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导练课时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同步导练课时作业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时作业 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 式” 基础巩固 1.假如你生活在 1919 年的苏俄境内,全国上下在“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的指导下,你不可能做的事情是( ) A.从事经商活动 B.把粮食捐给前线 C.参加义务劳动 D.参加红军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 1919 年苏俄在内外交困的情况 下为了最大限度地集中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渡过难关的一种临时性 政策,它取消了一切商品贸易活动,故 A 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A 2.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 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 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 问题,政府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农业集体化 解析:根据材料“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 满和坚决反抗”分析可知,这一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解 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 策,故 B 正确;A、C、D 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3.“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 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则史 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余粮收集制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信息看,这段话体现了对 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重视,提出要改善农民生活,苏俄新经济政策含有 这方面的内容和规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是对农 民的剥夺,斯大林模式注重发展重工业,故可排除。 答案:B 4.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 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 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的“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 A.国家允许私人经营大中小企业 B.农民纳税后可以自由支配余粮 C.苏维埃政府无偿征收农民的余粮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的 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答案:B 5.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 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 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具 体是指(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解析: 本题中 C、D 两项与列宁无关,是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 建设措施。A 项说法错误。联系材料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 等信息,即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本题选 B 项。 答案:B 6.学者莫斯统计,(苏联)从 1927 年到 1933 年间,高等教育招生 (往往是技术学院)增加了 3 倍,其中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学生人数从 总数 l/4 增加到了 1/2。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农业集体化的推动 B.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与美争夺世界霸权 D.经济危机趋于缓解 解析:根据材料“1927 年到 1933 年”“技术学院”,斯大林执 政期间,推行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培养工业技术人才,故 B 项正确。 答案:B 7.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 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 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 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解析:材料文字说明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苏联 既不能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谋求贷款,更不能采用殖民掠夺的方式为 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只能依赖自己国内资金,为 此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答案:C 8.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 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 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 ) 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肯定了新经济政策对苏联工业化的积极作用 C.辩证地看待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影响 D.高度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根据材料,该政策使苏联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可以推断为 斯大林模式,故 A 项错误;材料评价的是斯大林模式,而非新经济 政策,故 B 项错误;既看到了斯大林模式不足的地方,又看到了其 促使苏联走上了工业化道路,辩证地看待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影响,故 C 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苏联早已走上工业化道路,故 D 项错 误。 答案:C 9.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 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 解正确的是( ) A.苏联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解析:斯大林模式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 现了众多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轻工业,把农村看作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主要是指苏联为发展工业牺牲了农业 和农民的利益,对农民和农村索取太多。 答案:D 10.《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 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 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 5 位下降到在(20 世纪)80 年代的居世界第 88 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斯大林模式” B.开展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西方国家封锁 解析: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政府长期用牺牲农业和轻工业 的方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这导致人民的 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答案:A 综合创新 11.苏俄某经济政策公布后在党和共青团中引起了反对。一位俄 共领导人抱怨说,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素”。列 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主义的康 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该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大规模工业化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经济政策中已没有留下什么‘社会主义因 素’。列宁解释说,政策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去建立……通往社会 主义的康庄大道’”,“用非共产党员的手来建设共产主义”可知该 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故 B 项正确。 答案:B 12.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 1940 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 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 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 ) 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 解析: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十月革命后,二月革命时期还没有 建立,故 A 项错误;1918 年夏到 1920 年底的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受 到战争的破坏,苏俄经济进入停滞状态,故 B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 时期,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导下,苏联经济整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特别是重工业有显著的发展,与材料“经济进入停滞状态”不符合, 故 C 项错误;德军入侵时期是在 1941 年 6 月 22 日以后,不符合时 间限制,故 D 项错误。 答案:B 13.20 世纪 30 年代初,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说: “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请推断他当时在苏联不可能看到 (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时期的建设活动。B、C 教材有明确 说明,属此时期活动,A 是斯大林时期进行工业建设的内容,D 则属 列宁时代。 答案:D 14.下面是 1922-1926 年间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 数量变化示意图。图中的变化反映了( ) A.新经济政策最终遭到了废止 B.苏联转向对外来资本的排斥 C.苏联对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 D.西方加强了对苏联经济封锁 解析:新经济政策在 1921 年到 1927 年执行,1929 年宣布停止, 故 1922-1926 年苏联与外国资本家达成的租让合同是新经济政策时 期的典型政策,排除 A。材料反映 1925 年伴随社会主义工业化租让 合同有所下降,但 1922-1926 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苏联并不 排斥外来资本,故排除 B;材料中合同的总数没有下降,可见新经济 政策的模式依然有效,故选 C;材料没有反映西方加强对苏联经济封 锁的信息,排除 D。 答案:C 15.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俄)联历史时,把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 (俄)联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 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 对应正确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解析: “理想”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追随理想的实验” 指的是在落后的经济状态下,实行工商业国有化,企图直接过渡到社 会主义,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是在严重的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下,依据国情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即新经济政 策;“回归理想的实验”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苏联,实行单一的公 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斯大林模式”。 答案:A 合作探究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 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 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 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1921 年 4 月 21 日) 材料二: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其绝大部分是在人民政府管理 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 资本主义经济。这种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不错,工人们还要为资本家生产一部分利润,但这只占全部利润中 的一小部分……因此,这种新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有很大的社会 主义性质的,是对工人和国家有利的。 ——毛泽东《关于国家资本主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有关论述发表的时代背景。为 此,苏俄和中国政府分别实行了什么政策? (2)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评述列宁和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方面的共同之处。 答案:(1)时代背景: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 政治危机严重;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提出过渡 时期总路线。政策: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 行社会主义改造。 (2)打破教条,从国情出发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途径;在国家 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大胆采取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发展经济; 为后来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