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第 3 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记一记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结构 填一填 古代商业的发展答题术语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艰难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2.两宋时期商业突破传统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商业发展空前繁荣。 3.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是由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经济职能逐渐增 强。 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辨一辨 1.古代“市”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 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 限制。 (3)“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4)“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2.如何正确理解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 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其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 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3.如何理解闭关锁国并非与外界完全隔绝? 闭关政策并非取消一切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朝仍然开放广州一处与外 国通商。 辨析体会 研一研 1.唐代商业的发展 史料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云无踪迹。 ——李白《估客行》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升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王建《夜看扬州市》 概括史料所反映出的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 [提示] 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水路贸易发达;出现 不受时间限制的喧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 2.宋代商业的发展 史料 北宋东京城 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商业革命”的表现。 [提示]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出现专门市场;交换媒介方面“交子”出现;城市娱乐 场所瓦肆出现。 3.唐宋时期的城市变化 史料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东京与唐朝长安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 由图一中有东市、西市到图二中出现不固定的商业区,说明了北宋商业活动突破 了空间的限制;由图二中出现了晓市、夜市,可以看出北宋商业没有时间限制;由图二中的 鱼市可以判断北宋出现了专门市场。 4.明清时期城市的特点 史料 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 勃兴起。 根据史料说明明清城市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练一练 1.[2019·海南省合格考]如图所示,各国货币差别很大,影响经济文化交流。它们最早得以 统一是在(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宋明 答案:A 2.[2019·海南省合格考]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汇总关于宋代经济的文献资料。 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 ) 序号 内容 出处 1 “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 苏轼《东坡全集》卷二四 2 “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3 “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 范成大《吴船录》卷下 A.商品经济繁荣 B.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C.民族交融加强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答案:A 3.[2019·北京市合格考]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下列史实能 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②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③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④诞生了 最早的纸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4.《史记》记载:“(战国)临菑(今临淄)之中七万户……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 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材料最能说明战国 时临淄( ) A.是当时的商业都市 B.市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答案:A 知识点一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下列选项是对如图所示相关货币的解读,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该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该货币的使用仅限在对外贸易方面 C.该货币此后成为我国主要流通货币 D.该货币的出现说明抑商政策已改变 解析:图片是宋代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选 A。 答案:A 2.下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解析:商帮的形成、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都是在明清时期,故 D 正 确。 答案:D 知识点二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3.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 的主要原因是( ) A.“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 解析:“交子”使用是在宋朝,不是唐朝,A 错误;坊市界限严格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不 是城市繁荣的原因,B 错误;商业发展繁荣导致城市的繁荣,导致唐朝出现“扬一益二”现象, 故选 C;“商帮”活动频繁是在明清时期,D 错误。 答案:C 4.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 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这反 映出( ) 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 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 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北宋时家庭手工业技术异常发达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市的变迁。北宋都城开封多家店铺门前挂着招牌灯饰,说明存在店 铺夜晚营业的现象,故 B 项正确;灯饰起广告作用,但并不能反映出宋代开始出现广告,A 项错误;C、D 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答案:B 知识点三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5.宋代海外贸易活跃,仅进出口货物就达 400 多种,对外贸易港口有 20 余处,在广州、 泉州等地设市舶司,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大批海外商人来华贸易。这说 明宋代( ) A.突破了朝贡贸易体制 B.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C.商业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 D.抛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外贸状况。材料反映了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状况,体现了宋代商品 经济的高度繁荣,B 项正确;本题最易错选 A 项,市舶司是政府设置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 机构,不属于朝贡贸易范畴;材料不能证明商业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C 项错误;重农抑商政 策在当时未被抛弃,D 项违背史实。 