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 考点四 理解词句含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 考点四 理解词句含意

www.ks5u.com 考点四 理解词句含意——扣住语境赏词句,理解分析讲层次 ‎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主要是指理解表现文章主旨、反映深层含义、反映语言环境、具有临时指代意义的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意义含蓄、内涵丰富、蕴涵深意的句子的含意,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的含意,理解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临时意义的句子的含意,理解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结构较复杂、有一定难度的句子的含意,理解有哲理性、起警策作用的句子的含意。对于“词义、句意”的理解,应善于挖掘其修辞义、主旨意等深层含义,不能浮于表象,浅尝辄止。‎ ‎【基础先导】‎ 一、品悟经典课文:《小狗包弟》(人教版·必修一)‎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煎熬。‎ ‎1.分析“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这一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分)‎ 解析 结合全文重点从作者自责、深刻反省这一角度去把握。‎ 答案 虽然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可是作者却能把时间记得非常清晰,说明小狗包弟的死给作者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自从包弟死后,作者的心灵一刻也不得安宁,饱受煎熬。这一句体现了作者深深的自责之情。‎ ‎2.分析“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的深刻含意。(6分)‎ 解析 结合选文中“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这一句作答,把“花”和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花少了几株,暗含对妻子的悼念。‎ 答案 这一句貌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含意非常深刻。“少掉了好几株花”‎ 意思是花少了,暗含美好事物又被毁坏了许多,说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作者心情一直不好,生活不如意。“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说明现实生活中多了许多让人感到无趣的东西。这两句暗含了作者对妻子的深切怀念。‎ 二、重温经典语段 ‎(一)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6分)《记念刘和珍君》(人教版·必修一)‎ 提示 “哀痛者”和“幸福者”意为“以……为哀痛的人”“以……为幸福的人”,在文中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苦难的深重,对此感到痛心疾首,所以说她们是“哀痛者”;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被战胜,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 ‎4.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3分)‎ ‎《小狗包弟》(人教版·必修一)‎ 提示 这句话是对“文化大革命”期间黑白颠倒、践踏人权的辛辣讽刺,“终于”一词表现了正直的人在那个年代被打击、被迫害的必然性。‎ ‎5.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3分)《囚绿记》(人教版·必修二)‎ 提示 “珍重”一词,更是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二)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下列句子的含意。‎ ‎6.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4分)《记念刘和珍君》(人教版·必修一)‎ 提示 ①这句话从三个层次揭露中外杀人者的凶残,而且层层递进。“我”可以用最大的想象力来想象中国人的坏;即使如此,“我”还是没有想到中外杀人者会如此凶残;即使料到了,也不相信。②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牺牲青年的悲痛,对杀人凶手的愤恨。‎ ‎7.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4分)《囚绿记》(人教版·必修二)‎ 提示 ①作者认为,人是不能脱离自然环境的,而“绿”就是自然环境最好的代表,因此人是不能生活在缺少“绿”的环境之中的。②这里的“绿”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和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8.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4分)《囚绿记》(人教版·必修二)‎ 提示 ①表达了“我”对生命力的赞美。