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巴中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零诊”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巴中市普通高中2018级“零诊”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A项前后内容原是并列关系,错为因果关系。C项“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的说法文本无依据。D项表述杂糅,以偏概全,原文为“经典之作深受群众喜爱,既是因为艺术价值高,更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经过艺术家的匠心演绎,历久弥新”) 2.C(无“对比论证”) 3.C(“初心和使命”是某些戏曲的主题思想,原文提到“在形式上传统,在内容上不断创新”。“要用葆初心和担使命的思想”和“在形式不断创新”文本无依据) 4.D(“无论…都”绝对化,“最好办法”无依据,原文理解应是:自然灾难让人打量自己,找回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 5.B(片面化。疾病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有时是成因,有时是言说对象,有时是修辞手段。文学中的疾病往往隐喻与象征) 6.①体验:通过阅读体验疫情蔓延时人类同胞所遭遇的不幸,深刻感受灾难带来的个人痛苦和社会失序,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生活的真实境遇。 ②慰藉:危机中的人心往往填满焦虑、落寞、恐慌、忧伤,文学阅读能给心灵以温情的抚慰。领略困境中勇士们坚持真理和正义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真切感受到挤压出人性黑暗后,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给予人的温暖和希望。 ③反思:对疫病灾难进行深刻思考。主动上生命教育课、危机意识课,思考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世界的关系,人类到底该怎样生活,自己想过怎样的人生。学会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对科学的尊重,对人性的守护。 (每点2分,共6分。其它答案扣合文本分析有理,酌情赋分) 7.A(B项“都是反话”有误,从原文看,老陶说这话是真诚的,他也没“预感”到小陈会出事。C项“敬而远之”“见风使舵”无中生有,无情节依据。D项无“人生经历的对比”,老陶的生活方式和老陶对小陈的态度,表达了否定和批判的主题。) 8.①收获,指老陶院子里自己亲自栽种的蔬果植物,代表了老陶退休生活的充实;②收获也代表了一种自食其力的人生态度,老陶将院子里的收获送给了小陈,就是这种人生态度的传递;③收获也指犯了错误的小陈,在老陶和邻居们的帮助下重获新生。(每点2分,共6分) 9.例一:可以删去。①情节上,老陶的话让小陈清醒过来,暗示小陈会走上一条新的人生道路,再说他找到新的工作等属于画蛇添足;②人物上,老陶的深思熟虑、善解人意,小陈的聪颖明理、知错能改已经表现得很充分;③ 第 4 页 共 4 页 手法上,不要最后两段,以“紧紧攥住老陶的手”结尾在艺术上具有留白的效果,能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每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其他分析面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例二:不可删去。①情节上,前文写老陶送东西给小陈,这里写小陈回赠大家,使情节更加完整;②人物上,写小陈找到新工作,给邻居们送去自己亲手栽种的鲜花,更能突出小陈知错能改的形象;③主题上,有最后两段更能凸显文章赞美自食其力的人生态度这一主题。(每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其他分析面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0.C(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11.D(休符是吉祥的征兆。) 12.D(“为人仗义”依据不足,“为朋辈罪责敢于犯颜直谏”分析错误。茹太素上万言书一事,说明他 忠诚正直) 13.(1)(5分)得天下以得人心为根本,如果人心不稳固,尽管有许多的玉帛财富,又有什么用呢?(关键词:本、固、充牣、焉用) (2)(5分)(宋濂)从未说过一句假话,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始终如一,他岂(不)只是君子,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关键词:未尝、伪、诮、短、抑) 14.A(白诗字面上是“读君诗”,主题却是“忆斯人”,又由斯人的遭际飘零,转见自己沦落的感慨。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基调凄苦。诗人以“灯”字为彩线穿起一串明珠,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 15.