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7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食品富含蛋白质的是( ) A.牛奶 B.米饭 C.大豆油 D.鲜橙汁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取少量液体 C. 加热液体 D. 称取氯化钠 3.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A.H2 B.2H C.2H2 D.2H+ 4.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C.用聚氯乙烯塑料作食品包装袋有害健康 D.为提高牛奶的含氮量,可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5.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50.0mL酒精与50.0mL蒸馏水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0mL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7.下列文字叙述与图象不相符的是( ) A. 等质量的Zn、Fe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 向盐酸和FeCl3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C. 常温下向pH=1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 D. 向一定量NaHC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8.下列过程中,不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粘土烧成陶瓷 B.大米酿成白酒 C.木材制成家具 D.牛奶变成酸奶 9.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发 B.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C.为了使养分还田而将植物秸秆焚烧处理 D.广泛使用酒精、沼气,即可解决能源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 二、填空与简答 10.锅炉发生爆炸,可能是由于锅炉内水垢过厚或缺水造成的.为了防止锅炉爆炸,常采用下列措施: (1)锅炉使用软水.生活中区别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 . (2)通过锅炉水位计指示情况,及时向锅炉内补充水.水位计应用了 原理. (3)定期清洗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请写出用稀盐酸清洗水垢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即可) . 1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 (1)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鼓起来.你推测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的物质可能分别是(写出一组物质即可) ; (2)使用装置B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也鼓起来.请你推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写出一个即可) ; (3)请你说出装置A、B中气球都能鼓起来的共同原理是 . 1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2)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3)某同学洗衣服,手抓洗衣粉放到水中时有发热的感觉,说明洗衣粉溶于水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4)亚硝酸钠(NaNO2)有良好的防腐作用,常用做肉类食品的添加剂;但过量食用会中毒,因而用量严格限制.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5)小红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 (填化学式). 1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安全和实验成功的前提,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实验的错误是 ; (2)图B所示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点即可); (3)图C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会导致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正确读出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是 ; (4)图D所示实验的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14.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为红色固体,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D的化学式: ; (2)写出①、②化学方程式:① ;② . (3)指出A与C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15.我校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钠”和“10%”字样.已知它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Ⅱ、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 溶液;③可能是NaCl. 【设计并实验】 (1)小强取样品少量,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变红色他认为猜想①正确,他的判断是否合理 ,原因是 . (2)小华为了检验该溶液到底是什么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②正确.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你还有别的检验方案吗?写出所需试剂及相应的现象(与小华选择试剂种类不能相同). . 三、计算与应用(共5分) 16.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 (2)此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7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食品富含蛋白质的是( ) A.牛奶 B.米饭 C.大豆油 D.鲜橙汁 【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从牛奶中富含蛋白质去分析解答; B、从米饭中主要的营养元素是糖类去分析解答; C、从大豆油中主要含有油脂去分析解答; D、从鲜橙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A、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A正确; B、米饭中主要的营养元素是糖类;故B错误; C、大豆油中主要含有油脂;故C错误; D、鲜橙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学化学、用化学,学会用化学的眼光看社会,看生活.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取少量液体 C. 加热液体 D. 称取氯化钠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称量器﹣托盘天平;加热器皿﹣酒精灯;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 B、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C、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 D、称取氯化钠,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防止污染腐蚀托盘.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操作正确. 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防止沸腾溅出;②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操作错误. D、称取氯化钠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托盘上各放一张纸,氯化钠放在纸上.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托盘天平和酒精灯的使用,了解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及液体药品的取用的方法. 3.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A.H2 B.2H C.2H2 D.2H+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H2表示一个氢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C符合题意; D、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4.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 B.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C.用聚氯乙烯塑料作食品包装袋有害健康 D.为提高牛奶的含氮量,可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塑料制品使用的安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小苏打的用途进行判断. B、根据废旧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判断. C、利用聚氯乙烯塑料对人体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三聚氰胺的毒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B、废旧电池中含有汞等有毒物质,不回收会污染环境,且废品中的锌皮等金属可回收利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C、聚氯乙烯塑料加热时会出现有毒物质,包装食品对人体有害,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三聚氰胺有毒不能食用,不能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不但可以指导人的生产、生活,而且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5.