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 - 鹤壁市高中 2023 届语文第三次段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有五个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国,国家从来被视为一个伦理性的实体。在近代西方霍布斯和洛克所倡导的自然主 义的契约国家,卢梭、康德、费希特所倡导的道德主义的契约国家中,国家都没有积极的功 能。国家只是一个警察,唯一的职责是维持秩序;它不是一个导师,不负有引导人们向善之 职,那是宗教所管的事。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家庭、社会、国家、 天下,在伦理关系上环环相扣,连为一体。“民惟邦本”,国家作为伦理性的实体,除去负 责保障民众的个人权利、督促民众履行个人义务之外,还负责教化民众尤其是从君主到各级 官吏,“孝、悌、忠、信”“仁、爱、诚、敬”“礼、义、廉、耻”,作为国家伦理的基本 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在现实中应该怎样行动,应该禁止哪些行为。正因为如此,国家不仅要 保护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的责任伦理,而且自身要率先履行自己的责任伦理,成为履行责 任伦理的示范者。孔子说:“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与!”说明礼治在伦理型国家中具有 不可或缺的地位。 对国家而言,包括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在内的各项礼仪,不仅是宣示价值观、 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化人民特别是掌控权力的各级官吏的有效方式,而且是维护 国家主权与尊严、积极推进国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历史早已证明,只要家庭、社会、国家这些伦理性实体继续存在,礼所表达的这些责任 伦理就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礼自身也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礼根植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根植 于人们的日常习俗,因时间、空间条件不一样,它们会产生许多差异。今日之中国,现代、 前现代、后现代并存,而基本取向则是每个人一方面自主性、独立性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又 越来越为世界性联系中的巨量信息所左右;以父家长为中心的传统家庭已普遍瓦解,一夫一 妻的小家庭成为主流,在市场化、契约关系冲击下,婚姻与家庭变数激增;人们的社会交往 范围,在实际领域和虚拟领域都空前扩大也更加不确定,各类新型的社会自组织影响已大大 超过传统的社会自组织;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都面临全新的挑战。所有这些伦理性实体历史 - 2 - 性的变化都要求礼和礼治全面的革新。 伦理与道德、伦理与法理、法理与道德之间的歧义乃至冲突,现今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这就要求礼与礼治必须进行再创造。 革新及再创造,则应当从人们的生活实践中,从各地方、各族群的民间习俗中,吸取丰 富的营养。要对现今既有的各种礼仪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和总结,在已有的基础上加以提 升,并使之更加系统化、完善化。让礼和礼治成为现代国家德治与法治的得力辅弼,是当代 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摘编自姜义华《论“礼治”的当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中国,国家作为伦理性的实体,负有督促民众履行义务以及教化民众等职责。 B.近代西方一些思想家倡导的契约国家,其唯一职责是维持秩序,没有积极功能。 C.因为家庭、社会、国家的继续存在,所以礼所表达的责任伦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礼和礼治必须进行不断的再创造,不断系统化、完善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运用了引证手法,引用孔子的话,证明礼治在伦理型国家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B.文章运用了例证手法,列举伦理性实体的变化现象,证明礼根植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C.文章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围绕“礼治”展开论述,逐层推进,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D.文章从历史和现实,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等方面,论证了“礼治”的当代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礼、义、廉、耻”等作为国家伦理的基本观念,规定了人们在现实中的行为准则。 B.吉礼、宾礼、军礼等礼仪,是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的必要手段,能够推进国际交往。 C.人们社交范围正空前扩大,各类新型的社会自组织影响即将超过传统的社会自组织。 D.今日之中国,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都面临全新的挑战,必须借鉴西方契约国家的做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9 年 8 月 1 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封面上,一项中国科学研究成果成为绝对主角。这 颗画着大脑、充满科技感的芯片,叫“天机芯”,是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也是世界上 第一个既可支持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人工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出“天机芯”的, 是清华大学施路平团队。该团队在本期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更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 - 3 - 两大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施路平教授表示,中心的愿景是引领类脑计算发展,培养 类脑计算一流人才,争取使我国在类脑计算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进而推动国家人工通用智能 发展,并赋能其他行业的全面发展。 (摘编自搜狐网《天机芯带您从零崛起》) 材料二: 目前传统计算机芯片,主要基于冯诺依曼架构,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分开,通过数据传 输总线相连。 芯片总处理信息能力受总线容量的限制,构成所谓“冯诺伊曼瓶颈”。而且传统计算机的 处理单元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导致能耗巨大。同时,由于需要精确的预编程,传统计算机无 法应对编程以外的情况和数据。而大脑结构则完全不同:神经元(处理单元)和突触(存储 单元)位于一体,不需要高能耗的总线连接,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具有可塑性,能够 随所传递的神经元信号强弱和极性调整传递效率,并在信号消失后保持传递效率。突触的这 种性质,使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动态可塑,能够随外部数据的变化而适应调整。脑神经网络包 含 1000 亿神经元和 100 万亿个神经突触,他们相互连接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神经网络,使 人脑信息处理能力超强,而神经元只在工作时消耗能量,大脑的功耗极低;可大规模并行处 理多个信号;具备学习能力,在海量数据处理方面有巨大优势。 类脑计算芯片可模拟人类大脑信息处理方式,能以极低的功耗对信息进行异步、并行、 低速和分布式处理,并具备自主感知、识别和学习等多种能力。同传统计算芯片相比,类脑 计算芯片将实现两个突破:一是突破传统“执行程序”计算范式的局限,有望形成“自主认 知”的新范式;二是突破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局限,实现数据并行传送、分布式处理,能 够以极低功耗实时处理海量数据。 (摘编自唐旖浓《美国类脑芯片发展历程》) 材料三: - 4 - 说明:数据统计表中,时间轴上年份后面加“E”表示该年度的预估值。 材料四: 今天类脑芯片的发展最根本的优势在于,类脑计算可以绕开比特编程和摩尔定律。在算 力极限面前,跟量子计算一样都是人类的主要救生船。但是类脑芯片在今天还有极大的不确 定性,尤其是有一些基础问题无从解答。比如类脑芯片的任务性处理能力差、算力水平过低。 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类脑计算可以处理的任务越来越多,但是要看到这些任务都有严苛的 先决条件。对于绝大部分计算目标来说,类脑芯片都带不动。另一方面,用电子电路模拟人 造突触,是极其不划算的一件事。它要花费极高的工艺与技术成本,来实现效率并不高的神 经元模拟。所以面向未来,更多人认为一定要找到可以代替晶体管的,属于类脑计算的新材 料——但是这个材料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到像硅晶片一样便宜,今天都是未知数。 还有,适配类脑计算的架构、算法、编程方案等等也处在广泛的空白期。尤其在我们身 边,还要特别警惕一件事,那就是类脑芯片虚假繁荣带来的危险。AI 火了之后,更未来更 AI 的技术成为投融资与政府扶持热点,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但类脑计算和类脑芯片,事实上还 有非常远的路要走。今天在产业中讨论它,很多时候都是漫无边际的非理性畅想。 (摘编自电子工程世界网《类脑芯片简史:2019 或成类脑芯片爆发元 年》) 4.下列关于类脑芯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天机芯”是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为进一步探索通用人工智能领域提供了新的方 向。 B.类脑芯片只在工作时消耗能量,对信息具备自主感知、识别和学习等多种能力,任务性 处理能力优势明显。 - 5 - C.传统计算机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是分离的,“冯诺伊曼瓶颈”使传统计算机结构面临挑 战。 D.绕开比特编程和摩尔定律是类脑芯片的最根本的优势,但在今天类脑芯片还有极大的不 确定性,一些基础问题根本无从解答。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清华大学施路平团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 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实在是一件令国人欢欣雀跃的事情。 B.神经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有利 于人脑形成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C.根据材料三,2017 年较 2016 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增加 14.3 亿元,2020 年较 2019 年市场规模增加 19 亿元,增长迅猛,发展空间巨大。 D.类脑芯片是非常有前途的领域,能够以极低功耗实时处理海量数据,但目前看来仍面 临不小的挑战。 6.根据材料,请简要概括促进类脑芯片发展应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信封上的大头菜 马犇 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少时,一两家;多时,十多家。 这个行当无需太多东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讲究的代写人,会使专用笺纸,且以 毛笔书之。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 代写多是代人写信,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代人写信并不复杂,顾客口述 大概内容,代写人书之。也有代写回信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 信的大致内容告知代写人。 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选择代写,并不是因为他已从 工厂病退,而是另有他因。 代写冯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 现出顾客的想法。加之其价格在同行中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多。 - 6 - 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 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 志,就是涂满信封,邮资也不变。 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后来为提高效率,代写冯刻了枚章, 上置大头菜图案,下刻文字,极易辨识。 解放前,淮城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有很多淮城籍的国民党军 官回乡将亲友带走。所以后来,淮城往台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边的信还多。 