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部编七年级语文下(1-10)复习题及答案
2018部编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1) 一.语文知识运用 1.按要求默写诗句或字词。 (1)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 (2)杜甫的《望岳》中,写出了作者凌云之志的一句是: , 。 (3)浩荡离愁白日斜, 。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 (4)斯是陋室, 。(《陋室铭》) (5)《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对家乡思念的句子是 , 。 二.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爬上楼顶的男孩儿 蓝月 我把车子开得飞快。我时不时拿眼睛橫一下副驾驶座这个叫陈小雨的孩子。小家伙似乎有点不安,一会儿玩玩手指,一会儿又将眼神飘向窗外。哼,你也有怕的时候? 你说现在的孩子玩什么不好,居然要玩爬楼顶的危险游戏,这不是给我们警察添乱吗?有多少事情等着我们去处理?这个孩子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爬楼顶玩。最可恨的是,这孩子居然对我说,明天的新闻上别忘了写上他的名字。 同事小马怒气冲冲把陈小雨带到我办公室。也难怪小马会生气,这孩子爬楼顶爬出瘾来了,开始几次还有点害怕,低着头不敢吭声,后来居然用满不在乎的眼神看我们,嘴角还露出一丝叛逆的挑衅。 我拉着陈小雨走到外面。我用很温和的口吻对陈小雨说,小雨,你告诉阿姨,你为什么要去爬楼顶呢?你那样做很危险的,如果你有什么闪失,你父母该会多担心呀!陈小雨低下头不说话。我一看有戏,继续开导。小雨,你爸爸妈妈一定是在外面打工吧?他们肯定也不希望你有事。你好好上学,爸爸妈妈在外面才能放心。陈小雨还是不吭声,但是我看他的眼神已经不再抗拒。我决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孩子家里没有爸爸妈妈,只有一个啥也听不见的奶奶,这孩子蛮可怜的。 我拍了拍陈小雨的肩膀说,你有什么难事,尽管和阿姨说,阿姨一定帮你。好不好?我的眼睛看着他,眼睛里装满了十二分的真诚。小雨终于抬起头看了看我,但是又立马低下去了。我不禁在心里叹了口气,看来我还是无法走进孩子的心。我再次拍了拍小雨的肩膀,站起身准备离开。阿姨,你说我妈妈会看到我爬楼顶的新闻吗? 我看向小雨,发现他正忽闪着眼睛看着我,眼神深邃,如一口望不见底的深潭。这样的眼神不该出现在一个九岁孩子的眼睛里。我的心猛然疼了,这孩子一定是想他的妈妈了。他是希望妈妈看到新闻后,回来看他。小雨,阿姨负责帮你找妈妈,阿姨保证,一个星期之内,帮你找到。但是,你要保证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吗?我抿着嘴认真地看着小雨,等待小雨。终于小雨重重地点了点头。我没有辜负小雨的期望,我为小雨带来了他妈妈的亲笔信。小雨的妈妈在信中说,让小雨好好学习,她外边为小雨挣取学费,以后每月都会给小雨写信,小雨在生活上需要什么,尽管写信告诉她,她会寄过来。 小雨看到信,并没有我想象的高兴,相反眼神很复杂。我拍了拍小雨的肩膀,说,你要体谅你的妈妈,妈妈一切都是为了你。如果你不嫌弃,让阿姨来做你的好朋友,好不好?小雨不相信地看了看我,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小雨腼腆地笑了。我松了口气,这孩子的心结开始松动了。 从此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份牵挂,那就是小雨。从小雨的眼神中,我也看到了他对我越来越信赖和依恋。他变得越来越开朗,每次都会和我分享他学习的进步。 我问小雨,小雨,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我要和你一样当警察。小雨毫不犹豫地说。我开心的说,好,那你更加要努力学习呀。我一直伴着小雨一路成长,帮着照顾他的奶奶。而小雨的妈妈铁打不动每月都会给小雨写信,寄生活费。十年后,小雨真的顺利地考上了警察学校。 看着已经长成帅小伙的小雨,我想是时候该告诉他一切了。 阿姨,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好啊,小雨,你说吧。没想到这孩子也有事要告诉我。 身穿制服英姿飒爽的小雨,向我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谢谢阿姨像妈妈一样陪伴呵护我,没有阿姨就没有我今天的小雨。我知道,所有的信都是阿姨写给我的。我的妈妈在那年就去世了,但是我一直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而且很愤恨命运对我的不公,我爬上楼顶,就是为了和我天堂的妈妈更近一些。当我看到那些人都兴奋地看着楼顶上的我的时候,我心里面的愤恨就更深了,于是就想戏弄他们一下,看到这么多人为我忙碌,还有记者扛着摄像机赶过来,我找到了恶作剧的满足,看到警察被我气个半死的样子,我就想笑。阿姨,是你治好了我的心病,让我感受 26 到了妈妈的温暖。我立志当警察就是为了像你一样去帮助更多需要我帮助的人。小雨,阿姨为你高兴。看着满脸阳光的小雨,我由衷地笑了,我知道,我什么也不用说了。 (1)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我”因小雨经常爬楼顶而开导他 发展 ① 高潮 ② (2) 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后来居然用满不在乎的眼神看我们,嘴角还露出一丝叛逆的挑衅。 ②小雨腼腆地笑了。 [来源:学科网] 结尾段“看着满脸阳光的小雨,我由衷地笑了,我知道,我什么也不用说了。”一句中, “我”为什么不用说了?小说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的分析。 3.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来源:学。科。网] 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 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来源(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先自度其足 ②反归取之 ③恐人闻之 ④ 遽掩其耳 [来源:学#科#网Z#X#X#K]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椎毁之 A. 反归取之 B. 项为之强 C. 试之以足 D. 物外之趣 (3)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恐 人 闻 之 而 夺 已 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 (5)试说说第二则寓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写作 4.《木兰诗》中最后木兰去拜访火伴,火伴非常惊讶,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对话呢,请续写《木兰诗》,字数不超过100字。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1)答案 一.语文知识运用(30分) 1.(14分)(1)独怆然而涕下(1分)(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分) (3)吟鞭东指即天涯;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4)惟吾德馨(1分) (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分)(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2.(1)“我”心疼小雨想妈妈就答应帮他找妈妈;“我”为小雨打开心结健康阳光而高兴(各2分) (2)示例一:例句:“这孩子居然对我说,明天的新闻上别忘了写上他的名字。”或“阿姨,你说我妈妈会看到我爬楼顶的新闻吗?”为“我爬上楼顶,就是为了和我天堂的妈妈更近一些。”埋下伏笔。作用:交待了陈小雨爬楼顶的原委,使得故事情节合情合理;表现了陈小雨因妈妈去世后的悲惨、绝望的心理。 示例二:例句:“小雨看到信,并没有我想象的高兴,相反眼神很复杂。”为“我知道,所有的信都是阿姨写给我的。”埋下伏笔。作用:交待了陈小雨明知不是妈妈写的信但是又不能揭穿的复杂心理,使得情节合情合理,表现了陈小雨十分渴望亲情的心理。 (3)①“满不在乎”的意思是丝毫不在意,表现了陈小雨对于“我”和小马的怒气一点都不在意,突出了陈小雨的叛逆。(1分)是神态描写(1分)②描写了陈小雨得到“我”要和他做好朋友的肯定答复后害羞的神态;表现了陈小雨渴望别人的关注又有点不好意思的心理。(1分) (4)①因为小雨早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也理解了我的对他的心意,因此,此时“由衷的笑”胜过千言万语。(1分)② 26 小说这样结尾,凸显了人物性格,点明了主题:充分表现了“我”对小雨真挚的、默默的关怀和爱护,突出了“我”对小雨无私的爱。这样结尾升华了主题,引人深思:只要是真正的爱即使不说出来也能温暖人心。(2分) 3.(1)①量长短 ②同“返”,返回 ③ 听到 ④立即(各1分)(4分) (2)D(3分) (3)恐人闻之/而夺已也(2分) (4)①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2分) ②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2分) (5)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合理即可)(2分) 2018部编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2)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蛰伏(zhé) 镂空 (lòu) 池沼(zǎo) 妇孺皆知(rú) B.堕落(duò) 锃亮 (zèng) 禁锢(gù) 鞠躬尽瘁(chuì) C.酒肆 (sì) 失怙 (hù) 抽噎(yè) 蹑手蹑脚(niè) D.发窘(jiǒng) 簪子 (zān) 犒劳(kào) 轻举妄动(wà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纶巾 粲然 隐匿 相题并论 B.言讫 犀利 荒诞 瞠目结舌 C.暝目 皎洁 衍生 正襟危坐 D.恍惚 窥伺 风糜 鹤立鸡群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则广告把没有橘子汁的早餐比作没有阳光的日子,新颖独特,别具匠心。 B.每个名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C.班主任今天穿着一身崭新的衣裤,在教室里招摇过市,非常漂亮。 D.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4.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面画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弯弯的月牙虽没有耀眼的光辉,但同样可以照耀人间; _______ __________, ;清澈的溪流虽没有博大的胸怀,但同样可以滋润大地。 5.文言诗文填空 (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的《爱莲说》) (2)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山随平野尽, 。(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4) ?心远地自偏。(陶渊明的《饮酒》) (5) 斯是陋室, (刘禹锡的《陋室铭》) (6) 念天地之悠悠 ,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7)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8) 《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乡思愁绪的句子是: ? 。 (9)《雁门太守行》中引用典故写出将士欲以身躯报效国家的豪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10)《春望》中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达诗人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10—19题 [甲]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 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26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山门圮于河( ) ⑵ 阅十余岁( ) 7.