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考文言文阅读汇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中考文言文阅读汇总

‎12年文言文阅读 ‎(四川成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2分)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造:到,往       D.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陈述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3分)    ‎ ‎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3分) 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4分) 3.(2分)B(“遗”应解释为“馈赠”) 4.(6分)     (1)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     (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惮”的意思计1分)     (2)(他)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辞色”的意思计1分) 5.(4分)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1分),为官清廉、为民作主(1分);老百姓以“青天”称之,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2分)。(语意相近即可)‎ ‎ (四川凉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3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2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举茂才  举:                  以此遗之    遗: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 暮夜无知者。 23.利用文中具体事例,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4分) 21.2分,举:推举(推荐)   遗:留下、传下。 22.4分,(1) 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大意对1分,“故人”译对1分)(2)晚上了没有人知道这件事的。(大意对1分,译对“暮夜”1分)。 23.4分,杨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表明他是个博学多才的人(2分);王密趁夜送金子给杨震,他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绝了,这表明杨震是个廉洁奉公的人(2分)。(结合文中材料分析归纳。意思符合就给分。有欠缺的扣。)‎ ‎(四川眉山) 小人无朋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自《朋党论》) 【注】①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交疏:交情疏远;③保:关心爱护。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24.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2分) 23.译文:(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实行的是忠诚和守信,所爱惜的是名声和气节。(错一句扣1分) 24.(1)追求功名利禄(权势、私利、金钱)(2)相互勾心斗角(3)见利忘义(4)遇到利害冲突反目成仇(答对一点1分,共2分)‎ ‎13年文言文阅读 四川成都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出选项字母)(2分)‎ ‎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寻:不久 ‎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遗留 ‎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造:到,往 ‎ D.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陈述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3分)‎ ‎ 译文: ‎ ‎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3分)‎ ‎ 译文: ‎ ‎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4分)‎ ‎ 答: ‎ ‎3.(2分)B(“遗”应解释为“馈赠”)‎ ‎4.(6分)‎ ‎ (1)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听说(他)的人都害怕他。‎ ‎ (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惮”的意思计1分)‎ ‎ (2)(他)不随便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辞 ‎ 色”的意思计1分)‎ ‎5.(4分)他办案神明、执法公正(1分),为官清廉、为民作主(1分);老百姓以“青天”称之,‎ ‎ 表达了百姓对他的敬仰(赞美)之情(2分)。(语意相近即可)‎ 四川眉山市 课外文言文阅读(4分)‎ 小人无朋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为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②,则反相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③。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选自《朋党论》)‎ ‎【注】①党引:结成私党,互相拉拢;②交疏:交情疏远;③保:关心爱护。‎ ‎2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 ‎ ‎ ‎ ‎24.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说“小人无朋”的原因,至少说两点。(2分)‎ ‎ ‎ ‎ ‎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4分)‎ ‎23.译文:(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实行的是忠诚和守信,所爱惜的是名声和气节。(错一句扣1分)‎ ‎24.(1)追求功名利禄(权势、私利、金钱)(2)相互勾心斗角(3)见利忘义(4)遇到利害冲突反目成仇(答对一点1分,共2分)‎ ‎2014四川达州市(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16~23题。