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清流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1 清流一中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半期考试 高二语文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古诗文默写(每空 1分,共 10 分,错字、漏字、添字不给分) 1.课内古诗文默写 1 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 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②《滕王阁序》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 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③《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阿房宫赋》中,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古诗文默写(每空 1分,共 10 分,错字、漏字、添字不给分) 1.课内古诗文默写 【答案】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③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④(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⑤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二、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共 22 分) 第一部分:单选题共 7 题,每题 2 分,共 14 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2 A.熟稔.(niǎn) 拔擢.(zhuó) 陨.首(yǔn) 茕茕孑.立(jié) B.自诩.(xǔ) 逮.奉(dài) 洗.马(xǐ) 决.起而飞(xuè) C.桨棹.(zhào) 笏.板(hù) 逋.慢(bū) 恶.乎待哉(wū) D.赊.(shē) 潦.水(liáo) 胜饯.(zhàn) 猥.以微贱(wěi) 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生:名词,生活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将要。 B.宇文新州之懿.范。懿:美好。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随从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抢:碰,触。 之.二虫又何知! 之:这,此。 D.听.臣微志。 听:任,在此是准许、成全。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 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C.问征夫..以前路 D.依乎天理..,批大郤 5.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既自以心为形役。②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① 而彼且奚适也? 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① 今臣亡国贱俘。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D.① 问征夫以前路。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6.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3 C.①辇来于.秦 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①盘盘焉,囷囷焉. 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7.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廊腰.缦回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③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④屈.贾谊于长沙 ⑤乐.琴书以消忧 ⑥谨拜表以闻. ⑦宾主尽东南之美. ⑧梓泽丘墟.. A.①②/③⑧/④⑥/⑤/⑦ B.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C.①③/④⑤⑥/⑦/②⑧ D.①②/⑧/④⑥/⑤/②⑦ 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付梓,古时用木版印刷,在木板上刻字叫梓,稿件定稿叫做付梓,和杀青的意思一 样。 B.刺配,指古代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将犯人发配到边远的地方充军,刺,古时的肉刑, 在罪犯的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 C.《楚辞》,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歌集,具有浓厚的楚国地 方色彩。 D.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也可指被推举的人。 第二部分:课内文言文翻译(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9.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共 22 分)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4 第一部分:单选题共 7 题,每题 2 分,共 14 分。 2.【答案】C 【解析】A.稔应读“rěn”,擢应读“zhuó”;B.逮应读“dǎi”,洗应读“xiǎn”;D.潦应读“lǎo” 3.【答案】A 【解析】生应解释为动词“维持” 4.【答案】A 【解析】B迎接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C行人出征的人 D申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5.