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7届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016-11)

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南中学2016年秋季期中考试卷 ‎ 高三语文 命题人:黄仲贤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2016.11.10‎ 一、名篇名句默写(5分)‎ ‎1.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杜甫《登高》中,描写诗人饱经风霜,白发增添,病后戒酒,悲恨难遣的句子是 ‎“                   ,            ‎ ‎      ”。 (2)庄子《逍遥游》中两句 ‎“                   ,            ‎ ‎        ”说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心志。 (3)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论说类文本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9分,每小题3分)‎ 汉赋与汉代 文学与时代紧密相连,汉赋也是如此。除文学内部发展因素外,汉代社会对汉赋的生产、消费等有重要的影响。‎ 汉赋生产与两汉社会的兴衰基本同步。汉初基本上是汉代社会的休养生息阶段,汉赋生产也处于初期阶段。现存的赋作,最有代表性的是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这些作品体制上继承楚辞传统,抒情言志,篇幅短小,而且内容上明显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汉赋生产的繁荣期是武帝以后到东汉中期。大一统的天下,文人心向中央,盛世激发了作家的情怀,于是,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这是时代的产物。典型代表如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这些大赋采用对话体,以状物为主,风格上呈现出“全”而“大”的特点。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两汉整个思想界成为经学的天下,大赋所体现的正统思想以及形式上的“劝百讽一”,就是这种思想的真实写照。   ‎ 东汉和帝以后社会走下坡路,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党锢之祸使文人与社会逐渐疏远,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地震、蝗灾、水灾、瘟疫等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文人士大夫内心世界发生了重要变化,深感人生迷茫。此期经学衰落,道家思想又占据了重要位置。社会的剧变带来汉赋的新变,文人鸿篇巨制形式的大赋作品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以抒情为主的小赋。这种赋继承屈原、贾谊的传统,代表人物和作品如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等,他们突破汉大赋的创作模式,由外部世界的描绘转向内心世界的抒写,由体物转入写志,个人的思想、感情成为作品的主要内容,这是东汉后期社会带来的影响,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由以上可以看出,汉代社会影响着汉赋生产。首先影响辞赋生产者,如辞赋作家的地位、遭遇、追求、情怀等。汉代经学盛行,辞赋家的地位低下,被视为倡优一类人物,亦可见地位之低下。就作家的追求、情怀而言,当社会处于鼎盛时期,辞赋家就有很强的自豪感,主动与时代靠拢;当衰世时,辞赋家更多关心的是自我内心。其次,时代影响辞赋作品,包括思想、体制、风格、内容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时代与文学是互动关系。时代一方面影响汉赋生产,同时汉赋也反映时代的风貌,为时代服务。“天子之事”中,那种磅礴的气势,宏大的景象,强壮的声威,无不体现着大汉帝国的时代精神。东汉后期赵壹等人的辞赋揭露社会黑暗,也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 时代不仅影响汉赋生产,而且影响汉赋消费。汉赋由于辞藻华丽,典型的汉赋大多是宫廷作品,或歌颂,或讽谏,所以基本在宫廷和知识阶层传播。当然,抒情性的辞赋也有一定的消费群体,大部分还是在文人范围之内。  ‎ ‎                                                            (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张新科)‎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与时代紧密相连,汉赋的发展就能证明这一点,当然,除时代因素外,汉赋发展也有文学内部发展的因素。‎ B.汉赋产生于汉代初期,这一时期汉赋的代表作有《鵩鸟赋》,其内容明显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C.汉初汉赋的发展,在作品体制上继承楚辞的传统,篇幅不长,《吊屈原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D.汉武帝以后,规模宏大,内容全部是歌颂的大赋兴盛,这些赋体在风格上呈现出“全”而“大”大特点。