(15分)‎ ‎  【甲】愚公移山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乙】铁杵磨针 ‎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  17.【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 且焉置土石 C 以君之力 ‎  无陇断焉 河曲智叟亡以应 ‎  B 惧其不已 D 操蛇之神闻之 ‎  其如土石何 告之于帝 ‎  1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译文】‎ ‎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译文】‎ ‎  19.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  ‎ ‎20.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  ‎ ‎21.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  【人物】 【事例】‎ ‎  【人物】 【事例】‎ ‎  22.【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  ‎ ‎23.【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  ‎ ‎ (二)(15分)‎ ‎  16.(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  17.(2分)D ‎  18.(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  19.(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20.(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  21.(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  22.(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  23.(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2014年四川省乐山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诫兄子严、敦书 ‎ ‎ 马援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援前在交趾①,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②,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③,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④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 ‎【注释】 ‎ ‎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②正法:正当的法制。③衿:佩带。缡:佩巾。施衿结缡:‎ 父母送女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④谨敕:谨慎。 ‎ ‎6. 对文中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还书诫之曰 书:写信。‎ B.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汝曹:你们。‎ C.清浊无所失 清浊:此处指善恶之人。‎ D.郡将下车辄切齿 下车:刚到某地。‎ ‎7.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轻通侠客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所以复言者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陷为天下轻薄子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D.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严、马敦是马援哥哥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喜欢议论别人的事,爱与侠士结交。‎ B.马援也很喜爱和看重季良,但他不希望侄子们学习季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良不择友而交。‎ C.马严、马敦既没有学习伯高,也没能效仿季良,最终被天下人轻视。‎ D.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马援本人也是一个谨言慎行,不好说人长短,非常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人。‎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26分)‎ 注意事项:‎ ‎1.考生使用0.5mm黑色墨汁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卷共五个大题,有15个小题,共126分。‎ 三、翻译、鉴赏与默写 (22分)‎ ‎9.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①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诫兄子严、敦书 》) (3分)‎ ‎ ‎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 (3分)‎ ‎ ‎ 二、文言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 6.D 7.B 8.C ‎ 三、翻译、鉴赏、默写 (22分)‎ ‎9.(6分)‎ ‎ ①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 ‎(未翻译出关键词“是非”、“大恶”1个扣1分,句子不通扣1分)‎ ‎ ② 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未翻译出关键词“牺牲”、“加”、“信”一个扣1分,句子不通扣1分,扣满为止)‎ ‎2014年四川凉山州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 马说 ‎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相同,一样)‎ ‎ C.策之不以其道(道理) D.执策而临之(面对)‎ ‎6.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虽有千里之能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B.策之不以其道 河曲智叟无以应 ‎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足肤皲裂而不知 ‎ D.其真无马邪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就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这也是怀才不遇之人经常用以抒怀之句。‎ B.