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8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1 空气 课时 1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玻璃仪器的洗涤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2 新课讲解 3 课堂小结 4 当堂小练 5 布置作业 6 学习目标 返回 1. 了解人类对空气认知的化学史。 2.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与方法。 3. 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4. 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新课导入 唐朝诗人李峤写过一首小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种自然现象 —— 风,风是无形的,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返回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新课讲解 1. 空气成分的发现 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做的实验。 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 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发现的? 新课讲解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 1 )拉瓦锡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 12 天,发现有一部分 银白色的液态汞 变成了 红色粉末 ,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 1/5 。 曲颈瓶 玻璃钟罩 汞槽 新课讲解 ( 2 )拉瓦锡研究了剩余 4/5 体积的空气,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认为这部分气体全部都是 氮气 。 ( 3 )拉瓦锡又把汞表面所收集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一个较小的容器内加热,得到汞和 氧气 ,而且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余 4/5 体积的空气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 性质完全一样 。 空气是由 氮气 和 氧气 组成的,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 新课讲解 思 考 1 . 拉瓦锡利用汞 + 氧气 氧化汞的反应来进行实验,为什么选择汞? 2. 实验现象是什么?拉瓦锡得出了什么实验结论? 加热 反应容易发生,现象明显;汞是液体,所占空间小;生成的氧化汞是固体,所占空间小;氧化汞加热又可以分解 …… 一部分银白色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新课讲解 2. 实验室测定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 1 ) 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 2 )等到燃烧停止,冷却到室温后,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五氧化二磷 点燃 红磷 + 氧气 P O 2 P 2 O 5 新课讲解 思 考 1. 水为什么能够进入集气瓶中 ? 红磷在封闭的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容器内 压强减小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容器。 新课讲解 思 考 2. 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 1/5 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 集气瓶中水上升至约1/5后,不再上升说明剩余的气体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不溶于水。 新课讲解 归 纳 1. 进入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的原因 (1)红磷熄灭后未冷却到室温 ,就打开弹簧夹 ; (2)装置漏气; (3)红磷的量不足; (4)有部分水留在导管中未进入集气瓶 ; (5)燃烧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小,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新课讲解 归 纳 2. 进入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的原因 (1)点燃红磷后,插入集气瓶的速度太慢,导致部分气体从集气瓶口膨胀逸出。 (2)弹簧夹未夹紧,红磷燃烧放热,导致部分空气从导管口膨胀逸出。 新课讲解 3. 空气的组成 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速记口诀 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 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化碳和杂气; 以上都是体积数,莫与质量混一起。 上述比例是体积分数 不是质量分数 。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1 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 O 2 的含量的是( ) A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B .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 1 处 D .水槽中液面下降 例 C 解析: 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 1 处,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能证明空气中 O 2 的含量。 新课讲解 2 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其中 R 指的是 (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例 B 解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 78% ,其次是氧气,氧气约占 21% ,所以通过图示可知 R 指的是氧气。 1. 混合物 : 由 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其中各成分各自保持着 原来的性质 。如:空气,海水等。 2. 纯净物 : 由 一种物质 组成的物质,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氧气( O 2 )、 氮气 ( N 2 ) 、二氧化碳 ( CO 2 )等。 新课讲解 二、纯净物与混合物 1.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氮气、二氧化碳可分别表示为N 2 、CO 2 等; 2.混合物中各物质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等都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新课讲解 归 纳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比较 纯净物 混合物 组成 只有一种成分 由几种纯净物组成 组成性质 固定 不固定 表示方法 有化学符号 无固定符号 举例 氧气 (O 2 ) 五氧化二磷 (P 2 0 5 ) 空气 , 海水 联系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化学概念之间具有并列、包含、交叉等关系,如图所示概念 M 和 N 之间是包含关系。下表选项中,所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 例 C 解析: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并列关系;稀有气体和氖气是包含关系。 选项 A B C D M 化学性质 空气 稀有气体 混合物 N 物理性质 氢气 氖气 纯净物 新课讲解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 氧气 过去,人们曾把氧气称为“ 养气 ”,那氧气通常有哪些用途呢? ( 1 )供给 呼吸,医疗、潜水等; ( 2 )支持燃烧,气焊、炼钢等。 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 液氧燃料产生能量 新课讲解 2. 氮气 的性质和用途 ( 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 ( 2 )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3 )用途:用作保护气;做低温剂;制硝酸、化肥的重要原料。 给食品包装袋充气 、 保护气 冷冻剂 制氮肥 、 化工原料 新课讲解 3. 稀有气体 (1)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3)用途:保护气、电光源激光技术、低温麻醉。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下列空气成分中,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且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例 D 解析: 空气中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的是氮气和稀有气体,能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是稀有气体。 四、保护空气 新课讲解 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 少 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仍能保持空气的洁净。如果进入空气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仍能保持空气的洁净。如果进入空气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新课讲解 1. 空气污染的原因 工厂排放的 烟尘废气 ;汽车、飞机、轮船排放的 废气 ;居民炉灶排放的 烟尘废气 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是空气的主要污染源。 新课讲解 2. 空气污染的危害 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造成 温室效应 、 臭氧层被破坏 、形成 酸雨 (世界三大环境问题)等。 新课讲解 3. 