【答案】A 【解析】B都是宾语前置 C都是判断句 D都是介宾结构后置 6.【答案】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7.【答案】B 【解析】①③句中“腰”“雾、星”名作状,②⑧句中“南”“丘墟”名作动,④⑥句中“屈” “闻”使动用法,⑤句中“乐”作意动作法,⑦句中“美”形作名 8.【答案】A 【解析】A项,把稿件交付刊印叫付梓,定稿叫杀青,意思不同。 第二部分:课内文言文翻译(每小题 4分,共 8分) 【答案】 9.于是戍边的士卒怒吼起来,函谷关被攻破,楚国人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宫殿)变成了焦 土。 10.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里遨游的人,他们还 凭借什么呢?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5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姓魏氏,名冉。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诸 弟争立,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冉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①,而逐武王 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冉为政。 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 秦相。仇液将行,其客宋公谓液曰:“秦不听公,楼缓必怨公。公不若谓楼缓曰‘请为公毋 急秦’。秦王见赵请相魏冉之不急,且不听公。公言而事不成,以德楼子;事成,魏冉故德 公矣。”于是仇液从之。而秦果免楼缓而魏冉相秦。 欲诛吕礼,礼出奔齐。昭王十四年,魏冉举白起,使代向寿②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 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冉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 其明年,烛免,复相冉,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昭王十 九年,秦西称帝,齐东称帝。月余,吕礼来,而齐、秦各复归帝为王。魏冉复相秦,六岁而 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 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灶,欲伐齐取刚、寿,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睢自谓 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④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范睢。范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6 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 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 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乡 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选自《史记·穰侯列传》) 注:①季君之乱:指秦昭王二年(前 305),公子壮与大臣、公子等谋反。季君,即公子壮, 在争夺君位中为大臣及武王后等拥立,称号为“季君”。②向寿:时为秦将,亲韩。③芒卯: 魏将。④三晋:指赵、韩、魏三国。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诛.季君之乱 诛:杀死 B.事成,魏冉故德.公矣 德:感激 C.乃封魏冉于穰,复益.封陶 益:增加 D.以此时奸.说秦昭王 奸:通“干”,请求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 魏冉为秦相 B.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 魏冉为秦相 C.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 魏冉为秦相 D.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请以 魏冉为秦相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穰侯,是秦宣太后之弟,武王死后,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能力拥 立昭王。魏冉把对昭王的图谋不轨的兄弟全部诛灭,声威震动秦国。 B.昭王十四年,名将白起,连续东伐,攻城略地,战绩卓著。第二年又攻取了楚国的 土地。这一年魏冉托病辞去丞相职务,由寿烛接任丞相。 C.秦昭王三十六年,穰侯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陶邑的封 地,但却被魏国人范雎趁机诋毁,穰侯的丞相职位被免。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7 D.因为范睢向昭王阐明穰侯“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 穰侯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去。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参考答案: 11.A(诛:铲除、平定) 12.C(原文标点: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於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 乃使仇液之秦,请以魏冉为秦相。) 13.C(“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欲伐齐取刚、寿”,“欲”,想要,并非事实。) 14.(1)于是赐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是穰侯举荐的将军,两人关系很好。