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散文阅读 分析散文形象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散文阅读 分析散文形象 Word版含解析

- 1 - 专题四 散文阅读 DAO TU CHONG WEN SUO YAO DIAN 导图重温·锁要点 MING QUE KAO QING BU DUAN BAN 明确考情·补短板 1.命题选材:散文是重要的文学类文本,全国卷 2017 年考查选用的文本是现代著名作 家林徽因的《窗子以外》和当代作家李娟的叙事散文《我们的裁缝店》。2018 年和 2019 年此 考点轮空。2020 年全国卷Ⅲ考查了蒋子龙散文《记忆里的光》。从地方卷来看,命题选材多为 - 2 - 现当代著名作家的经典散文。其作品内容与时代生活、文化传统以及作家的经历关系密切, 充满正能量。 2.考查形式:全国卷对散文的考查共设三道题目,一道“四选一”客观题(3 分)和两道简 答题(各 6 分)。客观题题干与小说相同,属于综合考查,简答题着重从文意、句意、词意和语 言特色方面命题。 3.命题变化:全国卷对散文的考查集中体现在语言方面,尤其是对词句含意的理解,而 对其他方面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地方卷的考查集中在归纳概括内容、品味语言艺 术、分析表达技巧等方面。 【二轮复习达标】 从考生读文和答题来看,散文得分率普遍低于小说,因此在二轮复习时,要重点强化散 文阅读和解题能力。特别是“分析散文形象、梳理散文结构思路、概括内容情感、理解词句 含意、赏析表达技巧”等几个常考点,要从审题、答题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突破,以做到审题 更加精准,答题更加规范。 精练提分 1 分析散文形象 ZHEN TI KAI LU DIAN MI JIN 真题开路·点迷津 (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 平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 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 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 53 度到北纬 47 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 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 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 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 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 草色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 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 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倒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摆曼舞。 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作草原的春天。 - 3 - 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 结尾的那一瞬。 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 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 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 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 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 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 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 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 不息。 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的,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 “陶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的给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劝奶 歌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天空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母性 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云朵在阳 光里打滚儿,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者五月分 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 未坚硬,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 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 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因为城 里的漂亮和时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 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 流的河。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那 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 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枕着幽幽的草香,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话——河冰 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长夏短,谁也逆不过长 生天的规矩…… 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洁白细腻;她轻轻托出一只小羊羔, 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 - 4 - 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不再畏惧 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 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 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着现代化的 打草机,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电池。萨丽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 滚动在草原上,人们传说着她那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 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 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 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萨 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选自 2016 年 4 月 1 日《文汇报》,有删改) 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及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 要求,然后返回原文筛选与人物有关的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概括人物形象时一定要 注意人物身份。本题中老祖母代表传统牧民的形象。