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三(含解析) 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单身贵族”“Duang”“we are伐木累”“此女要火”等大量新词、热词层毋不穷,这些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二面镜子,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社会的繁荣。这表明 A.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B. 新词、热词提升了我国文化实力 C. 新词、热词的出现是时代的进步 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答案】D 【解析】这些词语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社会的繁荣,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故D选项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夸大了这些词语的意义,排除;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文化的特点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 33 - / 33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2. 文化与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 ①③④② B. ④①③② 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①② 【答案】A 【解析】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合理的传导顺序为①③④②。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传导不合理;正确选项为A。 - 33 - / 33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 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末闻其香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③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搁物细无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项“久而不闻其臭,久而不闻其香”和④项“润物细无声”体现了潜移默化的特点,故①④符合题意;“乡音无改鬓毛衰”体现深远持久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②;③不能体现潜移默化的特点,故排除③。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对潜移默化的认识。 4. 2015年5月,第兰季大型音乐励志真人秀《中国梦之声》在东方卫视开播,节目“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这说明 ①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 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 33 - / 33 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开始使文化产品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可能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C 【解析】“大型音乐励志真人秀《中国梦之声》在东方卫视开播,节目释放‘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说明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故②③;①说法错误,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非根本因素,排除;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大众传媒 【特别提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消失,旧的传媒仍然在当今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5. 明代于谦曾写诗《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展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当 今也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史。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主要表明 ①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书籍具有的特有功能 ②读书能提高入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33 - / 33 ③积极爹加阅读活动有利予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 ④读书能够促进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社会作用、教育的作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把握题意。材料强调阅读对人的影响,阅读让人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得更多的理论文化知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满足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能够学习先进人物的品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②③符合题意;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不能以偏概全,以“书籍”代替“教育”,①错误;通过实践,人们可以促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且材料中并未涉及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的关系,④排除。故选C。 6.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观点强调了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②文化富有的国家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旧益突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33 - / 33 【答案】B 【解析】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观点强调了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①③项符合题意;文化富有是国家强大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②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④项在观点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乏,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7. 习近平强调“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要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因为 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障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④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⑧ D. ①④ 【答案】D - 33 - / 33 【解析】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因为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只有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才能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①④项符合题意;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②项说法错误;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8. 2015年以来××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和文物保护重点项目,让文物资源“活”起来,讲述精彩的淄博故事。因为文物资源是 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民族历史的不可替代的见证 ③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市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和文物保护重点项目,让文物资源“活”起来,讲述精彩的淄博故事。因为文物资源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民族历史不可替代的见证。①②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或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③项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泉,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文化遗产 - 33 - / 33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地位)。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意义和作用)。 9.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这表明 ①传统思想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③民族节日是—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清明节作为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④项符合题意;民族节日属于传统习俗,不属于传统思想,①项与题意不符;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 - 33 - / 33 10. 从《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影视剧到《渴望》《情满珠江》等情感剧作。从《还珠格格》《十三格格》等古装剧到《省委书记》《铁面无私》等现实剧。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热播,这表明 A. 影视剧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 B.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C. 各国都坚持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D. 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情怀 【答案】D 【解析】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电视剧在国外热播,表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情怀。D项符合题意;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A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融合与创新,B项与题意不符;C项说法过于绝对;正确选项为D。 【点睛】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 33 - / 33 11. 匾额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俗、文学,书法艺术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往往在古代的匾额中有所体现。