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 菏泽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B)‎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西医的科学性和普效性已被公认,中医药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不容否认,两者各具优势。但长期以来,医疗领域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遇到困境。‎ 一是中医人员数量增长与中医机构发展缓慢,中医力量薄弱。据统计,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27.6万人,到2002年还是27万余人,53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分别为8.7万和157万人,增长17倍;中西医医生比例由3.2:1变为1:5.8.现全国共有医务工作人员520万人,中医药工作人员约50万人,不足1/10。‎ 二是中医教育日益衰退。语言上,古汉语训练缺乏,许多学生基本不看,也看不懂中医古籍;课程安排上,中医理论培训严重不足,甚至《黄帝内经》等经典也不研读;技能培养上,中医望、闻、问、切等训练不多。‎ 三是民间中医的发展临困境。我国不少师徒传承的民间中医,水平高、收费低、效果好,深受群众欢迎,但大都得不到正式承认。现行执业中医师考试制度要求考西医知识,民间医生大都因西医知识不足过不了考试关,民间医生多因无法领到行医执照不能公开行医,若行医即属非法。‎ 四是中医医院存在西医化倾向。目前全国有2800多家中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为了生存,大量购买西药与医疗设备。西药进出价差大,检测化验收费高,医生创收、医院盈利、医院评等级均要靠它。中医药虽然简便廉验,若靠它收费,医院无法养活,医生只有受穷。‎ ‎(摘编自陈永杰《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严重困境》)‎ 材料二:‎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 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离开传承谈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在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传承不足,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艰难延续。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院校教育是中医药人才的主阵地。当前,院校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医教育西化、中医思维薄弱、中医技能缺失等问题。师带徒,出名医,中医独具特色的技艺需要活态传承。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 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只传承,不创新,捧着金饭碗也只会越吃越穷。让中医药老树发新芽,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我们不能因为创新而忘记“守正”,也不能因为“守正”而不去创新,必须把“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新动力!‎ ‎(摘编自白剑锋《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 材料三:‎ 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曾在武汉一线指导和参与救治的专家回顾总结了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全小林院士说,武汉疫情出现社区传播之后,我们将中医药治疗和干预纳入“四早”内容,第一时间为集中隔离点的发热、疑似、已确诊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以及一些密切接触者发放药物,发放通治方“寒湿疫方”的药72.3万服,覆盖5万多人,使很多病人在早期就得到控制,不向重症发展。‎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带队接管的江夏方舱医院,通过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564名患者均没有转为重症。‎ ‎“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阻止了疫情的蔓延,是我们取胜的基础。”张伯礼说,在向其他方舱医院推广经验后,1万多名患者普遍使用中药,各个方舱医院的转重率基本在2%至5%左右。