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多选题
《多选题》青岛中考化学真题 17.(2分)(2014•青岛)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的发现使得化学科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 A. 原子的种类 B. 分子的数目 C. 原子的数目 D. 元素的质量 18.(2分)(2014•青岛)镁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目前使用的镁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流程如图:上述转化过程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9.(2分)(2014•青岛)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 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 通常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硝酸铵中没有金属阳离子,不属于盐 D. 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但不显电性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20.(2分)(2014•青岛)如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氮气 氧气 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B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 C 氯化钙溶液 盐酸 加过量氢氧化钙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氯化镁 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适量稀盐酸至溶液pH=7 A. A B. B C. C D. D 21.(2分)(2014•青岛)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 向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金属镁和铝 22.(2分)(2014•青岛)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g. ③在20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 B. 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 C.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D. 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可能是4.4g 17.(2分)(2013•青岛)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人人都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应先做灯火实验 B. 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应先开窗通风,不能立即开灯 C. 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杀菌作用,因此可用重金属盐溶液浸泡海产品 D. 海底蕴藏着大量“可燃冰”,以它为燃料不会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产生影响 18.(2分)(2013•青岛)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19.(2分)(2013•青岛)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办法 A CO2 CO 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 N2 O2 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 C H2 水蒸气 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D CO2 HCl 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A. A B. B C. C D. D 20.(2分)(2013•青岛)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 B. 向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 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21.(2分)(2013•青岛)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铁,反应物之间恰好完全反应.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 ) A. 8.4g铝 B. 8.4g氧化钙 C. 8.4g镁 D. 8.4g碳酸镁 22.(2分)(2013•青岛)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流程简图如图),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沉淀池中的反应物共含有六种元素 B. 过滤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 C. 图中X可能是氨气 D. 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 17.(2分)(2012•青岛)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有利于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 B. 为了人体健康,应禁止在食品中使用任何添加剂 C. 为减少空气污染,应控制燃放烟花爆竹 D. 为了防止水污染,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工业废水要实现无污染排放 18.(2分)(2012•青岛)如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B. 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水的分解反应需要吸收能量 D. 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回收使用 19(2分)(2012•青岛)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 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 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20(2分)(2012•青岛现有镁、铝两种金属分别跟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则可能的情况有( ) A. 足量的稀盐酸与等质量的镁、铝发生反应 B. 足量的稀盐酸与质量比为4:3的镁、铝发生反应 C. 足量的稀盐酸与质量比为8:9的镁、铝发生反应 D. 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与过量的镁、铝发生反应 21.(2分)(2012•青岛)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 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 可能只有甲烷 D. 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22.(2分)(2012•青岛)某不纯的碳酸钠固体样品,含有的杂质可能是硫酸钠、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杂质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该样品溶于水,得无色溶液.②向适量上述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③向步骤②所得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④取步骤②的滤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不能确定杂质是否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 B. 杂质一定只含有硫酸钠 C. 若步骤②改为滴加硝酸钡溶液,则通过步骤④可以确定杂质是否含有氯化钠 D. 若步骤②改为滴加氯化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通过准确测定各步骤中沉淀的质量,可定量分析出杂质是否含有氯化钠 17.(2分)(2011•青岛)下列化学用语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一致的是( ) A. N2﹣﹣两个氮原子 B. ﹣﹣一个钙离子 C. MgO﹣﹣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2价 D. 3H2O2﹣﹣三个过氧化氢分子 18.(2分)(2011•青岛)归纳与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所学知识的整理,存在错误的是( ) A. 物质与其构成粒子的对应关系 ①金﹣﹣由原子构成 ②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 B.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 ①氧气能助燃﹣﹣作高能燃料 ②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 C. 有关“污染源﹣﹣污染物﹣﹣解决策略”的对应关系 ①吸烟﹣﹣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戒烟 ②霉变食物﹣﹣黄曲霉素﹣﹣不食用 D. 物质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①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②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水污染 19.(2分)(2011•青岛)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硝酸钾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所以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也无明显变化 20.(2分)(2011•青岛)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乙物质大 B.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可来降温的方法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21.(2分)(2011•青岛)“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反应生成的一种盐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从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下列相关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在加压的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更有利于反应的发生 B. 析出晶体后溶液为NaHCO3的不饱和溶液 C. 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小 D. 析出的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2.(2分)(2011•青岛)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 该工程示意如下: 对该过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①操作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 B. ③、④两步操作顺序可以颠倒 C. ⑤操作得的沉淀中共有三种物质 D. ⑥操作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17.(2分)(2010•青岛)某同学对有关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有如下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 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B. 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 O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18.(2分)(2010•青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但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B.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则硝酸钾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也会明显降低 C.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二氧化碳是酸 D. 中和反应都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9.(2分)(2010•青岛)归纳与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认识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物质名称与俗称的对应关系 ①汞﹣﹣水银 ②二氧化碳气体﹣﹣干冰 ③氢氧化钠﹣﹣火碱、烧碱、苛性钠 B. 化学上有许多的等量关系 ①ag镁和bg氧气完全反应,一定生成(a+b)g氧化铜 ②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体积等于200mL ③参加中和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一定相等 C. 