文中描写千里马可悲命运的句子是:“抵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橱之间。”其作用是: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同时揭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C.文中作者对“食马者”“天下无马”的无知妄说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文末的“其真不知马也”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点明文章主旨。‎ D.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 C(正确的方法)‎ ‎6、C(A第一个助词是“的”之意,第二个是放在主谓之间无实义;B第一个应是“按照”的意 思,第二个应是“来”的意思;D第一个是表反问相当于“难道”,第二个作代词翻译为“他”。)‎ ‎7、 B(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不能识别千里马”。)‎ 三、翻译、古诗文积累(共9分)‎ ‎8.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 ‎9.请根据提示填写空缺的部分。(7个小题中任选6个作答,1题1分,共6分)‎ ‎(1)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 (2)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3)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 (4) ,君子好述。(《诗经》)‎ ‎ (5)《湖心亭看雪》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   ,明亡不仕,后入山著书以终。‎ ‎ (6)《木兰诗》中写战争持续时间长而且惨烈的句子是 ‎ , 。‎ ‎ (7)从你积累的诗词中,写出有关“柳”的诗句(上下两句)‎ ‎ , 。‎ 三、翻译、古诗文积累(共,分)‎ ‎8、“马之千里者”是倒装句,重点字“或”译为“有时”。句式正确给1分,重点词1分,语言流畅1分。(3分)‎ ‎9、(1)行到水穷处(2)赢得生前身后名(3)鸢飞戾天者(4)窈窕淑女(5)张岱 (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7)示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漏字、多字均不给分。共6分。)‎ ‎2014年四川凉山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4题。‎ ‎ 申屠献鼎 洛阳布衣申屠敦①有汉鼎一,得于长安深川之下。云螭②斜错,其文③烂如④也。西邻鲁生见而悦焉,呼金工⑤象而铸之。淬⑥以奇药,穴地藏之者三年。土与药交蚀,铜质已化,与敦所有者略类。一旦,持献权贵人,贵人宝之,飨宾而玩之。敦偶在坐,心知为普生物也,乃曰:“敦其有鼎,其形酷肖是。第⑦不知孰真耳。”权贵人请观之,良久曰:“非真也。”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敦不平,辩数不已。众共折辱之,敦噤不敢言。归而叹曰:“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 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注释】①申屠敦:人名。申屠,复姓。②云璃(chī)小指鼎上所雕的云和璃的图形。璃是传说中一种似龙而无角的动物。③文:花纹。④‎ 烂如:明亮有光彩的样子。如,形容词词尾。⑤金工:铸造金属器物的工人。⑥淬(cuì ):铸造器物时把它烧红,浸人水中,以增加硬度。⑦第:但,只。‎ ‎2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 呼金工象而铸之 象: 贵人宝之 宝: ‎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 (1)众宾次第咸曰:“是诚非真也。”‎ ‎ ‎ ‎ (2)吾今然后知势之足以变易是非也!‎ ‎ ‎ ‎2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申屠敦遭遇的看法。(4分)‎ ‎ ‎ ‎ ‎ ‎ ‎ 七、古文阅读(共10分)‎ ‎22、 (2分)象:模仿;宝:以……为宝 ‎23、 (1)众宾客也一个接一个地都说:“这鼎确实不是真的。”(2)我从今以后终于明白权势完全能使是非颠倒啊!(每小题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共4分)‎ ‎24、申屠敦的遭遇完全是由于鲁生趋炎附势、攀附权贵故意造假造成的。答对这一点给2分。联系实际言之有理,观点正确,语言通顺给2分。(4分)‎ 附二:课外文言参考译文 ‎ 洛阳平民申屠敦有一个汉朝古鼎,是在长安一条深河中获得的。鼎上云和螭的图形交互错杂,花纹熠熠发光。西邻的鲁生看见铜鼎后很是喜欢,请铜匠模仿它铸造了一个。用一种特殊的药液淬火后,埋入地洞中藏了三年。铜鼎受到泥土和药液的腐蚀,表面上开始生锈,与申屠敦的汉鼎大致相类似。一天早上,普生拿着假鼎献给权贵人,贵人竟视为宝物,大宴宾客时拿到席间让大家赏玩。申屠敦碰巧也在座,心中知道是普生的假东西,就(对权贵人)说:“我也有一个古鼎,外形同你的这个鼎极为相似,只是不知道哪座是真的。”权贵人让申屠把鼎拿来看看,看了半晌说:“这鼎确实不是真的”。众宾客也一个接一个地都说:“这鼎确实不是真的。申屠敦气愤不过,(与他们)论理不止。众人群起羞辱他。申屠敦无奈,闭口不再作声。回家后,(他)感慨地说,“我从今以后终于明白权势完全能使是非颠倒啊!”‎ ‎2014南充市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一l0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公来,孰视之 孰:仔细 ‎ B.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赶得上 ‎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 D.能谤讥于市朝 谤:诽谤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虽欲言,无可进者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A B ‎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呜呼!其真无马邪 燕、赵、韩、魏闻之 欲有求于我也 C D 孔子云:何陋之有。 所欲有甚于生者 ‎10.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邹忌从与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齐王受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 ‎ B.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后,前来进谏的人让朝庭门庭若市。‎ ‎ c.邹忌向他的妻、妾、客询问他与城北徐公谁更美,三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但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体现三人与他有亲疏远近之别。‎ ‎ D.