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8.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②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④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求见。③沟恤:沟渠。④歘(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自谓可将十万 ( ) ⑵ 会有土寇 ( ) 12.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两处停顿。 自 练 乡 兵 与 之 角 全 队 溃 覆 几 为 所 擒。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风清月白之夕 当求之于上流 B.几为所擒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使试于一村子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刘羽冲临死前却感叹曰:“古人岂欺我哉!”你认为古书真的欺骗了他吗?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来源:学+科+网] 早 作 裘万顷(宋)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释】(1)井梧:井边的梧桐树。(2)缄:包藏。(3)斗:北斗星(4)河:银河。 16.诗中“井梧飞叶”与“______________ ”处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 17.诗人怎样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请结合第四句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26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锁在抽屉里的信任 ①女儿今年14岁,她上初三之后突然发生的种种状况让一向淡定的我一下乱了阵脚,先是在她的QQ里发现了有男生向她表白的留言,后是在她14岁生日时发现有男生送她五颜六色的指甲油,最后听说有男生趁晚自习到讲台上向她当众表白。作为母亲的我,立刻像刺猬一样竖起了一身想保护女儿的刺。 ②我还没来得及采取行动,周末回来的女儿一进门就开始跟我抱怨,说班上有好几个女同学被妈妈“软禁”了。我问为什么,她说,“为了防止早恋呗,不仅关注QQ,不让随便添加陌生人,周末还不让出门,24小时监控聊天记录。”最后不忘义愤填膺地总结,“简直太不像话了,现在周末回家成了从一个监狱被押解到另外一个监狱。” ③我有些心虚地解释,“唉,那是父母太紧张,怕你们犯错误呢。”女儿情绪稳定后说,“其实,你们平时跟我们说的话,我们都记得呢,谁也没那么傻。要是真有什么事儿,想瞒也瞒不住啊!再说,能有什么事儿呢。好在啊,我有个信任我的好妈。” ④到了晚上,女儿提出想换一个抽屉带锁的书桌。她说心理课上老师说,12岁以后可以适当地保留自己的秘密,这样有助于自己承担责任,所以,希望有一个这样带锁的抽屉,好让她体验责任感。看着她期盼的眼睛,我只有点头同意。 ⑤其实,我承认,帮她去买桌子的时候,我是有私心的。我可以让商家多配一把钥匙啊,以后她有什么秘密也逃不过我的眼睛。 ⑥我当然要小心,好不容易把丫头养这么大容易吗?为了让她开阔眼界,每年带她去旅游;为了提高她的素养,琴棋书画她都学过;为了以后不被诱惑,我在花钱方面从不吝啬……这成本大了去了,怎么能眼看着她毁于青春期少男少女的游戏。[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⑦但是,女儿仿佛猜透了我的心事,坚持要跟我一起去买书桌。最后,我们在一个家具城选中了一款,还没容我开口,女儿直接断了我所有的念想,“既然是为建立我的责任意识,钥匙就只能由我一个人保管。”我不死心,“宝贝,那万一丢了呢?妈妈帮你保存一把吧。”女儿摇头拒绝,“妈妈,相信我一次吧,这次我一定管得住自己。” ⑧自从那个带了小锁的书桌进家,我的心里就仿佛住了一个贼。平时女儿不在家的时候,我都要到女儿的房间坐一下,想着如何能打开那把锁。而先生却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告诉我,必须管住自己,否则将失去女儿的信任。 ⑨女儿仿佛知道我的担心,每周回来,都迫不及待地跟我说起学校发生的奇闻趣事,并经常向我讨教各种事情的处理方法。从她的谈话中,我得知,他们班确实有两个同学在进行所谓的“约会”。我再询问她那两个同学的家庭状况,被告知这两个同学一个是在单亲家庭,长期跟爷爷一起生活,另一个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常年冷战。 ⑩我决定改变“严防死守”的战术换以温情政策。每次女儿回来,我们都尽量推掉所有应酬,在家陪她,带她看国内外青春期的书籍和电影,不时约她好朋友的家长进行家庭聚会,试图用爱和关怀为她营造一个牢不可破的保护屏。 ⑪在各种纠结中,迎来了中考前摸底考试后女儿的15岁生日。那天,刚好是周末,我做了一大桌饭菜,招呼了一大帮亲友为她祝贺。没想到,一向羞于当众表达感情的她,却在我的对面站起来,遥遥冲我举起酒杯,“今天,借着我的生日,我要当众谢谢妈妈,感谢妈妈生我养我,并给我自由的发展空间。” ⑫在泪光中,我竟然有些不知所措。她又接着说,“也谢谢妈妈,始终没有打开那个抽屉。我在里面绑了一根线,无论您以怎样的方式打开,我都能知道。那个其实是同学之间流行的测试父母是否信任我们的游戏,抽屉里什么都没有。所有参与游戏的同学中,只有我一个人成功了。那个抽屉里锁起来的是您满满的信任。一想到您这么信任我,我就更加不能辜负您。所以,这次摸底考试,我的成绩是全校第一。” ⑬我一瞬间悲喜交加啊,直冒冷汗。原来那不是普通的抽屉,而是潘多拉的盒子。 ⑭女儿的游戏让我醍醐灌顶。在青春期的路上,不一定是泥泞满路,也不一定是艳阳 高照。只要父母给予足够的爱和温暖,足够的信任和鼓励,孩子就能披荆斩棘,避开干扰,勇往直前。 18.初读全文,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我”的心情 ① 女儿得到男生的当众表白 紧张 一个周末 ② 心虚 买回书桌以后 女儿一个人保管书桌的钥匙 ③ 女儿15岁生日 女儿当众感谢“我”的信任 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第⑪段中,一向羞于当众表达感情的女儿举起酒杯说“要当众谢谢妈妈”,请问女儿为什么要“当众谢谢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⑭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在青春期的路上,不一定是泥泞满路,也不一定是艳阳高照。只要父母给予足够的爱和温暖,足够的信任和鼓励,孩子就能披荆斩棘,避开干扰,勇往直前。 21.纵观全文,请概括“我”的形象特点。 22.文章第⑫段提到一种“在抽屉里绑一根线来测试父母是否信任自己”的游戏,请写出你对这种游戏的看法和理由。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2) 一、积累与运用1.D. 2.B 3.C 4.柔弱的小草虽没有挺拔的身姿,但同样可以点缀世界。5 (1) 濯清涟而不妖(2) 瀚海阑干百丈冰(3) 江入大荒流(4) 问君何能尔 (5) 惟吾德馨(6) 独怆然而涕下(7) 枯藤老树昏鸦(8)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9)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二、6.⑴倒塌 ⑵经历 7.D8.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转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 9.这不是木片,怎么能够被洪水冲(携带)走呢?10.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11.⑴率领,带领 ⑵适逢,正赶上 12.自 练 乡 兵 与 之 角 /全 队 溃 覆 /几 为 所 擒。13.BD 14.刘羽冲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良田 15.并不是古书欺骗了他,而是他死读书,不能灵活运用,以至于在实践中大败。所以我们对于所学知识一定要活学活用。 16.篱菊缄香 斗柄横斜河欲没 17.鸦鸟乱鸣划破了清晨的寂静,更是以声来衬托出青山深处的黎明的静谧。 18.(4分)① 女儿14岁时② 女儿抱怨女同学被妈妈“软禁” ③ 担心 ④悲喜交加 19.(2分) ① 因为妈妈生我养我,并给我自由的发展空间。② 妈妈没有打开自己的抽屉,给了自己以满满的信任。 20.(4分)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以“泥泞满路”比喻人生的艰难,以“艳阳高照”比喻人生的美好,(1分)形象地表达了在孩子的路上,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爱和温暖、信任和鼓励,从而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21.(2分)关爱女儿,尊重女儿 22. 参考答案一:不赞成。孩子和父母之间应该真诚相待,彼此信任,不应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了解彼此的态度,更应该通过交流的方式来打开心扉。(大意如此。此答案最高可以给3分) 参考答案二:赞成(1分)。有时父母之间交流存在隔阂,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父母是否信任我们。(大意如此。此类答案最高给2分)。 2018部编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3) 1、按原文填空。 (1) ,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2)翁曰:“无他,_________”(欧阳修《卖油翁》) (3)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4)东市买骏马, (《木兰诗》) (5)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6)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7)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萧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9)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阳诸葛庐。(刘禹锡《陋室铭》) 二、阅读 【甲】 背阴杏花努力开 刘景江 ①一楼的李先生每天任务有三:吃饭、睡觉、莳弄花。他今年八十有五了,尤其对花草情有独钟。我曾疑心他是当今的灌园叟,也晚逢仙女了。六年前,他把亲友送给的两株杏树苗,分别栽进了楼南侧的小院里和楼北侧的花池中。奇怪的是,几年后,两株树却相差悬殊。小院的那棵已高过我家三楼,而花池的那棵才到二楼。 ②今晨我看书倦了,偶向外一望,惊喜地发现小院的这株杏树开花了!虽初开,花朵不多,但观之令人振奋。我又好奇地走到北阳台看看楼北侧花池中的那株开了没有,结果却令人失望:树枝直立,在寒风中瑟缩抖动着,花苞一个也没有。同样的树苗,同时的栽种,结果差别竟如此大。楼南侧的这株得到了充足的阳光,又有楼房为它遮挡西北的寒风;而楼北侧花池的那株,一天只有下午才能见一点儿可怜的夕照,大多的时间都生活在背阴中。它们仅一楼之隔,而命运竟如此不同,我不禁想起了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的诗句。 ③再细心观察,发现楼南侧小院里的那树杏花:有的花开正艳,有的花开方半,有的尚处蓓蕾中。遗憾的是不等 26 我一饱眼福,没几天,一树繁花竟谢了,只剩了几朵残白小花,粉红浓艳、芳香迷人的美景化作了记忆。[来源:Z,xx,k.Com] ④正当我心情郁闷,“常恨春归无觅处”,惆怅之时,眼前突然一亮,不知何时,楼北侧花池的那株杏树开花了,零星几朵,在树尖上,远远望去,像海上夜航远处的灯塔。接下来,一发而不可收,一个个花苞陆续长出,次第开放,没过几天,已经是繁花满枝了。驻足观赏,每朵花的花瓣花蕊似乎都是一个小精灵,在微风中抖动着,朝气蓬勃,呼蜂引蝶,嗡嗡嘤嘤,好不热闹。我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⑤盛开了十几天后,个别的花瓣才依依不舍地谢了。正因为经历了北风、寒冷、无光、背阴的磨难,她才有了菊花的刚毅,松柏的坚强。[来源:学.科.