答案:B 6.[2019·河南洛阳高一期末]1647 年,清政府规定,准许寓居澳门的法国商人“以其携来 番货与粤商互市”,但是禁入省会,“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结果“每岁通市不绝”。 这一现象表明( ) A.对外贸易管制相对宽松 B.朝贡贸易关系迅速发展 C.清廷对外贸易占据优势 D.海禁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对外贸易。根据材料可知,在这一时期,清政府对外贸易的管制还 是相对宽松的,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和史实我们不难得知,这一时期中法之间只是正常的 商贸关系而非传统的朝贡贸易,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清廷对外贸易占据优势,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并未实行海禁政策,故 D 项错误。 答案:A 综合考查 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7.唐代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 32.7 万贯,而宋代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 20 倍。这说明( ) A.唐代商业发展十分落后 B.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 C.宋代冶炼水平大大提高 D.宋代完全放弃重农抑商 解析:本题考查唐宋商业的发展。铸币量是商业发展的晴雨表,铸币量多是商业发展水 平高的体现,宋代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 20 倍,这说明宋代商业发展高于唐代,故 B 项符合题意;A、C 两项材料没有体现;D 项与题意无关且与史实不符。 答案:B 8.[2019·山西大同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 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 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 20 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 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 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的变化。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设有市师、肆师、质人 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 而众以散”可归纳出答案。第(2)问,将材料二与材料一进行比较,“处处都有商铺、邸店、 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即可 得出“突破了时间与地点的限制”的答案。 答案:(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有官吏管理,交易有时间与地点的限 制。 (2)打破了坊市的界限,突破了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秦律规定: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工商业者,收钱时必须立即把钱投进 “蛎”(一种容器)里,使买者看到其投入,违反法令则要被罚款;别国客商来做生意,如没有 把通行凭证先交给官吏,与之交易者则也要被罚款。这些规定是为了( ) A.打击工商业者 B.限制农民经商 C.协调官商关系 D.规范商业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商业活动的特点。这些规定实质上保护了工商业者,故 A 项错误; 材料是为了规范商业行为而不是限制农民经商,故 B 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从事手工业和为官 府出售产品的工商业者及别国客商交易时的规则,故 C 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秦律的这些规 定目的是规范商业行为,故 D 项正确。 答案:D 2.汉高祖四年(公元前 203 年)规定: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 120 钱,商人及奴隶加倍。这一规定( ) A.体现轻徭薄赋的税收原则 B.有利于促进汉代人口增长 C.不利于商人和商业的发展 D.从政治经济方面打压商业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商人地位。材料叙述汉代的商人及奴隶的人头税“加倍”征收,这 种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C 项符合题意,A 项错误;材料中的规定并不能促进 人口的增长,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从政治方面打压商业,D 项排除。 答案:C 3.[2019·河北石家庄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如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上角与 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此画像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市场交易有专门场所 B.农产品大量商品化 C.专业化市场开始形成 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东汉”,及“北市门”“南市门”的信息可以看出,东汉时 期的市场交易有专门的场所,故 A 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农产品商品化的问题,故 B 项错 误;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时期还未形成专业化的市场,且此结论也不能由材料得出,故 C 项 错误;根据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市”,并未体现城市功能的变化,故 D 项错误。 答案:A 4.自秦代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但从明代起,白银逐渐代替其他货币, 广为流通。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 B.政府放宽对外贸易限制 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白银货币的使用。根据材料,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主要 原因是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C 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发 展缓慢,且只限于部分地区,不具有广泛性,A 项排除;明代限制对外贸易,排除 B 项;D 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答案:C 5.唐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 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广州也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材料现象说明( ) A.南北政治局面的不同 B.城市区域分工日益深化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中国海外贸易有所发展 解析:扬州、益州、广州等南方城市地位的上升,表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 项符合题意。 A 项表述与材料无关;B 项“区域分工”材料无体现;D 项非材料主旨。 答案:C 6.“它(开封)和唐朝的都城长安一样,人口众多。但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 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 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宋代的开封成为纯粹的商业中心 B.宋政府不再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 C.开封城内坊市界限尚未完全打破 D.开封城市发展影响市民社会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城市的发展。开封是北宋的都城,故 A 项错误;宋政府不再直接监 管城市的商业活动,但对不法商业会进行管理,故 B 项错误;坊市制度在宋朝完全被打破, 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 可知开封城市发展影响市民生活,故 D 项正确。 答案:D 7.“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 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 ) A.货币经济开始形成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形成了区域性的大商帮 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材料说明宋代发生的“商业革命”影响了欧亚大陆。 “商业革命”对商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A 项的货币经济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形成;B 项 是宋代的重要经济成就;C 项是明清时期的现象;D 项是明朝才出现的。