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 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汉语试卷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绮.丽(qǐ) 冲撞.(tóng) 曝.晒(pù) 沼.泽(zhǎo) B.瑰.奇(guī) 颠.簸(diān) 倾.泻(qǐng) 涟漪.(lián) C.怪诞.(dàn) 关隘.(ài) 模.式(mò) 兴.奋(xīng) D.坎坷.(kě) 脂.肪(zhī) 俏.丽(xiào) 嬉.闹(x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反溃 稠密 鼓躁 翻山越岭 B.错落 尊崇 补偿 说长道短 C.肺腑 揣侧 脊椎 斜风细雨 D.弥漫 暄目 土壤 扶老携幼 3.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不全是近义词的一项是 A.怪诞——古怪 汇集——聚集 B.装扮——打扮 袒露——裸露 C.抖擞——抖落 聒噪——吵闹 D.平凡——平常 汲取——吸取 4.下列全是褒义词的一项是 A.君子固穷 安分守己 随机应变 B.冒冒失失 气急败坏 长篇大论 C.一马当先 鹦鹉学舌 锱铢必较 D.支离破碎 不解之缘 粗枝大叶 5.下列各组成语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名.状(命名) 一文不名.(占有) B.乐此不疲.(疲倦) 疲.于奔命(劳累) C.心神不安.(安定) 转危为安.(安全) D.各抒己见.(见解) 见.义勇为(看到) 6.下列词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明锐的目光 明晰的印象 明秀的景色 B.沉痛的心情 沉痛的教训 沉痛的脚步 C.轻松的心情 轻率的盟誓 轻快的曲调 D.清澈的湖水 清平的世界 清朗的声音 7.下列各句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台湾当局的( )下,所罗门群岛等极少数国家致函联大主席,要求将所谓“台 湾加入联合国”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联大对此无理要求予以拒绝。 ②他不仅是个做生意的好手,还是个出色的厨师,自己( )出了一些创新的菜式, 使得这家菜馆的生意更加红火。 ③著名律师朱妙春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他写书的目的是“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写出来,让律师同仁借鉴,让年轻学生学习,让社会百家( )”。 A.唆使 捉摸 教正 B.支使 琢磨 校正 C.支使 捉摸 校正 D.唆使 琢磨 教正 8.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是没有这匹马弄出的蹄声,( )还好受些。三百里空山绝谷,一路单 骑,我回想着不觉一阵阵阴凉袭向周身。那种山野之静是永恒的:( )你被它收容 过,有生之年便再也无法离开它了。( )后来我走到哪里,( )两眼幻视、满心 幻觉,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我( )凭着一 种茫然的感觉,任那匹伊犁马负着我,一步步远离了背后的雄伟天山。 A. 如果 也许 一旦 无论 都 只要 B. 假如 可能 那么 即使 也 只能 C. 若 或许 一旦 无论 总是 只有 D. 倘若 或许 假如 纵然 还是 只有 9.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括号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柔和 ②动人 ③古雅 ④规整 ⑤幽静 在一个异常( )的地段,苏比停住了脚步。这里有一座古老的教堂,建筑( ), 不很( ),是有山墙的那种房子。( )的灯光透过淡紫色花玻璃窗子映射出来, 风琴师为了练熟星期天的赞美诗,在键盘上按过来按过去。( )的乐音飘进苏比的 耳朵,吸引了他,把他胶着在螺旋形的铁栏杆上。 A. ④⑤②①③ B. ③⑤④②① C. ⑤③④①② D. ⑤④②③① 10.将下列各句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它使生命拔节 ②它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 ③它使万物萌生 春天的土地是温馨的, ;夏天的土地是热烈的, ;秋天的土地则是诚实 的, 。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 获的定是蔗糖;如果你种下的是莠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如果你种下的是稗子,秋 天收获的定是一片稗子;如果你什么也不种,秋天收获的则是一片空白。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1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已闻名全国。 B.两次特大台风给广东、福建等沿海人民造成的灾害,已被党和人民解决了。 C.我们学校成立了行政值班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到各班检查制度执行情况。 D.文字和字音不可分割,因而文字和语言就可能不相符合。 12.下列缩句,与原句基本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原句:苏比对自己西服背心最低一颗纽扣以上的部分很有信心。 缩句:苏比有信心。 B.原句: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 缩句:胡同很旧。 C.原句: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 缩句:我当伙计。 D.原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缩句:孔乙己是人。 13.下列句子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比喻) B.苏比向侍者坦白:他无缘结识孔方兄,孔方兄也与他素昧平生。(借代) C.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比喻) D.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拟人) 14.与下面的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A.我不是字典无声的朋友和老师 B.无声的我是字典的朋友和老师 C.无声的字典不是我的朋友和老师 D.字典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 15.下列诗词内容、对应作者或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Ⅱ卷 二、阅读: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 16~17 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6.对上面文章划线处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去也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C.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去也 D.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 17.对文章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富:富裕 B. 