(“相”“善” 判断句各 1分,句意 2 分) 文言文翻译参考 穰侯,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姓魏,名冉。武王死后,没有儿子,所以立武王的 弟弟为国君,就是昭王。他的弟弟们争相继承王位,只有魏冉有能力拥立昭王。昭王即位后, 便任命魏冉为将军,卫戍咸阳。他曾经平定了季君公子壮及一些大臣们的叛乱,并且把武王 后驱逐到魏国,把昭王的那些兄弟中有图谋不轨的全部诛灭,魏冉的声威一时震动秦国。当 时昭王年纪还轻,宣太后亲自主持朝政,让魏冉执掌大权。 昭王七年(前 300),樗里子死去,秦国派泾阳君到齐国作人质。赵国人楼缓来秦国任 相,这对赵国显然不利,于是赵国派仇液到秦国游说,请求让魏冉担任秦相。仇液即将上路, 他的门客宋公对仇液说:“假如秦王不听从您的劝说,楼缓必定怨恨您。您不如对楼缓说‘请 为您打算,我劝说秦王任用魏冉为相将会有所保留。’秦王见赵国使者请求任用魏冉并不急 切,必感奇怪,将会不听从您的劝说。您这么说了,如果事情不成功(秦王乃用楼缓为相), 会让楼缓感激您;如果事情成功了(秦王任用魏冉为相),那么魏冉当然会感激您了。于是, 仇液听从了宋公的`意见。秦国果然免掉了楼缓,魏冉做了丞相。 秦昭王要诛杀吕礼,吕礼逃到齐国。昭王十四年(前 293),魏冉举用白起为将军,派 他代替向寿领兵攻打韩国和魏国,在伊阙战败了它们,斩敌二十四万人,俘虏了魏将公孙喜。 第二年,又夺取了楚国的宛、叶两座城邑。此后,魏冉托病免职,秦王任用客卿寿烛为丞相。 第二年,寿烛免职,又起用魏冉任丞相,于是赐封魏冉于穰地,后来又加封陶邑,称为穰侯。 穰侯受封的第四年,担任秦国将领进攻魏国。魏国被迫献出河东方圆四百里的土地。其 后,又占领了魏国的河内地区,夺取了大小城邑六十余座。昭王十九年(前 288),由魏冉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8 操持,秦昭王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过了一个多月,吕礼又来到秦国,齐、秦两国国 君取消了帝号仍旧称王。魏冉再度任秦国丞相后,第六年上便免职了。免职后二年,第三次 出任秦国丞相。在第四年时,派白起攻取了楚国的郢都,秦国设置了南郡。于是赐封白起为 武安君。白起,是穰侯所举荐的将军,两人关系很好。当时,穰侯私家的豪富,超过了国君 之家。 昭王三十六年(前 271),相国穰侯与客卿灶商议,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 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这时有个魏国人叫范睢自称张禄先生,讥笑穰侯竟然越过韩、魏等 国去攻打齐国,他趁着这个机会请求劝说秦昭王。昭王于是任用了范睢。范睢向昭王阐明宣 太后在朝廷内专制,穰侯在外事上专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之家 富有。这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穰侯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 自己的封地去。穰侯走出国都关卡时,载物坐人的车子有一千多辆。穰侯死于陶邑,就葬在 那里。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 太史公说:穰侯是秦昭王的亲舅舅。秦国之所以能够向东扩张领土,削弱诸侯,曾经称 帝于天下,各国诸侯无不俯首称臣,这当是穰侯的功劳。等到显贵至极豪富无比之时,一人 说破,便屈居下位,权势被夺,忧愁而死,何况那些寄居异国的臣子呢! 四、古诗鉴赏(共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赏小园牡丹有感 陆游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①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见辄谓无。 周汉故都②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群胡。 【注】①鄜畤(fūzhì):在今陕西富平县。为长安“三辅”所辖,诗中借指长安 一带。②周汉故都:长安、洛阳曾为周汉故都。③尺箠:一尺长的鞭子,扬鞭执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开篇实写眼前所见:小园里来自洛阳、长安的牡丹开得极盛。诗人抓住牡丹 特点,对其进行粗线条勾勒。 B.“世间尤物”总结上句,“恨我”一句直抒胸臆,遗憾自己年少时就住在江 东吴越之地而不能到长安、洛阳。 C.颈联发表议论,批评俗人见识狭隘,仅仅因为自己没有亲眼见到过这样的花, 就否认其存在的可能。 D.尾联提到“周汉故都”,与开篇的洛阳、鄜畤形成呼应,使整首诗结构完整, 意脉贯通,“故”字隐含伤痛之感。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9 16.诗歌尾联蕴含着怎样丰富的含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鉴赏(共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15.答案 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路点拨“实写眼前所见”“来自洛阳、长安的牡丹”错误。作者开篇并未写小园中的牡丹, 而是写由小园中的牡丹联想到的洛阳、长安二地的牡丹,是虚写。如果是亲眼所见,就不会 发出“恨我总角东吴居”的感慨了。 1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 答案①尾联的意思是:作为周汉故都的长安、洛阳离东吴并不远,怎样才能扬鞭执篷驱赶那 里的胡人呢? (2 分)②“亦岂远”饱含对南宋朝廷软弱无能、偏安一隅的失望、不满, “故都”含有对故土沦于敌手的伤痛、不 甘。(2 分)③“安得”既有驱逐胡人、收复失 地的理想,④志不得伸的无奈。(2 分)(意思对即可)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9分) 陶诗的自然美 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 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 然。《五柳先生传》说:“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 他写诗只是自娱而非娱人,更不是为了迁就人。他的诗都是示志之作,不为时论所拘,没有 得失的考虑。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 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正如宋代施德操所说:“渊明随其所见,指点成诗, 见花即道花,遇竹即说竹,更无一毫作为。”