‎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东汉和帝以后,文人鸿篇巨制形式的大赋作品绝迹,代替它的是抒情为主的小赋,其代表作有张衡的《归田赋》。‎ B.东汉和帝以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继承了屈原、贾谊的传统,个人的思想、感情成为这类作品的主要内容。‎ C.汉代社会影响着汉赋的生产,首先影响着辞赋作者,在社会鼎盛时期,辞赋作家就有很强的自豪感。‎ D.时代不仅影响着汉赋的生产,也影响汉赋的消费。典型的汉赋大部分是宫廷作品,基本在宫廷和知识阶层传播。‎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初的抒情小赋与东汉末年的抒情小赋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这同特定的时代有关系。‎ B.赵壹的《刺世嫉邪赋》创作模式突破了汉大赋的创作模式,内容上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也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C.汉代社会影响着汉赋作家,汉赋作家的作品也反应着时代,写作汉大赋的作家处在盛世,地位较高,写抒情小赋的作家地位普遍较低。‎ D.东汉末年,辞赋作家多写以抒情为主的小赋,作家多抒写内心世界,这类辞赋,大部分是在文人之间传播。‎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傅歧,建威将军琰之孙。仕梁,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人有因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歧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歧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日:“古者有此,今不可行。”歧日:“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竞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歧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至都,除廷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敌。歧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歧接对焉。太清 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歧在禁省十余年,参与机事,亚于朱异。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日:“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歧独日:“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①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正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②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歧独言于众日:“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歧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歧带疾出围,卒于宅。‎ ‎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①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②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5.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B.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C.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D.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歧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服阕”指封建时代官员父母去世后,去官回家守孝三年,丧期满之称。‎ B.“大同”“太清”都是年号,用于纪年,年号不能任意改换,一帝一年号。‎ C.“江右”指长江下游以西的地区,因古代地理“江”特指长江,又以西为右。‎ D.傅歧被封为南丰县侯,“县侯”是“列侯”的一种,有自己的封地。‎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傅歧曾经仕途偃蹇。最初在梁担任官职,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丢官职,后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后被任命为始新县令。‎ B.傅歧才能卓异,方法独特。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歧凭白己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子解决了。‎ C.傅歧见解独特,长于辩才。