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0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一模)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0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一模)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0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一模)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由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组成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有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程度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近年来,在中共中央的统筹布局下,经过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呈现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态势。但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城市化水平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安徽省,其根本原因是 A. 矿产资源贫乏 B. 经济发展水平低 C. 对外开放程度低 D. 农业人口数量多 ‎2. 长江三角洲区域-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所以安徽城市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故选B。‎ ‎【2题详解】‎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产业分工,加强工业地域联系,③错,④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数量增多,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①错,②对。故选C。‎ ‎【点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 14 -‎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引领我国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有利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 下图为某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示意图,图中①和②表示该国相隔十年的两个年份劳动力年龄结构,且该国劳动力总数呈下降趋势。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劳动力年龄结构指的是各劳动力年龄组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B. ①代表的劳动力年龄结构对应的年份比②对应的年份时间晚 C. 在①对应的年份,该国51-64岁一组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30%‎ D. 在②对应的年份里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构成中,30-50岁和51-64岁比例均为40%‎ ‎4. 下列关于该国人口方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十年来,该国某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最主要原因是降低就业年龄 B. 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老龄化严重 C. 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过低 D. 10年来,该国人口快速增长 ‎【答案】3. D 4. C ‎【解析】‎ 考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原因 ‎【3题详解】‎ 劳动力年龄结构指的是各劳动力年龄组人口数占劳动力人口总数的比重,A错误。发达国家人口中老龄化不断加重,①代表的劳动力年龄结构中51-60岁劳动力比重较小,对应的年份比②对应的年份时间早,B错误。在①对应的年份,该国51-64岁一组的人口数占劳动力人口数的30%,C错误。在②对应的年份里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构成中,30-50岁和51-64岁比例均为40%,D正确。故选D。‎ - 14 -‎ ‎【4题详解】‎ 十年来,该国某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最主要原因是十年中,该国劳动力人口的总量减少,A错误。引起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过低,C正确,B错误。10年来,该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D错误。故选C。‎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大众出行进入了高铁时代。但是,在成昆铁路攀枝花至昆明段却一直运行着一列上世纪的“公益”慢火车——6162/6161次“绿皮车”,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该次列车全程351公里,停靠26个站点,最低票价1元,全程票价21.5元,乘客携带的货物根据重量另外收取少量费用,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出行难、物流难的困难。下图为6162/6161次列车沿线部分站点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列车从20世纪运行至今,其原因是 ‎①高铁建设问题难以克服②公路出行受天气影响大 ‎③沿途地区人员流动量大④降低沿途居民出行成本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6. 小明常年往返于龙塘坝和攀枝花,发现沿途荒漠广布、植被稀少,造成这种景象原因可能是 A.