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走进自然荷塘风起课后作业鲁人版必修
▶自读文本 荷塘风起 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 走过长堤,到池边的尖顶亭去看荷池吧。我注意到靠着池边的水面是暴露的,覆盖的荷叶 不见了,只留下根根尖端结疤的荷秆。是什么人还是兽,伸出了手或爪,摘采了一片片的清香 圆绿,偷偷带回厨房,鸮笑地铺入蒸笼,油腻地端上餐桌?是人还是兽,忍心摧残了这片片清香 圆绿!人,总是离他远一些好。于是,从手臂甚至长钩及不着的地方开始,荷叶的活力像浪潮般 向湖心推展开去,宽大慷慨的荷叶,亲密并肩的荷叶,把池水覆盖得失却踪影,叠起了自己的 碧绿城池。荷叶平洼而宽敷,是一片平面的造型,却有像标枪一般的莲花,次第挺立在碧叶丛 里。那莲花高翘在荷秆之巅,荷秆挺直,荷花耸尖,肥大的底部是淡白,而后淡红渐起,继续加 浓,红里透蓝,蓝里透红,终于浓缩于花瓣集中的红紫尖端。尖端的红紫,似乎冒出红紫的浓 烟。于是,荷池上的空气也被渲染成一片紫红了。若干莲花已将紧握的蓓蕾开放。对称均匀 的花瓣,平敷在空气里,高踞荷秆顶,花心上升成一个锥体,坦坦然任风在花瓣间流连冲刷。好 个少妇般的一朵生命!若干荷秆上,已经不见荷花,但有一个小巧的莲蓬,或昂头或侧首,参差 在花叶之间。还需要时日,才能成熟。愿莲子坠落,坠落在池中的污泥里,生长出更多“不染 的生命”。 从尖顶亭望过去,美中仍嫌不足。数丈余外池中的一个小岛,上面杂草丛生,好像很久无 人涉过这几十尺的水把岛上的野草剪除。20 年前,我记得岛上有弯弯的古树,有突出的岩石, 却没有杂草。宁静凝视着那个岛,想象有一叶扁舟,从荷叶下划过去,登上岛。在岩石上,在古 树下,像隐士般坐着。如今是丛生杂草,望之顿生芜秽之感。20 年前,池的对岸是一栋日式的 木头建筑,颜色古黑,并不耀眼,因此荷池的风光,未曾遭受掩盖。如今却不同了。木质的建筑 物已为钢筋水泥的“历史博物馆”所取代,庄严有余,雄伟有余,却把荷塘给镇压住了。隔池 望去,一抬头便见那一片高耸的钢筋水泥,把视线堵塞,远景无法伸延,荷池似乎肤浅多了。有 一次,我走到“历史博物馆”的楼上,从装有冷气的玻璃阁楼往下看,荷塘低低在下,广阔的视 野向荷塘挤压,荷塘显得局促狭小。“历史博物馆”人工的红砖绿瓦,还有那铁质保险门窗, 双扉紧闭,和池中的荷叶荷花,也太不相称了。最可怜的是,靠近博物馆一边的水面,竟有十来 尺的宽度,不长一片荷叶,定是工程中,大量水泥滑入池中,把莲藕给封杀了。 1.第一段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荷叶被摧残的痛心和对摧残荷叶的“人”或“兽”及其行为的憎恶与愤 怒。 2.“愿莲子坠落,坠落在池中的污泥里,生长出更多‘不染的生命’”一句中“不染的生命” 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不染的生命”象征着超脱现实污浊的、独立不染的意象,是作者得以内省和反映现实 的精神坐标。 3.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从尖顶亭望过去,美中仍嫌不足。”请分条概括“美中仍嫌不足” 的具体内容。 答案:(1)池中小岛丛生杂草,令人望之顿生芜秽之感;(2)“历史博物馆”使荷塘显得局促狭 小,似乎肤浅多了;(3)“历史博物馆”和池中的荷叶荷花很不相称;(4)“历史博物馆”的兴 建造成了一部分莲藕被封杀。 4 . 这 两 段 文 字 写 景 突 出 运 用 了 什 么 手 法 ? 请 结 合 原 文 分 析 其 表 达 效果。 答案:突出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波澜跌宕。从“走过长堤,到池边的尖顶亭去看荷 池”到“愿莲子坠落,坠落在池中的污泥里,生长出更多‘不染的生命’”,变静为动。从“从 尖顶亭望过去”到“大量水泥滑入池中,把莲藕给封杀了”,又使动归于静。 文章动静迭生,隐秀藏露,相映成趣。就景境的局部来看,有静有动,而给人的总体感觉却 是“静”的。因为“动”终究是“静中之动”,是为衬托“静”而虚写的“动”。再从心境 来看,局部或动或静,体味其本质,作者的心境是激奋的。