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15-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15-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_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5·安庆模拟)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变化图,回答1、2题。 1.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870~194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 B.工业化速度快于城市化速度 C.属发展中国家 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 )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资源密集型产业 C.能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 【解析】1选A,2选D。第1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大,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城市发展不合理。该图反映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早,为发达国家。根据图中曲线可知,在1870~1948年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增长。该国工业化水平先升、后降、再升。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工业化。第2题,③~⑤ - 8 - / 8 阶段,该国工业化水平先降低后升高,但城市化水平一直提高,说明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第三产业,如现代服务业。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升级示意图,回答3、4题。 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接近棉花产地 B.接近能源基地 C.先进的技术水平 D.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4.以下不属于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是( ) A.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B.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 C.全国对外改革开放范围的扩大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解析】3选D,4选A。第3题,轻纺工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主导因素为廉价的劳动力。第4题,“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竞争优势。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当地落后产业的转移。 (2015·九江模拟)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南昌是江西省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门户城市,两城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读下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 B.××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 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 - 8 - / 8 6.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 ②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 ③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 ④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增强区域辐射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5选D,6选A。第5题,读图,××市是省会,有资金、技术优势,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A合理。××市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B合理。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C合理。光伏产业是对太阳能的开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生态“蓝肺”空气质量好,不是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D不合理。第6题,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①对。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市化关系不大,②错。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③对。是区域内合作发展,不是全省均衡发展,④错。 (2016·洛阳模拟)下表反映了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9题。 2002年 2003年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珠江三角洲 6 52.1 41.9 5.1 54.6 40.3 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 京津冀 10.0 45.7 44.3 9.5 47.2 43.3 大东北 12.8 49.7 37.5 12.5 50.4 37.1 - 8 - / 8 7.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8.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下列产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资金密集型产业 C.能源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9.长江三角洲城市采用既保持××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空间模式,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解析】7选D,8选B,9选C。第7题,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02~2003年四大经济圈的第二产业比重都上升,而第一、三产业比重都略有下降。第8题,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应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第9题,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主要是因为用地紧张。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至此我国将形成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成渝在内的5个超级城市群。读长江中游城市群位置图,完成10、11题。 10.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 8 - / 8 A.能源资源丰富 B.第三产业基础好 C.水陆交通便利 D.产业技术领先 11.为促进该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发挥资源优势,加速发展资源型产业 B.依托区位优势,重点面向海外国际市场 C.各城市同一工业结构,增强地域竞争力 D.依托产业基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解析】10选C,11选D。第10题,读图可知该区域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铁路线密集,有长江穿过,水运便利,故水陆交通便利;图示区域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基础薄弱,产业技术相对其他城市群较落后。第11题,该区域应该大力发展依靠资金和技术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新兴产业,故A错;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应该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故B正确;各城市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依托本身的产业基础,形成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其优势,来带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而不应该各城市都发展相同的工业,这样必然造成产业结构单一,竞争能力不足,故C错误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015·厦门模拟)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 ××市素有“民办经济特区”之称,民营经济是该市的经济支柱,主要以服装、运动装备等轻型加工业为主。2007年民营经济的生产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2%;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1%,比2000年提高了12%,成为全省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 - 8 - / 8 (1)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是中国茶的代表。分析说明福建种植乌龙茶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有利区位条件。 (3)结合材料分析××市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 【解析】第(1)题,考查农业区位的相关知识。福建省种植乌龙茶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考虑。第(2)题,经济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应考虑地理位置、历史基础、技术、交通、政策、劳动力和土地等因素,再结合福建的具体情况分析即可。第(3)题,城市化的特点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等方面考虑。 答案:(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较好;土壤:(弱)酸性的红壤,适合茶树生长。 (2)邻近台湾,利于经贸合作;是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或台资)与先进技术;拥有铁路、公路和海港,海陆交通便利;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较低。 (3)特点: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成因:民营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 13.(能力挑战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发布,提出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城镇化构想。作为我国的核心地区,京津冀的地位和作用在全国十分重要。 - 8 - / 8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央提出各地建立自成体系的工业经济,北京兴办了几千家工业企业,涵盖了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等几乎所有工业部门,集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于一体,造成大城市病。京津冀一体化,北京应把自身的部分职能分到周边卫星城市,同时坚持在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多元发展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区域内的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产业布局、城镇体系等相关问题,逐步形成良性互动、竞争合作的区域发展格局。 材料三 京津冀一体化构想。 (1)与“长三角”相比,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造成北京“大城市病”的主要原因及表现是什么?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3)说出一体化构想中北京合理的发展方向和部分产业外迁对北京和河北分别产生哪些影响? 【解析】第(1)题,“长三角”地区矿产资源缺乏。而京津冀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第(2)题,由于人口过度集中和发展缺乏规划,使得北京出现资源短缺、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大城市病”。治理“大城市病”一方面要治理和美化环境,一方面要合理协调发展。第(3)题,从材料可知,北京的发展方向是分散城市职能,发展为技术和知识中心。部分企业外迁可以缓解北京的发展压力和环境压力,促进产业升级,可以促进河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1)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重工业基础雄厚,文化底蕴深厚。 (2)原因:人口过度集中,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缺乏合理规划。 表现: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城市污染严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社会问题突出。 措施:合理规划,协调发展;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 8 - / 8 (3)分散经济职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和高级服务业占优势的知识型发展区域。 北京: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发展压力,减轻城市环境压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河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发挥资源优势,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 8 - /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