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湖南湘西高三上生物同步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湖南湘西高三上生物同步练习

第 1页 共 20页 ◎ 第 2页 共 20页 2019-2020 学年湖南湘西高三上生物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绿藻和蓝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藻和蓝藻都是自养型生物 B.两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蓝藻没有 D.两者在进行光反应时都需要叶绿体基质提供 NADP+等原料 2.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B.蛋白质分子中有“N—C—C—N—C—C” 的重复结构 C.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可能具有相似的生理功能 D.细胞凋亡过程中只有蛋白质的分解没有蛋白质的合成 3. 下列不直接涉及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生理过程是( ) A.胰岛素促进肝细胞合成肝糖原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C.效应 T 淋巴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D.精子和卵细胞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4. 下列关于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抗体由浆细胞中游离的核糖体合成 B.细菌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C.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核糖体的分布 D.病毒蛋白质外壳不是在核糖体合成的 5. 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液泡膜、中心体膜等生物膜都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B.线粒体内膜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功能与蛋白质有关 C.蛋白质在生物膜上的分布是均匀的、对称的 D.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6.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物质和H2O 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B.质壁分离可通过原生质层位置和液泡大小来判断 C.发生质壁分离的叶表皮细胞原生质层紫色加深 D.甲物质也可能被叶表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 7. 将洋葱表皮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 M 溶液中,并测定洋葱表皮细胞吸收 M 的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对下表中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物 质 M 溶 液 浓 度 通 入 空 气 前 吸 收 速 率 通 入 空 气 后 吸 收 速 率 3 0 m m o l/ L 3 m m o l/ m i n 3 m m o l/ m i n 5 0 m m o l/ L 3 m m o l/ m i n 3 m m o l/ m i n A.细胞吸收 M 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 M 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 M 需载体蛋白的参与 D.细胞吸收 M 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第 3页 共 20页 ◎ 第 4页 共 20页 8.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 B.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能提供更多的活化能 C.DNA 聚合酶水解后可得到 4 种脱氧核苷酸 D.过氧化氢酶的合成需要消耗 ATP 9. 人在激烈运动的状态下,每分钟约有 0.5kg 的 ATP 转化成 AD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供能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B.细胞内 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是可逆反应 C.能量通过 AT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流通 D.活细胞中,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在进行 10. 如图为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几种常见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 ab 段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主要是因为酶的活性逐渐增强 B.图乙中 e 点对应的 pH 为该反应的最适 pH,d、f 对应的 pH 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 C.图丙、丁中 g、h 以后的反应速率变化均不明显,分别是受到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的限制 D.图甲、乙、丙、丁四种因素都能影响酶的空间结构,改变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反应速率 11. 钠钾泵是一种常见的 ATP 驱动泵,它既是一种转运蛋白,也能催化 ATP 水解。每消耗一个 ATP 分子,可 泵出 3 个 Na+和泵入 2 个K+。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钠钾泵的运转导致了静息电位的产生 B.泵出 Na+和泵入K+的过程为主动运输 C.钠钾泵保持了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离子分布 D.钠钾泵上既有K+的结合位点又有 Na+的结合位点 12. 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某种抑制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抑制丙酮酸分解,则酒精的含量增加 B.若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丙酮酸的含量增加 C.若抑制 NADH 生成水,则氧气的消耗量减少 D.若抑制 ATP 的形成,则 ADP 的含量减少 13. 如图表示植物在适宜温度,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受 CO2浓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a 点时,叶绿体中 ADP 的移动方向是从类囊体到叶绿体基质 B.c 点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光照强度 C.a 点与 c 点相比,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D.b 点时,光强突然由 m 变为 n,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增加 14. 