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信息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信息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一中2020届高三模拟信息试卷(二)‎ 文综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对西周礼乐制的描述说,“礼”的本质是异,即差异;乐’则讲求和同”。这反映出该制度 A. 强化西周血缘宗法制影响 B. 凸显贵族政治的合理性 C. 调和等级秩序下的社会关系 D. 宣扬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礼体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之间的差异,乐讲求和同,故礼乐制度目的在于调和等级秩序下的社会关系,C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涉及宗法制度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信息并未强调贵族政治的合理性,排除B项;题干反映礼乐制度对人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未体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C。‎ ‎2.下图为唐代主要诗人分布图,据图可知 A. 儒学复兴运动不断扩大 B. 历史传统影响文化发展 - 13 -‎ C. 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D. 文化重心北移趋势明显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上反映出唐代诗人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原地区,南方地区的非常少,这主要是因为虽然唐代南方地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开发,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但中原地区长期以来都是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基础比南方要更为雄厚,可见历史传统影响文化发展,故B正确;儒学复兴扩大无法从材料推导出来,排除A;CD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考查层次——识记;难度:难;考点:唐代文化。‎ ‎3.有学者指出,宋诗平易而富有理趣,宋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宋词婉约而阴柔,书法行楷流行而尚意,绘画由外向内一路演变,宋瓷气韵与意境简洁而素雅宋代审美风尚体现了 A.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B. 个体意识的初步觉醒 C. 程朱理学的理性之美 D. 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由材料信息“宋诗平易而富有理趣,宋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宋词婉约而阴柔,书法行楷流行而尚意,绘画由外向内一路演变,宋瓷气韵与意境简洁而素雅”可知,宋代审美风尚追求理趣、平淡、尚意和雅韵,强调内敛的意境,反对个性的张扬,这是宋明理学影响的结果,呈现出独特的理性之美,故C项正确;宋代审美风尚主要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而不是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A项错误;虽然宋代审美风尚与宋代个体意识的觉醒有关,但并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B项错误;“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与宋代追求物质享受,奢侈风气盛行的史实不符,且与材料信息和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4.明清时期江南丝织品的输出,“北趋京师;东北并高句丽、辽、沈;西北走晋、绛,逾大河,上秦、雍、甘、凉;西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抵五岭、湖湘、豫章、南浙、七闽,溯淮、泗,道汝、洛。”据此推知,该时期 A. 已形成重要商品的市场网络 B. 长途贩运推动工商市镇兴起 C. 农产品商品化受到地域限制 D. 水运成为货品运输主要形式 ‎【答案】A ‎【解析】‎ - 13 -‎ ‎【详解】江南丝织品流通范围有明显的区域市场,说明当时已形成重要商品的市场网络,A正确;材料未提及工商业市镇,排除B;丝织品不属于农产品,排除C;南方水运为主,北方陆路为主,D排除。‎ ‎5.下图为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它主要表明当时 A. 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 B. 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 C. 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 D. 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洋务运动时期的书籍大部分介绍西方军事、工艺制造和机械工程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自身统治,故C正确。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的说法比较片面,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故A错误。早在洋务运动之前林则徐魏源等人就关注西方,学习西方,故B错误。本项与所学知识相悖,先进技术也有利于中国技术的进步,社会科学思想对中国是有益的,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6.《申报》的受众主要是上海市民。1912—1928年,《申报》登载的有关西藏的广告寥寥无几;1928年以后,《申报》刊登大量西藏故事、西藏风景写真等文化生活类广告。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 西藏民主改革卓有成效 B. 国家统一认同感的增强 C. 文化消费成为国民共识 D. 各地广告水平趋于平衡 ‎【答案】B ‎【解析】‎ - 13 -‎ ‎【详解】《申报》刊登大量有关西藏的广告,有利于增强国民对西藏的认同感,从而加强对国家统一的认同感,故选B;材料与西藏民主改革无关,排除A;CD项无法体现,排除。故选B。‎ ‎7.1937年8月,云南提出修建滇缅公路计划,得到中央大力支持。1938年8月底,公路提前通车,成为了战争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滇缅公路的修建 A. 减轻了英美在欧洲战场的压力 B. 促进抗日民族统-战线正式形成 C. 