送匾额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依然在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③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柏 ④传统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往往在古代的匾额中有所体现。送匾额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匾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依然在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③项与题意不符;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但不能起决定作用。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的继承(重要体现)四方面。 12. 别林斯基曾作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现实之于艺术和文学,就好像土壤之于它所培养的植物一样。”这说明 - 33 - / 33 A. 现实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B. 生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 艺术和文学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 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答案】D 【解析】“现实之于艺术和文学,就好像土壤之于它所培养的植物一样。”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D项符合题意;现实即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而不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A项说法错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B项说法错误;别林斯基的比喻没有体现艺术和文学的独特性,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为什么?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这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下列诗词名句与上述材料体现的人文思想不一致的是 A.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陈汉卿) - 33 - / 33 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C.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本也。(左传) D.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答案】C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选择与题意不一致的选项。材料强调的人文思想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A、B、D选项都体现了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与题意一致,排除;“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体现的是勤俭节约,故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4. “在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沧桑巨变背后,正是一个国家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它使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不断深化,让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材料体现《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 ②经济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 ③我国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 33 - / 33 【解析】①说法错误,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排除;在“国家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说明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故②符合题意;“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说明我国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故③符合题意;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 【名师技巧】对“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来把握。“是什么”——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核心;“为什么”——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怎么办”——把握在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15. 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它是一种特种工艺品,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它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深刻的民族内涵闻名中外。精美绝伦的景泰蓝艺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化 A. 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B.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 薪火相传,渐趋融合 【答案】B - 33 - / 33 【解析】精美绝伦的景泰蓝艺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项符合题意;AC项均与题意不符;D项“渐趋融合”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16. 齐鲁大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思想学说和文化风尚创造了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特质的地域文化。透过天人合一和帝王文化色彩的泰山文化,开拓、坚韧的黄河文化,创建仁义、礼制思想的孔孟文化,开放、纳新的海洋文化……我们可以领略到,不同区域的文化 A. 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B. 影响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 C. 深受地理历史因素影响 D. 由不同地域风俗习惯决定 【答案】C 【解析】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C项符合题意;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但又在长期的相互交流中,相互借鉴,相互吸收,且渐趋融合。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B项与题意不符;不同区域的文化是由各自区域的经济政治状况决定的,不是由不同地域风俗习惯决定,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1)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 33 - / 33 (2)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17. 古人认为,羊是膳食的美味,所以羊大为“美”;“美”与“善”同义故金文的“善”字从羊从二言,表示众口夸赞的意思,因此羊言为“善”;羊的性情温和驯顺,因“善”又有善良、慈善之义……由此可见 A.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 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C.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文化来自于生活,从“美”与“善”演变过程中的文化寓意中,可见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B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汉字形成的过程,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文化的世界性,C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体现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问题,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18. 2016年5月24日,文化部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899部《国家珍贵吉籍名录》和14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入选。此举 - 33 - / 33 ①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②有利于集中展示我国的民族文化 ③是基于古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④是基于古籍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文化部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此举是基于中华古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①③项符合题意;中华民族节日有利于集中展示我国的民族文化,②项说法错误;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④项说法错误; 【点睛】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19. 截止2015年,中国共有38相非遗项目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表一其中少数民族项目有14项。文化部认定的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少数民族传承人有524名。这表明 ①各民族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不同民族文化在相互融合中共同发展 ④文化遗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 33 - / 33 【解析】国家认定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其中不少是少数民族项目和少数民族非遗传统人,表明各民族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③项与题意不符;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 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0. 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睁,’12月l’§目为南景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两日” ①彰显了中华民族包容大度,有利于化解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的冲突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史为鉴,有助于引导人们珍爱生命、维护人类尊严 ③表明了中华民族铭记历史,有助于警示人们尊重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④反映了中华民族正视过去,有利于培育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民族精神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 33 - / 33 【答案】A 【解析】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设立“两日”,表明了中华民族铭记历史,有助于警示人们尊重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反映了中华民族正视过去,有利于培育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史为鉴,有助于引导人们珍爱生命、维护人类尊严。