‎ 不少专家表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减缓、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化,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就我们在武汉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救治经验来说,一般的病人都有发热、咳嗽、气喘、乏力的症状,还有氧饱和度降低的表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党委书记叶永安介绍,采取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后,这些病人症状都有明显好转,发热、乏力、咳喘缓解率都在90%以上,说明综合救治能够有效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化。‎ 治愈出院的患者中,有一部分虽然核酸检测已呈阴性,但身体还未完全康复,需要持续的医学干预和心理康复。在这方面,中医药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干预的技术手段。‎ 有时乏力、咳嗽或精神不太好,肺部炎症没有完全吸收,免疫功能没有完全修复……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办法,做一些呼吸锻炼,同时配合中医药针灸、按摩等综合疗法,可以改善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对脏器损伤的保护、对免疫功能的修复都有积极作用。”张伯礼说。‎ 目前,全小林院士团队正在针对恢复期康复的中医药干预开展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和使用。‎ ‎(摘编自新华社《中医药为新冠肺炎防治作出重要贡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发展面临严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古汉语训练缺乏,学生读不懂中医古籍是其根本原因。‎ B.要培养大批中医“专才”,就必须建立以师承教育为主、院校教育为辅,二者相结合的中医教育新体系。‎ C.“守正”指传承中医药的精华,“创新”指在坚守中医药精华的基础上为其发展注入动力,二者不可割裂。‎ D.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病人早期控制、阻止重症转危和康复干预等方面,都独立发挥了重大作用,优势显著。‎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医院之所以存在西医化倾向,并非因为中医药不如西药好,而是因为中医药不如西医盈利高。‎ B.民间中医,水平高,收费低,效果好,深受群众欢迎,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正式承认。‎ C.研究中医古籍、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是传承中医精华的重要途径。‎ D.只有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并保其发展源远流长,清流激荡。‎ ‎3.下列说法中,能够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乃至世界人民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B.要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 C.康源全自动中药调剂系统生产线对几千年手抓戥称的传统调剂方式进行了创新,极大提高了中药饮片配药、取药效率。‎ D.要充分发掘中医不同学术流派的特色优势,实现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确保中医药在时代有新作为。‎ ‎4.材料二在论证上思路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请针对材料一“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严重困境”,结合文本,向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提出3条有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6~9题。‎ 瓦浪如海 肖复兴 ‎①老北京四合院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灰色,一片灰色的瓦,紧挨着一片灰色的瓦,连接着一片浩瀚的灰色,铺铺展展,犹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一波又一波,直涌到天边。‎ ‎②这种由鱼鳞瓦组成的灰色,和故宫里那一片碧瓦琉璃,做着色彩鲜明的对比。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它似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铁锚一样将整座城市稳定在蓝天白云之下。