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孙权劝学(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 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 (3)蒙乃始就学__________________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推托 只,只是 从事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 传授的学官)吗? 与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 文章通过讲述孙权劝告吕蒙读书的故事,告诉我 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同时揭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B. 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为我们留下了很多耐人寻 味的成语,如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士别三日等。 C. “蒙乃始就学”从正面表现了孙权的“善劝”; 从鲁肃与吕蒙“结友”,可见鲁肃的爱才之心,亦是 从侧面体现了吕蒙的变化之大。 D.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 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 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A (二)木兰诗(10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 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 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 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 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 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 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 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 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 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 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 我是雄雌?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问女何所忆____________ (2)愿为市鞍马____________ (3)安能辨我是雄雌____________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思念 买 怎么 (我)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 塞山岭。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的牺牲了,有 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 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 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和厌倦织布,不禁令人奇 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 “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 既已年老,家中又无男丁,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B. 这首叙事诗,有集中完整的故事情节,在叙事上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细。对出征 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 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 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A C. 用词精当。如木兰辞官还乡,同亲人合家欢聚一 节,文中用一系列动词: “开”“坐”“脱”“著”“理”“帖”,含蓄地展 示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 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 出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性格。 D. 文章第7自然段以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 难辨雄雌的隐喻,巧妙解答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 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三)卖油翁(10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 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 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 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 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 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 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 之。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______ (2)但微颔之____________ (3)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睨之久而不去。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放下 只 怎么 (卖油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四)陋室铭(10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名,有名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大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 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 身。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 本文开头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 旨;中间四句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等方 面表现陋室主人情趣之高雅;最后连举三位古人来证 明“陋室”不陋。 B. 文章结尾作者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历史上两 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 的原因是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自在。 C. 本文通过类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 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D.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人物交往的角度, 衬托出陋室主人的才学之高、品德之美。 B (五)爱莲说(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 (2)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多 艳丽 少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 旁生枝茎。 (莲的)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水 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却不可靠近赏 玩它。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 本文的作者是周敦颐,“说”是一种文体。 B. 本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 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行的坚守。 C. 文章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 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D (六)河中石兽(10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 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 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 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 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 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 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 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 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 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____________ (2)二石兽并沉焉____________ (3)阅十余岁____________ 靠近 一起 经过,经历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 据理臆断欤?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 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冲走呢?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 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 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 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 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 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比如 第1自然段先写石兽落水,再写十余年后寺僧准备打 捞,从山门倒塌的位置找起,结果却一无所获。接着, 寺僧又根据水流的情况做了推测,“以为顺流下矣”, 结果“寻十余里”,还是“无迹”。 C C. 寺僧和老河兵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讲学家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 此能提出正确的看法。 D. 文章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的波澜,平而不板。 作者先写打捞石兽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说法令“众服 为确论”——岂止众人,连读者也几乎以为这就是定 论了,谁知作者又引出了老河兵的“又笑曰”,谜底 这才揭晓!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9分) (太宗)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 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 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 一镜矣!征亡后,朕遣人至宅,就其书函得表一纸, 始立表草字皆难识唯前有数行稍可分辨,云:‘天下 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公 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 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可以兴矣。’其遗表如此,然 在朕思之,恐不免斯事。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 而必谏也。”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有删改)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以防己过/及鲁肃过寻阳 B. 遂亡一镜矣/身亡所寄 C. 就其书函得表一纸/孤常读书 D. 任善人则国安/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始 立 表 草 字 皆 难 识 唯 前 有 数 行 稍 可 分 辨。 D / / / 3. 请概括魏征在遗表中谈了哪几个方面的治国之道。 (3分) 谈了三个方面的治国之道:①正确任用人才的重要 性;②全面了解臣子的必要性;③去邪任贤的坚定 性。 (二)(9分)   金国治盗甚严每捕获论罪外皆七倍责偿。唯正月 十六日则纵偷一日以为戏。妻女、宝货、车马为人所 窃,皆不加刑。是日,人皆严备,遇偷至,则笑遣之。 既无所获,虽畚微物亦携去。妇人至显入人家,伺 主者出接客,则纵其婢妾盗饮器。他日知其主名,或 偷者自言,大则具茶食以赎,谓羊、酒、肴馔之类。 次则携壶,小亦打袴取之。 (节选自《松漠纪闻》,有删改)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车马为人所窃/为所欲为 B. 则笑遣之/调兵遣将 C. 妇人至显入人家/过中不至 D. 或偷者自言/多言或中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金 国 治 盗 甚 严 每 捕 获 论 罪 外 皆 七 倍 责 偿。 C / / / 3. 根据文段内容,谈谈金国的治国方法好在哪里。 (3分) 金国的治国之道好在恩威并施。“论罪外,皆七倍 责偿”,如此从严执法治盗,让盗贼不敢盗。设 “纵偷之日”,虽名偷,实乃乐。为普天同庆添彩, 纯为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 (三)(9分)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 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 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 鬼而越人信禨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 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 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 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孙叔敖疾/深恶痛疾 B. 必无受利地/恐前后受其敌 C. 而子辞/旦辞爷娘去 D. 孙叔敖之知/知人之明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荆 人 畏 鬼 而 越 人 信 禨 可 长 有 者 其 唯 此 也。 / / / B 3. 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 的原因是什么?(3分) 因为“荆人畏鬼,越人信禨”,选择地名不吉利的封 地就不会被楚人和越人惦记、抢夺。 (四)魏文侯与虞人期猎(9分)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命驾将 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 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② 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魏于是乎始强。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一》,有删改) 【注释】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 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当初。会:约定。③罢: 取消。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文侯与虞人期猎/君问归期未有期 B. 是日饮酒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命驾将适野/命不久矣 D. 魏于是乎始强/恃强凌弱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文 侯 曰 吾 与 虞 人 期 猎 虽 乐 岂 可 不 一 会 期 哉! D / / / 3. 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从中可 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分) 魏文侯是在喝酒喝得正高兴,天又下起了大雨的时 候去跟虞人会面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魏文侯是一个 守信用的国君。 (五)郑板桥开仓济民(9分)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 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 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遣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曾任范县令/荡胸生曾云 B. 值岁荒,人相食/箪食壶浆 C. 或阻之/风雨无阻 D. 即发谷与民/振聋发聩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上 有 谴 我 任 之。 C / / / 3. 结合原文说说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①从“以画竹、兰为长”“畅饮咏诗”等可以看出郑 板桥才华横溢;②从“至有忘其为长吏者”可以看出 他平易近人;③从“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可以看出 他廉明勤政;④从“发谷与民”可以看出他体恤百姓、 爱民如子。(任答三点即可) (六)阎罗王录囚(9分)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①。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 神。王讥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 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 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曰: “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 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 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有删改) 【注释】①囚:指去世的人。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一日梦至冥府/至高无上 B. 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铢两悉称 C. 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片言折狱 D. 非负民乎/负荆请罪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但 不 要 钱 即 为 好 官 植 木 偶 于 堂 并 水 不 饮 不 更 胜 公 乎? C / / / 3. 根据上文,作者认为怎样的“官”才称得上是 “好官”。(3分) 要廉洁,更要勤政(或有实干精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