邹忌将治国安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中,有着高超的进谏艺术;同时,齐王也有勇于纳谏的胆识和气度。二人共同促成了齐国内政修明,不用兵就战胜敌国的局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四、(20分)‎ ‎11.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2分)‎ ‎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分)‎ ‎ ‎ ‎12.用斜线(/)给下面的语段断句(限划4处)。(2分) ’‎ ‎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三、(共6分。每小题2分)‎ ‎8.D(谤:公开批评别人的过错)‎ ‎9.A(A项中“虽”均为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即使”;B项中“其”前者是代词,他的,后者表反问语气;C项中“之”前者是代词,后者是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D项中“于”前者是介词,介进对象,后者是介词,表比较。)‎ ‎10.B(“数月之后”应为“令初下”)‎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l00分)‎ 四(20分)‎ ‎11.(4分)‎ ‎ (1)(2分)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再次问他的妾。(宾语前置翻译准确1分.全 句大意正确1分)‎ ‎ (2)(2分)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的原因是偏爱我。(“私”译为“偏爱”1分,全句大意正确1分)‎ ‎12.(2分,每处0.5分)‎ ‎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2014四川省宜宾市Ⅱ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8—21题。(10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桃花源记》‎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满井游记》‎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忘路之远近 聂政之刺韩傀也 B、屋舍俨然。 吴广以为然 C、于是冰皮始解 于是鴟得腐鼠 D、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为何若人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一致的是( )(2分)‎ A、欲穷其林 泉而茗者 B、渔人甚异之。 作则飞沙走砾 C、复前行 红装而蹇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20、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 ‎21、下列对两则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甲】通过渔人的所见飘荡、房舍、良田、美池以及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展示了桃花源生活的风貌,勾勒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雏形。‎ B、选文【乙】通过对山光水色、柳条麦田的描写,有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勾勒出了一幅满井春色图。‎ C、选文【乙】的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麦苗抽芽的神韵。‎ D、【甲】【乙】两文都属于游记,均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描绘了美丽和谐的景象,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追求淡泊生活的志趣。‎ ‎18、C(之:的;无意义。然:……的样子;这样。为:被;是)于都“在”‎ ‎19、D(都是借代)‎ ‎(A穷:形作动,走到……的尽头。 茗:名词作动词,煮茶喝。)‎ ‎(B异:形意动用法,以.....为异。 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 ‎(C前:名作状语,向前 蹇:这里指驴,名词作动词,骑驴)‎ ‎20、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整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的景物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互相通达,各家各户鸡鸣犬吠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21、D(桃花源记不是游记)‎ ‎2014四川省资阳市(三)王冕僧寺夜读(9分)‎ 王冕者,诸暨①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②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③。父怒,挞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⑥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⑦。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⑨。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⑩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诸暨(jì):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通“垄”,田埂。③蹊田:践踏田地。④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⑤执策:“策”通“册”,拿着书。⑥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⑦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狞:凶恶。⑧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⑨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⑩被:通“披”,穿。‎ ‎20.(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牧牛陇上 ( ) (2)亡其牛 ( )‎ ‎(3)或牵牛来责蹊田 ( ) (4)门人事冕如事性 ( )‎ ‎21.(3分)选文第一段写了王冕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 ‎ ‎22.(4分)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译文: ‎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译文: ‎ ‎(三)(9分)‎ ‎20.(1)放牧 (2)自己(他)的 (3)责怪 (4)对待。