为抗战战略相持发挥重要作用 D. 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产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成为了战争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可知,中国通过滇缅公路获取外国提供的战略物资,为抗战战略相持发挥重要作用,C项正确;滇缅公路是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通道,无法减轻欧洲战场的压力,A项错误;滇缅公路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直接联系,B项错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于1942年,D项错误。‎ ‎8.1973年《关于接收来华留学生计划和留学生工作若干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指出,对阿尔巴尼亚、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要求尽量满足,对亚、非、拉已建交的友好国家有重点地、少量地赠给奖学金名额;对欧洲、北美、大洋洲国家及日本一般不提供奖学金。此时的留学教育 A. 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B. 为改革开放后的留学教育提供了借鉴 C. 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D. 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我国在1973年高等学校对外交流并未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有了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留学交流,有利于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强对外留学交流奠定基础,故B项符合题意;1973年中苏关系已经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已经瓦解,排除A项;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时间是1995年,排除C项;从材料看不出交流学习的内容以及留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排除D项。故选B。‎ - 13 -‎ ‎9.雅典伯里克利时代通过的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有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条法律,普罗泰戈拉被控为无神论者而遭驱逐出境,苏格拉底以“慢神”和“蛊惑青年罪”被判处死刑等。这反映出,在雅典 A.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 公民的自由权利受到限制 C. 伯里克利完善了民主制度 D. 法律只服务于宗教和神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伯里克利时期的法律,公民不能自由信教,不能对神明发表观点,普罗泰戈拉与苏格拉底都为此受到处罚,据此可知雅典公民的自由权利受到限制,故B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理解错误;D项与雅典法律不符,均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度。掌握伯利克里改革相关知识。‎ ‎10.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向君主提供咨询服务的枢密院名义上仍代表中央政府,颁布政令。这说明当时英国 A. 责任内阁有名无实 B. 君主立宪尚未形成 C. 国王拥有行政大权 D. 制度变革循序渐进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英国的责任内阁确立后并未完全剥夺国王的权力,说明制度变革有一定的渐进性,D选项符合题意;AB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责任内阁制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C选项错误。‎ ‎11.下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A. 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 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 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 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答案】B ‎【解析】‎ - 13 -‎ ‎【分析】‎ 考点: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依据图中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图中反映的是该电影揭示工人在工业社会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故B项正确;该电影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弊病,排除A项;从电影的背景与内容可知,即电影描绘的是世界经济危机后期工人的生活状况,C项排除;该电影为喜剧,D项“以悲剧手法”说法错误。‎ ‎12.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维持原有的对外文化交流基础上,增加了图书翻译、展览、美国研究等项目方面的活动,并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 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B. 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 C. 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 D. 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 ‎【答案】A ‎【解析】‎ ‎【详解】1961年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主要目的是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以适应冷战需要,故选A;B不是美国的根本目的,排除;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与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关系不大,排除C;当时,美苏争霸,这一举措并非为了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排除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除了大量棉纺业和丝织业市镇外,明代江南还有一些专业市镇,经营不同的手工业,如盐业、榨油业、笔业、竹木山货业等。