代写冯清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舅舅回乡省亲,在冯家小酌, 自己和哥哥在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谁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 走。从此,一条海峡分隔开哥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掀起寻亲潮。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即便哥哥记得 旧址,信也会被打回。而哥哥的地址,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 令哥俩终身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头菜的作坊。 当年,站在巷口,就能闻到大头菜那极为特殊的香气。 那些年,因为贫困,大头菜被广泛食用。虽然条件艰苦,但淮城人一直乐观,他们尝试着“细 做”大头菜,且将腌制大头菜的卤留下来,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卤仍 在缸里。用老卤腌制大头菜成了当地的习俗。 旧时岁月,老卤大头菜不仅让单调的饮食多了些滋味,还给困窘的生活提了鲜。后来,生活 水平提高了,但老卤大头菜并没消失,它成了淮城人的情结。再后来,它在外地也红火起来。淮 城有民谚:“大头菜不是菜,出门人往外带。”淮剧《补缸调》更为直白:“河北闻名大头菜, 招来宁沪大客商。肩挑车运到码头,货到南边用船装。远销南京和上海,还有扬州和镇江。河 北地方腌切户,家家都有腌菜缸。”《补缸调》里的河北,即河下古镇北边的河北村。代写冯 家正住在河北村,当年,哥俩餐餐都离不开自家的大头菜。 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一个冬日,梁二拿来台湾亲戚的回信, 代写冯照例读给梁二听,除了梁家的信,还有张宣纸,几列隽秀的毛笔字,上书:“近日,几位淮 城籍友人相聚,席间,谈及家乡的大头菜,梁君便拿出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信封背面钤着大头菜 的印。梁君说淮城有个代写摊,所代写的来台的信皆有此印。‘大头菜·冯’,代写摊莫非恰 是吾弟所设吧,今借梁君的信,附上通联。含泪盼复。”代写冯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没想到,这 个笨方法竟能找到哥哥。代写冯替梁二写完信,即给哥哥写信,一口气写了十多页。自此,哥俩 频繁通信。 - 7 -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哥哥回乡,五十年了,哥俩终于重聚家乡。代写冯做了很多家乡菜,还 特意放了碟老卤大头菜。令代写冯意想不到的是,哥哥从包里拿出一个从未开封的小坛。这是 当年离淮时,母亲塞给他的。哥俩夹起大头菜,老泪纵横。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开篇交代了代写行当的出摊位置、所需用具、代写内容等,既向读者介绍了这一传统行 当,又为引出小说主人公代写冯作了铺垫。 B.小说插叙了淮城籍国民党军官在蒋介石兵败台湾前带走亲友的情节,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历史 背景,也解释了代写冯选择代写的原因。 C.“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交代了代写冯在别人的信封上写“大头菜·冯”的一个重 要原因,也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 D.小说引用有关大头菜的谚语和淮剧内容,说明大头菜是淮城人家家户户生活的必备之物,语言 通俗直白,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色彩。 8.请概括代写冯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9.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以“信封上的大头菜”为题的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 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 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退斩其衣祛。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至 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①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 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缪公曰:“知子欲急 反国矣。”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 惠公以九月卒。子圉立。晋国大夫闻重耳在秦,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于是秦缪公乃发兵 与重耳归晋。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秦退重耳至河。咎犯曰:“臣 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于君乎?请从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 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壬寅,重耳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 于武官,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 - 8 - 时郑助楚也。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阃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 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①子圉:晋惠公太子。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B.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C.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D.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B.太子指我国古代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的儿子。周时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或称太 子,或称世子。秦因之。 C.