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题目盘点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作文题目盘点

‎2016年高考作文盘点 整理编辑:凌国浩 全国Ⅰ作文:奖惩之后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角度】参考立意 ‎①从家长或教育者的角度,在不以分数论成败,点滴的进步值得表扬,教育也需要宽容。‎ ‎②教育不能以单纯追求分数为目的。‎ ‎③从孩子的角度立意,可理解为正确认识自己。‎ ‎④批评教育好还是激励教育好。‎ 参考素材:‎ 角度一:不以成败论英雄 项羽一世英雄因兵败而乌江自刎;周瑜才华横溢因病气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因赤壁失利而衰;英雄搜索,是个迷人的充满魅力的称号,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不盼望自己能成为英雄,用敌人的鲜血和生命熔铸自己的辉煌,让自己的英明能镌刻于汗青之上,留传后世,为万人传颂。然而,在战场上,单凭个人的勇武就能成为英雄吗?在面对敌人排山倒海的攻势,在面对敌人枪林箭雨的杀戮,一人之力可以力挽狂澜吗?显然不能。‘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成就英雄的一世英明,有多少默默无闻的将士付出了他们的汗水、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热血、他们的生命。他们又得到了什么,一个头衔,一笔微薄的抚恤,一群无人照顾的孤儿寡母,他们得到的很少很少。有很多将士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他们有很多人的尸骨还流落在异乡不能回归故土。他们也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他们知道,自己也许就会这么默默无闻地走了,那些专为祭祀功臣良将的凌烟阁上,是绝对不可能留有他们一席之地;那些专门撰写功臣将相的丹青史册上,是绝对不可能为他们多添一笔,但是他们却甘愿为国牺牲!因为他们清楚,他们的责任就是——保家卫国。可是谁又知道他们?谁又会为他们流泪?他们活着的时候是平凡的,普通的,渺小的,不为人知的,他们的价值也许就是在于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一支火把,照亮‘英雄’前方的路。‎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对项羽是思念的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对项羽以为卷土重来也是可以的。‎ 关羽,兵败麦城,但不失为忠勇仁义的猛将;赵云一生百战百胜,令敌人闻名丧胆,但败于姜维,只为成就诸葛军师计谋,并收服伯约。近代的变法,虽最终失败,但也成就了梁启超这样的文人;孙中山,最终让位袁世凯,但仍被尊称为国父,西安事变,最终以释放蒋介石为终,但张学良和杨虎城仍然是英雄。至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我解放军不及一城一地得失,败过很多次,但最后仍然是人民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角度二:分数≠能力 分数等于能力吗 一九一七年,梁漱溟考北大落榜。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欣赏梁漱溟的才华,特聘梁漱溟为北大讲师。梁漱溟果然没有辜负蔡元培的希望,他刻苦钻研,后来以《中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轰动学术界,终成大名鼎鼎的教授和学者。‎ 试问:如果梁漱溟没有碰上“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蔡元培,碰到的是一个只看分数,不看能力的主考,他还能成为北大讲师吗?想必又要成为“唯分是举”的牺牲品了。‎ 分数等于能力吗?我思索着。‎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青史留名者极少有高中状元的,连中三元者更是寥寥。也许大家 还记得,姑苏城外,寒山寺旁,落榜后的张继彻夜难眠,写下了家喻户晓的《枫桥夜泊》。可是,又有谁会记得那年金榜题名,独占鳌头的状元是谁呢?‎ ‎“聊斋先生”蒲松龄一生历经无数科举,却屡试不第。然而,这并不妨碍后人对他能力的认可。“写人写鬼技高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便是后人对他作品最中肯的评价。‎ 由此可见:能力强的人不一定是那些分数高的人,那么分数高的人能力就一定强吗?也不尽然。‎ 美院教授陈丹青欲自主出题招考研究生,原因是她发现学校招考的研究生英语水平很高,而绘画水平却平平。面对连一篇文言文都翻译不下来的研究生,上海某大学历史教授惊呼:“我们需要的是能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背历史课本的庸才。”‎ ‎“高考奇才”张非,曾在四年间两度考上北大,一次考取清华,却因迷恋网络被北大、清华开除。一个能在高考中“叱咤风云”的人,却不能抵挡网络的诱惑,这到底是张非个人的悲哀呢?还是我国人才选拔标准的悲哀呢?‎ 如同“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一样,对当代的中国学生而言,“分数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分数是万万不能的”。然而,分数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怎样使每个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通过分数表现出来,应该成为被一个教育者积极思考的问题。‎ 诚然,能力强不一定分数高,分数高不代表能力强。但是,如果我们的教育部门能够对选拔标准做一些调整,使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在分数上,相信对于人才的选拔还是大有益处的。可喜的是,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新课标改革正在各地进行,高考的命题趋势也正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人才选拔标准将逐步变化,我们的人才素质也将不断提高。‎ 角度三:正确认识自我 认清自己 如果没有认清自己,刘翔可能只是一个平庸的跳高选手,如果没有认清自己,高尔基的歌唱事业会使世界文坛失去一颗明星;如果没有认清自己,文斯卡特可能到现在依然在酒吧里吹萨克斯。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认清自己,我们才能找到方向才会走向成功。‎ 认清自己,是一种智慧。‎ 认清自己,有助于走向成功。‎ 前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曾经说过:认清自己,找准位置,瞄准方向,向前冲就好了。“这位南非著名的领导人对于认清自己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做到了。20多年的监狱生活使他的眼睛变得浑浊,却没有让他的心迷失方向。他知道何为对错,认清了人民民主和种族平等的道路,最终迎来了圆满的故事结局。在苦难中认识自己不易,在苦难后坚持清醒更是一种智慧。是认清自己让曼德拉找到了方向,也是认清自己,让他走向了成功。‎ 认清自己是一种勇气。‎ 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在人生的中后期遭遇了包括文革在内的一系列磨难,迷茫过,也怀疑过自己的文字。但事情过后,经过仔细的考量,他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没有找任何的理由,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正是基于他勇于面对过去认清自己,巴金先生写出了《随想录》等几部著作,被誉为“说真话的文人”。无独有偶,李世民也是因为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谏官的批驳,才能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认清社会现实,认清前进的道路。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贞观之治的辉煌。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发展方向,但他们被人铭记的原因却是一样的——认清自己。如果巴金先生没有认清自己,《随想录》不过是肤浅的玩物而已,如果李世民没有认清自己,贞观之治便无从谈起。‎ 认清自己,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反之,我们将会在迷雾中走失,甚至走向失败。‎ 美国总图胡佛就是犯了这个错误,他不但没有认清自己,而且没有认清国家的形势,一些列错误的政令导致在美国恶性蔓延,最终导致自 己在人民各的呼声中惨淡下台。同样的清政府也是盲目的自以为是,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最终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一穷二白的局面……而现在,类似于“我爸是李刚”等不知自己轻重的话依然萦绕在我们的耳边。