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主和,傅歧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D.傅歧洞察力强,目光高远。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傅歧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歧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 ‎8.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l)郡乃移狱于始新,歧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5分)‎ ‎(2)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正堕其计中。(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②在葛大马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③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④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⑤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⑥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两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庙堂得意于屈原之上,苏东坡沦为供奉之臣,纳兰性德沉醉于甜蜜的爱情里,那中国诗歌将黯然失色。‎ B.阅读乡土散文《一个人的村庄》真是一种奇妙的享受,我仿佛坐在作者面前,向他娓娓道来。他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C.“排除推动日”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公平有序、高效和谐的公共秩序建设,使市民的公共生活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 D.历史文化名城塑造工程将加大对全市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保护、开发与利用,从而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11. 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 对于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① ,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② 不是首都,③ 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④ 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⑤ ,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A 当然 即使 因为 还 可见 B 自然 虽然 但是 不过 ‎/‎ C 当然 虽然 但是 还 总之 D 自然 即使 因为 不过 ‎/‎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 高血压患者在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并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    ① ,运动频率最好是每周4—5次,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二是在运动前后要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放松;三是     ②     ,过于轻松的运动,不能达到锻炼心肺功能的效果,     ③  ,又容易诱发心脏不适。‎ 申请人签收 给予当场答复 给予收件回执,15个工作日内回复 向申请人提供相关信息 根据保密原则决定是否当场给予答复 申请人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13.下图为市民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流程,请根据示意图写一段文字简要说明申请信息公开的过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正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5+6=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古 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 徂晖:落日余晖。 ②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 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不同。‎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E. 