在北京胡同长大的建筑师张永和先生,对这样的鱼鳞瓦太熟悉不过,他说:“我成长于一个拥有低矮地平线的城市中。从空中俯瞰,你只能看到单层砖屋顶上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打破这波浪的是院中洋溢着绿色的树木以及城中辉煌的金色。”而只有向天际展开的灰色瓦浪才会让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拥有力量;只有在这样一片灰色的瓦浪中,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才会显示出自己的力量。‎ ‎③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的天际线很低,不用站在景山上面,就是站在我家的房顶上,从脚下到天边,一览无余,基本上是被这些起伏的鱼鳞瓦顶所勾勒。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占据了北京城的空间。这一片如海的瓦浪,它所显示出的色彩和力量,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的。‎ ‎④那时候,四合院平房没有如今楼房的阳台或露台,鱼鳞状的灰瓦顶,就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晒的萝卜干、茄子干或白薯干,都会扔在那上面;五月端午节,艾蒿和蒲剑插在门上之后,也要扔到房顶,图个吉利;谁家刚生小孩子,老人讲究要用葱打小孩子的屁股,取“葱”的谐音,说是打打聪明,打完之后,还要把葱扔到房顶,这到底是什么讲究,我就弄不明白了。‎ ‎⑤那时候对于我们许多孩子而言,鱼鳞瓦的灰色房顶,就是我们的乐园。老北京有句俗话,叫做“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淘得要命,动不动就跑到房顶上揭瓦玩儿,那是司空见惯的儿童游戏。鱼鳞瓦,真的很结实,任我们成天踩在上面那么疯跑,就是一点儿也不坏。单个儿看,每片瓦都不厚,一踩会裂,甚至碎,但一片片的瓦铺在一起,铺成一面坡的房顶,就那么结实。它们是一片瓦压在一片瓦的上面,中间并没有什么泥粘连,像一只小手和另一只小手握在一起,可以有那么大的力量,也真是怪事,常让那时的我好奇而百思不解。‎ ‎⑥十几年前,听说老院要拆,我特意回去看看,路过长巷上头条,看见那里已经拆光大半条胡同了。一辆外地来的汽车车厢里,装满从房顶上卸下来的鱼鳞瓦。那些鱼鳞瓦,一层层,整整齐齐地码在车上,和铺铺展展在屋顶上的景象完全不一样了,尽管也呈鱼鳞状,却像是案板上待宰的一条条鱼,没有了生气,更没有瓦浪如海,翻涌向天际展开的气势了。‎ ‎⑦我望着这满满一车的鱼鳞瓦,它们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好看。又有谁知道,那些鱼鳞瓦上,曾经上演过童年那么多的游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呢?还曾经上演过比我们的游戏和欢乐更多更沧桑的故事呢?‎ ‎⑧要说带给我们最大快乐的,一是秋天摘枣,一是国庆节看礼花。那时,院子里是三棵清朝就有的枣树,我们可以轻松地从房顶攀上枣树的树梢,摘到顶端最红的枣儿吃,也可以站在树梢儿上,拼命地摇树枝,让那枣纷纷如红雨落下,噼噼啪啪砸在房顶的瓦上,溅落在院子里。比我们小的小不点儿,爬不上树,就在地上头碰头地捡枣,大呼小叫,可真的成了我们孩子的节日。‎ ‎⑨打完了枣,下一个节目就是迎接国庆。国庆节的傍晚,扒拉完两口饭,我们会溜出家门,早早地爬上房顶,占领有利地形,等待礼花腾空。由于那时没有那么多的高楼,一眼就能看到晚霞中的西山脚下。前门楼子和天安门广场都是看得真真的,仿佛就在眼前,连放礼花的大炮都看得很清楚。我们坐在鱼鳞瓦上,心里充满期待,也有些焦急。随着礼花腾空会有好多白色的小降落伞。降落伞飘来的那一刻,我们会立刻大叫着,一下子都跳了起来,伸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妈妈晾衣服的竹竿,争先恐后去够那些小小的降落伞。有一次,就让我够着了一个,还挺大的个儿,成为我拿到学校显摆的战利品。‎ ‎⑩一直到十几年前,重返我们的老院,又看到童年时爬过的房顶、踩过的鱼鳞瓦,才忽然发现和它们这么久没有相见了,也才发现瓦间长着一簇簇的狗尾巴草,稀疏零落,枯黄枯黃的,像是年纪衰老的鱼鳞瓦长出苍老的胡须,心里不禁一动,有些感喟。其实,这种狗尾巴草一直都是这样长在瓦缝之间,一年又一年,它们的生命力和鱼鳞瓦一样的顽强而持久。‎ ‎⑪去年的秋天,我路过草厂胡同一带,那里的几条胡同已经被打理一新,地面重新铺设青砖,四合院重新改造。有老房子的房顶被改造成露台。顺着山墙新搭建的梯子,爬到房顶,楼房遮挡得远处看不到了,但附近胡同四合院房顶的鱼鳞瓦,还能看得很清楚,尽管已经没有了张永和先生说的“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的景象,却还是让我感到亲切,仿佛又见到童年时候的伙伴。真的,这和看惯各式各样的楼顶,哪怕是青岛那样漂亮的红色楼项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灰色的鱼鳞瓦,才能带给我老北京实实在在的感觉,是一种家的感觉。‎ ‎⑫我还看见眼前不远处屋顶上鱼鳞瓦之间长出的狗尾巴草,迎着瑟瑟秋风,摇曳着枯黄的颜色,和鱼鳞瓦的灰色,吟唱着二重唱。