她勤劳,比如“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 弯腰的”;她坚忍,比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 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慈爱, 比如“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脂肪仍然豆 腐般多汁,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 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她敬畏自然,比如“百代千年, 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 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 自然”。老祖母对萨丽娃的影响由浅到深分别是: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比如“老祖母 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的烙印,召唤她回到草 原,比如“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 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 丽娃影响深远,传统美德得以传承,比如“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 手是洁白细致的;萨丽娃姐姐轻轻托出一只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 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 劳作的人”“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 【答案】 (示例)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影 - 5 - 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 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使传统美德得以传承。 GAO XIAO TU PO QIANG JI FA 高效突破·强技法 命 题 解 读 散文 形象 题型 特点 命题 特点 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景物 形象(写景状物散文)。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或物象特点,分析物象的作 用。 设问 方式 ①简要分析××的形象特点。②结合文中的画线句子,概括××的性格特 点。③作者着意描绘××的目的是什么?④文中多次写到“××”有什么 艺术效果?⑤通读全文,谈谈文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 面。 思维 导词 形象特点,物象特点,物象作用。 答 题 技 法 高考散文对人物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概括(或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这是主要考查点;二是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有时命题者也会将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命题。 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应重点把握:①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和社会意义, 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②艺术性。主要是指人物形象塑造的方 法。 一、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1.从记叙的事件中分析概括特点(事件角度) 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2.从描写中分析概括特点(描写角度) 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特 点。 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特点(抒情议论角度) 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分析 时不可忽视。 4.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概括分析特点(两结合) 文章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为了表现某个主题,因此,要准确概括 - 6 - 分析形象特点,还需结合主题和时代背景。 二、两层面概括物象的内涵 1.抓住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的感触,必须要借助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 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事实 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通过外形,分析出内在品质,是我们理解 文章主旨的关键。 2.仔细品读文本,提炼所言之志 一般来说,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是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 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 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 3.把握两类物象的不同作用 主要 物象 作用 ①内容主旨方面:主要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 文的“神”。一般说来,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 ②艺术构思方面:主要物象多为全文的线索,起着把众多材料组织贯串在一起的 作用。 次要 物象 作用 ①内容主旨方面: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②对主要物象方面: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物象更加鲜明突出。 ③艺术构思方面: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 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提示] 如果是考查局部现象(或景物形象)描写的作用,一定要注意分析局部的描写文字 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重 难 突 破 “3 步骤”概括分析物象的特点 【满分攻略】 【典题试做】 (2017 ·北京高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 7 -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 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 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 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 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 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 的长辈——94 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 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 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 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 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 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 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 