(每空0.5分,共2分)‎ ‎21.①在陇上放牛,溜进学舍听读书。佛像腿上,伴长明灯夜读。②表现了他渴望读书、刻苦读书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前一问每点1分,共3分)‎ ‎22.(1)夜晚,(王冕)偷偷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映照在佛像前的长明灯下诵读,(书声)琅琅地读到天亮。(“潜”“策”各0.5分,句意1分,共2分)‎ ‎(2)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这件事,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将他)收为学生,(他)于是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异”“遂”各0.5分,句意1分,共2分)‎ ‎15年文言文阅读 ‎【四川省成都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12分)‎ 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①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②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③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晻: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③翛(xiāo)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病:担心,忧虑 ‎ B.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行:实行,推行 C.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咐 ‎ D.于此亦可以反诸身 反:反对,违背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⑴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 译文: ‎ ‎⑵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 译文: ‎ ‎5.作者借为曲江楼作记,抚今追昔,抒写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请概括作答。(4分)‎ 答: ‎ ‎【答案】3.D,反:类推,反顾(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判断文言实词,除了需要日常积累之外,还需要结合文章前后文来判定。本题答案选择D项。此句翻译为:在这也可以反顾自身。‎ ‎4.⑴我看了敬夫来信,得知此楼的佳处。(3分)‎ ‎【解析】这道题重点考查的学生翻译能力,并不是很难的翻译题。句式比较简单,学生容易忽略上下文,将“书”错译。“书”从上下文可以知道是“书信”的意思。另外,句中还有两个“之”字的含义是相同的,都是结构助词“的”。“胜”在此处是“佳处”的含义。“予”是“我”的意思。这些实词和虚词都是较为常见的。‎ ‎⑵无法像范公写《岳阳楼记》那样,描写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变化。(3分)‎ ‎【解析】这道题相较于上一道题有些难度。这句话是倒装句的一种——定语后置句。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后面的内容提前到前面来翻译。这是这道题重要的得分点。“无以”固定用法,翻译为“没有……可以用来”。‎ ‎5.⑴朱熹读了张敬夫来信,得知登临曲江楼能够看到许多佳景,于是渴望与敬夫同游,在楼上纵览江山,饮酒咏诗。‎ ‎⑵朱熹因为张敬夫提到了张九龄的经历,想到了读过他书的人都会对是非曲直有所感悟,想到只要登上此楼的人,都能够从登临眺望中得到感悟、收获。(两点,1点2分)‎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和概括能力。答案都出现在本文第二段。即使不能快速读懂全文,也可以根据上下文意来推敲出来。另外,本题共4分,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确定为答案应该是两点。‎ ‎【参考译文】广汉人张敬夫任江陵知府的第二年,五谷丰登,百姓安乐,衙门清闲。只是常常为学校门外挡着高墙,不能排除滞塞之物、迎纳清旷之气,而感到不快。于是在它的南面,开门筑路,直达白河,并在上面加筑一座楼台。一天敬夫和客人前往楼台登览,只见浩瀚的江水、相连的湖泊,迂回曲折,旷远深满,江水奔流。西陵峡的群山,烟岚迷蒙,云气昏晦,在苍茫的水天之外,隐约显现。于是敬夫环顾四周,慨叹道:“这不就是曲江公所说的江陵郡城南楼吗?过去张公离开宰相之位,被贬官到这里,在平时闲暇的日子里,登高吟诗,总是飘飘然有超脱尘世的念头。至于他感伤时事,他的心未曾一天不在朝廷,焦急迫切,唯恐他的主张最终不能实现。唉,真可悲啊!”于是在匾上题写“曲江之楼”四字,并来信嘱咐我为曲江楼作记。‎ 我看了敬夫来信,得知此楼的佳处。真想和敬夫一起在上面游览,眺望江山,观看地形,考察它们所以如此的原因,然后相互劝酒,吟咏张公的诗篇,遥想千年以前的他的风采,差不多才能满足平素的心愿。张公距今已很久了,而读他书的人,无不有感于他的境遇,合上书本,深深地叹息。这是因为辨别是非邪正,天理本应如此,故人们不能无动于衷。登上这楼的人,在这也可以反顾自身,而有所感悟了。‎ 对于此楼,我既然未能前往观赏,无法像范公写《岳阳楼记》那样,描写群山众流、风光景物、朝朝暮暮、一年四季的变化,唯有逐一陈述敬夫的原话,并附上自己的感慨,以供后世君子观看。‎ ‎【四川省乐山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魏文侯轶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选自《资治通鉴》)‎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命驾将适野 (前往)‎ B.知文侯以讲于己也 (知道,明白) ‎ C.乃往,身自罢之 (罢免) ‎ D.文侯怒,任座趋出 (快走) ‎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韩借师于魏以伐赵魏 由是始大于三晋 B.克之,以封其子击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文侯应之亦然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 ‎9.翻译下列句子。(6分,每小题3分)‎ ‎①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上文《魏文侯轶事》)‎ ‎ ‎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 ‎ ‎【答案】‎ ‎6.C(3分);7.C(3分);8.D(3分);‎ ‎9.①刚才(先前)任座的言辞正直(直率),我因此才知道这一点(我因此才知道)。(关键词:向、直、是以,语句不通酌情扣分)‎ ‎②皇宫中和朝廷里,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扬善惩恶),标准不应该不同(标准不应该有差异)。(关键词:俱、臧否、宜,语句不通酌情扣分)(6分,每题3分)‎ ‎【参考译文】魏文侯(魏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外交政策,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后,封给儿子魏击。