“生的欢喜”表现了对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热爱。②作者认为面对蓬勃生机所产生的喜悦超过在任何时候所产生的喜悦。‎ 突破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一、什么是理解词语的含义 ‎ 一般地说,高考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含义。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散文阅读中要重点把握以下三类词语:①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不正确理解,就会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②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词语。③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就可以说没有读懂文章。‎ 二、命题角度分析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9·北京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北京的“大”与“深”》)‎ ‎(2)(2017·全国卷Ⅱ)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窗子以外》)‎ ‎(3)(2014·湖南卷)综观全文,简析文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粮食》)‎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说明”“赏析”“简析”等作答动词和“含意”“词语”“内涵”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三、掌握解题通法 ‎“三联一依”法解答词语含义理解题 解题 技巧 一“联”‎ 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的内容及前后文。理解词语必然要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等要这样来理解。‎ 二“联”‎ 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依据此法。‎ 三“联”‎ 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 一“依”‎ 依托手法挖掘。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要达到的效果。‎ 答题 模板 理解词语含义=手法+内容(词语意思,词语所写内容)+效果(情感、形象、主旨)。即词语采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主旨),或写出了人物(景物)……特点。‎ ‎【典例示范】‎ 典例1 (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文本见“考点一 分析结构思路【典例3】”《比邻而居》)‎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6分)‎ ‎[解题思维]‎ 这是一道理解词语的含义题。‎ 第一步:通览全文,确定答题区间 题干已明确答题区间在第⑤段。‎ 第二步,落实“3联”“1依”,理解词语的含义 ‎“孱弱”是有临时词义的词语,要结合语境,分析其临时词义。‎ ‎(1)这里的“孱弱”是相对第一家实打实、认真的生活而言,相对于第一家火爆而轰轰烈烈的气味,此处的“孱弱”指一缕若有若无(较弱)的咖啡味道。‎ ‎(2)“不大有定规”的饮食不如第一家的生活规律而有节制。‎ ‎(3)“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又不如第一家“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的实惠风格。‎ 由此可见,这一家的生活风格“比较具有装饰感”,日常生活气息远不如第一家浓烈。‎ 答案 ①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②生活不大有定规;③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④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要结合具体内容概括作答)‎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故乡的沉沦 耿 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暴晒下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作原乡,作家钟理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夜。现在那里的夜还是那样纯净么?没有一丝阴翳,没有污染,没有毁容?‎ 一个人不能没有灵魂。曾记得一个台湾老兵的故事。他把装着故乡泥土的玻璃瓶子弄丢了,他的魂魄也随之丢失了。老兵住院,什么样的医术也疗救不了他这种思乡之痛。他的事传播开来,人们同情他,一个研究生翻找资料,在实验室里为老兵配制了他家乡的土。土里特别多放了一点盐分,用以配出老兵家人在这土地上流过的汗水。但细心的老兵呢?看出了黄土是用色素染成的!他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那些童年的声音留在土里的,那些炊烟留在土里的,那些牛羊的哞叫留在土里的,这些怎能够配制出来?