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7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并在答题纸规定位置贴条形码。 2.本试卷满分100分,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8页。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I卷(共45分) 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是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协调度的指标之一。HD的值越大,表明区域的经济-人口分布越不协调。当HD<0.3表明区域是处于人口 -经济分布协调状态。下图是1953年-2017年中国的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度指数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953 年-2017 年中国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的总体趋势是 ( ) A. 变化平稳 B. 先上升,后波动下降 C. 持续下降 D. 波动上升 2. 2000 年到 2017 年间 ( ) A. 中国区域经济-人口规模协调程度不断下降 B. 全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城镇规模不断缩小 C. 中国区域经济-人口规模的协调性与城镇化发展呈正相关 D. 中国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处在协调状态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可知,中国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从1953年到1960年处于上升状态,并达到最高值,之后一直到2017年呈波动下降趋势,故B正确,ACD错。故选B。 【2题详解】 据图可知,2000年----2017年间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不断下降,说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的经济-人口分布协调程度上升,中国区域经济-人口规模的协调性与城镇化发展呈正相关,故C正确,图中曲线显示的是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不断下降,说明中国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程度上升,故A错,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故B错,据材料可知,当HD<0.3表明区域是处于人口 -经济分布协调状态,而图示显示,HD>0.4,说明中国区域经济-人口分布仍处在不协调状态,故D错。故选C。 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暖空气低气压控制,冷而重的空气就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越滚越快一样,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这种风被称为布拉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结合上图信息推测,在亚得里亚海海域中最有可能出现布拉风的地区是 A. 西北部 B. 东北部 C. 西南部 D. 东南部 4. 一天中,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刻可能是 A. 上午 B. 正午 C. 傍晚 D. 夜间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形成布拉风需要冷空气遇到山脉阻挡,之后沿山坡向海洋一侧急剧下沉,读图,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以及分布可知,亚得里亚海东北部为山地,因此最可能出现布拉风的是该海域的东北部地区,故选B。 【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发生布拉风需要海洋相对为低压,而陆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为高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夜间,陆地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因此布拉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段应是夜间,D正确。正午,在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不易形成布拉风,排除B;上午,陆地逐渐升温,傍晚,陆地逐渐降温,与海洋的气温相差不大,布拉风发生频率较低,排除AC。故选D。 【点睛】该题本质上是考查热力环流的运用等相关知识。陆地由于比热容较小,升温快,降温快,海洋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慢。因此在一天的不同时刻,海洋和陆地近地面的气温会出现差异,从而形成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 罗布泊曾是一个烟波浩渺的湖泊,物产丰富,景色秀美,养育了包括楼兰、小河等文明,是古丝绸之路要冲。现今的罗布泊已经彻底干涸,只剩下广袤无边的干涸湖盆。