‎ ‎(取材于肖复兴的同名散文)‎ ‎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三段,描写老北京四合院房顶的灰色鱼鳞瓦连片成海、气势浩大、朴素低调、力量沉稳等特质,为下文做铺垫。‎ B.文中从房顶攀上枣树摘枣的片段,形象地再现当时的摘枣情景,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深切怀念与眷恋。‎ C.文章结尾,描写了灰色的鱼鳞瓦上黄色的狗尾巴草在秋风中摇曳的情景,画面感强,含蓄隽永,深化了文章主题。‎ D.本文表达的感情丰富,既有对家乡的怀念,对“瓦浪如海”消失的伤感,也有对传统建筑遭到破坏的批判之情。‎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将四合院鱼鳞瓦与故宫琉璃瓦的色彩进行对比,主要目的在于突出灰色瓦浪的色彩和力量。‎ B.文章第二段引用张永和先生的话,目的是印证作者的观点,突出张先生对雨鳞瓦的热爱之情。‎ C.文章以瓦为线索,贯穿全文:主要回忆了老北京四合院屋顶的鱼鳞瓦的特点,瓦下百姓的生活。‎ D.本文融描写、记叙、议论于一炉,语言生动形象;文笔细腻,蕴含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回味无穷。‎ ‎8.本文在讲述平常而隽永的生活时,主要的语言风格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赏析这一语言风格。(4分)‎ ‎9.文章以“瓦浪如海”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龚鉴,字明水,浙江钱塘人。早与同郡杭世骏齐名。雍正初,以拔贡就选籍,授江苏甘泉知县。县新以江都析置,故脂膏之地。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已任。‎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巨室延饮,又拒之。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令不近人情。鉴益自刻苦,无一长物。县境邵伯埭受高、宝诸湖之水,地卑下。鉴谓当于农隙运土筑高埂沿堤为防,以徐议沟洫。堤上即植桑,兴蚕事。其西境地高,浃旬不雨即龟坼,宜每一里为水塘以蓄之。如是则高下之田俱无患。大吏韪之,然不能行。邵伯埭下有芒稻河,设闸泄水尤要。值大水泛溢,鉴冒雨至,呼闸官泄之。闸官以盐漕为言,不可。会总河嵇曾筠视河至,鉴直陈,厉声诃闸官,曾筠即令启闸。又用鉴言,定盐漕船过湖需水不过六尺,过即启闸,无得藉口蓄水,为民田患。每岁晏,江都之鰥寡孤独多入甘泉部中。西湖圣因寺僧明慧者,恃前在内廷法会恩宠,干求遍于江、浙。一日以书币关白,鉴杖其使而遣之。事流传,上闻。世宗召明慧还京,锢不许出。当是时,甘泉令声闻天下。在任六年,以父忧去官,贫,至无以葬。河南巡抚尹会一故为扬州守,雅与鉴善,招之,欲使主大梁书院,以修脯助葬。遂卒于河南。鉴湛深经术,能摘先儒之误,顾书多未成。所成者毛诗疏说,阐明李光地之说为多。‎ ‎(选自《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B.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更所昵令/侗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C.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D.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盐漕,盐运和漕运的合称。用河道运输食盐和粮食分别称为盐运和漕运。‎ B.书院,古代官学机构,是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长沙岳麓书院。‎ C.经术,又称经学,是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义理的学间。‎ D.疏,古籍注释体例之一,是对旧注所作的解释。文中是指对毛诗的注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龚鉴才德出众,早有盛名。他早年与同郡名士杭世骏齐名,后来以拔贡身份入仕;他对经学有深透的研究,能指出先儒的错误,并著有毛诗疏说,阐明前人学说。‎ B.龚鉴廉洁无私,清贫自守。他所供职的甘泉县是富庶之地,而他生活俭省,不贪不占,家无长物,连为父亲办理葬事的钱都没有,这在当时社会中难能可贵。‎ C.龚鉴性情耿直,刚正不阿。大水泛溢之际,他向河道总督直陈闸官拒绝开闸泄水,并当面厉声呵斥闸官:受皇帝恩宠的僧人派人求见龚鉴,龚鉴杖责来使并赶走了他。‎ D.龚鉴为官有道,享有盛誉。他对故交、官员的请托和豪门的宴请一律拒绝,在大江南北广受赞誉:他治理有方,江都一带很多生活无依的百姓纷纷投奔到甘泉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已任。(4分)‎ ‎(2)恃前在内廷法会恩宠,干求遍于江、浙。(4分)‎ ‎14.