老兵最后说,这一瓶配出的黄土里面缺一样最要紧的东西:当初,母亲把土摊在白纸上,戴好老花镜看过、拣过,弄得干干净净,两滴眼泪落在土里,这一大瓶配置的土里却没有!‎ 老兵带着那瓶故乡的泥土走过七个省,最后越过台湾海峡。‎ 我不知道这个老兵最后的归宿,但我揪心的是即便他的灵魂得以还乡,在那被毁容整容后的故乡,他能找得到魂牵梦绕的归路么?他能找得到在路口大树下苦苦遥望的母亲么?我老家的村口也曾有几株明代的柿子树,经历了400年的沧桑啊!几年前被连根移走了。我回老家为母亲上坟,看到移走古树后留下的大大的树坑,如枯干的泪眼,无助无望。我童年留恋的柿子树,那曾荫庇过多少代家乡子孙的老树啊!‎ 没有故乡的人,没有根基,没有身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呼唤如今疲惫的心灵么?‎ 其实对沉沦的故乡来讲,连荒芜也不配,只是一片钢筋水泥的狰狞。‎ 我看不见灵魂的归路,我只隐约听见灵魂的呜咽!‎ ‎(有删改)‎ ‎1.[理解词语的含义]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沉沦”有几重含义。‎ 答案 ①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田园风光在消逝。②背井离乡,远离了童年的记忆和时光。③毁容整容后的故乡让我们的灵魂找不到归宿。‎ ‎2.本文以“故乡的沉沦”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 答案 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②突出了中国广大农村的田园风貌正在被毁坏,并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悲愤之情,引人深思。‎ ‎3.[理解句子的含意]文中台湾老兵说“故乡的土,是不可以配制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故乡的土承载着老兵对故乡深刻的记忆、深切的怀念和对亲人的真挚感情,所以是无可替代的;这句话表达了老兵与故乡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突破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一、什么是理解句子的含意 ‎ 理解句子的含意主要是指理解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的含意。这些关键性句子具体说来,是指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前后呼应的照应句等)、技巧句(使用了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句子)、结构复杂句、主旨情感句(或揭示主旨,或彰显作者的主要情感与观点)。‎ 二、命题角度分析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9·北京卷)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北京的“大”与“深”》)‎ ‎(2)(2018·浙江卷)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汴京的星河》)‎ ‎(3)(2017·全国卷Ⅲ)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我们的裁缝店》)‎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解释”等作答动词和“含意”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三、掌握解题通法 ‎“内看+外联”准解句子含意 解题技巧 内看(审视句子内部语境)‎ 一看句中的关键词 句子中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词,只要弄清这些词语的含义,就可推知整个句子的含意。‎ 二看句子本身表达的特点,是否使用了某种技巧(尤其是修辞手法)‎ 将句子“还原”,即将使用了技巧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技巧的意思明确的句子。‎ 三看句中结构,是单句还是复句 如果是复杂的单句,先找出句子主干,后归纳修饰、限制及补充成分的意思;如果是复句,则要先明确句间关系,逐层分析,后体会整个复句的意思。‎ 外联(联系句子外部语境)‎ 一联该句的位置 ‎①总领句,从其下面的内容入手;②过渡句,前瞻上文,后顾下文;③总结句,根据上文内容归纳;④照应句,分析其照应了什么、突出了什么。‎ 二联相邻语句 根据其前后句子的意思,确定其在文中的特有含意。‎ 三联所在的段落及文章主旨 结合段意、主旨来分析句意。‎ ‎[温馨提示]‎ ‎1.对使用了技巧的句子,一般结合上下相邻句子还原其本义即能揭示出含意,如将比喻句陈述为不使用比喻的句子。‎ ‎2.“多看”“多联”中的每种技巧并非每题全用,要根据句子特点和文本内容灵活运用。‎ ‎【典例示范】‎ 典例2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阅读文本见“考点三鉴赏艺术技巧,突破二,典例2”《我们的裁缝店》)‎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5分)‎ ‎[解题思维]‎ 第一步:‎ 从此句所在的思路位置来看,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上文所描写的行业辛苦,引出了结尾处裁缝行业给“我”带来的人生启示。‎ 第二步:‎ 从句子的关键词来看,“一样”一词的内涵丰富,意有所指,是理解句意的关键。‎ 第三步:‎ 从上下文来看,“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干裁缝很辛苦”表明裁缝是辛苦的谋生行当,而“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则含蓄地表达了“我”对这一行业的深厚情感和对辛苦踏实劳作、平衡生活的肯定。