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 纬度低,蒸发旺盛 C. 背风坡,下沉干热气流 D.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 14 -‎ 结合材料信息,该列火车经过的地区地形崎岖,经济落后,贫困人口多,人员流动量比较小,该列火车也是公益扶贫列车,票价低廉,降低了沿途居民的出行成本,③错误,④正确;该条线路不是高铁建设问题难以克服,而是高铁出行的需求小,①错误;沿线地形崎岖,公路线等级低,坡度大,恶劣天气道路湿滑,且往往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而公路出行受天气影响大,②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龙塘坝和攀枝花位于河谷地区,山高谷深,盛行风越过山脉下沉到谷底,气温升高,降水稀少,因而在谷底形成了类似荒漠的景观,C正确;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A错误;干旱景观的形成是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而不仅仅由于蒸发旺盛,B错误;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离海洋较近,D错误。故选C。‎ ‎【点睛】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干热河谷的形成是当地的特殊地貌造就了它的荒芜,跟人为破坏没有什么关系。热河谷是对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河谷带状区域的总称,在地理学上是一种小尺度范围的自然景观 。‎ ‎2016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利马号称世界“不雨城”,但全年有半年大雾弥漫,沾衣欲湿,利马人把这种浓雾称为“毛毛雨”。由于这种“毛毛雨”时常滋润,使地处低纬热带沙漠之中的利马,常年依然繁花似锦,风光秀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 利马多大雾而“无雨”最主要原因是 A. 秘鲁寒流经过附近海域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 B. 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稀少而形成雨影区 C. 位于沿海平原受安第斯山脉阻挡抬升作用小 D.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形成辐射雾 - 14 -‎ ‎8. 右图是利马郊区附近的山坡上,“没有水的秘鲁人”建设的许多网子,用以从潮湿的雾中获取水分。这种取水原理类似于 A. 形成热带沙漠地下冷却凝结水 B. 实验室制作蒸馏水的收集原理 C. 仙人掌针刺绒毛从空气中汲水 D. 波巴布树松软木质雨季吸储水 ‎【答案】7. A 8. C ‎【解析】‎ 考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雾的形成条件,水滴的凝结条件。‎ ‎【7题详解】‎ 雾的形成条件是静风、逆温,雨的形成条件是水汽抬升或对流运动,利马多大雾而“无雨”的最主要原因是秘鲁寒流经过附近海域,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阻止了空气的对流运动,A对。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是降水稀少的原因,B错。安第斯山脉阻挡抬升作用是形成雨的条件,C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是降水少的原因,辐射雾是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形成,D错。故选A。‎ ‎【8题详解】‎ 右图是利马郊区附近的山坡上,“没有水的秘鲁人”建设的许多网子,用以从潮湿的雾中获取水分。这种取水原理类似于仙人掌针刺绒毛从空气中汲水,空气中水汽遇到介质附着物时,凝结成水滴,C对。形成热带沙漠地下冷却凝结水、实验室制作蒸馏水的收集原理,是水汽遇冷凝结形成,A、B错。波巴布树松软木质雨季吸储水,不是水汽凝结,D错。故选C。‎ 镇湖镇隶属江苏省苏州市,是苏州手工刺绣(简称“苏绣”)的主要发源地和重要产地。20世纪80年代,该地苏绣多为农户家庭副业;20世纪末,镇湖镇政府投资建成绣品街,集聚近500家绣庄。近年来,当地绣商前往朝鲜寻找加工厂代工生产苏绣,并运回镇湖镇售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20世纪末,镇湖镇政府建设绣品街主要是为了 A. 减少原料运输成本 B. 共用街区基础设施 C. 降低绣庄地租水平 D. 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10. 与苏州相比,朝鲜生产苏绣的区位优势是 A. 刺绣技艺水平较高 B. 刺绣人工成本较低 C. 绣品原料品质较优 D. 绣品市场距离较近 ‎11 与我国华北地区相比,苏州市 - 14 -‎ A. 降雪较少,房屋屋顶坡度较小 B. 降雨较多,高架桥上桥口路面的坡度较大 C. 白昼较短,楼房在南北方向的间距较大 D. 太阳高度角较大,壁挂式太阳能集热板与楼房墙面的夹角较大 ‎【答案】9. D 10. B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20世纪末,镇湖镇政府投资建成绣品街,集聚近500家绣庄在此集聚,逐渐产生与吸引一系列相同、相近与相关企业,在该地聚集而成群形成以苏绣为主导企业的产业园区,这样的目的就是增加集聚效应,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故选D。‎ ‎【10题详解】‎ 与苏州相比,朝鲜经济较落后,刺绣水平较低,A错;但由于劳动力价格较低,具有廉价劳动力优势,B对;朝鲜只是苏绣的代工厂,利用的是朝鲜廉价劳动力,原料来自苏州,产品运回苏州销售,C、D错。故选B。‎ ‎【11题详解】‎ 苏州降雪较少,但降水多,房屋屋顶的坡度较大,以便于排水,A错误;苏州降雨较多,为减轻道路湿滑,高架桥上桥口路面的坡度较小,B错误;苏州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冬季白昼较长,楼房在南北方向的间距较小,C错误;苏州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壁挂式太阳能集热板与楼房墙面的夹角(该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较大,D正确。故选D。‎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般正常水系支流与干流交接关系应为顺交,雅鲁藏布江中游主要支流共37条,其中顺交支流4条,直交或近于直交支流12条,逆交支流21条(占总支流的56.8%),这一特征说明古雅鲁藏布江流向可能和现在不同。