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50.0mL酒精与50.0mL蒸馏水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0mL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将50.0mL酒精与50.0mL蒸馏水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0mL,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应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分子的基本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解答】解:A、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一定质量的水变成水蒸气时质量不变,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和电子都是带电的粒子,但是都不是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不一定是碱,例如碳酸钠是盐,但是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概念粉末的知识,比较简单,只要根据教材内容解答即可. 7.下列文字叙述与图象不相符的是( ) A. 等质量的Zn、Fe分别与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B. 向盐酸和FeCl3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C. 常温下向pH=1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 D. 向一定量NaHCO3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 【专题】实验操作型;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氯化铁溶液反应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进行解答; C、根据常温下向pH=1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不能等于或大于7进行解答; D、根据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解答】解:A、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锌小,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因此反应速率比锌小,产生的氢气比锌多,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溶液再和氯化铁溶液反应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B正确; C、常温下向pH=1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不能等于或大于7,故C错误; D、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一开始就有气体生成,当碳酸氢钠反应完后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能正确反映对应操作,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 8.下列过程中,不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粘土烧成陶瓷 B.大米酿成白酒 C.木材制成家具 D.牛奶变成酸奶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粘土烧成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硅酸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大米酿成白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木材制成家具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牛奶变成酸奶的过程中有酸性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9.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发 B.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C.为了使养分还田而将植物秸秆焚烧处理 D.广泛使用酒精、沼气,即可解决能源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实现环境保护,应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减轻温室效应,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B、提倡乘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可减少环境污染,不符合题意; C、将植物秸秆焚烧处理,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符合题意; D、广泛使用酒精、沼气,即可解决能源问题,也有利于减轻酸雨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本题联系当今社会环保热点考查相关知识,要理解掌握. 二、填空与简答 10.锅炉发生爆炸,可能是由于锅炉内水垢过厚或缺水造成的.为了防止锅炉爆炸,常采用下列措施: (1)锅炉使用软水.生活中区别软水和硬水常用的物质是 肥皂水 . (2)通过锅炉水位计指示情况,及时向锅炉内补充水.水位计应用了 连通器 原理. (3)定期清洗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请写出用稀盐酸清洗水垢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即可) CaCO3+2HCl═CaCl2+H2O+CO2↑ . 【考点】硬水与软水;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软水和硬水的区别方法进行作答,弄清酸的化学性质,能够和酸发生反应的物质: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和盐及物质间反应的规律. 【解答】解:(1)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就是含有的钙镁化合物多少不同,这些钙镁化合物能够和肥皂水反应生成沉淀物,故硬水中有浮渣而软水中有较多气泡,可区别;故答案为:肥皂水 (2)连通器的原理是相互连通的仪器液面是相平的;故答案为:连通器 (2)由于碳酸盐都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碱都能和酸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或Mg(OH)2+2HCl═MgCl2+2H2O 【点评】主要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和物质间反应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B进行趣味实验. (1)使用装置A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鼓起来.你推测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的物质可能分别是(写出一组物质即可) CO2和NaOH溶液 ; (2)使用装置B进行实验时,将滴管中的物质加入到锥形瓶中,发现气球也鼓起来.请你推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写出一个即可) Zn+H2SO4=ZnSO4+H2↑ ; (3)请你说出装置A、B中气球都能鼓起来的共同原理是 滴管中的物质和锥形瓶中的物质反应,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发生改变 .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A中如果气体减少,低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能够膨胀起来;B中如果锥形瓶中的气体膨胀,高于外界大气压,气球就会膨胀起来. 【解答】解: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故气球能够膨胀起来;锌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氢气,导致瓶内气压增大,故气球能够膨胀起来. 故答案为:(1)CO2和NaOH溶液; (2)Zn+H2SO4=ZnSO4+H2↑;(3)滴管中的物质和锥形瓶中的物质反应,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发生改变.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乳化 作用. (2)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吸附 性. (3)某同学洗衣服,手抓洗衣粉放到水中时有发热的感觉,说明洗衣粉溶于水 放出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4)亚硝酸钠(NaNO2)有良好的防腐作用,常用做肉类食品的添加剂;但过量食用会中毒,因而用量严格限制.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 . (5)小红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 Ca(OH)2 (填化学式).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知识生活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进行分析; (3)根据手抓洗衣粉放到水中时有发热的感觉进行分析; (4)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5)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和“经济和可行”来选择需要添加的物质. 【解答】解:(1)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2)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3)用湿手取少量的洗衣粉时感觉到手发烫,说明放出了热量,即洗衣粉溶于水放出热量; (4)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的化合价+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可得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x+(﹣2)×2=0;则x=+3; (5)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和“经济和可行”来选择廉价的氢氧化钙.故改良此土壤的酸性,一般加入熟石灰,其化学式是Ca(OH)2; 故答案为;(1)乳化;(2)吸附;(3)放出;(4)+3; (5)Ca(OH)2.