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徐州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08年徐州巿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徐州巿2008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数 学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8页.全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Ⅰ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第Ⅰ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4的平方根是 A.  B‎.2 ‎ C.  -2  D 16‎ ‎2.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截至‎5月26日12时,徐州巿累计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约为11 180万元,该笔善款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11.18‎‎×103万元   B.  1.118×104万元  ‎ C.   1.118×105万元   D.  1.118×108万元 ‎3.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 x≥-1  B. x≤-‎1 ‎ C.  x≠-1  D.  x=-1 ‎ ‎4.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x3+x3=x6 B. x3·x9=x‎27 C.(x2)3=x5 D. xx2=x-1‎ ‎5.如果点(3,-4)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那么下列各点中,在此图象上的是 A.(3,4)  B. (-2,-6)  C.(-2,6)  D.(-3,-4)‎ ‎6.下列平面展开图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其中沿正方形的边不能折成无盖小方盒的是 ‎   ‎ A          B          C         D ‎7.⊙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5和2,O1O2=3,则⊙O1和⊙O2的位置关系是 A.内含   B. 内切   C.相交   D.外切 ‎8.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正三角形   B.菱形   C.直角梯形   D.正六边形 ‎9.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是 A.抛掷1个均匀的骰子,出现6点向上 B.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 ‎(第10题图)‎ C.366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相同 D.实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 ‎10.如图,小明随意向水平放置的大正方形内部区域抛一个小球,则小球停在小正方形内部( 阴影)区域的概率为 A.    B.   C.   D.      ‎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第Ⅱ卷相应的位置上)‎ ‎11.因式分解:2x2-8=______▲________‎ ‎12.徐州巿部分医保定点医院2008年第一季度的人均住院费用(单位:元)约为:12 320,11 880,10 370,8 570,10 640, 10240.这组数据的极差是_____▲_______元.‎ ‎13.若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则___▲___.‎ ‎14.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_.‎ ‎15.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AB的延长线上,CD与⊙O相切于点D.若,若∠C=18°,则∠CDA=______▲_______.‎ ‎(第16题图)‎ ‎(第15题图)‎ ‎16.如图,Rt△ABC中,∠B=90°,AB=‎3cm,AC=‎5cm,将△ABC折叠,使点C与A重合,得折痕DE,则△ABE的周长等于____▲_____cm.‎ 第Ⅱ卷 三、解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7.计算:.‎ ‎18.已知 ‎19.解不等式组,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 ‎20.如图,一座堤坝的横截面是梯形,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坝高和坝底宽(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1.414,1.732‎ ‎(第20题图)‎ 四、解答题(本题有A、B两类题,A类题4分,B类题6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两类题中任意选做一题,如果两类题都做,则以A类题计分)‎ ‎21.(A类)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D=CD,求证:∠A=∠C.‎ ‎(B类)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C,求证:AD=CD. ‎ ‎(第21题图)‎ 五、解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22.从称许到南京可乘列车A与列车B,已知徐州至南京里程约为‎350km,A与B车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0∶7,A车的行驶时间比B车的少1h,那么两车的平均速度分别为多少?