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学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学案(1)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学案 看考向、依考题、各个击破(三)——理解词义、句意 ‎1.《考试说明》中“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其落脚点即为对语句的理解与鉴赏,这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2.主要题型有两种: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考生要能够认识、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词句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效果的技巧。‎ 考点 理解词义 词语含义,即这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新的含义。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 ‎ ‎ ‎[2016•北京市卷]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5•江苏省卷]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义。‎ ‎[2015•广东省卷]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画线的词语。‎ ‎[2015•重庆市卷] 怎样理解文中用“十分醒目”和“海市蜃楼”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甘森?‎ 其他设问方式:‎ ‎(1)文中画线部分中的“×××”指什么?‎ ‎(2)文中以“×××”一词来比喻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3)“×××”一词强调的是什么?‎ ‎ ‎ 分清类型,各个击破——理解词语含义的四个角度 ‎1.联系作者意图,分层次 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思想主旨的词语含义往往比较丰富,理解时除了理解其在语境中产生的意义外,还要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其深层含义。‎ ‎2.联系手法,挖掘背后意思 理解运用修辞和写作手法的关键词语,需借助这些手法,挖掘词语中作者蕴含的意思,分析其起到的表达效果。‎ ‎3.结合语境,明确指代内容 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内容可以是词、短语、句子,也可以是句群、段落。‎ 凡是使用代词的地方,所指代的内容前后必有交代。阅读时要善于找到代词前后的交代,捕捉文章前后与之对应的信息,并注意整体意思的贯通,紧扣关键的词语或句子。‎ 解答时要通过理解上下文,再由近及远地捕捉相关信息,经过分析、归纳来推断确定词语的指代义。‎ ‎4.分析语境,理解临时词义 有临时词义的词语要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 ‎ 例1 [2016•北京市卷]阅读散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原文见本专题学案2[例1]),回答下面问题。‎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斩劲了:非常给力。‎ B.气韵弥漫:韵味充满(作品)。‎ C.乡党:志同道合的同乡。‎ D.哗然:因惊讶和赞赏而沸腾。‎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已明确,此题是关于词义理解的选择题型。‎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可结合[答题技巧]中的角度来分析,不能脱离语境。‎ 选项 文中对应 A “太斩劲了”出现在第③段,是观众高声喝彩的话语,和前文“美得很”同为褒义词,据________可知,此处________。‎ B “气韵弥漫”出现在第⑤段,由“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可知“气韵弥漫”指应该在____________中都有关于老腔的描写。此处解释________。‎ C “乡党”出现在第⑧段,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可知“乡党”是“________”的意思,并不是“志同道合的同乡”。此处解释________。‎ D “哗然”出现在第⑧段,联系下文中主持人濮存昕的做法:夺过演员的长条板凳和木砖,自己参与到表演中。这种行为,让人惊讶,而后文中“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此处解释________。‎ ‎[教你分析] 语境 正确 整篇小说 正确 老乡、乡亲 不正确 观众对其表演的肯定、赞赏 正确 ‎[尝试答题] C 考点 理解句意 理解句意是指体味和推敲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意及其作用。高考命题多考查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表达较为突出的句子。‎ ‎ ‎ ‎[2016•天津市卷] 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2015•山东省卷]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2014•山东省卷]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014•安徽省卷] 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其他设问方式:‎ ‎(1)联系上下文,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3)请简析该句的内涵。‎ ‎(4)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某句的理解。‎ ‎ ‎ ‎“抓关键”“套模板”理解句子含义 ‎1.抓关键——“句内三看”和“句外三看”‎ 句子的含义一般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警策含义。体会语句的含义,要注意“句内三看”和“句外三看”。‎ ‎(1)句内三看:①看句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常常是有多重意义的词语,理解句意首先要理解这些关键词的具体含义。②看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语句所指的对象是什么。要把该对象由具体抽象为一般,个体扩大为类型,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③看句子本身表达的特点,是否使用了修辞,表达了怎样的情与理。‎ ‎(2)句外三看:①看该句的位置特点(或在段首、开头,或在段尾、文末等),明确其在结构上的作用。②看相邻句,主要是上下文。根据语境,句子的含义就会相对明朗。③看段、章的中心。联系文章主旨与写作目的,弄清其深层含义,有时句子还有警策意义(类似于名言),注意提炼概括。‎ ‎2.套模板——4类模式 体会语句含义题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不同的句子有着各自的答题特点:‎ ‎(1)概括抽象的句子要具体化。先分析句子本身修饰语的意义,然后抓住文段中解释说明或者论证这些句子的支撑句,探讨其具体含义。‎ ‎(2)生动具体的句子要概括化,即把形象、生动、具体的关键词作抽象化处理。‎ ‎(3)表达有特点的句子要突出其特点。如语句运用了比喻、拟人、反语、双关等修辞手法,或象征、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体会时应重点突出对这些手法表达效果的解读。‎ ‎(4)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要进行切分,即把这些句子切分成几层,逐层体会,分别回答。