语和经典语句: 第一部分的高频词语有:粗心,不要口算,即刻回头检查. 第二部分的经典语句有:没有不会的,只有不对的;重温课本;想好了再写——时间诚可贵,答对价更高;标志性语句的引领,表明书写的层次,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踩分点;中考的版面有限,不能写到框外,要注意扑捉命题意图哦! 第三部分的经典语句有:导航仪不代表体力——想的对不等于能做对;拿起尺、规画图,答案就在图形中;你的思想还不成熟——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歇歇脚再走,否则徒劳无益. 四、一位上高一的学生来看我,说他离梦想的那所市重点高中就差0.5分,要是再降1分,他肯定被录取了. 我笑笑. 他纳闷. 我解释说,例如数学,上海考生约10万人,减去极端高分和极端低分2万人,那么分数集中在100—140分之间的40分,平均每分2000人. 中考1分意味着什么呢? 五、这本书剖析近6年的中考数学题目——应该注意的问题、容易出现的失误、思维的出发点、书写的规范——你标记了多少认同的地方? 六、本书最牛的一句话——选择放弃也是一种好的策略,保证其他题目准确无误也是高分——压轴题中你不会的那道小题,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例如2012年最后两道压轴题皆因辅助线而难倒众生,其实第25题第(2)题需要添加的辅助线,本来是常见的联结两个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但是因为图形中其它线条的干扰,使众多考生没有发现这条辅助线.如果添加了这条辅助线,那么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七、或许你做对了,但是你写的字让人误解或者费解,吃亏的不是别人.这句话开始说过,这里再说一次;这句话语文老师一定也说过,理化和英语老师同样说过. 八、好运留给有准备的人——祝你好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