下图为罗布泊地区遥感影像图,图中“大耳朵”就是曾经的罗布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罗布泊未干涸时( ) A. 西侧湖水含盐量较高 B. 补给水源主要为雨水 C. 西侧有较多河流注入 D. 主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6. 关于图中“大耳朵”的推测,较为合理的是( ) A. 中心浅色部分海拔相对较高 B. 湖岸线不断后退留下痕迹 C. 湖泊干涸是一次快速的过程 D. 水位季节性变化形成沉积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罗布泊湖水的退缩经历了多次反复的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湖滨,但总的趋势是随着来水的减少,湖盆呈同心状收缩,每收缩一次,就形成一道耳轮线。图中右侧可以看到耳轮线。左侧(西侧)部位有遗留河道和河流沉积形成的三角洲。罗布泊未干涸时西侧有较多河流注入,C正确。西侧有较多河流注入,西侧湖水含盐量较低,位于内陆,补给水源主要为冰雪融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大耳朵形状其实就是罗布泊在不同滞水期积聚的湖滨盐壳在太阳光下折射出的不同色彩轮廓。盐壳中以氯化物为主的盐分高度集中并生成了光谱反射性极强的晶体物质,并在卫星照片上呈现出了一道道色调较浅的耳轮线。“大耳朵”的“耳轮”是湖水退缩蒸发的痕迹,实地考察证实:罗布泊分布着明暗相间、相互平行展布的环状构造,在每一环带内还有一些与大环带平行排列的细环状线条,它们共同组成形似人耳状的环带。关于图中“大耳朵”的推测,较为合理的是湖岸线不断后退留下痕迹,B正确。中心浅色部分海拔相对较高和“大耳朵”形成关系不大,A错误。罗布泊湖水的退缩经历了多次反复的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湖滨,但总的趋势是随着来水的减少,湖盆呈同心状收缩,每收缩一次,就形成一道耳轮线,C错误。水位季节性变化不能体现出耳轮线的下降过程,耳轮线的下降过程是年际变化,D错误。故选B。 【点睛】“大耳朵”也像人的耳朵一样,有“耳轮”“耳孔”和“耳垂”。“大耳朵”的“耳轮”是湖水退缩蒸发的痕迹,实地考察证实:罗布泊分布着明暗相间、相互平行展布的环状构造,在每一环带内还有一些与大环带平行排列的细环状线条,它们共同组成形似人耳状的环带,这种明暗相间的环带可分为7条,全部由石盐为主的盐类矿物组成,可以称其为环状盐壳;“耳垂”是喀拉库顺湖注入罗布泊形成的三角洲;“耳孔”则是罗布泊东西湖之间的半岛。 为了研究陕北地区季节性冻土坡面与未冻土坡面受雨水侵蚀出现的产沙强度情况差异,某研究小组模拟相同降雨强度(1.2mm·Min-1)持续60分钟的降水对比实验,其产沙强度情况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季节性冻土最大深度主要取决于( ) A. 土壤孔隙度 B. 土壤厚度 C. 地表起伏 D. 地表温度 8. 未冻土坡面前25分钟产沙强度增长微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降水强度小 B. 坡面径流小 C. 地下径流小 D. 雨水下渗小 9. 季节性冻土坡面10-20分钟阶段产沙强度迅速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A. 坡面细沟出现 B. 坡面径流减小 C. 坡面植被破坏 D. 坡面沟谷稳定 【答案】7. D 8. B 9. A 【解析】 【7题详解】 土壤的孔隙度,即土壤的疏松程度(或说孔隙的多少),一般孔隙较多,冻土深度广度较大,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气温,并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土壤厚度会影响耕地地力,却对于冻土深度影响不大,因为冻土除了会在土壤中存在,也会在各种岩石中出现。故B项不对。地表起伏程度会影响积雪和光照情况,但对于冻土深度影响不大,地表起伏小冻土广布,但在山地也会有冻土的存在。故C项错误。季节性冻土,即(秋)冬季冻结春(夏)季融化的土(岩)层。土壤的冻结深度与气温、土质、地下水埋深表面日照(遮阴)情况及表土积雪等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地表的温度,温度越低,季节性冻土深度越大,D正确。故选D项。 【8题详解】 读题可知,“某研究小组模拟相同降雨强度(1.2mm·Min-1)持续60分钟”,所以降水强度并无变化,故A错误。未冻结坡面,土壤颗粒间隙小,即孔隙小,不易形成地表径流,故在模拟降水前25分钟产沙强度增长微弱(水土流失现象不显著)。季节性冻土的土壤冻结时,体积膨胀,表层出现(孔隙)裂隙,易受侵蚀,水土流失相对严重。B正确。地下径流量与坡面产沙强度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雨水下渗小,则代表雨水多羁留在地表(坡面),则在一定会加剧坡面侵蚀,导致产沙量增加,但这与实验所得相反,故D项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该题与上题正好相反,季节性冻土在10-20分钟阶段产沙强度迅速上升的原因,与冻融侵蚀有关。土壤中水分冻结时,体积膨胀,在降水过程中,流水侵蚀孔隙,一定程度上产生冰冻消融,形成坡面细沟,导致流沙增多。A正确。坡面径流减小,产沙强度下降,与实验所得相反,故B项错误。季节性冻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被(特别是作物)的生长,但并不会导致原有植被完全破坏或破坏面过大。其次,即使植被破坏是正确的,但也不符合试验后期,产沙量基本稳定的结果。故C项错误。坡面沟谷稳定则不易受侵蚀,并不会短时间内产沙量陡然攀升,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季节性冻土的时间一般为半月至数月,多年冻土的时间一般为数年至数万年以上。 