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10 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 一样流溢出来。 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 手法和华丽的辞藻。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日暮天无云”,全都明 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 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陶渊明诗,人皆 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陶诗完美地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 瑰奇这些对立的审美范畴,达到了自然化的境地,陶诗独特的艺术成就即在于此。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这些在别人看来平平 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例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 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和郭主簿二首》)写夏日闲居的恬适心情,“贮”字用得多么有 趣,好像凉爽都贮存在林下,随时可以汲取一样。南风也体贴人意,为人撩开衣襟送来凉意。 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琢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例如《杂诗》十二首屡次写 时光的流逝,一曰“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二曰“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三曰“日 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四曰“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五曰“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 值”,六曰“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七曰“素标插人头,前途渐就窄”。同一个意思用 不同的语句表达,都锤炼得十分精粹。掷人而去的日月,不肯待人的岁月,催人老的四时, 都被赋予了生命。那“待”字、“掷”字、“催”字下得何等有力!“去去转欲速”,是说越到 老年时间过得越快;“前途渐就窄”,是说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都是体验深、容量大、 言简意赅的诗句。“壑舟”二句用《庄子·大宗师》的典故,也极其自然。如果没有高度的 驾驭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将诗写到这样纯熟自然的地步! 陶诗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枯燥的哲学说教。他的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人生归 有道,衣食固其端”“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些朴素自然 的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发人深思。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陶渊明“任举 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是很中肯的评论。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 佩的地方。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绝非那些“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 之奇”的时髦作品所能比拟的。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11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道理,产生感情, 受外力诱发便写出了诗。 B.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他的诗里并没有什么奇特的意象、夸张 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 C.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故清人潘德舆评价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 能曲肖神理”。 D.陶诗的自然美,在语言上表现为不露痕迹,自然精粹,这更见其对语言锤炼和雕琢 的高深之功。 1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先提出论点,论述了陶诗的美在于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 B.文章从陶诗的朴素美、语言美和哲理美三方面论述和论证了陶诗的自然美,重点阐 释了陶诗的哲理美。 C.本文引用论证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生动具体地认识陶诗自然美的 艺术。 D.文章最后用时髦作品与陶渊明自然、朴素的艺术魅力作对比,肯定了陶渊明在诗坛 的地位。 1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陶诗的自然美既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完全一致,也是英国诗人济慈“美即是真, 真即是美”艺术观的生动体现。 B.元好问在《论诗》中“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评价是对陶渊明自然 精粹的语言特点的很好诠释。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12 C.