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汉中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 命题、校对:王玺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Ⅰ卷选择题答案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3、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60分,40x1.5)‎ ‎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提出:以农为本的华夏文明,形成了“经验管理”模式;基于贸易的西方文明体系,探索出了一套精于计算的“数目字管理”模式。这揭示了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能够深刻地推动社会发展 ‎③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④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在北京召开 ‎②中共中央颁布实施新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 ‎③天津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 ‎④台盟中央、全国合联和社会各界以座谈会、图片展等方式纪念台湾复兴70周年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3.在校内外,我们要参加演讲、辩论等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歌唱、舞蹈等各种文化活动。这表明(  )‎ A. 文化活动是社会技术进步的结果 B.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无处不在 C. 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是文化生活 D. 文化活动就是唱歌、跳舞等艺术活动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说明了( )‎ A. 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 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 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 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5.继前些年清宫剧、抗日剧受到观众的追捧之后,2017年,社会生活剧《人民的名义》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演员精湛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其根本原因是 A. 优秀文化作品如实反映大众社会实践 B. 优秀文化作品满足人民大众精神需求 C. 人民群众需要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 D. 人民群众是文化欣赏的主体 ‎6.著名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说到,“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该作家认识到 ‎①读书使精神的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②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读书特有的功能 ‎③读书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 积极参加读书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7.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和淡。散是散怀抱,淡是自然自如,这是以涵养和学问作为基础的。字要写得好,一定是技巧与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结合。书法艺术作品中“散”到什么程度、“淡”到什么程度,表现了个人修养和境界到达的程度。‎ 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③通过书法作品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占突出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近年来《三峡好人》、《大圣归来》等极具中国特色的电影在各国上映获得好评。这说明 ‎①我国文化软实力日益增强 ②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发展必须排除外来文化影响 ④文化继承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是指( )‎ A. 地方文化的多样性 B.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C.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D. 区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11.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遵循的原则是( )‎ A.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 相互借鉴、共同交流 C.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12.《中国好声音》、《我要上春晚》等节目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A.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B.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中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C. 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D.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传统文化 ②立足传统文化能够保证文化永葆生命力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不正确的是 A. “全面继承,古为今用” B. 重视创新 ‎ C. 借鉴外来文化,博采众长 D.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5.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A. 鲜明的民族性 B. 强大的包容性 C. 时代的先进性 D. 相对的稳定性 ‎16.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委投票,由中国科学院批准,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正式命名为“悟空”。悟空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的名字,“悟空”有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另一方面,科学家希望借助“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茫茫太空中,识别暗物质的踪影。该命名体现了:‎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应因时而变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传统文化是中华瑰宝,民族骄傲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7.17.文化发展的实质是( )‎ A. 文化创新 B. 文化传承 C. 文化继承 D. 文化传播 ‎18.当不少“艺术家”坐在办公室里“憋”小品,在舞台上“喊”笑话时,赵本山更显得有底气,有定气。宋丹丹说,“他是个双脚没离地的人。”这说明( )‎ ‎①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19.从古希腊的神话、罗马史诗到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以及19、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我们要创作出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A. 超越历史、改变现实 B. 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 放眼世界、固守传统 D. 全盘吸收、海纳百川 ‎20.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出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B. 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C. 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 D. 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 ‎21.藏族文化是一种人类在适成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高原文化,也是一种特定社会历史阶段下形成并发展的文化。藏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是 ‎①藏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身的民族特性 ‎②藏旗文化通过中华文化体现出特有的魅力 ‎③藏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藏族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A. ②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 ‎22.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历冲撞、交流,最后相结合形成了中国佛教,这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介入武力征服的文化交融。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 A. 竞争性 B. 多样性 C. 灵活性 D. 包容性 ‎23.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以及其他木质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不仅具有工艺的合理性,而且也暗含着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传统设计理念,对现代设计提供了应用价值。