前车之鉴还不够多么?一定要到祸事临头才能认清自己么?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没有对自己的清醒认识,必然不会有好的下场,于己、于家、于社会都绝非好事。‎ 清醒的认识自己,是我们成功的基础,苏轼认清了自己,通过努力成为一代大家;罗斯福认清了自己实行新政,带领美国走出泥潭。做人需要清醒的认识自己。这需要智慧与勇气,但他回报给人的,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世界。‎ 认清自己,使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认清自己,使我们走向成功!‎ 全国卷II作文: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点评】辽宁省实验中学教研处主任、辽宁省语文名教师赵志彦说,高考作文题回归语文教学本身,体现了对语文学科的重视,是对语文“立德树人”功能的肯定。‎ 赵志彦表示,这三个方面,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材提供了经典的篇章,“听说读写”的主要能力是在课堂上培养的;第二个,有大量阅读积累的学生会谈谈自己阅读的名人名篇,“炫”出自己的文字功底;第三方面,丰富的社会生活,特别能检验一个学生语文的积淀和思想深度。可能大多数学生会侧重谈一个方面,也有的学生会谈两个到三个,无论选择几个,学生得出的结论、写作是展现个人语文素养的过程,学生的思想、情绪的表达、审美能力、水平都能在字里行间反映出来。‎ 赵志彦认为,这个作文题目也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思考,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学习,如何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给学生正确的思想,真善美的传播,让学生受益终身,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 例文:‎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也许你曾看到老人斑白的双鬓,感叹人生易老;也许你曾经历交际的失败,感愤世间的冷漠;也许你曾目睹老师英年早逝,感慨生命的脆弱;也许你曾经受冬季的严寒,感怀自然也因循守旧……这是语文轻轻告诉你的.‎ 语文却悄悄对我说——  人生的确短暂,但我们可以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永恒.老人斑白的双鬓留下岁月流逝的痕迹;布满皱纹的枯脸见证人世沧桑的年轮.虽然他们流入穷年,但他们用双手和智慧辛劳了一生,创造了生生不息的历史,历史长河滚滚向前,永无止境.充满欢声笑语的孩子血管里仍流动着他们的血液.我应抓紧时间经营自己的人生.我不愿咀嚼“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苦涩.我想,一个人,只要曾经努力地生活过,无疑,他就在创造历史,那他的人生将无怨无悔.‎ 世间并不冷漠.只是你们曾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认为别人应该对自己怎样,却忽视了“人人平等”这一前提条件,如果希望别人尊敬你,你得先尊敬别人.打开心门接纳这个世界,并为这个世界跳动.你知道吗?友谊不一定像拍电影那样,总是同生死、共患难锻炼的结果.它或许是回家途中风雨同舟;或许是感伤离别相互鼓励;或许是拂去衣服一根发丝……你知道吗?你很幸福.在外,母亲牵挂着你,回家,妻子相偎着你,无论别人如何对你,你的亲人始终是你心灵的守护神,你的心始终在温室里.‎ 生命并非脆弱.竹子破土而出,小草钻出地面,树木在雨中傲然挺立,‎ 梅花在雪中卓然怒放,我被生命的坚韧与顽强深深震撼.我想:判断一个生命价值高低的标准应该是——它在成长过程中克服了多少苦难,不取决于生命体在自然中存在的时间长短.生命诞生是大自然规律,生命的结束是大自然的规律.来自自然,回归自然,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严冬是老人最怕提起的季节,不提它,它还是会如期地来.试想:如果缺少了冬季,我们便感受不到——春的和煦,夏的热情,秋的凉爽,观赏不到冬雪的纯洁与浪漫.分明的四季,描绘了我不同的人生阶段;分明的四季,展示了世界多姿多彩诱人魅力.‎ 渐渐的,如果你感到我变了的话,请把一切都归功于语文吧!荒海之中,我要守好自己的帆,尽管很孤独寂寞;晴空之下,我要高傲地呐喊,尽管还幼小稚嫩.如果没有了语文,大概在茫茫人海中我找不到我自己.‎ 语文是美的 语文是什么?所谓“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语文的定义是有所不同的。笔者认为语文是美的,诗意的,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语文的内涵美。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有着不胜枚举的文人骚客,有着俯拾皆是的诗词歌赋,而语文由此起到的传承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没有语文就没有“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没有语文就没有“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的爱国情怀;没有语文就没有“愿乘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进取之心;没有语文就没有“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豪情壮志。由此可见,语文的内涵美,让我们可以诗意地生活,得以感受生活中的诸多美好。‎ 语文的形体美。生活中,处处是语文活跃的身影。公园、广场草坪上的公示牌“爱护花草,人人有责”是语文对人们爱惜大自然一草一木的提示;公路上“开车莫喝酒,喝酒莫开车”,是语文庄重地告诫人们珍爱生命,远离酒精;“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是语文对考生激情澎湃的鼓励。语文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勾勒出健硕的形体,为我们起到表率了的作用。‎ 语文的意义美。语文的普及陶冶了人民的情操,我们开始喜欢阅读名着,开始热切地希望读到新闻,随之而来的是语文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曾经愚钝的人变得睿智,曾经鲁莽冲动的人懂得了冷静思考,曾经狐疑观望的人变得坚定不移。语文如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指引着我们开拓进取;语文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成为我们进步的阶梯;语文像一艘宽敞的大船,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要提升我们的品位,离不开语文;要增长我们的心智,离不开语文;要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更离不开语文。语文是美的,诗意的,通过语文学习我们才能用贴切的形容词感知世界的美好,才能打开中国历史美丽的画卷,才能有于磨难搏击的勇气。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养成热爱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成为语文美的传承者。‎ 全国卷III作文:小羽的创业故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抄袭。‎ ‎【点评】一、材料分析:“历经几年试验”——成功需要具备的条件之积累。“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之后小羽公布工艺的行为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利益的损失,从长远看获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体现了“舍”与“得”的辩证关系。从 社会角度而言,任何行业的创新者在起步初期都将面对各种挫折,此时,行业规范的建立将极大地保护创新者的前行。‎ 二、立意角度:‎ 立意一:在积累的基础上,从传统中推陈出新,实现创新获得成功。‎ 立意二:创新需要思想的“火花”,但保护这种“火种”则需要建立规范。‎ 立意三:“舍弃”不一定代表着利益的损失,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更多 例文:角度一:继承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 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光辉巨著《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邓小平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 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重要的。