②③④项符合题意;国家设立“两日”目的不是化解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的冲突,而是铭记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①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21. 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族人民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要求我们 ①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②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统一 ③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互相借鉴和吸收,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实现“四个认同”,各民族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各民族文化要互相借鉴和吸收,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①④符合题意;②中“实现文化统一”否认了文化的民族性,否认了我国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说法错误;对于优秀外来文化,我们要博采众长,不能全部抵制,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 33 - / 33 【考点定位】我们的中华文化 【名师点睛】文化的交流 22. 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是这样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启示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 A. 加强管理—一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B.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创新发展 C. 推陈出亲——求同存异——以我为主——引领风尚 D. 履行责任——服务大众——继承传统——展望未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的“横渠四句”是这样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的话,强调了立心、立命、继绝学、开太平,启示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履行责任、服务大众、继承传统、展望未来。其它的说法皆不是完全正确的,因此班本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3.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5网络语象报旨》指出,网络语言低俗化的现象相当突出,已经由网络虚拟空间向现实生活渗透,向学校、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范的重点领域延伸:上述现象警示我们 ①必须提高人们辨识异质文化的能力 ②必须坚决取缔落后文化 - 33 - / 33 ③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分化的图谋 ④要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网络语言低俗化已经由网络虚拟空间向现实生活渗透的现象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提高人们辨识异质文化的能力,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侵蚀。①④项符合题意;对于落后文化的态度是改造和剔除,②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分化的图谋,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应该如何看待大众传媒的发展: 应全面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一方面,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因此,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24. 2016年猴年春晚节目多样,既有原创时代新曲,也有红色老歌;既重艺术,也重思想;年味浓浓,不乏亮点。在继承与创新中绽放精彩,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由此可见 ①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健康有益的文化 ②文艺表演应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 ③文艺表演应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 33 - / 33 ④文艺表演应满足观众的娱乐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2016年猴年春晚节目多样,既有原创时代新曲,也有红色老歌;既重艺术,也重思想;年味浓浓,不乏亮点。在继承与创新中绽放精彩,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由此可见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是健康有益的文化,文艺表演应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以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①②项符合题意;多样化并不等于多元化,③项说法错误;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多方面、多样化的,而不仅仅是娱乐化需求,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特点及原因: 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基本特点:多层次、多样化。 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但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25. 当今世界,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西方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动“文化帝国主义”,造成其母语流失、文化传统瓦解……面对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必须 - 33 - / 33 ①构筑文化长城抵制西方文化传播与渗透 ②增强全民族创造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避免文化多样性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①说法错误,对于西方文化应该辩证地对待,优秀成分可以吸收并保留,直接“抵制”的说法不妥; ②③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西方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动“文化帝国主义”,造成其母语流失、文化传统瓦解,对此,我们需要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需要对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创造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④说法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而不能“避免”。故本题选A. 【点睛】 - 33 - / 33 .............................. 26. 2017年5月27日,河南省首家好人馆——鹤照好人馆建成开馆。这里收录了××市,诞生的各级道德模范和好人126名,其中,荣获国家级荣誉42人,省级荣誉36人,市级荣誉48人。好人馆以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直观地展现了该市126名道德模范和好人的事迹,引起社会热烈反响。设立好人馆 ①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理论创新 ②拓展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渠道 ③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 ④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 - 33 - / 33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设立好人馆不涉及理论创新问题,也不涉及科学文化问题,①②项均与题意不符;设立好人馆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③④项与题意相符;正确选项为D。 27. 2017年5月26日,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评选表彰工作正式启动。道德模范是道德实践的榜样,要深入开展宣传学习活动,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可以 ①普及道德规范,弘扬传统道德 ②彰显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③凝聚道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④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A. ③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D 【解析】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可以凝聚道德力量,引领社会风尚,彰显了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②③项符合题意;我们要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①项说法错误;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怎么办:4点) - 33 - / 33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3)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4)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8. 2017年8月15日:在长沙万家丽高架的一段男交互相厮打的视频迅速在互联网上流传开来,这也让。路怒症,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南焦点。近年来“路怒症”有持续上升趋势,而这也导致往往一些小的交通事故最后演变成肢体冲突。所谓“路怒症”,是指汽车或其他机动车的驾驶人员有攻击性或愤怒的行为。“路怒症”是汽车时代一个世界通病。要克服“路怒症”,公民应该 ①提高自身整体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②发挥大众传媒功能,营造社会文明风尚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四有”公民 ④加强思想道穗修养,追求更高道德目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路怒症”是汽车时代一个世界通病。要克服“路怒症”,公民应该提高自身整体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思想道修养,追求更高道德目标。①④项符合题意;②③项不是对公民的要求,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 33 - / 33 【点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原因(为什么): (1)重要性(地位、作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2)必要性:①思想道德具有时代性,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这就要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②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即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需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9. 我国已经进入了从国家层面尚美、求美,从社会层面发现美、弘扬美,从个人层面认同美、追求美。