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试题——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分章分节整理汇编
2009年高考生物试题——《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分章分节整理汇编 专题一基因工程 3. (浙江)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均可来自动、或微生物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是两类常用的工具酶 C.人胰岛素原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 D.载体上的抗性基因有利于筛选含重组DNA的细胞和促进目的基因的表达 32. (福建)(10分) 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质粒上有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等四种限制酶切割位点。请回答: (1)构建含抗病基因的表达载体A时,应选用限制酶 ,对 进行切割。 (2)培养板中的卡那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欲利用该培养筛选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应使基因表达载体A中含有 ,作为标记基因。 (3)香蕉组织细胞具有 ,因此,可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组织细胞培育成植株。图中①、②依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香蕉组织细胞的 。 答案:(10分)(1)PstⅠ、EcoRⅠ,含抗病基因的DNA、质粒,(2)抗卡那霉素基因(3)全能性,脱分化、再分化。 4. (安徽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 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 C. 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 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45.(广东理科基础)钱永健先生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2008年诺贝尔奖。在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由此可知 A.该生物的基因型是杂合的 B.该生物与水母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C.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得到了表达 D.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1个核苷酸对,就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 34.(江苏)(7分)苏云金杆菌(Bt)能产生具有杀虫能力的毒素蛋白。下图是转Bt毒素蛋白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的DNA用HindIII、BamH I完全酶切后,反应管中有▲种DNA片段。 (2)图中②表示HindIII与Bam I酶切、DNA连接酶连接的过程,此过程可获得 ▲种重组质粒;如果换用Bst I与BamH I酶切,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后可获得▲种重组质粒。 (3)目的基因插入质粒后,不能影响质粒的▲ 。 (4)图中③的Ti质粒调控合成的vir蛋白,可以协助带有目的基因的T—DNA导人植物细胞,并防止植物细胞中▲对T—DNA的降解。 (5)已知转基因植物中毒素蛋白只结合某些昆虫肠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使细胞膜穿孔,肠细胞裂解,昆虫死亡。而该毒素蛋白对人类的风险相对较小,原因是人类肠上皮细胞▲ 。 (6)生产上常将上述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混合播种,其目的是降低害虫种群中的▲基因频率的增长速率。 答案:(7分)(1)4 (2)2 1 (3)复制 (4)DNA水解酶 (5)表面无相应的特异性受体(6)抗性 39.(广东生物 A卷)(10分)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饲料加工过程温度较高,要求植酸酶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时,首先必须了解植酸酶的 ,然后改变植酸酶的 ,从而得到新的植酸酶。 (2)培育转植酸梅基因的大豆,可提高其作为饲料原料磷的利用率。将植酸酶基因导入大豆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请简述获得转基因植株的完整过程。 (3)为了提高猪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科学家将带有植酸酶基因的重组质粒通过 转入猪的受精卵中。该受精卵培养至一定时期可通过 方法,从而一次得到多个转基因猪个体。 (4)若这些转基因因动、植物进入生态环境中,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答案: (1)空间结构 氨基酸序列 (2)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 外源植酸酶基因→农杆菌→大豆细胞→大豆植株再生→鉴定 (3)显微注射法 胚胎分割移植 (4)减少环境中磷的污染,但该基因可能扩散到环境中。 专题二细胞工程 35.(山东 理综)(8分)(生物一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下图: 请回答: (1)过程①代表的是 。 (2)过程②构建A基因表过载体时,必须使用 和 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是 ,获得的X是 。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 比较;或用图中的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答案:(1)逆(反)转录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限制酶) DNA连接酶(注:两空顺序可颠倒)(3)细胞融合 杂交瘤细胞 4)A蛋白 核酸(基因)序列 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4. (全国 理综1卷)下列关于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源杂种 B.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一致 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 32.(江苏)(8分)动物器官的体外培养技术对于研究器官的生理、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意义重大。下图是一个新生小鼠的肝脏小块培养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肝脏切成小薄片,这有利于肝脏细胞▲ 。 (2)气室中充入5% C02气体的主要作用是 ▲ 。 (3)培养液中添加抗生素是为了抑制细菌生长,但要注意选择抗生素的 ▲ ,以保证抗生素对肝脏无害。 (4)有机物X有毒性,可诱发染色体断裂。利用上图所示装置和提供的下列材料用具,探究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是否具有解毒作用。 材料用具: 肝脏小块,外周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培养液,植物凝集素(刺激淋巴细胞分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滴管;吉姆萨染液(使染色体着色),有机物X溶液等。 实验过程: ①在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集素培养淋巴细胞,取4等份,备用。 ⑦利用甲、乙、丙、丁4组上图所示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表示已完成的步骤)。 甲 乙 丙 丁 步骤一:加人肝脏培养液 √ √ √ √ 步骤二:加入有机物X溶液 √ √, 步骤三:放置肝脏小块 √ 上表中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 。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取4组装置中的等量培养液,分别添加到4份备用的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取淋巴细胞分别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 ,并对比分析。若丙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甲组的淋巴细胞正常,则说明 ▲ 。 1. (浙江)用动、生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O2培养箱 B.都须用液体培养基 C.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8分)(1)1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 (2)维持培养液适宜的pH (3)种类和剂量 (4)向乙(或丁)组装置中放置肝脏小块 染色体形态和数量 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具有解毒作用 专题三胚胎工程 8.(江苏)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 B.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C.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 D.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细胞,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取 3.(全国理综2)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 B.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 C.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 D.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 69、(广东文科基础)正常精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细胞的很多结构退化消失,但保留了大量线粒体,因为线粒体可以合成精子运动所需的 A、乙醇 B、ATP C、胰岛素 C、淀粉 41(宁夏)【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右图为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及其分 化的示意图。请回答: (1)胚胎干细胞是从动物胚胎发育至 _________期的内细胞团或胎儿的_____中分离得到 的一类细胞。 (2)图中分化程度最低的干细胞是______。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培养液中加入___因子,可诱导该种干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 (3)在机体内,皮肤干细胞分化成皮肤细胞是机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_的结果。 (4)某患者不能产生正常的白细胞,通过骨髓移植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骨髓的治疗的实质是将上图的______________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5)若要克隆某种哺乳动物,从理论上分析,上述红细胞、白细胞神经细胞中不能选用作为供体的细胞是成熟的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6)若某药物可抑制肝肿瘤细胞NDA的复制,使用该药物可使肝肿瘤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期。 (7)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的细胞融合阶段,用__________细胞与骨髓细胞融合,经多交筛选最终得到能分泌__________________的杂交瘤细胞。 答案:.【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囊胚 原始性腺细胞(2)胚胎干细胞 分化诱导(3)选择性表达(4)造血干(5)红细胞 细胞中无细胞核(6)间(7)B淋巴 特异性抗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