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点评]:文章开头以简洁的语言阐明观点,既要勇于创新,同时又要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选择了最佳的立意。然后以典型事例来具体论述“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指出如何进行创新,提醒我们千万不要陷入“创新”的误区。文章结尾以凝练的语言进一步强调“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全文举例精当,结构紧凑,思路清晰,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千古江山,英雄有觅,风流不曾被雨打风吹去。今有大李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又有老王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还有小刘用相机带人们体验生命光影,品味大千世界。我不禁感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老王于平凡中彰显着不平凡,这种风采值得我们追求;小刘用生命去感受世界的美,这种风采亦值得赞扬;但我更觉得,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将个人成就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带动国家学术的向前迈进。这种笃学创新的学术风采更值得我敬佩,也更值得整个社会去褒扬和追求。‎ 笃学。当下我们少了“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学者,却多了“意粗气躁,一事无成”的懒人;我们少了“博学笃志,不问功名”的求学者,却多了“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富贵”的世俗人;我们少了埋头苦干,潜心于学术的价值追求,却多了急功近利,金钱至上的浮躁之风。在人们精神日甘堕落,社会风气日趋奢靡的今天,大李笃学的精神更显弥足珍贵。幸而,我们有梁思成潜心于学术,专心写出《营造法式》;我们有季羡林于牛棚中仍能笃志研学,写下《牛棚杂忆》;我们还有大李身体力行,笃学敏思,为当代治学环境又注入一股清风——此等笃学风采,值得我们追求!‎ 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生命和灵魂,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但当下市场上山寨抄袭大行其道,创新成果得不到保护,创新精神难以得到肯定和赞扬。文凭造假,论文抄袭,学术领域创新能力弱的种种问题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引起我们忧虑和深思。而大李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这无疑为学术创新环境注入新活力。大李,以其独有的矢志创新风采,感染者全社会的学者,洗涤着学术风气!‎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感慨道。我们的社会有着浮躁奢华之风,还有着太多投机取巧的现象;但我们更有如大李般拥有笃学创新风采的学者,不断为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注入一股股清流!‎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大师?”钱学森忧虑地询问温家宝总理。这句话对我们是很大的刺痛,也是很大的鞭策。而对大李风采的追求,就是对笃志创新治学品质的肯定。这样,我们在治学之路上便不会迷茫,我们的国家才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笃学创新,最具风采,大李——当之无愧!‎ 角度二:创新与市场规范 企业需要创新,市场呼唤规范 ‎——摘自新浪网 ‎“创新才有企业的生命力,规范才能走得更远”‎ ‎“原料基本靠抢,作品基本靠模仿。”这是网络上的一个笑话,但这里面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现在想生存就得不落人后,谁创新,谁就走前头了,就成领头羊了,不跟上,就会被淘汰。‎ 创新是动力,有创新才可能让企业走在行业前头,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条件之一。创新既是一种发展,更是一种产业责任。并且创新会产生全新的领域,全新的行业。而新的行业更需要规范。‎ 一个行业如果没有规范就如同一匹没有笼头的野马,会导致市场混乱,鱼龙混杂。在科技高速发展和物质生活丰富的现在,新兴产业与日俱增。每个产业都在呼唤市场规范。在中国,层出无穷的食品安全事件更加证明了市场需要行业标准来制约,证明了市场规范的重要性。只有可以被监督的行业生产标准,才可以准确地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混乱,这个产业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角度三:舍弃是为了真正得到 舍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 蛹与蝶的对话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真理,那就是:破茧成蝶,既是对新生的渴望与勇气,更是一门舍弃的艺术。懂得舍弃,蛹才能化蝶飞翔,完成生命的蜕变与升华。‎ 学会舍弃,勇敢地舍弃,不去在乎短暂的获得,只是为了更好地拥有。‎ 从古至今,从来没有拥有一切却从未舍弃的人或事存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时间、空间、资源一定时,为了得到更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必须先学会舍弃。‎ 所谓“舍得”,就是说有舍才有得。舍弃的意义在于先失去、后拥有。有个故事说一个人走路总是低着头,因此便常常能捡到些小物件。他认为这有利可图,从此以后便弯腰走路,希望能捡到更多的东西。许多年过去了,没用的东西捡了不少,而他却也成了驼背。显然这个人不懂得舍弃,连蝇头小利都不肯放过,健康自然不为他所拥有。不愿失去的人,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正如此人,不舍弃蝇头小利,也无法拥有大自然的美丽和健康的身体。先舍弃、后拥有,这便是舍弃的意义。‎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往往舍弃的越多,拥有的越多。‎ 范蠡人称“陶朱公”,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大起大落:由楚到越,由越到齐;由布衣到上将军,由流亡到大富翁。《史记》有言:“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在我看来,范蠡“成名”的原因,在于懂得舍弃的艺术,明白“大破大立”的道理。官至相国、大将军,爵至上大夫,却毅然辞去。因为他明白“帝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回乡后白手起家,数年便成为家有万金的巨富。范蠡几乎舍弃了一切——权势、金钱、名誉,然而最终却拥有了更多,包括自己向往的自由。大破大立,范蠡的故事昭示着我们:舍弃的多,才能拥有的多。‎ 当然,舍弃并非一味地放弃,而是放弃没有意义的东西,以便更好地拥有对我们来说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东西。蛹渴望化蝶,就必须舍弃温暖的巢穴;我们要想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舍弃一些短暂的欢愉。这一切的舍弃,只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更加渴望的东西。‎ 学会舍弃吧,为了未来长久的欢乐;勇敢地舍弃吧,为了生命更加灿烂地绽放。当你不懂得放弃也无法放弃的时候,请想一想破茧成蝶的启示,要坚信:舍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而我们的承受力有限。如果大脑是一个仓库,不管仓库多大,一种东西充斥其中时,另一种东西定然无法进入。比如读书,当我们痴醉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刀光剑影中,我们又怎能专注于复杂的几何方阵,怎能用心于浩繁的英语单词呢?想读的和该读的,你必须在两者间做出选择。‎ 拥有与舍弃 ‎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作出类似的选择。舍弃应该舍去的,你便是智者;舍弃不该舍去的,你就是愚夫。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家具、财产、衣物,甚至没有顾及生命,却从熊熊大火中救了几箱书。