网] ⑥我站在这棵杏树面前,久久不愿离去······ 【乙】[来源:Z_xx_k.Com]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萝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紫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得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2、阅读【甲】文简要概括“我”对楼北侧花池中那树杏花的情感变化过程。 ①失望→ ②_____→③_____→④______ 3、从【甲】文通篇来看,选文在写“背阴杏花”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以“背阴杏花努力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理解【甲】文结尾“我站在这棵杏树面前,久久不愿离去······”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文是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紫藤萝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揣摩【乙】文中加点的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水陆草木之花,……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请用“/”为【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初 权 谓 吕 蒙 曰 卿 今 当 涂 掌 事 不 可 不 学 9、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 ②见往事耳_______ ③孰若孤_______ ④可爱者甚蕃__ 10、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26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劝说是一门语言艺术,从选文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2、从“莲”、“菊”、“牡丹”中任选一种,选取两句与之相关的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3) 1、(1)昨夜见军帖(2)但手熟尔(3)独坐幽篁里(4)西市买鞍鞯(5)杨花榆荚无才思(6)独怆然而涕下(7)会当凌绝顶(8)衣冠简朴古风存(每空1分,共8分,每错1字不得分)(9)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来源:Z*xx*k.Com] 二、阅读2、①失望→②眼前一亮(惊奇、惊喜)→③肃然起敬→④赞赏不愿离去(每空一分,共3分)3、①欲扬先抑②对比(每个要点2分,共4分)4、①交代(揭示)了文章写作内容②体现了作者对背阴杏花的赞美之情③暗示了文章主旨 5、说明文中的“我”为背阴杏花刚毅、坚强的精神所感染,留恋落去的花朵,所以久久不愿离去。(2分)6、【乙】文是从颜色、形状(外形、样子)、味道(香气)等角度来写的紫藤萝花的(每个要点1分,共3分);描写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现在到过去7、(1)作者把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张满了的帆”,生动形象,把静态的花写活了,富有生机和情趣。(2分)(2)花香本是嗅觉感受,而作者笔下的香气却是“浅紫色的”,是可见的视觉感受。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 8、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9、①拿(用)②了解③谁④多10、(1)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2分)(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2分) 11、①劝说时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②劝说时现身说法,将心比心,态度真诚对方更容易接受。 2018部编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4) 一、积累与运用 1.古诗文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 客》) (5)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6)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7)宣室求贤访逐臣, 。(李商隐《贾 生》) (8)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 。”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阅读《河中石兽》,回答问题。[来源:学_科_网]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 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山门圮于河 圮 ( ) ⑵湮于沙上 湮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一句。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 26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闯祸精 ①总的来说,大狗丑丑的缺点多于优点。样子凶,吃得多,记性差,咬赛虎,追鸡。除此之外,还爱偷鞋子。不,应该是收集鞋子。眼下这面耕地共有上万亩,它把上万亩面积内的鞋子全收集到我家蒙古包后墙的土堆旁。隔三岔五的便有人光着脚前来找鞋。在那堆鞋子里翻来翻去,像身处派出所失物招领室。丑丑卧在一边边晒太阳边摇尾巴,俨然这一切不关它事。 ②它不但喜欢把别人家鞋子往自己家搜罗,还热衷于把我家的鞋子往别人家送。真是难以理解的嗜好。 ③最初发现它这个嗜好那天,我妈早上一起床就发现少了一只鞋。荒野中不可能丢东西,何况是一只又破又脏的旧鞋。当她找得翻天覆地的时候,突然有人上门,那是一个住在一公里外的地窝子里的哈萨克男孩。 ④他拎着一只破鞋问我妈:“阿姨,是你的吗?” ⑤我妈一头雾水。他又说:“你的狗,拿到,我的房子。”汉语不太灵光。 ⑥虽疑惑不解,我妈还是赶紧道谢。 ⑦但他还了鞋子后仍没有离开的意思。扭捏半天又说:“阿姨,我的鞋,你找一找……”[来源:Zxxk.Com] ⑧再一看,这孩子光着脚。他说路过我家,一眼看到丑丑卧在太阳地里,正抱着他丢掉的一只鞋又咬又啃,玩得不亦乐乎。 ⑨他夺回鞋子,又再去寻找另一只。没找到,却找到我妈的鞋。 ⑩我妈又窘又恨,连忙高声骂狗。带着那孩子去屋后找鞋。 ⑾那是我妈第一次发现丑丑的鞋类收藏中心,真可谓琳琅满目:有男式的有女式的,有单只的有成双的,有新有旧。我妈仿佛看到邻里们统统光着脚的情景…… ⑿我妈一时头大。委托那男孩把消息传出去。从此,住这附近的,不管是谁,一丢了鞋就径直往我家跑。只要住这附近的,晚上都把鞋子妥善收进室内。我妈则把鞋高高挂起来。 ⒀除了收集鞋子,丑丑这家伙还喜欢逮鸡玩。逮到鸡后,也不吃,也不咬,就像抱娃娃一样把人家抱在怀里,然后用舌头反复舔啊舔啊……把鸡舔得浑身都湿透,瑟瑟发抖。这种把戏共玩过两次,一只鸡给活活吓死了。另一只虽然被我妈及时营救出来,从此也萎靡不振。丑丑还舔过兔子,把人家摁在地上,先顺毛舔,再逆毛舔,把兔子舔得呆若木兔,跳都不会跳了。 ⒁丑丑唯一的功劳是驱赶鹅喉羚(即黄羊)。戈壁滩深处的鹅喉羚有段时间天天来啃葵花苗,丑丑一看到就追,令人欣慰。虽然追的过程中,被这家伙践踏毁坏的秧苗并不比被羚羊糟蹋的少。 ⒂每到那时,我妈束手无策,干脆装作不认识这条狗。 ⒃嗯,丑丑这家伙吧,虽说让人心烦,但若是半天不见踪影,我妈还是很惦记的。 ⒄今年大旱,眼看着地里的葵花一片一片干掉,我妈急得满嘴上火。好容易水来了,这时候丑丑不见了。妈妈一边浇地,一边东张西望,大声呼喊。直到下午仍不见狗影。我妈不由胡思乱想、心慌意乱。但地没浇透之前,人没法离开。总之她好几次简直想把水先停掉,等找到丑丑后再安心干活——似乎到了那会儿,天大的事情也比不上那只可恶的狗重要。 ⒅丑丑终于回来了,我们为这狗可真是操碎了心。 ⒆我妈说:“哎,我的丑丑最好了。” ⒇我说:“就会惹祸,有什么好的。” (21)我妈说:“它会赶鹅喉羚。” (22)我嗤之:“天啦,好大的本领。” (23)她想了想,又说:“它陪伴了我。” 6.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大狗丑丑闯了哪些祸。 7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请品析第⒀段中的画线句。 8文章第⒆段—(23)段独句成段,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母亲对“闯祸精”丑丑的情感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 26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4) 一、1(1)独怆然而涕下(2)会当凌绝顶(3)不畏浮云遮望眼(4)黄梅时节家家雨(5)浩荡离愁白日斜(6)烟笼寒水夜笼纱(7)贾生才调更无伦 (8)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二)2⑴圮 (倒塌 )⑵湮 (埋没)3.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4.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三)6.:①叼走“我妈”的鞋,“收集”邻居们的鞋子,让很多人四处找鞋;②喜欢逮鸡,以至于把鸡弄死或萎靡不振;③喜欢舔兔,把兔子弄得呆若木兔;④即使驱赶鹅喉羚时,也糟蹋了很多葵花苗;⑤在“我妈”最忙碌的时候失踪,让人担忧。10..(6分)要点与评分:明确角度得1分,分析得4分,结合主题,品析深入的得1分。示例1: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其中“舔”,“摁”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丑丑“折腾”兔子时的动作,把丑丑调皮捣蛋的一面描写得传神。 示例2:本句中“呆若木兔”改编自成语“呆若木鸡”,将兔子被丑丑折腾后“失魂落魄”的样子描写得传神,也侧面表现了丑丑的调皮捣蛋,体现了它“闯祸精”的特点。 7.(6分)要点与评分:看法1分,如果只写看法,没有理由,不给分。内容的作用3分,结构作用2分。 示例:我觉得独句成段的写法好。(1分)在内容上强调突出了丑丑对妈妈的陪伴,虽然它调皮捣蛋,但它陪伴了母亲,给母亲带来了乐趣;(3分)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2分) 8(6分)要点与评分:写出母亲对丑丑的情感,写到疼爱、担心等这种层次的1分,能写出情感的复杂性,爱、恼、无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等多层次的情感得3分,能结合全文写出看法2分,表述1分。 示例:我觉得这种情感很动人,母亲对待丑丑不仅是对待一个动物,而是将它看成平等的生命,甚至是一个家庭成员,母亲对丑丑的情感是多层次的(是复杂的)她因为丑丑的顽皮感到生气,例如文章中丑丑偷鞋子后母亲又窘又恨,高声骂丑丑;她对丑丑的行为感到无奈,例如丑丑每次舔鸡或兔,驱赶黄羊却践踏秧苗的时候,母亲束手无策,当做不认识这条狗;她会替丑丑感到担忧,例如丑丑不回家时,母亲连做农活都心神不宁,想着丑丑;她是爱着丑丑的,例如最后母亲和我的对话,虽然丑丑没什么用处又很爱惹祸,但它陪伴着母亲,母亲离不开丑丑。 2018部编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5)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祈祷(táo) 孤孀(shuāng) 门槛(kǎn) 气冲斗牛(dóu) B.校补(jiào) 哺育(bǔ) 修葺(qì) 心有灵犀(xī) C.殷红(yān) 诘问(jié) 愧怍(zuò) 颠沛流离(fèi) D.纠纷(jiū) 赘(zhuì) 赤裸(kē) 深恶痛绝(è)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选聘 滞笨 缈小 鞠躬尽萃 B.婉转 烦锁 茏罩 目不窥园 C.深宵 狂澜 陡峭 仙露琼浆 D.班斓 取缔 绸密 忧心冲冲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B.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来源:学科网ZXXK] A.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憎水玻璃,为戴眼镜的人解除了苦恼。 B.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C.