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5年级上语文教案:钓鱼的启示(自备、反思)
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放与不放中感受抉择的艰难。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利用单元导语,引出课题 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看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变得辉煌。 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齐读课题,能给启示换个词吗?(启发 启迪) (看,他能及时动笔记下来,高年级了要学会做课堂笔记。) 二、读通课文 把握大意 1、检查生字词。 捕捞鲈鱼 溅起涟漪 小心翼翼 鱼鳃翕动 月光皎洁 不容争辩 沮丧不已 诱惑 告诫 实践 操纵 2、指导难写的字:翼 诫 3、区别形近字:钩—钓 溅—践 4、提出不太理解的词,让学生尝试解答。 5、读通课文 明白大意 作者从钓鱼这样一件普通的事情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再去读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老师巡视交流。 (2) 如果学生概括有困难,则提供以下提示: 当距离___________时,“我”钓到一条大鲈鱼,“我” ,而父亲却 ,最后,“我”只好 。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 (3)如果要吧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么分?(钓鱼——启示) 三、学习1—3小节 1、我和父亲到底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呢?自由读第三小节。 2、指名读,读中指导朗读,体会心情。 适当点拨:守候多时,终于有大鱼上钩,有什么心情?(高兴,激动),把这样的感觉告诉大家。 这是一条怎样的鱼?(非常大)抓住关键词语,读出感情。结合语境,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翕动” 点拨:想象下,月光如水,守候多时终于钓到一条漂亮的大鲈鱼,这对垂钓者而言是多么得意多么诗意多么自豪的一刻呢?自由读,再指名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在那个月光如水的 夜晚,我和父亲守候多时终于钓到一条漂亮的大鲈鱼,这对垂钓者而言是多么得意多么诗意多么自豪的一刻。 出示句子:“啊,这样大的鱼,……轻轻翕动着。” 谁来读? 二、 体验道德抉择 1、这样大的一条鱼,带给我和父亲极大的惊喜,可是惊喜过后,带来的却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是( )还是( ),父子俩态度大相径庭,同学们作为旁观者,你认为是该放还是不该放?请自由度课文1——9自然段,从中找出相应的理由。 2、小小辩论会“留鱼还是放鱼” # 该放 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提早就是违反国家法规,时间就是纪律。 父亲的坚决。 虽然没人看到,但诚信第一。 …… 好不容易钓到的鱼,父亲却一定要我放掉,难道他不喜欢吗? # 不该放 钓鱼的时间很长,很辛苦。 那么大的鲈鱼,我从没见过。 以后再也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 3、小练笔: 同学们都谈得很好。是啊,不论对我还是对父亲来说,这都是一个极其艰难的道德抉择!事情的结果是父子俩都选择了遵守规定,放走了鲈鱼。简单的决定背后却是不简单的心情啊,也许此时父子俩的心中都有许多许多的话想说给对方听,同学们,拿出你的笔,选择一处写一写。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心想:“ 。”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仿佛在对他说:“ 。” 4、过渡引读: 尽管没有人——,更无人知道——,但是,从父亲那——,我清楚地知道,——。我只得——依依不舍地——大鲈鱼——,一转眼——。 同学们,这个决定对年幼的我来说,是多么难以接收啊!仔细读读4-9小节,思考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交流,板书:得意——急切——委屈——沮丧 一、 感受人生启发 1、 然而,转眼间,34年过去了,我却从这件事,父亲的这句话中受益匪浅。请默读第10小节,把给你启发最大的句子划出来。 1、 出示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 这里的“鱼”为什么加上双引号?指的是什么?(财物、名利等等的诱惑) 3、 同学们,生活中你有过这样道德的抉择吗?那么你会怎样做呢?谁有勇气说出来? 说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虽然我知道 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引读小结:但是相信,如果每一个从小受到-----,就会获得-------- 4、 正像孟德斯鸠所说的: 这也是我们白校长所说的高尚人所具有的高尚人的品质“慎独” 希望34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不仅给作者,也会给我们留下永久的回忆和终身的启示。让我们把这个词这句话牢牢地刻在心里,写在书上。 思辨与练笔的双壁合一 教后: 今天上完第二课时,感觉一个字——“爽”。原本以为这种德育色彩比较浓厚的文章会上得比较沉闷,所以在课的设计上针对本班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结合今年班级特色建设的重点“诵读·思辨”,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会的环节。没想到,这个环节的设计对整体课的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反思这个环节之所以成功,原因有2点:1、辩论时,老师不在思想认识上给予明显的导向。现在的孩子都相当有想法,他们个性张扬,有主见,喜欢与众不同,有时候也喜欢向权威挑战。我们以往在教学这种德育色彩比较浓厚的文章时,如果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老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的头上,或是对一些 老师觉得不满意的发言加以打压,以致学生失去了发言的兴趣,有的出现为了迎合老师而发言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与老师唱反调的发言。这样一来,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适得其反。我的做法是,不论学生发言立场如何,只对他的辩论技巧做引导和点评。这样一来,学生就敢畅所欲言了。而且他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找到有利于自己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而非在道德观点上与正确的一方唱反调。其实他们在辩论过程不仅是锻炼口才的过程,也是一个道德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因此。今天的辩论不但气氛热烈,民主,而且从演讲口才的角度来看是有很多亮点的。2、写话辩论为后面的写话练习起到了相当有利的铺垫作用。前面在辩论的时候,由于发言的机会有限,时间有限。有不少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却没机会发表。他们正处在“不吐不快”的阶段。这时,老师给他们提供的两个可选择的写话平台,就是给他们抒发想法的最好机会。所以课堂中,学生拿起笔来,那个速度真叫快。几乎可以用“下笔如有神”来形容了。为了避免学生过多地选择写孩子的心里话,更为了营造德育的情境,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孩子的心里话比较好写,可父亲的话就有难度了。有向难度挑战的吗?”激将法有时是很奏效的。继而老师又在方法上给予指导:“由于父亲的话难写,所以老师可以给你们一些提示,比如可以结合课文的前后内容,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语言来写……”这些孩子是那么的聪慧,稍加提示,就有许多精彩的文字诞生了。 现摘录部分如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