贱:低贱 C. 恶:厌恶 D. 去:走去 (二)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文,回答 18~21 题。 尊严是自己给的 ①我们常常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尊严是别人给的,因为别人尊重我,我才有尊严。其实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真实的情况是,因为自己有尊严,别人才会尊重我。 ②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一部叫《先生》的专题片,有一集讲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948 年,解放军占领张家口,即将进入北京。梅校长选择离去,他到了美国,管理清华大学庚款 奖学金。美国人曾经返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奖学金,帮助成立清华大学,并资助清华大学优 秀学生到美国留学。据专题片介绍,梅校长是出了名的“老抠”,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就是 他给自己定的薪水是月薪 300 元。当时台湾当局觉得过意不去,要求梅校长将薪水提升到月 薪 1200 元,但是遭到梅先生的拒绝:“我自己定下的规矩,怎么能自己改动呢?”给我留下 深刻的印象的,不仅是梅先生的清廉,还有梅先生的慎独精神。手中握着这样大一笔基金, 随便手松一点,就可以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而且政府也开了口子,何必如此自苦?甚至还 近乎自虐。但梅先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如此严苛地对待自己,实际上,他让自己活 得非常有尊严,这样才赢得大家的一致尊重。 ③一个人的尊严,不是别人的恩赐,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是道德自律的自动生成物。 像梅校长这样有慎独精神的人,尊严感也就随之产生。而且我还想强调的一点是,不是我有 钱或者有权势,我就活得有尊严。尊严来自一个人的道德自律,和你的财富与权势没有直接 关系。但是,一个有钱有权势的人,为什么大家都会来奉承他,他不是很有尊严吗?我想说 的是,那不是尊严,那只是一种威压。这种威压随金钱和权势的累积而不断强化,也会随金 钱和权势的消减而消减。当我们抱怨世态炎凉的时候,其实只是在抱怨我们丧失了金钱和权 势的威压,所以大家不尊重我们了。如果我是一个靠道德自律赢得自身尊严的人,我就不会 抱怨世态炎凉。因为这种尊严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丧失,除非你腐化堕落。比起嗟来之物 的金钱和权势,尊严感自然要牢靠得多。梅校长临终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这样一个有 相当社会地位的知名人士,居然没有一分钱的积蓄。我想,大家绝不会说:“梅校长真是穷 困潦倒啊!”大家只会说:“这是一个多么有尊严的人啊!” ④当我们明白了尊严不是金钱和权势的附属品,尊严只能是道德自律的衍化物,我们就 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即使我不名一文,即使我毫无权势,我也是可以给自己尊严的。明白了 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孔子赞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了。颜回的快乐,是一种拥有尊严的快乐。同样在《庄子》里,提到颜回的同 学原宪,那也是一个穷愁潦倒却活得非常有尊严的人。当原宪的另一位同学,大富豪大外交 家社会名流子贡乘着大马车经过原宪居住的陋室,而对原宪进行揶揄挖苦的时候,原宪傲然 地说:“像你这样靠拉帮结派、逢迎媚世、毫无操守换来的宝马香车,我根本不屑一顾。”子 贡是否如原宪说的那样不堪,我们不去讨论,我想说,原宪对自己的操守有一种自信,所以 他虽然穷愁潦倒,但依然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⑤一个人一旦活得有尊严感,那即使瓮牖绳枢、瓦灶绳床,也可以怡然自乐,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一样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18.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只有严苛地对待自己,才能活得有尊严 B.尊严是自己给的 C.有慎独精神的人,尊严感也随之产生 D.一个人一旦活得有尊严感,即使一文不名,也可以怡然自乐 19.在本文的论证中,没有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道理论证 D.比喻论证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论据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选文第②段只是用了事实论据。 B.选文第③段论证了靠道德自律赢得自身尊严,这种尊严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丧失 的道理。 C.选文第④段中“明白了这一点”中的“这”指的是“尊严不是金钱和权势的附属品, 尊严只能是道德自律的衍生物”。 D.“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21.下列用“/”对本文结构层次划分,最合理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三)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文,回答 22~30 题。 湿湿的想念 沈红 ①七十年前,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 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 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 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②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沅水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 土。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形成鲜明对比。山还是那 山, 湾依旧是那 湾,但桥已不是那 桥,房也不是那 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 城镇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看 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 么想象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而眼前的这支清流,亦 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 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必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③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 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 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④水给爷爷三样东西: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 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 a 在老街店铺 b 桥头渡口 c 水上人家 d 没有谁来教他 e 他用眼睛 f 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 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融合,丰富自己的想象,最 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⑤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 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 且极容易就范;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使涓涓细流,也能滴水穿石,无坚不摧。 