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D.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启动长征九号的关键技术研制。 5、古诗文默写 (1)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2)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 (3)木兰是位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形象,她既有着“ ,关山度若飞”的飒爽英姿,也不乏“当窗理云鬓, ”时流露出来的娇美风姿。《木兰诗》(4)《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26 (5)杜牧的《泊秦淮》中游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的句子是: , 。(《泊秦淮》) (6) 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 , 。《游山西村》 (二)课内文言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本文选自 ,作者 ,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山门圮于河( ) (2)阅十余岁( ) (3)求石兽于水中( ) (4)棹数小舟( ) (5)湮于沙上( ) (6)不亦颠乎( ) 8、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三)课外文言文 揠(y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槁,枯萎)矣。 10、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⑴谓其人曰( ) ⑵其子趋而往视之( ) 11、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 ⑵其子趋而往视之(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苗则槁矣。 初一语文期末复习(5) 一1、B 2、C 3、A 4、 D 5、(1)凭君传语报平安(2)百般红紫斗芳菲(3)万里赴戎机 对镜贴花黄(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任重而道远(6)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阅微草堂笔记》、纪昀、7、(1)倒塌(2)经历(3)寻找(4)划(船) (5埋没)(6)颠倒、错乱8、(1)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带走呢?(3)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表面现象,而不了解深层本质的情况太多了,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9、启示: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10、 ⑴告诉,对„„说⑵快步走 11、⑴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⑵代禾苗 12.⑴宋国有一个听说自己的禾苗不长而拔禾苗的人。⑵禾苗已经枯萎了。 2018部编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6)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愧怍(zuò) 炽热(chì) 锲而不舍(qì) 忍俊不禁(jīn) 26 B.震悚(sǒng) 校补(jiào) 气冲斗牛(dǒu) 燕然勒功(yàn) C.迸溅(bìng) 哺育(bǔ) 鲜为人知(xiǎn) 屏息凝神(bǐng) D.自矜(jīn) 吞噬(shì) 怏怏不乐(yàng) 兀兀穷年(w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祈祷 孤孀 心有灵犀 仙露琼桨 B.污秽 猥琐 颠沛流离 诲人不倦 C.竹蔑 修葺 海市蜃楼 大庭广众 D.淤泥 羸弱 千均重负 目不窥园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一个七年级的学生,竟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刮目相看。 B.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C.漫天大雪封住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因为一旦偏离了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绝路。 D.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国足的健儿们清楚,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而且关系到祖国母亲的荣誉。 B.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C.我国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100万左右,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各学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5.默写。(7分) (1)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3)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 (4)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暗含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 。 (7)刘禹锡《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语句是 ,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4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河间①有游僧②,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其难治者,则丸不跃。举国信之。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③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河间:地名。②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③研:研磨。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阅十余岁( ) (2)尔辈不能究物理( ) (3)佛作引手取物状( )(4)以一铜佛置案上( ) 7.下面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闻之笑曰 B.以我酌油知之 C.其反激之力 D.举国信之 26 8.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9.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了怎样的启示?(4分) 【甲】文: 【乙】文: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11分) 丁香结 宗 璞 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断续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样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株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妖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⑦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须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10.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城里的丁香花、 、 、雨中丁香图”四幅画面,各具特色。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形状、 和 。 (4分) 11. 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和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为下面句子写一条批注。(3分)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1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2分) 13 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2分)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13分) 失去了的书桌 冯骥才 ①我有张小小的书桌。它又窄又矮,破旧极了。上边的漆成片地剥落下来,残余的漆色变得晦黯发黑。桌面又满是划痕、硬伤,还有热水杯烫成的一个个套起来的深深浅浅的白圈儿。三十年来,我搬过几次家,换过几件家具,但从来没有想到处理掉它…… ②还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前排坐着一个女同学,十分瘦弱。两条短短的黄辫儿,简直是两根麻绳头。一天,上语文课,我悄悄把眼前的两条黄辫子拴在这女同学的椅子背儿上。正巧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起身,拴住的辫子扯得她大叫。语文老师把我一把拉到课堂前,叫我伸出双手,狠狠打了十多板子。他气呼呼地直喘,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指着门瞪圆眼对我吼道:“走!快走!”我一路跑回家,眼泪汪汪地在桌上写了“李老师是狗!”几个字。这几个字相当威风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长时间。 ③在表的滴答声中,在上下课的铃声中,在雨和雪轮番交替地敲打窗子声中,桌上那几个字不那么神气了。我带着一种说不清是对李老师,还是对长大后再也遇不到的那个瘦弱的女同学的愧疚心情,用手巾尖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 ④真奇怪!字儿抹掉了,好像心里干净了一些。 26 ⑤有一天我画画。画幅大,桌面小。我画得那么别扭,急了,止不住愤愤地骂道:“真该死,这破桌子!”它听着,不吭一声。等我画好了画儿,张挂起来;画却意外地好。我十分快活,早把桌子忘在一旁。它呢?依然默默旁立。它就是这样与我为伴,好像我不抛掉它,它就一心跟随着我。 ⑥我过去的生活的一切,无论是快乐和幸福的,还是忧愁和不幸的,都留在桌上了。哪怕我忘了,它也会无声地提醒我。 ⑦它就摆在我窗前。从窗子透进的光笼罩着它。我窗外是一棵大槐树的树冠。这树冠摇曳婆娑的影子总是和阳光一起投照在我这小小的桌面上。每当这树冠的枝影间满是小小的黑点点时,那是春天,黑点点儿则是大槐树初发的芽豆豆;夏天来了,树影日浓,渐渐变成一块荫凉,密密实实地遮盖住我的小桌。等到这块厚厚的荫凉破碎了,秋风还会把一两片变黄的叶子吹进窗,像几只金色的小船,落在我这如同无风的水面一般平光光的桌面上。随后该关窗子了,玻璃蒙上了薄薄的水蒸气。那片只剩下枝丫的树影,便像一张朦胧模糊的大网,把我的小桌罩住…… ⑧我终于失去了它。 ⑨在地震中,塌落下来的屋顶把它压垮。我的孩子正好躲在桌下,因它保住了生命。等我从废墟中把它找出来,只是一堆碎木板、木条和木块了。 ⑩它就这样在我的生活中没了。 我因此感到隐隐的忧伤。不由得想起几句话,却想不起是谁说的了:“啊,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过去的,也叫人割舍不得;哪怕是不幸的,也渐渐能化为深沉的诗。” (有删改) 14 本文以 为线索,选材详略得当,质朴情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写了哪几件与书桌有关的往事。(4分) 15. 