文侯问群臣:“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你是仁德的国君。”只有任座说:“国君攻克中山,不将它封给弟弟,却分给儿子,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文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文侯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得以知道。”文侯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 ‎【四川省眉山市】七、课外文言文阅读(6分)‎ 孔子出行,闻有哭声甚悲。子曰:“驱①之驱之,前有贤者。”至,则皋鱼②也。被褐拥镰,哭于路旁。孔子辟车③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吾少而好学,周游天下,以殁④吾亲,失之一也。高尚⑤吾志,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中绝之,失之三矣。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⑥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⑦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识之,足以诫矣!”于是门人辞归养亲者十有三人。 ‎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驱:快步走。②皋(gāo)鱼:人名,春秋时期人。③辟车:下车。④殁:死亡⑤高尚:清高。⑥年:岁月。⑦辞:离世。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 ‎ ‎22.从“周游天下,以殁吾亲”和“门人辞归养亲”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2分) ‎ ‎ ‎ ‎ ‎ ‎【答案】21.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采分点:两个“而”:却,1分;子:儿女,1分;前后文从字顺,各1分,共4分。)‎ ‎22.我们要好好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及时行孝,不留人生遗憾。(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得十分悲伤。孔子说:“快赶车,快赶车,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你又没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为了学习,周游诸侯国,双亲已死了,这是过失之一。我的志向崇高,不去侍奉庸君,到头来事业无成。这是过失之二。和朋友交情深厚却因为小事断绝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子女想好好赡养父母可父母却不在了!过去而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而再也见不到的是亲人。请允许我从此离别人世(去陪伴逝去的亲人)吧。” 于是,站着不动,枯槁至死。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徒有十三人。)‎ ‎【四川省攀枝花市】二、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5-6小题。(共6分)‎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如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注释】刑:通“形”。指形成或事实。嘿:同“默”。禽:同“擒”,拘捕,捕捉。‎ ‎5.选出与本文“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一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3分)‎ A.鞅少好刑名之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C.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D.汝可疾去矣,且见禽——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7.解译下列文言句子。(9分,每句3分)‎ ‎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都耳。(《记承天寺夜游》)‎ ‎ ‎ ‎⑵非独贤者有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 ‎ ‎ ‎⑶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 ‎ ‎【答案】5.A(3分);‎ ‎6.B(3分);‎ ‎7.⑴哪一夜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人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⑵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情感,每个人都有,只是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罢了。⑶冀州的南面,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山峰阻隔了。(每题3分)‎ ‎【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惠王离开后,对随侍人员说:“公叔座的病很严重,真叫人伤心啊,他想要我把国政全部交给公孙鞅掌管,难道不是糊涂了吗?”‎ ‎【四川省资阳市】(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1-23题。(10分)‎ 推敲 ‎《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韩立马良久 ( ) ②岛初赴举京师( )‎ ‎③遂于驴上吟哦( ) ④遂并辔而归 ( )‎ ‎2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 ‎ ‎ ‎ ‎23.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分)‎ ‎ ‎ ‎ ‎ ‎【答案】21.①很 ②参加科举考试 ③在 ④连词,表修饰(每个0.5分)(2分)‎ ‎22.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锤炼这两个字,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炼”“遂”“吟哦”“引”各1分,大意1分)(5分)‎ ‎23.示例:①对待写作必须具有严谨的精神 ②文章不厌百回改 ③需要向他人学习借鉴(每点1分,意对即可)(3分)‎ ‎【参考译文】《刘公嘉话》记载: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2016年四川省 ‎【2016·四川省成都卷】 ‎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 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 B.