空气污染的防治 防治措施:加强大气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 空气质量日报 ( 1 )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包括 空气污染指数 、 首要污染物 、 空气质量级别 、 空气质量状况 等。 ( 2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二氧化硫 、 一氧化碳 、 二氧化氮 、 可吸入颗粒物 和 臭氧 等。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以下不列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项目是( ) A. 氮气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PM2.5 例 A 解析: 氮气是空气的 主要成分 ,不列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项目。 返回 课堂小结 返回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纯净物和混合物 氧气的用途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空气的组成 空 气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污染物 空气的成分 影响 防治措施 1 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 A . N 2 B . O 2 C . H 2 O D . CO 2 2. 下列关于氮气用途 的 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B. 食品包装中充入防腐 C. 灯泡中充氮气 延长寿命 D. 氮气支持燃烧 D 当堂小练 D B 3. 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 空气是混合物 C. 氧气具有可燃性 D.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4. 燃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 温室效应 B . 白色污染 C. 酸雨 D . 臭氧层 破坏 D 当堂小练 C C 5. 用 如 图所示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 A. 装置漏气 B. 药匙中放入的红磷量不足 C.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 D. 红磷燃烧结束后,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D 当堂小练 C 6.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D 当堂小练 D 7 . “绿色化学” 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物收割后留下的桔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 就地焚烧 B. 发酵后作农家肥 C. 加工成精饲料 D. 制造沼气 D 当堂小练 A 8.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D 当堂小练 D 返回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2 氧气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2 新课讲解 3 课堂小结 4 当堂小练 5 布置作业 6 学习目标 返回 1. 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2. 掌握氧气和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 3. 掌握氧化反应的概念。 4. 掌握化合反应的判断。 新课导入 返回 有一种物质为人间的美景默默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你知道它是谁吗? 假入你去潜水,哪一种物品是必须准备的?为什么? 氧气 人类的呼吸 潜水 鱼的呼吸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新课讲解 1. 氧气的物理性质 ( 1 )无色、无味的气体; ( 2 )密度比空气大; ( 3 ) 不易 溶于水; ( 4 ) 三态转化: 101kPa 下。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 B. 液态氧是无色液体 C. 氧气易溶于水 D.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例 D 实验 1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新课讲解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 说明 】 这一实验可以用来检验氧气的 存在 : 将 带有火星 的木条伸入 集气瓶内 , 如果木条 复燃,则证明瓶内装的是氧气。 点击画面 播放动画 新课讲解 实验 2 : 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观察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然后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再观察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比较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 新课讲解 实验内容 现象 硫在空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淡蓝色火焰 ; 放热 ; 有刺激性气味 蓝紫色火焰、火焰更明亮 ; 放热 ; 有刺激性气味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新课讲解 实验 3 : 把两根光亮的细铁丝分别 盘 成螺旋状。取一根在酒精灯上烧至 红 热,观察现象;另取一根,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观察现象。 点击画面 播放动画 新课讲解 【实验现象】 ( 1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2 )放出大量热; ( 3 )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结论】 铁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新课讲解 思 考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比,现象是否一样?这说明了什么?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 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 C.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D.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B 解析: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新课讲解 三、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点燃 点燃 上述几个变化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新课讲解 1.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 种物质的反应。 2.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3.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 反应叫缓慢氧化。 A + B … AB 注意: 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钢铁制品的生锈等。 新课讲解 归 纳 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 A.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B. 氧化钙+水 氢氧化钙 C.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D. 氧化汞 汞+氧气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A 点燃 点燃 返回 课堂小结 返回 物理性质 氧气的性质 化学性质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1.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极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 C.在-183℃时变成无色液体 D.在-218℃ 时变成白色固体 D 当堂小练 B B 2 .下列物质在纯氧中燃烧会出现火星四射,并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 A .木炭 B.铁丝 C.硫磺 D.蜡烛 3.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且不混入其他气体,在其中燃烧的可燃物可以是 ( ) A.硫粉 B.木炭 C.铁丝 D. 红磷 4 .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纯氧中燃烧没有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B.铁丝在纯氧中不能燃烧,在空气中能燃烧 C.石蜡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在空气中也能复燃 D 当堂小练 D C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属于 氧化反应 B.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就是 氧化反应 C. 铁 在 氧气 中燃烧 是剧烈氧化 , 铁生锈也是剧烈氧化 D. 氧化反应未必是化合反应,而化合反应必定是氧化反应 D 当堂小练 A 6. 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氧化汞 汞+氧气 B . 石灰石+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C. 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D.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D 当堂小练 D 加热 点燃 点燃 返回 第二单 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 题 3 制取氧气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2 新课讲解 3 课堂小结 4 当堂小练 5 布置作业 6 学习目标 1. 