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1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安全和实验成功的前提,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个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实验的错误是 倾倒液体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 (2)图B所示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红磷的量不足 (答出一点即可); (3)图C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会导致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正确读出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是 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行 ; (4)图D所示实验的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酸液飞溅 .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空气组成的测定.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根据过滤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2)根据红磷燃烧及实验装置的特点来完成解答即可; (3)根据仰视会导致量取液体读数偏小进行解答; (4)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放热进行解答. 【解答】解:(1)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进行引流,所以图A所示实验的错误是:倾倒液体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故填:倾倒液体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2)反应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尽可能的准确,通常要放入过量的红磷,以使氧气被消耗尽,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故填:红磷的量不足(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3)仰视读数,读数偏小,而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大,所以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行. 故填:偏小;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平行; (4)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而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会导致酸液飞溅. 故填:酸液飞溅.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过滤的注意事项以及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4.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为红色固体,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D的化学式: Ca(OH)2 ; (2)写出①、②化学方程式:① Fe2O3+6HCl═2FeCl3+3H2O ;② Na2CO3+2HCl═2NaCl+H2O+CO2↑ . (3)指出A与C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置换反应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根据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盐酸;根据B为红色固体,B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B是氧化铁,氧化铁会转化成A,A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A是铁;根据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E是碳酸钠,D和盐酸、碳酸钠会反应,所以D是碱,D可以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根据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所以C是盐酸;根据B为红色固体,B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B是氧化铁,氧化铁会转化成A,A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A是铁;根据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E和盐酸会发生反应,所以E是碳酸钠,D和盐酸、碳酸钠会反应,所以D是碱,D可以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意,推导正确,所以D是Ca(OH)2; (2)反应①是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反应②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A与C反应,即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 (1)Ca(OH)2; (2)Fe2O3+6HCl═2FeCl3+3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3)置换反应.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5.我校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钠”和“10%”字样.已知它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A . A、酸 B、碱 C、盐 【查阅资料】Ⅰ、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Ⅱ、测定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 NaHCO3 .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 Na2CO3 溶液;③可能是NaCl. 【设计并实验】 (1)小强取样品少量,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变红色他认为猜想①正确,他的判断是否合理 不合理 ,原因是 Na2CO3溶液也显碱性 . (2)小华为了检验该溶液到底是什么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②正确.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 你还有别的检验方案吗?写出所需试剂及相应的现象(与小华选择试剂种类不能相同). 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说明该物质为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钠 . 【考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交流讨论】根据酸、碱、盐的组成特点及标签可见部分,猜测该溶液不可能属于哪类物质的溶液; 【得出结论】根据溶液中溶质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由常温下各物质的溶解度及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判断溶液的可能性; 【作出猜想】根据提示物质的可能性,对该溶液进行猜想; 【设计并实验】(1)根据三种物质溶液的酸碱性及所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对溶液的可能做出判断; (2)利用碳酸钠、氢氧化钠性质差异及所设计实验中的现象,判断所采取的鉴别所用试剂、现象及结论; 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性质差异,另选一种试剂完成两种物质的鉴别. 【解答】解: 【交流讨论】破损标签可见部分为钠元素,可判断该物质由金属元素与根组成,而酸类物质由氢元素与酸根所组成,可判断该物质不可能为酸; 【得出结论】根据常温下碳酸氢钠的溶液为9.6g,可判断常温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8.8%,因此可判断该溶液不可能为碳酸氢钠溶液; 【作出猜想】除碳酸氢钠外,该溶液可能为氯化钠、碳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 【设计并实验】(1)由于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都为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只有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不可能是氯化钠溶液; (2)根据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白色碳酸钙沉淀,而与氢氧化钠不能反应而无明显现象,可使用氯化钙溶液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相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CaCO3↓+2NaCl; 根据碳酸钠能与稀盐酸放出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可推断鉴别两物质时所加入的试剂为稀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观察有气泡可说明该物质为碳酸钠,把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会变浑浊. 答案为: 【交流讨论】A 【得出结论】NaHCO3 【作出猜想】Na2CO3 【设计并实验】 (1)不合理 Na2CO3溶液也显碱性 (2)Na2CO3+CaCl2=CaCO3↓+2NaCl 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说明该物质为碳酸钠,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钠 【点评】本题综合利用了物质的组成、物质的溶解性、溶液的酸碱性及物质的变化规律对未知物质进行鉴别,体现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计算与应用(共5分) 16.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3.2 g. (2)此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因此完全反应后,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气体质量; (2)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和(1)中计算出的氧气的质量,就可计算出参与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126.0g﹣122.8g=3.2g; (2)解:设25.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3.2g 解之得:x=6.8g, 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00%=27.2%,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