从第②段中的“这几个字相当威风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长时间”到第③段中的“桌上那几个字不那么神气了”,这一描写巧妙地表现了“我”从 到 的心理转变。(2分) 16.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分) 它听着,不吭一声。……它呢?依然默默旁立。它就是这样与我为伴,好像我不抛掉它,它就一心跟随着我。 17. 文章第⑦段对四季景色描写似与书桌关系不大,但仔细想来却很有韵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分) 18. 第⑧段独句成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三、作文。(50分) 19. 在十几年的人生旅途中,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一些事、一本书……拨动过我们年轻的心弦,给予我们心灵的滋养,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注入正能量。 请以“是你给我成长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D 2. B 3. B 4. A 5. (1)万里赴戎机(2)双袖龙钟泪不干(3)不问苍生问鬼神(4)政入万山围子里(5)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6)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7)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评分:共7分。每小题1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 6. 神奇秀丽 高大雄伟 评分:共2分。 7. 诗句原意: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衍生意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8.(1)经过,经历(2)事物的道理、规律(3)伸(4)放 评分:共4分。 9. C 评分:共2分。 10.(1)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方面,不知道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2)人们检验这种做法,确实是这样,这个和尚的骗术就败露了。 11. 【甲】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正确分析,综合考虑,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乙】用小伎俩来骗人的人,花招最后总是会被人识破,也不会得到好结果。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 城外校园里的丁香花 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 颜色 气味(香气) 评分:共4分。每空1分 12 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丁香以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写出丁香花生机勃勃、惹人喜爱的特点。评分:共3分。修辞方法占1分,表达效果占2分。 26 19. 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1分)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1分) 评分:共2分。 13. 示例:①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②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这样,我们就会觉得充满乐趣了。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 书桌 ①在书桌上发泄对李老师的怨恨②在书桌上画画③地震中书桌保住了孩子的性命。评分:共4分。线索1分,事每点1分,语言通畅,意思对即可。 15. 泄愤的快感 懊悔羞愧 评分:共2分。 16.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桌以人的情感,它宽容大度,忠诚可靠,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伴侣,表达了我对书桌的特殊感情。 评分:共3分。修辞占1分,表达效果占2分。 17. 这段文字写岀了小桌陪“我”度过了美好的四季生活,渲染了温馨、和谐的气氛,意在突出有小桌相伴的时光格外美好,烘托了我对书桌深厚的喜爱之情。评分:共2分,能围绕“陪伴、温馨、美好、和谐”等词语谈气氛可得1分;能围绕“喜欢、喜爱”等词语谈情感可得1分,意思对即可。 18. 在内容上,强调突出了“我”对失去书桌的无比痛惜之情。在结构上,点题,过渡,引出下文关于地震一事的回忆。评分:共2分。内容、结构上的作用各占1分。 2018部编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7)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6分) ①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②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③飞来山上千寻塔,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游山西村》) ⑤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⑥宣室求贤访逐臣, 。(李商隐《贾生》) ⑦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⑧《木兰诗》中写道:木兰告别了家乡,来到了黑山一带,已经听不到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 ”一句表明战斗即将打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8分) 难忘那灶膛的温暖 王庆绪 ①小时候,每当我放学回家,向母亲撒娇说自己饿的时候,母亲就会说:“好好,我这就去抱草烧锅。”母亲总爱把“做饭”叫作“烧锅”。 ②一会儿,母亲就会背一捆稻草或麦秸回来。再一会儿,灶膛内就会跳动起红红的火焰,铁锅里飘出馋人的油香,小猫哧溜一下蹦到锅台上,“喵呜”一声后便蹲在那里不动了。 ③母亲烧饭用的是草锅土灶,它由铁锅、灶膛、风箱、烟囱等几部分组成。 ④灶膛是个胖胖的近乎圆柱形的筒子,像个竖放的大鼓,上面放一张大铁锅,煮饭、炒菜、烧开水全靠它。可是,炒菜、烧水一口锅,烧的水里会含有炒菜时残留的油珠,非常难喝,再怎么刷也不行。后来有讲究的人家,支大小两口锅,将炒菜和烧水做饭分开。再后来,又有人在大小两口锅中间架一圆柱形生铁铸桶,里面随时装着水,可以利用烧锅时外溢的热量,将桶里的水烧热,用来洗脸或洗涤器具,很是方便。我们把这种东西叫作“井罐”。 ⑤我家的草锅,没有炉钉,而是装了风箱。风箱是一个木制的长方形盒子,两头各留一个风洞,风洞内侧装有一块可以来回移动的挡风薄板。中间是茅头,茅头上有一拉杆通到箱体外面。烧火时,只要握住拉杆上的把手,一推一拉,茅头就会将箱内的空气压缩推出,通过出风口吹进灶膛。拉风箱烧草锅的时候,两手要协调。如果两手不能协调运动,就会使火烧得忽大忽小,甚至断断续续,烧出的饭、炒出的菜就不好吃。拉风箱不能太慢,也不能太急。太慢,风小,不能将草燃尽,火也无力;太快,又容易造成火太猛,将菜饭烧糊,而且油烟满屋,更有甚者,还能将灶膛内的火星吹落到灶门前的草上,引起火灾。 ⑥土灶的后端有出烟口,往上就是烟囱。烟囱在室内部分通常是用薄土坯围成的中空方形柱子,过年时,灶王爷画像就贴在这上面。烟囱出屋脊后改为买来的烧制陶烟囱。 ⑦曾有多少时候,下学路上,看到家里烟囱冒出淡淡的炊烟,我饥肠辘辘的肚子就仿佛有了着落。到家后,就会倚到锅门前母亲的怀里,看火焰在灶膛内呼呼地升起,欢腾地跳跃。冬天,天气冷的时候,母亲会把我冻僵的小手放在胸前先哈上几口热气,再放进灶膛内取暖。此时,一种比吃饱肚子还要强烈的温暖会瞬时充满我的全身。 26 ⑧今天,在城市,草锅土灶早已被煤、电、气所代替,但我的心里,却始终忘不了那草锅煮出的香喷喷的米饭,忘不了那草锅灶膛里闪动的火光,因为那是一种亲切,一种温暖! 2.第①段中写母亲总爱把“做饭”叫作“烧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3.读第④⑤⑥段,按下面表中要求填空。(4分) 草锅土灶 形状 作用 铁锅 圆形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灶膛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置铁锅烧饭 风箱 木质的长方形盒子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烟囱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烟通道 4.第⑤段重点写风箱,说说“拉风箱烧草锅的时候,两手要协调”的原因。(4分) 5.品味第⑦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此时,一种比吃饱肚子还要强烈的温暖会瞬时充满我的全身。 6.结合此文,谈谈“那灶膛的温暖”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二](22分) 跟着父亲去卖粮 我在暑假要去参加一个考博补习班,可跟我在同一座城市打工的父亲却非要我一起回乡下老家,收稻子。 为了供我上大学,从我读大学一年级起,父亲便随我一起到了这座城市,早出晚归地帮人干杂活。等我读完研究生,当上了教师,父亲依旧没离开,继续辛苦地打工挣钱,希望能帮我早日还清房贷。 一回到乡下,父亲便兴奋地挥舞起镰刀,一束束金黄色的稻子便在他的面前变得服服帖帖,温顺地任由其宰割。 割稻,脱粒,翻晒,忙碌了一周多,稻谷终于归仓了,父亲要划船将它们送到粮站卖掉。 我闷闷地对父亲说:“粮贩们的车都开到村口了,价格还比粮站的高,我们为何要舍近求远,走那么远的水路去给粮站送粮?” “不是价格贵贱的问题,你不懂。”父亲回应道。 我冷冷地说:“我是没您懂,但我懂得凡事都要讲究效率,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才是王道。而您划船去,就是以最大的付出,获得最小的收益,是不讲效率的做法。” 父亲的脸色瞬间变了,可我依然执意说:“难道不是吗?这点粮食能卖几个钱?” 但无论怎么说,满载着稻谷的小船还是推开了碧波,一点点朝粮站驶去。 船越行越远,河两岸越来越静,人烟也愈发稀少。现在还有谁愿划船出行呢?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交通不发达,生在圩区的人们,出入全靠一条条小船,去干农活、去走亲戚、去镇上做买卖……特别是到了送粮时,家家户户都要划上大半天的船,然后停靠在粮站边的码头,排队等着卖粮。有时要排上好几天,吃住都得在船上。得闲时,放一个鱼钩入水,很快便能钓上一条条鱼,就地烹饪,香味立刻弥漫整个码头。 沿途的岸上,有人会特意凿出几口灶洞,让来往的划船送粮人上岸生火做饭,煮几条从河里钓上来的新鲜鱼虾,解解饿。 但现在圩区的交通发达了,宽敞的水泥路早已修到家门口,河面上也架起了一座座宽阔的大桥,机动车取代了船只,人们出行时,只要一踩油门,便能很快到达要去的地方,还有谁愿划着慢腾腾的小船呢? 卖粮回来的途中,我和父亲依然无话。在一方阴凉、通风的水面上,父亲停下了船,然后拿出一根鱼竿,钓上了几条野生大鲫鱼。晚上,吃着新鲜的鱼肉,一种久违的感动涌上我的心头,我开始后悔白天说话时对父亲的不敬。 晚饭后,父亲悄悄地说:“城里的生活节奏很快,我怕跟其他那些进城务工的人一样,时间久了,忘了本来的自己,忘了还会划船,更怕忘了老天和祖先们留给我们的这条河。每年,只有划上几回船,走几趟水路,我才会感到踏实、心安。” 直到此时,我才读懂了父亲,原来,父亲用船运的不仅仅是满满的一仓稻谷,更是对祖辈的追思,对过去的缅怀和坚守。 26 是的,船在水面上走,粮在碧波中游,两岸青山来作伴,鸟语花香沁心脾。父亲是对的,一个人,无论走得多远,都不应忘记启程的地方,不应忘了本来的自己和来自何方的自己。 7.“我”对父亲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请依据卖粮过程,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3分) 卖粮过程 “我”的态度 卖粮前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粮回来的途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饭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不是价格贵贱的问题,你不懂。”父亲要“懂”的是什么呢?(3分) 9.