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教案部编四语下册 《猫》优秀教案_人教版(2016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部编四语下册 《猫》优秀教案_人教版(2016部编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 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熟读课文 二、预习生字词 二、 教学课题 《猫》 三、 教材分析 《猫》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现代散文。本单元选编了描写人类 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 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 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留给人深深的思考。学习这篇散文 ,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 的共鸣,深入体验人与动物间的挚爱真情,而且能让学生领略到散文的语言美,作者细腻的描 绘和朴素的文采。 依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重视知识之间、能 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将本课的学习目 标定为: 1、积累字词,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对比的作用。 3、 培养学生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 相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对比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只有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学生举手)那么请你为大家 讲讲自己和猫之间发生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 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 二、整体感知 (一)、作者介绍 多媒体出示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教师讲解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 年 10 月率中国文 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 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生自渎课文 注意字词的读音。 相称(chèn) 郁(yù)闷 一缕(lǚ) 娱(yú)乐 污涩(sè) 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 蜷(quán )伏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思考多媒体出示的问题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情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完成下表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并予以适当点拨(表格内容为学生讨论后发言及教师点拨共同完 成)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我”失猫 后的心情 第一只 花白猫 (1— 2) 从 隔 壁 要 来的 花 白 的 毛,如带着 泥 土 的 白 雪球 很活泼 宠物 病死 一缕心酸 4、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不单写这一次,而要写另外两次呢 第三次是详写,用前两次来为第三次做铺垫 5、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6 、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四)精读赏析 重点品读 15——34 段 完成下列问题 学生跳读这部分后同学之间讨论,合作交流后每组选代表发言,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1、案发现场情况: 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5、事实真相 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 (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 “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难过自责内疚 (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 由于“我”的过失 “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有这样的过失?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 “我”没有对鸟亡事件作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 第二只 小黄猫 ( 3 — 14) 从 舅 舅 家 抱来的 浑身黄色, 很可爱 较 第 一 只 更活泼,更 有趣,会捉 鼠 宠物 被 一 个 路 人捉去了 怅 然 愤 恨 诅咒路人 第三只 丑猫 (15— 34) 遭 人 遗 弃 张 婶 捡 来 的 花白,并不 好看,瘦, 毛 被 烧 脱 了 几 块 更觉难看。 不 活 泼 天 生忧郁,懒 惰 若 有 若 无 大 家 不 喜 欢,不大注 意它 被 我 打 伤 致死 更 难 过 的 多 永 不 养 猫 地调查研究便草率地作出了判断。 ●根本原因:“我”对那只丑猫抱有偏见 8、在这个冤案中,“我”错在哪里?你从这个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 启示:仅仅根据一点可疑的迹象就得出主观臆断是错误的,应当 依据事实,不要妄下断语。不 要伤害无辜。 四、 主题探讨 通过对三只猫不同结局地叙述,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痛苦,表现了“我”认真吸 取教训,勇于自责的精神。进而告诉人们:待人接物不要有偏见,应当平等公正,不能主观臆 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那样会留下痛苦的回忆,冤枉了别人,如果对方难以辩解,那 更会给自己留下痛苦。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人或被人误解?把事情经过说给同大家听一听,并且讨论一下, 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郑振铎先生的《猫》,文章写“我”三次养猫的经历,“我”养猫时的心情是不 断变化的,我们不仅随着“我”的感情变化而变化,同时也使我们有自己的收获:生活中,待人接 物不要有偏见,应当平等公正,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七、作业 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么做?请写成200字的片段作文。 六、 教学反思 本次课的课堂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课前提问、整体感知、问题探究、感悟主题、课外延 伸。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逐步加深,最终达到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但在 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衔接还做得不够好,有些地方表现得比较生硬。今后还在在各个环节的 衔接上多下点儿工夫。另外,在教学语言方面,主要是在提问题的提法上,要符合学生学习的 心理,让学生易于理解,提出问题后,不要生怕学生理解不了多加解释,反而干扰学生的思考 要充分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外,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要给每个学生的回答一个评价或鼓 励,不管是回答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七、 教师个人介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