‎ ‎  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了那些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而有些人,终生抱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信条,追逐着金光闪闪的财宝。为了庸俗的追求,他们舍弃了人格和道德,舍弃了人性中的真善美。错误的舍弃,使他们的一生龌龊卑鄙。‎ ‎  正确的舍弃,往往需要青松秋菊般的高尚风格。据说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原本是张、叶两家争执之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六尺巷。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的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的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不是有超出常人的高见亮节,怎会做出如此的舍弃? 正确的舍弃,不会像随手扔掉废纸团那样轻而易举,它还需要勇气、决心和果敢。赵武灵王废除旧制,提倡胡服骑射时,许多人的反对阻挠,但他有决心有勇气,坚决 果敢,最终创下名垂青史的千秋伟业。舍弃的过程是艰难的,尤其在忍痛割爱的时候。西蜀道上马嵬坡前,唐明皇赐死杨玉环,以政治家的眼光看,用一个贵妃的死换得半壁江山的暂时安宁,也算是值得的。可是,宛转娥眉马前死,回看血泪相和流,偏偏君王掩面救不得。此景此情,怎么能不让人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呢?‎ ‎  不是每一株树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学会舍弃。算盘要想具有运算功能,必须舍弃多余的算珠。你向往山居的清静,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温馨与柔美。‎ 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神奇的书签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 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它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点评】若写第一题,就要抓住“何以”这个题眼来深入思考,不能就艺术论艺术,要看到艺术背后的东西。例如泥土气息,草根文化,原生态艺术等,又如粗犷的地方风格和当地彪悍的风土民情,这就是它之所以具备震撼力的原因。常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套用一句也可以说地方的就是民族的,因而还可以说,老腔体现的是一种孔武有力的民族精神,这就是它震撼力的源泉。当然,也可以与当下流行的艺术加以对比,从对比中谈论其震撼力产生的原因。‎ 就写作对象而言,虽可以捎带写到其他艺术形式,一般来说,要以题目中的“老腔”为主。作文题目材料本身已经提供了两条路径:老腔本身的艺术形式令人震撼;老腔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题目要求说“不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这就提供了更多的论述空间和可能性:艺术的地域性、价值认同、文化内涵等。‎ ‎《神奇的书签》这是一道标题式的命题作文,明确要求写记叙文,而且规定完成“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这一指定性任务。其实这是一道非常传统的题目,考生可以从标题本身入手思考书签“神奇”在何处,据此,可以做科技幻想,也可以做人文想象。写科技幻想,如写书签可以发光、发热、发电,变色、变形等等。做人文想象,可以写书签如何可人之意,例如会提示时间,叫你保护视力,会发现问题,帮助你思考等等。也可以将前二者结合起来,对书签做生命化,动物化,或拟人化的想象。关键在于对“神奇”二字的定为和选择,同时要牢记在行文中落实“读好书、好读书”的主题,才能吸引读者眼球!‎ 例文:‎ 关于传统文化的满分议论文篇一:‎ 传统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传统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 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例如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随着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我们理应满怀信心并且坚信:懂得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民族会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前列,拥有勃勃生机。‎ 关于传统文化的满分议论文篇二:‎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端午节只是为了吃一次粽子,中秋节似乎只是为了吃一块月饼,春节似乎只是一个长长的假期,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已荡然无存了,有谁会去关注曾经屈原留给我们的感动,有谁会在房前插一枝艾草,喝一碗雄黄酒;中秋时节有有谁去关注那轮孤独的圆月,似乎月亮的光辉都被明亮的烟火夺走;春节期间,有能有多少人记得许多美好的习俗,而现在本是祝福与希望象征的"压岁钱"却被有浓厚金钱味"红包"取代,许许多多人都说:过年没年味了。这些都是我们十分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它们现在都没人冷落成这个样子,其他传统文化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唉!我听见传统文化在哭泣,这哭泣声中有失望,有无奈,还有的是对我们的期望。‎ 当听到韩国人成功的将端午节申请他们的文化遗产时,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震惊了,在震惊的同时,我们感到更多的是疑惑,好好的端午节,我们的传统节日,怎么就成了他邦异族文化遗产?我们于是开始反思,我们何时认真的对待过传统文化,只有在别人将我们的文化遗产抢走,我们正在失去的时候,我们还猛然的省悟,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够呢!‎ 面对这愈来愈多的传统文化消失的现象,我们想到了保护,正如最近才颁发的新的节假日条例,将清明,端午货物中秋等传统节日列入其中,以后,在这些节日里就会有一天的假期,我只希望保护能起到效果,而不是传统节日变成了纯粹的假期。‎ 在我看来,保护不是挽救我们传统文化的根本办法,而更在于发展。在于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只有发展了才更有生命力,只有发展了才能长久不衰。但是发展是合理的发展,如果是盲目的随心所欲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想着只能加速他的灭亡!传统文化不会因为个人的保护和发展而繁荣,他需要的是大家的力量,是社会的力量,众人的保护和发展才能给传统文化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浙江卷:虚拟与现实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 1)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标题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点评】作文的材料列举了“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这样三种态度。这就是要求考生首先对信息时代的“虚拟和现实”采取什么态度,做出自己的“选择”;接着对此进行分析,发表个人看法和感想;然后引出问题的由来背景、发生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最好是以新闻报道或现实事例作为论据;最后由此得出结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进行呼吁,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结构上看,这种论述类文章一般可以通过“引——议——联——结”等几个环节而快速构思成文:首先引述材料,提出观点;然后充分论证,分析利弊;接着联系现实,由点到面;最后点题作结,劝勉呼吁。‎ 网评:‎ ‎  在“人机大战”中,“阿尔法狗”最终以4:1获胜!它告诉人们:人工智能真的来了。然而,这种变革让不少人感到惶恐,许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会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人工智能会不会被恶意利用?专家认为,这个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无论是自动控制机器人还是“阿尔法狗”的技术进展都是来自于10年前“深度学习”方面的突破,它只能进行简单重复的模式识别,相当于脑力里面的机械运动,而在真正的所谓人类思维方面,到目前为止连基础理论都还没有发现和突破,更何谈工程应用?