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处世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 容。 ⑥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 生的平凡哀乐,并做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他执著地用自然的 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 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⑦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体会他 那种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很多 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 ⑧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 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 ⑨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雨里, 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 22.结合全文内容,对第①段中划线短语“头脑的困惑”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连年战乱和气候变化导致缺少食物而难受。 B.找不到,看不见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出路。 C.因为没有钱读书,头脑空空 D.用自然美、人性美、古代文明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 23.本文中提及的“爷爷”沈从文的老家在( ) A. 湖北 B. 江西 C. 湖南 D. 山东 24.第②段句子“山还是那 山,湾依旧是那 湾,但桥已不是那 桥,房也不是那 房, 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中划横线处依次填入量词,正确的选项是( ) A. 个 个 眼 间 B. 道 个 座 排 C. 座 道 座 幢 D. 个 道 个 幢 25.第④段中“水给爷爷三样东西”,下列不属于这“三样东西”一项是 A.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 B.坚忍柔韧的性格 C.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 D.朴实理想取代社会理想 26.给第④段中未加标点的地方依次加上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 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 校园外 a 在老街店铺 b 桥头渡口 c 水上人家 d 没有谁来教他 e 他用眼睛 f 耳朵 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 容和意义在游戏中融合,丰富自己的想象,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A. a, b、 c、 d…… e, f、 B. a: b, c, d。 e, f, C. a: b, c, d…… e, f、 D. a, b、 c、 d。 e, f、 2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侧重描述故乡的风景和水边的生活对沈从文一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B.文中的“书”有的地方指爷爷的创作,有的地方比喻大千世界、丰富人生。 C.“水”的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强韧的品德赋予了爷爷温和而倔强的性格。 D.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在爷爷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乡的热切和憧憬。 28.从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上看,这篇文章是( ) A.记叙文 B.说明文 C.议论文 D.散文 29.沈从文先生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那又应如何理解“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 上生活了一辈子”?(用原文原句回答) 30.作者沈红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三、作文(60 分) 31.材料: 当中国的封建学子们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为人生的最大幸福,并且为之奋斗终 身时, 吴敬梓则用他的笔给我们绘出一个中举后的范进喜极而疯的场面,幸福就是如此吗? 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杜甫的幸福;“仰天大笑出门去”是李白的人生写照;司马迁用“人固 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诠释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登上岳阳楼的范仲淹,吟诵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以此为幸福。 要求:①就以上材料中提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②文中不得出现班级名称、同学或老师的真实姓名等。 ③不得少于 600 字。 第四册期末考试汉语参考答案 1. C 2. B 3. C 4. A 5. A 6. B 7. D 8. C 9. C 10. A 11. A 12. B 13. C 14. D 15. D 16.D 17.D 18.B 19.D 20.B 21.C 22.B 23.C 24.C 25.D 26.A 27.D 28.D 29.“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 中终生不灭。” 30.纪念爷爷沈从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