陶渊明《杂诗》中的“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等诗句, 体现了其作品哲理性的特点。 D.本文从美学、哲学、宗教、文论等方面对陶诗自然美的精微处进行解读,引用诗句、 诗论议理,深以披露,晓以众人。 五、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9 分) 参考答案: 17.D 解析:A项,“他无意写诗”绝对化,原文说“他似乎无意写诗”。B项,“他的诗里并 没有什么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错,原文为“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 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辞藻”。C项,“故”强加因果,潘德舆的评价是为了说明“陶 诗富有哲理”。 18. B解析:文章重点阐释了陶诗的朴素美和语言美。 19. D解析:“宗教”无中生有。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20-22 题。(14 分) 老汉的升旗仪式 江 岸 市晚报记者黄豫光跟随驴友骑行到黄泥湾,在一个农家小院前停了下来,他注意到,小 院外面竖了一根高高的旗杆,顶端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 小院的主人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 老黄对老大爷说:“这里既然挂着国旗,就应该是单位吧,但我看这里不像单位,所以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13 下来问问情况。” 老大爷说:“你说的不错,这里并不是什么单位,是我的家。” “那么,”老黄斟酌了一下,迟疑地问,“您家门口为什么要挂国旗呢?” 老大爷反问:“难道不允许吗?” “不是不允许,我是觉得好奇。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原因吧?” “说来话长,三言两语也跟你说不清楚。你不是还要赶路吗?你的同伴都走得不见影儿 了。” 老黄掏出手机,拨通了以后说:“你们别等我了,我想在这里做个采访,完了自己回去。” 收了手机,老黄对老大爷说:“我不赶路了,想陪你聊聊天。” 老大爷说:“那就进屋坐吧。我泡壶茶,咱俩慢慢聊。” 老黄跟在老大爷身后进了屋,在桌子前坐下。老大爷拿出一把茶壶,沏上茶,倒在两个 茶杯里,递一杯给老黄,自己也在桌子旁边坐下来。茶水袅娜地飘散着淡淡的清香和水汽, 弥漫在两个人中间。老黄啜了一口茶,感觉茶水虽有些苦涩,但口鼻生香。这种茶应该是农 村人自己采摘自己炒制的粗茶,但是没有农药和化肥的污染,绝对是绿色食品。老大爷慢悠 悠地呷了一口茶,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这位老大爷名叫王宝柱,有一手好厨艺,年轻的时候,响应县政府号召,跟随劳 务输出建筑队,陆续到亚非一些国家务工,给建筑队做饭。后来年龄大了,才安心在家养老。 儿子和儿媳在竹园镇开饭馆,老伴去照看孙子,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不是不想去给儿 子打下手,而是他每天早晨要在家门口升国旗,所以坚持留在了农村。最后那次回国的时候, 他在北京下了飞机,专程去天安门广场看了一次升国旗仪式,看得热泪盈眶。他当即从北京 买了一面国旗带回黄泥湾。回来的当天,他就去自留山上砍了一棵高大溜直的杉树,剁去树 枝,刮掉树皮,用砂纸将树干打磨得圆润光滑,固定在院子外面。这就是他的旗杆。在杉树 的顶端,用尼龙绳挽个活结,在下面一拉绳子,国旗就能顺顺当当升上去。自从那天早上六 点钟他一个人升了国旗,这十多年来,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雨雪风霜,他从未间断过。为 了升国旗,他哪儿也不去了,每天只有升了国旗,他才觉得踏实,整个人浑身就有劲儿了。 他记不住更换了多少条尼龙绳,更换了多少面国旗,他只记得,每天早晨六点钟,他要风雨 无阻、雷打不动地升国旗。 王大爷最后说:“一个人只有到了国外,才强烈感觉到自己是中国人。有时候特别想家, 有时候受了外国人欺侮,我就到中国驻外大使馆去看国旗。虽然我从没进过大使馆,更没向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14 大使馆求助过,但大使馆门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在国外那么多年,国 旗在我心里比什么都亲切。这也是你问我为什么要在家门口升国旗的原因。” 不知不觉间,两个人聊到了太阳西沉。满天的晚霞笼罩着整个村庄。王大爷站起来说: “我得去收国旗了。”老黄看着他解下旗杆上的绳子,轻轻拉动着,国旗徐徐降了下来。王 大爷将国旗叠好,抱在怀里,进了屋。 老黄说:“大爷,我能不能在您家借宿一晩?明天早上,我想看您升国旗。” 王大爷说:“只要你不嫌我们农村条件不好,没问题。” 第二天一大早,老黄还沉浸在梦乡里,就被王大爷唤醒了。王大爷说:“你不是要看我 升国旗吗?” 老黄揉了揉惺忪的睡眼,起来了。东部山顶上霞光万道,太阳即将喷薄而出。随着一阵 激越的国歌声起,王大爷手脚麻利地在绳子的一端挂上国旗,轻轻一抖,国旗迎风展开,他 慢慢拉动绳子的另一端,国旗冉冉升起来。当国旗在旗杆顶端高高飘扬时,一轮明亮的太阳 出现在了东部山顶上,国歌声戛然而止。 一直不停按着相机快门的老黄不由自主地忘记了拍照,注视着在晨曦中招展的国旗,注 视着一脸庄严的王大爷行着注目礼。他暗自给自己的这组新闻图片取好了名字,叫作“深山 里,一位老汉的升旗仪式”。 (有删改) 2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一个住在乡村的农民老大爷却在院子里竖起旗杆,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每天坚持 升国旗,这表现了普通百姓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B.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国旗”,情节为“发现国旗—聊国旗—收国旗— 升国旗”,暗线是王大爷内心情感的变化。 C.“只要你不嫌我们农村条件不好,没问题”,王大爷的这句话既在情节上起着过渡 作用,同时也表现了王大爷谦卑而好客的形象特点。 D.“东部山顶上霞光万道,太阳即将喷薄而出”,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祥和 庄严的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又具有浓厚的意味。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15 21.