司空是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时司空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 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D.“再拜”文中指“第二次拜”,而《鸿门宴》中“再拜献大王足下”中“再拜”都是古代隆重的礼节”, 两者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晋献公派宦者履鞮去杀重耳,重耳翻过墙壁,被宦者一路追赶,还被砍掉了袖子,最终还是逃脱 了,去了他母亲的祖国——狄国。 B.重耳在流亡中历经苦难,为了得到秦缪公支持,他主动请求联姻,与秦国结了秦晋之好,为他后 来成功回晋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C.咎犯认为自己在重耳流亡时有很多的过错,担心重耳回国后会报复自己,就请求离开,但重耳 对河盟誓,以此打消咎犯的担心。 D.重耳在流亡过程中受到了郑国的无理相待,后来他就联合秦国攻打郑国,但是郑国派人说服了 秦缪公,最终两国都从郑国撤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 10 分) (1)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淝水之战》)(5分) (2)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共 9 分) -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 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 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 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 有感染力。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 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15.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 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的军 队在攻破荆州之后,舰船连绵、旗帜遮天的景象。 (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兰亭集序》中,作者表达饮酒赋诗,畅叙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不 能把死与生,长寿与短命等同起来的观点。 三、 课内知识(本题共 4 小题,共 12 分) - 10 -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①栅.淮以遏东兵 ②吾得兄.事之 B.①欲不战以老.秦师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①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②沛公军.霸上 D.①见棠姜而美.之 ②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 18.下面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 分)( ) A.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 B.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C.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 D.非汝,谁与成之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①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 ②今寇.众我寡,难于持久 B.①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 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①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②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 D.①问计于谢安,安夷.然 ②化险为夷. 2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河东,在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这块 地方古称河东。 C.史书按体例可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等。《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 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D.司马,西周始置,管理军政与军赋,职权大小不定,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也指军事主官 的僚属。 四、语言运用(本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概括伊利亚兹·斯巴修对中国的印象。(不超过 60 个字)(6 分) “中国应该受到更多关注。”阿尔巴尼亚著名汉学家伊利亚兹·斯巴修说,“1974 年我 到北京学习汉语。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大!中国人敞开了热情的怀抱,我就像回家一样。令人惊 讶的是,当时很多阿尔巴尼亚的歌曲和电影在中国广为流传。”2002 年,斯巴修作为驻华大使 馆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北京。“不光是国家面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变了,穿的衣服、说话 的方式、吃的东西都在变好。真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斯巴修谈道。从留学生到翻译家,从 - 11 - 记者到外交官……身份有了变化,斯巴修以多重视角了解并见证了中国的发展,他不时赞叹 “中国梦”“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呈现全球视野的前瞻眼光。 五、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网上热议“舒适圈”这一话题。所谓舒适圈是形容人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 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感到轻松自在于是,有人认为,人 处在舒适圈内,有安全感,避免了不必要的挑战,能更好的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成长。