科技的进步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我们必须以敬畏之心去面对!人类最应该担心的不是“人工智能”机器会奴役人类,而是它会让人类丧失斗志,无所事事。也许这才是“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真正危机!‎ 高考前一天,高三的一些考生让我辅导一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法,我就把上面的这些文字跟他们做了一番交流。其实不经意间,这个话题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我想,即使在紧张的高三备考复习中,大多数同学们也会接触到此类话题,并生发出一些想法的。此刻,坐在考场里的他们,应该不会遭遇搜索枯肠的尴尬。‎ 譬如,如今不少青年人成了“手机控”,也许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些假象。假如有一天你离开了网络,就会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令人困惑的世界中。一个本应该自己主宰的世界,却被其掌控了。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你的个人信息被商人兜售着。人们似乎每天在分享着美好,却不带任何真情实感。人生中最快乐的事就是和别人共享美好的生活,但如果你亲爱的人都不在现场,你还能一样快乐吗?如果我们只在不停发送和接受许多无用的讯息,甚至不惜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却没有跟亲朋好友有任何真实的联系。如果让自己的生活追随浮华的网络,也许没有什么比这更糟糕的了。应该给人们你的“爱”,不要给他们你的“赞”。写到这里,你就会大喝一声:抬起头吧!放下手机,走出门去,去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 也许,“零距离”地拥抱这个新世界,或者刻意远离这个并不真实世界,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冷静地与它保持适当距离,为我所用,才是最理智的“选择”。你同意吗?即使不同意也没关系,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最好“选择”,因为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但不管怎样的立意和理解,都要求考生们有严密清晰的思辨和准确生动的论述,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思考、分析、探究,体现出辩证性、周密性、灵活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这正是高考作文的目的所在。‎ 在水一方 ‎——VR,我们应该保持应有的距离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Facebook等移动互联网,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足不出户,日用品就泊到门前;相隔万里之遥,可以契阔谈宴;古诗里的“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的段子……科技把私有空间拿捏的越来越局促,世界忽然之间变得那么小,小到无处藏身,但是那绝不意味着就是一场真实的场景。所以,我认为,即便便携了虚拟设备,真实的一场抵达在我们的生命中也是一种仰望。‎ 因为,虚幻的东西,终究是别处。‎ 还记得,2015年网上最喧哗的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久就销声匿迹了,有人调侃,“那位老师还没走出郑州,钱就花光了。”一个远方的朋友也经常在网上发布“说走就走的”图片,今天在陕西,明天在广东。可联系自己,包括身边,谁能过的那么潇洒,谁能不为生存而躬耕折身。而立之年奋斗,不惑之年上有老下有小,退休了刚想养养生,新一代的生命又诞生。活着就是累,活着就是一场修行,把自己修成一粒石子,耐得住沉,生命才不会轻浮,像杨绛先生说的,“人能够凝炼成一颗石子”。那才是境界,那才是真实的人生。——其实无需羡慕、嫉妒别人的自由,也许此刻的你正在把自己淬炼的更坚实,更沉稳。网络充满虚幻,就像麻醉剂,越是刺人耳目的逍遥,背后越是空虚和沦落。绢花再美,没有清香;假山再诗意,没有内心的冷热;画片再真实,没有氤氲的水汽。看似美的镜像,戳破了仍是空虚的别处。 ‎ 因为,关爱的方式,始终应是陪伴。‎ VR让人际关系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但并不能改变其中的本质。网络就是海,无边无涯,亦没有时间。人,生而孤独,游进了这样的海,就像一粒沙,很难找到现实的彼岸。回到现实,虽然有些琐碎,有些疼痛,甚至有些慢,但是毕竟知冷知热,有着一针一线的踏实。就像木心的一首《从前慢》,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那便是最浪漫的事。陪着父母共享天伦,也便是人间最大的幸福。记得一个广告,老太太做好一桌饭菜等孩子们回家,等到的是一个个“忙,不能回家”的电话,老太太无奈地叹息:“忙——忙——你们都忙!”苍凉无助,让人心寒。所以,有一种关爱方式,不是智能的,电话的,网络的,它就是儿女的陪伴,那才是孝。‎ 网络的时代,应该有距离。‎ 确实,我们已经离不开网络。当我们孤独时,聊天,购物,朋友圈,八卦新闻,那么快捷地填补内心的空虚。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沉溺于这种虚幻的荒凉地带,零乱地汲取信息,如同口渴了,几滴露珠是不能解决根源的。技术挽救不了,生存的困境和情感的荒芜。我们所处的现实,一部小人物小生活的戏台,但琐屑之中热闹,清冷之中生动,生旦净末丑连续登台,开场和结尾各有情境,喜剧悲剧都是自己的真实演绎。而,互联网就是水中月,镜中花,在水一方的美人,一幅唯美的意境。所以,如果太现实化了,就会变成残酷的此处,没有了意境。‎ 上海卷作文:评价他人的生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点评】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表示,这个题目有写作空间,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每个学生可能都有话可说,但短时间内体现高度并不容易。越容易的评价越需要谨慎,比如网络上情绪化的评价很多,在快捷的信息化时代,不负责任的评价可能对他人生活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题目还隐含着对考生辩证思维的考察。对他人的尊重是一种健康的态度,而不是对他人生活的妄加评价,我们应该尽量不评价少评价他人,不做道德审判者。‎ ‚上海语文高考作文题目《评价他人的生活》是一篇与生活很是贴近的深度小文。这样的考题,对于认真思考生活的考生来说并不陌生,只要有想法,有见的,有对社会和自身的定位和思考,往往就会有所思、有所得,便可信手拈来,成就一篇好文。‎ 一如考题前面介绍的一样,人们生活越来越多的进入被评价的范围之内,评价他人与被他人评价,已经越来越一体化。“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正是这种状态的生动写照。‎ 因此,在你如何看待和评价他人的时候,不经意间就发现,在思考和评价他人之时,就是在对自己素养和人生轨迹的一种自我审视和评价,就会对自己的言行有所指导和影响。‎ 当你有了此种世界观、价值观时,你在看待诸如毛坦厂中学模式、在看待贫穷母亲偷鸡腿、在看待廉洁副市长住窑洞等现象时就会持支持态度,但换另一种世界观、价值观和角度时,可能就会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因此,在点赞和贬低之间,就会在无意中找到自己思想的归宿,找到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的十字坐标来。你持这种观点,他持另一种观点,汇聚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两个派别,这就是观点集聚和对照的结果,最终也反映出人对社会现象的反映,以及社会对人的认知的影响上来。‎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对于他人生活的评价,应该秉持一种善意、宽容和换位思考,应该秉持人道、法治和文明的规则。如果坚持这样的评价准则,对于他人的评价,就会产生温暖、共鸣和交集,就会弥合分歧,找到不足以促进交流,而不是相互倾轧、歧视和拗争甚至对立和冲突。‎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不管纵览历史,还是通晓海内外,对他人生活的评价,总要首先找到自己思想和价值的定位,以此来找到一种行为准则参考,并由此对相应的人,相应的物,进行或褒或贬、或支持或中立或反对的态度来。这就是一个自我审视的过程,一种自我再教化的过程。吾日三省吾身,对他人生活的评价,也是一种自省。‎ 还有,在评价他人的生活时,是客观的评价,而是有选择的主观的评价,也会影响评价他人生活的质量高低。因此,客观评价总还是要坚持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身中。