文中画线部分突出描写了老大爷邀老黄进屋,与老黄沏茶对饮的情节,非常细腻,请结 合作品分析其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有人评论这篇小说营造出了黄泥湾浓郁的时代气息,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20-22 题。(14 分) 20.【答案】B [B项,小说中的暗线是记者老黄的情感变化。] 21.[答案](5分) ①结构方面,沏茶对饮的情节描写使得小说上下文连贯更合理,因为“说来话长”,所以要 沏茶对饮来谈。 ②人物方面,沏茶待客、主客对饮使得王大爷礼貌待客、质朴可亲的形象更加立体。 ③环境方面,沏茶对饮营造了主客之间安宁祥和、轻松和谐的谈话氛围,使得小说内容更为 丰富、有韵味。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从题干中把握答题关键点,即回答“沏茶对饮的情节”的作用。解 答这一情节的作用,首先要回到原文,寻找画线部分与上下文的联系。画线部分前,老黄想 知道老大爷挂国旗的原因,老大爷说“说来话长”,老黄就不再赶路;画线部分后的内容是 对老大爷的介绍。所以画线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这一部分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氛 围,给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另外,这一情节中的主要人物是王大爷,这一部分有突出人 物的作用。 22.[答案](6分) ①选材上,作者借记者老黄随驴友骑行的所见所闻,将故事发生的地点聚焦在黄泥湾的一个 农家小院,折射出驴友乡村游的时代现象。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16 ②情节上,作者借王大爷年轻时响应县政府号召,跟随劳务输出建筑队到亚非一些国家务工, 折射出农村向国外劳务输出的社会现实。 ③主题上,作者借王大爷年轻时在国外打工把对家乡的思念化为对国旗、对国家的一种热爱 和信仰,折射出普通百姓自发的朴素而真挚的爱国情怀。 [解析]本题设题角度新颖,初看似有难度,但仔细分析题干,可以把握住答题方向:筛选出 小说中能体现黄泥湾时代气息的事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并分析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点。 时代气息是指反映当今时代不同于以往时代的一些特殊的东西,梳理小说内容可以发现,在 文中驴友骑行、劳务输出、小百姓的大情怀都表现了时代的特点。 七、语言文字运用(共 1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5 小题。(6 分) 近年来,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_____________的话题。近期一项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 会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还有媒体日前对全国 643 所高校的大学 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 5 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 7 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 6 成学生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这些信息的确令人_____________。 专家说,病理性脱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头发就会越来越少,最终则_____________ , 所以有脱发现象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后_____________。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 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还要保持心情愉 悦。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谈虎色变 唏嘘不己 木已成舟 对症下药 B.岌岌可危 唏嘘不己 盖棺定论 对号入座 C.岌岌可危 叹为观止 木已成舟 对号入座 D.谈虎色变 叹为观止 盖棺定论 对症下药 2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B.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17 特点 C.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特点 D.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25.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 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后来?——起来了。他到年底就生了一个男孩,男的,新年就两岁了。 B.任何一门理论科学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 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 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 (二)26.下面是某校一则通知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6分)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 校打算 7月 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 在校住宿。请你们配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语言文字运用(共 12 分) 23.(2分)A 24.(2分)B(“呈现”需带宾语中心词“特点”。“近期”时间定语放在数量定语前--领属+时间 处所+数量+怎样的+性质类别) 25.C(2分)(文中破折号后是标示注释内容;A话语的间隔;B表示插说;D表示总结 26.