上述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③中华传统文化最具先进性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4.“方块儿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王蒙曾经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之一 ④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5.对于爱国,人们有各自的理解,陆游以诗言志向:“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乡人无再青。”当代数学家苏步青曾说:“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这表明( )‎ ‎①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 ‎③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感情 ‎ ‎④不同的现实条件下,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6.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 爱好和平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 爱国主义 D.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27.《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体现的民族精神内涵是 A. 勤劳勇敢 B. 爱好和平 C. 自强不息 D. 团结统一 ‎28.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酣畅淋漓地展现了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正是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其具体内容是永恒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 )‎ A.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B.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C. 弘扬中华革命文化 D. 提高辨别不同文化的能力 ‎30.有人这样评价当前的社会文化现象:翻开杂志美人多,打开电视广告多,看篇文章署名多,买本新书错字多。这种评价 ( )‎ A. 针砭时弊,淋漓尽致,很正确 B. 没看到文化生活中有“忧”也有“喜”‎ ‎,是片面的 C. 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D. 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与呼声 ‎31.有人认为,大众文化是“眼球文化”,只有得到大众的关注,文化传播才变得有意义。此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遵循了奏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②没有把握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③认为大众文化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④看到了发展文化必须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 A. 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B.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 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教育文化建设 D. 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3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   )‎ A.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C.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D.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34.近段时间,共享单车遍布城市大街小巷,成为人们出行的新选择。但私藏、破坏等“虐”车行为时有发生,骑稳共享单车,还需要共享精神。实现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需要 ‎ ‎①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精神血脉 ‎②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的文明风尚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发展方向 ‎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取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 )‎ A.时代精神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和谐文化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6.“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这一观点表明( )‎ ‎①加强自身修养,重在行动 ‎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积极的、进步的思想总是与消极的、落后的思想相比较而存在 ‎④要脚踏实地,不断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7.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B.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C. 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创新 D. 是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否定 ‎38.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应该( )‎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③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 ④以培育“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9.清泉永远比淤泥更值得拥有,光明永远比黑暗更值得歌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到光明,不做徘徊边缘的观望者、讥谗社会的抱怨者、无病呻吟的悲观者。这段话告诉我们( )‎ ‎①歌颂社会上的美好事物比揭露丑恶事物更加重要 ‎②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正能量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 ‎③让人从文化作品中感到快乐是创作者的根本任务 ‎④引导人们向美、向善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0.传统年俗具有凝聚亲情、敦睦人伦的功能。建设传统年节文化,需要挖掘其精神核心,重视年节礼俗仪式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年俗中物质产品传承与当代设计,让年节真的有味儿、真正融入人们生活,成为民众享受的传统节日。这表明 ‎①重建传统年俗应传承其合理精神内核及物质载体 ‎②文化建设需关注时代发展及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③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④传统文化需要在交流中传播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40分)‎ ‎41.近年来,青睐海外网上购物的“海淘族”越来越多,扩大内需,既要开掘潜在消费力,也要留住现实消费力。从文化历史中不断探寻品牌价值,并结合精细的做工,是欧美国家奢侈品遵循的创新之道,也是中国奢侈品牌软肋所在。乔布斯的经营哲学是生产出处于“艺术和科技交汇点”的产品;瑞士钟表业的“工匠精神”:员工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对待每一款产品,将自己的灵魂和思想融入其中。‎ 简要回答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16分)‎ ‎42.近年来很多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了包括价值理念、校训等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生活技能节等文化活动,努力营造一种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请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说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24分)‎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B 6.D 7.C 8.B 9.A 10.B 11.D 12.A ‎13.D 14.A 15.D 16.A 17.A 18.C 19.B 20.C 21.C 22.D ‎23.A 24.A 25.C 26.C 27.C 28.C 29.B 30.B 31.D 32.A ‎33.C 34.C 35.B 36.B 37.D 38.A 39.D 40.D ‎41.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既要传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42.(1)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它可以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2)文化影响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 ‎(3)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健康的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