‎ 答案 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夜读周庄 许 阳 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个拥满赶集人的商业街。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所以,陈逸飞注无不伤感地说,是他害了周庄。‎ 黑夜,容易使人寻觅到细雨江南的灵气。到了夜晚,游客们走得差不多了,一家家的店铺都打烊了,周庄洗尽了风尘,褪尽了铅华,才归还她天然无雕饰的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夜晚的周庄,才是真正的周庄。‎ 吮吸着湿润的空气,独自一个人走在周庄的街道上。夜色渐浓,月华如水,在古镇的老屋和石板上肆意倾泻。远处的房子,只能看见黯黯的轮廓;近处的老屋,则如一幅明暗色彩比照的水墨画,被磨得滑滑的石板也泛着幽幽的光。四周静静的,只有自己脚踏石板的声音清脆地传向远方。‎ 说是街道,其实宽些的就是小河垂柳依依的堤岸,偶有一两条迟归的小船缓缓驶过,摇碎一片片波光潋影;窄些的是小镇的胡同,两侧房屋几乎伸手可触,这使人想起那句“头顶一线天,脚踏青石板”‎ 是何等的传神与精辟!身处暮色里的周庄,突然很想回到那不谙世事的孩童时代,一边走一边用手里的树枝划过苍老的墙壁,哼着歌谣,听从远处人家传来的几声犬吠。‎ 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使夜晚的周庄诗意朦胧。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显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摇荡着夜泊的小船,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豪华恢宏的沈厅安静了,精致典雅的张厅也关上了古老的大门,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吹着细细的晚风,我长时间在双桥边踱步,又在桥上静坐。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陈逸飞的笔下,双桥古朴,空灵,你可以感觉得到,她的每一条石缝间都镌刻着几个世纪的古风和遗韵。一幅《故乡的回忆》,人们才格外注意到了中国还有周庄这样美丽的地方。要是徐志摩能来这里,会不会又有“再别双桥”的另一番韵味和感慨呢?‎ 小小的周庄,算上双桥在内竟然有十四座桥。不必说那被称为“升官发财桥”的富安桥,也不必说那已更名为外婆桥的梯云桥,无论哪座桥,看到了桥一定会看到树,看到了树也就看到了头顶的明月与星空。‎ 周庄的夜,是美丽的夜,由小桥流水、青瓦白墙与柔柔的月光、红红的灯笼构成。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周庄的夜,是醉人的夜,就像一位银发的老人,在宁静中释放着积淀经年的安详与悠闲;又像一个恬静的少女,在清风里展现着她的婉丽与娇柔。‎ 站在石拱高高的报恩桥上,与周庄拉开一段距离,回望着周庄的座座老屋、点点灯火,思绪在不觉间已经穿越了几多流水的往事、几重渺远的时空。‎ 夜深了,降下阵阵凉意,夜凉如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静静地走过一个个老屋,穿过一座座小桥,还是忍不住地回头。我知道,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一样,自己是扔不下身后的那一片风景的。‎ 好吧,那就回去,做一个小桥当枕、水面为床的甜甜的梦。‎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注】 陈逸飞:著名油画家,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一幅闻 名遐迩的油画《双桥》,给九百岁的古镇周庄,插上翅膀,飞越大西洋,让全世界人民都能领略到古镇周庄的旖旎风光。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名气,如今已在海内外游客中耳熟能详,周庄得以被发现,陈逸飞功不可没。1985年,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博士访华时,曾将自己收购的陈逸飞的作品《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 ‎1.[理解词句含意]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下列词句的意义。‎ ‎(1)“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一句中“回归”的含义是什么?‎ ‎(2)“双桥,这是陈逸飞的双桥”在文中有什么含意?‎ 答案 (1)周庄回到本来的自然与宁静(或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 ‎(2)陈逸飞画出了双桥的古朴和空灵,蕴含着古风和遗韵;陈逸飞的《双桥》让人们关注双桥,进而关注周庄。‎ ‎2.[理解词语的含义]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简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1)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 ‎(2)这是一幅出自王摩诘的画卷,这是一种庄禅的意境。‎ 答案 (1)“唯有”突出了“大红灯笼”的独特性以及它对周庄繁华历史的见证。‎ ‎(2)“庄禅的意境”说明周庄的夜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如质朴宁静、与世无争等。‎ ‎3.