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第六章 第二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 湘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第六章 第二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练习 湘教版

第二讲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 [基础巩固组]‎ 下图表示我国某县2000年、2016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完成1~2题。‎ ‎1.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劳动力价格降低 C.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人均产值减少 ‎2.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京津地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川渝地区 解析:第1题,根据图文分析,2016年比2000年该县外出半年以上总人口和跨省外出人口大幅度增长,意味着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减少,因此劳动力紧缺,价格有所提高;人均生产规模扩大;占总人口比例降低;人均产值增加。第2题,该县人口大规模外出,表明该县经济落后,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川渝地区经济最落后。‎ 答案:1.A 2.D 下图分别为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读图,回答3~4题。‎ 6‎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减少 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 ‎4.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  )‎ A.甲 ②⑥ B.乙 ④⑤‎ C.丙 ①④ D.丁 ①③‎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迁移差额率呈上升趋势。第4题,山东半岛气候适宜,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机械增长较快,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答案:3.D 4.D ‎(2017·新疆适应性检测二)按人口年龄结构,一个地区可分为少年儿童人口(0~14岁)、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和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三部分。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2 302万,劳动年龄人口1 644万,占比71.44%。下图为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金字塔图。据此完成5~7题。‎ ‎5.上海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劳动力的大量迁入 ②死亡率低 ③出生率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图示人口增长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失业人口过多 B.老龄化问题突出 6‎ C.性别比例失调 D.中小学教师过剩 ‎7.根据此模式发展趋势,为了维持城市发展活力,上海市应该(  )‎ A.保持一定的人口迁入 B.把工业迁移到郊外 C.严控外来人口的迁入 D.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解析:第5题,上海市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劳动年龄人口迁入,增加了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①正确;由图可知,上海老年人口较多,死亡率不会很低,②错;出生率低直接导致少年儿童比重低,相对增加了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③正确;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不一定高,如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年龄人口缺乏,④错。第6题,由图可知,上海市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最高,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但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偏低,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这一人口增长模式的突出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由图可知,人口性别比例并没有失调。第7题,“维持城市发展活力”,就是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保持一定的(劳动)人口迁入;工业迁移到郊外会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5.D 6.B 7.A ‎8.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1)据材料分析1982~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变化特点。‎ ‎(2)2005~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增加,试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可从整体变化特点和分时段变化特点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原因应主要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转移等角度来分析。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的劳动力从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另外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答案:(1)流动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比重持续增加;1990年之前流动人口的数量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每年的增幅相对较小;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的数量和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每年的增幅明显变大。‎ 6‎ ‎(2)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能力提升组]‎ ‎(2017·广州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经济与人口增长是困扰我国当前发展的两大问题。下表是我国浙江省2000~2015年人口统计表。据此完成1~3题。‎ ‎2000年 ‎2010年 ‎2015年 常住人口(万人)‎ ‎4 677‎ ‎5 443‎ ‎5 539‎ 户籍人口(万人)‎ ‎4 501‎ ‎4 748‎ ‎4 883‎ ‎1.2000~2010年浙江省经济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是(  )‎ A.人口增长快,就业压力大 B.劳动密集型企业集聚,吸引外来劳工 C.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外迁 D.经济增长缓慢,对外来劳动力拉力减小 ‎2.2010~2015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的状况是(  )‎ A.机械增长率<0‎ B.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C.自然增长率<0‎ D.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 ‎3.形成2010~2015年浙江省人口增长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产业转移,外来劳动力大幅减少 B.环境污染严重,本省人口大幅度外迁 C.我国二孩政策出台,人口出生率大增 D.城市化发展快,城市人口出生率偏低 解析:‎ 6‎ 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2000~2010年浙江省户籍人口数量与常住人口数量增长并不快,说明浙江省人口增长也并不快,故A项错误;2000~2010年浙江省常住人口数量多于户籍人口数量,说明该省经济发达,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吸引外来劳工较多,故B项正确;2000~2010年浙江省常住人口数量多于户籍人口数量,说明人口以迁入为主,故C项错误;从表中数据来看,2000~2010年浙江省常住人口增加速度快于户籍人口增加速度,说明经济发展快,对外来劳动力吸引力增加,故D项错误。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知,2010~2015年浙江省的常住人口增长了96万,而户籍人口增长了135万,人口机械增长为-39万,说明部分人口外迁,机械增长率小于0,故A项正确;由于自然增长率大于0,机械增长率小于0,故B、C、D项错误。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2010~2015年,浙江省的人口机械增长率小于0,人口以外迁为主,主要是浙江省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外来劳动力大幅减少造成的,故A项正确;浙江省总的人口数量还在增长,本省人口并没有大幅度外迁,故B项错误;二孩政策是从2016年才全面实行的,对2010~2015年浙江省人口增长没有影响,故C项错误;城市化发展快会吸引更多人口向城市聚集,而2010~2015年浙江省人口以外迁为主,故D项错误。‎ 答案:1.B 2.A 3.A ‎(2017·湖北新联考四模)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下图为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  )‎ A.广东、河南、云南、北京 B.北京、广东、河南、云南 C.北京、广东、云南、河南 D.云南、河南、广东、北京 ‎5.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资源状况 C.国家政策 D.交通条件 ‎6.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B.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限制人口迁入 6‎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1985~2010年的人口一直为净迁入,丙、丁两地的人口主要为净迁出,说明甲、乙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丙、丁两地;且甲地在2005~2010年的人口净迁移率明显大于乙地,因此甲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又高于乙地,故甲表示北京市,乙表示广东省,则A、D错误;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主要的人口净迁出省份,因此丙表示河南省,丁表示云南省。第5题,甲表示北京市,丙表示河南省,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故经济发展水平是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第6题,乙表示广东省。1995年以前,广东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1995年以后,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降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提高,导致1995年以后,广东省的人口净迁移率回落。‎ 答案:4.B 5.A 6.C ‎7.(2016·高考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各市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共同特点是来自临近的省份;人口大省来源比例高,中东部省份来源比例高。第(2)题,河南、四川、湖北3省都是人口大省,有大面积山区,欠发达地区面积大,剩余劳动力多,是我国主要劳动力输出省份;三省文化方面都兼具南北特点,人口流动规模大,文化适应性强,三大城市外来人口多,容易融入;与三大城市距离差别不大,所以在三大城市外来人口中比例都比较大。第(3)题,若认为应该限制,应答负面影响,如增加了城市负担、造成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加剧环境污染,以及增加管理难度等。若认为不该限制,则答正面影响,如增加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 答案:(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应该限制。理由: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理由: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