十一、十二句中 “归去来”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剑歌”,指孟尝君食客冯欢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事。它们已成为封建社会失意者的精神武器。‎ ‎15.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6分) ‎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 在途中 ‎【美】兰斯顿·休斯 这是经济大萧条的年代,一个傍晚,大雪纷飞。萨劲特从一辆载货卡车上跳下来,面对满天飞雪,反应麻木,视而不见。他实在是饿极了,困极了,累极了。‎ 多赛牧师拧亮门厅的电灯,打开住宅的大门,他看到外面正下着雪,然而他发现,站在他面前的,是个一脸粘满雪花的大个子黑人,显然是个夜游人,一个失业者。‎ 萨劲特还未意识到自己是否已开口说话,牧师先生就抢先说:“对不起,不行。你顺着这条街往前走四条马路,往左拐,再走七条马路,就看到收容所了。对不起,这里不行。”‎ 牧师关上了住宅的大门。‎ 萨劲特想告诉那虔诚的人,他已经去过那个收容所了,在这萧条年代,他被迫去过上百个收容所,而每到一处,得到的回答总是没有床位、晚饭已供应过、地方已被占满。不管是真是假,他们反正歧视黑人。可是这位牧师先生,他竟然也说声“不行”,便关上了大门。显然,牧师不愿听他诉说这些,而人家也确实有扇门可以关啊!‎ 大个子黑人转身走开了。满天飞雪,他依旧漠然地直冲冲往雪中走去,或许他已感觉到在下雪了。他停下脚步,在人行道上弓下身子,他饥饿、疲倦、寒冷。他望望天,看看地,忽然发现,他正站在一座教堂前。是啊!一座小教堂,就在牧师住宅的旁边。没错,是教堂。‎ 教堂有两扇门。‎ 在夜色中,宽宽的石阶上铺满了白雪。两扇高高的小圆顶拱门,门两旁各有一根细细的石柱支撑着。正对面有一扇圆形的窗,里面衬着挑花纱窗帘,窗格中间镶着十字架,上面钉着石雕的耶稣基督。这一切在街灯下显得那么宁静,那么殷实。‎ 萨劲特眨眨眼睛,抬头望望,雪花飘进了眼里。这个晚上他第一次注意到了雪。他感到饥饿,感到寒冷,感到绝望,而又存着一线希望。他走上石阶,敲了敲门,没有回音。他转动了一下门的把手,门是上了锁的。他就用肩膀顶门,他有节奏地哼嘿着,就像被铁链拴在一起的囚犯在干活时喊着号子那样。‎ 门给撞开了。‎ 正当门板要往后倒的一刹那,两名警察乘着警车刚好赶到,他们手持警棍,跑上石阶,一把抓住了萨劲特。这一次,萨劲特有了反抗意识,他抓住门边的一根高石柱,抱紧不放。两个警察使劲拉他,他死死抱住石柱,街上过路的行人都跑到两个警察的背后,抱住他们的腰,帮着一块儿拉。萨劲特仍死抱住石柱不放。‎ 接着,教堂倒塌了。把两个警察和其他所有的人都埋在砖块、石头和瓦砾堆下,整个教堂都倒在雪地里。‎ 萨劲特从瓦砾堆中爬出来,一个劲地朝大街走去。‎ 萨劲特起初还以为自己是独自一人在走着,可是,他还听到了另一个人的脚步声,在跟他踩着同一个节拍。他回头看看,看见耶稣基督就在他身旁,和他齐步走着。他就是教堂圆窗格十字架上的那个基督——他仍然是石刻的,表面粗糙,好像就在教堂倒塌那会儿,从十字架上脱落下来,在他身边跟着走的。‎ ‎“真见鬼,”萨劲特说,“我这是头一回看到你从十字架上下来。”‎ ‎“是啊,”耶稣说,他的脚步把雪踩得沙沙作响。‎ ‎“天啊!我明白,你一定乐意从十字架上下来。”‎ ‎“当然乐意。”‎ ‎“你真的在十字架上给钉了两千年?”‎ ‎“一点儿没错。”‎ ‎“唉,我身上要是有几个现钱,我就带你到处逛逛。”‎ 俩人继续在雪地里走着,一直走到铁路旁。铁路上的红绿信号灯,被黑夜中的飞雪半遮着。铁轨一边的远处,有一堆篝火,是一些无业游民点燃的。‎ ‎“我可要歇脚了。我实在累了。”萨劲特说。‎ ‎“我要继续往前走,到堪萨斯城去。”耶稣说。‎ ‎“好吧,回头见!”‎ 大约清晨六点,有一列货车经过,萨劲特沿着铁轨飞跑过来,紧接着一跃身抓住了货车,想翻进一节敞顶煤车。说也奇怪,那节煤车里全是警察。靠近他的那个警察用警棍狠狠地朝他手指节上打。‎ 他设法想翻进去,他直着嗓子嚷: “妈的!让我进车厢!”‎ ‎“住嘴!”警察咆哮着,“你这疯黑鬼!”‎ 忽然,萨劲特意识到,他确实在监狱里,哪来的什么十字架上下来的耶稣,火车。晚上流的血,现在都干了。结在脸上,头痛得厉害。过道里的那个警察在狠狠地用警棍打他的手指关节,因为他抓住监狱的铁栅门死劲地摇晃,想把这扇门撞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个失业的黑人在大雪纷飞的夜晚的遭遇。‎ B.“听到了另一个人的脚步声,在跟他踩着同一个节拍”“和他齐步走着”这些细节描写,使本来是虚构的情节,却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 C.石人耶稣说:“唉,我身上要是有几个现钱,我就带你到处逛逛。”表现了耶稣对萨劲特的友好,与现实社会中的人形成了对比。‎ D.萨劲特站在多赛牧师的家门口,希望多赛牧师收留他,但是多赛牧师拒绝了他,原因是多赛牧师家已经没有床位,晚饭已经供应过,地方已被占满。‎ E.作者先后写了“他实在是饿极了,困极了,累极了” “他饥饿、疲倦、寒冷”这样的话,目的是说明萨劲特拉倒小教堂是出于无奈。‎ ‎ ‎ ‎(2)根据小说内容,梳理小说情节?(4分)‎ ‎ ‎ ‎(3)小说中写到了牧师的“住宅的大门”、教堂的“门”、监狱的“铁栅门”,作者写这些“门”有什么用意?(5分)‎ ‎ ‎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陈忠实自述人生路 陈忠实 ‎①我生长在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听说我的老爷(父亲的爷爷)曾经是私塾先生,而我的父亲已经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是村子里头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打算盘也能提起毛笔写字的农民。‎ ‎②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入学,1962 年高中毕业回乡,之后作过乡村学校的民办教师、乡和区的干部,整整16 年。