[理解句子含意]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案 ①“醉人的夜”是主观感受,通过“醉人”的描写,赋予周庄之夜以独特性,表现作者的浓厚兴趣。②“老人”的比喻,表现周庄的成熟美,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③“少女”的比喻,表现周庄的柔婉美,表达作者的喜爱、向往之情。‎ ‎4.文中“与临走时说还会再来的三毛一样,自己是扔不下身后的那一片风景的”一句具有怎样的意蕴?而本文开头却写周庄因为商业“失去了往日的风韵”,前后是否矛盾?试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意蕴:从侧面表明周庄的夜景具有无穷的魅力,周庄古朴的建筑等人文环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三毛等文人的影响很深,对作者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2)前后不矛盾。周庄是个美丽的地方,却因为过度的商业开发而变得喧闹,嘈杂,失去了本来的美丽。这给我们一个教训:对周庄以及其他旅游景点的开发,应该秉持保护现有资源的基本思想;另外,应该加强宣传,使人们了解破坏环境的危害,从自身做起,保持低碳生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理解词句含意 ‎(35分钟 34分)‎ 题组一 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8分)‎ 很亮的秋天 王清铭 南方的季节分野不是很明显,还穿短袖的时候,秋季就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叶子还是那么绿,偶尔飘落几片黄叶,但这还不是秋天。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南方往往也等到冬天。郁达夫曾感慨南国的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如果不是肌肤偶尔感觉有点凉意,看到那轮月比夜色还早升上有些黯淡的天空,我还真的感觉不到秋季的足迹正从远处逶迤而来。‎ 我很少仰望天空,也极少出门。刚读过两句古诗:“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我只是用肌肤感觉到一点很淡的秋意,而大雁好像有很多年不见了,这些旧时相识大概也忘了混迹于普通市民的我了吧。如果我也能够长出翅膀,大概也很能飞离这复制一般的日子。站在楼的最高层,我在高处,但天空在更高的地方,秋高气爽,秋天的高度不是任何人可以触摸到的。‎ 但秋天毕竟到来了,尽管不像故都的秋那样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前天中午出门,天气还很热,抬头,天似乎显得高了,应该是逐渐枯落的河水给天空腾出一些位置了吧。立秋以来,有几个阴天,太阳似乎在夏天把自己的能量挥洒殆尽,显得有点有气无力的。不过这一天还好,在很高的天空中太阳依旧炽热,阳光很亮。秋天不是诗人所感慨的那样愁云惨雾、落木萧萧,秋天也是很亮的。‎ 夏天是在炎热的极致中自己化掉的,那么,很亮的秋天是怎么到来的?秋在心上,就是愁。年轻的时候,我面对悄然侵袭而来的秋天总有一种诗人般的感伤,现在没有了,或许是心灵钝化了吧。但有一点,我是明确的,秋天从心境开始,也在心境中延伸。我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心境中酝酿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 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们也没有萧瑟的感受,南方的秋天更适宜心灵的远行。我很自然地默念几句前人写秋的诗句。比如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空中有没有鹤不要紧,重要的是我让自己的思绪翱翔起来了;再比如毛泽东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鱼在清浅的水底也能够飞翔,真的有点佩服诗人的想象了。鱼没有天空,没有翅膀,但照样可以飞翔。环境只能限制身体,但不能束缚人的心灵。昂扬向上的人,在秋天,或无暇感伤,或超越了悲伤。‎ 人生也有四季,秋季是人的壮年时期。读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词,词人感慨壮年的羁旅漂泊生活:“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其实在秋雨中听雨滴落在心上,偶尔感伤一下,说明内心的诗意并没有随流水消逝,随黄叶飘零。晴朗的时候,也不妨让这只断雁引诗情到碧霄。壮年漂泊的生活足够让自己的人生也波澜壮阔。换一个角度看秋天,我们或许能够从中看出秋天的缤纷、高远和壮阔。说过“人生即痛苦”的叔本华也说过这么一句话:“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秋在心上,可以是愁,也可以是无边的诗意。‎ 秋天是在心境里展开的,也是在心境中酝酿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犹如酝酿果实,我们也为自己的秋天灌浆,着色。“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我想我的秋天应该会有自己的收获的,最少,秋天来过我的心灵,在我的心内停留了一段,我的秋天就在心境中铺展开去。‎ 或许秋意渐浓的时候,我也会有点感伤。我不喜欢张爱玲,但她写的一段话我喜欢:“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 走在很亮的秋天里,我应当也是快乐的。‎ ‎(有删改)‎ ‎1.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6分)‎ ‎(1)如果我也能够长出翅膀,大概也很能飞离这复制一般的日子。