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2课时敬畏生命教案 人教版
第2课时 敬畏生命 知识目标 1.知道生命是脆弱的、坚强的。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3.认识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4.敬畏生命、善待生命。 能力目标 1.热爱生命、敬畏生命。 2.在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追求生命的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重点 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难点 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师准备:认真备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方式一:播放《中国机长》片断。 教师总结: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例改编的,那为什么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将这样一个案例拍成电影呢?其实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中国机长,是他在危难时刻用自己的顽强意志挽救了所有乘客的性命。我们从他身上看到的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这也正是这部电影想向人们传达的东西。 方式二:情景导入。 2018年10月28日,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坠江,15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逝,让人痛惜。根据调查证实,乘客刘某因错过一站要求停车,驾驶员冉某不答应,两人发生争吵,然后升级为互殴,造成车辆失控,与一小轿车相撞后坠江。两人冲突发生时,车上乘客无人及时制止,处于集体沉默状态。 问题思考:这则材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探究一:生命至上 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3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说说上面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点拨:人们之所以这样做是让人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同时又能让人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3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4~96页正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举例说明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教师点拨:(示例)自然灾害、意外灾难、车祸等会使人瞬间失去生命。 (2)举例说明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教师点拨:(示例)身体残疾的人顽强生活;灾难发生数日后被救起的人坚强生活;病人与疾病顽强斗争;等等。 (3)怎样理解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4)生命至上,是否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教学活动三: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4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这场地震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弦。对此,你的感受是什么? 教师总结: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教学活动四: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4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查阅上面照片中人物的资料,分享他们的故事。 教师点拨:略。 思考问题:(2)国家为什么要设立“中国医师节”? 教师点拨:医师和医务人员是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国家设立“医师节”,有助于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 思考问题:(3)这个节日对每一个中国人有什么意义? 教师点拨:有利于启发每个人对生命的思考,我们要对生命充满敬畏,对医护工作者表示敬意。 教学活动五: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5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搜集并与大家分享“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感人故事。 教师点拨:略。 思考问题:(2)为什么钟南山等人被人们称为“最美逆行者”? 教师点拨:①他们珍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他人生命。②他们勇敢担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怕牺牲,无私奉献。③他们意志坚强,敢于直面挫折和困难,不言代价与回报。④他们见义勇为,品格高尚,当他人遇到困难,积极伸出援助之手。⑤他们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理念。 教学活动六:材料呈现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2020年春节前后,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了14亿中国人的心。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并做出重要指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思考问题:你是如何理解“生命重于泰山”的? 教师点拨:①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②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 3 ,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探究二:休戚与共 教学活动七: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7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上述四个情境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教师点拨:为孕妇让座,让我感受到小男孩的礼让;搀扶腿脚不方便的同学,让我感受到朋友间真挚的友谊;给盲人卖唱者物质帮助,让我感受到小男孩的爱心;为敬老院老奶奶讲故事,让我感受到小女孩的善良。 思考问题:(2)你能从上述不同的情境中发现哪些共同的态度? 教师点拨:他们都做到了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教学活动八: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6~98页正文,思考问题。 (1)为什么我们要对他人的生命存在敬畏之心?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怎样才能做到善待身边的人? 教师总结: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如何对生命敬畏? 教师总结: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教学活动九: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8页“拓展空间”。 思考问题:请与同学分享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教师点拨:①心存敬畏,会让我们珍惜、尊重、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会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②我们只有对生命存有敬畏的情怀,才会勇敢地面对人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会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都高于一切,我们的内心应充满对生命的敬畏情怀。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