对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了解,是这段生活给予我的。1978 年秋天,我调入西安郊区文化馆。我再三地审视自己,还是决定离开基层行政部门转入文化单位,去读书、去反省以便皈依文学。1982 年冬天,我调到省作协专业创作组。在取得对时间的完全支配权之后,我决定干脆归老家,彻底清静下来,去读书,去回嚼20 年里在乡村基层工作的生活积蓄,去写属于自己的小说。‎ ‎③我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文学作品,尚不知世间有“作家”和“小说”。上初中时我阅读的头一本小说是《三里湾》,这也是我平生阅读的第一本小说。赵树理对我来说是陌生的,而三里湾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我来说却是再熟识不过的。这本书把我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复活了,也是我第一次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关于农民的印象和体验,如同看到自己和熟识的乡邻旧生活的照片。我随之把赵树理已经出版的小说全部借来阅读了。也就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是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写下的。‎ ‎④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我的兴趣就不仅仅局限于验证自己的生活印象了。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幅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画卷。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书籍,使我的眼睛摆脱开家乡灞河川道那条狭窄的天地,了解到在黄土高原的夹缝之外,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父亲自幼对我的教诲,比如说人要忠诚老实啦,本分啦,勤俭啦,就不再具有权威的力量。我尊重人的这些美德和规范,却更崇尚一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一种为事业、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忍不拔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⑤父亲对我的要求很实际,要我念点儿书,识得字儿就行了,他劝我做个农民,回乡种庄稼。开始我听信他的话,后来就觉得让我挖一辈子土粪而只求得一碗饱饭,我的一生的年华就算虚度了。我不能过那种只求温饱而无理想追求的猪一样的生活。大约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想搞文学创作的理想就基本形成了。‎ ‎⑥而我面对的现实是:高考落第。我们村子里第一个高中毕业生回乡当农民,成为一个念书无用的活标本,很使一些供给孩子读书的人心里绽了劲儿。我的压力又添了许多。在这种别无选择的状况下,我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的路,这实际上无异于冒险。我阅读过中外一些作家成长道路的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在文学上有建树的人当中,幸运儿比不幸的人要少得多。要想比常人多有建树,多有成就,首先要比常人付出多倍的劳动,要忍受难以忍受的艰辛甚至是痛苦的折磨。有了这种从旁人身上得到的生活经验,我比较切实地确定了自己的道路,消除了过去太多的轻易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这就是静下心来,努力自修。‎ ‎⑦我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程,自学四年,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我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当然,我忍受过许多在我的孩子这一代人难以理解的艰难和痛苦,包括饥饿以及比鼓励要更多的嘲讽,甚至意料不到的折磨与打击。‎ ‎⑧我在爱上文学的同时,就知道了人类存在着凡人与天才的极大差别。这个天才搅和得我十分矛盾而又痛苦,每一次接到退稿信的第一反应,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确信自己属于非天才类型。尤其想到刘绍棠戴着红领巾时就蜚声文坛的难以理解的事实,我甚至悲哀起来了。我用鲁迅先生“天才即勤奋”的哲理与自己头脑中那个威胁极大的天才的魔影相抗衡,而终于坚持不辍。如果鲁迅先生不是欺骗,我愿意付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所能付出的全部苦心和苦力,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陈忠实曾凭《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等。在《白鹿原》的开头,他用一页纸的篇幅写下了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他指出,《白鹿原》的灵魂就是中国人从帝制之下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精神剥离的过程,剥去腐朽,滋长新生。