‎ ‎ ‎ 例2 [2015•江苏省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问题。‎ 比邻而居 王安忆 ‎①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②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 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 ‎④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⑤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 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⑦这一日,厨房里传出了艾草的熏烟。原来,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气味都安静下来,只由它弥漫,散开。一年之中的油垢,在这草本的芬芳中,一点点消除。渐渐的,连空气也变了颜色,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净的空气其实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颜色。‎ ‎(有删改)‎ 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中“画线句的意蕴”这一关键信息,已明确此题属于“理解句意”题型。‎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从“看句内关键词”和“看句外明意图”两个角度寻找文中对应信息。‎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 看句内关键词 “所有气味”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艾草味”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句外明意图 艾草味让所有气味安静下来,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________;艾草味与各种气味交融,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 不同的生活方式 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日常生活中有相同的内容 认同 人们的生活达到一种平衡 ‎[尝试答题] 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蕴含了对端午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艾草的熏烟升华了不同的生活状态,从而达成一种火辣与安静、绚烂与明净的平衡。‎ 提醒 完成专题强化训练(三十八)‎ 学案5 看考向、依考题、各个击破(四)‎ ‎——赏析表达技巧(含语言)  ‎ 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 题型 赏析表达技巧 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与写作方面相关的技巧。近几年高考中,此考点的考查内容是文本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 ‎ ‎[2016•北京市卷] 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2015•天津市卷]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 ‎[2015•重庆市卷] 作者在旅途中与到达甘森后的所见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2014•湖南省卷] 赏析文中“养猪送猪”的细节。‎ 其他设问方式:‎ ‎(1)文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的理解。‎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请结合有关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章对×××大多用第×人称,而在后文却用了第×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4)文章开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 ‎(一)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类别 主要作用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概括为具体,化抽象为形象。 这四种修辞的基本作用都是使描写(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拟人 化物为人,形象生动;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增加感染力;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续表 类别 主要作用 对偶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这两种修辞的基本作用都是使语言的形式更加优美,富于节奏与韵律美。‎ 排比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有节奏感,抒情强烈。‎ 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这两种修辞的基本作用都是强化某种情感。‎ 反问 加强语气,加重语言力量,激发读者感情,给人深刻印象。‎ ‎(二)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类别 主要作用 象征 使抽象的思想、概念形象化,使思想感情含蓄、耐人寻味。‎ 渲染 常常表现为对环境或对次要形象(人物)进行浓墨重彩的描写,突出主要表达对象。为下文的主要形象(人物)的出场制造“烘云托月”的效果。在高中阶段,常说成“衬托”。分析时可表述为:为……作铺垫,营造……的氛围。‎ 抑扬 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之分,其作用为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分析时常表述为:什么与什么形成对比,突出……特点(或情感)。‎ 衬托 突出所要表现事物的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与对比相较,有主次之分。‎ 联想和想象 使文章内容深刻丰满,在形式上变化多姿,生动活泼。分析时常表述为:作者联想或想象……内容,表达……情感。‎ 以小见大 散文中常表现的构思是,通过写某个小人物、小事件、小物件,来表现社会整体或社会现象,以达到“管中窥豹”的作用。作者常常在散文的结尾处运用这种手法,由“小”而引发对“大”的思考,起升华文章主旨的作用。‎ 动静结合 常体现在写景片段中,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二者相得益彰。‎ 虚实结合 常表现在游记散文中,既描写眼前之景(实),又由此引发相关的联想(或历史典故,或相关事例,或自身回忆),其作用是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内涵,更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更能鲜明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凸显事物、景物特点,更能集中地揭示文章主旨。‎ 点面结合 常表现在场面描写中,通过面上的大环境、大背景和点上的具体描写,粗放与特写相结合,更好地表现主题。‎ ‎(三)常见表达方式及作用 表达方式 角度 分类 作用 记叙 记叙 角度 第一人称 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亲切自然、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 第三人称 多用于叙事散文中,它不受限制,灵活自如,可以全面地反映生活。‎ 记叙 记叙 详略 详写 突出细节,渲染气氛,多用铺陈手法,突出中心。