新疆春季大风、降温、沙尘天气较为频繁,这段时间棉花正处于播种和苗期,是棉花生长过程中抗逆性最弱的时间。2020年4月9日,新疆尉犁县首次大规模在棉田中推广实施“麦棉同播”模式进行春播。每块地膜上播种四行棉种和两行麦种,充分发挥小麦低温出苗快的特点,为棉花生长提供苗期保护。小麦生长至 20 公分时将使用选择性除草剂进行化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尉犁县棉田春播采用“麦棉同播”模式是主要为了 ( ) A 增加土壤肥力 B. 减少病虫害发生 C. 抵抗风力影响 D. 增加作物品种 11. 小麦生长至 20 公分时便采用选择性除草剂化除有利于 ( ) ①增加种植密度 ②方便统一管理 ③避免影响光照 ④充分利用土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从单独播种棉花到采用“麦棉同播”模式,体现了 ( ) A. 生产效率提升 B. 农业技术创新 C. 种植结构优化 D. 市场需求变化 【答案】10. C 11. C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新疆春季大风、降温、沙尘天气较为频繁,这段时间棉花正处于播种和苗期,是棉花生长过程中抗逆性最弱的时间。”“2020年4月9日,新疆尉犁县首次大规模在棉田中推广实施“麦棉同播”模式进行春播。”“为棉花生长提供苗期保护”说明尉犁县棉田春播采用“麦棉同播”模式是主要为了保护棉花,抵抗风力的影响,C对。在田地里多种植小麦不能增加土壤肥力,A不对。种植小麦不能减少棉田的病虫害,B不对。根据材料,后期对小麦进行了清除,故麦棉同播不是为了增加作物品种,D不对。故选C。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小麦生长至20公分时便采用选择性除草剂化除会减少种植密度,①不对;种植密度减少,对土地利用强度降低,④不对;对小麦进行化除,只保留棉花,则方便统一管理,②对;小麦植株过高,会遮挡部分阳光,影响棉花生长,故化除小麦可以避免影响光照,③对。故C对。 【12题详解】 从单独播种棉花到采用“麦棉同播”模式,会增加工作量,不会提高生产效率,A不对。种植小麦只是为了保护棉花的生长,故农产品仍是棉花,故不能说种植结构优化,也不能体现市场需求的变化,CD不对。“麦棉同播”模式是为了防治棉花生长过程中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是在农业技术方面的创新,B对。故选B。 【点睛】本题是材料解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能力,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题目进行解答。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呈半圆形,恰似露出水面、连接东西两侧大陆的一长串“踏脚石”。阿留申群岛由70多个小岛组成,该地区多云雾、火山。下图为阿留申群岛周边区域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亿焦耳/米2·年)等值线及其南侧海域等深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阿留申群岛地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较为合理的是( ) A. 岛屿呈东西弧形走向 B. 等深线密集,数值变化小 C. 南侧海域海底地形为海岭 D. 岛屿呈集中带状分布 14.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推测阿留申群岛及其南侧海底地形的成因,合理的是( ) A. 地处板块生长边界 B. 板块碰撞挤压,岩层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C. 大陆板块俯冲到大洋板块下方,形成地壳凹陷地带 D. 狭长的海沟为板块生长边界,走向为弧形 15. 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不是( ) A. 地处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较低纬度地区少 B. 位于阿拉斯加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多海雾 C. 冬季海面多浮冰,又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 D. 冬季受阿留申低压影响,夏季受极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 【答案】13. A 14. B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岛屿呈东西弧形走向,A正确;等深线密集,数值变化大,B错误;南侧海域海底深度变化大,地形为海沟,C错误;岛屿呈分散带状分布,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有海沟分布,地处板块消亡边界,A错误;板块碰撞挤压,岩层隆起露出海面形成岛屿,B 正确;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形成地壳凹陷地带,C错误;狭长的海沟为板块消亡边界,走向为弧形,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地处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较低纬度地区少,于阿拉斯加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多海雾,冬季海面多浮冰,又反射了部分太阳辐射,ABC正确,不合题意。