(3分)‎ ‎(2)我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心境中酝酿一个属于自己的秋天。(3分)‎ 答案 (1)想象奇妙独特,又合情合理,表达了作者对于当前单调重复、远离自然、令人疲乏的生活状态的解脱的渴望。(2)运用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感伤”心境的超越,以及对人生的积极的成熟的感悟。‎ ‎2.本文题目是“很亮的秋天”,其中“很亮”有哪几个层面的意义?请简要概括。(6分)‎ 解析 “很亮”可谓本文的核心内涵。要理解“很亮”,我们要从文中去寻找能表现“亮”字的文字,再结合“亮”这个字本身的多重内涵,对文章信息进行概括。‎ 答案 “很亮”有三个层面的意义:①指南方因为季节分野不明显,秋天天气还很热,太阳依旧炽热,阳光很亮;②指在秋天没有萧瑟的感受,没有感伤的情绪;‎ ‎③指在人生的壮年时期(人生的秋季),以高远、壮阔的视角看待人生,超越苦难,从而收获一种成熟的感悟。‎ ‎3.请结合本文以及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探究“秋天”这个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所包含的意蕴。(6分)‎ 解析 “秋天”这个意象对于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多有接触,所以考生如能积极调动积累,深入思考,是有话说的。况且,本文也已从一些方面解说了传统文学中的“秋天”意象的内涵。‎ 答案 ①秋天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作为一种“悲凉、感伤”(尤其是在承载着离别、思乡怀人、悼念逝者、感叹年华等情感时)的意象而存在。如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再如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②秋天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作为一种“豪放、旷达”(一些诗人一反传统“悲秋”色彩)的意象而存在。如本文中所引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再如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中的“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观点正确,能结合文学作品分析即可)‎ 题组二 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6分)‎ 屋顶上的梦 宁 肯 如果从空中看,1957年的北京就是一大片四合院,一大片房顶。屋顶一般是猫和鸽子的世界,偶尔会有小孩爬上来,探头探脑,与猫、鸽子互不相扰。现在无论什么时候想起自己小时候一个人独自坐在一大片房顶上,就觉得有一个梦始终没做完,总想回到儿时的屋顶,那时的一片青瓦的北京。‎ 我记得刚开始上房时我还太小,十岁左右的样子,总是被小伙伴们托着屁股上,或者踩着大点孩子的肩膀上。不是哪儿都能上,一般是院与院的分隔墙、连接墙,这种墙都比较矮,墙那边就是另一个院。一般都是从后院上,我们院说是后院其实不过就是个露天夹道,夹道另一边是别人家的院子,院子的大门已在另一条陌生的街上了。别小看这种夹道,北京胡同所有院与院的连接全靠它,叫“××夹道”‎ 的胡同也特别多。夹道一般不是正式胡同,宽了才叫胡同。一般这地界都很幽静,小时不知为何有这种地方,只觉得神秘,静悄悄,而哪个孩子天性不喜欢幽暗、神秘?在这儿玩的东西可多了,捉迷藏、弹球、拍三角、种花、养草鱼、掐蛐蛐,还有就是实在没事了上房。‎ 前院也能上房,但大人见了会骂,只有到了后院——夹道才是我们的天下。我们后院上房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夹道出口右面的连接墙,一个是里外两处山墙连接的凸出的出水口,雨水顺这儿从两房之间流下。在这儿跳起来,扒着出水口的瓦,可引体向上,脚翻上一蹬就到了上面。一般大点的孩子才在这儿上房,我是小学快毕业了才能挂上去。我在这儿出过事,一次吊上去正艰难地引体向上,结果出水口突然垮了,把我连人带砖瓦一起掉下来,右手砸破一个大口子,鲜血迸流,可我连医院也没上,上了点红药水几天就好了。那以后,那个出水口彻底废了。‎ 房上是一个陌生世界,别人看不到你,你看得到别人,除非下面有人知道你上房了,但即使如此,这人也在你居高临下的监控之下,你能随时隐蔽。在这个意义上,高处是一种梦想的权利,也是一种实际的权力。换句话说,你到了房上意味着你获得了一种超越别人、观察别人的权力,你不仅看见自己院中熟悉的人,还看到了别的院陌生的人。此外,更重要的是,放眼望去,屋顶世界完全是一个新世界,不再有胡同,不再有院门,不再有道路,世界是平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虽然房上没有道路,但你却可以走得很远,甚至感觉可以在屋顶上走遍北京。当然,这也只是想想,我从来也不会走出太远,一般最远也不过是穿过四五个院子,在一个叫小西南园的胡同拐角处抱着电线杆子下来。电线杆下半截有水泥方柱,我出溜到水泥方柱处,站稳了,跳,就算完成了房顶旅行。‎ 小西南园是条很窄很短的胡同,北口对着周家大院口,中间横过前青厂胡同,胡同东头连着琉璃厂,对,就是那条著名的文化街,鲁迅经常走的街,我上小学的街。我从电线杆子下来一溜烟跑回自己的院子,再次上到房上,大口喘息,无比兴奋。有时是我一个人,有时是我们一大群孩子。一群孩子通常走得更远,像一次房上的长征,这很危险,因为人多动静大,难免被下面哪个院子的大人发现,那会被骂死,甚至会被打。也正因为如此,更吸引我们再一次这么干。孩子世界之所以和成年人世界不同就在于天生的超现实性,房顶世界刚好满足了这点。房顶通常是压抑的,因此带来了超越性,因为遮挡而带来了想象,它鼓励了孩子一种东西:世界除了是你看到的样子,还有另外的样子;可以做你不能做的,做了是那么的有趣。