‎ 略写 从侧面烘托中心。‎ 记叙 方法 顺叙 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 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 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补叙 造成叙事的波澜。‎ 描写 感觉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形、声、色角度) 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最终又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而展现景物的全貌、基调和总体特征,进而蕴蓄情趣和理趣。‎ 观察角度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写景角度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 续表 表达方式 角度 分类 作用 抒情 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感情,形成强烈的感染力。阅读时“情语优先”,要关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和句子,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间接 抒情 借人抒情 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获得一种特殊的效果,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注意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借物抒情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注意其象征意义。注意联想和想象思维的运用,领悟作者寄寓物中的深刻含义。‎ ‎(四)常见的行文技巧及艺术效果 名称 内涵 艺术效果 开门见山 开篇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拖泥带水。 ①强调突出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②总领全文。③总起下文。④行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 卒章显志 结尾点明文章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①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②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③有水到渠成之感,有强调之效。‎ 照应题目 文章正文与题目照应。 ①紧扣中心写作,不枝不蔓,行文紧凑集中。②反复点扣题目,对中心有强调突出之效。‎ 首尾呼应 文章开头与结尾的照应。 ①重复开头内容,强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②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前后照应 上下文间内容的前伏后应。 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结构圆合严密。‎ 伏笔 叙事性作品中为下文情节内容的出现预设的埋伏。 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耐人寻味。③结构圆合严密。‎ 铺垫 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 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续表 名称 内涵 艺术效果 线索 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 ①使文章叙述的事情更简洁明了,更容易突出主题,使中心明确。②使读者有更清晰的观感。③使文章有更清晰的逻辑,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 ‎ ‎ 例1 [2016•北京市卷]阅读散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原文见本专题学案2[例1]),回答下面问题。‎ 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中“多种手法”已明确此题属于“赏析表达技巧”题型。‎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题干已明确“多种”,所以应从多角度分析。可小到句子的修辞,大到段落的整体表达,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技巧等。‎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 修辞 ①“是……的涛声,也像是……的啸响,亦不无……的柔声”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了老腔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②“这是……的声响,抑或是……的涛声,也像是……的啸响”用排比的修辞,增强了气势,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手法 ①“知时节的好雨”“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分别化用杜甫、陶渊明的诗,________________。‎ ‎②“沉迷且陷入遐想”,老腔让作者联想到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使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 既雄浑奔放,又婉约平和 听老腔时的感受 增加文化底蕴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尝试答题] ①联想。从老腔的腔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②比喻。将老腔的腔调比喻为骤雨拍击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声等,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其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③排比。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④化用古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题型 鉴赏语言艺术 本考点侧重从欣赏的角度来品味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命题者一般会选择表达上富有特色的语句(或段落),往往一题三考,即含义、作用、赏析。这类题目又分两种:一是侧重语言特点的局部赏析,二是侧重语言风格的整体赏析。‎ ‎ ‎ ‎[2013•江西省卷] 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2012•山东省卷] 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其他设问方式:‎ ‎(1)请简要分析第×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2)有人称作者×××的散文“亦秀亦豪”。