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 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 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 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 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 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 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 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 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人类到了 21 世纪,越来越意 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 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 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 儿。男人穿着时尚的 T 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 - 8 - 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 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遍, 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 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 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 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 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 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 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 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 【注】 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元支招】 这是一道物象特点概括分析题。答题关键是回归文本。限定范围为第二段,筛选有关根 河的描述即可。第二问要求答象征意义。 第一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 第二段共四句话,都在描写和介绍根河。第一句主要讲根河拥有巨大的生命力。第二、 三句主要讲根河河水纯真清洌透明。第四句主要讲根河的两个方面,一是它一次次回到童年, 一次次丰满成熟;二是它养育了两岸生物。 第二步: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 根河的象征意义应指向鄂温克人(民族)所具有的特点,需要联系后文和本文主旨作答。由 春天“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得出象征鄂温克人在艰难环境中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由 “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得出象征鄂温克人淳朴的性格和纯净的文化;由“将涓涓乳汁 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得出河流象征孕育鄂温克人的母亲。 【答案】 (示例)(1)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洌透明;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 了两岸的生命。 (2)象征意义:①象征鄂温克人在艰难环境中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以及鄂温克人乐观向 上的精神;②象征鄂温克人淳朴的性格、纯净的文化;③象征孕育鄂温克人的母亲。 - 9 - 【易错警示】 形象特点概括不全或概括不准。概括不全主要是因为检索信息不全,概括不准主要是因 为审题不准或加工提炼能力不强。 〔对点训练 1〕 (2020·山西省沁县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寒 雀 王太生 世上本没有怕寒的雀,只是怕寒的人看鸟冷。 冬天看雀,雀在光秃秃的枝头,枝头寒意嗖嗖,北风四起,雀的羽毛在风中凌乱,树下 看雀的人,不禁紧了紧身子,打了个哆嗦。 人觉得冷,看雀便是寒雀。此时,冬天的食物比起春天和夏天要少得多。 其实雀快乐着呢,远处有老熟的红果球,沙棘火把果,还有圆黑的樟树果,尤其是沙棘 果,津甜润喉,啄一口,果浆四溅。 寒雀比之春雀和夏雀,要悠闲得多。 春雀忙着衔泥筑新巢,还要付房贷首付,夏雀忙着哺新雏,还要带孩子学走路。寒雀不 慌不忙,它正像一个农人过冬闲,倒背着手在田埂上走走。 冬天看雀,便想到春天和夏天的雀,是暖雀,就像一个囊中羞涩的人,看有钱人是暖雀, 看自己是寒雀。一个失意潦倒的人,觉得自己是寒雀,看那些得意的人,是暖雀。 寒雀和暖雀,至少在心灵体验和心理视觉上有区别。 冬日无事,坐在南窗下,闲翻古人画的寒雀图。 宋人崔白柔软的绢纸上,蹦跳着一群雀,在隆冬黄昏的古木上嘻栖投宿:左三雀,已然 憩息安妥,处于静态;右二雀,乍来迟到,呼朋引伴,寒枝乱颤;中间四雀,呼应上下左右, 串联气脉。雀之灵动,在其向背、俯仰、正侧、伸缩、飞栖。宿鸣中的寒雀在冬日傍晚栖落 荒枝,恰似在外旅行的人,投宿一处价格便宜的小旅店。 崔白,字子西,生卒年月无从考量,出生于安徽濠梁,宫廷画家,活跃于熙宁、元丰时 期,颇得皇帝优待,气质更接近不受拘束的文人。 画雀人也是一只雀?猜其人生处境,不知是寒雀,还是暖雀? 其实,寒雀在文人眼里,饶有情趣。 遥想八百多年前,一个冬日早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寂寞空庭,成百上千麻雀,翩翩飞 下,唧唧喳喳地站在诗人的梅树枝上做客,像是在互相交谈。一时间,群雀好像预先约好似 地齐声喧哗,嘈杂的声音几乎要击穿人的耳膜,突然又被什么惊扰,它们“呼拉”一声,四 散飞去,庭院内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苏轼《南乡子》中吟哦,“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 散芳英落酒卮。”小院篱笆上落满寒雀,争相踏上盛开花枝,待到来人坐到花下,喧哗惊飞 - 10 - 的寒雀,踢踏下的花瓣,飘飘忽忽落进客人的酒杯。 一小雀,绕穿枯枝杨柳,迎风啁啾。冬天,水瘦树寒,土虫匿迹,寒雀失去浓叶庇护, 显俊朗流线身形,踢踏腾挪,妙曼多姿。 二三小雀,冰天啄食,雪地上跳跃着几个小黑点。 此时,看雀人总想着远处有一只毛茸茸的粗糙鸟窠,给寒雀些许温暖,稻草的暖、枯草 的暖,感觉上有些许慰藉。其实,看雀的人不懂雀。 寒雀在土中刨食,有小人物的艰辛生活状。不求奢华,只求温饱,它们吱吱喳喳,忙忙 碌碌,小爪子印在雪地上。雀为谋一口食,在天地间游走,气候严寒时不肯离去,迁徙别的 地方。它们没有乡愁,固守乡土,在希翼中紧攥冷硬树枝,等待春天。 人不是一只鸟,但能从鸟身上找到自已的影子,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序》里悲叹,“惊 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这里面,有透彻薄衣的透心凉,痛彻心扉的大 寂寞,非一般人所能体会。 而杜甫认为,没有房子的人是寒士,寒士在冬天冷得簌簌发抖,了无生趣。其实大自然 之中的寒雀是快乐的,人世间的寒士是悲酸的,寒雀与寒士,毕竟不是一回事。 冬日闲赋,低头负暄,抬头看雀,一树的雀。 (选自《散文选刊》2017 年第四期) 概括文中寒雀的特点。 答:(示例)快乐;悠闲;有情趣;忙碌艰辛;坚守。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概括物象的特点的能力。物象的特点,带入到段落里总结,结 合物象的特点具体分析即可。“其实雀快乐着呢,远处有老熟的红果球,沙棘火把果,还有 圆黑的樟树果,尤其是沙棘果,津甜润喉,啄一口,果浆四溅”,可以看出寒雀的快乐;“寒 雀比之春雀和夏雀,要悠闲得多”,看出寒雀的悠闲;“其实,寒雀在文人眼里,饶有情趣”, 可以看出寒雀有情趣;“寒雀在土中刨食,有小人物的艰辛生活状,不求奢华,只求温饱, 它们吱吱喳喳,忙忙碌碌,小爪子印在雪地上”,可以看出寒雀的忙碌艰辛;“它们没有乡 愁,固守乡土,在希冀中紧攥冷硬树枝,等待春天”,可以看出寒雀的坚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