造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以为号焉 不以物喜 B.亲旧知其如此 其真无马邪 C.既醉而退 学而不思则罔 D.无怀氏之民欤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5.【答案】A6.【答案】D7.【答案】B8.【答案】D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竹本固 固:牢固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求:探求 C.不终日而毕 毕:完成 D.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给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译文: ‎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译文: ‎ ‎5.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 答: ‎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3.【答案】B4.【答案】(1)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2)贤才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赏识和任用贤才的人来加以区别。5.【答案】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干的,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现贤才的才干,从而培养、重用他。解释了作者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 ‎【译文】‎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贞元十九年的春天,我在吏部以拔萃及第,被任命为校书郎。最初在长安求借住处,得到常乐里已故关相国私宅的东亭,在那里住了下来。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枝叶凋敞,毫无生气。向关家的旧人询问是什么缘故,对方答道:“这些竹子是关相国亲手栽种的。自从相国死后,别人借住在这里,从那时起,做筐篓的人来砍,做扫帚的人也来砍,砍伐剩下的竹子,长的已不到八尺,数量也不到百竿了。还有平常的草木混杂生在竹丛中,长得繁盛茂密,简直都没有竹子的苗了。”‎ 我感到很惋惜,这些竹子,是由年迈德崇的关相国亲手种植,现在竟被庸俗之人看得如此卑贱。但即使被砍削、废弃到这种程度,其秉性却仍然不变。于是我把那些繁盛茂密的草木铲掉,给竹子施加肥料,又在下面疏通、培修土层,没用一天就干完了。从此以后,这些竹子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随风依依,生机盎然,好象在感激着我的知遇之情。‎ 叹啊!竹子,不过是一种植物,与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由于它与贤人相似,人们就爱惜它,培植它,何况对于真正的贤人呢?然而,竹子与其它草木的关系,也就象贤人与一般人的关系一样。唉!竹子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其它草木区别开来,要靠人来加以区别,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使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因此,写了这篇《养竹记》,书写在东亭的壁上,是为了留给以后居住这所房子的人,也是为了使现在使用贤人的人知晓罢了。‎ ‎【2016·四川省自贡卷】 ‎ ‎【2016·四川省攀枝花卷】 ‎ ‎【2016·四川省泸州卷】 ‎ ‎【2016·四川省德阳卷】 ‎ ‎【2016·四川省绵阳卷】 ‎ ‎【2016·四川省广元卷】 ‎ ‎【2016·四川省遂宁卷】 ‎ ‎【2016·四川省内江卷】 ‎ ‎【2016·四川省乐山卷】 ‎ ‎【2016·四川省南充卷】 ‎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2 -25题。(12分)‎ ‎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乙】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ò死)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ù)然如抱深忧。‎ ‎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zhě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ài欺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pǐ)砞mò(捶胸顿足)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 (纪昀《阋微草堂笔记》)‎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 ①湮于沙上( ) ②不亦颠乎( )‎ ‎ ③虽危症亦立愈( ) ④终不反顾( )‎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求之下流,固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B.转赠以金 扶苏以数谏故 ‎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归途于窝集遇三盗 ‎ D.以箧负归 负势竞上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 (l)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译文: ‎ ‎(2)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白命豪杰,顾及不能耶?‎ 译文: ‎ ‎25.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 【甲】文的启示:____‎ ‎ 【乙】文的启示:____‎ ‎22. (1)埋没 (2)通“癫” 疯狂 (3)即使 (4)回头看(共 4 分,每空 1 分) ‎ ‎23. C(2 分) ‎ ‎24. (1)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2 分,意近即可) ‎ ‎(2)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 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 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 (2 分,意近即可) ‎ ‎25. 【甲】文的启示:“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来”或“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或“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1 分,意近即可) ‎ ‎【乙】文的启示:“做人要尽孝道”或“有志者事竟成”或“做好事与尽孝道都能够感染影响别人”等等。 (1 分,意近即可)‎ ‎【参考译文】:我十一二岁时,听从叔灿若公说:老家有个姓齐的人,因犯了罪,被罚往黑龙江戍守边关,已经死在那里几年了。 他的儿子长大后,想把父亲的遗骨迁回老家,可家境贫寒,不能 如愿,为此,他终日忧愁不已。 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几升豆子,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他把豆子研成细末,用水抟成丸,外面挂了一层赭石色,看上去像是药丸。 然后,他带着假药丸,谎称卖药的奔赴黑龙江,一路上,就靠骗几文钱糊口。 可也怪了,沿途凡吃了他的药的,即使是重病也会立即痊愈。 于是人们争相转告,使他的药卖出了好价,终于,他靠着卖药的钱到达了戍地,找到了父亲的遗骨,用一个匣子装好,然后背着匣子踏上归程。 归途中,他在丛林里碰上了三个强盗,慌忙之中,丢弃了钱财,只背着骨匣奔跑。 强盗以为匣子里装有宝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 等打开匣子见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哭着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强盗听后,深受感动,不仅退回他的财物,还赠了他一些银钱。 他急忙拜谢。 忽然,一个强盗顿足大哭道:“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 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 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肃去收父亲的遗骨了。”说完,他挥了挥手,奔西方而去。 他的同伙呼喊他,请他回家与妻子告别,他连头也没回,这是被齐某之子的行为深深感动了。 ‎ ‎【2016·四川省宜宾卷】 ‎ ‎【2016·四川省广安卷】 ‎ ‎【2016·四川省达州卷】 ‎ ‎【2016·四川省眉山卷】 ‎ ‎【2016·四川省雅安卷】 ‎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完成22-24 题。( 7 分)‎ 十年春,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何以战? ” 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 对曰: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22.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2 分)‎ A.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C.问:“何以战?”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一鼓作气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3. 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乃入见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B.可以一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 分)‎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译文: ‎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选段, 完成25-26 题。( 6 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 家贫无依。少有大志, 每以天下为己任, 发愤苦读, 或夜昏怠, 辄以水沃面;食不给,粥而读。既仕, 每慷慨论天下事, 奋不顾身。乃至谗受贬, 由参知政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 食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 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25.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 分)‎ 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译文: ‎ ‎26.(1)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2)有什么依据? 请结合原文材料用自己的话简答。( 3 分)‎ 答: ‎ ‎22. ( 2 分) A ( 谋划) 解析: B. 长远的/ 传得远, 远播; C. 询问/请教; D. 振作/ 做、干 ‎23. ( 2 分) B ( 介词, 凭借) 解析: A. 于是、就/ 竟然; C. 在/ 对; D表承接或修饰/表并列 ‎24. ( 3 分) 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 ( 1分) 我不敢独自享用, ( 1分)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分)‎ ‎25. ( 3 分) 遭受( 受到) 谗言诽谤( 1 分) 而被( 皇帝) 贬官, ( 1 分) 由参知政事降职( 远调) 作邓州太守。( 1 分)‎ ‎26. ( 3 分) ( 1) 胸有大志, 或关心( 热爱) 国家( 1 分)( 2) ①年轻时,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每以天下为己任) ( 1 分)②做官后, 常常慷慨激昂地讨论天下事, 不顾自身利益。( 1 分)③常自我鼓励, 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以此话鼓励自己) ( 1 分) ( 以上3 点, 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 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愤苦读, 有时晚上困了, 就用水冲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 就喝粥坚持苦读。做官以后, 常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 奋不顾身。以至于遭受谗言诽谤而被贬官, 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 吃饭只有一样肉食, 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吟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 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2016·四川省巴中卷】‎ ‎【2016·四川省资阳卷】 ‎ ‎【2016·四川省阿坝州卷】‎ ‎【2016·四川省甘孜州卷】 ‎ ‎【2016·四川省凉山州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