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红色塑料薄膜代替无色塑料薄膜,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速率 B.水果储藏在低温、低氧的环境中,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C.给农作物增施有机肥的好处是为农作物提供二氧化碳和无机盐 D.轮作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与作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有关 15. 研究人员选取体长、体重一致的斑马鱼随机均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其中训练组每天进行运动训练(持 续不断驱赶斑马鱼游动),对照组不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两组斑马鱼在静止时及相同强度运动 后的肌肉乳酸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是由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转化形成的 B.静止时斑马鱼所需 ATP 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 C.运动训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 D.运动训练可降低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强度 第 5页 共 20页 ◎ 第 6页 共 20页 16. 在氧气充足时,突变型酵母菌细胞内丙酮酸在线粒体的氧化途径中断;在缺氧时,突变型酵母菌的发酵 效率高于野生型(正常酵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缺氧条件下,突变型酵母产生乳酸的速率高于野生型 B.突变型酵母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少量的 NADPH C.在氧气充足时,突变型酵母的增殖速度大于野生型 D.缺氧时,向突变型酵母培养液中滴加的酸性重铬酸钾会变成灰绿色 17. 如图所示为测定细胞代谢相关速率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要测定植株的呼吸速率,则应遮光进行且锥形瓶内的液体应为清水 B.如果要测定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则应在光下进行且锥形瓶内的液体应为 NaOH 溶液 C.如果要直接测定真正光合速率,则锥形瓶内的液体应为 CO2缓冲液 D.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保持环境条件(温度和气压等)相对稳定 18. 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要得到含​ 35S 标记的T2噬菌体,可用含​ 35S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获得 B.用​ 32P 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 C.用​ 14C 标记的 CO2研究光合作用,放射性会出现在C3化合物和(CH2O)中 D.利用​ 14N 的培养基培养含​ 15N 的细菌多代,所得子代细菌的所有 DNA 中都有​ 15N 19.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 A.DNA 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B.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 C.着丝点的分裂和纺锤体的消失 D.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 20. 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与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和周期蛋白(cyc)有关。CDK 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 在,周期蛋白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DK 的活性可能受 cyc 的调控 B.CDK 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螺旋化的作用 C.CDK 持续保持较高活性时细胞周期会缩短 D.CDK 活性的下降与 cyc 在分裂期大量分解有关 二、解答题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糖蛋白类激素,主要由肾脏合成,被国际奥委会确定为兴奋剂。EPO 可以促 进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但会抑制自身 EPO 的产生。回答下列问题: (1)红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的形态会由圆球形变成中央微凹的圆饼状,这样可以通过增加细胞的 _________________来提高细胞与外界的物质运输效率。 (2)诱导肾脏加快产生 EPO 的刺激可能是低浓度O2或高浓度乳酸,请简要设计实验以探究高浓度乳酸是否 可以诱导肾脏加快产生 EP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即可) (3)运动员违禁使用 EPO 时,EPO 进入人体后的靶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___,长期使用超生理所需剂量 EPO 的运动员在停用后更容易出现贫血症状,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甲、乙两玻璃容器内盛有葡萄糖液 200mL,在甲容器内加入一定数目的某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在乙容器 内加入数目相同的另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再向两玻璃容器内充入空气后,迅速将玻璃容器密封,放置在适 宜的光照下。每隔一定时间从两玻璃容器内分别取出少量溶液,测定内含O2和 CO2的浓度。3h 后甲容器 CO2 的浓度下降、O2的浓度上升;乙容器O2的浓度下降、CO2的浓度上升。然后撤去光照,再重复上述测定工作, 又历经 3h,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容器内单细胞真核生物合成 ATP 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 (2)在适宜光照下,甲容器虽然O2的浓度在上升,但O2释放速率却在逐渐降低,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撤去光照后 3h 内甲、乙两容器液体中O2和 CO2的浓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引起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系列改变。该过程中,引起下丘脑 分泌活动改变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冷引起甲状腺分泌活动改变的调节方式为 第 7页 共 20页 ◎ 第 8页 共 20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会导致尿量____________。 (3)机体受到病毒侵染后,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处理和清除过程与_____________(细胞器)直接相关。在机 体清除病毒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效应 T 细胞的淋巴细胞可能有____________。 (4)某同学因发烧就诊,医生为他注射了一定量的药物 M,几天后未见好转。再次就医注射少量的 M 时, 该同学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雌雄同株的植物,因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用该突变型植株 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 交 组 合 P F1 甲 ♀ 突 变 型 × 野 生 型 ♂ 突 变 型 : 野 生 型 = 1 ∶ 1 乙 ♀ 突 变 型 × 突 变 型 ♂ 突 变 型 : 野 生 型 = 2 ∶ 1 (1)由题意可知,突变基因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乙组杂交结果推测,可能有致死或存活率下降的现象。有人推测产生乙组杂交的结果是由合子致死 引起的,即__________________致死。可以让乙组中F1个体间进行随机传粉,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推测正确。 (3)也有人认为产生乙组杂交的结果可能是某种配子致死或存活率下降导致的。请据题作出合理假说,并 设计实验予以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支持假说的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春花植物中含有复杂的生物碱,其中长春花碱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天然植物抗肿瘤药物之一,提取方法 如下:长春花干燥粉碎→纤维素酶处理→加入 pH 为 4.0 的酸中→恒温水浴→加碱调 pH 至 8.0→四氯化碳萃取。 回答下列问题: (1)长春花干燥粉碎后再用纤维素酶处理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2)纤维素酶是一类复合酶,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鉴别微生物是否产生纤维素酶。 (3)长春花碱微溶于水,易溶于酸中,由此推测,后续提取加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四氯化碳的沸点为 76.8℃,长春花碱的沸点为 211∼216℃,由此推测,四氯化碳萃取后,除去四氯化 碳获得纯净的长春花碱的方法是__________。 (5)本实验中纤维素酶经不同 pH 和温度处理后,提取得到的长春花碱含量如图所示,a、b、c 曲线最大值 对应的温度均为 5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从酶的功能性考虑,为了提取更多的长春花碱,需要提供 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第 9页 共 20页 ◎ 第 10页 共 2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 学年湖南湘西高三上生物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答案】 D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 绿藻属于真核生物,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 1~10μm) 较大(1~100μ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 膜、核仁、染色体,只有 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 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复 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 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 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 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 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 酸等 【解答】 解:A.绿藻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是自养型生物,A 正确; B.绿藻属于真核生物,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两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 核糖体,B 正确; C.绿藻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和核仁,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核膜和核仁,C 正确; D.绿藻属于真核生物,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含叶绿体,D 错误。 故选:D。 2. 【答案】 D 【考点】 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细胞凋亡的含义 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准确判断各项。 【解答】 解:A.高温处理可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但蛋白质中的肽键没有被破坏,仍能与双缩脲 试剂产生紫色反应,A 正确; B.蛋白质分子中有“N—C—C—N—C—C” 的重复结构,B 正确; C.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可能具有相似的生理功能,C 正确; D.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参与破坏细胞结构的蛋白酶合 成并积累,因此细胞凋亡过程中有蛋白质的分解和蛋白质的合成,D 错误。 故选:D。 3. 【答案】 B 【考点】 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①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 靶细胞。 ②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③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 丝相互连接。 【解答】 解:A.胰岛素促进肝细胞合成肝糖原,需要胰岛素和肝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体现了通过化学物质完成细 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 正确;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是在一个神经细胞内,并没有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 错误; C.效应 T 淋巴细胞与靶细胞接触,需要细胞之间的识别和作用,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 正确; D.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体现了细胞间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完成信息交流的功能,D 正确。 故选:B。 4. 【答案】 C 【考点】 原核细胞的基本特点 细胞中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核糖体的相关功能。 【解答】 解: A.人体的抗体是一种分泌蛋白,由浆细胞中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A 错误; B.