但, 也有人认为,人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自身潜能, 不断成长……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1)自拟题目;不要写成 诗歌。(2)不少于 800 字。 鹤壁市高中 2023 届语文第三次段考答案 1.C 解析:C 项,逻辑关系不对。原文是说“只要家庭、社会、国家这些伦理性实体继续存 在,礼所表达的这些责任伦理就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两个分句是条件关系,而该项成 了因果关系。 2. B 解析:B 项,论证观点的判断有失偏颇。文章运用例证,证明“礼根植于人们的生活实 践”不准确;根据文意,证明的观点是“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礼自身也一直在发展变化之 中”,或“因时间、空间条件不一样,礼会产生许多差异”。 3.A 解析:B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重要手段”而非“必要手段”;C 项,错将“已然”变 成“将然”。原文是“已大大超过”,而非“即将超过”;D 项,无中生有。“必须借鉴西方 契约国家的做法”文中无据。 4.B(“任务性处理能力优势明显”与材料四不符) 5.C(材料三是 2018-2020 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是预测的结果,C 项把未然变已然。) 6.(1)努力实现类脑芯片的两个突破,即突破传统“执行程序”计算范式的局限和突破传统 - 12 -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局限,实现数据并行传送、分布式处理,能够以极低功耗实时处理海量数 据。(2)提高类脑芯片的任务性处理能力和算力水平。(3)降低神经元模拟的工艺与技术成 本,找到可以代替晶体管的,属于类脑计算的新材料。(4)研究好适配类脑计算的架构、算 法、编程方案等。(5)警惕类脑芯片虚假繁荣带来的危险。(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 7.C; 无中生有,“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文中无此意。故选 C 项。 8.①有智慧。代写冯用为别人代写信留下大头菜标记的方式找到哥哥,可以看出他有智慧;② 有耐心,坚持不懈。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才找到哥哥,可见他有耐 心,能够坚持不懈③重视亲情。代写冯六岁就和哥哥分开,一直没忘了寻找哥哥,可见他重视亲 情④做事有原则。写完就忘掉内容,留下印记之下还要与顾客商量,可见他做事有原则(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 9.①从情节发展来看, “大头菜”是小说的线索,是兄弟联系的纽带。代写冯借“信封上的 大头菜”标志寻亲,兄弟俩因“信封上的大头菜”得以重逢。②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代写 冯从没放弃用“大头菜”标志寻找哥哥,有助于突出人物形象。③从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 “大 头菜”是主人公感情的载体,是亲情、乡情的象征。借“大头菜”表达了亲情难断,故土难舍 的主题思想。④以“信封上的大头菜”为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 10.A.“况……乎”,何况……呢,中间不停顿,其前停顿,排除 B;“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而 且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句意完整,中间不停顿,“子”为下句主 语,其前停顿,排除 CD.译文:圉的国家我们都要去攻打了,何况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为 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这样岂不是拘泥于小礼节,忘了大的羞耻! 11.D.文中的“再拜”理解错误,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12.B.“主动请求联姻”错,联姻并非重耳主动,而是秦缪公要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重 耳一开始还不愿意,是在司空季子的劝说下才答应的。原文“重耳不欲受……遂受”。 13. (1)只是带领兵众稍微后撤一点,让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我们再出动铁甲骑兵逼近攻 杀,没有不胜利的。(“但”只是,“蹙”逼近,“蔑”没有,三处1处1分,句意2分) (2)晋国听说秦国军队来了,也派出军队抵御,但是都暗中知道公子重耳要回来。(“拒”抵御, “然”但是,“阴”暗中,三处1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他自幼喜好结交士人,到十七岁时,已有五个品德 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赵衰,狐偃咎犯(晋文公的舅舅),贾佗,先轸,魏武子。在晋献公 还是太子的时候,重耳就已长大成年。晋献公二十二年(前 655 年),晋献公让宦者履鞮赶快杀 死重耳。重耳爬墙逃跑,宦者追赶并砍掉重耳的袖子。重耳就逃到狄。狄是重耳母亲的故国。 - 13 - 重耳在狄住了十二年才离开。重耳到了秦国,秦缪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太子圉的妻 子也在其中。重耳不打算接受太子圉的妻子,司空季子说:“圉的国家我们都要去攻打了,何况 他的妻子呢!而且您接受此女为的是与秦国结成姻亲以便返回晋国,您这样岂不是拘泥于小礼 节,忘了大的羞耻!”重耳于是接受了太子圉的妻子。秦缪公十分高兴,亲自与重耳宴饮。秦缪 公说:“我知道你想尽快返回晋国。”赵衰与重耳离开了座位,拜了两拜对秦缪公说:“我们这 些孤立无援的臣子仰仗您,就如同百谷盼望知时节的好雨。”此时是晋惠公十四年(前 637 年) 秋。晋惠公在九月薨逝。太子圉继位。晋国大夫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 回晋国。于是秦缪公就派军队与重耳回晋国。晋国听说秦国军队来了,也派出军队抵拒,但是 都暗中知道公子重耳要回来。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岸边。咎犯说:“我跟随您周游天下,有 太多的过错。我自己都知道,何况是您呢?我请求现在离去吧。”重耳说:“如果我回到晋后, 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黄河中,与咎犯明誓。壬寅日,重耳进 入晋军中。丙午日,重耳到达曲沃。丁未日,重耳到武宫朝拜即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七年(前 630 年),晋文公、秦缪公带兵包围郑国,以郑国在晋文公在郑国逃亡期间没有礼待他和城濮之 战时郑国帮助了楚国为由。晋国表示:“我一定要生擒郑国国君才甘心”。郑国很害怕,于是 暗中派了一个密使对秦缪公说:“灭掉了郑国,增强了晋国,晋有所收获,秦国却得不到什么好 处。您何不解下郑国之围,而作为你的东道国相交往?”秦缪公高兴地采纳了,于是退兵。