【答案】示例:①“堵住”改为“堵塞”;②“管子”改为“管道”;③“换掉”改为“更换”;④“打 算”改为“计划”;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⑥请你们配合 改成 望大家配合 【解析】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18 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 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庄重场合, 用语要 规范雅正,多用书面语。文艺语体有形象性,科学语体有准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有逻辑 性和鼓动性,公文讲究格式化和简明性。所以做本体是注意启事语言的规范雅正,不能用口 语。 八、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①“凡德道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蔡元培) ②“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 ③“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习近平) ④“不会游泳不能毕业。”(清华大学) ⑤“有关高校于 7 月 4 日前完成对入围考生组织高校考核(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 其中体育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2020 年《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 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 ⑥“体育能够轻松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壁垒,是世界通行的语言。”(第 67 届联大主席耶 雷米奇) ⑦“良好的体魄,是我们抵御一切的前提。”(2020 年以 84 岁高龄逆行“抗疫”的钟南 山)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八、作文(60 分) 【作文解析和范文】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19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中的七句话都围绕“体育”这个话题表达观点。归纳梳理这七 句话,能得到体育与修己之道、国民体质、国家强盛、大学学业、世界交流之间的关系,并 且在各组关系中,体育是实现另一要素的前提和基础。材料提供的真实情境,为考生写作提 供了既定的思维空间。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要求考生必须“结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即从这七句话的含 意出发,选择立意角度作文。可以根据一到两句话的含意立意,也可以整合三到四句话的含 意立意,但所选择的几句话必须建立起有机关联,这样才不会使立意泛化。脱离这些限制, 则为不合题意的立意。 3.价值判断的限制。从材料七句话中归纳梳理出的五种关系,都在肯定体育的正向价值 与功能。这与当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育新时代接班人的理念相契合。考生必须服从 这个价值观的判断,才属于符合题目的立意指向。 开放性 1.立意角度的开放性。从材料中可以归纳梳理出体育与道德修己、国民体质、国家强大 等的五种不同关系,考生可以在此范围内自由选择角度,确定立意。 2.联想与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写作时可以自己选取的立意为出发点,展开合理的联想与 思考;可以由学校、家庭乃至社会淡化体育教育的现象说开去;可以从学生肥胖、近视等身 体素质下降的角度切入议论;也可以从体育是与世界沟通的载体联想到中国的“乒乓外交” 等历史故事;也可以联想到中国或世界伟人们的体育观……题目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 间。 3.文体选择是开放的。考生写作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立意角度,选择不同文体,可以写 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解题 这是一道组合式新材料作文题。材料围绕“体育”的话题提供了七句话,意在考查考生 对体育教育的理解。考生必须归纳梳理材料,找出体育与修己之道、国民体质、国家强盛、 大学生学业、世界交流的关系。从中选择恰当的角度确定立意,进行写作。题目极具时代性,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20 既引导考生对当下学校、家庭、社会轻视体育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增强对新时代德智体美劳 “五育并举”育人理念中体育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也包含通过体育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 的美好愿景。但考生还必须认识到本题是关系型材料,要将写作重心定位到体育与修己之道、 国民体质、国家强盛、大学生学业、世界交流的关系上,不能将其割裂开来只谈体育。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羸弱”之人何以接力大任? 2.体育强,则国强。 3.为清华对学生游泳不合格说“不”叫好! 4.让体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 5.培养人们的体育情怀。 …… 偏题立意: 1.谈体育。(题目过于宽泛,不能体现出体育与某方面的关系) 2.野蛮与文明。(偏离材料的含意,另起炉灶) 3.外强中干要不得。(偏离材料的价值指向,立意低) …… 下水文一 “羸弱”的青年岂能承继新时代大任? 赵铁灿 清华大学出台措施,学生游泳成绩不达标,不能拿到毕业证。这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最 高学府,把学生的身体素质放在学业首位,在当下具有引领意义。 实现中国梦,需要大批有理想有作为的青年。而青年欲报效祖国,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 质。试问,“羸弱”的青年岂能承继新时代的大任?