图甲是雅鲁藏布江流域河网构成图和雅鲁藏布江部分河段河谷平面图。‎ - 14 -‎ ‎ ‎ 材料二河流袭夺是指河流切穿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河流抢夺过来,使原来流入其它流域的河流改向流入切穿分水岭的河流的现象,是河流水系演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图乙是河流袭夺前后水系变化图。‎ ‎ ‎ 材料三雅鲁藏布江奔腾于青藏高原南部,在地理工作者眼中,雅鲁藏布江是一条神奇罕见的大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是个长期争议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大峡谷呈先成河(一条河流形成以后,如果在流域内发生局部的地亮上升运动,而河流下蚀速度大于地壳上升的速度,所以河流仍能切穿上升部分,保持原来的流路,由于该河的发育早于隆起构造,故称先成河),而近年来另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大峡谷是布拉马普特拉河袭夺古雅鲁藏布江造成的。‎ ‎(1)指出雅鲁藏布江干流从谢通门至加查段河谷形态的特点,并从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14 -‎ ‎(2)若雅鲁藏布江是一条“袭夺河”,试描述布拉马普特拉河袭夺古雅鲁藏布江的过程。‎ ‎(3)分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对藏东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4)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能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程度极低,试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1)从谢通门至加在段河谷形态呈现出宽谷(U型谷)和峡谷(V型谷)相间分布的特点。从谢通门至加查不同河段岩性软硬存在差异,地壳抬升速度也有差异,岩性坚硬、抬升速度较快的地段,流水侵蚀以下蚀和朔源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形成V型峡谷;在岩性较软、抬升速度较慢的地段,初期形成的V型峡谷中流水的侧蚀作用明显,使河谷拓宽,河床摆动,逐渐使得原来的V型河谷变成U型河谷,即发育成宽谷,使得从谢通门至加在段河谷形态呈现出宽谷(U型谷)和峡谷(V型谷)相间分布的特点。‎ ‎(2)古雅鲁藏布江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分属两条不同的水系。布拉马普特拉河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侧,相对高度大,地形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又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强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古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最先切断山脊,使古雅鲁藏布江改道,流向布拉马普特拉河。‎ ‎(3)大峡谷的形成有利于西南季风携带印度洋的水汽和热量深入,使藏东南地区降水丰富,也使该地的热带气候向北推移;促进了该地区山脉南北两侧的动植物的交流与混合,减小了该地山脉的南北坡自然带差异。‎ ‎(4)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理位置偏远,人口、城市稀少,经济发展水平低,电力需求量小;与外界联系不方便,开发电力向外输送困难。‎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雅鲁藏布江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涉及地貌的形成过程、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流域的综合开发等相关内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 14 -‎ ‎【详解】(1)雅鲁藏布江干流从谢通门至加查段河谷形态的特点要结合图中雅鲁藏布江部分河谷分布图进行分析。读图可知,从谢通门至加查段河谷形态呈现出宽谷(U型谷)和峡谷(V型谷)相间分布的特点。从谢通门至加在段河谷形态呈现出宽谷和峡谷相间分布的原因应从流水侵蚀作用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谷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不同的形态往往是流水侵蚀的形式不同造成,宽谷一般是流水侧蚀作用形成,而峡谷往往是流水下蚀作用形成。下蚀和侧蚀与地壳的升降速度和岩性有关。从谢通门至加查不同河段位于板块挤压地区,板块挤压往往是不均匀的,会导致岩性软硬性质、地壳抬升速度存在差异,若某河段岩性坚硬、抬升速度较快,流水侵蚀以下蚀和朔源侵蚀为主,河谷下切形成深而窄的峡谷;若某河段岩性较软、较长时间处于地壳抬升速度较慢,则初期形成的V型峡谷中流水的侧蚀作用明显,侧蚀作用拓宽河谷,在宽谷中侧蚀不均匀,河床在河谷中摆动,更加拓宽了原来的河谷,发育成宽谷,从而使得从谢通门至加在段河谷形态呈现出宽谷(U型谷)和峡谷(V型谷)相间分布的特点。 ‎ ‎(2)布拉马普特拉河袭夺古雅鲁藏布江的过程应结合材料二和图乙信息进行归纳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的侵蚀能力强弱受河流落差和水量大小的影响。布拉马普特拉河和古雅鲁藏布江分列于喜马拉雅山两侧,两侧的地形和气候都有明显差异,使得两条河流在喜马拉雅山两侧的侵蚀作用强度不同,与古雅鲁藏布江相比,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侧,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且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量大,因而侵蚀能力更强,先切穿喜马拉雅山,使古雅鲁藏布江流向布拉马普特拉河。‎ ‎(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对藏东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应从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某一要素的改变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改变了当地局部地形,因此对当地气候、河流和植被产生影响。