评价他人,和被他人评价,只要秉持开放的态度,乐于交流,秉持平和宽容互相尊重的精神,秉持文明法治的原则,这种评价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总会是有益的。‎ 山东卷高考作文:备好的行囊 材料作文:旅行的时候行囊中很多东西能用上,很多东西用不上,很多东西会陪你很久。‎ ‎【点评】这段材料最鲜明的特征是极富思辨性,即“准备好的却没有用到”“没有准备的却可能有用”,“有用”与“无用”等概念的解构分析,恰好体现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 在解析“行囊中的储备”时,既可以谈及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这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曾让我们用力准备,却可能在旅行的某些时刻被弱化或弃用;也可以谈及诉之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理想信仰、乐观心态、诗意情怀等。‎ 例文:‎ 行囊人生 人的一生,背着行囊启程,带着行囊离去。‎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岁月沧桑,时光易逝。我们都曾拼命划桨,奋力与波浪抗争,或可继续前行,或被冲回原点。但无论过程是怎样的千差万别,最终都将慢慢沉淀,积累,变为财富,累积进我们的人生行囊。‎ 我的行囊,很简单。‎ 无需出口成章的诗书经纶,无需傲然于世的功成名就,无需天马行空的虚妄幻想,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足矣。‎ 我曾背着我的行囊,去听自然的轻喃。登上高山,睥睨天下美景,望峰息心,把这宽广装进行囊;徒步走过浅浅溪流,跨过浩瀚江河,把细小与宽容装进行囊;看过江南灵秀如画、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细品烟雨,听过吴侬软语,把一份纯净的情怀装入行囊;曾在二十四桥明月夜,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抬头又看江楼月,听笙箫入耳,南北东西,感叹月亮暂满还亏,游子漂泊他乡,只能在孤寂之时一人江枫渔火对愁眠,把相比下的我的知足和幸福装入行囊……‎ 我曾背着我的行囊,行走于书的世界。一呼吸,一天地,一江湖,各路英雄豪杰共饮人间一场醉。看《三国演义》里各枭雄将士斗智斗勇,放达豪迈,却又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功名利禄、是非成败……到头不过一场空,与江水滚滚东去;《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将,各个意气风发,塞外千里明月,相识一场凭义气,试问江湖多少纷纷扰扰?却敌不过人物的挥斥方遒,实在让人感叹;又曾听陈后主轻叹“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只可任愁绪似一江春水东流而不复还。我爱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绝,苏轼般“人间有味是清欢”般的恬淡志向,岳飞的“我愿用我蝼蚁浮生撼万钧命运,只为苍生不为青史着墨留虚名”的理想,如此这般的人生之态,我又怎会忘却装入我的人生行囊?‎ 我曾背着我的行囊,一路跌跌撞撞地成长。自懂事起,我便把难忘的经历装进去,待岁月将它们酿成美酒,再细细品尝。五岁时偷拿别人的东西,被母亲罚跪半天不吃不喝;八岁时和同伴吵架,有错不认,受到老师又气却又真切的教诲;十岁时自己做饭给父母吃,差点把房子给烧了……父母日渐老去的背影,陌生人暖入人心的帮助,每一个场景,都深深地印入我的心底,同时被存入我的行囊。它们无意间教会了我如何“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 人生若携行囊旅行,时时勤拂拭,时时检查之,方可不惹尘埃。岁月浮沉,悄然转身,缤纷了落英。我背着越来越大的行囊,走啊走,不停。我将永远背着它,行关山万里路,逍遥一生踏歌行。‎ 带行囊,度人生,不畏艰辛,盼现世安稳,岁月也静好,且江山万里能一路唱歌。‎ 人生的行囊 何谓行囊?行囊就是出门时带的钱袋和行李。作为活在当下的现代人,可以说,行囊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当然,物质发达了,活得讲究了,出门的行囊也越来越有些档次和品味了。谁还用钱袋,带个信用卡,或许一部智能手机就囊括了一切。不过,行李还是要有的,牙缸牙刷、随行衣物、小吃小喝之类的,自己用的方便。应该说,现代人旅行的行囊,装得愈来愈少了,都知道图个轻便。‎ 其实,旅行的行囊总是简单,而人生的行囊却极为复杂。人即已出生,便开始踏上了漫长的人生之旅。漫漫人生路,行囊可谓多也。肉体的行囊,精神的行囊;物质的行囊,灵魂的行囊。一人的躯体就是一个最本质的物质行囊,这个躯体要承载着一个人走完一生的旅程。而精神和灵魂的行囊,却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因为只有它们才能指挥和引导着你的躯体沿着正确的方向和平坦的道路前行。‎ 人生的行囊里有很多东西,比如保障你肌体健康运行的物质营养,供给你心理平衡的精神给养。从呱呱落地的娃娃,到耄耋老人,一路走来,往往背负着沉甸甸的行囊。诚然,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行囊,学前儿童的行囊最为轻松,成年后的行囊最为沉重。最糟糕的是,攀比和竞争,让人生的行囊塞得满当当的。学生不堪重负,跳楼自杀了;成人不堪重负,抑郁成疾了。许许多多的现代人,就像一个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就像一只蚂蚁拖着偌大的骨头,超重超负荷地进行着生命的恶竞争。‎ 呜呼!人总是活到最后才真正弄明白,这一生究竟该带着那些行囊上路。我们每当走在人生的边沿时,才能真正静下心来翻检一下自己的行囊。这才发现在众多的人生行囊里,有些东西已经准备了很久却始终没有用到,有些东西没有准备却用到了。还有的东西,马上就能用到,且一直陪伴着走向远方。在人生的行囊中,有时候需要放进去,有时候需要拿出来。这一放一拿便是人生的智慧。只放不拿,或者只拿不放,都不是明知的做法。行囊超重不好,而空空如也更是不行。‎ 前不久离世的杨绛先生,活了105岁,她就是一位能够在人生路上经常清点和整理行囊的智慧老人。在她的人生行囊中,都是滋养人生的精品之物。钱、车子、房子、地位、身份之类的东西,在她的行囊中少而又少。而爱、知识、品德、善良、友谊、真实、自立、自强等等 却装的满满的。杨绛先生在她一百岁感言中写到:“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大转型时代里,一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里,很多时候、很多人,被金钱绑架了,被物质侵蚀了。他们在检点和选择人生行囊上良莠不分,不管有用或无用,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弄得人一生疲惫,一事无成。因此,在人生的路上,应该要及时翻检一下自己的行囊。有用的就保留,没用的就舍弃。应该特别注意的是,有些看似无用的东西,诸如文学、艺术、审美等等,他们反而有大用,是万万不可丢弃的。因此,从娃娃开始,就要关注他们行囊的大与小,多与寡,好与坏,有用与无用。让孩子们从小就轻装上阵,轻车简从,快乐旅行。而现实的情况是,孩子不是上幼儿园,就是去早教班、特长班等等,比大人还忙呢,小小的人就背上了大大的行囊。‎ 我在常常思考,我们国人为什么不快乐?究其原因就是,人生的行囊过于沉重,行囊中备而无用的东西太多。肌体营养的过剩制造疾病,精神垃圾的充斥造成抑郁。如山一样的行囊,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何谈快乐?我认为人生的行囊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美和实用,在于选择和取舍。大凡只需三样足矣:健康、智慧和快乐。倘若这般,就能保你一辈子轻松、一辈子高兴、一辈子幸福。‎ 至于我的行囊,也不妨晒一晒。我已经是一个人生旅程过半的人,人生的行囊也背负了许多。但我基本上是一个习惯于自我减压的人,一个比较随性的人,不喜欢背负太多太重的行囊。金钱的行囊不太注重,身份地位的行囊有无皆可,名誉的行囊也不去在乎,一切外在的符号式的行囊都不是太感兴趣。而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还是蛮有兴致的,蛮能执着地去做好的。如果说优秀和成功,都是人生的行囊的话,我宁愿捡起优秀这个行囊,至于成功这个行囊倒是有点无所谓的。‎ 江苏卷高考作文:话长话短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点评】现实生活中彰显个性的现象很多,可以从正面解读其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也能从反面显示出其怪异的取向。关键是看待的角度。立意的时候,考生可以抓住关键句“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来确定立意,比如“彰显个性”“创新与守规”等。选用文体的时候,考生可以选择记叙文,从正面彰显人的个性魅力和创新意识,也可以从反面用讽喻的形式发人深思;同样考生也可以选择议论文,借助论述阐述“创新”和个性的魅力。‎ 例文:‎ 个性的魅力 是印度曼陀罗的妖艳绚了你的眼吗?是天山的雪山的素雅触了你的心吗?是金色阳光下,梵高的向日葵灿烂了你的秋季吗?是如水月色中,莫奈的睡莲恬静了你的夏夜吗?