故选 B 项。 答案:B 8.吴钩在《宋:现代的拂晓时辰》一书中写道,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及诸坊巷, 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清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 饭前”。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商业时空限制被打破 B.政府监管较严格 C.城市兴起并逐渐繁荣 D.金融服务业完备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材料大意为大街小巷,处处是大大小小的店铺,没有 一间屋子空着,每天清晨,街道两旁,店铺全部开门迎客,店铺铺主组织成各种不同的“行” 和“市”,店铺买卖一直热闹到饭前。说明宋代商业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故 A 项正确;宋代 商业环境较为宽松,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城市兴起并逐渐繁荣,故 C 项错误;材料 并未涉及金融服务业,故 D 项错误。 答案:A 9.公元 1023 年,北宋设立了益州交子务,开始正式发行官方交子。交子采取分界发行 的办法,每界到期时,用新发行的交子替换旧发行的交子。每界交子发行以 1 256 340 贯为限。 其直接目的是( ) A.健全金融信用体系 B.确立交子发行规则 C.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D.缓解政府财政困难 解析:本题考查北宋交子的使用。材料中交子的发行没有强调信用保障问题,故 A 项错 误;“分界发行”“新发行……为限”说明在确立交子发行规则,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措施 是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但这不是直接目的,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财政困难问题, 故 D 项错误。 答案:B 10.宋《梦粱录》记载:“(中秋节当天)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 度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主要 反映这一时期( ) A.民间的奢靡风气盛行 B.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 C.私商成为商人主体 D.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城市的发展。材料强调的是中秋节当天民众的生活场景而非 奢靡风气,故 A 项错误;由材料“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天街买卖,直到五鼓,玩 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城市功能的完善,故 B 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而非私商现象,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宋代商业发展打破了 时空限制的坊市制度,故 D 项错误。 答案:B 11.[2019·广东佛山一中期中质检]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它们集客馆、 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 45 所,绝大部分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 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A.北京是经贸中心 B.闭关政策的影响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区域商帮的发展 解析:A 项是地域性会馆建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并非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闭 关政策主要是对外的封闭,故 B 项错误;经济重心的南移早在南宋时已经完成,故 C 项错误; 明清时期商帮盛行,会馆成为其在京的重要办事机构,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2.[2019·北京市海淀区统考]乾隆年间,“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用银三四十 万至四五十万不等;至于广(今广东地区,下同)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少亦不下八九十万两; 此外苏杭……商人贩入广省尚不知凡几”。这表明( ) 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②有的广东商人比福建商人敢于投资 ③苏杭是丝织品的 主要产地 ④对外贸易使广东商人生意兴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题干中“闽省客商赴浙江湖州一带买丝”、“广商买丝银两动至百万”可以看出 苏航是丝织品产地、区域间贸易的兴盛,通过题干中贸易金额的对比可以看出广东商人的资 本雄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广东商人生意兴隆所以正确答案为①②③④,D 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 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二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 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摘编自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 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 每至四鼓罢……” ——摘编自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 大的意义。……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 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此外,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 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 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6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产生的根源。(14 分) 解析:(1)概括材料一即可得出答案。(2)“表现”根据三则材料从货币、市、城市经济的 发展和对外贸易等角度来说明;“根据”要结合商业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关系来分析。 答案:(1)铁钱体重值小,交子作为纸币使用方便;商品经济的发展。(6 分) (2)表现:市全面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纸币的出现与使用;以商业为中心的大城市 出现;海外贸易发达。根源: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14 分) 能力达标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都繁会图》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画卷中街市纵 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 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 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的小船。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一大批商业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 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 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 “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 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明朝南京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9 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主要特点及兴起原因。(11 分) 解析:第(1)问,可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等信息,从商业店 铺、广告宣传、从商人员等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中的“主要特点”可结合材料二中“棉纺 业发达的松江”等信息进行思考,“兴起原因”可依据材料二中“舟楫塞港”等信息进行说 明。 答案:(1)水上商运发达;街市店铺繁华;商品种类丰富;商业广告繁多;商业设施齐全; 从商人员众多;生活设施齐全。(9 分) (2)主要特点:经营专业性强;经济功能加强。兴起原因:交通条件的优越;农耕经济的 发达;商业经济的繁荣;手工业的不断进步;人口数量的增加。(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11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