(6分)①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②生活中的风雨带给人的悲凄寒凉;③人生风雨中对挚友前途深深的忧虑;④政治上的风雨带给人的悲痛愤懑。(托风雨表达的情感每点2分,手法不赋分) 16.(6分)(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每句1分,错一字则改句不得分) 17.B(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相提并论”和“等量齐观”:都含有把不同的等同起来的意思。但“相提并论”指把不同性质的对象放在一起谈论;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一般含贬义。“等量齐观”只能用于对待事物,表示同等看待。多用于否定句。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各有千秋,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选“平分秋色”句中配搭恰当。矗立:高耸地直立,多用于建筑物,着眼于直;耸立:在高的山或物上放置,高而突出地立着,着眼于高。忽视:指不重视;不注意。忽略:指疏忽,不在意;没注意到。忽视在程度上重于忽略。 第 4 页 共 4 页 18.D(A.B中“采用”“必定”“而且”用词不当,关系不当;C项“借鉴了海豚速度快和线型好的身体构造”搭配不当) 19.A(根据上下文的结构配搭看,语序恰当,语意清晰) 20.①不仅是对自己负责;②也是对他人隐私的尊重;③“一米线”也是一把尺子 21.(1)发射时地(发射情况);(2)探测次数(探“火”次数);(3)实现目的(探测目的和科学目标);(4)飞行时间;(5)探测意义。(概括压缩原文语句作答,扣一半分值) 22.略 附文言文翻译: 宋濂,字景濂,幼时聪敏,记忆力强,就学于闻人梦吉,精通《五经》。明太祖(朱元璋)攻取婺州后,召见宋濂。由于李善长的举荐,被授任江南儒学提举,奉命讲授太子经,不久又改撰起居注。宋濂开始以文学特长受到朱元璋的赏识,随侍朱元璋左右,作为顾问。 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左氏传》,宋濂进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如果能遵照施行,则赏罚公正适中,天下便可平定!”不久,朝廷论功行赏,宋濂又说“:得天下以得人心为本,如果人心不稳固,尽管有许多的玉帛财富,又有什么用呢?”太祖认为他所说的全都有理。洪武二年(1369),太祖下诏修撰《元史》,宋濂被任命为总裁官。当年八月史书撰成,宋濂被授任翰林院学士。 宋濂担任太子之师十余年,太子的一言一行,宋濂都要以礼法来劝导,使其归于正道;而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之事,宋濂必定会拱手说:“应当是这样,而不应当是那样。”每当这时,皇太子都非常严肃虚心地接受,而且对宋濂言必称师父。后来当上天屡降甘露时,太祖又问其中是否意味着有灾异或祥瑞,宋濂回答说:“天子不是受命于天,而是受命于人,美德的基础并不是祥瑞,而是仁义。《春秋》只记灾异,不记祥瑞,就是这个道理。”太祖到方丘祭祀,感到心绪不宁,宋濂举止得体态度诚恳地说道:“养心莫过于少欲,能够择善而行,那么便可以心境清静,身体平安。”太祖听后连连称赞有道理。 宋濂性情诚恳谨慎,长期在宫中为官,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他的住室,题名为“温树”,如果有客人问起宫中情况,宋濂便将“温树”两字指给他看。有一次宋濂在家中与宾客一起饮酒,太祖悄悄派人暗中观察。第二天,太祖便问宋濂昨天喝酒没有,请了哪几位客人,吃些什么。宋濂一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你没有欺骗我。”太祖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并说:“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我了解他们,而对那些不善之人,我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这是不敬,是诽谤,是违法。”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阅茹太素的上书,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并直呼宋濂的字说道:“若不是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上书言事的人了。”于是太祖又当场称赞宋濂说:“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其次是贤人,再次为君子。宋景濂为朕效力十九年,从未说过一句假话,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始终如一,他岂只是君子,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 第 4 页 共 4 页 (宋濂)从少到老,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对学问无所不通。宋濂文风淳厚而飘逸,可与古代作者媲美。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的,接踵而至。宋濂逝于夔州,终年七十二岁。 第 4 页 共 4 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