‎ 此外,屋顶上的世界对于喜欢孤独的孩子还有特别的意义。屋顶上那种明亮又隐蔽的空间,让像我这样平时家里没大人的孩子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和与安慰。我与哥哥姐姐年龄隔得太远,别的孩子都有相邻的兄弟姐妹,我没有,别人都有家,我觉得好像没有,非常孤独。因此我经常一个人跑到房顶上看太阳。在屋顶上,一切都是平的,没什么高出我,谁也看不见我,一个人面对暴晒的阳光,独自享受着世界的寂静。四十年后,我读到意大利小说大师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不禁感叹人类看上去多么不同也有共同的东西,《树上的男爵》写了一个孩子一生都生活在树上不愿下来,这不正是我小时的心境吗?卡尔维诺写出了儿时我内心深处的东西。‎ ‎(选自《收获》,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从空中俯瞰北京,呈现的格局是高空视野,立足点高远,打破空间的局限性,让人更容易看清北京,看清曾经生活的地方,并引出儿时的回忆。‎ B.通过儿时的回忆,介绍背景房屋的特点,连接院落的夹道,充满幽静,给人神秘感,特殊的结构,让儿时的我们充满好奇,同时引出上房。‎ C.上房有时是一人,有时是一群人,由于年龄太小,不免挨大人骂,甚至被打,这样更激发了我们上房的欲望,都是因为房顶能满足幻想。‎ D.正是由于我与兄姐年龄差距大,也造成了我缺少家的感觉,致使我倍感孤独,这也是我跑到房顶的一个原因,因为房顶对于喜欢孤独的孩子有重要意义。‎ 解析 C项,“房顶能满足幻想”错,房顶满足超现实。‎ 答案 C ‎5.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几段用大段篇幅回忆儿时“上房”的经历,既为下文做铺垫,也表明自己对这一行为印象深刻。‎ B.文章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我”上房扒掉出水口的一段描写,场面生动,画面感强,富有表现力。‎ C.作者提到琉璃厂这条“著名的文化街”,并说是“鲁迅经常走的街”,是为了使文章更具文化气息。‎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又有恰当的议论或抒情,作者想象力丰富,感悟深刻。‎ 解析 C项,无中生有。“为了使文章更具文化气息”这一分析夸大其词,作者无此用意。‎ 答案 C ‎★6.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4分)‎ 解析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首先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统领句,理解它就需从其下文去搜索相关信息;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从其上文寻找相关信息;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其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画线句子在文末,其后的“这不正是我小时的心境吗”提示“共同的东西”所指的内容,所以要往上找“我小时的心境”。最后一段“屋顶……亲和与安慰”“非常孤独”“独自享受着世界的寂静”,这些文字正是“我”当时的心境。其次,“人类看上去多么不同也有共同的东西”,这里的“不同”指的是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不同。而结合画线句后的“卡尔维诺写出了儿时我内心深处的东西”,表明作者是在阅读的时候感受到了卡尔维诺笔下的孩子的孤独,这表明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人们可以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时候产生共鸣。‎ 答案 尽管“我”和卡尔维诺笔下的孩子生活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内心深处对孤独的感受是相同的,表达出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可以在阅读优秀作品时产生共鸣。‎ ‎7.文中“屋顶上的梦”对于“我”有哪些意义?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解析 本题要求我们理解并分析“文中‘屋顶上的梦’对于‘我’有哪些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找到该题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区域进行概括与分析。文章第四段开始出现了“屋顶世界”的字眼,我们应该从此段开始寻找答案。答案的关键点往往在一些结论性的、概括性的或抒情议论的句子上。通过寻找,我们可以发现与“屋顶上的梦”有关的重要句子有“在这个意义上,高处是一种梦想的权利,也是一种实际的权力。换句话说,你到了房上意味着你获得了一种超越别人、观察别人的权力”“屋顶世界完全是一个……甚至感觉可以在屋顶上走遍北京”“孩子世界之所以和成年人世界不同就在于天生的超现实性,房顶世界刚好满足了这点”“此外,屋顶上的世界对于……孩子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和与安慰”等。最后要注意对所选出的句子进行分析概括,分点作答。‎ 答案 ①在屋顶上能获得一种超越别人、观察别人的权力。②在屋顶上发现了一个平的、完整的,可以走到远方的新的世界。③屋顶满足了孩子天生的超现实性,鼓励了对远方和未来的向往。④屋顶上的世界对于喜欢孤独的孩子有特别的意义,让“我”感受到亲和与安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