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核仁,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B 错误; C.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核糖体,用于合成其中特有的蛋白质,C 正确; D.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所以病毒的蛋白质是在其寄主活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 的,D 错误。 故选:C。 5. 第 11页 共 20页 ◎ 第 12页 共 20页 【答案】 B 【考点】 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特点的相关知识点,考生根据所学知识答题即可。 【解答】 解:A.中心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A 错误; B.线粒体内膜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功能与其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 正确; C.蛋白质有的镶在膜的表面,有的部分嵌入或贯穿整个膜,可见蛋白质在膜上的分布不是均匀对称的,C 错 误; D.细胞表面的受体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如高等植物相邻的细胞之间可以形成胞间连丝进行细 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需受体,D 错误。 故选:B。 6. 【答案】 C 【考点】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A.细胞壁具有全透性,物质甲和H2O 能自由通过,A 正确; B.当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液泡逐渐变小,B 正确;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央液泡的颜色加深,C 错误; D.若甲是洋葱表皮细胞所需要的物质,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D 正确。 故选:C。 7. 【答案】 C 【考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解析】 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a.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b.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a.载体(核糖体);b.能量(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 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解答】 解:A.自由扩散的影响因素是浓度差,而物质 M 溶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自由扩散, A 错误; B.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而通入空气后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主动运输,B 错误; C.物质 M 溶液浓度增加,而物质运输速率没有增加,则可以推知 M 载体蛋白的数量是影响该运输方式的因 素,说明细胞吸收 M 需载体蛋白的参与,C 正确; D.通入空气后吸收速率没有改变,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D 错误。 故选:C。 8. 【答案】 D 【考点】 酶的特性 酶促反应的原理 酶的概念、本质和作用 【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 RNA。 2.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3.在最适宜的温度和 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 pH 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 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解答】 解:A.细胞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包括温度、 pH 等,A 错误。 B.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更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进行,B 错误。 C.DNA 聚合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水解后得到的产物为氨基酸,C 错误。 D.过氧化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消耗 ATP,D 正确。 故选:D。 9. 【答案】 B 【考点】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 【解析】 1.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动物产生 ATP 的过程是呼吸作用,植物产生 ATP 的生理过程是光合 作用和呼吸作用。 2.ATP 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细胞生命活动对 ATP 的需求量很大,依靠 ATP 与 ADP 的快速转化满足细胞生命 活动对 ATP 的大量需求,细胞内 ATP、ADP 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解答】 解:AD.活细胞中,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 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AD 正确。 B.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因所需的酶和能量来源均不同,B 错误。 C.放能反应一般与 ATP 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 ATP 的水解相联系,能量通过 AT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 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C 正确。 故选:B。 10. 【答案】 D 【考点】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酶的特性 第 13页 共 20页 ◎ 第 14页 共 20页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 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 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 【解答】 解:A.图甲中 ab 段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主要是因为酶的活性逐渐增强,A 正确; B.图乙中 e 点对应的 pH 为该反应的最适 pH,过酸过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 正确; C.图丙、丁中 g、h 以后的反应速率变化均不明显,分别是受到酶浓度和底物浓度的限制,C 正确; D.高温、过酸、过碱能影响酶的空间结构,改变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反应速率,低温只能抑制酶的活性,不 能破坏其空间结构,底物浓度和酶的浓度对酶没有影响,D 错误。 故选:D。 11. 