这些市镇并非行政运转的结果,而是商业及手工业集聚自然形成的。三教九流的人物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很有生气的社会。在浓重的商品气中,却还不能忘了,士大夫们往往会因为市镇的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和信息灵通,选择临近的市镇居住。士大夫们在江南营造了不少园林,不但展现财力和成就,也展现他们的文化品位。‎ ‎——卜宪群《中国通史》‎ - 13 -‎ 材料二 16世纪,一个旅行者在小镇过夜的概率是在大都市过夜的概率的5倍密。在贵族尽可能地使名下地产增值,君主也想要推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新的市镇茁壮成长起来。1580年之后的一百年内,瑞典瓦萨王朝颁布了30张新的市镇特许状,以鼓励对新土地的拓殖。与此同时,英国的都铎王朝和斯如图亚特王朝在爱尔兰也在兴建特许市镇——以引领英国的殖民事业。不是每个小镇都可以存活下来,苏格兰和挪威的自治市和特许市镇有四分之三变成了“鬼城”。‎ ‎——马克·格里格拉斯等著《企鹅欧洲史1517—1949》‎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同时期欧洲市镇发展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繁荣的市镇工商业为什么没能推动社会转型。‎ ‎【答案】(1)出现了行业分工的专业市镇;工商业自然聚集形成;出现了富有生气的市民生活;商业气息与文化气息结合。‎ ‎(2)分布十分密集;由君主或贵族推动其发展;殖民扩张服务;大部分无法生存。‎ ‎(3)明清之际的海禁和闭关锁国,使得中国未能主导世界市场;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使得中国商人习惯于购买土地,而不是发展出复杂的金融体系来管理资本;发达的小农经济与顽固的专制制度相呼应,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经营不同的手工业,如盐业、榨油业、笔业、竹木山货业等”可知,出现了行业分工的专业市镇;根据材料“这些市镇并非行政运转的结果,而是商业及手工业集聚自然形成的”可知,工商业自然聚集形成;根据材料“三教九流的人物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很有生气的社会”可知,出现了富有生气的市民生活;根据材料“在浓重的商品气中……不但展现财力和成就,也展现他们的文化品位住”可知,商业气息与文化气息结合。‎ - 13 -‎ ‎(2)特点:根据材料“16世纪,一个旅行者在小镇过夜的概率是在大都市过夜的概率的5倍密”可知,欧洲市镇分布十分密集;根据材料“贵族尽可能地使名下地产增值,君主也想要推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新的市镇茁壮成长起来”可知,由君主或贵族推动其发展;根据材料“1580年之后的一百年内,瑞典瓦萨王朝颁布了30张新的市镇特许状,以鼓励对新土地的拓殖……与此同时,英国的都铎王朝和斯如图亚特王朝在爱尔兰也在兴建特许市镇——以引领英国的殖民事业”可知,为殖民扩张服务;根据材料“不是每个小镇都可以存活下来,苏格兰和挪威的自治市和特许市镇有四分之三变成了‘鬼城’”可知,大部分无法生存。‎ ‎(3)原因:从政策来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的海禁和闭关锁国,使得中国未能主导世界市场;从资本流向来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使得中国商人习惯于购买土地,而不是发展出复杂的金融体系来管理资本;从经济基础来看,明清时期发达的小农经济与顽固的专制制度相呼应,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理学是宋朝以降中国士人学问的核心,理学有两个关键特质。第一,理学探讨的范围甚至比西方的哲学更广。它不只是要解释这个世界是怎样来的,还要明确规定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应有的行为准则。第二,理学是“一套”学问,它有严谨的逻辑,将众多内容容纳在一套可以讲清楚的道理中,而不是把这些东西分开,做片段式处理。‎ ‎——杨照《中国是怎么出现的》‎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楚)‎ ‎【答案】【评分标准】‎ 等次及得分文 评分标准 一等 ‎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史实;阐述明确,逻辑严密 二等 ‎ 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 ‎ 有观点,运用史实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观点不明确或没有,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 ‎【解析】‎ - 13 -‎ ‎【详解】根据材料“理学探讨的范围甚至比西方的哲学更广。它不只是要解释这个世界是怎样来的,还要明确规定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应有的行为准则”可以明确评析对象,即持赞成还是。以赞成为例。观点:我赞成理学探讨的范围甚至比西方的哲学更广。它不只是要解释这个世界是怎样来的,还要明确规定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应有的行为准则。论证:结合理学产生的背景、涵盖的领域分析力学的探讨范围,并将其与西方哲学关注人文主义精神对比。然后从理学核心天理和理学强调的修齐治平四个维度,结合相关史实展开说明,论证不只是要解释这个世界是怎样来的,还要明确规定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应有的行为准则。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升华,得出理学与西学相比,不仅探讨世界本源,更多的通过一系列道德规范,关注个体和族群的发展。‎ 请考生在第15、16、1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做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15.材料 安史之乱后,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唐顺宗于永贞元年正月即位后,他重用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进行改革。当时,宦官在市上购买宫中所需要的物品,往往用无用的东西换取高价货物,常以值百钱之物强取数千钱之货,甚至有以驴负柴的农民,驴和柴全被掠去而未得一文钱,这大大影响了市场的繁荣。顺宗遂罢宫市。此外,官营五坊的服役者常借口五坊需要而敲诈人民的财物。他们以种种手段迫使人们出钱物求谢才罢。顺宗时,则将其全部罢免。其次,顺宗任命老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镇行营兵马节度使,韩泰为左右神策军行军司马,欲取代宦官俱文珍等人的兵权。