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 ‎ 回顾语言艺术鉴赏 一、语言特点 具体内容 角度及作用 用词之美 精美的炼字 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 叠词 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②叠字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 反复 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化用成语 选用文言词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句式之美(音韵之美) 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修辞之美 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且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描写之美 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嗅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 二、语言风格 豪放与柔婉 豪放 所表现的题材多为雄心伟业;所描写的景象境界开阔;所运用的动词富有力度,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有时又激越昂扬地抒情;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修辞手法。‎ 柔婉 所表现的对象纤巧细致,所表现的情感细致缠绵,所描写的画面色调柔和,修辞上少用排比、夸张、反问。‎ 直露与含蓄 直露 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 不直接表达情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设问、比喻等手法。‎ 质朴与华丽 质朴 ‎(平实)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 华丽 ‎(典雅) 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 庄重与诙谐 庄重 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言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多用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简洁与细腻 简洁 语势流畅,多用短句。‎ 细腻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 ‎ 例2 [2012•山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张锐锋 ‎①我来到一个古老的村庄,帝舜耕作过的地方。从早上开始,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一天的生活。‎ ‎②鸡叫声是一天生活的起点。不到早上六点钟,鸡鸣响起,几千年来,这样的永不毁坏的大自然的钟表,精确无比。它总是将人的生活正点代入一个不朽的方程式,只是得出的答案日日常新。林一家人开始起床,林的老父亲年过古稀,照常起来做第一件事情:劈柴。锋利的斧头,在暗淡的天光里发出黑蓝的光。一个还未来得及被完全照亮的人的轮廓,用有点笨拙的姿势,预备一天的炊火之薪。斧头上下挥动,从高过头顶的地方,借取了这一高度上的自然能量,猛烈地越过空间。这一动作,这一被压缩了的短暂时间,以及啪的一声闷响,劈木开裂,舜的以前或舜的以后,从未改变。‎ ‎③林的妻子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栅,一群鸡涌到院子里。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然后她开始拿起扫帚打扫庭院,就像每天洗脸一样,对生活的敬畏含于其中。村庄的独特声息渐渐大了起来,那种类似于琴瑟的音乐之声,优雅,古老,节奏鲜明。这与城市庞大、庞杂的噪音能量不同,它代表着清淡、恬淡、恬静的基本秩序。林和大儿子一起,到院外的柿树上采摘柿子。邻居们做各自的事情,狭窄街道旁边的一块空地上,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一切劳动几乎没有语言的参与,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交谈。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 ‎④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和妻儿前去帮工。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 顺手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发,以便在冬天贮存。河边的大石头献出了自己的平面,供老人坐下。他眯起眼睛发呆地望着远方,他在想什么?我们谁也不可能猜到。也许他所想的仅仅是眼前的一片蓝,天边的蓝。‎ ‎⑤天很快就黑了下来。一天的光阴就像几千年的光阴,简单而迅忽。林的一家人陆续回到家中,林对着墙壁上挂着的日历,沉思了好久,好像想起了什么,又好像忘掉了什么,总之,他犹豫了一会儿,然后用老茧坚硬的大手,粗暴地撕下了一页。用大大的黑体字标着阿拉伯数字的日历,和造币厂刚刚印制的崭新纸币一样,挺括,坚韧,在黑夜到来前的最后时刻闪着光,它用每一个唯一的日子作为自己的防伪标志,一个日子根本不会与另一个日子混淆,只是在撕下它的一瞬,发出嗤的一声,尖锐,迅疾,刺激,不容置疑。一天的终结,多少年的终结,嗤的一声撕裂。‎ ‎⑥晚饭后才开了灯,一盏15瓦的灯泡,将并不明亮的光射向每一个角落,人们的脸庞现出明暗的分界,夸张的塑像都坐在小板凳上,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屏幕,在一片雪花斑点里推出了清晰度很差的人影,繁忙喧嚣的城市场景,豪华汽车和别墅,高架公路和人行天桥……奢华的生活只露出冰山一角,已经足够让人震惊。对于林一家人来说,电视剧中讲述的不过是一个传说,一个神话,和远去的舜的故事几无区别,甚至他们更相信后者。‎ ‎⑦这个古老村落里的人们,几千年来恪守自己的寂静生活,按部就班,连步履也是那样从容、谨慎、不慌不忙,完全符合自然的悠悠节奏。但是其中仍然藏着神奇,平凡比非凡可能更有价值,或者说,平凡乃是非凡的极限。‎ ‎(节选自《被时间决定的讲述》,有删改)‎ 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教你分析]‎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已明确本题属于“鉴赏语言艺术”题型。‎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 语言风格 “优雅,古老,节奏鲜明”“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采用的句式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画面优美,语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特点 “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运用了________修辞,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语言风格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答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分析] 短句 语言简洁细腻 富于抒情性 富有画面美 拟人 鲜明、生动、感情真挚 含蓄蕴藉 委婉含蓄地表现出劳动中的默契 ‎[尝试答题] ①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激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鲜明生动。②抒情优美。如 ‎“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③含蓄蕴藉。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义丰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④简洁而细腻。如“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答出两点或类似意思,并分析得当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