【答案】 A 【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解析】 神经元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不均衡是产生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基础。静息电位主要是钾离子内流引起的, 动作电位主要是钠离子外流引起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 【解答】 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钠钾泵每消耗一个 ATP 分子,可泵出 3 个 Na+和泵入 2 个K+,即钠钾泵的运转导致 了静息电位的恢复,A 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泵出 Na+和泵入K+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因而该过程是主动运输,B 正确; C.钠钾泵保持了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离子分布,C 正确; D.钠钾泵上既有K+的结合位点又有 Na+的结合位点,D 正确。 故选:A。 12. 【答案】 C 【考点】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对于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解: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C6H12O6→ 酶   2 丙酮酸+2ATP+4[H];第二阶段:2 丙酮酸 +6H2O→ 酶   6CO2+20[H]+2ATP;第三阶段:24[H]+6O2→ 酶   12H2O+34ATP。 A.由第二阶段反应式可知,抑制丙酮酸分解,二氧化碳产生减少。有氧呼吸不会产生酒精,酒精产量不可能 增加,A 错误。 B.由第一阶段反应式可知,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丙酮酸含量减少,B 错误。 C.由第三阶段反应式可知,NADH 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若抑制 NADH 生成水,则O2的消耗量减少,C 正确。 D.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一部分能量转移到 ATP 中,若抑制 ATP 形成,则 ADP 的含量增加,D 错误。 故选:C。 13. 【答案】 D 【考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 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2.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 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解答】 解:A.a 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消耗水,形成 ATP;暗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基 质中进行,ATP 水解,消耗能量,所以在 a 点时,叶绿体中 ATP 的移动方向是从类囊体到叶绿体基质,ADP 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A 错误。 B.b、c 两点 CO2浓度相同,且处于最适温度,但光照条件不同,可见 c 点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 照强度,B 错误。 C.a、c 两点光照强度相同,CO2浓度不同,所以 a 点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CO2浓度,C 错误。 D.b 点时,光照强度从 m 变为 n,由题意和图示可知,光照减弱,光反应速率减慢,暗反应速率短时间不变, 即 CO2固定的速率不变,但 ATP 和[H]的生成速率下降,所以C3还原减慢,C3含量增加,D 正确。 故选:D。 14. 【答案】 A 【考点】 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的综合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水和无机盐的作用综合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相关生物学原理在生产 实践中的应用,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解:A.红色塑料薄膜会反射红光,使蔬菜可利用的光减少,降低光合作用速率,A 错误; B.低温、低氧环境可以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B 正确; C.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可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不但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植物提供矿质营养, 还可以补充大棚内的 CO2,提高光合作用速率,C 正确; D. 轮作能均衡地利用土壤营养元素,提高肥效,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不同作物对土壤的营养元素有不同的要 求和吸收能力主要与作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有关,D 正确。 第 15页 共 20页 ◎ 第 16页 共 20页 故选:A。 15. 【答案】 C 【考点】 无(厌)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有(需)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内容。 【解答】 解:A.乳酸的产生是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由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形成,A 错误; B.静止时的斑马鱼主要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 ATP 主要来源于线粒体,B 错误; C.c、d 组对照,可以看出训练组运动后的乳酸产生比对照组的少,则运动中的无氧呼吸强度弱,所以运动训 练可降低无氧呼吸在运动中的供能比例,C 正确; D.a、b 组对照,乳酸含量相近,运动训练不可降低斑马鱼静止时的无氧呼吸强度,D 错误。 故选:C。 16. 【答案】 D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解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酶 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酶 2CO2+2C2H5OH+能量。 【解答】 解: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A 错误; B.NADPH 是原型辅酶Ⅱ,只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用于三碳化合物的 还原,B 错误; C.由于突变型酵母菌细胞内丙酮酸在线粒体的氧化途径中断,突变型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受到抑制,在氧气充 足时,野生型酵母增殖速率大于突变体,C 错误; D.缺氧时,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故向突变型酵母培养液中滴加的酸性重铬酸钾会变成灰绿色,D 正 确。 故选:D。 17. 【答案】 D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解析】 黑暗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产生 CO2,CO2被烧杯内的 NaOH 吸收后,消耗的氧气量可以使锥形瓶 中压强下降,故可以通过 U 形瓶中液面的移动来分析呼吸作用的情况。 