但由于宦官有所准备,未能如愿。806年的正月,唐顺宗去世,“永贞革新”也随之结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顺宗推行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唐顺宗改革的影响。‎ ‎【答案】(1)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宦官擅权;阶级矛盾尖锐;藩镇割据威胁中央统治;市场经营秩序遭到破坏 ‎(2)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改革时间短,未能改变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局面。‎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后,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可知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宦官在市上购买宫中所需要的物品,往往用无用的东西換取高价货物,常以值百钱之物强取数千钱之货,甚至有以驴负柴的农民,驴和柴全被掠去而未得一文钱”“官营五坊的服役者常借口五坊需要而敲诈人民的财物”可知,阶级矛盾尖锐;材料“这大大影响了市场的繁荣”表明市场发展受到影响;“欲取代宦官俱文珍等人的兵权”可知宦官专权危害严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威胁到了中央统治。‎ - 13 -‎ ‎(2)根据材料“官营五坊的服役者常借口五坊需要而敲诈人民的财物。……顺宗时,则将其全部罢免。”可知,它有利于保护人民的利益,缓解阶级矛盾;由材料“这大大影响了市场的繁荣”可知唐顺宗罢宫市有利于市场的繁荣;从材料“‘永贞革新’也随之结束”可知唐顺宗的改革因时间短而作用有限,并不能彻底改变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局面。‎ ‎16.材料 二战后德国对历史问题的反省非常彻底,对其解决有着一系列的态度与举措。二战后德国历届领导人都明确承认,希特勒德国发动侵略战争,德国对其后果“全面承担责任”,并向受害国人民“认罪、道歉”“请求宽恕”。联邦德国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以防止纳粹沉渣泛起和新纳粹产生。教育青年面对纳粹罪行和侵略真相,树立正确历史观。根据1952年联邦德国同美英法三个占领国签订的<波恩条约》,德国要对境内外受纳粹迫害者进行赔偿。尊重战后国际协定,承认战后边界,对邻国放弃一切领土要求。走和平崛起道路,置身于一体化的欧洲,减少邻国对纳粹德国“东山再起”的疑惧。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的“华沙之跪”被称之为欧洲的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通过以勃兰特为代表的历届政府的不懈努力,有力地推动着德国与东方国家的和解进程,使德国顺利加入联合国而融入国际大家庭。‎ ‎——摘编自梅兆荣《德国如何反省二战侵略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解决历史问题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勃兰特“华沙之跪”的积极影响。‎ ‎【答案】(1)政府反省历史的态度明确;通过立法手段防止悲剧重演;加强对青少年历史观的教育;积极赔偿受害者;尊重国际条约义务;积极融入欧洲一体化,和平崛起。‎ ‎(2)为德国重新崛起创造了有利于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解析】‎ ‎【详解】(1)举措:根据材料中“二战后德国历届领导人都明确承认……”,“颁布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以防止纳粹沉渣泛起和新纳粹产生”,“教育青年面对纳粹罪行和侵略真相,树立正确历史观”,“对境内外受纳粹迫害者进行赔偿”,“尊重战后国际协定”,“走和平崛起道路,置身于一体化的欧洲”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态度、国家立法、教育政策、对外赔偿、尊重条约和融入欧洲一体化等方面,概括德国解决历史问题的重大举措。‎ ‎(2)影响:根据材料中“有力地推动着德国与东方国家的和解进程,使德国顺利加入联合国而融入国际大家庭”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德国发展、欧洲合作和世界和平以及世界格局发展等方面,分析勃兰特“华沙之跪”的积极影响。‎ - 13 -‎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代学者戴震,于雍正元年(1723年)出生于安徽徽州休宁县。戴震十八岁时向黎源著名学者江永问学,江永精通经学、声韵学和天文算学,对戴震在学术上的成长,有很大影响。戴震多次科举不利,五十三岁时因声望被乾隆帝赐同进士出身,参与四库全书的编寨。在四库馆中,他利用藏书条件,凡是天文、算法、地理、文字声韵等各方面的书,均经其考订整理,精心研究、全力以赴,直到五十五岁去世。他对于考据学有卓异的贡献,而在自然科学方面对西学的融会贯通,是他学术中另一突出贡献。戴震的时代,已经经过明末西方传教士对西学的传播,他本人少年时代已受到江永的启发,因此在自然科学方面有不少深入研究和新见,足与他的考证学互相媳美。戴震在哲学上批驳了唯心主义错误,但同样具有旧唯物主义者的缺点,他用自然观来解释社会现象,把有阶级区分的人类社会和纷纷纭纭的自然界等量齐观。‎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简析戴震成为著名学者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戴震在学术上的贡献。‎ ‎【答案】(1)西方自然科学经传教士的努力有了一定传播;主持四库全书修订,有广泛学习各类文献的条件;得到江 ‎(2)参与四库全书编撰,保存了不少文化成果;在考据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有卓越成就;批判唯心主义但仍有不少缺点。‎ ‎【解析】‎ ‎【详解】(1)有利条件:根据材料“戴震的时代,已经经过明末西方传教士对西学的传播,他本人少年时代已受到江永的启发”可知,西方自然科学经传教士的努力有了一定传播,而且得到江永的启发;根据材料“在四库馆中,他利用藏书条件,凡是天文、算法、地理、文字声韵等各方面的书,均经其考订整理,精心研究、全力以赴”可知,主持四库全书修订,有广泛学习各类文献的条件。‎ ‎(2)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参与四库全书编撰,保存了不少文化成果;根据材料“他对于考据学有卓异的贡献,而在自然科学方面对西学的融会贯通,是他学术中另一突出贡献”可知,在考据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有卓越成就;根据材料“戴震在哲学上批驳了唯心主义错误,但同样具有旧唯物主义者的缺点……把有阶级区分的人类社会和纷纷纭纭的自然界等量齐观”可知,批判唯心主义但仍有不少缺点。‎ - 13 -‎ - 13 -‎ - 1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