有关实验现象的记录 ①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②淀粉遇到碘水变蓝色 ③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产生白光 D. 为更好的利用物质,可对物质进行分离或混合 ①将纯金属制成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 ②利用蒸馏等方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③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制成型煤,减少空气污染 20.(2分)(2010•青岛)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氯化钠溶液(碳酸钠)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B. 氢气(氯化氢) 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C. 碳酸钙(氯化钙) 加入足量的水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 碳酸钡(硫酸银)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 21.(2分)(2010•青岛)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金属活动性甲比乙强 B. 若甲是铁,则乙可能是锌;若甲是铝,则乙可能是镁 C. 若稀硫酸的质量相等,则甲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比乙大 D. 若将相同质量的两种金属都放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则甲置换出铜的质量一定比乙多 22.(2分)(2010•青岛)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固体,向右盘烧杯中投入一定质量的镁,均恰好完全反应,天平指针发生偏转.则下列各项操作中,能使天平重新达到平衡的是( ) A. 将游码向右移动4.2g B. 向右盘烧杯中再加入4g稀盐酸 C. 在右盘上放4.8g镁 D. 在左盘上放7.2g碳酸钠固体 17.(2分)(2009•青岛)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混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 B. 可能只有氢气 C. 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D. 可能只有甲烷 18.(2分)(2009•青岛)如图表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 C. 在t℃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当a中含少量b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19.(2分)(2009•青岛)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因为熟石灰能和酸发生反应,所以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 因为“洗洁精”有乳化功能,所以“洗洁精”可用来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C. 因为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起到防腐作用,所以甲醛水溶液可用于浸泡水产品 D. 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 20.(2分)(2009•青岛)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和镁 B. 滤出的固体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铁和镁 C. 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 D. 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 21.(2分)(2010•韶关)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象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铁溶液 C. 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烧碱溶液 D. 镁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元素的种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2.(2分)(2009•青岛)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右两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天平发生偏转的是( ) A. 1.8g铝粉和1.8g铁粉 B. 4.2g碳酸镁和2g硝酸银 C. 5.6g铁粉和5.6g锌粉 D. 10g碳酸钙和5.6g氧化钙 17.(2分)(2008•青岛)下列习惯不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是( ) A. 只喝蒸馏水 B. 均衡膳食 C. 不吃变质食品 D. 不吸烟 18.(2分)(2008•青岛)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19.(2分)(2008•青岛)石蕊、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是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的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 石蕊溶液变为蓝色 B. 无明显现象 C. 生成无色气体 D. 石蕊呈紫色 20.(2分)(2008•青岛)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 (或操作、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恰好完全反应 B 判断海水和蒸馏水 蒸发结晶 液体消失,无残留物 该液体为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硫酸根离子 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液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A. A正确 B. B正确 C. C正确 D. D正确 21.(2分)(2008•青岛)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B. 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C. 将足量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D. 在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22.(2分)(2008•青岛)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 (→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 A B C D X NaOH Ca(OH)2 Fe2O3 Cu Y NaNO3 CaCl2 Fe CuO Z Na2SO4 CaCO3 FeCl2 Cu(OH)2 A. A B. B C. C D. D 17.(2分)(2007•青岛)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B. 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产生白光 C.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D.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18.(2分)(2007•青岛)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 解释 ① 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反应物的质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② 双氧水能杀菌消毒而水则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③ 氯化铜与氢氧化钙两溶液间的反应速率比两固体间的反应快 参加反应的粒子在溶液中接触机会比在固体中接触机会多 ④ 水银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 汞原子体积变大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2分)(2007•青岛)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此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都是三层 B. 在此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变化规律是随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 C. 在此周期中,各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D. 可预测原子序数为19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是四层 20.(2分)(2007•青岛)如图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B. 等质量的铁和镁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C. 向久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21.(2分)(2007•青岛)利用括号内的物质,以及各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仍不能鉴别开来的是( ) A. 液体:氢氧化钡、稀硫酸、稀盐酸(酚酞试液) B. 气体: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C. 固体: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水) D. 固体:氯化铁、硫酸钡、氯化银(稀盐酸) 22.(2分)(2007•青岛)实验课上,小明同学把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溶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B. 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锌 C.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锌和硝酸银 D. 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 17.(2分)(2009•毕节地区)下列关于化学反应四种基本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 凡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 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参加 18.(2分)(2006•青岛)分离氯化钠、氯化铜、碳酸钡的混合物,在不引入新杂质的条件下,可以依次加入的一组试剂是( ) A. 水、盐酸、氢氧化钡 B. 水、氢氧化钠、盐酸 C. 水、硫酸、氢氧化钙 D. 水、氢氧化钡、盐酸 19.(2分)(2006•青岛)某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作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酚酞和水)( ) 废液来源 甲组 乙组 检测方法与结果 观察废液呈无色 观察废液呈红色 A. 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和稀硫酸 B. 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 C. 直接将甲组的废液排入铸铁管下水道,可能会腐蚀铸铁水管 D. 将两组的废液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 20.(2分)(2006•青岛)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确定某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可先向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若没有任何明显现象,则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然后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将pH试纸润湿后,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到试纸上,测定其pH C. 通过灼烧、闻燃烧产生的气味、观察燃烧情况和灰烬来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 D. 除去氯化铁溶液中的氯化钾杂质,先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再过滤 21.(2分)(2006•青岛)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用其它试剂无法进行区别的是( ) A. 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硝酸 B. 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盐酸 C. 氯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钙、碳酸钠 D. 硫酸钠、氯化镁、硝酸、氢氧化钡 22.(2分)(2006•青岛)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