晋国 也就跟着退兵了。 14.D; 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是直接抒情;“语言 含蓄隽永,婉转缠绵”也错,“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明白如话。 15.①因伤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过了”,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雨翻榆荚阵, 风转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 ②因飘泊异乡而愁。 本词为诗人被贬异乡时所作,诗人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 忧愁。③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词人由逝去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与使君皆白首, 休夸少年风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 16. (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2)本图宦达,不矜名节(3)—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每空1分) 17.B 解析:A.栅:名词用作动词。兄:名词作状语。B.都是使动用法。C.草、露:名词作状语。 军:名词用作动词。D.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寇:名词用作动词。 18.D 解析:D 句为宾语前置句,ABC 三句为定语后置句。 - 14 - 19.C 解析: A 项“寇”,①动词,入侵,侵犯;②名词,敌方,入侵者。B 项“拜”,①授予官职; ②行拜礼。C 项“却”,①②都是动词,后退。D 项“夷”,①平静;②平安。 20.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21.①中国地大物博。②中国人很热情。③中国经济发展快,变化很大。④中国具有全球视野 的前瞻性理念。(每点 2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22.分析:【解析】此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材料谈自己的看法,材料的重 点是关于“舒适圈”这一话题的讨论,属于非观点型,它讲述了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对“舒 适圈”不置可否。 有人认为,人处在舒适圈内,有安全感,避免了不必要的挑战,能更好的发挥自身潜能, 不断成长;也有人认为,人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 自身潜能,不断成长……如果我们细心梳理,就会发现命题者的意图; 首先是对“舒适圈”的介绍,其关键词当然是“舒适”;而人们对舒适圈的针锋相对的见 解,其最终指向是“更好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成长”,其关键词是“成长”。 如此梳理一番,我们就会发现,其本质是探讨“舒适”与“成长”的关系。这样,结合 时代意义,命题者的意图就一目了然了——舒适会阻碍人的成长。这也许就是“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玩物丧志”的翻版吧。 我们对材料有三种看法,即赞同、反对或辩证的分析。可以从赞同的角度立意“跳出舒 适圈”,从否定的角度立意“舒适圈是一个伪命题”,也可辩证的分析“舒适是相对的,提高 自己才是目的”。无论哪种立意,在行文时都要做到观点明确,论证清晰,如采用赞同跳出舒 适圈这一立意,提出观点后,可从“在舒适圈中养成了安逸”“在舒适圈中失去了动力”“在 舒适圈中限制了自己的极限”三个平列的角度分析。 例文及分析 跳出舒适圈 (引材料↓) 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时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 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圈”轻松自在,还是在“非舒适圈”接 受挑战,更好地激发潜能?(引材料原文↓) (析材料↓) 舒适圈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 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 - 15 - 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 (出观点↓) 一个人当前的能力决定了他现在舒适圈的大小,舒适圈不断扩大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我们要勇于挑战现有非舒适圈,把它变成将来的舒适圈,实现自我成长。跳出舒适圈意味着 打破习惯,扩大行为范围和适应范围,在更大的范围内感到舒适。 (归因分析↓) 我们为什么需要跳出舒适圈?因为我们需要不断把非舒适圈变成自己的舒适圈,就像将 军开疆扩土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经由磨砺而获得成长。如同马云金融、电商是他的舒 适圈,国产芯片是他的非舒适圈,他用“平头哥”精神去做这件事,平头哥拼命到濒临灭绝, 与人决斗一定是不舒适的。为什么要成长?因为我们都期待过更好的生活,自我实现。同时, 我们会发现,跳出舒适圈是不容易的。 (层层递进↓) 舒适圈的本质:熟悉的应对方式,一切尽在掌握的满足。避难就易是人的本性,困难和 容易之间,我们总是习惯选择后者。组织行为学教授安迪•莫林斯基在《进化》中,提到:逃 避令我们害怕的场合和任务,是世上最自然不过的事。当我们逃避时,可能会暂时缓解焦虑 和恐惧,但同时也失去了把这件事收归舒适区的机会,下次遇见还是焦虑、恐惧和逃避,没 有成长。对此古人早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说,前者是非舒适圈,后者是舒适圈。清 王朝处于天朝上国的舒适圈中,最后被外敌用坚强利炮强行拖出舒适圈。 (辨证↓) 这不是鼓动每个人都变成盲目战斗,无所敬畏的“平头哥”吗?前几个月,一组备受争议 的行为艺术照片在网络迅速走红,照片中一位毕业生把沙发搬到拥堵地铁、城中村小巷等地方, 并以“舒适沙发瘫”呼吁“活在舒适圈”。很对年轻人说: “越努力,好像心里就越是容易丧 气。但要是不努力,又担心自己马上就要被淘汰下去”。时代风云变幻,我们“不要陷入奋斗 的盲区,不要在战斗中迷失自我”,既要战斗,也要享受,既要奋斗去生存,也要学着去生活。 (总结↓) 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 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 表面的舒适圈。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 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才有长久的舒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