对气候,大峡谷的形成有利于西南季风携带印度洋的水汽和热量深入,使藏东南地区降水丰富,也使该地的热带气候向北推移;对河流水文特征,使雅鲁藏布江水量充沛;对生物,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景观,促进了该地区山脉南北两侧的动植物的交流与混合,减小了南北坡自然带差异。‎ ‎(4)影响雅鲁藏布江水能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以从交通、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不利于水电开发的物质运输,也不利电力向外输送;该地区位置偏远,人口、城市稀少,经济发展水平低,电力需求量小,对当地水能开发的动力不大;当地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资金和技术,不利于水能开发,因此目前开发程度较低等。‎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潍县萝卜属于秋萝卜,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传统栽培以露地为主,8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11月上旬收获,为耐寒性蔬菜。种子发芽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叶片生长温度为15—20℃,肉质根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18℃;高于25℃时,植株生长弱,产品质量差,低于1℃时,肉质根易受冻害。‎ - 14 -‎ 潍县萝卜种植历史悠久,肉质翠绿,香辣脆甜,多汁味美,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遭遇瓶颈期,销量受阻,产值下降。近年来,在政府引导、科研单位和农业主管部门积极配合下,形成了企业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新生产模式,使产品真正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要求,并出口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下图分别示意山东该县地形和气候要素分布。‎ ‎(1)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山东潍县萝卜品质优良的原因。‎ ‎(2)说出潍县萝卜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3)说明日本、韩国从我国大量进口萝卜的原因。‎ ‎(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为潍县萝卜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答案】(1)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中纬度地区,光照充足,生长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秋高气爽,昼夜温差大,利于萝卜的糖分积累;有河流经过,灌溉水源充足,保证萝卜品质等。(任答三点)‎ ‎(2)气象灾害:低温冷害;霜冻。‎ 措施:种植时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起到增温、保温的作用;降温前可以进行土壤灌水,可提高土壤和空气湿度;霜冻前熏烟,也可起到驱寒增温的效果。(任答两点)‎ ‎(3)日、韩两国耕地面积小,用于种植萝卜的面积小,产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萝卜营养价值高,日、韩两国市场需求量大;种植萝卜的经济效益低,农民积极性低,萝卜种植面积小;距离中国近,便于从中国进口萝卜等。(任答两点)‎ ‎(4)通过修建温室大棚等设施,调节温度和湿度,改造生产条件;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技术投入,培育新品种,进行标准化生产,使产品真正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要求;加强宣传提升知名度,拓展国际市场等。(任答两点)‎ ‎【解析】‎ - 14 -‎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详解】(1)本题考查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从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等)、地形、土壤、水源四方面进行分析。‎ ‎(2)华北地区秋季降温快,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冷害、霜冻等;可采取以下三大类措施应对以上气象灾害,一是降低土壤的降温速度(地膜覆盖、灌溉等),二是增强大气逆辐射(熏烟等),三是促进农作物生长速度(增施有机肥等),提高其抗寒能力。‎ ‎(3)本题首先应分析日、韩两国国内萝卜的供需状况(生产量小于需求量),其次应分析中、韩两国从中国进口萝卜的便利性。‎ ‎(4)由材料可知,潍县萝卜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生长期内易受低温冷害、霜冻等气象灾害的影响,技术水平较低,产销模式单一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可提出促进潍县萝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此外,还应针对如何提高和保障萝卜品质提出具体措施。‎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图文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14. [地理一选修3:旅游地理]‎ 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间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敦煌文化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敦煌附近有莫高窟、玉门关,鸣沙山、月牙泉等著名景观,下图为甘肃省敦煌市旅游景点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 14 -‎ ‎(1)某旅游团夏季到敦煌旅游,假如你是导游,从气候角度需要提醒游客携带什么物品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评价敦煌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答案】(1)携带物品:足够的饮用水:防治中暑和感冒的药物:夜间御寒的外套:白天防紫外线的防晒标、遮阳帽、墨镜;防沙尘的纱巾等。