‎ 世间万物万景,或小桥流水,或平湖秋水,或渡头落日,或墟里孤烟,或灞桥杨柳,或易水风寒,当其折射出独特的个性光芒时,亦晕染出了魅力的华彩。‎ 生命恰如花朵,只要绽放出那独特的馨香一瓣,你亦是自己的春天中最富魅力的奇葩。‎ 个性生命的绽放,为历史的经卷添上最动人的墨迹。那威严金殿上,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仕子;那辽阔江湖中,有仗剑驰马,洒脱不羁的义士;那叠烟耸翠的背景中,有隐者荷锄南山;那一亩田园,那烟波浩渺淼的底色处,有诗人飘然散发,弄一叶扁舟。细细聆听,你会听到竹林深处的打铁铮铮,那是嵇康高洁不屈的个性回响;你会听到岳阳楼上的呐喊声,那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个性吟唱。‎ 历史的经卷在时间中被匆匆翻过,太长的青灯古卷很容易便黯淡了时代的背景,而正是那些在历史中打磨出自己的个性,在岁月里绽放自己的光芒的生命,让平淡的历史也熠熠生光。‎ 个性生命的绽放,为文化的大观园开出一派蓬勃的春天。诗歌的圣殿里,有徐志摩那“康河的柔波里”,泛着的温柔缱绻,有林徽因那“人间四月天”中娉婷与鲜妍,有闻一多红烛的光影里摇曳的深情,也有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犀利。在恒河沙数的现代作家中,我偏爱那些蕙质兰心的女子。撒哈拉的漠漠黄沙中,有三毛的乐观;龙门古色古香的风景下,有席慕容的诗意;橡树高大的身影旁有舒婷的自由与独立,旧上海末世的繁华中有张爱玲的决绝与清醒。还有那张小娴睥睨人生时的高傲与倔强,龙应台抨击时政时的尖刻与锐利。‎ 这些美丽的生命,虽个性万殊,却拥有同样绮艳的魅力,而正是他们独特性灵的绽放,使中华的文化变得如此瑰丽。‎ 当今的世界中流光溢彩,百家争鸣,而只有张扬了个性的翅膀,才能在时代的舞台上翱翔。‎ 请相信:每个生命的质地本如花的蕾,纵使大千世界“香车宝马,一片鱼龙舞”,我也要培养出自己的独特个性,绽放出与世不同的芬芳。‎ 个性的魅力 红梅凌寒,青松挺拔,翠竹虚心,这是它们的个性,这是它们的魅力,若大千世界不再大千,而是千篇一律,世间万物再也没有它们的个性,那世间就不再缤纷,不再绚丽。万物各有个性,各有魅力,正是那个性的魅力,我们的生活才会多姿多彩。‎ 散发个性的魅力,争妍斗艳,才能标新立异,鹤立鸡群。‎ 试想有一天,男歌手的声音全都变得刘德华般深沉有磁性,女歌手的声音全像王菲般婉转可人,歌坛会是怎般的境地?平庸,之所以有不同的歌手,正因为他们声音的不同,个性的不同,魅力的不同。散发个人的魅力,呼喊出属于自己的声线,才可能找到欣赏你的人,才可能在乐坛争得一席之位。散发个人的魅力,唱出属于自己的歌曲,才可能标新立异,才可能鹤立鸡群。‎ 发挥个性的魅力,各取所长,才能有所广差,实现价值。‎ 三国中,诸葛懂得用兵之道而难挥起大刀与敌抗争,关羽、张飞会挥刀斩敌却缺地理、天文的知识辅助其借东风。分开行事,也许他们都不会有如此大的力量抵抗外兵;合为一体,却可叱咤一时,取得多次的胜利。诸葛、关、张个性魅力各不同,强强联合却取得了很大的实效。如果不是各自个性魅力的发挥,想必也没有历史上如此多的佳话,也未必能使他们都能有所广益,实现价值。‎ 寻找自己个性的魅力,摆脱平庸,摆脱可悲的人生。‎ 个性是我们强有力的法宝,让我们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平庸则是我们身后的大尾巴,阻碍我们的前前,阻碍我们的腾飞。发展个性,散发魅力,可使世界多姿多彩,重彩纷呈;甘于平庸,不求所长,只会让世界单调乏味,暗淡无光。个性是良朋,是益友,是伴随我们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平庸是魔鬼,是损友,是妨碍我们进步、腾飞的家伙。寻找个性,发散魅力,摆脱平庸,告别可悲的人生。‎ 看看天,每朵云都不一样,看看地,每株花都不一样,不一样恰恰是它们最美的地方。‎ 隐逸者,菊之个性也;雍容者,牡丹之个性也;君子者,莲之个性也。三者之个性不同,则其魅力亦不同也。如使其同为隐逸者,孰人复受其也?此之谓个性之魅力也。‎ 有创新,才有进步 二十世纪下半叶,当日本人发明的物美价廉的石英表处于热卖中时,瑞士的劳力士公司盲目的跟风生产,结果上市后严重积压。眼看就要大赔一笔之时,其总裁海尼格的一个创意限量版拍卖不仅力挽狂澜,而且让劳力士公司大赚一笔。是的,就是他的一个创新方案救公司于水火之中;就是他的创新,才使劳力士公司的品牌更加凸显。‎ 被公认为最有商业头脑的犹太人都不乐意做微利生意,他们认为“做微利生意无异于把缰绳往自己脖子上套。”所以劳力士公司想要与日本石英表比价格的商业竞争行为才以惨败收尾。那么如何将高利润生意做成功呢?‎ 没错,就是要靠创新,海尼格利用劳力士的品牌优势,突破传统销售方式,抛弃了几百万块石英表,只留下十二块作为“限量收藏版”进行拍卖,自然引人瞩目,大获成功自然在情理之中。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反观中国,早已获得“世界工厂”的殊荣,代表着我国的生产能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那么,这是否说明我国工商业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了呢?很遗憾,事实不是这样,并且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处在产品附加值“微笑曲线”的最低端——生产,即:付出的劳动最多,得到的利润却最低。这样的“世界工厂”之称要之何用?要想使我国工商业迅猛发展,就必须完成“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蜕变。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是我国产业想要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在科学界,人类从对世界的迷茫到对神灵的崇拜,再到对科学真理的探求,无不充满着创新的气息;在制度上,从远古时期到奴隶制,到封建制,再从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一次次的变革充斥着一次次的创新,一次次地推动人类文明的车轮向前滚动;在生产技术上,从远古的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从改良蒸汽机到内燃机,从电动机到互联网,不断的创新推动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飞跃,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创新是个体自我完善的动力。当今社会,我们唯有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在这竞争无比激烈的社会获得一席立足之地。‎ 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像世界万物都要遵循着特定的规则似的,成为人们无法逾越的鸿沟。其实,有些成规却成为限制人们手脚的枷锁,限制了人们的发展,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有时,我们也要打破陈规,勇于创新。‎ 材料中,施图林格的回答代表的则是一种关注未来的开拓创新,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由此可知,我们要打破成规,勇于创新。‎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曾说过:“物极必反。”过多的规矩却成为一个沉重的枷锁,沉重的包袱。古人曾一直认为“天若斗笠,地若倒盖。”就是自然的“规矩”。此后数千年内,这种“规矩”一直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让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仍然停滞不前。直到后来,人们才意识到宇宙中的天体几乎是球星的,从而打破了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信奉的“规矩”,人类的天文学说才迅猛发展,到如今才有了“神七”升天,“嫦娥奔月”等这些只在古代神话故事中出现的情节。倘若至今人类仍未打破那陈规破旧的枷锁,人们岂不如井底之蛙一般坐井观天?因此,我们要善于打破不合理的规矩。‎ 要打破不合理的规矩,就不能墨守成规。我们要配上创新的长剑,突破规矩另成方圆。因为创新是穿破未知障碍的匕首,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我们只有创新才能汽笛长鸣,才能不断探索真知,最终获得成功。倘若一个人安于平庸,甘于落后,画地为牢而不自知,那么他将失去向上的动力,失去开创美好明天的创造力,等待他的结果必然就是被时代所淘汰。试想,如果一味循规蹈矩而不敢创新,怎么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破牛顿的经典力学,从而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如果没有突破规矩另成方圆,怎么会有文艺复兴冲破宗教礼学的束缚,终而建立资本主义的新规矩?‎ 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是打破规矩,勇于创新的鲜语例子。