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龚鉴造福百姓的具体表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寒食寄郑起侍郎 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此诗作于北宋乾德(963~968)初,杨徽之贬为外官之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既指出了诗人春游的时间,也奠定了诗的情感基调。‎ B.“寂寂”,用叠词渲染“山城”的寂静气氛:用“柳映门”的寒食特有之景,增强冷清的环境氛围。‎ C.诗的颈联即景抒情,天气乍暖还寒,薄酒难以消愁,登高远眺才让作者内心获得片刻的逍遥与自在。‎ D.诗的尾联,以问句作结,诗人将一腔喷涌欲出的别离心绪融入“向谁言”的反问中,欲述无门,有一唱三叹之妙。‎ ‎16.请简要赏析诗的颔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提出的关于生死价值的句子是:“人固有一死, , , 。”‎ ‎(2)《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是: , 。‎ ‎(3)《青玉案·元夕》中用“ ”一句描写了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观灯盛况。‎ 三、语言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新中国的交响音乐 ,可喜可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交响音乐作品就 ,在一首首节庆序曲中抒发革命情怀;在一首首描绘西南少数民族风情的音画中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和1964年新中国成立15周年时,大批革命历史题材交响音乐更点燃了人们的激情,表现“在烈火中永生”的革命者,描绘革命战争的 画卷,给人们带来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改革开放时期,一批思想深邃、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新颖的交响音乐作品 ,它们注重音乐的哲理性、史诗性、抒情性,体现出严密的内在结构逻辑;由于它们还极大开拓了交响音乐的艺术表现空间,将现实生活、人类命运乃至历史文化都纳入思考与探索之中,展露出空前的国际视野。( ),并在交响音乐如何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及如何做到“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上交出了完美答卷。‎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3分)‎ A.可圈可点 脱颖而出 恢弘 纷至沓来 B.可歌可泣 脱颖而出 恢廓 纷至沓来 C.可圈可点 锋芒毕露 恢弘 络绎不绝 D.可歌可泣 锋芒毕露 恢廓 络绎不绝 ‎1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而进入新时代以来,这些特征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体现 B.进入新时代以来,这些特征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体现 C.因而这些特征进入新时代以来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体现 D.这些特征进入新时代以来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体现 ‎2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们还极大开拓了交响音乐的艺术表现空间,将现实生活、历史文化乃至人类命运都纳入思考与探索之中,展露出空前的国际视野。‎ B.由于它们还极大开拓了交响音乐的艺术表现空间,将历史文化、人类命运乃至现实生活都纳入思考与探索之中,展露出空前的国际视野。‎ C.它们还极大开拓了交响音乐的艺术表现空间,将现实生活、人类命运乃至历史文化都纳入思考与探索之中,展露出空前的国际视野。‎ D.由于它们还极大开拓了交响音乐的艺术表现空间,将现实生活、历史文化乃至人类命运都纳入思考与探索之中,展露出空前的国际视野。‎ ‎21.下面是某区市政管理处道路封闭施工通告初稿的主要内容,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五处问题,请找出并修改,做到语意明确,语言得体。(5分)‎ 为解决路面破损、雨天积水严重的问题,我处将对至善路从头到尾实施路面修复及市政管道网改造工程,谨定于4月10日开工,5月30日恢复通行。为保证施工安全,施工期间至善路封闭,过往车辆请按交通指示牌绕行,工程车辆除外;过往大众请走临时人行便道。违反本通告硬要闯入者,后果自负。‎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32字。(6分)‎ 记者从中国科协获悉,“科技传播助力企业发展”第八场网上路演——大数据专场活动日前成功举办。该路演行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等单位主办,旨在帮助科技企业精准对接创投机构,支持复工复产和可持续发展。