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所需要的 CO2应由烧杯内的 CO2缓 冲液提供,释放的O2使锥形瓶内的气压增大,故可以通过 U 形瓶中液面的移动来分析净光台速率的情况。 【解答】 解:A.如果要测定植株的呼吸速率,为排除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装置应置于黑暗条件下,烧杯内的液体应 为 NaOH,A 错误。 B.如果要测定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则应在光下进行,且烧杯内的液体应为 CO2缓冲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B 错误。 C.如果要测定实际光合速率,则需要分别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测呼吸速率时,烧杯内的液体应为 NaOH,测净光台速率时,烧杯内的液体应为 CO2缓冲液,C 错误。 D.外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故为了减少误差,应保持环境条件(温度和气压等)相对 稳定,D 正确。 故选:D。 18. 【答案】 C 【考点】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DNA 分子的复制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解析】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是利用放射性元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也是高中生物实验 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参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 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 【解答】 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要标记噬菌体应该先用含​ 35S 的培养 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A 错误。 B.用​ 3H 标记的亮氨酸,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 错误。 C.根据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可知碳的转移途径为 CO2→C3→糖类,用​ 14C 标记的 CO2追踪光合作用中的 C 原子,C 原子的转移途经是:CO2 → C3 → (CH2O),C 正确。 D.利用​ 14N 的培养基培养含​ 15N 的细菌多代,所得子代细菌的所有 DNA 中都有​ 14N,D 错误。 故选:C。 19. 【答案】 B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解答】 解:A.DNA 分子复制发生在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A 不符合题意; B.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均发生在前期,B 符合题意; 第 17页 共 20页 ◎ 第 18页 共 20页 C.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纺锤体消失发生在末期,C 不符合题意; D.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细胞板出现在末期,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 【答案】 C 【考点】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解析】 分析题图:CDK 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在间期活性逐渐升高,分裂期活性逐渐下降;cyc 的含量在 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 【解答】 解:AD.CDK 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由图可知,CDK 在间期活性逐渐升高,分裂期活性逐渐下降; cyc 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且 cyc 的含量先增加 CDK 的 活性才增加,cyc 含量下降 CDK 的活性才下降,所以 CDK 的活性可能受 cyc 的调控,CDK 活性的下降与 cyc 在分裂期大量分解有关,AD 正确。 B.图中 CDK 活性在间期开始升高,分裂期活性逐渐下降,此时正是染色质形成染色体的时期,因此 CDK 可能 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B 正确。 C.由图可知,CDK 主要在间期活性最高,CDK 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可能会一直处于分裂间期, C 错误。 故选:C。 二、解答题 【答案】 (1)相对表面积 (2)安静状态注射一定量的乳酸,测定并比较注射前后 EPO 的含量是否增加 (3)肾脏细胞和造血干细胞,长期使用 EPO 导致肾脏产生 EPO 机能下降 【考点】 科学实验常用方法及技术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动物激素的应用 【解析】 本题以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为素材,考查干细胞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的能力,难度适中。 【解答】 解:(1)红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的形态会由圆球形变成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可以增加细胞的相对表面积,从 而提高细胞与外界的物质运输效率。 (2)探究高浓度乳酸是否可以诱导肾脏加快产生 EPO 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安静状态下注射一定量的乳酸, 测定并比较注射前后 EPO 的含量是否增加。 (3)EPO 主要由肾脏合成,EPO 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但会抑制自身 EPO 的产生。因此 EPO 进入人体后的靶细胞为肾脏细胞和造血干细胞。长期使用 EPO 导致肾脏产生 EPO 机能下降,因此长期使用超 生理所需剂量 EPO 的运动员在停用后更容易出现贫血症状。 【答案】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2)适宜光照下,光合作用固定的 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 CO2的量,使密闭容器中 CO2浓度降低,导 致光合作用速率逐渐降低,因此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 (3)甲容器中O2浓度下降,CO2浓度上升;乙容器中O2浓度继续下降,CO2浓度继续上升,甲容器中的自养生 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仍在进行,乙容器中的异养生物的呼吸作用仍在进行 【考点】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实验能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考核的重点和难点,要深刻理解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解答】 解:(1)甲容器中的单细胞真核生物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说明其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甲中能合成 ATP 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线粒体(有氧呼吸二、三阶段)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光合 作用光反应阶段)。 (2)适宜光照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环境中的 CO2吸收了,使密闭容器中 CO2降低,导致光合作用速率 降低。 (3)当没有光照时,甲容器中的自养生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但呼吸作用仍在进行,导致环境中氧气浓度 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乙容器中的异养生物的呼吸作用仍在进行,导致氧气浓度继续下降,二氧化碳浓 度继续上升。 【答案】 (1)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神经—体液调节 (2)增加 (3)溶酶体,T 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 (4)药物 M 中含有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发生过敏反应 【考点】 体温调节 水盐平衡的调节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解析】 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解答】 解:(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 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 成和分泌,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的分泌活动。因此,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 下丘脑分泌活动改变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甲状腺激素;寒冷引起甲状腺分泌活动改变的调节方式为神 经—体液调节。 (2)人体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肾小管重吸收减弱,会导致尿量增加。 (3)机体受到病毒侵染后,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处理和清除过程与溶酶体直接相关。在机体清除病毒的过程 中,能够产生效应 T 细胞的淋巴细胞有 T 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 第 19页 共 20页 ◎ 第 20页 共 20页 (4)某同学因发烧就诊,医生为他注射了一定量的药物 M,几天后未见好转。再次就医注射少量的 M 时, 该同学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是由于药物 M 中含有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发生过敏反应。 【答案】 (1)不位于,该种植株为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 (2)含突变基因纯合的个体,突变型:野生型=1∶1 (3)♂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1∶2(答案合理即可)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题干信息“某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的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发生突变,使野生型植株变成了突变型”可知突变型为 显性性状,野生型为隐性性状。 【解答】 解:(1)由题意可知,该种植株为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因此,突变基因不位于性染色体上。 (2)由题干信息“某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的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发生突变,使野生型植株变成了突变型”可知, 突变型为显性性状,野生型为隐性性状。因而,突变型植株的基因型是 Aa,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 aa。根据 乙组杂交组合F1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测显性纯合(基因型为 AA)的个体致死。又由于F1个体中有 2/3Aa、 1/3aa,产生的配子中含 1/3A、2/3a。因而,若乙组中F1间个体进行随机传粉,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突变型 (Aa)∶野生型(aa)=1∶1 时,可证明推测正确。 (3)让♂突变型×野生型♀,即雄性 Aa 与雌性 aa 杂交,若含突变基因的雄配子有一半致死,则该雄性亲本 产生的雄配子中有 1/2A、1a,雌性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为 a,所以杂交后代中突变型 Aa∶野生型 aa=1∶2。 【答案】 (1)增大纤维素与纤维素酶的接触面积 (2)刚果红染色 (3)让溶解于酸中的长春花碱析出 (4)加热至 76.8~211℃中间的某温度,蒸发除去四氯化碳 (5)不同 pH 下,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都是 50℃,该温度下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提取的长春花碱含量最多, 适宜的温度和适宜的 pH 【考点】 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解析】 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二糖、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 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为中心的透明圈。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解答】 解:(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长春花粉碎后再用纤维素酶处理,可以增大纤维素与纤维素酶的 接触面积。提高纤维素的降解率,有利于细胞内有效成分的释放。 (2)纤维素酶是一类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常用刚果红染 色法,通过观察培养基中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3)根据题意可知,长春花碱微溶于水,易溶于酸中,由此推测,后续提取加碱的目的是让溶解于酸中的 长春花碱析出。 (4)四氯化碳的沸点为 76.8℃,长春花碱的沸点为 211~216℃,由此推测,除去四氯化碳获得纯净的长春花 碱的方法是加热至 76.8~211℃中间的某温度,蒸发除去四氯化碳。 (5)在不同 pH 条件下,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均为 50℃,该温度下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提取的长春花碱含 量最多。从酶的功能性考虑,为了提取更多的长春花碱,需要提供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pH 和纤维素酶用 量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