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一束束金黄色的稻子便在他的面前变得服服帖帖,温顺地任由其宰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船越行越远,河两岸越来越静,人烟也愈发稀少。(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0. 卖粮回来的途中,“我”为什么会产生“久违的感动”?(4分) 11.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作用。(6分) 七年级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1) ①明月来相照 ②杨花榆荚无才思 ③闻说鸡鸣见日升 ④丰年留客足鸡豚 ⑤吟鞭东指即天涯 ⑥贾生才调更无伦 ⑦闲敲棋子落灯花 ⑧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口语化,带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形象化,容易被人记起。(每点2分,共4分) 3.A.煮饭、炒菜、烧开水等 B.近乎圆柱形的筒子 C.助火烧草 D.中空方形柱子 4.使火烧得大小一致,烧出的饭、炒出的菜好吃;拉风箱速度保持平衡,将草燃尽,不会将饭菜烧糊,防止产生油烟甚至引起火灾。(每点2分,共4分,意对即可) 5.这句中的“温暖”含义深刻,不仅指“我”从灶膛内取暖。(2分)更重要的是母亲的举动让我从内心体会到母爱的力量,感到热乎乎的。(2分,意对即可,共4分) 6.每当饿的时候,这灶膛的“温暖”就让饥肠辘辘的肚子有了着落;冬天,可以就着这灶膛取暖;灶膛也凝聚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每点1分,共3分,意对即可) [二](22分) 7.①不理解父亲,埋怨父亲 ②后悔对父亲的不敬 ③读懂了父亲,理解父亲 8.父亲用船运的不仅仅是满满的一仓稻谷,更是对祖辈的追思,对过去的缅怀和坚守。 9.(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赋予稻子以人的性情,生动形象地衬托出父亲收割稻子时动作的娴熟(1分),表现了父亲对故乡的感情之深(1分)。(2)运用环境描写(1分),写出了河两岸的静谧和卖粮路途的遥远(1分),烘托了“我”对父亲舍近求远卖粮的不解和不满(1分)。 10.想起童年生活,想起悠闲地享受鱼的美味的美好时光,表达了“我”对童年时代和乡村美好生活的怀念。 11.运用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2分),烘托了“我”理解了父亲后的舒畅心情(2分),揭示了“一个人,无论走得多远,都不应忘记启程的地方,不应忘了本来的自己和来自何方的自己”这一主题(2分)。 2018部编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8)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6句,6分) ①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② ,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③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④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从今若许闲乘月, 。(陆游《游山西村》) ⑥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⑦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 ⑧ ,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18分) 种 花 丁立梅 ①我在我妈屋门前种花。 ②花的种子是我从网上买来的。花十多块钱,就能买上一小把。我乱七八糟地买了很多。包装上标注的是“小野花”。好,就它。因为野,好长,合我的性子。 26 ③我妈听说我要种花,乐得眉开眼笑,一叠声答应:“好啊好啊,家里有的是地方。”她早早就把门前的一块地收拾出来。我携着我的花种子回家。我妈高兴,屋里屋外不停地来回转,一会儿找铁锹,说要把地再整一整,一会儿又说要去地里挑蔬菜,中午给我炒着吃。她的嘴一直咧着,合不拢了。她说:“你一到家,家里的门檐都变高了,变亮堂了。” ④这话说得我既开心又黯然。我们兄妹大了,各自有了家庭牵绊,难得回老家;家里只剩我妈、我爸两位老人,暮气笼罩之下,都是冷清。 ⑤我爸也忙活开了。他给那块地追加了底肥,还用钉耙给划拉出漂亮的垄沟。 ⑥种子刚种下,我妈就浇了一遍水。然后她天天向我汇报门前地里的情形。有鸟来啄食,我妈又多了一项任务——赶鸟,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⑦十八天后,种子终于出芽了。我妈不时就跑去看一会儿,说:“啊,那些小芽儿,像些小虫子在爬。”我在心里面笑着。 ⑧芽儿疯长起来,很快密密地长了一堆,你挤我我挤你的。原先的地方不够它们生长了,我妈忙着把它们移栽到别处,把屋后也栽上了。抽枝了,打花苞了,这都是大事,我妈很( )向我汇报。平时少言寡语的老太太,变得碎嘴起来,语调里,多带着笑。 ⑨又一些天后,花终于开了,居然是漂亮的格桑花和波斯菊。红的,粉的,黄的,白的,不一而足。我妈的屋前屋后,像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喧喧嚷嚷,跳跳蹦蹦,好不热闹。 ⑩蝴蝶们也来了,恋慕地绕着花飞。我妈说:“没魂的蝴蝶啊。”她那是形容蝴蝶多。那景象我不用想,也知道是怎样的绚丽。 ⑾村里人没见过这些花,又好奇又羡慕,有事没事,爱转到我妈门前来看。孩子们更是频频相顾,跟我妈讨得几朵回去,开心得不得了。 ⑿于是乎,我妈门前总有人去讨花种子。我回去,我妈告状似的说:“烦死了。”我看到她说这话时,是多么口不对心。她脸上的笑容里,分明写着快乐,那种给予的快乐。 ⒀今天我妈又告诉我,隔壁村子里的谁谁谁,也跑来跟她要花种子。格桑花开过了,我妈专门弄了个罐儿,收藏这些花种子。她把那罐儿看得比金镯子还贵重,看得可紧了。 ⒁我问我妈:“给她了吗?”老太太端起架子来,( )笑着说:“她来要了三回,我才抓了一丁点儿给她。要的人多哩,我要省着点。”她计划着,明年把门口的路边也都给种起来。 ⒂我笑她,说:“那不是谁都可以采了吗?”我妈被我点破了心事,嘿嘿两声,( )笑着,有些不好意思。 ⒃我很高兴,一个村庄都将因一把花种子而花开沸沸了。 (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 2.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狡黠地 细致地 讪讪地 B.细致地 狡黠地 讪讪地 C.讪讪地 狡黠地 细致地 D.细致地 讪讪地 狡黠地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我妈的屋前屋后,像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喧喧嚷嚷,跳跳蹦蹦,好不热闹。 5.根据文章第⑥-⑿段的内容,说说“种花”给“我妈”带来了哪些变化。(6分) 6.文章以“种花”为标题有哪些含义?(3分) 好人撑起了世界的辽阔 朱成玉 ①你的生命中,是否会遇到一拨又一拨的好人?只是,你还没有把他们从你的记忆里打捞出来。 ②一个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小学教师,虽然面临着退休,可是一颗心仍然放在孩子身上,这是一颗让人敬重的师者之心。 ③在她现在任教的班上有这么一个孩子,学习状况一直很糟,按时完成作业和考试及格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求。于是,她接班以后,一直很关注这个孩子。她想和孩子的家长沟通,可是总联系不上,一次、两次、三次……她先后给这个孩子的母亲打了八次电话,居然都无人接听!接着,她辗转着打听到孩子父亲的电话,结果仍是无人回应。 ④一天,当她拖着疲倦的身子刚回到家,家里的电话铃响了。那个孩子的家长不明就里地兴师问罪:“我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言辞间的火药味似乎隔着长长的电话线都能嗅到。 ⑤听了对方连珠炮似的质问,她不仅不恼,还赶紧表明身份,并耐心地解释原委……之后,肯定还发生了一些事, 26 比如那位家长的种种原因及其后悔不迭的种种反应。但那都不是我关注的,我所震撼的,是在被利益直白地驱动着的现在,还有这样“不入流”的老师,坚守着一颗执着的师者之心。 ⑥有一次,我坐出租车回家,司机是个爱说话的人,看到路边有一个正在清扫雪的工人,就打开了话匣子。 ⑦他说,这些人真不容易,一个月千把元钱,却要起早贪黑忙活一天。 ⑧我应和着,是啊,这是弱势群体。 ⑨他说,这要是家在附近还好些,有些离得远的,还得坐车来回,再加上中午吃饭,一个月也就剩不了多少钱了,可是他们也舍不得丢了这份差事。年岁大了,能干点儿就干点儿,也算是给儿女们减轻点负担。 ⑩他继续说,他早上就经常从这个区拉几个人去另一个区扫雪,因为天太早,他们不容易坐到车。他同情他们,车费减到每人3元,然后和他们说好,每天早上都由他来负责接送。这口头协议就这么一直维系着,直到有一天,他为了赶时间,担心他们等太久,从另一个区空着车回来接他们,结果,他们却因为有一辆顺风车,按每人2元收,他们就坐着走了。之前,没人给他打电话,告诉他不用接了。 ⑾他异常气愤,觉得这帮人真是不靠谱,一点儿诚信都没有。可是第二天,他还是忍不住去了那里。看着那几个人在寒风里瑟瑟发抖,他打开车门,大声地喊:“上来吧,你们不讲信用,我讲。” ⑿这个好人,终究还是没能抵住那颗善心的引领。 ⒀想想我自己,一直是个懦弱的人。小学时,被女同桌欺负得不成样子,另一位女同学看不过眼,替我出头;初中时,我被前桌男同学欺负,也是女同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高中时,我被班主任欺负,后桌男同学替我反抗,并为此受了罚;工作后,我先是遇到了伯乐,后是遇到了良师,走上一个又一个台阶。 ⒁我遇到了一拨又一拨的好人,他们就像一茬又一茬绿油油的草,覆盖在广阔的大地上,把一拨又一拨小人,紧紧地压在地表下面。 ⒂其实,好人也不见得就非要去帮助别人。所有善待日子的人,都是好人。努力让自己的岁月镀着金,努力让自己的生命闪着光的人,也都是好人。 ⒃一拨又一拨的好人,撑起了世界的辽阔。 (有删改)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6分) 8.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她想和孩子的家长沟通,可是总联系不上,一次、两次、三次……她先后给这个孩子的母亲打了八次电话,居然都无人接听! 9.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我遇到了一拨又一拨的好人,他们就像一茬又一茬绿油油的草,覆盖在广阔的大地上,把一拨又一拨小人,紧紧地压在地表下面。 10.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中的小学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1.文章说:“一拨又一拨的好人,撑起了世界的辽阔。”请结合你的亲身体会,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4分) [三](15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求二石兽于水中____________ (2)棹数小舟____________ (3)曳铁钯____________ (4)转转不已____________ (5)秦悉坑之____________ 13 翻译下列句子。(4分) 26 (1)尔辈不能究物理。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14 对于河中石兽,甲文中寺僧“求之水中”“求之下流”,讲学家认为应“求之地中”,作者通过他们的错误,告诉读者什么道理?请你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乙文中赵括最终兵败身死,葬送了赵国军队,请你用一个相关的成语概括他失败的根本原因。(2分) 15. 请根据甲、乙两文中讲学家和赵奢所说的话,分别概括他们是怎样的人。(4分) 七年级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1)①朔气传金柝 ②前不见古人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⑤拄杖无时夜叩门 ⑥烟笼寒水月笼沙 ⑦不问苍生问鬼神 ⑧念天地之悠悠 2.画线句子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2分),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因“我”回来而开心喜悦的样子(1分),也侧面暗示了母亲平日里的冷清与寂寞(1分)。 3. B 4. 