‎ ‎23.小王某月手机话费中的各项费用统计情况见下列图表,请你根据图表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项目 月功能费 基本话费 长途话费 短信费 金额/元 ‎5‎ (1) 该月小王手机话费共有多少元?‎ (2) 扇形统计图中,表示短信费的扇形的圆心角为多少度?‎ (3) 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4) 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4.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点B的坐标为(1,0)‎ ‎①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 ‎②画出将△ABC绕原点O按逆时针旋转90°所得的△A2B‎2C2,‎ ‎③△A1B‎1C1与△A2B‎2C2成轴对称图形吗?若成轴对称图形,画出所有的对称轴;‎ ‎④△A1B‎1C1与△A2B‎2C2成中心对称图形吗?若成中心对称图形,写出所有的对称中心的坐标.‎ 六、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5.为缓解油价上涨给出租车待业带来的成本压力,某巿自‎2007年11月17日起,调整出租车运价,调整方案见下列表格及图像(其中a,b,c为常数)‎ 行驶路程 收费标准 调价前 调价后 不超过‎3km的部分 起步价6元 起步价a 元 超过‎3km不超出‎6km的部分 每公里2.1元 每公里b元 超出‎6km的部分 每公里c元 设行驶路程xkm时,调价前的运价y1(元),调价后的运价为y2(元)如图,折线ABCD表示y2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线段EF表示当0≤x≤3时,y1与x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图表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 ‎①填空:a=______,b=______,c=_______.‎ ‎②写出当x>3时,y1与x的关系,并在上图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③函数y1与y2的图象是否存在交点?若存在,求出交点的坐标,并说明该点的实际意义,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6.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论断 ‎① OA=OC  ② AB=CD  ③ ∠BAD=∠DCB  ④ AD∥BC 请你从中选择两个论断作为条件,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作为结论,完成下列各题:‎ ‎①构造一个真命题,画图并给出证明;‎ ‎②构造一个假命题,举反例加以说明.‎ 七、解答题(第27题8分,第28题10分,共18分)‎ ‎27.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以A(-1,4)为顶点,且过点B(2,-5)‎ ‎①求该函数的关系式;‎ ‎②求该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③将该函数图象向右平移,当图象经过原点时,A、B两点随图象移至A′、B′,求△O A′B′的面积.‎ ‎28.如图1,一副直角三角板满足AB=BC,AC=DE,∠ABC=∠DEF=90°,∠EDF=30°‎ ‎【操作】将三角板DEF的直角顶点E放置于三角板ABC的斜边AC上,再将三角板DEF绕点E旋转,并使边DE与边AB交于点P,边EF与边BC于点Q ‎【探究一】在旋转过程中,‎ (1) 如图2,当时,EP与EQ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2) 如图3,当时EP与EQ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 根据你对(1)、(2)的探究结果,试写出当时,EP与EQ满足的数量关系式 为_________,其中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 ‎【探究二】若,AC=‎30cm,连续PQ,设△EPQ的面积为S(cm2),在旋转过程中:‎ (1) S是否存在最大值或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 随着S取不同的值,对应△EPQ的个数有哪些变化?不出相应S值的取值范围.‎ ‎(图3)‎ ‎(图3)‎ ‎(图2)‎ ‎(图1)‎ 参 考 答 案 ‎1.A 2.B 3.C 4.D 5.C 6.B 7.B 8.C 9.D 10.C ‎11. 2  12. 3750元  13.-1  14.   15.126°‎ ‎16.7cm ‎17.解:原式=1+1-3+2=1‎ ‎18.解:,将代入到上式,则可得 ‎19.解:     ‎ E F ‎20.解:如图所示,过点A、D分别作BC的垂线AE、DF分别交BC于点E、F,‎ 所以△ABE、△CDF均为Rt△,又因为CD=14,∠DCF=30°,所以DF=7=AE,且FC=712.1‎ 所以BC=7+6+12.1=‎25.1m.‎ ‎21.证明:(A)‎ 连结AC,因为AB=AC,‎ 所以∠BAC=∠BCA,同理AD=CD 得∠DAC=∠DCA 所以∠A=∠BAC+∠DAC=∠BCA+∠DCA=∠C ‎(B)如(A)只须反过来即可.‎ ‎22.解方程的思想.A车‎150km/h,B车‎125km/h.‎ ‎23.解:(1)125元的总话费 ‎(2)72°‎ ‎(3)‎ 项目 月功能费 基本话费 长途话费 短信费 金额/元 ‎5‎ ‎50‎ ‎45‎ ‎25‎ ‎(4)‎ ‎24. 解:如下图所示,‎ ‎(4)对称中心是(0,0)‎ ‎25.解:(1)  a=7, b=1.4, c=2.1‎ ‎(2)‎ ‎(3)有交点为其意义为当时是方案调价前合算,当时方案调价后合算.‎ ‎26.解:(1)②③为论断时,‎ ‎(2)②④为论断时,此时可以构成一梯形.‎ ‎27.解:(1)‎ ‎(2) (0,3),(-3,0),(1,0)‎ ‎(3)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