因为感情的峰谷是隐伏在起风的“荷 塘”里,因而造成景愈秀出,我们体味到作者的心境愈不平静。这景境之静和心境不静的矛盾 性,曲折地传达出了作者希望摆脱现实污浊,向往高洁无瑕、清澈自由的理想和愤世嫉俗的至 情。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江南,已在桥的那边 沈潇潇 不知从何时起,此岸江南已在彼岸,遥在桥的那边了。看完国内实力派水彩画家林绍灵的 “桥那边”画展,我的思绪一连好几天都在“桥那边”打转转,一阵阵杨柳风、杏花雨从“桥 那边”吹过来飘过去,搅动着我心底里的什么,似有“三月不知肉味”之况。我总觉得,在那 些画里有一个精灵在舞蹈。这个精灵,我看不见,又隐约可辨;我说不出,却又在嘴边。它依稀 是画里的一座桥、一湾水。它又不是那桥那水。它仿佛是与“桥那边”“水那边”同在的一 缕风、一抹色彩。它又不是那缕风,那抹色彩。它好像是来自“桥那边”的一声呼唤,让闻听 者心头微微一悸……哦,乡愁,这就是“乡愁”! 江南,是一个地域概念,也是一种文化意象、文化精神。江南文化得益于相对丰饶的物质 基础和历史上长期偏离政治中心,使得审美精神本身较少受到物质和伦理道德及政治的异化, 得到了相对较为纯粹的发育。历代有多少文人墨客醉在江南,又为江南留下了多少诗性的写 照!而在画家林绍灵的笔下,对这种江南文化的表现则是侧重于诗性细节的自在触摸:那河湖 密布,舟桥相通,桑麻遍野,饭稻羹鱼,桃红柳绿,粉墙黛瓦,无不显示着“水做的江南”湿润、 灵秀、诗性的一面。当我驻足在这一组“桥那边”的画前,心会变得像画里的风景一样湿润、 灵秀和诗性,不经意间有一种庄子梦蝶的恍惚感,分不清此时此刻的我是在画里还是在画外, 分不清此刻的自己是“桥那边”的一个温柔元素,还是桥这边在水泥钢筋丛林、滚滚红尘里 劳形劳心的那个枯槁形象。江南水会软化、还原(至少是暂时)一颗被物质时代异化的心。这 是乡愁——林绍灵安放在“桥那边”的那个翩跹起舞的精灵所施展的魔法。 但不知我们是否还记得,现在的“桥那边”曾经是我们曾经身处的此岸,是桥的这边,是 我们所来自的地方。那里有我们年迈的外婆和童年的阿娇,那里的土地里还渗透着我们的脐 血。然而有一天,向往远方的我们终于走过桥去,曾经的此岸在我们的身后日渐日远,桥这边 成了“桥那边”。再以后,“桥那边”慢慢地变老,犹如佳丽迟暮,又如树之落叶、花之凋零…… 那些曾经活色生香的事物,还有那些栽桑织布、采莲唱歌、临窗刺绣、晴耕雨读的人儿,也已 杳然。在这个物质欲望膨胀的时代里,江南特有的超脱于实用理性的内在审美自由精神和优 美诗性形象正在消亡之中。 此岸正变得越来越粗粝、混浊,曾经的诗性江南已在彼岸,成为桥那边的远景。更令人伤 感的,是通向彼岸的桥正在我们面前迅速地垮塌,甚至已不复存在,我们已经无法抵达“桥那 边”的江南。我们也越来越看不清楚“桥那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是奄奄一息的日 暮乡关?是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是遥想或回望?是忘却或祭奠? 难道一定要到了失去了它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它的美丽?“桥那边”之所以让人魂牵梦绕, 就是因为它已与我们渐行渐远,就是因为它正在消失,就是因为它的存在已经越来越不依靠 实际时空,而越来越依靠人们心灵的记忆,依靠画家、作家、音乐家等各类艺术家们的艺术表 现和学术专家的研究、阐述而呈现折射的存在,“桥那边”的江南风景和人文越来越成为一 种符号性的构筑。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正是用他自己特殊的符号为我们这些凡夫俗子 再造了江南,也是我曾经的江南,在他营造的“桥那边”的精神文化镜像里,江南人文得以超 越时空而存在,使我辈之人稍稍得到些许慰藉。然而,它毕竟已是“桥那边”的江南,是离我 们渐行渐远的江南,成了我们再也回去不了的 地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古人在“白发三千丈”时犹有烟波江相伴,我们 呢? (选自《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减)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桥那边”并不是真有一座江南的构筑,而是指一个与我们渐行渐远的,我们再也回去不了 的地方。 