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将“格桑花和波斯菊”比作“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同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种出的花鲜艳,数量多,长势喜人,富有生机(2分)。 5. 给花浇水、赶鸟充实了“我妈”的日子,让她不再感到孤独和冷清(2分);汇报门前地里的情形,让平时少言寡语的老太太变得碎嘴起来,快乐起来(2分);和村里人分享成果时,收获给予的快乐(2分)。 6. 标题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1分);同时“种花”是文章的主要事件(1分);“种花”既是指种出的花,也指种出了对父母的关爱之花,种出了村里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花(1分)。 [二](22分) 7. 文章通过“我”的回忆,叙述了小学女教师坚持把心放在孩子身上(2分),出租车司机坚持接清洁工人上班(2分),以及“我”生活中遇到一拨又一拨好人的事(2分)。 8. 加点词语强调老师打电话的次数之多,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赞扬了老师那颗令人敬重的、执着的师者之心。(共4分。意思对即可) 9.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一拨又一拨的好人”比喻成“覆盖在广阔大地上的草”,增强了表达的生动形象性(3分)。 10. 善良,尽职尽责。面对连珠炮似的质问,不仅不恼,还赶紧表明身份,并耐心地解释原委(2分);执着,有着对教育的责任心。虽然面临着退休,可是一颗心仍然放在孩子身上,多次尝试与孩子的父母取得联系(2分)。 11. 示例:人性本善,世界上好人居多。要不吝爱心地付出,尽自己的努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爱传递下去。(共4分。意思对即可) [三](15分) 12.(1)寻找 (2)划(船) (3)拖 (4)停止 (5)坑杀,活埋 13.(1)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2)如果赵王不让赵括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使赵军失败的人一定是赵括了。 14.第一问: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第二问:纸上谈兵。 15.讲学家:一知半解、好为人师、自高自大、自以为是。赵奢:行事谨慎、以国家利益为重、有预见。 2018部编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9) 1.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来源:学,科,网Z,X,X,K] ①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②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 。(《木兰诗》) ③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④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⑤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⑥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⑦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 .在横线上写一句话,使之与前后文构成结构一致、内容相关的排比句。(4分) 给予是一种幸福。溪水的幸福,是能让鱼儿自由来去; , ;天空的幸福,是能让鸟儿展翅翱翔。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河中石兽 纪昀 26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二石兽并沉焉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③盖石性坚重 ④求之下流,固颠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非木柿 安能辨我是雄雌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以为顺流下矣 C.一老河兵闻之 无丝竹之乱耳 D.山门圮于河 求石兽于水中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3分) 记叙文阅读(10分) 娘从乡下来 万吉星 ①娘从乡下来。穿双廉价的平底鞋,站在小区三十多层的高楼下,左手提个褪了色的帆布包,右手搭在额头上,尽量把头往后仰,眯着眼,才勉强看到了头顶上支离破碎的天空和几缕漏网的阳光。娘揉了揉有些混浊的眼睛,我看到了一丝无奈与迷茫。 ②娘是农村人,是个永远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农村人。但为了替我照看孩子,她迫不得已离开那片生活了六十多年的土地,来到了陌生的昆明。 ③娘不会跳广场舞,坐公交也会晕车,她只敢去菜市场和孙子幼儿园那两条街,远了怕迷路回不来,她和小区里的退休老太永远聊不到一块儿,她听不懂CPI是什么东西,只知道菜市场里白菜都要一块多钱一斤,说太贵了,要是在老家田边地角随便种两块,一年到头都吃不完,因此她在这个城市没有一个朋友。 ④我与妻都忙于工作,早出晚归,谁都没有注意到一个农村老人在这个城市的孤单与苦闷。有一天下午,我正在开会,突然接到孩子幼儿园老师打来的电话,说放学十多分钟了,其他孩子都接完了,只剩我女儿没人接。放下电话,我急忙打娘的电话,响了半天她才接,电话一接通,我就不耐烦地吼道:“妈,你怎么搞的,现在还不去接孩子?别的早就接完了。”说完这话,我才听到手机里传来扑哧扑哧的喘气声,娘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手表……不知怎么……停了,刚才看电视……才发现……时间过了,不怕……我跑着去……再过四五分钟……就到了。”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模糊了。 ⑤我仿佛看到:一个患有关节炎的农村老太,一瘸一拐地奔跑在昆明的街头,嘴里喘着粗气,额头上布满汗珠却来不及用手擦去,一脸的自责和内疚。 ⑥就这样,娘默默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为孩子们坚守着,从不在我们面前叫一声苦和累。每天接完孩子回家吃过晚饭,她便早早地回到她的小屋里休息了,但我知道她每天晚上都失眠,天不亮就起来了。渐渐的,娘的话越来越少,甚至一整天都不怎么说话。有一天中午我在单位食堂吃完饭,回家拿一份材料,打开家门,娘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有些昏暗的客厅里,我问她怎么不开电视看,她说,看多了眼睛疼,不想看。我说那出去走走吧,她说脚疼,院子里又没个朋友,街上车多人多,心烦。 ⑦看着面容有些憔悴的娘,满头的青丝有一半变成了白发,粗糙的双手不停地揉着有些肿胀的膝盖,每次要站起来,都得用两只手撑住膝盖,手脚一起用力,这时,我听见了骨节咯吱咯吱的声响。我在娘的身旁坐下,拉过娘的手,多少年了,我还是第一次这样握着娘的手。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粗糙如锉一般,指关节已经肿大变形,手背上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青筋。望着这双抚育我长大的手,我的眼泪再一次在眼眶里打转。 26 ⑧那一夜,我失眠了,我真正理解了娘对土地的眷念和对父亲的思念。少时夫妻老来伴,她需要的不是这个繁华的城市和衣柜里我为她买来的名牌服装,而是与父亲在农村的吵吵闹闹中度过快乐的晚年。与妻商量,决定送她回到农村老家。第二天,我把想法和娘一说,我明显感觉到她的眼里闪过一丝惊喜,但随即又忧心忡忡地说:“我走了孩子谁来带?请个保姆我和你爸都不放心。”我故作轻松地安慰她:“不用请保姆,我现在工作轻闲得很,自己带得过来。”娘的眉梢舒展开来,那丝惊喜又重新回来了。她说:“那我先回去一段时间,如果你们忙不过来了,我再来帮你们带。” ⑨一整天,娘一反往日的闷闷不乐,开心地忙着收拾家务,把所有的垃圾倒得一干二净,把她的衣物叠得整整齐齐的放进旅行包里。我去长途汽车客运站给她买了回家的车票,晚上我拿车票给她的时候,同时给了她两千元钱,让她带回家用,车票她拿着了,钱却说什么都不要,说家里有,就这样推来挡去四五个回合,她把钱收下了。第二天早上,我送她到客运站,车临开动时,她把头伸出车窗外,对我说:“钱我压在枕头下面了,我和你爸用不了多少钱,你们在城里开销大,自己省着点用。” ⑩车开走了,天空下起了小雨,我分不清脸上流淌的是雨水还是泪水。 (选自《散文百家》2016年第10期,有删改) 6.联系全文看,从乡下来的娘为什么会“孤单和苦闷”?(2分) 7.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①我的手表……不知怎么……停了,刚才看电视……才发现……时间过了,不怕……我跑着去……再过四五分钟……就到了。 ②娘的眉梢舒展开来,那丝惊喜又重新回来了。 8.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文中却多次写到我流泪,结合文章分析我为什么会频频流下泪水?(4分)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二、阅读理解 2..①一起,都 ②事物的道理 ③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 ④固然 3.D 4.①(石头)一再不停地翻转,于是反而逆水而上了。 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5.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不能主观臆断或盲目相信权威。 6.①无法融入城市生活,没有朋友,无人交流,不敢出门,抱怨物价高;②思念土地和父亲。 7.①运用语言描写,交代娘接孩子接晚了的原因,表现出娘的匆忙、急切、自责的心情。侧面表现出我了解真相后自责与愧疚。(意近即可) ②运用神态描写,写出娘得知自己回家乡不会让儿子为难后喜悦轻松的心情。也从侧面表现我对娘的体谅、理解。(意近即可) 8.①感受到娘的无奈迷茫,孤单苦闷,看到娘的辛劳和无私付出,我因心疼、理解、感动而流泪;②娘为我们付出那么多,起初我却并不理解,我因愧疚自责而流泪;③娘回去了,我因留恋感动而流泪。(答出其中2点即可) 2018部编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10) 1.古诗文默写(9分)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5)杜甫在《望岳》一诗中表现出战胜一切困难,攀登人生顶峰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气冲斗牛(dóu) 萦带yíng 忍俊不禁jīn 祈祷(táo) B.羸弱léi 哺育(bǔ) 吞噬shì 毛骨悚然sǒng C.污秽huì 诘问(jié) 亵玩xiè 颠沛流离(fèi) D.纠纷(jiū) 可汗hán 赤裸(kē) 屏息凝神píng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B.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4.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我校的卫生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使”) B、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在“是”后加上“能否”) C、交警大队在校门口设置了减速装置,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把“保障”改成“保证”) 26 D、语文课程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将“发扬”与“继承”调换位置) 5.依照下面画波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4分)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 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至18题。 (一)(9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 (2)及鲁肃过寻阳 ( ) (3)即更刮目相待 (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C、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D、本文详略得当,略写劝学经过,详写劝学结果,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 (二)(9分)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非真能好学者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理明矣/当窗理云鬓 C、所谓就有道而正也/蒙乃始就学 D、问焉以求一得/求石兽于水中 10.