上个世纪的其八十年代,邓小平高瞻远瞩,英明决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推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党和国家又充满希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2010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深圳考察时,就鼓励深圳青年打破框架,勇于创新。他说:“你们年轻人富有朝气,没有框架,敢想 别人不敢想的事,反映在工作上就是勇于创新,打破框架。只要你们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把深圳建成创意之都。”‎ 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点评】1、阅读方式的思考和阅读内容的拓展,伴随着对科技进步与传统阅读方式的改变为主要思路,以前我们只有纸质书的时候,阅读是"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那么现在我们会运用新媒体阅读,可以是光、声、影,也可以是碎片阅读,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评判,但是一定要要跟阅读有关,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观点,进行拓展2、阅读变化的思考,这是方向主要是思考我们阅读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出现了变化,但是基于此种变化进行思考,探讨背后的本质,是时代的变化,还是生活心态的转变,但是一定要注意,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不能脱离自己的体验,单纯谈现象,发散需要,但是更需切合题目要求。‎ 例文:‎ 沿路有你 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我的世界里只有单纯的快乐,前方是一片迷茫。直到我遇上你,阅读,你那丰富的精神世界倏忽燃亮了我的前方,你教会了我什么是理想,什么是追求,在我那激情飞扬的理想路上,沿路有你。‎ 是你教会我追逐理想的激情。我读《刘翔自传》,在蓝色的爱琴海边,他用燃烧的激情在奥林匹斯山上镌刻的“亚洲速度”的神话使我震撼;在绿色的莱蒙湖畔,他坐在12秒88的计时版上的仰天长啸使我热血沸腾。“天生我翔”,何等雄壮,何等豪迈!这些都透过阅读源源不断地贯注入我的内心,我深刻地感受到未来就在我的手中。我读《乔纳森海鸥》,我终于明白“完美不是时速1000英里抑或100万英里,任和数字都是有限,而完美是无限的。”书中的激情洋溢进我的心,我清晰地听见前方的呼唤,我要飞!‎ 是你教会我追逐理想的勇气。读《屈原列传》,读《离骚》,我读出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能与日月争辉的巍巍人格。读《志摩的诗》,我读到那一匹瘸马向黑暗中挺进只为寻一颗明星的浪漫。读《孙子世家》,读《论语》,我看到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可亲长者形象跃然纸上。阅读向我发出沉重的叩问:在流言蜚语中是什么让屈原不懈追求他的美政?在战火纷飞中,是什么让志摩执着于美、自由和爱?在礼崩乐坏的年代,是什么让孔子奔走四方渴望着“克己复礼”?我终于明白,有一种东西无法用功利的尺去衡量,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对于理想纯粹的浪漫主义追求是伟大而神圣的。他们的生命承受着悲剧,但绝不悲凉!于是,我开始“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只因沿路有你。‎ 是你教会我追逐理想的不灭的希望。读《呐喊》,读《彷徨》,鲁迅先生告诉我“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读《西西弗斯的神话》,加缪先生告诉我如果西西弗的每一步都有希望作为支撑,那么他的悲剧又何在呢?我终于领悟,前面是什么,我们无法估量,但此时此刻我正坚实地踏在大地上,这就是希望!正如汪国真高呼“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正如韩东坚信“山的那边是海”,我也相信在我所 能把握的必然之中我必定能创造生命的精彩。‎ 我从不停下,我从不放弃,“未来是美丽的,向它突进吧!”你在路边向我高呼。我无所畏惧,只因沿路有你。‎ 在阅读中收获真善美 在宁静的午后,斟上一杯醇茶,捧上一本心爱的书,在日影下细细翻阅,书香与茶香在那个午后醉了我的心,我仿佛神游天外,见到了书中的人物,他们在教我什么才是真善美。‎ 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苦苦追寻着真的影子。《药》中,华老栓握着那个带血的馒头,怀里抱着身体已冰冷的小栓。在泪眼朦胧中鲁迅发出振聋发聩的一声大吼:封建社会扼杀了人的本性,要我真,去新社会找吧!《骆驼祥子》里,祥子还拉着他的手拉车在烈日里奔走,只是他早已不是那个善良单纯的祥子,他的麻木,他的堕落早已销去了他的魂。老舍告诉我:真早已不在了!我抬头眺望,真原来还在,他在冰心的小桔灯上,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也在于秋雨的苦旅中,人们依然在用心追求着真的境界,“真”如同一颗被重新洗涤过的珍珠,在我们心中闪闪发亮。‎ 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我在苦苦追寻着善的影子。《海的女儿》中美人鱼为了王子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化作朝阳中那脆弱的泡沫,我读罢潸然泪下,为了这凄美的爱情,也为了美人鱼的善良;《小王子》中那个满头柔软金发的小王子走过无垠的沙漠,对我说:“请帮我画一只羊。”银铃般的笑容,忧伤的表情,时时提醒我,不要拒绝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你的帮助,可能会像甘露一般滋润一颗濒临绝望的心。‎ 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我在苦苦追寻着美的影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那绵绵的雾气溯流向上,弥漫了我干涩的眼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中那西落的太阳将浅浅的阳光覆在我身上,我看到了那暖暖的光芒;“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中那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感到了春天的可爱。一首首诗歌轻轻叩开了我的心灵,将我带到了久违的大自然,接触到另一种真实,另一种美。‎ 用如水的心境阅读,我终于感受到美、善、真的存在,它们如天籁般倾泻下来,让我在阅读的午后,在香气萦绕之间,获得了另一种心情。‎ 与书同行 或许在很早很早以前,早在仓颉造字之前,在大禹治水之前,就有人把对于事物的情感刻下来,画下来,甚至刺绣下来,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就产生了书,于是就有了阅读,也有了“悦读”。‎ ‎“阅读”应该起源于“悦读”吧?关上书房的门,把心掏出来读书,读得高兴了,就是阅读。读史,是与太史公对话,听他兴奋地滔滔不绝地讲着“上计轩辕,下至于兹”的史实。读歌、辞,是听乐府官员在田间市巷的脚步声,是听江南的采莲女在田田的荷叶间唱着“江南可采莲”的调子。读诗,是听李太白敲着金樽仰天大笑,是听少陵野老吞声痛哭,是听李商隐的绵绵情话,是听杜牧的烟柳私语……读宋词,可听见苏轼在密州出猎的马蹄声,可看见辛弃疾在军营挑灯看剑的身影,可嗅到李清照窗外遍地黄花的芳香……阅读,一项让你能一路从远古走来,清新地只落一身墨香的人生乐事,伴着我,直至老归去。‎ 与书同行,一路听着阅读的声音。书是波德莱尔心中“一个忧郁的诗人”,是高尔基眼中“使人进步的阶梯”。书里夹着智慧,读书,就是和智慧说话,把你的思想抽出来,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与书同行,使我们看见最原始、最质朴、最美好的感情和最深刻的思考,使我们听见古圣先哲们低声私语或激昂辩论的声音。我们读书,就是从书中的先人手中接过装满智慧的宝箱,与别人分享,使我们更热爱智慧,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让读书成为一种自由,让读书成为一种权利,让读书成为一种义务。或许,我们将很难听见从古老的典籍悠悠地参出的玉萧牙板说红豆的声音;或许,我们将很难感觉到静夜带给 人的隔了一层薄纱般的心跳;或许,我们将不再体味到“悦读”以及“阅读”之于我们的意义。可是不论怎样,我要与书同行,我要听“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壮阔,我要看“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清丽,我要绘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明艳,我要感悟“落叶满地红不扫”的萧然……与书同行,使我的心变得更加清净而透明,读书不厌,读书不倦,何有于我哉?‎ 与书同行,踏着先哲们弯弯的脚印,最美的景致就在眼前。‎ 与书同行,抚着书页上细细的名字,最真的感动就在身边。‎ 与书同行,枕着书上上善无为的智慧,最深刻隽永的人生解说就此展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