B.文中写作者感觉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的画中有一个精灵在那翩跹起舞,这是运用了联 想的手法。 C.文中除了写彼岸,也多次写到此岸,文中的“此岸”都是指水泥钢筋遍布,越来越粗粝、混 浊的现实。 D.文中大量引用古人诗句增添了文化底蕴和趣味性,使文章散发出书卷气和文化气,能引起 读者的阅读兴趣。 剖析:A B 项,“联想”不当,应为“想象”;C 项,结合文本内容“此岸正变得越来越粗粝、 混浊”等可知,“都是”不当,太绝对;D 项,“大量引用古人诗句”不当。 6.请结合文章第二段分析“遥在桥的那边”的江南具有什么特点。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筛选能力。第二段首句先总说江南的特点是一种“文化意象、文化 精神”;再分说物质方面的特点,气质方面的 特点。 答案:①风景优美。有红桃绿柳,粉墙黛瓦,丰收的鱼米。 ②湿润、灵秀、诗性。历代有许多文人墨客醉在江南,又为江南留下了许多诗性的写照! ③是一种文化意象、文化精神。会软化还原一颗被物质时代异化的心。 7.画家林绍灵的“桥那边”为什么让“我”魂牵梦萦? 剖析:文章倒数第二段提到问题,并做出了回答。文章末段是讲“乡愁”,对应首段再来概括。 答案:①曾经的诗性江南已在彼岸,正在消失,江南风景和人文越来越成为一种符号性的构筑, 我们已经无法抵达。林绍灵用自己特殊的符号为人们再造了江南,江南人文也因他的画作得 以超越时空而存在,使人们得到些许慰藉。②林绍灵笔触下的江南侧重于诗性细节的自在触 摸,显示着“水做的江南”优美诗性形象。这引起了我的共鸣,勾起了我的乡愁。 语言运用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帮助他人能带来快乐。“乐于助人”这四个字还可做另一种解释, ① 。研究也确实显示,当我们心情良好时,特别愿意为他人排忧解 难。如此循环往复:② ……结果就是,一个人开始做好事后,说不定会“根 本停不下来”。此外,③ 。有研究显示,压力会增加死亡风 险,但那些在压力下仍然坚持助人的人,死亡风险却不会上升。自然选择给的这份回报,足以 提升“助人基因”在人群中的频率。 剖析: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①处结合后 面的研究内容,“心情良好”“排忧解难”等可知,前者对应“快乐”后者对应“帮助”;② 处结合“循环往复”可知,是说“快乐”的往复;③处结合后面的关于“死亡风险”的叙述 可知。 答案:①就是快乐的人更会帮助别人 ②越做好事越快乐,越快乐越做好事 ③快乐情绪对 健康的好处不可小觑 9.下面是某校文学社活动构思框架图,请根据该图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 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 剖析:注意按由上到下的顺序来梳理,表述时为求简练,可适当调整 顺序。 答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校内开展读书创作交流会、课本剧话剧表演、中秋及感恩诗会, 节假日在校外开展微电影拍摄、作家访谈、社团交流和采风活动,以培养社员的文学素养和 实践能力。 10.(2017·全国Ⅱ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剖析:B 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B 项,敬语,原璧退还。使用正确。A 项,“失陪”不能相陪。 对客人的谦辞。C 项,“寒舍”指自己的家。谦辞。D 项,“千金”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 之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