‎ ‎(蒋肖斌《<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去世带走“一个民族的秘史”》)‎ ‎②关于《白鹿原》的写作,陈忠实写过一本《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的小册子。“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源自作家海明威。陈忠实说:“这句话很准确,可以说把作家的个性化追求一语道破了。”‎ ‎(摘自2012.09.21《新华每日电讯》)‎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陈忠实用了整整16 年的时间在基层了解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并在再三思考下放弃了省作协的工作,回到老家静心创作。‎ B.《三里湾》展示的农民和农村生活对陈忠实来说非常熟悉,这使他验证了自己关于乡村和农民的印象、体验,文学梦在他心中也不再那么遥远了。‎ C.陈忠实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了作品,这超出了他之前对自己的预期,是他不断忍受痛苦,克服折磨与打击,静心自修而取得的成绩。‎ D.陈忠实为自己不是天才而痛苦,同时又以鲁迅的话来自勉,最终凭借勤奋努力和坚持不辍创作出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作《白鹿原》。‎ E.追逐文学理想的过程中,赵树理、海明威、巴尔扎克、刘绍棠等中外名家的创作及其主张都对陈忠实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 ‎ ‎(2)陈忠实的文学素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请结合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3分)‎ ‎ ‎ ‎(3)这篇自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4 分)‎ 八、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 年过八旬却自称“80后”的著名歌词创作家阎肃,是文学艺术界的常青树。阎肃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唐诗、宋词、元人小令、明清散曲是一个大海,去游泳吧。读多了,看多了,背多了,写歌词比较得心应手。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当然,还有一条腿就是生活,你对生活一点都不了解,一点都不热爱,也写不好词来。”‎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南中学2016年秋季期中考试卷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 一、名篇名句默写(6分)‎ ‎1.请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悄怆幽邃。‎ 二、论说文阅读(9分)‎ ‎ 2.D(“全部是歌颂”错,原文“歌颂为主”“劝百讽一”)‎ ‎ 3.A(“文人的鸿篇巨制绝迹”错,原文“文人鸿篇巨制形式的大赋作品逐渐减少”)‎ ‎ 4.C(“写作汉大赋的作家地位较高”,错,原文“汉代经学盛行,辞赋家的地位低下”)‎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 ‎5.D【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侯景乞求朝廷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朝廷下令同意,于是在城西订立盟约。侯景又请求派人召宣城王出城相送。傅歧坚持认为宣城王肩负着继承帝位的重大责任,不应该答应他。于是派遣石城公用隆重盛大的礼节送他。其他选项错在两个地方,一是“求遣召”是盟约后的另一件事,要断后。二是“固执”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主语是傅歧,必须断在一起。‎ ‎6.B【解析】年号可以任意改,只要皇帝想改就可以改,古代因发生天灾或有重大喜庆之事常改年号,称“改元”。如汉武帝共用过11个年号,唐高宗14个,武则天13个。‎ ‎7. C 【解析】“最终说服了皇帝”错误。“帝遂从之”是听从了朱异等人的议和主张。‎ ‎8.(10分)‎ ‎(1)郡府于是把案子移交始新县审理,傅歧就让人解开那人的刑具,用平和的话语审问他,那人就自首服罪了。(大意对给2分;“狱”“械”“首服”译对各1分)‎ ‎(2)倘若用贞阳侯交换侯景,侯景就会心意不安,必定图谋生祸叛乱。如果答应两国互通友好,正好中了魏国的奸计。(大意对给1分; “当”“意”“通好”译对各1分。)‎ ‎【参考译文】‎ 傅歧是建威将军傅琰的孙子,在梁做官,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为母亲守丧极尽礼仪,服丧结束后因忧伤成疾被闲置了很久,(后来)才被授予县始新令的官职。有个人在与他人斗殴中被打死,死者家属把状子告到郡府,郡守把他家的仇人收押在案,严刑拷打办法用尽,(但那人)始终不认罪。郡府于是把案子移交始新县(审理)。傅歧就让人解开那人的刑具,用平和的话语审问他,那人就立即认罪了。依法处死(让他)为死者偿命,适逢冬至节到,傅歧就放他回家。管理监狱的官吏坚决地制止说:“古代有这样做的,今天不能这么做。”傅歧说:“如果他违背信约,我这个当县令的甘愿因此获罪。”那人最终按期返回。太守深为傅歧出众的胆识而惊叹,当即将傅歧审理这件案子的情况向上报告。傅歧后来(任职期满)离开始新县,全县的人无论老少都来拜送他出境,号哭之声传到数十里之外。