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21 青年报国,必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却着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最近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 下降的趋势,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视力下降率、肥胖检出率继续攀 升……这种现状若不加改变,青年谈何担负新时代强国使命?新时代领路人说过,体育强则 国强,国强则体育兴。弱不禁风的青年绝对实现不了我们的强国梦。 能报效祖国的青年,不唯有顽强的毅力,亦必有强健的体魄。 这应该是一个颠扑不破的命题。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喜欢在湘江里游泳,以此锻 炼身体。“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泽东的诗句中透出的是一代伟人的气魄,而他“发 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又激励着多少中国人不懈地强健体魄? 84 岁的抗疫英雄钟南山教授,精神矍铄,良好的身体素质,让钟老能逆行疫区,无所 畏惧。他年轻时的百米速度最快是 11.2 秒,举重的最高重量是 100 公斤,卧推可以达到 70 公斤。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曾创下几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他 说:“良好的体魄,是我们抵御一切的前提。”钟老的话难道不会让那些淡化了体育锻炼意识 的青年人深受启发吗? 庆幸的是,国家教育部门正采取有力措施,改变淡化体育教育的现状。2020 年《教育 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各高校于 7 月 4 日前完 成对入围考生组织高校考核(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其中体育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 参考。”这是从国家政策层面,重申体育在国家教育中的重要性。这也是国家对新时代“德 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目标的再次强化。 加强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新时代的强国梦,需要无数有志青年的不懈奋斗。请牢记, “羸弱”的青年永远承继不起这个美好的梦想! 下水文二 体育强则国家兴 杨宁 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说:“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 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体育水平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 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强国必强体育,体育强则国家 兴。 加强体育锻炼,提升国民身体素质是兴国之基石。 “体”由一人一本构成,身体是人之根本,国民身体素质也是国家兴盛的基石。毛泽东 高二语文 第 页(共 10 页)22 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到“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 而收效远”,这一观点在现在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过去积贫积弱的中国被辱为“东亚病夫”, “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当时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失去了话语权, 丧失了尊严。现如今,我国提倡全民健身运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体育事业蓬勃发 展,国民身体素质随之增强,昔日的“东亚病夫”早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 加强体育锻炼,改进国民价值观念是兴国之保障。 人的价值观念具有历史性,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是不同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在享受丰富美食所带来的愉悦感的同 时,由于营养物质摄取过剩,能量消耗不足,现代“文明”病也逐渐低龄化。对于我们高中 生来说,仍存在学习成绩被重视,体育锻炼被淡化的现象。高中生近视者比比皆是,肥胖者 也越来越多。学生们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是美好生活的享受者,更是美好生活的建设者, 加强高中生体育锻炼,改变高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价值观念,甚至改变整个社会体育锻炼的价 值观念势在必行。 加强体育锻炼,增进国民精神力量是兴国之灵魂。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人们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 越自我的精神、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习主席在谈到竞技体育时强调,“重大 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运动员冲击金牌时所体现出的挑战自 我、超越自我的状态,让亿万中华儿女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积极拼搏奋斗的精神正 是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精神,他们“把祖国的荣誉放在第一位”“为祖国争取荣誉”的爱国 主义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凝聚力、向 心力。 体育锻炼能够提升国民身体素质、改进国民价值观念、增进国民精神力量,轻视体育的 国家难以真正强大,强国必强体育,体育强则国家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