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反应原理。 2. 理解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 能分辨分解反应。 4.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返回 新课导入 潜水员在潜水时总是在身后背着一个氧气瓶。你知道氧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吗?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有很多重要的用途。那么,在工业上怎样制得氧气呢?在实验室中我们又如何制得氧气呢?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新课讲解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 ( 1 )分解过氧化氢(H 2 O 2 )溶液 ( 2 )加热氯酸钾(KClO 3 )和二氧化锰(MnO 2 )的混合物 ( 3 )加热高锰酸钾(KMnO 4 ) 新课讲解 1. 高锰酸钾制氧气 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 1 )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 2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新课讲解 【实验原理】 【实验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 【实验装置】 ( 1 )制取装置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加热 集气瓶 玻璃片 向上排空气法( 较干燥) 导管 ( 2 )收集装置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导管 水槽 集气瓶 排水法 (较纯) 氧气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也可用排水法收集 新课讲解 【实验步骤】 ( 1 )连接装置,检 查 装置气密性;( 2 ) 装 药品;( 3 )固 定 装置;( 4 ) 点 燃酒精灯加热;( 5 ) 收 集气体;( 6 )把导管 移 出水面;( 7 ) 熄 灭酒精灯。 谐音记为 “茶、庄、定、点、收、利、息”。 【实验现象】 导管口有气泡不断冒出,将导管放入到集气瓶中,集气瓶中的水减少,气体不断增多,直至充满整个集气瓶。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思 考 1.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 铁夹要夹在离试管口约 1/3 处。 4 .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 。 防止水蒸气在管口冷凝成的水滴倒流,使试管炸裂。 重心平衡,便于加热,防止加热时把铁夹的棉垫烧坏。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集气瓶里的水变成紫红色。 新课讲解 1. 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立即复燃,则证明集气瓶已充满氧气。 2. 检验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里,木条立即复燃,则证明集气瓶里的气体是氧气。 归 纳 氧气的验满和检验的方法 新课讲解 2.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探究实验 】 ( 1 )在试管中加入 5mL 5 % 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因为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少。 点击画面 播放动画 新课讲解 ( 2 ) 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新课讲解 ( 3 )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待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再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反应表达式: 过氧化氢 水+氧气 二氧化锰 新课讲解 【 实验结论 】 过氧化氢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 催化剂 ,催化剂是一个反应条件。 新课讲解 3.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 实验步骤 】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后放入小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 【 实验原理 】 【 实验装置 】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 加热 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C. 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 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移出导管 A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解析: 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待导管口有均匀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 新课讲解 (二 )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 改变 其他物质的 化学反应速率 ,而 本身的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 没有发生变化 的物质叫 催化剂 (又叫 触媒 )。 一变: 二 不变 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在 化学反应的前后不变 本身的质量 化学性质 催化 剂 二、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新课讲解 【 注意 】 ① 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并不是唯一的 。 ②没有催化剂并不是意味着不能进行反应 , 只是反应速率不同。 ③ 催化剂不能增多或减少生成物的总质量。 新课讲解 三、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 温馨提示: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特点可以表示如下: 化合反应: A+B AB 分解反应; AB A+B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B. 镁+稀盐酸 氯化镁+氢气 C. 过氧化氢 水+氧气 D.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二氧化锰 点燃 C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低温加压 空气 液态空气 氮气先蒸发 液态氧气 蒸发 新课讲解 四、氧气的工业制法 1. 原理:利用 液氧(沸点高) 和 液氮(沸点低) 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 2. 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过程,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发生的是 物理变化 。 低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工业上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 (1)从步骤②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 (填“高”或“低 ” 。 ( 2 )工业上采用该方法制氧气,这一变化属于 变化。 物理 返回 课堂小结 返回 分解过氧化氢 概念 特点: “ 一变多 ” 加热分解氯酸钾 实验室制法 制取氧气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分解反应 工业制法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1. 某同学设计了 4 种制氧气的方案: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②使高锰酸钾受热;③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共热;④使二氧化锰受热 . 判断这四种方法( ) A. 全正确 B. 全不正确 C.①②③ 正确 D. 只有①②正确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质量分数是( ) A. 由大到小 B. 由小到大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D 当堂小练 C B 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 D. 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 D 当堂小练 C 4. 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 A. 通电使水分解:水 氢气 + 氧气 B. 加热高锰酸钾分解 :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C. 加热氯酸钾分解: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D. 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加热 二氧化锰 加热 二氧化锰 通电 D 当堂小练 D 当堂小练 5.15% 的 H 2 O 2 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 O 2 。 实验室欲利用 15% 的 H 2 O 2 溶液制取 O 2 ,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 D A B C D D 当堂小练 6. 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时 O 2 ,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O 2 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 O 2 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 O 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返回 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