(傅歧)来到京城,朝廷授予他廷尉正的职务,在宫廷中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多次升迁后担任安西中记室,像原先那样仍然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傅歧相貌举止优雅大方,涉猎广博善于应对。大同年间梁国与魏国和亲,魏国的使者一年之中两次出使梁国,梁国常派遣傅歧接待应对魏国的使者。太清元年,多次升迁后担任太仆,司农卿,舍人之职像原先那样不变。傅歧在禁省十多年,掌管机要大事,地位仅次于朱异。这年冬,贞阳侯萧明讨伐彭城,兵败,被囚禁在魏国。太清三年,萧明派人回梁国,说魏国愿意与梁国互通友好(想以此让梁国将叛臣侯景交还魏国),朝廷下令让有司及近臣商议做出定论。左卫朱异说:“(这样)边境将能够得以安静太平,对我们的事情是有利的。”参与商议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傅歧却说:“魏国在刚刚得志之后,为什么要讲和?必定是设下离间之计,故意让贞阳侯派使者来与我们议和,这样就使侯景(对我们)产生怀疑,倘若用贞阳侯交换侯景,侯景就会心意不安,必定图谋生祸叛乱。如果答应两国互通友好,正好中了魏国的奸计。况且去年贞阳侯萧明兵败彭城,(梁国)在涡阳新近又战败撤退,现在我方接受对方的和约,更加显示我国的衰弱。(因此)讲和不能答应。”朱异等人坚持己见,皇帝就依从了他们。等到派使者前去议和,侯景果然有了疑心,于是率军反叛,入侵梁国都城,请求朝廷诛杀朱异。二月,侯景向朝廷上表,要求划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若能满足要求)就解除对京城的包围,回到原驻地。朝廷下令同意,于是在城西(与侯景)订立盟约。侯景又请求派人召宣城王出城相送。傅歧坚持认为宣城王肩负着继承帝位的重大责任,不应该答应他。于是派遣石城公用隆重盛大的礼节送他。等到和侯景订完盟约,城中的文武大臣欢喜雀跃,希望就此解围。只有傅歧对众人说:“贼率兵叛逆,难道有求和的道理吗?”等到侯景背叛盟约,没有人不感叹佩服傅歧的。不久有诏书下达,因为傅歧勤勉辛劳,封为南丰县侯。傅歧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来侯景攻城)京城内城失守,傅歧带病突出包围,死在家里。‎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9.B ‎10.C (解析:A前后结构混乱,应改为“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B逻辑混乱、主客关系颠倒,应改不“作者仿佛坐在我的面前,向我娓娓道来”‘D“加大”缺宾语,应在“开发与利用”加上“的力度”)‎ ‎11.C ‎12. 答案 ①持之以恒 ②运动的强度要合适 ③过于剧烈的运动 ‎13.申请人提出信息公开申请,相关部门根据保密原则决定是否当场给予答复,如不违反保密原则就给予当场答复,如不能当场答复,则给予收件回执,在15个工作日内回复。两种情况都要向申请人提供相关信息,由申请人签收。‎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5分) A B 15.(6分)要点: 每点2分;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 六、实用类现代文阅读(25分) ‎ ‎16.(1)A B 。(C.理解错误。这句话是萨劲特对石人耶稣说的,表现了萨劲特对石人耶稣的坦诚友好。D.没有床位、晚饭已经供应过、地方已被占满,这是收容所拒绝他的原因。E.表述不当。从情节上看,萨劲特并不是有意去撞倒小教堂,是警察要拉走他,他抱着柱子不走,而把小教堂弄倒了。)‎ ‎(2)①在经济萧条的年代,想寻找收容所但却碰壁的萨劲特遇到了代表仁慈博爱的牧师,但被他拒之门外。②他想到小教堂躲避风寒,但小教堂的门紧锁着。与警察产生误会,而拉倒了教堂。③他产生耶稣离开十字架,在他身边跟着走的幻想,最终发现自己现实中已被投入监狱。(4分)‎ ‎(3)①“门”本应是接纳、包容的象征,但从萨劲特的遭遇来看,无论是宣传博爱平等的牧师的“住宅的大门”,还是显得宁静、殷实的小教堂的“门”,对他都是一种拒绝,唯一可以收容他的是监狱的“铁栅门”。②作者通过不同的门,讽刺了披着宗教外衣的牧师们的虚伪,也揭示出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及种族之间的不平等。(5分)‎ ‎17.(1)C,D(A 项,“用了整整16 年的时间在基层了解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和“放弃了省作协的工作”错。B 项,“文学梦在他心中也不再那么遥远了”文中并未提及。E 项,文中没有“刘绍棠”对陈忠实创作产生影响的表述。)‎ ‎(2)①广泛阅读丰富的文学作品,激活生活体验,也开拓视野:头一本小说《三里湾》复活了陈忠实有关农村的生活记忆,接下来一本本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其展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②在兴趣驱使下,进行文学创作实践:在阅读赵树理小说的浓厚兴趣里,在初中二年级的一次自选题作文课上,陈忠实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 ‎③静下心来,努力自修,练习基本功:争取四年后发表第一篇作品,就算在“我的大学”领到毕业证了,结果是经过两年的奋斗就发表作品了。(每点1分,)‎ ‎(3)①选材上偏重文学生涯,主要写自己文学梦的成熟及一步步追求文学梦的过程;②夹叙夹议,写生平与写人生思考二者交融,字里行间充溢着深沉的感喟;③语言风格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警语迭出。(每点2 分。答出2点可得满分。)‎ 七、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