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 ①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的自觉和活力 ②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关键作用 ③发挥文艺工作者文化创新的主体作用 ④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的自觉和活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在综合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不是关键作用,②夸大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30. - 33 - / 33 2017年2月26日,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搅动了上千万考生和家长的心弦。新增一项规定,“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获得5A级青年志愿者的,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这二举措有利于 ①发挥志愿者的引领作用,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 ②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提升青少年的道德自觉 ③坚定理想信念,追求永恒的思想道德目标 ④鼓励人们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文化教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教育部招生工作新增的这项规定有利于发挥志愿者的引领作用,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提升青少年的道德自觉,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①②项符合题意;没有永恒的思想道德目标,③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要激励人们提升思想道德修养,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1)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 理想。 (2)加强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 33 - / 33 (3)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4)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二、非选择题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备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茶文化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时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茶文化包括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 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称为“茶的祖国”。世界各国,凡提及誉事者,无蚕与中国联系在一起。茶,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1)从材料中你能体会出中华文化的哪些特点? (2)请你用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提出建议,以利于中华茶文化更好地传播到世界。 - 33 - / 33 【答案】(1)特点:①从“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能体会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从茶文化的含义及层次划分能体会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建议:①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加强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教育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③积极开展民间交往,利用旅游、聚会、各种形式政治活动等途径传播中华茶文化;④利用互联网等大众现代传媒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第一小问,难度不大,要求回答中华文化的特点,依据材料信息直接回扣教材知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即可。第二小问,设问范围明确,设问指向具体,运用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为中华茶文化更好地传播到世界提出建议。解答时,从商业贸易、教育、旅游、聚会、各种形式政治活动等文化传播的途径,及利用互联网等大众现代传媒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方面,展开精心作答即可。 考点:中华文化的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部中国发展史,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彰显和升华的过程。 - 33 - / 33 今天,中国思想领域日趋多样多变。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中华民族伟走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引领,遗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能够很好的发挥这种作用。唯有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才能找到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有效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有效避免社会分化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2016年1月19日,教育部印发《关手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把爱国主义融入各级教育各环节。 (1)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阐释教育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理由。 (2)请你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1)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凝聚社会共识,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避免社会分化可能带来的思想对立和混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答案示例:①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爱国主义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出爱国主义教育专题黑板报、墙报等。②利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和论坛讲座等形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③张贴爱国主义宣传标语以及利用学校广播电视宣传爱国主义等。 - 33 - / 33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阐释教育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理由。 (2)请你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出两条建议。 本题所要求的建议对于学生来说不陌生,学校经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注意不要脱离主题,要具体且有操作性即可。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爱国主义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出爱国主义教育专题黑板报、墙报等;可利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和论坛讲座等形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可利用学校广播电视、微信平台等宣传爱国主义等。 【点睛】A.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B.爱国主义的作用、特征和主题: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 33 - / 33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 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一致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某市在建设文化强市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开展“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的爱国热情,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信念;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在全市大力开展各种争优创先文明活动,大力宣扬诚信、文明、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科博会,在展示本市科技成果和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在交流中吸取了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加大对公益事业投入力度和文化企业扶持力度,围绕宜居城市和教育城市两大主题,不断提升该市的知名度;开展“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稿,全市掀起了一场共建关丽城市的热潮;联合多个部门整治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净化了文化环境! 结合材料中某市的做法,谈谈我们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案】①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文化活动,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信念。 ②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创建活动中,大力宣扬诚信、文明、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33 - / 33 ③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侍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利用科博会,促进了文化创新。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调动了群众广泛参与。 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大了对公益事业投入力度和文化企业扶持力度。 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联合多个部门整治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净化了文化环境。 【解析】本题以某市在建设文化强市的过程中开展“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文化活动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中某市的做法,谈谈我们应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考生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对材料的该市的具体的做法要进行充分解读,从其做法中提取出有效信息,然后充分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故本题考生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等角度依次展开即可。 - 33 - / 3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