截止目前,中国科协已举办在线教育、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与先进制造、智慧医疗、大数据专场8场路演,共为27个优质科技项目对接了400余位投资人,其中100余位投资人表达投资意向并和项目进行更深入对接。主办方透漏,下步还将继续根据科技创业者和创投机构的需求,开展系列路演活动。‎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①2020年3月15日,习近平主席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这样点赞新时代中国青年:“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②著名学者崔卫平说: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③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地中学生在家上网课,学习状态有很大差异:有的同学能够严格自律,学习有规划,按时作息;有的同学缺乏自主学习方法,没有老师的现场辅导与管束,很不适应;也有同学虽然有时想学习,但无奈网络上其他内容吸引力太强,更不用说游戏了……‎ ‎④某青年教师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引发无数青年的羡慕与向往。‎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 ‎①复兴中学将举办18岁成人礼仪式,请你以学生代表身份写一篇演讲稿。‎ ‎②请你以复兴中学学生的身份,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写一封慰问信。‎ ‎③你的班级拟举办一场以“青春,该怎样度过?”为主题的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参与讨论。‎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B)‎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A项“其中古汉语训练缺乏,学生读不懂中医古籍是其根本原因”,文中无据。B项“以师承教育为主”错,文中表明“院校教育是中医药人才的主阵地”。D项“独立发挥了重大作用”错,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化需要中西医结合)‎ ‎2.(3分)B(扩大范围。原文是“不少师徒传承的民间中医……”,而非指所有民间中医)‎ ‎3.(3分)D(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A项表明中医药的价值和意义。B项只谈中医药的传承,未谈创新。C项只谈中医药的创新,未谈传承)‎ ‎4.①总体论证思路是“总一分一总”。(1分)②开头引用习总书记指示,表明中心论点,是总说。(1分)③然后分别阐明“传承”和“创新”的必要性与途径,是分说。(1分)④最后总结上文并展望前景,是总说。(1分)‎ ‎5.①加大对中医医院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②强化中医院的公益性、普惠性,避免中医院以盈利为主要目的。③健全中医教育,培养中医“专才”。④改革中医师考试制度,制定合理的民间中医行医资格标准。(6分。每条2分,答出3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D(“批判”的感情分析错。对“瓦浪如海”的消逝,作者的感情主要是伤感无奈,没有批判之意。)‎ ‎7.(3分)B项(目的是并非“突出张先生对鱼鳞瓦的热爱之情”)‎ ‎8.质朴、平实(1分)。例如作者写老人用葱打小孩屁股取谐音聪明这件小事,语言通俗、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1分);既表现了四合院人们满足、自在、质朴的生活情味(1分),又蕴含着作者对四合院生活的无限怀念。(1分)‎ ‎9.①手法上:运用比喻,突出老北京四合院屋项的鱼鳞瓦的特点,连片成海,气势磅礴、朴素低调,沉稳有力量。(2分)‎ ‎②结构上:是全文的线索,老北京四合院屋项的鱼鳞瓦的遭遇及瓦下老北京人的生活都由瓦串联,使文章结构紧凑。(2分)‎ ‎③内容上:通过回忆瓦浪下四合院里普通人简单质朴,自在随意,快乐自足的生活,体现作者对四合院的生活无限眷恋;“瓦浪如海”的消逝,表达作者伤感无奈之情。(2分)‎ ‎(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C(原文标点为:“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11.(3分)B(“古代官学机构”错,应为“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12.(3分)D(“在大江南北广受赞誉”错)‎ ‎13.(1)龚鉴以做庸俗官吏为耻辱,一心一意把爱护百姓、振兴文化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4分。“耻”“一”“子惠”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明慧)依仗从前在皇宫内廷举办法会而受到皇上恩宠,在江浙一带到处求取(利益)。