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3分)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11.作者说“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3分) (三)宗月大师(8分) 老舍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九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在酒后,他常以学喊俞振庭的《金钱豹》自傲)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的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象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垫,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庙的大殿里。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李老师“嚷”了一顿,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26 自从作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做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可是,他好善。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出家以后,他不久就作了一座大寺的方丈。可是没有好久就被驱除出来。他是要作真和尚,所以他不惜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庙里不要这种方丈。一般的说,方丈的责任是要扩充庙产,而不是救苦救难的。离开大寺,他到一座没有任何产业的庙里作方丈。他自己既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举办粥厂等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象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他是宗月大师。 12、概括宗月大师对我的影响和帮助。用上“不仅…还…更”这样的关联词语。(3分) 13根据内容填空。(3分) 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其中不乏精彩的描写。文中划线的句子几次对刘大叔的“洪亮”的声音或笑声进行了描写,请结合文段分别说说它们的作用。 第一次描写:“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旨在表现 。 第二次描写:“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旨在表现 。 第三次描写:“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旨在表现 。 14、在《朗读者》节目中,演员濮存昕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年少时他曾患有腿疾,被同学乱起绰号。在灰暗的少年时光,他遇到了医生荣国威,助他扔掉拐杖,让他重拾自信。请结合文章,联系朗读者濮存昕的经历,说说他会以怎样的感情来读这篇文章的?如果你朗读这篇文章,你想读给谁,因为一件什么样的事情?(2分) (四)(13分) 会跳舞的小桃树 马亚伟 (1)乡间的风像自由的翅膀,让人不由得想迎风而飞。大平原无边无际地开阔辽远着,麦田涌动着绿波,绵延而去。 (2)祖母盯着绿油油的麦田说:打猪草的时候,会遇上一棵小桃树,那可不是普通的小桃树,那是天上的仙桃,落下了一颗桃核,在人间生根发芽,长了出来,带着仙气。越是勤快的孩子,越可能遇上。遇到的人,是世上最有福气的人。 (3)我对祖母的话,深信不疑。 (4)绿色涌动的原野,蝴蝶和鸟儿翩然飞过。有风滑过脸颊,像一片温柔的鸟羽,光滑凉爽。每天 傍晚,我背起竹筐,约上同伴,在风中的田野上奔跑着。满地的野草嫩生生的,毛茸茸地招摇着。打猪草的时候,我不再追蝴蝶,逮蚂蚱。我有我的使命,我专注地打猪草。我一遍一遍翻着草。我知道,冥冥中有一棵小桃树会在某一个角落里等我,它是那样的神奇。可是,它在哪里呢? (5)打了两年的猪草,依然没有祖母说的奇遇。祖母说,不能心急,慢慢等啊,只要你勤快,一定能遇上。 (6)等啊,盼啊,我长高了,草们也在每一个春天倔强地生长着。小桃树的诱惑始终在心里,不曾淡忘。 (7)那天黄昏,光线开始模糊。A暮色像大鸟的翅膀低垂了下来。我的手上早已沾满绿色的草渍。竹筐里的草被我塞得满满的,我还不肯回家。忽然,小桃树!小桃树在我眼前一晃,惊鸿一瞥,又淹没在无边的麦田里。我赶紧翻开丛丛的麦子和杂草翻找了起来,生怕她一下子逃了。翻了几下,真的找到了! (8)她就那么窈窕地舞在麦田里,不慌不忙的样子。她并不知道我的苦心孤诣,就那么心平气和地舞着。B你看啊,小桃树,她在跳舞,舞姿婀娜,柔嫩的小叶子笑吟吟的。 26 这个小小的绿色仙子,她罗裙飘飘,迎风舞动。她在夕露的润泽中,颜色愈发青葱。那样的绿色,一定是仙界最生动的一抹春,那么新鲜,灵动。小桃树摇摆着柔枝,呼吸着四野里畅快的风,似乎在为她降落凡间而快乐舞蹈。 (9)林梢的风,开始温柔的晚唱。在朦胧的天光下,我的心像一只飘飞的风筝,高高地飞着,有着无边的喜悦和满足。我出神地看着,想象着。有一天小桃树会开花,会结果。她的花,不是庸常的桃花。她的果,不是庸常的桃子。她是喝过仙露琼浆的,是上天赐予人间的,赐予我的。因为,我是一个勤奋、坚持的孩子。 (10)我忘记天擦黑了,直到祖母的呼唤声传来。我一扭头,看到祖母走在田间的小路上。她是一个神奇的预言家!她早就知道我会找到小桃树。 (11)回到家,祖母把小桃树栽种在小院里。祖母说,是我的勤快感动了小桃树。对我来说,小桃树,真的是一个美丽的奇迹。 (12)很多年过去了,祖母早已离开我,去了另一个世界。但她却在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乐观的祖母,在我小小的心里种下了一棵永远舞蹈的小桃树。 (13)小桃树,是一种憧憬,一种希望。年年岁岁,任凭世事起落,只要憧憬还在,便会与奇迹相遇;生活的原野,便会有生生不息的希望。 (略有删改) 15.文章以“会跳舞的小桃树”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1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A、暮色像大鸟的翅膀低垂了下来 B、你看啊,小桃树,她在跳舞,舞姿婀娜,柔嫩的小脸笑吟吟的。 17.第(7)段中“我”蓦然发现小桃树在眼前,心里会想到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我”想说的话。(2分) 18.为什么“对我来说,小桃树,真的是一个美丽的奇迹”?(4分)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21分) 1.(9分)(以下每小题错、漏、多1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1) 惟吾德馨 (2)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3)吟鞭东指即天涯 化作春泥更护花 (4)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2.(3分)B 3.(3分) A 4. (2分) C 5.(4分) 参考示例一:读冰心的诗歌,我感悟了纯真细腻的母爱;读培根的随笔,我体会到了深遂透彻的哲理。 参考示例二:读傳雷的家书,我学到了谦虚严谨、积极向上的做人道理;读高尔基的小说,我拥有了战 胜坎坷命运的力量。 参考示例三: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鲁迅的作品,我获得了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坚韧意志。 (结构相同2分,内容合理、连贯2分。结构完全不同全句不得分。)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9分) 6.(3分)(1)推托 (2)到,等到 (3)重新 (各1分) 7.(3分)译文: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呢!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原句中词语译错一个扣0.5分,译文不通顺酌情扣分。) 8.(3分) D (二)(9分) 9.(3分) A(A项:喜欢;B项:道理/整理,梳理;C项:前往,到/接受;D项:寻求,追求/寻找) 10.(3分)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11.(3分) 参考示例:这一主张是正确的。(1分)孔子说的“不耻下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哪怕仅能求得一点正确的意见,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提高。(2分) (三)(8分) 12.宗月大师不仅帮助我入学读书,完成学业,还成就了我的一生,更教会了我与人为善,懂得了帮助别人的乐趣和意义。(2分) 13.(1)刘大叔性格爽直,我心生敬重(2)刘大叔心胸豁达,不计得失(3)刘大叔乐善好施(1小题1分,共3分) 14.(4分) 饱含了对一位改变了自己命运轨迹的恩人的深深的谢意。读给谁有具体的事情事情有感动点.(3分) (四)(13分) 15.(3分) “会跳舞的小桃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以此为题显得形象生动,( 1分)能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1分) 16.(4分) A.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黄昏时的情态,烘托了“我”打猪草的勤劳,为下文发现小桃树埋下伏笔。B.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桃树随风摆动的美丽姿态,烘托了“我”见到若若寻找的小桃树时的喜悦心情。(每句2分,答出修辞手法1分,分析作用1分,薏思对即可) 17.(2分) 参考示例:啊,小桃树,这就祖母所说的小桃树,这就是我憧憬多年的小桃树!终于找到你了! 26 18.(4分) 参考示例:“我”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搜寻,在麦地里发现了在“我”看来很难出现的小桃树,这是一个“奇迹”;发现小桃树的那一刻,“我”内心有着无比的喜悦和满足,这种心理是“美丽”的;在找寻小桃树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勤奋与憧憬,这无疑也是“美丽”的。抓住关键词“美丽”、“奇迹”分析,意思对即可。)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二石兽并沉焉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寻十余里 未果,寻病终 C. 是非木杮 斯是陋室 D. 求之下流,固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求石兽于水中 贤于材人远矣 B. 以为顺流下矣 策之不以其道 C.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山峦为晴雪所洗 D. 然则天下之事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8.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昀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B.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结局,悟出了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C. 打捞石兽时,庙僧考虑不周,老河兵空谈事理,唯有讲学家提出切合实际的理论。 D.本文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善于在叙述中制造波澜。 6. A 7. C 8. C 2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