理由:敦煌地处沙漠,气候干燥,容易出现沙尘天气,夏季白天气温较高,太阳辐射较强,昼夜温差较大。‎ ‎(2)有利条件:敦煌莫高窟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附近还有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酒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地,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游览价值大。不利条件: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交通通达性差:地区接待能力较差:莫高窟洞开放面积小,环境承载力有限。‎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携带的物品需要考虑敦煌地区夏季严酷的自然条件。敦煌夏季白天气温高,太阳辐射强,因而需要携带足够的饮用水,防中暑的药物,防紫外线的防晒霜、遮阳帽、墨镜等;夜晚气温低,需要夜间御寒的外套;昼夜温差大,需防感冒;地处沙漠,多风沙,需携带防沙尘的纱巾。‎ ‎(2)旅游资源开发评价包括:旅游资源质量(游览价值、集群状况、地域组合)、市场距离、交通位置的通达度,以及地区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量等五方面。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评价。根据材料和图示可知,敦煌莫高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附近还有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酒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地,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因而游览价值很大。但是,敦煌莫高窟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市场距离远;地处偏僻,交通的通达性差;处于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接待能力较差;莫高窟洞窟开放面积小,环境承载量有限。‎ ‎【点睛】旅游区的区位分析 ‎(1)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高(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旅游景点多)和地域组合状况(地区范围内没有雷同或质量更高的景点)。‎ ‎(2)市场距离: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经济距离(旅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越长,吸引的游客越少。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 ‎(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 ‎ - 14 -‎ ‎(4)地区接待能力: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关系到服务质量高低和盈利水平。‎ ‎(5)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容人量,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上海市于2019年7月1日起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后,北京、天津、西安、武汉等城市也陆续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标志着我国城市开始进入垃圾分类时代,垃圾分类也纳入法制框架。‎ 根据城乡不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式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农村分类方式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其他垃圾”。‎ 试说明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原因,并为落实推进城市“垃圾分类”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原因:城市化进程快,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快,垃圾产生的数量迅速增多:未分类处理产生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建议: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垃圾分类政策落实: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设置(智能)分类设备,完善公共硬件设施:建立公众“绿色账户”,实行(积分)奖励制度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原因和推进措施,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结合材料信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未分类处理的垃圾易产生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并造成资源的浪费。落实推进城市“垃圾分类”的建议可以从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公众参与、技术投入等方面进行概况,如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垃圾分类政策落实;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设置(智能)分类设备,完善公共硬件设施等。‎ - 14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