(4分。“恃”“干求”、“于……”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为防洪,他主张运土加高河堤;②为增收,他主张在河堤上种桑树,兴蚕业;③为防田患,他建议规定开闸泄洪的水位。(3分。每点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C(应为“菲薄的淡酒,不能让我在一醉中沉浸。登上高楼只见天高地迥,更容易极度伤心。”)‎ ‎16.诗的颔联借景抒情,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2分)“修竹寺”“落花村”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色调淡雅,风物凄清,(2分)与前“寂寂山城”相呼应,形成一副凄凉的画面,烘托了诗人的情感。(2分)(本小题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3)宝马雕车香满路 ‎(6分,每空1分)‎ 三、语言运用(20分)‎ ‎18.(3分)A(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根据语境,此处应是表现新中国交响音乐值得肯定或赞扬之意,用可圈可点恰当。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根据语境,此处用脱颖而出恰当。恢弘:宽阔,广大;作动词意为发扬。恢廓:宽宏,如恢廓的胸襟;作动词意为扩展。根据语境,此处表现革命战争画卷的气势,用恢弘恰当。纷至沓来:纷纷到来;接连不断地到来。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根据语境,此处表现新中国优秀交响音乐作品很多,接连不断地出现,用纷至沓来恰当)‎ ‎19.(3分)B(文段写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交响乐的发展,根据前文,应该把“进入新时代以来”放在前面,因此可先排除C和D;此句与上文并无因果关系,故可以排除A和C)‎ ‎20.(3分)A(B项缺主语且语序不当;C项语序不当;D项缺主语)‎ ‎21.(1)把“从头到尾”改为“全路段”;(2)把“谨定于”改为“定于”;(3)把“工程车辆”改为“本工程施工车辆”;(4)把“大众”改为“行人”;(5)把“硬要”改为“强行”。(5分。每处找对并修改正确得1分)‎ ‎22.中科协成功举办大数据专场网上路演,八场路演助力优质科技项目对接。(6分。举办主体、活动名称各、活动成果各2分)‎ 四、写作(60分)‎ ‎23.参照2019年山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以45分为基准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龚鉴,字明水,浙江钱塘人。早年与同郡的杭世骏齐名。雍正初年,以拔贡的身份进入铨选官吏的簿籍,授任江苏甘泉知县。甘泉是从江都分出来新设置的县,从来就是富庶之地。龚鉴以做庸俗官吏为耻辱,一心一意把造福百姓、振兴文教作为自己的责任。从前某侍郎的儿子同他有旧交,前来拜见他,有私事相托,被他拒绝了。有一位和龚鉴同城的官吏,跟一位上级大官很亲近,令他暗中观察他属下的官吏。这位同城官仗势来请求龚鉴,又被他拒绝了。当地豪族大户请龚鉴宴饮,都被他拒绝了。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县令做事不近人情。但龚鉴越发生活俭省,家中没有一件多余的东西。甘泉县境的邵伯埭,承受着高邮湖、宝应湖之水,而地势低下。龚鉴认为应当在农闲时运土加高河堤,以防洪涝,并逐步商议疏导沟渠。堤上要种植桑树,发展养蚕事业。邵伯那里西边地势高,十天不下雨,土地就要龟裂,要每隔一里挖个水塘来蓄水。这样,无论是高田还是低田,都可旱涝保收无患。上司听了,很赞同他的主张,但却没人去施行。邵伯埭有一条芒稻河,设置闸门泄水尤其重要。正值大水泛滥,龚鉴冒雨前来,呼叫闸官泄水。但是闸官以盐运和漕运为理由,不肯开闸放水。恰好河道总督嵇曾筠视察水情至此,龚鉴向嵇曾筠直言报告此事,并厉声斥责闸官,嵇曾筠听后立即命令开闸。嵇曾筠又采纳龚鉴的建言,规定盐运、漕运的船只过湖需要的水位以六尺为度,一旦超过水位马上开闸放水,不许借口蓄水通航,酿成百姓灾难。每到一年将尽的时候,江都那些没有劳动能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大多进入了甘泉县。西湖圣因寺有一位叫明慧的僧人,依仗从前在皇宫内廷举办法会而受到皇上恩宠,在江浙一带到处求取。一天,他派人拿着书写的礼单通报(求见),龚鉴杖打他的使者后打发他走了。事情流传开来,被皇帝知道了。世宗将明慧召回京城,将他禁闭,不许出城。这时候,甘泉县令誉满天下。在任六年,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家里很贫穷,无法为父亲办理葬事。河南巡抚尹会一原为扬州太守,向来与龚鉴友好,将他招去,想让龚鉴掌管大梁书院,用酬金帮他办完父亲葬事。后来龚鉴在河南去世。龚鉴对经学有深透的研究,能指出先儒的错误,只是他著述的书大多尚未完成。他所写成的书《毛诗疏说》,阐明李光地言说的内容居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