冬季受阿留申低压影响,夏季受极锋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考查区域自然环境,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沿海滩涂因土壤盐度高、有机质含量少,一直难以发展种植业。江苏盐城市(下图)的滩涂占江苏省滩涂面积的65%以上。2000年以来,盐城市某公司与中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在滩涂上种植用海水浇灌的蔬菜(主要为海蓬子、碱蓬),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 (1)说明盐城市发展"海水蔬菜"的有利自然条件。 传统的滩涂种植业开发模式是“筑堤挖渠——淡水脱盐——粮棉复垦”,但始终投入多、产出少。 (2)简析传统滩涂种植业开发模式投入多、产出少原因。 (3)“海水蔬菜” 进一步发展需要各方的协同参与。请从蔬菜生产公司、盐城市政府两方中 任选一方,阐述其应釆取的举措。 【答案】(1)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大规模种植;滩涂面积宽广,可开发土地资源丰富;临海,海水资源丰富,取水便利;中低纬度,热量较充足,适宜种植时间长。(任答3点) (2)工程量大、工程周期长,投资大,成本高,见效慢;需要大量的淡水脱盐;复垦土地易发生次生盐碱化。(任答2点)。 (3)生产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蔬菜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量;开展市场营销,创建品牌;延长产业链,促进深加工(任答2点)。 盐城市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加大农业技术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节省生产建设成本;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任答2点)。 【解析】 【分析】 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平原--耕地;山地--畜牧业、林业;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水源:影响作物生长及农业类型,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详解】(1)盐城发展“海水蔬菜”的有利自然条件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气象灾害等方面分析。有利条件包括:位于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大规模种植;位于沿海平原,滩涂占江苏省滩涂面积的65%以上,滩涂面积宽广,可开发的土地资源丰富;位于沿海平原,,离海近,海水资源丰富,取水便利;盐城位于中低纬度,热量较充足,适宜种植时间长等。 (2)沿海滩涂传统开发模式是“筑堤挖渠一淡水脱盐一粮棉复垦”,投入工程量大,投资大,成本高;工程周期长,见效慢;需要大量的淡水脱盐;复垦土地易次生盐碱化,故投入大产出少,收益少。 (3)从蔬菜生产公司角度,应从产品质量及产品价值挖掘方面下功夫。要立足科技,培育新品种;扩大规模,提高产量;开展市场营销,创建品牌;延长产业链,促进深加工。盐城政府应做好各项辅助服务工作,如提供优惠政策;加大农业技术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节省生产建设成本;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等。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知名空调企业G集团坚持“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海外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起,该企业瞄准巴西巨大的空调市场,凭借其优良品质,成为当地著名品牌。21世纪初,该企业在玛瑙斯建立了首个海外空调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产品主要在巴西销售。目前该企业正计划在美国建设生产基地,下图为巴西基本概况示意图。 (1)简述该企业坚持“先有市场,再有工厂”海外发展战略的理由。 (2)分析该企业在巴西建立生产基地后,其在巴西市场竞争力增强的原因。 (3)推测该企业在美国实施其海外发展战略可能遇到的挑战。 【答案】(1)先出口产品,可以了解本土客户的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以上3点中,任答1点)后投资建厂可以合理设计工厂的规模,降低风险。 (2)巴西土地成本低、劳动力丰富廉价,生产成本降低;合理规避关税,降低成本;靠近市场,降低运输成本;能灵活应对当地市场变化。(任答3点) (3)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高;品牌知名度低;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提高;美国本土企业的强力竞争。(任答2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产业转移的过程和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该企业“先有工厂”即先出口产品,了解本土客户的市场需求,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再有工厂”,即后再海外投资建厂,可以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设计工厂的规模和生产的产品,以降低投资风险,降低宣传成本。 (2)该企业在巴西建立生产基地,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较为低廉地价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降低生产成本;产品在巴西销售,靠近市场,降低了运输成本;避开了贸易壁垒,降低了成本;靠近市场,能灵活应对当地市场的变化。 (3)美国是科技和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高;该品牌在世界知名度较低;美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强;美国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高;美国的国内政策对国外企业的发展有一些限制等。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流域水电站众多。2003年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并开始蓄水;2010年金沙江梯级电站陆续建成、运行。香溪河为长江一级支流,位于三峡库区内,干支流交汇处距三峡坝址约30km。拦门沙坎是河口(或河流交汇处)附近突出于上下游河段河底连线之上的成型堆积体,由河流来沙沉积而成。深泓线(又称溪线)是沿河流方向最大水深处的连线,沿此线的剖面为河流的纵剖面。下面左图示意香溪河汇入长江位置,右图示意香溪河河口段纵剖面冲淤变化情况。 (1)分析深泓线PQ段明显向东弯曲的原因。 (2)说明2004-2017年香溪河河口段泥沙淤积的时空变化特点。 (3)香溪河河口形成拦门沙坎的可能性较小,推测其理由。 【答案】(1)该段河道弯曲;河流凹岸受流水侵蚀水深较大,故深泓线向凹岸弯曲。 (2)时间变化特点:淤积速度呈下降趋势(淤积明显减缓)。 空间变化特点:空间差异明显,越往上游(距河口里程越大)泥沙淤积厚度变化越小。 (3)长江上游干流水电站拦截泥沙;三峡工程减淤调度等,使河流含沙量减小;流域植被条件不断改善。(任答2点) 【解析】 【详解】(1)由材料可知,深泓线(又称溪线)是沿河流方向最大水深处的连线。深泓线PQ段明显向东弯曲说明PQ段以东河岸河水更深,流水侵蚀作用显著。流水侵蚀作用主要受河道形状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河道弯曲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读图可知,PQ段河道弯曲并弯向凹岸,河流凹岸受流水侵蚀水深较大,故深泓线向凹岸弯曲。 (2)距离河口越近,流水的沉积作用越强;读图可知,距离河口越近,深泓点高程数值越来越小。因此深泓点高程数值越小说明淤积作用越强。读图可知,2004 -2017年深泓点高程数值越来越大,说明淤积速度呈下降趋势。 读图可知,距河口里程越大,2004 -2017年深泓点高程数值越接近。说明泥沙淤积空间差异明显,距河口里程越远,越往上游方向,泥沙淤积厚度变化越小。 (3)由材料可知,拦门沙坎是由河流来沙沉积而成;泥沙的沉积主要受河流含沙量、水流速度等因素影响。因此香溪河河口形成拦门沙坎的可能性较小应与河流含沙量小,流水速度快等因素有关。分析材料可知,拦门沙坎位于长江三峡以下河段,长江上游干流梯级电站陆续建成、运行,水电站拦截泥沙,三峡工程减淤调度等,使河流含沙量减小。近年,我国注重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保持林的建设,流域植被条件不断改善,水土保持作用加强,因此香溪河河口附近河流含沙量小,难以形成拦门沙坎。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全县平均海拔3 100米,相对高差4488米。木里有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是我国仅存不多的成片原始林区。下图示意木里县位置及周边环境。2019年3月30日,凉山州木里县在持续近一个月未降水的某山地云南松和株灌林区,因雷击引发森林火灾,火势迅速从着火点向周围蔓延。截至4月10日,火场过火面积达到20公顷。有专家认为本次森林火灾将对当地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火灾发生区域今年水土流失现象 会较往年明显加剧。 (1)分析此次大火火势迅速从着火点向周围蔓延的自然原因。 (2)从植被角度,说明火灾后区域内当年水土流失较往年明显加剧的原因。 (3)有人认为火灾发生后,短期内残存的云南松和栋灌林生存条件会有所改善,请说明理由。 【答案】(1)云南松和栋灌林区分泌的油脂及落叶,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和可燃物;近一个月未降水,落叶和干枯的树木更易燃烧。 (2)山火发生区域植被烧毁,地表裸露(土壤缺乏植被保护,容易被侵蚀);火灾发生在雨季来临前,植被恢复时间短。 (3)周围杂草和其他植物减少,光照增强;大火烧死害虫、高温烘烤土层,病虫害减少;燃烧的灰烬能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植物生长。 【解析】 【详解】(1)大火爆燃主要考虑可燃物、气温、天气(晴朗干燥)、风力大、着火点多等多个因素,凉山州木里森林资源丰富,且云南松和栎灌林区多油脂,枯枝落叶多,3、4 月份气温回升,降水少晴天多,气候较干燥,可燃物易被雷暴或人为点燃,加上风助火势,多个着火点相连易发生爆燃,分析时注意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 (2)木里水土流失加剧主要是因为植被覆盖率降低,雨季来临前难恢复,且当地地形复杂,岩石受火风化加剧,碎屑物增多,地表裸露面积大,土壤缺乏植被保护,容易被侵蚀,故使水土流失加剧。 (3 )森林群落多有垂直分层结构,过火后,残存树木光照条件改善,燃烧的灰烬可作为土壤肥料,土壤肥力提高,大火烧死害虫、高温烘烤土层,害虫数量减少,故生存条件有所改善。 【点睛】考查岩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